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維基本內容范文

時間:2023-09-27 18:18: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法律思維基本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法律思維基本內容

篇1

關鍵詞:海事法律;模塊化教學;高效海事法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8-0159-02

模塊化教學(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MES)在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明顯成效,目前已被我國應用技術型高校普遍采用,但在海事法律課程中應用的較少。而海事法律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法律學科,應用模塊化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法律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有必要首先厘清相關理論問題。

一、高校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內涵

目前,國內學界對于模塊化教學的內涵尚無統一性的界定。該教學模式是一種以知識模塊為表現形式、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教學內容和手段、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核心教學目的的應用型教學模式。對此我們可以將高校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內涵界定為一種以培養海事法律思維、職業素質與應用能力為目的,以相關知識模塊和實踐教學為教學形式、內容與手段的應用型法律教學模式。

二、高校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實施價值

從高校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內涵、特征及其實施效果來看,該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兩方面主要的實施價值。

1.有利于對學生海事法律應用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高校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是一種動態化和互動式的應用型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通過情景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案例教學法、EPO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教師將海事法律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訓練二者融為一體,充分實現了課堂教學與現實情景的相互融合,使得學生在接近現實的教學情境下切身感受和深刻理解海事法律理論知識的精髓和真諦,切實地將抽象的海事法律知識與相關規范同海事司法實踐結合起來,從而真正掌握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解決法律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基本技巧與方法,充分鍛煉其實踐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2.有利于完善和優化課程教學評價體系。與傳統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相比,高校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具有如下幾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一,評價標準更加全面。在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海事法律專業知識與能力都被列入課程教學評價標準之中,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其二,評價標準更加明確。海事法律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按照培養目標將相關海事法律專業知識有機分解為各知識模塊,并為各知識模塊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任務與相應的課程評價標準,這樣可以隨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改善和提高。

據此,海事法律課程的模塊化教學則將評價主體擴大到了學生與海事法律實務部門,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縮小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與海事法律實務部門所需實際職業能力之間的差距,更好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高校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實施原則

根據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內在規律,筆者認為高校實施該教學模式應當遵循如下幾點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前瞻性原則要求我們在高校實施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在幾方面具有前瞻性。一是相關海事法律教材編寫應當具有前瞻性。優秀的教材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這要求相關教材的編寫者在編纂教材時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職業走向,融入具有前瞻性的教學內容。二是相關海事法律課程教學計劃應當具有前瞻性,即應當注意緊密結合航運發展趨勢與相關職業發展前景來設計相關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為其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此筆者建議:其一,注重及時更新和完善教學計劃,尤其是根據海運業的發展變化和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目標與能力培養目標。其二,注重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及時將國內與國際新近出臺的各類重要的海事法律法規補充到教學內容當中,并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及時更新和完善相應教學環節的設計。其三,注重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鼓勵教師積極采用EPO、微課、慕課等卓有成效的新型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此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

2.動態性原則。所謂動態性原則就是我們在高校實施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與時俱進,根據我國及國際海事法律發展變化的情況,及時更新和完善我們的教學計劃、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以此培養出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與適應能力、能夠滿足未來海運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海事法律人才。

3.實踐性原則。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最好的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育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聯系。”據此,實踐性原則要求我們在實施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實踐教學,即在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鼓勵教師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手段,努力培訓學生的海事法律知識的實踐能力與法律思維,并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發展和鍛煉相應實踐能力與思維。

4.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要求我們首先應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與理念,根據不同專業背景、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以及其專業特點與職業走向來設計能夠切實提高其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的海事法律教學內容、方法與能力培養目標。其次,針對不同專業背景與層次水平的學生,制訂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以此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出科學、準確與客觀的分析,從而實現積極鼓勵、正確引導與客觀判斷方面的考核作用,達到以評促教的積極效果。

四、高校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基本內容

根據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基本內涵與人才培養目標,筆者認為可以將該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劃分為以下三個基本模塊。

1.基礎性模塊。這一模塊旨在通過將海事法律基本理論的傳授與相關實踐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海事法律基礎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具體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關于航海業務方面的法律教學內容,重點內容包括《海牙規則》、《漢堡規則》等海上貨物運輸國際公約以及我國《海商法》中涉及航海業務的法律內容。二是有關航海安全方面的法律教學內容,內容包括《1992年國際油污損害責任民事公約》等國際公約以及我國《海商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有關海難救助、船舶污染損害賠償等涉及航海安全的重要內容。三是有關船員權益與職責方面的法律教學內容,內容包括《STCW78/2010公約》等國際公約以及我國《海商法》、《船員條例》中有關船員勞動權益保護與工作職責等基本教學內容。筆者認為應當積極鼓勵開展模塊化教學的教師有效利用案例教學法、EPO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圍繞上述基本教學內容展開相關實踐性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基本應用能力。

2.提高性模塊。這一模塊旨在通過具有探索性與創新性的實踐教學設計來引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思維,同時激發其求知欲望與學習海事法律的主動性。為此,這一模塊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教師利用任務型教學法為學生設計實踐項目,讓其結合所學的海事法律基礎知識,積極運用發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完成解釋或解決海事司法實踐中出現的疑難問題的任務。例如,教師可選取實務中存在較大法律爭議或面臨法律調整空白的海事法律糾紛案件作為教學任務,讓學生們通過合作探究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方式,積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來尋求解決之道,并針對現有海事立法存在的空白與缺陷提出完善建議甚至是立法建議,以此更進一步地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為其今后的可持續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能力與思維基礎。

3.職業性模塊。這一模塊旨在通過基本海事法律職業技能訓練來培養學生的相關職業能力、職業思維與職業素養,為其今后從事海事法律及相關職業提供充分的知識與能力儲備,因而這一模塊對于今后立志從事相關專業的學生至關重要。為此,筆者建議在此模塊中,任課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為學生模擬出接近海事法律糾紛實際的逼真情境,并讓學生模擬航運公司的法律顧問、船長、輪機長、大副、大管輪、船員等角色,根據自身職業要求與特點,尋求運用海事法律知識解決與其職務相關的各類海事法律糾紛的途徑,從而掌握利用法律武器化解航海過程中的權益糾紛的實踐能力,以此將學生培養成為自覺依法航海的、具有較強海事法律職業能力、職業思維與較高職業素養的復合型航海人才。

五、結語

本文對于高校海事法律課程模塊化教學的相關基本問題所作的研究尚屬于探索階段,今后還將繼續努力對其持續探究,并愿就相關問題廣泛求教于學界同仁。

參考文獻:

[1]趙忠江.對外漢語模塊化教學設計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