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園生活范文

時間:2023-03-31 19:46: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的校園生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這種情況里,只有一個話題可以討論:畢業后去哪個中學?幾所中學被同學分成了四個類別:1、精忠中學 2、古城中學 3、第三中學 4、城北中學 。第三類和第四類最容易考進去,兔子說:“江小魚你考這兩個學校吧。”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后面有人“噗嗤————”笑了一下,我回過頭一看,是許千尋。

許千尋這個名字不是她的真名,只是她的網名、筆名、在“小荷”里面用的都是這個名字,時間長了我們就這樣叫她,她的成績永遠在班里的前三名,兔子說她就像班里橫行霸道的“土財主”。她是唯一一個對考試毫不在乎的人,是我的好朋友。

我沒理她,沮喪地說:“是啊,是啊,你們每個成績都那么好,我成績平平,各方面也不出眾,在老師眼里我江小魚算什么東西啊。”

許千尋在后面大聲說:“你?你是老師的學生,是我的朋友,是你父母的女兒……”說完她站起來,拍著我的肩膀很仗義的說:“去三中,我去陪你。”我嘴上硬道:“得了,要是老師知道原因,肯定會罵我‘拖累祖國優秀的花朵’~!”許千尋滿不在乎地說:“得了吧!她們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吧,反正我在實小殘害的無辜花朵夠多的了,老在一個地方估計他們也扛不住,跟你去三中連累百姓去。”她還補充了一句:“就算是地獄,我也會陪你進去猖狂。”兔子酸溜溜地說:“好感人啊~!”我拍著兔子的肩膀,一臉嚴肅得說:“遇見你使我相信了上天的安排,我現在只想對你說——我上輩子造了什么孽啊!”“死小魚你不想活了就吭一聲,我成全你。”許千尋在旁邊笑得差點撒手人寡,我早已溜之大吉了。

夢珂是班里唯一一個能跟許千尋競爭的人,她只有一個毛病——心眼特小,許千尋特討厭心眼小的人,當然也不會喜歡夢珂,偏偏老師不解人意把她兩分在了一起。許千尋性格很像男孩,大大咧咧,夢珂自然看不慣她,就說她,諷刺她,許千尋每次都退讓,后來受不了了,就反駁一句,夢珂就像抓住把柄似的破口大罵……我后面總是戰爭不斷。

許千尋喜歡穿一身黑衣服,夢珂就諷刺她:“嘿,大小姐,剛從煤堆里出來啊?!”我勸道:“行了。別說了。”夢珂橫了我一眼:“狗仗人勢。”“你說什么?”我跳了起來。許千尋拉住了我,以她特有的沉穩聲音說:“行了,跟她這種人說什么呀。”我立刻冷靜下來,繼續讀我的書,夢珂把鼻子皺起來:“就你自己多好吧!”跟后面的她的好朋友編起許千尋的壞話來。

下午,一個謠言傳開了:“許千尋喜歡小A。”

我知道后,風一樣地跑回教室,劈頭蓋臉地問兔子:“這話誰說的。”兔子往后一努嘴:“除了夢某,誰會說許千尋壞話?”“該死的。”“聽說有人把這話告述老師了。許千尋剛去辦公室。”我再也忍不住了到后位揚手給了夢珂一巴掌:“你是不是人?你的良心跑哪去了?”夢珂站起身:“你TM認為自己了不起了,今天我讓你看看螃蟹是怎么橫著走的。”這時,一個冷靜的聲音在我們耳邊響起:“夠了。”我一回頭,是許千尋,旁邊是——老師!

篇2

童年的桃花總是燦爛的;童年的日子是不知憂愁的;校園生活是純真的。一顆顆跳動的心;一張張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笑臉,真摯的我們編識著那曲動人的歌。

每當老師颯爽的英姿出現在三尺講臺上的時候,我們的心隨著老師一起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另一個世界里感受新鮮的陽光、去領略異國的風情,一起去長篇大論怎樣去體驗。課間是愉快的,到處傳來一片燦爛的笑聲、師生之間的友愛與尊敬化成一串串音符在空氣中飄動,大家的心都在歡跳著。天涯地角有穿時,只有師恩無盡處。每當我遇到挫折,因考試失敗而苦悶時,老師像一盞明亮的燈具掛在我無助的靈魂前教導我督促我做生活的強者,因為勝利的喜悅只屬于生活的強者。

友誼是生命的靈魂,心靈的燈塔,我的校園生活是甜蜜的。因為我的生活中有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一個個甜甜的微笑;一句句暖暖的祝福與問候。在我們成功的日子里,我們歡呼著,一起分享每一份成功的果實;一起用快樂的音符奏響心靈的樂章。我們同風同雨同悲同樂。每當聽到小鳥的歡歌,樹葉的沙沙聲時,我的心越來越充實。踏著腳下的小草漫步,我的煩惱隨著漫步消失在花叢里,一切都是那樣自然,一切都是那樣舒服。

篇3

Hi! I am a girl. I’m fourteen years old. I come from a small village of Guangxi. I am a student of Class 1, Grade 2. My School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 Class begins at 7:45a.m. I have five classes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 often have two or three classes. We learn Chinese, English, math, history, biology, geography, politics, physics and so on. I learn them with great interest. I like P.E. best. Because having sports is good for us and build us up. And we’ll have a sport meet this term, I want to take part in the long jump.

I have lunch at school at about a quarter to twelve, because my home is a little far from the school. After school, I often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classmates on the playground. Sometimes, I go to the school library. In my spare time, I often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with my good friends on the lawn. Because Beijing will host the 2008 Olympic,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Speaking English will help me to make more foreign friends.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are very friendly to me. I like my school life very much. What about your school life? Can you tell me?

【參考譯文】

嗨!我是姑娘我十四歲。我來自廣西的一個小村莊。我是一名1年級2班的學生。我的學校生活很有趣。在7:45a開始上課。我上午有五節課。在下午,我經常有2個或三個班。我們學語文、英語、數學、歷史、生物學、地理、政治、物理等。我很感興趣。我最喜歡體育運動。因為有運動對我們有好處,把我們建立起來。這學期我們將有一個運動會,我想參加跳遠比賽。

篇4

這里有芳香的紫丁香,散發著迷人的味道;這里有辛勤的園丁,伴隨著朗朗的讀書聲;這里有寬廣的操場,一片清脆的腳步聲。這就是我美麗的九一小學。

我喜歡這美麗的校園,更喜歡校園的生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我記憶猶新。

酸在數學老師身上,我不喜歡數學。有一次,我們學習平移時,我聽課溜了號,結果,這個單元測試我只得了八十多分。老師把我叫到身旁認真的給我談了一次話,批評我要認真聽講。又重新給我上了一堂“平移”課。我的心里酸酸的。從此,我每堂課認真聽講,數學成績大有提高。這種味道讓我懂得了“注意力是智慧的門戶”。

溫柔和藹的美術老師,就像甘甜的泉水滋潤著我幼小的心田。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美術,所以在美術老師的教育下我的美術成績全優星。不僅如此,我還給班主任和其他老師的筆記本里畫插圖。我在一次美術比賽中還得了一等獎,這就是甜。這種味道讓我懂得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苦就體現在體育老師身上,體育老師讓我們投石心球,我認為實心球很好投,可是…,唉!拿在手里好像有幾千斤重,結果都沒及格。我心想:“我體育不錯,怎么一個實心球就把我嚇到了呀,”再看那幾個弱女子更是連連叫苦。這種味道讓我懂得了“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嚴肅認真的語文老師,有一次給我們上“江上漁者”這一課,聽著老師那抑揚頓挫的聲音,我好像回到了悠閑的小船上,品嘗著鱸魚的美味。老師講完以后,讓我們背下來,并同桌互相檢查。叮鈴鈴,下課鈴剛響了,肖?F就一把拉著我往外跑。這時,語文老師說:“裴澤予站住,把《江上漁者》背一遍 ” ,當時我的心頓時火辣辣的,心想:“為什么不讓肖?F背,這是她拉我跑的”。背完古詩以后,我才明白老師是想讓我記得更牢固,也是為了我好。這種味道讓我懂得了“業精于勤荒于嬉”。

在老師們的培育下我吸取著知識的精華,在課間的休息中放飛我快樂的心靈。

篇5

薌城實小三(3) 肖洋

九月,開放了,同學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懷著喜悅的心情,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

到了學校,我和媽媽一起打掃教室,我搬桌子,媽媽拖地板和擦墻壁。我們干得滿頭大汗。

今年,我們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我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我們多了一門功課—《科學》。教科學的老師看起來不老,有一些白頭發,細長的眉毛下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戴著眼鏡。不大的鼻子,小小的嘴巴。老師說:“《科學課很重要,一星期總共有三節課,你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我想:老師對我們這么好,我們要尊敬老師,認真聽課。

篇6

“大學四年生活匆匆而過,不只不覺間大學生活已接近尾聲,但是收獲頗豐,感謝大學教會了我如何去學習,如何去生活。

學習:四年大學生活教會我如何自己學習,如何收集整理并有效地分析信息的良好習慣,在分析的基礎上尋求如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將會是我一生受用不盡的巨大財富。

短暫而精彩的思念大學集體生活:讓我學會了適應,包容,理解,分享,學會了如何去和別人相處,如何去分享我的快樂,分擔我的憂愁。

遺憾、缺陷與收獲是旗鼓相當的。

縱然有了學習的意識,但行動不力還不是空歡喜一場,紙上談兵是不會讓人有實質性提高的。

“距離產生美”反之,相處的越近,時間越久也許越會拉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心結,有障礙,更多的可能是由于自己心態不好,心理健康不時的會出現狀況。

所以,需要這樣來解決:

想法如何轉換為行動,而行動如何轉化為成功,不要思前顧后猶豫不決,過多的困難估計只會導致停滯不前,去做就是了,爭取盡力!

真正的學習是在工作后進行的,有了實踐更會有針對性,競爭的壓力與對專項技能的要求對我而言會產生與在學校完全不同的狀態,因此努力是第一位的!

想更好的與人打交道是否應該去看看余世維的講座,幫助肯定會有的,但最根本的信條是“對人要用心”!

篇7

癌魔襲來,生命絕境中點亮溫暖的“紅火柴”

2008年2月18日,天剛蒙蒙亮,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鹽店河小學校長席光,率領幾名小學生代表及其家長,揮手告別前來送別的父老鄉親們,用扁擔挑著家家戶戶送來的雞蛋、糍粑、活蹦亂跳的老母雞上路了,他們要趕往武漢協和醫院去看望曾在他們那里支教的老師袁莎莎。“要不是孩子們看電視后告訴我,我怎么敢相信你這么好心的女孩會得這種病啊!”校長席光緊握著袁莎莎的手,眼含熱淚。當小朋友們看到昔日的老師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他們齊刷刷地圍了過來。“知道你生病后,鄉親們流著淚自發捐款捐物,孩子們吵著要來看你!”看著眼前感人的一幕,袁莎莎激動不已,她顫抖著打開席校長遞過來的孩子們的一封封慰問信。10年支教的漫長歷程,像放電影似的歷歷在目……

那是1998年7月28日,20歲的袁莎莎正在湖北美術學院讀大二。早上起床時,她突然感到頭昏腦脹,身體極度不適,還伴著低燒、拉肚子。于是她到武漢協和醫院做檢查,拿到診斷書的那一刻,袁莎莎怔住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報告書上清晰地寫著: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如花生命突然面臨凋謝,這讓袁莎莎傷心欲絕。她哭過,怨過,甚至也放棄過。但一段時間的掙扎之后,她想通了:“與其哭哭啼啼讓家人朋友為我難過,不如笑著面對生活。”

袁莎莎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畢業后能成為美術教師,回到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中間,去當個孩子王。有一首她最喜歡的歌,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回蕩在她的心里,令她激動不已,令她如癡如醉,令她魂牽夢縈,那就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奇/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

袁莎莎在身患絕癥之時,總愛唱這首歌,每當哼起這首歌時仿佛插上了翅膀,正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

為籌錢給袁莎莎治病,父母將家里的房子賣掉了,又東挪西借,好不容易籌集了20多萬元醫療費。袁莎莎在醫院里住了8個月,經過了幾輪化療,病情才得以控制。即使在病床上,袁莎莎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也不忘拿起畫筆和畫板寫寫畫畫,還抽空自學。她沒有因為病情而落下大學課程,而且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大學結業考試,老師和同學們都稱贊她是一位堅強樂觀的“陽光女孩”。袁莎莎還專門學習了教育學和心理學,并且通過考試取得了美術教師資格證書。

1999年3月,共青團湖北省委開展了大學生志愿者到革命老區紅安支教的活動。剛剛出院不久、病情初步得到控制的袁莎莎,隱瞞了自己身患白血病的情況,自告奮勇報名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志愿者。經過絕癥的洗禮與磨煉,她對生命真諦有了更深的體驗: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經過批準后,袁莎莎興奮得好幾夜都睡不著覺。她拿出準備做化療的1000元錢,給孩子們購買鋼筆、鉛筆、文具盒、畫筆、畫板、畫紙、蠟筆、橡皮、書包等文具和一大摞書籍。母親打趣地說:“你這哪里是去貧困山區支教啊,簡直就是扶貧嘛!” 袁莎莎開心地對母親說:“我太愛孩子們了,贈送給他們作為禮物嘛!”看著袁莎莎快樂地笑著,母親摸著她的頭,眼睛里全是疼愛。

不久之后,袁莎莎又與大學生青年志愿者一起籌劃了一項 “紅火柴” 溫暖鄉村貧困兒童公益行動,他們希望動員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為貧困兒童捐款捐物,幫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紅火柴”命名來自安徒生童話里《賣火柴的小女孩》,那難忘的情景深深地烙在她的腦海里: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天而降,凜冽的寒風一陣緊過一陣,饑餓、寒冷困擾著可憐的賣火柴小女孩。她握著一大把火柴、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多么漂亮的火光……

1999年5月,正是鮮花盛開的季節,袁莎莎與其他大學生志愿者一起,帶著募集來的“紅火柴”溫暖貧困兒童物資,奔赴紅安縣七里坪鎮鹽店河小學和羅畈村小學義務支教。當大學生志愿者到達七里坪時,已是艷陽高照。在炎炎的烈日下,兩所學校的全體師生們列隊隆重歡迎大學生志愿者們的到來,袁莎莎和大學生志愿者們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贈送學習用具和精美的書籍,將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里。

讓愛飛翔,孩子們的笑臉媲美“映山紅”

1999年6月2日,是袁莎莎與其他大學生志愿者正式上課的第一天,袁莎莎被分到鹽店河小學上美術課和音樂課。第一節美術課上,袁莎莎教孩子們畫鯊魚。袁莎莎畫的鯊魚十分逼真,一只從水面跳出來的大鯊魚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孩子們驚呼:“老師,你畫得太好了!大鯊魚像真的一樣!”

一陣歡呼聲之后,孩子們開始拿起畫筆,躍躍欲試。袁莎莎為了使孩子們繪畫時能夠抓住鯊魚的特征,特意為他們講了些動物知識,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直到下課鈴響起的時候,他們還在探討熊貓、鯨魚等各種與動物有關的問題。課間10分鐘,隔壁班的同學也被吸引過來,老師怎么叫都不回去。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下一節課的老師主動為袁莎莎讓出了一節課。

袁莎莎此時已連續在講臺上站了100分鐘,孱弱的身體幾乎要虛脫,一陣陣的眩暈朝她襲來,她用一只手支撐著講臺,靠著墻壁和桌椅,堅持完這堂課。下課鈴剛一響,袁莎莎就癱坐在凳子上,孩子們一邊叫著“老師”一邊慌忙圍了上來。在孩子們的攙扶下,袁莎莎走出教室,可隨后她又走進了另一間教室。鹽店河小學六個年級300多名小學生的美術課都由袁莎莎一個人承擔,雖然有些累,但她卻感到很高興。

同時,袁莎莎還被安排到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羅畈村小學。全校只有8名學生,而且他們初見新老師時還有點膽小,但在袁莎莎的熱情帶動下,大家的氣氛很快就活躍起來。袁莎莎在音樂課上和小朋友們一起唱起了《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袁莎莎除了教那8個孩子唱歌,還經常帶領他們跳舞。那天,大家手拉手牽成一個圈,袁莎莎在圈里領舞,8個孩子在學舞,袁莎莎仿佛回到童年時代,她感受到當孩子王的樂趣。她和孩子們時而天鵝飛翔,仰望天空;時而白鶴亮翅,俯視大地;時而金雞獨立,快速旋轉……突然袁莎莎摔倒在地,昏迷不醒。

經過急救,袁莎莎清醒過來,睜開眼睛的那一刻,看到孩子們笑靨如花,她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問:“孩子們,舞蹈跳得怎么樣?”8個孩子的眼睛都紅紅的,但聲音卻異常堅定地回答道:“袁老師,你跳得太好了,太棒了,太美了!大家都看入迷啦,長大后我們一定要成為你!”

聽到孩子們樸實無華的語言,袁莎莎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她摸著身邊幾個孩子的頭說:“你們實在是太可愛了,我一定要將自己的所有毫無保留地教授給你們!”

孩子們離開后,校長席光心疼地說:“莎莎,你不要太玩命了。請你保重身體,不要太勞累了!”

袁莎莎動情地說:“我是來支教的,又不是來休息的!每當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看著他們天真無邪的笑臉,我的病就好了。孩子們是我的天使,和孩子們心連心,我的生命才會發光!”說完,她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走出了醫務室,重新回到孩子們中間。看著袁莎莎的背影,席校長心里涌動著感動。

1999年7月3日,袁莎莎了解到:羅畈村一個叫吳茜的貧困女生,才9歲就輟學了。吳茜的不幸遭遇,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袁莎莎反復地給吳茜的家長做工作,要求她復學,但吳茜的家長始終不肯點頭同意,直到她下定決心愿意每年資助吳茜400元的學雜費,吳茜的父母才同意讓女兒復學。吳茜又回到了渴望已久的校園,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而袁莎莎舒了一口氣,像完成了一項神圣的使命。

袁莎莎兩個月的紅安支教一晃就到了,要知道她是放棄了每月10天的化療來堅持義務支教的。袁莎莎指導的孩子在“小學生第二屆雛鷹杯繪畫競賽中”榮獲全縣一等獎,在慶祝建國50周年文藝匯演中榮獲二等獎,她還被共青團湖北省委評為優秀大學生志愿者。

兩個月之后,袁莎莎結束了支教生活,即將返回大學校園。她教的貧困兒童依依不舍地趕來送別,孩子們不約而同地每人在山野里采摘了一束映山紅,作為禮物獻給他們敬愛的袁老師。紅得似火,粉得似霞,姹紫嫣紅,孩子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就像這漫山遍野的映山紅。

經過愛心支教的洗禮,袁莎莎的生命就像映山紅一樣璀璨奪目。

義務支教,“愛心火炬”在貧困孩子們中傳遞

2000年7月,袁莎莎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打算再到紅安縣去支教。母親袁翠蘭得知女兒的這一決定后,堅決反對:“傻丫頭,你可是一個癌癥患者,貧困山區的醫療條件太差,你萬一倒在講臺上,我該怎么活啊?”可袁莎莎卻倔強地對母親說道:“我的心時刻牽掛著紅安老區的貧困孩子們,他們就是我的生命!” 袁莎莎很少頂撞母親,但這一次,她為了那些孩子,竟然成了“不聽話”的女兒。

袁莎莎不顧病痛,毅然到紅安去支教,她還聯合武漢探路者國際青年旅館創建人張先冰,繼續把“紅火柴”公益活動發揚光大:組織實施“紅火柴鄉村困境兒童援助計劃”。袁莎莎動員大學生志愿者奔走呼號,倡導社會各界有愛心的人士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捐款捐物,資助孩子們完成九年義務制教育和高中、大學的學業;計劃設立一個紅火柴獎,獎勵那些給這個世界帶來溫暖的人。

2001年5月,在大學生志愿者赴紅安支教紀念日到來之際,袁莎莎和志愿者們一起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先期募集了1萬元的善款和物資,送到紅安七里坪鎮貧困孩子的手中。輟學后又復學的吳茜被安排在優先資助的行列,她捧著嶄新的書包和帶著油墨香味的課外書籍,臉上浮現出了久違的笑容。

2002年“六一”兒童節,袁莎莎和志愿者相約一起去看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她又一次將原本要用來做化療的費用,拿出來給孩子們買了節日禮物。

2004年10月,為了給山區貧困的孩子籌集善款,袁莎莎憑借自己的美術特長,參加了武漢市首屆創意市集。病床上、電燈下、休息中,她精心制作了一些很有創意的禮品,然后拿到網絡集市上去賣。她可以在廢棄的水桶上畫靜美的荷花,變廢為寶;可以將舊家具雕龍刻鳳,以舊變新。袁莎莎因此一下子接了60筆訂單,成為接單最多的冠軍,榮獲創意市集明星獎。之后,袁莎莎將自己獲得的獎金3000元錢,全部用以資助更多的貧困生。

2006年底,袁莎莎的父親因積勞成疾,不幸去世了。那一天,她滴水未進,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之中。父親去世后不久,悲痛未消的袁莎莎很快又投入到紅安支教的工作中。

一天,袁莎莎在課間教孩子們玩擊鼓傳花的游戲,一朵紙紅花傳遞在50個孩子們中間。隨著鼓點落下,紅花被遞到14歲男孩秦楚波的手上。于是袁莎莎上前邀請他表演一個節目,秦楚波一臉微笑地望著老師,卻久久不開口。袁莎莎鼓勵他:“同學,別怕,你可以唱一首歌或是跳一支舞,再或者學幾聲小動物叫。”可秦楚波一下子漲紅了臉,伸出手比劃了幾下。袁莎莎看不懂他的意思,便側目問旁邊的孩子,孩子一本正經地說道:“老師,他是一個聾啞兒,不會說話!”得知實情后,袁莎莎突然想為他做點什么。那天,她決定讓聾啞兒秦楚波做她的“弟弟”,然后教他繪畫和表演藝術,為將來能夠自食其力做鋪墊。

2007年12月的一天,袁莎莎在電視上看到沈陽殘疾人藝術團的表演。他們雖然身體上有殘疾,但表演爐火純青。當時袁莎莎激動不已,她想:如果“弟弟”秦楚波也能加入該團,參加他們的表演,該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啊!

袁莎莎當即通過查號臺,找到了沈陽殘疾人藝術團的電話,向藝術團的領導推薦了“弟弟”秦楚波,求他們能給秦楚波一個機會!兩天后對方有了回音,說可以參加面試。盡管成功幾率只有50%,但袁莎莎還是決定親自送“弟弟”去面試。

12月24日,袁莎莎帶著秦楚波及其父母一行四人,登上了開往沈陽的列車。這次出行的費用全部由袁莎莎承擔,她不但拿出了自己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2800元錢,還從朋友那里借了1000多元錢。

經過幾輪的測試,秦楚波幸運地被沈陽殘疾人藝術團選上了,得知結果的袁莎莎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她將秦楚波摟在懷里,輕輕地說了句:“祝賀你。”

在沈陽待了兩天,袁莎莎準備回漢了。臨行前,袁莎莎見楚波的父母沒給他準備充足的生活用品,就把身上所有的錢全部拿出來,給秦楚波買了衣服和鞋子等必需品。見沈陽的天氣日漸寒冷,袁莎莎上火車前還把自己的棉衣脫下來,留給楚波。只穿著單衣的袁莎莎凍得瑟瑟發抖,儼然成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

袁莎莎因著涼患上了重感冒,到了武漢后就病倒了,高燒39度不退,慢性白血病急變、癌細胞驟增,以致于深度昏迷了10天,被武漢協和醫院診斷為白血病復發。就在莎莎昏迷不醒時,母親袁翠蘭收到了女兒的病危通知書,聽說莎莎僅能活兩三天了,母親當場暈倒在洗漱間。醫生下了催款通知書,10年來家里已經花費了近50萬元的醫療費,早已是負債累累。但袁莎莎還將自己治病的錢,捐獻給了紅安的貧困孩子。

袁莎莎生命告急的消息不脛而走,善良的人們自發掀起拯救愛心女孩的熱潮。秦楚波的父親聽說袁莎莎的病情后,連夜從紅安趕到武漢。他跪在莎莎的病床邊,失聲痛哭起來。袁莎莎喘息著說:“放心吧,我不是短命鬼,等我好了,還會去看楚波。”袁莎莎還叮囑秦楚波的父親,千萬不能讓小楚波知道她的病情,免得他牽掛。秦楚波的父親一邊流著淚,一邊點頭……

袁莎莎曾經資助的吳茜,現在已經是武漢一所大學的學生。她得知情況后也到袁莎莎的病房探望,并發動武漢的大學生為袁莎莎義捐。

另外,社會上的好心人也不斷地給袁莎莎捐款,到目前為止,她一共收到愛心捐款近8萬元。經緊急搶救,堅強的袁莎莎最終奇跡般地活了過來。

陽春三月,又到了滿山遍野映山紅開放的時節,袁莎莎的心又飛到了曾經支教的紅安孩子們的身旁。袁莎莎點燃的愛心火炬,在革命老區的孩子們中間傳遞,她點亮的一根根“紅火柴”,變成了一朵朵火紅的“映山紅”。

病房里,袁莎莎和前來探視她的紅安孩子們快樂地合唱: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秘/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你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淚滴/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

篇8

我的校園生活似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它歡快地奔流著,時時泛起一朵朵晶瑩的浪花;我的校園生活有似一顆璀璨耀眼的明星,無時無刻的照耀我們,使我們歡快成長。上次我們學舉行了科技文化藝術節,是它使我的校園生活綻放光彩的,所以它在我的腦海留下了很多,很多......

“預備,發射!”這是水火箭的比賽,很刺激,我見過最遠的能飛出草坪,最進的連十米都不到,想知道這位“高手”嗎?那就是我們班的,賽后老師心平氣和的對他說:“沒關系,重在參與,勝敗乃兵家常事,希望在下一屆取得好的成績。”那位失敗的同學的臉上又有了笑容,在賽場突然看到兩個大字---夢想,霎時間,懂得了一切,所謂的水火箭就像我們夢想一樣,不斷去追尋,不斷的去實現,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一張潔白的紙被勾勒出美麗的圖畫,真是妙筆生花啊!這里的參賽選手的都是高手,有一幅畫堪稱校園極品,畫得栩如生,生動活潑。突然一名同學的顏料用完了,四周的同學都不肯借,這時四周的空氣仿佛都凝結在一起,十分的悶熱,此時的她已是滿頭大汗,都快火燒眉頭了,突然一位小同學借給了她,如同福星下凡,讓她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沙漠里看到希望。于是她靈敏地把畫畫完,比賽后,她獲得了第一名,為什么呢?原來是那位小同學給了這幅畫生動的氣息。

篇9

童年的桃花總是燦爛的;童年的日子是不知憂愁的;校園生活是純真的。一顆顆跳動的心;一張張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笑臉,真摯的我們編識著那曲動人的歌。

每當老師颯爽的英姿出現在三尺講臺上的時候,我們的心隨著老師一起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另一個世界里感受新鮮的陽光、去領略異國的風情,一起去長篇大論怎樣去體驗。課間是愉快的,到處傳來一片燦爛的笑聲、師生之間的友愛與尊敬化成一串串音符在空氣中飄動,大家的心都在歡跳著。天涯地角有穿時,只有師恩無盡處。每當我遇到挫折,因考試失敗而苦悶時,老師像一盞明亮的燈具掛在我無助的靈魂前教導我督促我做生活的強者,因為勝利的喜悅只屬于生活的強者。

友誼是生命的靈魂,心靈的燈塔,我的校園生活是甜蜜的。因為我的生活中有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一個個甜甜的微笑;一句句暖暖的祝福與問候。在我們成功的日子里,我們歡呼著,一起分享每一份成功的果實;一起用快樂的音符奏響心靈的樂章。我們同風同雨同悲同樂。每當聽到小鳥的歡歌,樹葉的沙沙聲時,我的心越來越充實。踏著腳下的小草漫步,我的煩惱隨著漫步消失在花叢里,一切都是那樣自然,一切都是那樣舒服。

篇10

誠然,我們應該創設真實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在常態的校園里學會生活,逐步完成社會化。反觀當下的中小學校,卻常常充斥著不真實的校園生活形式,上演著不真實的教育,流弊甚遠。

校園生活與社會生活隔離:剝奪了學生成長的機會

不真實的校園生活形式之一,是校園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隔離。比如:很多學校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進校,試圖創建一種純凈的校園生活環境,卻忘記了學生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手機是現實生活中的常備工具。學校在隔絕手機的同時,也隔絕了真實的社會生活,隔絕了學生使用現代電子產品學習的權利。再如:為了限制男女學生過密交往。有的學校規定男女學生在學校內不得單獨同行。有的學校規定男女學生同行時的身體距離,有的學校要求男女學生分開就餐。這些限制,剝奪了學生正常交往的機會。也剝奪了學生成長的機會。

校園生活與現實生活的隔離,看似是對學生的保護,其實是對學生成長權利的剝奪。等這些孩子上了大學,或者進入社會,卻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成長時機。學校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對于成長來說。犯錯是最有價值的報酬。真實的校園生活才可能讓學生展現真實的自我,在自我試錯中獲得經驗,得到糾正,學會成長。

早在100多年前,杜威就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信條,他認為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學校必須呈現現在的生活。對于兒童說來應該是真實而生氣勃勃的生活。就像在他們家庭里、在鄰里間、在運動場上所經歷的生活那樣。”而“當前教育上大多數的失敗,是由于忽視了把學校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這個基本原則。”

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當然,學校生活并不完全等同于社會生活,而是一種簡化、凈化的社會生活形式。但是教育者的簡化和凈化,卻往往走向另一個極端,以致創設的校園生活,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相分離。“學校既與社會隔離,學校里的知識就不能應用于生活,因而也無益于品德。”這種幾乎無菌的校園生活,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種免疫與保護,也培養不出健康的個體。真實才能產生教育的力量。真實的校園生活,是與社會生活相統一而不是隔離的生活。

空洞的不誠實的教育:使學生產生虛假的道德和情感體驗

不真實的校園生活的另一種形式是“智力上的不誠實”(布魯納),即嚴重脫離兒童的認知水平和情感現實。不能引發兒童任何思維和情感的活動,這種活動大而無當,充滿空洞的說教,是不誠實的教育形式。正如布魯納所說:“在一堂五年級的‘社會學習’課上提出市政府的概念。就是這種意義上的不誠實。”

2016年7月1日,有新聞報道某幼兒園上起了“小黨課”,紀念黨的95歲生日,觀看反映黨的歷史的視頻,最后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還在黨旗下宣誓。這使我想起了20多年前一位老領導說過的一件事。一次他去某幼兒園視察,恰逢7月1號,幼兒園舉辦黨的生日紀念活動,小朋友們表演各種節目。然后是領導講話,等等。活動快要結束了,一位小朋友舉手問老師:黨在哪兒呢,她怎么還不來啊。我們要給她過生日。要吃蛋糕啦!

這是虛假的、不真實的教育,也是不誠實的教育。這種不誠實的教育給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長久的、深遠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學校里所說出的每一句話都結出果實。而不是一朵空花……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并不存在的感情。”

真實的校園生活是將教育活動與學生認知水平相匹配而不是相分離的生活。大而無當的空洞說教只能產生虛假的道德和情感體驗,學生學到的只是關于道德的知識。而不是道德本身。

形式主義的校園生活:培養的是表里不一的雙面人格

形式主義是校園生活中的常見之弊,也是不真實的校園生活之一端。聽聞一所學校校園里有三棵桃樹,某年春天死了一棵,新上任的校長要求后勤部門想辦法,于是后勤人員連夜趕工,手扎桃花,讓這棵樹一夜“花”開。假作真時真亦假,長此以往,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以致集體無意識。前些時候,有些地區為迎接上級基礎教育均衡化發展檢查驗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學校配合迎檢,學校除了編造各種材料,還要求師生在座談會和問卷調查中統一口徑,以確保順利完成驗收。難以想象,當檢查結束之時,領導與老師何以面對學生,何以對學生再進行品德教育。

學校為了裝點門面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為了所謂特色而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為了迎接領導視察開展的表演性質的教育教學活動,為了政績片面追求升學率甚至修改升學數據,為了應付各種檢查而編造材料,為了追逐時尚而進行一陣風的教育教學創新,以點代面、不求實效的師生活動,等等,這樣的形式主義天天都在校園里上演。從本質上說,形式主義是虛假的變種。一所學校熱衷于形式主義,必然放棄了對師生真實的校園生活和真實的學校教育的追求。

真實的校園生活,是將學生的知與行相統一而不是分離的生活。形式主x的校園生活,培養的只能是華而不實、表里不一的雙面人格。

強制性之下的秩序與順從:阻礙學生展現自由真實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