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園林景觀范文

時間:2023-08-16 17:40: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北方的園林景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北方園林;景觀;設計布局 ; 特點; 冬季管護;

中圖分類號: TU98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民族的先民在占代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其中園林就是中華文明中的一款瑰寶。以黃河流域為主體的北方園林系統發源很早,規模很大,與以長江流域為主題的南方園林系統互有影響,但在布局和自然方面獨具自己的風格特點。

一、北方園林的主要特點

1、宮廷園林居多

北方園林中以宮廷園林居多,并且在其造景特點上均以宮廷園林為代表,大多具有宮廷園林講究帝王氣派,雄偉高大、金碧輝煌,主體突出,強調中心的特點,而且幾乎所有的宮廷園林都占地較廣,平面布局嚴謹,壯闊,厚重沉穩。

2、融合南方園林因素

在北方,園林的景觀和南方相比是不同的,可以說差異很大,但是南北總是分不開的,經過歷史文化行熏染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所以在園林的景觀中,也融合了南方園林的一些因素,并仿照了許多南方的特色園林,例如圓明園中仿照了杭州的“斷橋殘雪”、“柳浪聞鴛”、“平湖秋月”、 “曲院風荷”和蘇州的“獅子林”:熙和園仿照了杭州西湖等等。

3、具有濃厚的四合院基調

四合院是北方的典型民居。在古代中國, 不管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還是平頭百姓,其居所都是四合院的形式。受此影響,北方園林在造景上也都帶有濃厚的四合院基調。如北京故宮的御花園,實際上是四合院花園的放大;前海西街恭王府花園則是北方私家花園的典范。

二、北方園林景觀的設計布局特點

1、前朝后寢

在園林后園的設計中,就現在的北方園林來看一般存在前朝后寢的特點,并且一直保留到現在。這個特點顧名思義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園與宅的關系上,園林居于宮殿、住宅的后部或側位,如故宮的御花園、景山、寧壽宮花園、慈寧宮花園都是在后部。二是園內游與居的關系上,居前游后,如避暑山莊的宮殿區在南面入口處,頤和園的宮殿區在東面入口處。

2、軸線對稱

北方園林造景中區別于南方園林雖明顯的特點就是軸線對稱。皇家、私家、寺觀都是如此。園林的軸線與宮殿和住宅的軸線一致,成為宅區軸線的延伸。軸線對稱的特點在布局中的主要體現在:中軸線上布置最重要的大門、廳堂、宮殿、水池,無論大小園林都是如此,其中以頤和園軸線最為壯觀,從昆明湖上的風凰墩開始,到南湖島,到萬壽山的牌坊、排云殿、牌坊、石拱橋、北大門,既可以從島上觀,也可以從山上觀,氣象均有不同之處。

3、一池三山

就中國現如今北方保留下來的傳統園林來看形式上一般都是一池三山,這個特點在現代園林設計中也廣受設計者的熱愛。一池三山已經成為園林造景中的定制的設計布局形式。一池三山源于齊國的東海神話,成就于皇家園林的祈壽夙愿。北方園林的一池三山主要表現于皇家園林之中,比如金、元、明、清四朝在西苑三海景點創作,一海一山, 南北一線, 成一池三山之制。一池三山的布局思想在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中則演化成一池一山、一池二山或一池多山。

4、仿景縮景

在中國北方園林中再設計和布局上常常運用仿景和縮景的辦法,兩者主要的區別就是在于比例問題上,有了差別之后,設計者也就給它們取了歌好聽的名字寫實縮仿和寫意縮仿。早在秦朝時就開始有了仿景縮景,到了金、元、明、清定都北京之時,異地仿景和縮景達到了。

5、障景漏景

障景和漏景是一對概念。北方園林的障景表現為嚴密性,從圍墻的障景上看,大凡墻隔較少漏窗,即使有漏窗,也是較為厚重的花式或直接玻璃屏蔽。入口前的障景多用龍壁,因為大多現存園林為皇家園林,北海的九龍壁成為中國影壁的代表作。當然,入口后的障景也大量用影壁來轉折空間,這一點在一般私家園林中表現極為普遍。

三、北方園林造景的自然特點

1、景觀中的用石特點

石頭在北方園林中是最為常見的東西,它可以說是一個景觀的基礎,其他景觀都是在它的基礎上設計的,而在近幾年這個新寵事物在園林建植中更是廣泛應用,但它的作用較以往顯得更加炫目。園林綠地中所應用的石頭數量并不多,但它絕對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北方一帶園林用石多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與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稱北太湖石,是最為普遍的。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帶用得較為普遍,平置和豎立皆可。

2、造景中的植物特點

園林造景中的純植物學內容乃是園林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缺少植物的園林或植物品種數量達不到一定比例的園林都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園林。在植物方面,北方園林中柳樹、槐樹、松樹、柏樹、楊樹、榆樹等喬木類是用得較多的樹種,其中以松柏和柳樹最多。灌木類有丁香、芍藥、荷花,大部分是不能過冬的,現代公園中,許多冬青類籬式灌木常作為界邊材料和冬季景物。

3、造景中的用梅特點

在北方園林中,有很多梅花專類園。這些是以梅花為主題植物材料,在一定范圍內,采用群植、片植的形式栽培梅花,在宏觀上欣賞梅花的群體美;或者制作精致的梅花樁景,從微觀品味梅花姿韻美。在北方園林的建造中,還常常用梅和其他類別的物體組景。常用的有:梅花與植物組景,如與松、竹的“歲寒三友”組景,與蘭、竹、菊的“四君子”組景等等。

4、造景中的鄉土植物特點

鄉土植物帶有濃厚的本土氣息,應用鄉土植物構建園林,可以營造一個近似于自然林地和開闊田野的環境。在豐富的園林植物中,鄉土植物是最能適應當地自然生長條件的,不僅能達到適地適樹的要求,而且還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風情。

四、景觀冬季管護

(一)病蟲害防治

1、在園林管理。將種植園內有病蟲的落枝、落葉、雜草、病果處理干凈;結合冬季修剪,將病蟲枝剪掉,集中燒毀;刮除在樹皮縫、樹疤內、枝權處的越冬害蟲、病菌;對有下樹越冬習性的害蟲可在其下樹前綁草誘殺,集中殺滅。早春培土,增施肥料,恢復樹勢,提高抗病蟲能力。

2、涂白。在冬季,我們經常可以看見的是道路兩旁的樹木樹干被涂白,園林景觀中的樹木更要如此,這都是為了防蟲害,一年2次為好,第1次一般在1O月下旬到11月中旬之間,第2次在早春進行。該方法簡單易行,還可減輕凍害。涂白材料配比為水7生石灰:硫磺:食鹽=40:10:1:0.5,并加入0.1%~0.2%的不怕堿、殘留時間長的農藥。涂白高度1-1.6 m,有條件的可涂高一點。同一路段、區域的涂干高度應保持一致,以達到整齊美觀的效果。

3、藥劑防治。第一,用小棉球浸漬80%敵敵畏乳劑5~lO倍液塞人樹干蟲孔內,再用粘泥封口以消滅天牛、吉丁蟲及在冬季嚴重危害棕櫚植物的褐紋甘蔗象等。第二,選用有針對性的高效藥劑清理蟲源,例如對同翅目的蚜蟲、介殼蟲、飛虱、葉蟬等宜選用吡蟲啉、啶蟲脒、噻嗪酮類的內吸性仿生殺蟲劑。第三,大面積防治地下害蟲,667m 用5%辛硫磷顆粒lkg兌細土25—30kg開溝施土中,對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效果好。第四,選擇廣譜內吸性或保護性殺菌劑清理病源,如百菌清等。

4、加強檢疫。對有病蟲的植物繁殖材料,需加強檢疫,進行處理,杜絕來年種植擴大蔓延。

(二)凍害防護

1、加強栽培管理。春季加強肥水供應,合理運用排灌和施肥技術,促進新梢生長和葉片增大,提高光合效能,增加營養物質的積累,增強樹勢。夏季適期摘心,促進枝條成熟;冬季修剪,減少蒸騰面積,以及人工落葉等均對預防低溫傷害有良好的效果。同時在整個生長期中必須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在土壤封凍前灌防凍水,在早春萌芽前再灌1次返青水,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濕度,使苗木增加抗凍和抗風的能力。

2、加強自然災害天氣預測預報。園林綠化相關管理部門應緊跟氣象部門的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信息,制定相關的防凍減災緊急處理預案,做好防范工作。

3、加強園林植物的保護。灌完凍水后結合封堰,依不同樹種和規格,在樹木根頸培起大小不同的土堆,這樣既能防止凍傷植株根系,同時又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在灌完凍水后對花灌木平茬修剪,蓋一層干樹葉后,再蓋40~50cm細土,輕輕拍實。這樣既可防凍,還能保持枝干濕度,防止枯梢。新植的幼樹或不耐寒樹木用草繩纏樹干1.5~2m高,可達到防凍目的。在霜凍來臨前1-2個月對園林植物噴施防凍劑,增強抗凍能力。在將發生霜凍的黎明,向樹冠噴水,防止急劇降溫,起到減緩降溫防止霜凍的效果。

結語

在北方園林造景中,建筑的形象多趨于穩重、敦實,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風沙而形成的北方園林的封閉感,別具一種不同于江南的剛健之美。北方園林造景上,不管是在建筑布局上,還是自然的風格上,還是建筑與自然的結合,相比南方的園林,都明顯別具一格。

參考文獻

[1]李艷麗,王海龍.淺析北方園林的人文精神及特點,科技信息.

[2] 劉庭風.北方園林的布局特點, 園林賞析,2OO4.

篇2

關鍵詞:地域性園林景觀生態環境協調統一

現在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人們在千變萬化的生活環境中,視覺審美也在不斷變化。尤其是在當前綠色出行、低碳經濟的發展環境下,現代園林景觀建設更加注重融合生態發展觀念,與生態環境相融合,以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并且現代景觀設計已經面向廣大的群眾,游賞者的視覺感知是景觀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景觀設計必須符合現代的生態環境發展理念。下文將分析北方園林綠化建設的原則,闡述園林景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協調性。

一、北方園林綠化與生態環境設計原則

(一)生態植物在園林中的機能

植物是生態環境中的一部分,植物只有不斷地進化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要求,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對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和作用。園林景觀中使用的植物與生態環境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關系,兩者相互作用。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已經受到工業、交通以及建筑業等的影響,城市環境已經被嚴重污染。尤其是我國北方發展歷史悠久,城市環境受到的污染更加嚴重,生態環境已經嚴重失去平衡,人們的生活環境不斷惡化。為了改善城市的環境,需要充分發揮植物的作用,全面建設城市的園林景觀。而在園林景觀建設中,注重植物的選擇,北方一般適合選用抗性較強的植物。

(二)從美學角度選擇北方特色的園林景觀

現代園林景觀造景運用了現代藝術手法,與人們的審美相結合,從而形成詩情畫意的現代園林景觀,植物造景注重體現景觀的個體以及群體的形式美。現代城市中到處是高樓、道路以及橋梁等經濟發展的建設帶,這些現代建筑也形成現代一道美麗的城市景觀。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已經遠離生態環境,每天看到都是單調的景觀。為了點綴城市,現代景觀正好應用生態植物,將大自然融合到現代城市中。例如,現代北方園林景觀中植被、不同色彩、線條等,增加了城市的魅力和美感。

二、城市園林景觀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

(一)園林綠化大樹、草坪的生態環境建設

綠化中的大樹移植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對于大規格的喬木,應該選擇最佳的時間對大樹進行移植,挖掘裸根苗樹時,保證幼苗不要受損,對于常綠的樹種,在移植時,要用土球保護根部,土球的直徑應該在8-10mm左右,土球保持完整、平整,然后用麻繩捆緊,在運輸過程中,應該保持一定的傾斜角度,避免樹木太高,使植被受損。在栽種時,北方的植被栽種深度應該比原草坪高一些,防止根部被水浸潤而腐爛。樹木栽種好之后,應該做好穩定工作,使用三腳架穩定,在支柱與樹干相接的部分要墊上蒲包片,保護植被的樹皮。

(二)微地形的營造與生態環境建設

園林綠地分為自然式、平板式、臺階式等,在北方生態園林建設中,應該結合景點的自然地形、地貌地勢等,體現北方的鄉土風貌,讓城市與自然生態相融合。北方園林景觀建設應該就地取材,追求自然美。北方園林景觀建設,如果在場地較大的地方,在中央應該建設寬闊平坦的綠地,修建大型的草坪,以在城市中形成宏偉壯觀的場景。園林綠化植物是現代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基礎建設中的重要構成元素,是現代城市與生態和自然融合的重要體現,是現代城市形象建設的重要途徑,在北方園林景觀建設中,應該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注重項目景觀的設計方案優化,從而實現現代園林景觀的社會效益,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發展和規劃中的重要建設項目,其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景觀的配置及其造景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空間布局和建設效果,影響公共建設效益的發揮。因此,北方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非常注重生態造景的融合和景觀建設原理,在園林景觀中具體結合植物及其造景,進行景觀設計,加強園林的綠化建設,增強了景觀建設效果,為現代人們的城市生活創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因此,為了保障北方園林綠化景觀的生態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應該注重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

參考文獻:

[1]吳越.北方花境植物材料選擇與配置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0.

[2]徐志.北方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4.

篇3

[關鍵詞]北方園林;植物選擇;植物配置;因地制宜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6-0328-01

一、北方園林植物的選擇應遵循的原則

1、園林植物選擇要遵循其生物學特性并與環境相協調的原則。

北方園林植物材料的配置過程中,要針對其特定的土壤、氣候條件安排與之相適應的植物種類,做到因地制宜。例如喜陽樹種旱柳、山桃等適宜種植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耐陰種類植物如矮紫杉、山梅花等適宜種植在樹蔭下或墻的北面;空曠地帶則宜選擇深根性的樹種如樟子松進行種植;空氣污染嚴重的廠礦內,則要考慮樹種抗氟能力強的垂柳、榆樹等。另外,在小氣候環境溫和的居民區或樓的南側,可種植一些觀賞性強的小灌木,如繡線菊類、玫瑰類。

2、注意植物的觀賞期及其色彩的變化的原則。

北方部分地區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有一定困難,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盡量做到“二季有花,三季常青”。可以選擇同一花期的不同植物配置在一起,形成繁花似錦的景觀效果,或者使用不同花期的多種觀花植物配置在一起,形成多季節花開不敗的誘人景象。例如夏季將萬壽菊、矮牽牛、石竹、虞美人、波斯色不同,花期大致相同的草花配置在一起,可以形成繁花似錦的熱烈景象。將連翹、榆葉梅、金銀忍冬、黃刺玫、繡線菊、金老梅、大花圓錐繡球等混合配置在一起,可以將花的觀賞期從早春延續到盛夏。另外在疏林下,可以布置一些早春野生宿根花卉,如金盞花、鳶尾、景天,將花期提前到3~4月份。

3、北方園林植物應恰當使用造型材料,盡量使景觀配置富于變化的原則。

園林植物材料的整型配置方式常被用于景觀設計中,這一點在相對缺少植物材料的北方城市顯得尤為重要。它一方面可以彌補植物材料的相對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使景觀配置更富于變化。這類樹種要求樹形整齊,能單獨表現其特性,且枝葉繁茂,輪廓分明,耐修剪,再生能力強。如茶條槭易修剪成型,可以作為彩葉籬,夏季葉色濃綠,秋季葉色變紅。另外適于這方面的樹種還有水蠟、紫葉小檗等。

4、北方園林植物選擇應遵循經濟性的原則。

北方園林植物的配置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緊密聯系在一起。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在園林植物的配置上盡量降低造價,節省開支,使最終的綠化建設發展水平與城市的經濟實力相適應。要從適用和美觀的角度考慮,把經濟、適用和美觀統一在一起,盡量用最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最佳的植物配置效果。

5、北方園林植物選擇應遵循文化性的原則。

北方園林植物配置中要堅持文化性的原則,這樣可以更好的保持歷史文脈的延續,從一個地區植物所表現的文化的內涵去發覺整個地區文化內涵更深層次的高度。植物配置上,不僅可以看出一個地方人的性格,同樣能看出一個地方的時代的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的特點。

二、北方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具體方案

1、北方園林景觀要改變單一的觀葉植物配置現狀,要堅持觀葉植物和觀花、觀枝植物相結合的方式。使色彩趨于柔和。

北方地區四季分明,秋冬季節花色凋零,植物色澤相對單一,缺乏色彩的變化。植物配置靠單一的觀葉植物較為單調,會影響觀賞效果。為了延續春夏植物花色豐富多彩的觀賞效果,彌補北方城市花色的不足,應注意使用不同色彩的植物材料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搭配,尤其是觀果和彩葉樹種。可以選擇一些黃葉的銀杏,樹葉金黃的金葉榆等進行合理布局和配置,增加觀葉植物的觀賞性。秋季五角楓、茶條槭的紅葉與楊樹的黃葉以及云杉的濃綠產生強烈的對比等。與此同時,如果僅僅依靠觀葉植物進行園林植物的配置,難免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因此要增加觀賞性,必須堅持觀花植物和觀葉植物相結合,豐富人們的審美層次,延長綠化植物的觀賞期。在觀花植物選擇時還可以考慮其他樹種,比如海棠、丁香等都具備較高的觀賞價值。寒冷的冬季,在白雪映襯下,紅色枝條、紅色果實效果頗佳的紅瑞木就是不錯的選擇,會給人帶來醒目誘人的感覺,這些色彩的變化與對比為北方城市的秋、冬季節增添了不少的生機與活力。

2、北方園林景觀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慮季節因素,體現季節變化,避免一成不變。

北方園林植物的配置要注重體現植物配置的色彩美。比如在配置樹種時,既要考慮樹種的四季長青,保證園林的綠化,又要考慮配置不同季節變化的植物。要盡量實現初夏秋冬不同景的配置,比如可以配置迎春、碧桃等,這類植物春天生機盎然,可以配置紫薇、月季等,這類植物夏季花開正旺,可以配置楓樹、山里紅,秋天楓葉正紅,也可以配置塔松、常青樹,增加冬季園林的綠色。這樣就可以保證園林一年四季景觀的層次性,可以體現園林景觀植物的四季變化,可以增強園林景觀植物的觀賞性。

3、北方園林景觀植物的配置要堅持群生和孤植相結合。

北方園林景觀植物的配置要疏落有致,堅持孤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種方式結合的方式。既要讓人們欣賞到孤植樹的卓越風姿,又可以欣賞到群植樹的整體風貌。另外園林配置要注意喬、灌、草結合的方式,要保證植物群落的穩定性,要合理布局植物空間,保證整個空間的合理利用。要根據園林的地形特點,地形的起伏緩急和水面的變化來布局植物。同時,可以通過樹叢、灌群和綠地來合理地分隔空間,保證植物配置的景深,體現出布局的獨到之處。

4、北方園林景觀植物既要考慮和周圍環境的和諧配置,又要考慮凸顯出其文化特色。

北方園林景觀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慮整個園林的布局情況,與園林周圍的景觀和諧。例如在大門的兩側、主干道兩旁、廣場四周等多采用規則式配置的方式,可運用對植、列植、花壇等形式;在自然山水園的草坪則采用群植、林植、花叢、草地等自然式配置,使整體協調統一。此外,園林景觀植物配置還要注意植物的藝術性,融合當地的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選擇一些帶有濃郁文化氣息的植物,例如歲寒三友松、竹和寒梅的栽植,會讓整個園林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從而提高園林的藝術性。

總結

園林植物配置對于園林景觀的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如何加強園林綠地建設、科學地進行植物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園林景觀的層次,不僅美化環境,同時還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園林工作者需要利用豐富的植物學知識,因時因地選擇恰當的植物種植材料,運用科學、藝術的植物造景手法進行合理配置,在北方地區植物材料相對稀少的條件下更加重視,并合理規劃,使之與環境相協調,從而把北方城市營造成為“四季如春”舒適宜人的園林城市。

參考文獻

[1] 富英俊.淺談園林植物配置[J].園林,2002,(6):19-20.

[2] 吳向明.關于園林植物配置的幾個要點.科技資訊,2005年27期.

[3] 吳燕麗.園林設計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年10期

篇4

關鍵詞: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加強了聯系和交流,其中西方文化也通過這項渠道進入到我們的視線,給我國各個領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在園林設計中,西方園林設計理念與我國傳統園林設計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新方式,并對此進行運用對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

1.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主要是在景觀中帶有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特點的園林景觀。這項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遵循傳統園林設計手法,從而體現出濃厚的古典韻味,在園林景觀的規劃上,根據我國地域的差異呈現不同。1.1四合院。四合院作為我國北方園林景觀中的代表,主要是通過仿照北方的皇城格局建造形成的,整體結構十分注重對稱以及呈現閉合形式的獨門獨院模式。四合院主要是以一家人居住為主,并且與鄰院的軸線形成對稱式的排列狀態。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韻味。1.2江南水鄉。在南方中主要是以江南地區為代表,這一區域由于水流眾多,因此在房屋、園林的建造中就將這一元素運用到其中。根據水勢的組團分布,體現出婀娜秀雅的景觀意境。2.現代中式園林景觀。現代中式園林景觀與傳統的古典園林景觀不同,在現代中在古典園林景觀上加入了現代的思想,使之在最終的體現上更加多變和時尚,并且也更加的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和審美意識。在對園林景觀整體規劃上主要是運用豐富多彩的構景和材料在其中的運用。注重對意念進行模仿,如: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上加入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意象符號,通過現代設計方式表達出傳統的韻味。

二、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要素

1.建筑。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首要元素是建筑。這一元素主要是出現在比較大的庭院景觀規劃中,采用建筑的元素還需要加強對建筑進行裝飾,如:細部中運用帶有意象符號進行裝飾,或者是植物盆栽進行點綴。通過這些方式的運用還能夠體現中國文化意境和韻味。如:在現代別墅中設計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2.山水。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山水也是運用比較多的方式。通過山與水營造出自然的山水環境,增強新中式園林的靈性。但是在新中式園林景觀中山水主要是以簡單的造型出現,使之與景觀融為一體。3.植物。新中式園林景觀中的植物景觀在選材上不是運用帶有傳統寓意的植物種類,而是采用外來品種進行裝飾、點綴。在傳統的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帶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堅定,梅花代表人的氣節等。對營造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園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新中式園林景觀植物運用更多是自然形狀的植物和運用修剪的方式,營造文化氛圍。4.景觀色彩。在景觀色彩的運用上呈現出多樣性和豐富性。在園林景觀中主要是運用中國傳統的紅色和琉璃黃色進行,如在過年時通過紅色表達出節日的喜慶。黃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在作為權力的象征,體現出高貴和威嚴。除此之外還有象牙白和黑色的運用,白色體現出干凈、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園路的鋪裝和亭子的底漆,呈現出內斂沉穩的氛圍。

三、新中式園林設計手法

1.園林空間布局。園林景觀的最終效果是通過對景觀整體的空間布局是否合理恰當決定的。對空間進行布局,首先是連續性的空間序列,主要是將開始、引導、和結尾部分進行組織,使之聯系到一起,規模也是從小到大,簡單到復雜。其次是對空間進行巧妙的轉換,運用多種方式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裝飾和點綴,給人心理上造成一種空間錯覺,使之富有藝術性。最后是看與被看的關系,主要是促使景與景之間的過渡。2.構景手法。在園林景觀設計上構景手法的運用可以營造出悠遠意境的景觀氛圍,通過構景實現對園林景觀空間的分隔和組合。主要的構景方式有:其一是借景,就是將視線所及之處的景觀運用到園林中,達到豐富景致的目的。其二是隔景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屏風的形式完成,激發人的好奇心,為景致蒙上一層面紗。其三是框景的形式,主要是從角度上通過畫框對景色進行欣賞。3.疊石理水。疊石理水主要是通過山水關系與疊山的形式,對景致進行表現。其中山水關系主要是通過對山與水之間的精妙布局,在形式上可以偏重于山,也可以是水,使之形成不同的園林景觀風格類型。而疊山是通過石頭漸漸堆積起來的形成的假山,使之成為一項景色,主要是為了呈現出景觀的自然性。理水在其中運用是為了增添游覽性和對景觀空間的豐富。4.花木配置。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花木的配置與傳統的古典園林景觀設計上有明顯的差異。其一是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在整體造型風格上更加具有空間感;其二是植物層次上更加的簡單、大方和自然。在植物的選擇上通常是由喬木、草、灌木等相互配置的方式。在西方園林景觀設計上比較注重植物的顏色搭配和修剪。而新中式園林通常是以自然的植物為主,進行修剪裝飾,植物色彩的運用上更多體現為綠色,同時與其他花色相配,以此從整體上營造出濃厚的古典園林景觀韻味和氛圍。

四、結語

本文是基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研究,新中式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傳統古典園林景觀與西方園林景觀兩者進行融合形成的新中式園林景觀形式。在文中對此進行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和現代中式園林景觀進行研究,對其中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行了解。其次是對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的元素進行分析,主要有建筑、山水、植物、景觀色彩這四方面元素分析。最后是對不同的設計手法進行敘述,對新中式園林景觀在我國的設計和運用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張小玉.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與傳統景觀設計的對比應用[J].居業,2016,(5):56-57.

[2]黃丹平.淺析人居環境的新中式園林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8):995-995.

[3]李士明.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發展與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8).

[4]劉清.淺析新中式居住區景觀設計——以常州云山詩意小區為例[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0):416.

篇5

關鍵詞:居住區園林景觀 植物配置 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綠色建筑、生態建筑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引發了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進一步思考,尤其是園林景觀在營造優美的居住環境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受到越來越多專業人員的關注,為此,筆者結合多年工作實踐經驗,對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問題探討自己的看法。

一、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原則

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時,需要遵守一定的配置原則,才能實現園林景觀社會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一般情況下,既要遵守不同植物的生長規律,以確保植物的健康成長,又要考慮最終的配置效果,實現美化人們居住環境的重要目標。

1.多樣性原則

配置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時,應遵守多樣性原則。如配置的植物種類比較單一,形成的景觀將非常單調,達不到預想的設計效果。因此,配置園林植物時應注重草、灌木、喬木間的搭配,一方面可大大增加植物群落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有助于空間的充分利用,增加植物葉面指數,實現園林景觀經濟效益的提高。

2.藝術性原則

居住區園林景觀的作用之一在于營造賞心悅目的環境,讓人們在其中舒緩心情,發現和感受生活之美。為此,配置植物時應遵守藝術性原則,例如,合理運用不同植物的葉色葉形、姿態高低間的對比,進行藝術構思,襯托出景觀之美。實際配置操作時既要根據實際地形地貌配置相應的植物,使其更好的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又要注重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使人們盡情的享受景觀之美。

3.因地制宜原則

進行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時,尤其應重點考慮因地制宜原則。其一,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易于栽種且成活率較高的植物。例如,北方地區冬季較為漫長,配置植物時應選擇生長期短,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綠化效果的樹種,尤其在綠化景觀街道時更應如此;其二,根據實際需要配置相關樹種。例如,在公園、游園等應配置長壽樹種,在道路旁應應配置耐修剪、速生樹種等。

二、北方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策略

植物配置是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是園林景觀藝術價值的重要體現。只要確保植物的合理、科學配置才能將園林景觀的地域特點、藝術性及自然性充分的展現出來。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時,除需遵守上述原則外,還應注重以下內容:

1.注重植物色彩的運用

配置園林景觀植物時應注重植物色彩的運用,以設計出符合人們觀賞需求的景觀環境。但長時間以來,受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時,容易將綠色與環保聯系起來,錯誤的將環保與增加綠色等同起來。于是種植大量綠色植物,卻不注重植物色彩的運用,一定程度上影響園林景觀觀賞價值的提高。為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首先,應改變觀念,不能過分追求綠色,防止顏色單一引起人們視覺疲勞,不僅無法達到設計目標要求,而且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在一些小區中不宜栽種雪松,原因在于雪松葉片為深綠色,有肅穆莊嚴之意,與小區熱鬧的環境極不相稱;其次,注重多種色彩的營造。我國很多樹種在不同的季節呈現不同的顏色,如將其巧妙的加以搭配,在不同的季節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可讓人感受到季節的輪回與變換。例如,秋天銀杏葉片會變成金黃色,在陽光的照耀下猶如鍍上黃金一般,而紅楓的紅葉片非常優美。加上形態各異,色彩不一的地皮植物和灌木,形成的優美景象更值得人們欣賞。

另外,色彩的運用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即,開花植物花色的應用。與植物葉片顏色相比,植物的花朵在營造絢麗色彩上更具優勢。植物花朵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芬芳的香味、多彩的顏色具有較強的美化和裝飾作用。例如,木蘭花色為白色,而馬褂木花色為黃色,紫荊花先于葉開放,花色為紫紅色等。這些植物配置在居住區園林景觀中可獲得意想不到的觀賞效果。另外,還有數不清的藤木灌木植物,園林景觀規劃過程中考慮開花植物花色的運用,真正達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2.注重植物功能的運用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凈化環境功能,從當前來看,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時,人們并不滿足視覺上的享受,而越來越注重其不同植物所發揮的實際作用。這種思想的轉變,無疑給居住區園林環境的植物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迎合人們的需求,配置居住區園林植物時,除將觀賞功能考慮在內外,還應根據植物的凈化空氣、隔音、防塵等功能進行配置。例如,皂莢具有較強的抗污染能力,而且具有耐寒、耐蔭、耐寒等優點,因此,種植在居住區能夠達到很好的凈化空氣的目的;白蠟樹具有抗二氧化硫、抗氟氣功能,且對種植土壤無特殊要求,因此,可用作庭蔭樹、行道樹。另外,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居住區面積進行合理規劃,種植合適面積的草坪。總之,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時,應將植物的功能考慮在內以充分運用不同植物的功能,使其更好的為人們的生活服務。

3.注重立體空間的運用

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時,立體空間能否合理加以運用決定著園林景觀設計的成敗:如空間利用不合理,留下太多的空白,給人以空蕩之感。如不注重植物層次上的區別,而種植大量樹木,不僅不利于植物的健康成長,而且擁擠的在一起的植物絲毫沒有欣賞性。因此,立體空間的運用時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重點。因此,配置植物時應確保草、灌、喬木的層次的分明,以構建成穩定的復合群落,提高其可欣賞性。

研究發現,適合做上層喬木的植物具有以下特點:樹冠比較高大、端正,觀賞價值高,喜陽耐污染性強。而且為避免影響下層植物生長,還應具有較強的透光性。北方的常綠喬木有:白桿、雪松、華山松、油松、側柏、北美香柏、圓柏、龍柏等;落葉喬木有:銀杏、華北落葉松、水杉、毛白楊、小葉楊、旱柳、饅頭柳、垂柳等。用于中層灌木的植物一般具有耐陰特點,配置時應考慮栽培管理、觀賞性以及光合作用強弱等內容。北方種植的中層灌木包括金葉女貞、月季、西府海棠、花石榴、丁香、美人蕉等;一般來講,對下層植物觀賞性要求較低,一般具有以下特點:生長期短但生命力強,具有較強的耐陰特性,北方適合種植在下層的植物有:迎春、龍柏、芍藥等。因此,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時,應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進行合理配置,尤其應注重立體空間利用率的提高方面的考慮,確保園林景觀錯落有致,多而不亂,在達到豐富園林景觀內容目的的同時,增強其給人們帶來的視覺享受效果。

三、總結

居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時,要達到預想的設計結果,要求工作人員一方面嚴格遵守植物配置原則實施配置工作。同時,還需準確了解和把握不同植物的生長規律,以確保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另一方面,應注重藝術性的體現,從樹的長勢等方面入手,進行適當的藝術設計,以提高園林景觀的觀賞價值。另外,還應認真考慮栽培管理、風格特色、設計意向、使用功能等內容,從而營造出舒適、優美的人類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宋仲鈺. 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與植物配置探討[J]. 農家科技,2011,S1:83.

[2]趙博. 西安市住宅區園林景觀中植物配置調研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3]朱玫,胡博. 試論居住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植物配置方法[J]. 現代裝飾(理論),2014,03:73.

篇6

關鍵詞:植被;景觀;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植被是園林景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園林景觀中其他的元素植物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隨四季變換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因此通過深入了解植被四季變化的特點,針對植被的四級變化特點進行具體的配置和設計,從而形成自然和諧的園林景觀。

一、園林造景與四季變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園林景觀的設計不再停留在“滿眼皆是綠”的層次上,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隨季節的交替,植物變化所呈現出來的景色,從而做到一季突出、季季有景。在園林景觀中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往往是植物,不同的植物給園林景觀賦予了不同的特點和風格,同時也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就園林造景而言,植物的合理搭配直接影響到園林的觀景效果,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把季節變化賦予植物的變化很好的利用起來,形成變化多彩的季節景觀往往是造景的核心問題。

園林造景受季節變化的制約。而季節的變化在南北方的差異是很大的,如由于北方一年四季的季節變化明顯,植物的變化也比較突出,由于春季來的晚并且十分短暫所以常常有百花爭艷的景象,夏季的時候往往是樹木成蔭,秋季時往往炎暑頓消、碩果滿枝、漫山金黃,而冬季由于氣溫的驟降往往使得樹葉凋零整個景象顯得十分蕭瑟。因此,在在園林設計中要注意這種氣候的變化,要求做到既有春季的滿園春色,夏季綠樹成蔭,又有秋季碩果累累,霜葉如火的景象。而在南方,往往在四季更替中季節的變化不是很明顯,自然植物也就沒有突出的四季變化。因而在園林造景的過程中就要更加注重植物的選取,讓植物能夠隨季節的變化產生不一樣的景觀效果。

二、植被隨季相變化特點

在不同的季節,園林會呈現不一樣的風光,季節賦予了植物一年四季的成長和變化。伴隨著四季的交替植物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和色彩,豐富多變的景致,也是惟一能使人們感受到生命變化的風景。從觀賞的角度來說美麗的景致會對人們的生活和精神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植物在某一季節的色彩形態,更要對植物在不同的季節下的變化進行深入的了解。

植物隨季節的變化我們叫做植物的季相變化,它是對氣候變化的一種反應,同時也是植物適應氣候的一種表現。如同人們所熟知的,大多數植物會在春季到來的時候抽枝發芽,長出新葉,隨著夏季的到來樹葉變得繁盛,秋季到來時就會結果。因而在一年四季中形成動人景色。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來源于植物的葉色這是毋庸置疑的,植物隨四季變化最大的特點就是葉色的變化,隨著四季的變化大多數的植物的葉子在色度和色調上都會有著不同的變化,而呈現出黃綠、濃綠、紅色、紫色等不同的色彩,以下列幾種植物的葉色變化為例,樟樹的葉子在春季到來時呈現出的是黃綠色或淡綠色,而轉而進入夏季以后葉子的顏色就會逐漸變深,最后呈現出濃綠色;黃連木則是在初春時節顯示出艷麗的紅紫色,到了夏季逐漸變成綠色,伴隨著秋季的到來又變為黃色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深秋時節又呈現出紅色景觀。火炬樹在春天到來的時候葉片呈現紫紅色,隨著氣溫轉暖,到夏天葉片長大而變為綠色,夏末結出深紅色像火炬樣的果實,入秋時葉片經霜變為火紅色,入冬以后葉片凋零,只剩枝干,非常蕭瑟。另外,有的植物是通過幼葉和老葉的差異來表現葉色變化的,如,大葉榕、橡膠榕、陰香。除此之外,還有的植物因為品種的遺傳特性,在植物的葉片上就會呈現出均一的色彩,或者是恒定的色斑,而這種特性在植物的整個生長期中都不會改變。如常見的美國楓葉,它的葉色就常年為暗紅或紫紅色,金葉雞爪槭的葉色則常年為金黃色。

正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景與人同”,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植物是季節變化最直接的表現者,隨著季節生長植物的葉子、花朵、果子形狀色彩隨之變化。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對植物的生物特性進行深入的了解,再將這種植物的季節特點融入到園林造景中,提高園林造景的水平和質量,實現園林景觀在季節上的色彩對比,進而實現一年四季都有屬于園林的特色景觀。

三、季相變化的景觀設計措施

園林景觀設計需要我們以人為本出發,同時也要注重植物的季相變化,把這種變化所帶來的特色景觀融入到園林景觀設計中去,從而實現別具特色的園林景象。

首先要注重植物本身的季節特性,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季節生長特點,不僅僅變現在形態上,同時更多的是色彩上,以草坪為例,作為園林設計中的主要材料,草坪不僅可以帶給人們美好的視覺感受,同時擁有更多因季相變化帶來的美景。在春天的時候草坪由鵝黃變成淺綠,往往給人春回大地的感受,而到了夏季綠油油的草坪猶如波濤翻滾給人帶來涼爽清新的心情。因此在進行園林造景時把植物的季節變化融入其中,從而體現出園林景色的連續性和季節性。而也正是因為這些富有季節性的景色往往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突出了一個城市季節特色,如北京西山的“香山紅葉”,蘇州拙政園的“海棠春塢”,杭州西湖的“蘇提春曉”。此外,注重植物的生態性和環保性。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擁有一個好的生態群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能夠有效的抑制病害的發生。因此在具體的園林設計中將空間分成上中下三層,通過對植物的生物特性以及季相變化深入了解后,進行適當搭配,進而形成一個立體的植物群落。通過植物自身特點來對周圍環境進行保護,而減少人為的生態維護,這樣不僅起到了環保的作用又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胡旭明.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探討[J]. 山西林業, 2008, (01).

[2]毛美余,蔡魯祥. 園林綠化植物 配 置 研 究 [J]. 安徽農業科學 ,2010, (10).

[3]郭常云. 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原則 [J]. 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 2010, (02).

篇7

關鍵詞:園林設計;景觀設計;人文自然;雕塑藝術;設計手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日常生活場所的重視,房屋建筑與園林景觀的設計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人們關注的不僅是美觀大方,還有舒適自然。在園林景觀設計方面,尤其要把雕塑藝術和環境保護、密切結合起來,園林的人文環境已經成為度量整個園林景觀品質高低的主要尺度。作為園林中不可或缺的構景要素,雕塑有畫龍點睛、豐富園林內涵的作用,并且它還是公眾、園林二者良性互動的橋梁。

1.雕塑與園林空間環境的相互作用

1.1園林景觀的環境藝術

園林設計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博大精深,涉及之廣、包含之多,就像我們的傳統文化一樣使人驚嘆。園林的美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自然美,它是整個園林的核心所在。在高爾德沃茲的一本書名為《極巖裂線》的書中,展示了巖石的自然美實例,巖石上長長的裂痕是地質構造運動留下的地質構造遺跡,完整的記錄了巖石的斷裂程度和斷裂過程,其真實程度就像是事件重演,讓人信服。《園治》一書中反復強調的原則有”景到隨機”、“得是隨行”等,這些其實都是說,在我們進行園林設計,景觀構造時,要把園林的功能作用和自然環境相結合,不要一味的去造景。對于現代人來說,園林除了休憩游覽作用,還多了環境保護、環境綠化、環境改善等作用。園林的景觀的構成要素水體、植物、樹木、花草、假山在緩解都市人群緊張壓力的同時,也可以使人們精神世界得到充實。雕塑自從走出美術館,就擁有了更大更好的發展,它與園林藝術相融合,不再只是一件單純的手工藝品,發展成為園林景觀的主要人文景觀要素。隨著雕塑藝術與園林藝術的逐步發展,二者的聯系也更為密切更為廣泛。如圖1.1所示,園林景觀的設計就是借鑒雕塑的設計理念,講究空間與景點的整體性、系統性。

1.2雕塑的環境藝術

雕塑走出美術館,就不在是一件工藝品,它的藝術價值需要環境和其他景點的襯托和反襯。介于繪畫和建筑物之間,它不能單獨就有使用價值,也不能單獨就有欣賞價值,環境特性成為它最重要的特點。作為一種公共藝術,它與周圍的環境、地形、景觀形成一個整體,這時候特別要注意雕塑藝術品的地理位置選擇、空間環境等其他物質的構成效果。

1.3園林景觀與雕塑的環境融合

園林景觀與雕塑相互融合是構景必須考慮的前提。雕塑藝術家不應該是在雕好作品之后才考慮雕塑的擺放位置,而是要聯系園林的文化內涵,空間結構,在去考慮雕一個怎么樣的雕塑。園林設計者也不應該是在園林景觀設計之后,景點構建完成之時才考慮放一個怎樣的雕塑,必須在構造設計之前就考慮怎樣放、如何放,才能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2.雕塑與園林造型的相互作用

2.1雕塑造型

傳統的雕塑,是人們主觀意識的一種反映。表現的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感性認識。在現代的園林景觀中,雕塑藝術已經上升為一種意識形態,代表的是公眾對特定的環境構成的接受程度和認知程度。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擁有多種形式和造型風格。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和抽象幾何形象的雕塑,被業內人士稱為抽象雕塑,在目前的園林設計方面被普遍運用,并且,隨著這種雕塑藝術手法的不斷成熟,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2.2園林景觀的造型

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核心內容是,設計的產品易于被人民大眾接受,設計的藝術形態便于大眾的理解,人民大眾可以直接與作品達到情感交流。在園林設計時,人們與園林的直接交流主要是由實體產品的視覺化呈現的。不管是人為的造型還是自然的雕琢,都需要園林設計人員的仔細斟酌和認真推敲,這樣才能營造出自然的氛圍和符合大眾審美慣性的空間環境。

2.3雕塑和園林景觀造型的相互融合

雕塑在園林景觀中的普遍運用,使得園林景觀在設計時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個性化。雕塑藝術和園林景觀藝術的相互融合,也使得園林景觀在表現園林內容時更加注重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

3.雕塑與園林構造物質的相互作用

雕塑手法的使用使園林設計有了新的活力,與傳統的園林構成物質水域、石頭、植物等相比,雕塑更具有可塑性,大大的開拓了物質材料的來源。它把現代的科技材料,人工技術材料都納入適用范圍,比如:鋼化玻璃、不銹鋼、塑料、鋁合金,等等。不同材料的使用,造成的結果截然不同,不同場合需要的材料也不盡相同,材料的選擇與使用主體密切相關,比如,地板的鋪裝、家具的組成,裝飾品的選擇,這些需要使用的材料就是截然不同的,你得考慮使用主體的特性,功能,作用等,合理運用,稍不注意就會造成重大損失。園林景觀構成物質的多樣性和雕塑材料的多元化,造成園林景觀取材的廣泛和混搭情況,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園林在視覺效果、生態系統、物質構成、環境保護方面具有高度的協調性。

4.雕塑與園林融合的代表作品

在園林景觀中加入雕塑作品,表現出的既是一種新穎的美,也是一種抽象的文化。一改過去傳統的假山,石雕,在現代的園林景觀中,雕塑以園林的大環境為背景,以周邊的花草樹木為點綴,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這種更加富有自然和人文藝術的園林被稱為立體花壇,是現代園林的瑰寶。

立體花壇比普通花壇更有立體感和三維感,花壇把低矮的綠色植物作為原材料,運用雕塑藝術手法進行修剪打造,配備雕塑作品之后,形成獨特的植物造型藝術。如圖4.1所示。

5.總結語

總而言之,園林景觀和雕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雕塑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要素,園林環境是雕塑的重要構成部分,二者的融合既為園林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而且豐富了園林的文化內涵。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增加雕塑藝術,是對傳統園林設計規矩的革新。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文化水品的提高,人們對于園林景觀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所以現代園林景觀加上雕塑藝術后,可以滿足人們更高的精神需求。同時,也能與社會的發展同步,滿足時代要求,使園林景觀也能提升到另一個更高檔次。

參考文獻:

[1]吳小剛.論現代園林景觀與雕塑藝術的融合[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4):58-60.DOI:10.3969/j.issn.1673-9272.2010.04.016.

[2]田超.景觀學視角下景觀雕塑在公共空間設計中的應用[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2,(2):207-207.

篇8

關鍵詞:園路設計;園林景觀;現代園林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園路不僅起到組織交通的作用,它還是聯系景觀景點的紐帶,而且是整個景觀平面中的分割線,將景觀空間劃成了大小、形狀、功能都不同的處于同一空間中的若干子空間,起到了調整空間的作用。好的園路是人們身邊的導游,它引導人們更深入地進入各個景點,引導人們游覽。園路本身還是景觀中的一個優美景點,園路形式直接影響了景觀的風格。

一.園路的概述

1.1含義

園路是指園林景觀中的道路及園林廣場上的各種各樣的鋪裝地坪等。園路設計作為園林景觀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整個園林景觀中扮演者著重要的銜接作用。園路是園林景觀的重要元素,如同人體之血脈一樣構成了整個園林的交通網絡連接著各個景點及景區,自身也構成了一個風景要素。可見,一個好的園路設計對于整個園林景觀建設的重要性,進而對于提高人們的生活也具有顯著的意義。于是,需要我們重視也慎重對于園林景觀中園路的設計。

1.2類別

根據實際作用情況,可將園林景觀中的園路劃分為主要的三類,即:主路次路與小路(游步道)。主路作為園路中的主要干道貫穿于整個園林景觀的主要景點與景區,構成了園林的總體交通骨架。于是,根據實際需要,主路最寬闊,一般7-8米。次路則相對主路分布更為密集,主要布局在各個景區的內部,聯系著景區的各景點,起到園路系統中的輔作用。于是,次路的設計也根據實際的游客容量、功能、流量需要等安置建設,一般次路寬3-4米。小路又叫游步道,由于其深人景區深入,往往至山水花草之中,取景區聯系之捷徑,所以最具自然氣息,更加貼近生活與自然。同時,游步道的形態曲折優美,也更為顯現出藝術性。

二.園路的作用

2.1疏導交通的作用

不論是什么路,其首先起到的是疏導交通的作用。福州南江濱公園的園路設

計,在交通方面處理得較為理想。公園入口處有供行人進出的階梯,旁邊也有供車輛進出的公路,以方便突發事件時車輛進出。某公園園路的游覽導向功能也很到位。讓游人按照設計者的設計思路去游覽,引導游人游玩,是園路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園路的走向直接關系到人們游覽整個景觀的順序,園路的線條形態起著重要的作用,景觀中的許多景點就是靠園路連接起來的。園路的總體規劃是需要設計者精心考慮的。公園園路在轉彎處或十字路口、三岔路口處都有較明顯的識別系統,起到指向的作用,使游人可以順利地找到想去的地方。

2.2指引游向,起到游覽的作用

園路除了要疏導交通、指引游向,還要注重游覽的需求。園路本身也是一種

景觀,在高處俯瞰,我們就會發現整個景觀就像一幅抽象的畫,而園路就是這幅畫的線條,優美地把景觀劃分為若干部分。中式古典園林中常用因地制宜的手法,將園路設計成優美的曲線,蜿蜒曲折,穿梭于景觀之中,若隱若現。園路本身的花紋也是人們駐足欣賞的一景。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路面以其多種多樣的形態紋樣襯托、美化環境,增加園林的情趣與觀賞性。紋樣起到裝飾路面的作用,園路的紋樣常因場所的不同而各有變化。路面的紋樣與材料、景觀相呼應,起到加深意境的作用。如果鋪路材料的單元構件尺寸較大,路面圖案就應盡可能簡潔,以使園路的整體效果不會過于花哨,避免矯揉造作。只有在需要滿足一些特殊功能的時候,才使用凸起于路面的圖案。雖然園路與各個景點相比顯得不那么引人注目,往往不作為觀賞之物,但在景觀中也起著一定的審美作用,這種作用多是在人不知不覺中感染人的。鮮花還需綠葉襯托,園路就是“鮮花”旁的“綠葉”。

三.古典園林景觀中的園路設計

3.1園路的布局

中國自古崇尚自然與追求精神的雅達,這在中國古代山水畫與詩詞中實為常見,而中國古人在古典園林建設中更是注入了這一思想,其中尤以江南園林顯著。江南園林之精髓在于園林淡泊名利及氣魄,而重在自然而幽深以求“意境”二字,園林中的園路設計可見一斑。園路格局不求平直與氣勢的恢弘,但為曲折而自然傳神。自然,“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佳江南”,在蘇州園林的園路設計中,我們更是可見中國古典園林中園路設計的靈魂。古代詩人為我們記錄下了這一傳神之筆:“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足見,“曲徑通幽”式的園路布局形式是我國江南古典園林傳達“意境”的主要手筆。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

如果說,江南園林是我國的古典園林的秀麗之筆,北方的皇家園林則是古典園林的恢弘之畫。皇家園林大致呈現“前宮后苑”的布局之法,將帝王之家的王霸之氣融匯與園林山水之間,多以幾何對稱式安置景色。相對江南園林的自然曲折之法,皇家園林則采取筆直寬敞的布局形式,林園區有自然與人工兩種山水園,相得益彰、和諧共存,園路布局則多以不同于江南園林的自然曲線式而自成一

家。其中,當以紫禁城里的御花園最為著名。清乾隆愛江南園林之美,更是引入江南園林之法,于是,皇家園林也有靈巧細膩的一面。

3.2園路的鋪料

我國古代對園林景觀中的園路的鋪裝設計很是講究,自然,其中的鋪料更是認真嚴格。在古典園林里的園路鋪設中,尤以江南園林的“花街鋪地”為典型。他分別采用了卵石、土磚、瓦片等,組成了四方八角、冰紋梅花、十字海棠等精美而又雅致的園路圖案,極具藝術與美觀價值。在我國傳統的園路紋案設計中,常常運用“暗喻式”的吉祥之物形態的紋案鋪路,如蘭花、荷花、等等以示吉祥、明志、節操等。此外,雖然古代條件有限,但是造園設計師們還是在大量的石材中雕刻出了形態各異、千變萬化的外部特征來鋪墊園路,以追求及搭配整個園林的變化。

(園路鋪裝式樣) (園路鋪裝式樣)

3.3在景觀設計中,園路的設計也必須以人為本,遵循以供人行走為先的原則

在景觀設計中,園路的設計也必須以人為本,遵循以供人行走為先的原則。也就是說園路必須滿足導向和組織交通的作用。人都有走捷徑的心理,所以園路設計要考慮到這一點,否則就會出現一些綠地被走出一條“路”的現象,然后不得不在這條“路”上再修一條路,這就變成一個被動的設計。根據景觀規模、人流量大小,設計師在設計園路時須注意園路的密度,避免因園路太少而引起人流擁擠、綠地被踐踏的現象。某公園的園路設計對園路與景觀建筑、景觀小品、綠化、水景的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使園路更好地為其他主體景觀、服務,真正做到了路景合一。

四.園路設計的注意事項

在現代化的當今,園林景觀中的園路設計必須綜合諸多因素慎重考慮設計規劃。不可刻意追求平直或者曲折,大興土木而忽視實際地理環境之需要。要科學合理規劃與設計,節約材料資源、提高實際成效,綜合考衡生態水文、地理地貌、園林景觀、實際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根據經驗,實際建設設計中,要減少斷頭路、過分占用面積、不合理規劃、影響景觀等現象。

結束語

每個景觀設計都有自己的特點與風格,園路的設計也應該體現出這一點,不能照搬照抄,失去自己的特色。所以園路的設計要緊緊抓住整個景觀設計的格調,

追求一種整體上的美感,而又不失自我。

參考文獻

[1]唐樂堯.淺談景觀設計中的園路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2(17).

[2]唐曉棠,艾新生.園路鋪裝形式景觀的應用[J].赤子,2012(1).

篇9

關鍵詞:中國園林建筑;園林造景;造景手法

從古到今,造園不僅需充分考慮周圍的外在環境,更需注重的是整體的空間布局,園林建筑、山石、水體、景觀完美結合,方可造出園林之精品。

1 中國古園林造景元素

園林的營造是將主體建筑、山石、水體、景觀等多種元素通過藝術性的手法完美整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1.1 水在古園林中的運用

縱觀中國南北方的園林,不論是蘇州私家園林,還是北方的皇家園林,皆有水,并且在園林中所占面積較大。上海的豫園、蘇州拙政園、獅子林等都是水景造園之杰作。而作為北方園林代表的承德避暑山莊,水同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以承德避暑山莊為例,整個園林被分為四大部分,而湖泊則在整個園林中占據主要地位,將湖面分割成不同面積的幾個區域,形式各式各樣,層次分明,湖面碧波蕩漾,島嶼屋宇穿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1.2 山石在古園林中的運用

從古至今,山石都是園林造景必不可少的幾大元素之一,如上海的豫園、蘇州的獅子林、拙政園、常熟的燕園等。古人言“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山石的自然特征往往給人以抽象的意境,往往也和自然情感聯系在一起,在園林營造藝術中,即便是只石片石也可引起人們無窮的遐想,激發人們的內在情感。分析《園冶》一書可知,園林景石和山石景觀的布置在古代園林營造中是極其考究的。首先,需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則;其次,在景石的選材與造型上以及意境的創造上都需經過細心觀察與潛心研究,才能創造石材最天然、最本真的一面;最后,根據不同的區域環境,將景石與周邊景觀相融合,相輔相成,造出別具一格的山石景觀樣式。

1.3 古代造園中建筑主體的設置

造園必以主體建筑為中心,以山水環繞之與之裝飾,營造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園林樣式。在古園林建筑中,主要分為兩類:第―類是皇家園林,主體建筑以殿堂為主,體量宏偉龐大,以亭臺樓閣為輔,總建筑數量居多,其中宗教建筑也占有很大一部分,這點與皇家傳統的祭祀典禮的需求相關,皇家園林以大面積的山水作為點綴,人工與自然共同營造出皇家園林的恢弘氣勢;第二類是民間私家園林,建筑布局上較為稀疏,建筑體量較小,數量也不多,一般為居家和游憩所建,極其注重景觀的營造,每個樓閣之間或以廊相連,營造出一種游廊觀景,處處為景的雅致氛圍。

1.4 景觀配置在古代園林中的作用

在園林營造中,可以說植物起著畫龍點睛的絕妙作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植物皆有自己獨特的象征意義。一般寄托了古人崇高的理想與情懷,或用于借物抒情,抒發了對親情、愛情以及友情的珍視,含意深邃。現在我們所見的古典園林其植物配置,涉及文化和技術兩方面的內容。古人將兩者結合,產生了傳統文化與環境工藝相協調的效果。園林景觀配置其實是將植物自身的文化內涵、造園主的審美觀以及古人心中的宇宙觀、人格觀互相融合,幾者綜合,最后反映到所建的園林中。所以古代園林造景是古人對生活追求以及審美志趣上的一種表現。

2 中國古代園林造景手法

2.1 借景造園手法的運用

借景是中國古典園林最重要的造園手法之一,主要是將園外景象引入并與園內景象相疊合的造園手法,如拙政園遠借白塔寺,這種手法可彌補空間尺度小且耗費財力的不足,使得園內景致和園外景致交相輝映,達到豐富景觀視野的效果。

2.2 對景造園手法的運用

對景,是主客體之間通過軸線確定視線關系的造園手法,從觀賞感受上講,對景有很強的制約性,易于產生秩序、規整、威嚴的感覺,一般較多應用于皇家園林。借景由于視線的固定,在視覺觀賞上存在拘束、不自由的缺陷。

2.3 框景造園手法的運用

框景的手法在園林造景中應用得最為廣泛,不僅皇家園林,南方私家園林也常運用此手法,引導觀者在特定位置觀看造園者設計好的景色,常常給觀者帶來意外的驚喜。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這種手法是人工技藝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框景對游人有極大的吸引力,易于產生繪畫般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2.4 漏景造園手法的運用

漏景,一般指透過虛隔物而看到的景象。常見的虛隔物包括花窗、柵欄和隔扇等。漏景的設置一方面為了吸引游客尋幽探景的興致,另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會產生一種迷蒙虛幻美,使觀者產生無盡的遐想。

2.5 障景造園手法的運用

障景,是指在觀賞景點或觀賞游線上設置山石、照壁及花木等,擋住游客的視線,從而引導游人按其設置的游覽路線游覽的造景手法。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在蘇州四大園林之一的獅子林,石頭和樹木的遮擋,使道路變得蜿蜒而充滿樂趣。障景使園林增添“藏”的韻味,增加了游覽的趣味性。

3 古代園林空間造景對于現代園林的借鑒作用

由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主體和構成要素。在材料運用上,將本土材料進行精工細作,使園林景觀呈現出自然的意境;在空間造景上,可通過借景擴大空間視覺邊界,使園林內景與園外自然景觀、城市景觀相聯系,不被庭園范圍所限制;在空間布景上,可通過動靜結合、虛實對比等的空間組織手法的運用,將園林整體分隔成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并將空間的諸要素糅和在一起,即可開闊游客視線,豐富視線畫面;在文化修養上,通過楹聯匾額、刻石、書法藝術、文學、哲學等形式表達出景觀各自特有的意境,使園林的構成要素富于思想內涵和景觀厚度。

對我們現代的造園技術而言,應在古代造園技藝的基礎上深化理解加以融會貫通,提煉出適用于我們現在造園的手法,我國的造園技術必將達到新的高度。

篇10

【關鍵詞】溫度;北方園林;配置

一、寒潮、霜凍、低溫

寒潮是指大規模冷空氣(在氣壓場上為冷高壓)由亞洲大陸西部或西北部侵襲中國時所經過的地區出現劇烈降溫、大風、霜凍、雨雪等災害性天氣過程。寒潮天氣急劇降溫會使植物遭受嚴重凍害。縱然挺過數九天,就是在晚春時節,天氣逐漸轉暖,萬物蘇醒,植物開始萌芽、生長,一旦有強大的寒潮暴發入侵,常使幼嫩的植物遭受危害。另外,春季寒潮引起的大風,常給北方帶來漫天風沙,對于高桿植物來說危害同樣不小。為此,寒潮到來之前,可采用加覆蓋物、設風障、搭拱棚等方法保護育它們。但首先要選擇適宜品種,因地、因時制宜,任何違背自然規律的做法都不可取。

霜凍對園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組織細胞中的水分結冰,導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損傷或死亡,給園林生產造成損失。而且,霜凍強度越大,降溫后天氣越晴朗、氣溫回升越急劇,對植物危害越大,越容易造成植株死亡。對于霜凍的防御首先是生產技術措施。要合理安排播種期和移栽期,對不同品種的苗木合理布局。如背風向陽的地帶,盡量靠近水邊的地方,霜害就較輕。這類地帶可種植抗寒能力較弱的苗木,從南方引種到北方的苗木,盡量栽植在相對較低的地帶,避開霜凍危害,以提高引種的成功率。培育抗寒性能強的植物品種,這是最根本的提高植物抗霜凍能力的方法。有些矮稈苗木植物,還可用土埋的辦法,使其不致遭到凍害。施肥法也可以達到防霜目的。在寒潮來臨前早施有機肥,特別是用半腐熟的有機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其吸熱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機肥在繼續腐熟的過程中散發出熱量,提高土溫。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也有明顯的防凍效果。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廄肥、堆肥和草木灰等。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氣候規律,應在霜凍來臨前三到四天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將樹木、果樹的樹干刷白,以減少散熱。

低溫會使植物光合作用減弱,使葉綠素生物合成受阻,植物葉片發生缺綠或黃化,各種光合酶活性受到抑制,如果伴有陰雨、光照不足則光合速率下降更多。低溫使植物的呼吸速率大起大落,即先升高后降低。低溫環境下植物根系生長減慢,吸收面積減少,呼吸減弱,供能不足,使植物體內礦質元素的吸收與分配受到限制,水分平衡遭到破壞,失水大于吸水,導致植株萎蔫、干枯。為此,對于北方地區來說,首先一定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確定適合的作物品種和播栽期,做到科學合理。業已栽種的樹種,就要適度進行低溫鍛煉。低溫鍛煉是提高植物抗冷性的一種有效途徑。調節局部小氣候,利用塑料薄膜溫床育苗移栽,既可克服春季低溫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避開秋季低溫。在低溫來臨之前,灌水或噴灑保墑劑等常可改善近地層溫度狀況。

二、園林植物綠化及養護特點

Ⅰ綜合性

城市園林工程是一項資源型的產業,對于城市經濟的發展有著推動作用。同時園林建設也是多學科綜合的一個系統工程,且與周邊環境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具體的工程當中要從整個環境來考慮,要協調好園林施工中的各個環節,從而促進園林工程的最優化建設。Ⅱ施工養護長期性

園林景觀工程是針對樹木、花卉和草皮等有生命的植物體進行施工建設,它的施工建設具有長期性。因此要打造良好的園林景觀,不僅要確保建設初期的工程質量,還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養護管理。

Ⅲ藝術性和實用性

園林景觀工程具備藝術美,其植物配置、園林小品、園林景觀建筑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藝術氛圍甚為濃郁。與此同時,園林景觀絕不是華而不實的藝術作品,其還具有實用性的特征,園林植物能夠起到凈化空氣、隔音殺菌或吸塵降溫等作用。因此,園林景觀建設要將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這樣才能促進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三、園林植物的配置

園林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相互之間的搭配。

Ⅰ配置生物學特性與環境相協調的園林植物

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由于土壤、溫度、濕度等環境因子的不同,可以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植物類型進行配置,滿足植物生長特性的需要,使植物正常生長,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如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可以選擇陽性植物和長日照植物,喜陽樹種有楊屬、柳屬、櫟屬等;在光照少的建筑北側或樹蔭下,可以選擇陰性植物,耐陰樹種有冷杉屬、云杉屬、椴屬等;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及防護措施的不完善,一些廠房工廠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氯氣等,可以選擇吸收有毒氣體的植物,如旱柳、臭椿等;在醫院或者鬧市區,空氣的細菌數目比較多,可以選擇能夠分泌殺菌素的植物,如側柏、圓柏等。

Ⅱ盡量延長花的觀賞期并注意其色彩的變化

北方可以選擇同一花期的不同植物配置在一起,形成繁花似錦的景觀效果,或者用不同花期的多種觀花植物配置在一起,形成春夏開花不斷的誘人景象。例如:夏季將萬壽菊、矮牽牛、石竹、虞美人、波斯色不同,花期大致相同的草花配置在一起,可以形成繁花似錦的熱烈景象。將連翹、榆葉梅、金銀忍冬、黃刺玫、繡線菊、金老梅、大花圓錐繡球等混合配置在一起,可以將花的觀賞期從早春延續到盛夏。

Ⅲ在植物配置時多用色葉、觀枝、觀果樹種

北方地區冬季漫長,到了秋冬季節,花色早已凋零,植物材料色澤相對單一,缺乏色彩的變化,為了延續春夏植物花色豐富多彩的觀賞效果,可以用色葉樹種、觀枝觀果樹種彌補顏色的單調性,豐富季相變化。彩葉樹種有:紫葉矮櫻、紫葉李、金山繡線菊、金焰繡線菊、金葉蕕等。秋色葉樹種有:銀杏、白樺、小葉樸、五角楓、珍珠花、黃檗、火炬樹等。觀干樹種有:白樺、紅瑞木等。秋季觀花觀果樹種有:金銀木、桃葉衛矛、接骨木、日本繡線菊、大花圓錐繡球、胡枝子、天目瓊花等。例如白雪皚皚的冬季,紅瑞木、雞樹條莢o的紅色枝條、紅色果實格外醒目誘人。秋季五角楓、茶條槭、)的火紅的楓葉與白蠟金黃的復葉還有冷杉翠綠的針葉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這些色彩的變化極大豐富了北方秋季植物景觀效果。Ⅳ合理配置造型植物材料,以畫龍點睛的方式

運用植物造型,可以充分展示園林綠化特色,造型本身又具有較高的藝術效果,極大增加了綠化景觀的觀賞性造型植物通常選用樹形規整、枝葉繁茂、耐修剪有較強再生能力的品種,如水蠟、檜柏、榆樹可以修剪成種植籬,也可以修剪成球、圓柱、更多的特殊的植物造型。類似的植物種類還很多,如五角楓、連翹、小葉黃楊等,特殊的造型,再配上美麗的花色、葉色,自然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