八年級下英語知識點小結范文
時間:2023-03-24 20:03: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年級下英語知識點小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課堂教學;關鍵點;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9004601
大部分學生難以在一堂課里從頭到尾都保持高度專注,在課堂開展的過程中,學生會不自覺地分散注意力。因此,把握住課堂上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段,盡可能地延長學生的專注時間,對教師來講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抓住課堂關鍵點,用“四兩撥千斤”的技巧,通過課堂的關鍵點來“撬動”整堂課。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就要善于捕捉關鍵點并將其呈現給學生,以提高教學實效。
一、主題導入,核心拋出
教師在課堂的熱身環節,可以將單元的主題作為導入話題,在課堂的最開始就將該堂課的核心內容拋在學生面前,這對于抓取學生的注意力很有效。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八單元“When is your birthday?”的主題是“生日”,教師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就提問學生:“有沒有這個月生日的同學呀?有的請舉手。”教師可以再提問學生是否知道自己的父母/朋友的生日。當“生日”這個主題被拋出來之后,其延伸問題,如一年中12個月的英語單詞是什么、日期的表達方式是什么、要向壽星表達生日祝福時應該怎么說等,以及這些語言知識背后所蘊含的語法知識,比如序數詞的用法、基數詞變序數詞的方式、名詞所有格形式、一般疑問句、疑問副詞when的用法、以how old開頭的特殊疑問句的用法等,就可以逐步引出。這些不僅是教材的知識重點,也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要著重講解的部分。“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n堂的最開始就將當堂課、該單元的核心知識拋出來,學生一下子就能夠捕捉到課堂的關鍵點。
二、要點羅列,目標明確
教師在上課之前,事先將該堂課所要講解到的所有知識以表格的形式呈現,這種一目了然的即視感能夠給學生非常明確的目標,通過這種方式來抓住課堂的關鍵點也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式。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為例,教師可以將知識點梳理成以下幾大部分:詞組,包括get to school, take the subway, leave for, hundreds of, think of, ride a bike, how far, come true等。句型,包括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ow does she get to school?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Does Jane walk to school?等。語法,包括由how引導的特殊疑問句等。當教師在課堂上以這種表格的方式來羅列出所有的學習要點時,課堂的關鍵點就凸顯出來。教師帶領學生每學習完一個要點后,就打鉤或者劃掉,這種“通關升級”的感覺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三、難點突出,強化訓練
教師在課堂上,應將該堂課最大的重難點、學生最薄弱的知識點找出來,進行專題強化訓練。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為例,該單元里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就是be going to 句式結構。這是一個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句式,在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特殊疑問句中都有其變形。學生需要在看到相應的句式時,有較高的識別能力。除此以外,be going to 與同樣都表示將要發生某事、將要去做某事的will又有區別,這就是課堂的關鍵點,教師要將其抓出來做重點講解與訓練,通過專題的練習來幫助學生強化這個知識點。
四、精華小結,思維沉淀
篇2
【關鍵詞】初中英語;復習教學;有效策略
英語是一門語言,也是一門交流的工具。在英語的學習之中,培養起學生的“聽、說、讀、寫”這四大能力是最主要的目標。但是面臨中考的挑戰,英語的教學也必須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如何開展好復習教學工作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去迎戰中考是當前我們要注意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來論述一下如何開展有效性的復習教學工作。
一、明確目標打好心理基礎
目標是一個人奮斗的方向,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好越來學習的方向,也可以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筆者自己這么多年帶領畢業班迎戰中考就發現:很多時候,在復習中學生對復習的目標比較明確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協調好自身的學習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步伐,另一方面學生對復習的目標更加明確學生自己的心里也會更加踏實,最終也取得了較好的復習效果,也協調好了教學與課下學習的時間,并且協調好了英語這門科目和其他科目之間的學習時間。
相反,一些對復習的目標比較模糊的學生,盡管在復習階段只是對舊學知識的一個回顧和整理,但是這些對復習目標并不明確的學生并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學的計劃,對很多的內容也只是一味地吸取卻沒有很好地消化。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復習效果。
因此,筆者認為在復習階段明確清楚復習的目標可以更好地開展復習工作。明確了短期的復習目標,教師可以更好地規劃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計劃自己的學習;明確了長期的復習計劃,則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整個復習活動的開展有一個全局的認識,進而更好地開展復習工作。
此外,明確了目標,學生自己在內心里會有一個比較和橫梁,經過比較和衡量學生的自信心也將得到加強。
二、分冊搞好知識復習
初中英語的學習是分冊進行的。而我們都知道初中階段的課本是由很多專家學者進行精心編排的。這些專家學者在進行編排的時候對整個句法、詞匯、文法結構都進行了一個難度的逐級增加。而每一冊書本內很多句式都和某一個或者是某幾個重點語法知識相聯系。所以,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初中英語的總復習教學中分冊搞好知識復習。
分冊開展復習工作,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對課文內容進行回顧,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對分冊中涉及到的相關知識有一個集中而具體的認識和了解。下面筆者就以八年級上冊的復習為例進行論述。
1.知識點復習
四說:speak說語言,say說內容,talk與誰說,tell告訴,講述。
四看:watch觀看電視,比賽和表演,see看人,電影,醫生,風景,read看書、報look就看;注意:看場電影要用see,讀書看報用read,電視、戲劇、比賽,凡是表演用watch,observe細觀察,一時注意用notice。
不定代詞:somebody,anybody,anyone任何人nobody,no one,沒人everyone,everybody每個人,something某物,anything任何物,nothing沒事,everything一切事物,修飾他們的形容詞放后(something wrong)。
如有always,often,usually,sometimes,seldom,never,once a....,every...用一般現在時,第一、二人稱復數后跟動詞原形,第三人稱單數后跟動詞加's'/'es'。
2.詞組的復習
例如:
stop to do sth.停下做另一件事
stop doing sth.停止做某事
stop ...from doing sth.阻止....做某事
by mistake錯誤地,無意地
by oneself單獨,獨立地
by the way順便說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就能夠對八年級上冊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而且也可以較好地開展好復習工作。
三、開設專題復習加強效果
在復習階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加深對某些知識的印象。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開設專題復習以加強復習的效果。
開設專題復習,筆者認為大體上有兩種專題開設的方法:
1.題型劃分法
所謂題型劃分法,就是教師根據中考英語的考試題型分別將專題復習劃分為以下幾個復習專題:聽力復習專題、單項選擇復習專題、完形填空復習專題、寫作復習專題等。
這種題型劃分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到相關的中考的考試題型之中,此外,這種專題復習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但是這種方法只是將有關的知識運用到其中,而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和網絡體系。
2.知識類型劃分法
所謂知識類型劃分法則是根據知識的類別進行專題復習的劃分,一般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復習專題:詞匯復習專題、詞組復習專題、短語復習專題、句式復習專題、句法復習專題、語法復習專題等。
這種復習方法在目前較受歡迎。因為這種復習方法可以比較全面而系統地將有關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可以有效地完善學生的知識復習體系,并且在復習的過程中通過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比較復習,學生對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認識也將獲得提升。而這種復習的方法主要的缺點就是無法及時地將知識的復習運用到具體的練習之中。
鑒于此,筆者認為在復習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這兩種專題復習方法結合起來,綜合進行運用。
四、小結
初中英語的復習教學是初中教學非常關鍵的一個部分,復習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初中三年的英語知識進行一個簡要的梳理,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能力。而上文筆者的論述主要是圍繞如何開展有效性的復習來開展的,也希望對其他的英語工作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陳婉冰,分類指導和分層訓練法在初中英語復習教學中的運用,科教文匯·中旬刊[J],2012年3月
[2]奚任重,充分整合初中英語課堂資源 創建高效英語復習課堂教學,科教文匯·中旬刊[J],2012年7月
篇3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習;興趣
1.用地道、純正的英語口語激發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學生對優美的語音、語調特別感興趣。學生們喜歡仿效,久而久之,通過耳濡目染,學生就會愛上英語。
同時,課堂上的語速要適中,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應以學生能感受到語意為度,如果過快學生不明語意,過慢則不像英語,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從開始學英語起,老師就應當教給學生運用連讀,不完全爆破等語言技巧。總之,學生在課堂上聽到老師說的英語,不僅能獲得知識,而且是一種美的享受。這樣一來,學生對英語老師也會敬佩不已,于是他們便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2.采用多變的體態語和幽默、詼諧的舉止言行激發學習興趣
英語課堂上老師要靈活運用體態語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英語。特別是在運用英語解釋英語時,更需要這種體態語的配合。如在教學“run、write、think”等單詞時,運用了動作展示的方法,在教學英語句子時,巧妙運用體態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請求某個同學做掃地這個動作時,教師一邊用英語說:“Could you please sweep the floor?” 一邊拿起教室墻角的笤帚向學生示意,不用作翻譯,學生便能會意的點頭回答:“Sure!”并按請求做事。
在運用體態語時,應注意盡量使動作幽默,這樣學生才感到有新鮮感,始終表現出一種興奮的神情,但要注意動作幅度不能過大,應以自然優美為度。
3.恰當分配角色激發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需要有與之對應的真實情景,如果沒有則應創設一個等效的情景,這樣才會使學生領悟語言。據此,課堂活動時,角色分配一定要合理。應從性格、長相、年齡等方面來合理搭配,像節目演出一樣。如性格內向的男生可以擔任父親、爺爺的角色;外向的女生可以擔當媽媽、姐姐等角色;內向的女孩可擔任小女孩的角色等。但在具體分配角色時還應以自愿為原則,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總之,合理的角色分配是實現真實化的一種較好途徑。
4.自編單詞繞口令、諺語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繞口令能巧妙運用同音詞、近音詞,如將這些詞用某種結構聯系起來組成句子,則能起到生動的作用,如在教學“h ike”時,我聯系學過的like等詞編了這么一句繞口令—I like to hike without any bike. 學生一聽開懷大笑并樂于模仿。諺語也是英語學習的好方式,我在教學west、east時運用了“east west homes best”這句諺語。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紛紛模仿,很快他們學會了這兩個英語單詞。
5.打破傳統課堂秩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能圍繞某個活動任務,做自己的事,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盡管這種觀點目前不容易被老師們接受。但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這樣做法效果的確很好。初中學生正是十三、四歲的孩子,大都好動、好表現,如果課堂四十分鐘上,教師們拒絕了他們的這種表現欲,讓學生端坐不動,只有聽、說、讀、寫的權利,而沒有他們自由選擇對話的伙伴和其他的表現,則會引起學生們的厭惡,導致部分學生反感。有的通過語言表露出來,這樣又會引起授課老師的情緒,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化。與其這樣,不如將這片自由讓給學生,允許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由的說,自由的做。這樣做不僅能滿足這些學生的好動心理,也使課堂氣氛活躍。但對部分愛說閑話的學困生則應予以正確引導。具體的說,教師要向這些學困生投入更大的精力,用更大的耐心去關注他們。要對他們附注于愛心,和風細雨,對癥下藥,多用鼓勵性語言,培養他們的成功感,有意給他們吃“偏碗”。多提問,多激勵,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內驅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是對他們多進行個別專門輔導,給他們布置特殊作業。比如針對學困生基礎差的特點,教師應多讓這些同學記單詞、短語、背短文。針對性格內向,興趣不廣泛,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應多布置些接受性的任務。
6.精講多練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應求變講為問,使學生在練中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不斷的運用過程中學生才感到有趣味。
事實上英語教學應以用促學。只要學生能理解,會運用就是目的。抽象繁瑣的語法句型講解只會招致學生的厭倦。在講解語法句子時,盡量用問題啟發學生回答,如果確需講解,也應做到精當,不能大講特講,引深無度。例如:我在講八年級(上)P63.3a.“Now year’s Resolution survey”時,其中有“some parents are going to study the subjects their children learn at school ”一句話時,我問學生:“what subject are your parents going to study?”限制學生只在本句找答案。學生通過比較,回答到:“children learn at school ”接著我提醒學生問道:“這個結構所放的位置及作用是怎樣的?”學生由于理解了整個句子的意思,一下子就回答了我的問題。接著我又出示了類似的幾個表達,讓學生讀并且領悟。總之,偏、難、繁的做法不可取,精講多練才會使學生感興趣。
篇4
英語課程提出了發展人類教育的觀點,并為英語學習任務提供了指導性意見。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如何指導學生學好英語。而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就在于要處處學習用英語,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和學習技能。
眾所周知,如果我們想要學好英語,就必須努力學習。有時努力學習也是學好英語的一種方法。英語,它是一種語言,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它主要由聽、說、讀、寫這四部分組成。在中國,英語是第二種語言,這就決定了學生很難學好它。要想學好英語,教學任務是一種很好用地方法。它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一項教學任務的完成,往往與學生的配合是分不開的。分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合作技能,但學習效率往往會受到影響。教師不是學習主題的建設者,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語言活動,從而擺脫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困難。
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后,將會對學習目標感興趣。通常合作學習是個好方式。而學習任務的幫助,就是學習教學任務的知識。下面我將討論如何使用英語教學的任務。在英語課上,學習任務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我將討論如何使用任務的學習。
一、基本的任務
第一、它應該有真實的語言的情況。學習的任務,它需要給學生真實的語言活動黑板。用于學生在一起探討一些有趣的東西。這個黑板可能需要用語言來解釋和表現出一些照片。例如:我們研究“how much is it?”這個主題,我設計的課堂到超市購物。一部分學生嘗試去買東西,其他的學生嘗試賣東西。結果發現學生都樂意去做這些事情。他們不僅買到了他們心愛的東西,同時也體驗到了愉悅的感覺。在英語課堂上,我們把重要的語言知識與語言溝通相結合起來。
第二、在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例如,當我們學習七年級教材中“when is your birthday?”這個主題。根據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的任務。例如:1、 when is your birthday? 2、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3、 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4、 when is your friend’s birthday? 5、 when is your uncle and aunt’s birthday? 6 、when is your grandparents’ birthday?要求學生了解自己家人和朋友的生日并知道自己的父母的生日。這是培養學生關愛家人和朋友,學會照顧他人,珍惜現在的美好的生活,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三、教師認為學生應有的知識杠桿。只有從舊的知識上車時,學生容易理解和進入狀態。例如:我們學會了八年級教科書第八單元“would you mind doing something?”這句話的意思是有禮貌地去問別人去做某些事情。首先我回顧了“could you please do something?”和“would you like to do something?”等等。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問答的形式尋求答案,學生很快掌握了這個句子。
第四、教學任務應反映聽力技能、口語技能、閱讀技能和寫作技能這四種能力。英語是學生第二語言。他們不但要學習他們的母語,學一門外語是困難的。能夠反映溝通、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是提高學生合作技能和學習技能所必要的。第二語言是知識機構,最重要的規則是語言填寫的規則,因為這些詞匯指數首要任務是造句和符合該語言的語法。
二、基本任務的教學過程
傳統的認知方式,體現了以演示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在世界范圍內,它可能仍然是最有影響力和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它可以概括為3pS的做法和生產。第一階段是通常聚焦于單一點的語法,最大限度的將基本規則理解和內化。接下來將是程序設計知識的實踐活動。在實踐環節,學習者不會表露個體意義而是通過練習,提供現成的意思。這些練習直截了當,以免脆弱的應變和發展陳述性知識體系。在生產階段的控制程度和支持程度將降低,生產所需的語言是在自發的基礎上,學習者自己或自己想要表達的。它包括目標任務、教學任務、后期任務、評估和作業四個部分。
(一)、目標任務
首先,引進目標任務是現在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所必要的。通常學生可以上網查詢知識,也可以到圖書館查找語言知識。但是老師們應該告訴學生的任務,以便他們自己去完成。再次,復習舊的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把語言知識運用的更好。
(二)、教學任務
首先,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有多種。我們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4名學生為一組來完成學習任務。當學生完成任務是可能會有一些困難。例如新單詞等。這個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猜測其意,或是查字典尋求幫助,直到學生理解了這些新單詞。如果學生仍然不能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時候老師幫助他們或者是每組的隊長幫助其他的學生完成任務,直到所有學生都能理解重點和難點的問題。這時老師可以穿插其中,及時幫助學生處理和解決問題。接下來就是成果展示,各小組組長可以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然后,老師就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解答,以便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語言知識。
(三)、課后任務
讓學生試著記住一些單詞、短語和一些重要的句子,對于掌握重要的知識點來說,這是行之有效地方法。師生之間可以相互探討,針對完成情況進行審查與小結,展示優秀學習成果。
(四)、教學評價
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和掌握語言的情況。它通常有以下三種方式:學生自行評價,同學相互評價和老師評價。
(五)、布置適量作業
篇5
[關鍵詞] 試卷講評課;自主;合作;探究
考試過后教師往往要安排1―2節課講評試卷。教師們對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模式普遍不是很重視,試卷講評課總是采用任務式教學模式,即教師對試卷逐題講,學生聽。教師在講解試題的過程中總是抱怨這題講過多少遍,那題強調過多少次,學生為什么還會錯。這種形式的試卷講評課,成績好的學生都做對了所以不愿聽,成績差的學生又無法完全聽懂吃透,而試卷講評課教師雖講得口干舌燥,卻吃力不討好,講評效果完全達不到預期目標。
為了能有效地上好試卷講評課,讓所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解決疑難問題,試卷講評課必須進行改革。改革后的試卷講評課分三個環節:1.安排學生課前自主自查試卷,2.課堂上學生互助合作探討試卷,3.自主探究試卷錯題。
一、課前自主自查試卷錯題并進行分類
講評試卷前,老師一定要做到提前一天發放試卷。因為學生需要自主檢查試卷上的錯題,并將錯題進行分類:哪些是會做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當時做錯了的;哪些是由于智力因素導致確實不會做的。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么學生就應該在試卷講評課前自主訂正錯題;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么學生就需要課前主動復習相關的知識并準備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詢問錯題錯在哪,該怎樣解答。
二、課堂上學生互助合作交流解決試卷錯題
在試卷講評課開始前,教師必須給學生統一一個安排:以小組為單位,以組內錯題最多到最少為講題順序進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如果遇到小組成員都不會的問題就先暫緩,等到全班同學合作時再求助于其他組,最后解決不了的則由老師來幫助解決。也就是自己能解決的錯題自己獨自解決,自己不會的錯題則向組內求助,組內解決不了的錯題則向外組求助,外組解決不了的錯題則向老師求助。教師在各組合作探討解決問題時到各小組巡視,隨時幫助解決問題。
以八年級英語期中考試試卷講評課為例,該試卷共5大題。教師講評課上首先采用學生自主合作探討的形式,即每個學生對自己試卷的錯題在小組內尋求解決,經小組合作探討仍解決不了的由小組長向其他小組尋求幫助,或向教師尋求幫助。教師在這20分鐘內深入到各小組巡視,指導各小組如何合作探討解決疑難問題,并適時介入。教師巡視到第2小組時,他們正在探討選詞填短文題(51題至60題):
這題第2小組學生全錯,組內探討無法進行下去,教師記錄下來,要求組內學生先放下這題,接著往下探討。在第3組巡視時,教師發現這組的學生在探討閱讀的第63小題:How is Yong going to achieve(實現)his dream?
A.He is doing more exercise every day.
B.He is writing articles for the magazines.
C.He is reading books in the library.
D.He is taking writing lessons after school.
閱讀材料:Her friend Yong likes writing. He is going to write articles for the magazines when he grows up. He thinks reading more is good for writing. So he often reads books in the library now.
第3組6個學生中有5個學生選了錯誤答案B,只有鄧紫慧同學選了正確答案C。但是鄧紫慧同學無法向組內其他同學講清楚為什么選C。于是,教師嘗試著用提問的方式來啟發鄧紫慧同學。“How is Yong going to achieve his dream?中有關鍵詞嗎?是哪一個?通過這個詞,你能推出什么信息?”鄧紫慧同學很快對教師所提的問題進行了逐一破解,并大膽自信地開始向組內其他同學說明為什么選擇C 。
學生分組合作探討氣氛熱烈,組內小老師非常積極,那些考得不好的后進生也問得仔細聽得認真。
到了規定時間雖還有2個小組沒有探討完,但教師這時要求各組停止討論進入第二個環節――小組上臺講解(安排15分鐘)。本次試卷共5大題,每組1大題,共安排5個小組。各組派代表上臺報本組的答案,并提出本組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求幫助。如下面其他學生對某題有異議應立即提出不同意見,對要求幫助的疑難問題,下面同學也可以自告奮勇當小老師提出自己的見解。舉例:第2小組的代表鄭良緣同學上臺來匯報了他們的答案,她說對于12選10 這道題,她們全組請求幫助。話音剛落,第6小組的羅澤坤同學立即站了起來并用英文說“Don’t worry, I can help you from 51 to 52. First, let’s look at No.51, on the left of it, there is a key word ‘stronger’and on the right of it, there is another word ‘cleverer’, so we can infer it must be an adjective. And in the box given, there are only two adjectives, one is ‘fast’, the other is ‘difficult’,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we can choose ‘fast’. So the answer is ‘faster’, Then, we can use the same method and get the second answer ‘difficult’. That’s all. Do you agree with me? ”聽完羅澤坤同學的解釋后,全班同學情不自禁地為他精彩的表達而鼓起掌來。接著,第8小組的胡卉子同學、第11小組的余子龍同學以及第9小組的俞志恒同學都進行了相關的表達。其中余子龍同學是中等生,他站起來說:“老師,我可以用中文說嗎?”“只要你能幫組第2小組的同學有效解決問題,什么語言都行。”教師笑著對他回應道。于是這孩子開心地說了他解題的思路,同樣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認可。
三、自主探究類似題型以落實應用能力
在同學的幫助下,學生理解了怎樣訂正錯題固然是好事,但學生是否真的會做這種題還得看接下來的應用。所以教師課前也應該準備好類似的題型以供學生自主探究,這樣不僅能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錯題,而且能觀察到英語試卷講評課的效果。
三個環節結束后,教師登場小結,先大力表揚全班同學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表揚那些各組內的小老師,特別對平時很少上臺發言的學生,教師應豎起大拇指夸獎:這么難的題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老師真希望每節課都能聽到你的發言。
篇6
深度學習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改進,教師需要對學科核心知識進行再認識,并實現教學取向的變遷。重慶市涪陵第十四中學作為首批參與項目實驗的學校之一,兩年多來,結合自身的辦學文化和已有的課改基礎,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思品、歷史、地理、生物、美術等學科全面推進深度學習課堂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標整合,構建學生成長課程體系
“深度學習”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不僅僅能深化和拓寬學生認知性(知識、技能、思想和觀念)的素養,而且還能發展和加強學生的非認知素養(溝通、組織、協調和管理)的素養;不僅僅立足于學生的當下,而且讓學生更好地面向未來,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
涪陵十四中專注孩子一生的成長,按照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路徑,構建有利于深度學習的成長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分為道德成長、智慧成長、體能成長、心理成長、特長成長五個維度,把學生興趣的培養、好奇心的呵護作為成長的起點,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成長的重點,把享受智力生活的快樂作為成長的境界,整合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定位教學主題,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問題,及時客觀評價。
學校在已有課改的基礎上,構建基于深度學習的“五三一”成長課堂:“五”指課堂的五環節“自習、自疑、自探、自測、自結”;“三”,一是導思維能力、導方法技能、導情感態度的三類引導,二是過程性評價、結論性評價、態度性評價的三種評價方式,三是種子課、生長課、果實課三種課型;“一”指培養學生可持續的自主學習力。
經過探索,學校形成了“先學后導、合作創新”的課堂文化:一是真生成,課堂“自疑”環節是學生針對文本自主質疑、自主探疑、合作釋疑,讓教學真正實現“教學生最需要的東西”;二是真參與,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都凸顯學生自主特點,并且教學活動中都有學生具體的學習任務,組內交流、班級交流、展示探究,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目標和動力;三是真小結,每學時教師落實好學生自我小結,要求學生從“如何獲取知識和技能”做學習小結,盤點收獲,建構知識和能力體系,不讓當堂學習的內容碎片化。
課型整合,設計深度學習三種課型
我們倡導教師從“深度學習”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學,重構課堂實踐,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與方法,使課堂教學真正能夠幫助和鼓勵學生進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學習。核心知識、核心思想、核心方法的掌握,是培B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為此,我們根據學科特點設計了種子課、生長課、果實課三種課型。
比如傳統的數學教學,是按照章節的先后順序,從頭到尾講,而按照三種課型,則是以章為單元,從單元的核心知識、核心思想、核心方法和核心思維出發,提煉出本章節的知識概要,整合教學目標,先上一節總課,讓學生建立起章節知識的系統性,這節課就叫種子課;而后對知識點進行分解,一個點、一個點解決,這就是生長課;最后進行復習,對本章節內容進行總結、反思、拓展,實現觀一般而知全的學習目標,這就是果實課。這三種課型以單元教學為主體,按照“整―分―整”的結構,讓學生“先見森林,后見樹木”,螺旋上升式地構建知識和能力體系。學校八年級的“全等三角形”單元,采取這樣的教學設計后,效果很好,而且12課時的教學任務降到7課時,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學科整合,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五三一”成長課堂有兩個支點,一個落在學生實在而高效的“學”,另一個落在教師高效而藝術的“導”。教師要“導”好,課下需下很大工夫。在教學預設時,學校以備課組為單位,跨學科整合人力資源組成教學設計團隊,進行集體備課。
比如,學校通過語文備課組與美術備課組的聯合教研,讓美術老師把語文的某些教學內容可視化,讓形象思維變成可視圖形。讓美術老師參與所有學科的聯合教研,與其他學科教師一道布局思維導圖,讓思維導圖能夠簡潔明了。讓信息技術老師與歷史學科教師一道備課,把歷史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讓歷史知識通過信息技術的處理變得可視化。這樣的學科跨界整合,加強了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特別是從前似乎完全沒有聯系的學科的整合,找到了學科之間的聯系,加強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充分研究教材、課標、學情及學習環境的基礎上,完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導文》《練習文》、資源包以及教師課堂執行方案和PPT。《學導文》按單元設計編印成小冊子,每篇目或章節文本的學習指導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法指導、資料鏈接等,并分學時設置了探究問題和練習題,建立了學習資源庫。
技術整合,增加課堂的寬度和厚度
涪陵十四中努力打造“智慧課堂”,現網絡流量1000M進入校園,目前學校已有57個班采用智慧課堂教學手段,根據課堂教學的“五自”環節中的“自習”環節,建立了助學空間。教師在課前把相關材料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然后通過App學習終端隨時查閱學生自主學習進度,便于加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備課時預設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在助學空間反饋的疑難問題整合達成課堂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生成的問題是本學時教師講授的重難點問題。教師通過學生課堂學習空間的交流互學,疑難問題的展示,清楚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應該教給學生最需要的東西是什么,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找準教與學的新路徑。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有效學習方式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途徑,每個活動環節都有具體的學習任務,通過組內交流、班級交流、展示探究等環節充分體現課堂學習空間的作用。課后,教師把教學課件、微課等學習資源推送給學生,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查漏補缺復習鞏固。作業布置,教師也采用推送的方式,讓學生個性化地選擇問題回答。助學空間的建立把成長課堂的五個環節智慧化,拉長學生的學習時空,拓展了學習的寬度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