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測量原理范文

時間:2023-10-13 16:55: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磁輻射測量原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磁輻射測量原理

篇1

關鍵詞: 單片機; 電磁輻射; 數模轉換芯片; 能量密度

中圖分類號:TP36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11-09-03

0 引言

電磁輻射,是一種復合的電磁波,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的變化而傳遞能量,這些能量是由電荷運動所產生的,日益危害著人們的健康。由電荷運動產生的電力廣泛應用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人類不可避免地被各種能量的電磁輻射包圍著。國外大量研究表明,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傷害通常是負面的。電磁輻射污染已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人類第四大環境污染[5],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已將其列入必須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6]。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研究開發一款檢測電磁輻射的系統來顯示電磁輻射量十分必要,這樣人們可以根據國家制定的電磁輻射相關標準值來判斷是否必要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本文介紹一種基于單片機的電磁輻射檢測系統,采用單片機對電磁輻射相關參數進行處理,具有速度快,準確度高,性價比高等特點,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1 總體設計及工作原理

基于單片機的電磁輻射檢測系統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硬件部分主要由感應天線部分、檢波濾波和放大部分、數模轉換部分、AT89S52單片機控制部分、顯示和報警部分等組成。系統硬件基本組成如圖1所示。

2 硬件電路的設計

⑴ 電源部分

電源部分采用9v電源輸入,利用兩個穩壓管產生±5V電壓,對單片機及整個電路進行供電。其原理圖如圖2所示。

⑵ 感應天線部分

利用電磁場能在高頻二極管中產生電流的效應,系統將9個1N60二極管串聯用作系統感應天線來檢測電磁輻射,其焊接電路如圖3所示。

經反復試驗,通過該天線,儀器可以方便快捷地檢測出100khz到3Ghz寬頻的電磁輻射相關參數值。

⑶ 濾波放大部分

為得到穩定的測量量,電路中采用了低通濾波電路和運放電路,放大模塊的第一級采用共模抑制比高、線性度好、低功耗運算放大器AD620,第二級采用高精度、低失調電壓型的運放OP07。這兩級的放大能滿足低噪放大器的噪聲系數要求及頻帶較寬的要求。系統濾波放大部分電路圖如圖4所示。

⑷ 模數轉化部分

① 轉換器件簡介

TLC549是TI公司生產的一種低價位、高性能的8位A/D轉換器,它以8位開關電容逐次逼近的方法實現A/D轉換,其轉換速度小于17us,最大轉換速率為40000HZ,4MHZ典型內部系統時鐘,電源為3V至6V,可廣泛用于構成各種廉價的測控應用系統。其引腳圖如圖5所示。

② 將A/D轉換芯片采集到得電壓模擬信號轉換為電壓數據值,其模數轉換部分的電路圖如圖6所示。

TLC549為8引腳器件,將讀入的電壓數據除以256,乘以Vcc(=5v)即得到天線采集到的電壓信號數據值。通過公式Er=data*Vcc/256(其中data為讀入的數據,Vcc為芯片電壓數據值,Er為測量所得電平)可得到天線采集到的電壓信號的電平值。將其分別代入公式1和公式2,即可分別求得相應電磁輻射的場強和功率密度。相應公式如下:

⑸ 顯示報警部分

顯示部分采用LCD1602液晶,它是一種專用來顯示字母、數字、符號等的點陣型液晶顯示模塊。它能顯示2行每行16個字符共計最多32個字符。

該顯示模塊具有功耗少、體積小、內容顯示豐富、薄且輕巧等特點,常用于袖珍式儀表及低功耗的應用系統中。顯示模塊如圖7所示。

系統報警部分采用蜂鳴器設計,若感應點采集到的電磁輻射相關值超過國標規定,則通過蜂鳴報警器發出報警聲響。

3 軟件設計

系統軟件采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實現,以提高設計運行效率。系統程序主要涉及數據的檢測、采集、處理、顯示和報警等四部分,具體包括主程序、數據檢測子程序、數據采集子程序、模數轉換子程序、數據處理子程序、顯示子程序、按鍵子程序、報警子程序等。系統主程序實現功能為單片機相關組成部件的初始化,負責調度系統各子程序,負責提供A/D轉換的輸入時鐘信號,實時獲取并處理相關設備信息,實現對系統軟硬件資源的協調統一管理。系統軟件程序流程圖如圖8所示。

4 數據結果分析

通過對某筆記本電腦的觸摸板進行測量,得到功率密度值如表1所示。

由表1我們可知,距該筆記本電腦20cm外電磁輻射功率密度值遠低于國標40μw/cm2的電磁輻射功率密度值。因而,我們只要在使用筆記本電腦時,保持合理的間距就可以很好地保護自身,就可盡可能少地遭受電磁波輻射。經多次實驗我們發現,大部分電器工作時產生的電磁輻射功率密度值隨著人們與其距離的增加而急劇減小。因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可不必對使用電子電器產生恐慌的心理,只要保持合理的使用距離和遵循正常的使用習慣,電磁輻射對我們的負面影響便可盡可能地減少。

5 結束語

本文所介紹的系統能較好地對儀器感應天線處電磁輻射的電場強度和功率密度參數做出快速檢測,當功率密度值超過國家標準時,系統能發出報警聲音。該系統采用單片機進行數據處理和控制,可以方便、快捷地檢測出電磁輻射相關參數值,具有功耗少、體積小、成本低、測量便捷、易攜帶等特點,有一定的參考和實用價值。系統可用于家用電器等電子產品的電磁輻射相關參數的檢測。由于采用的感應天線的局限性,以及受限于模數轉換芯片的轉換精度,系統在電磁輻射的感知的方向性和精確度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今后將進一步研究克服上述問題,改進和提升系統的性能及表現。

參考文獻:

[1] 劉波文.51單片機C語言應用開發三位一體實戰精講[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1.

[2] 陳海宴.單片機經典實戰——大學生項目創新實踐[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1.

[3] 高衛東.51單片機原理與實踐(C語言版十二五高等院校規劃教材)[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1.

[4] 侯喜程.電磁輻射污染與監測綜述[J].能源與節能,2011.3.

篇2

關鍵詞:礦井煤巖破裂;探測技術

1 引言

煤礦采礦活動造成地下巖體應力的重新分布和巖體的破裂損傷,伴隨著采動的影響,將會誘發礦山煤巖體的震動破壞(即礦震或沖擊)。煤礦煤巖動力災害的發生往往與人工開挖過程具有特定的聯系,例如:采動損傷造成煤巖體內部積聚的大量能量瞬間釋放,將會導致沖擊礦壓;采動損傷極大地改變圍巖的滲透性,將會導致頂板、斷層帶或底板突水事故;采動損傷造成煤巖體的卸壓以及松散,將會導致煤與瓦斯涌出(突出),甚至發生瓦斯爆炸災害,這些災害事故隨著開采深度增加日益嚴重。煤礦采場圍巖空間破裂形態與應力場的關系,是預測和控制沖擊地壓、礦井突水、煤與瓦斯突出以及頂板整體冒落等礦井災害的基礎。因此,探究煤巖破裂的機理和煤巖破裂的探測技術十分重要。

2 煤巖破裂及其動力災害發生原理

裂紋的擴展開始是零星和隨機的,隨著應力變形的增加,裂紋不斷擴展和連通,而且逐漸集中在某一局部范圍;當應力達到煤巖體峰值強度以后的階段,煤巖體的破壞方式為剪切滑移,而且破壞集中在局部區域;針對沖擊礦壓與突出的發生需要滿足能量條件、剛度條件和沖擊傾向性條件。煤礦中,煤層、底板、頂板構成一個平衡系統。其中頂底板的強度均比煤層的大,而且煤體是開采的對象,故在壓力作用下,煤體極易遭到破壞,如果是穩定破壞,則表現為煤柱的變形、巷道的壓縮等,如果是非穩定破壞,則表現為沖擊礦壓或突出(即煤層沖擊)。

3 煤巖破裂探測技術的分析

煤巖災害動力現象的發生過程,或者結構材料的失穩破壞,實際上是一種能量釋放的物理或化學過程,通過檢測聲波、聲發射,電磁輻射、地電或溫度變化規律,就可以對其變形破裂過程和特點進行分析與預測。

3.1 煤巖破裂的聲波探測。采用聲波技術來評價開采引發的采礦動力危險(沖擊地壓、煤和瓦斯突出),其基本原理是沖擊礦壓等采礦動力危險是巖體中的應力造成的,與巖體的物理力學特性有關,而巖體中的應力分布狀態與巖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和聲波的分布有關。聲波測量的基本參數是不同類型的地震波的傳播速度,以及在阻尼系數的影響下,振幅和能量的變化。

上述聲波的參數,特別是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巖體中的應力應變狀態有很大的關系。巖體中重要的礦山壓力參數為裂隙率。巖體的破壞過程伴隨著裂隙區域的變化,對應聲波參數的變化及范圍的變化,那么就可以通過測量波速來辨別。

3.2 煤巖破裂的聲發射探測。巖石在荷載作用下發生破壞,主要與裂紋的產生、擴展及斷裂過程有關。裂紋擴展,造成應力弛豫,貯存的部分能量以彈性波的形式突然釋放出來,產生聲發射(Aeoustlc Emis-sion)。巖石的每一個聲發射信號都反映巖石內部缺陷性質的豐富信息,對這些信息加以處理分析和研究,可以推斷巖石內部的形態變化。

巖石聲發射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巖體中的應力狀態以及預測采掘面及周圍巖體突然、猛烈的破壞。如沖擊礦壓、煤和瓦斯突出、垮落等。

聲發射法是以脈沖形式記錄弱的、低能量的地音現象。其主要特征是頻率從幾十到至少2000Hz或更高,能量低于100J,下限不定,振動范圍從幾米到大約200m,甚至更多。

采礦聲發射方法主要用來確定在掘進的巷道或正在回采的工作面的沖擊礦壓危險,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站式連續監測和便攜式流動地音監測。用來監測和評價局部震動的危險狀態及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主要記錄聲放射頻度(脈沖數量)、一定時間脈沖能量的總和、采礦地質條件及采礦活動等,

3.3 煤巖破裂的電磁輻射探測。煤巖體裂紋擴展時,處于裂紋尖端表面區域中在應力誘導極化作用下積聚大量正負電荷,裂紋尖端表面區域的擴展運動、電荷的遷移過程以及破壞停止后正負電荷的快速中和過程均會伴隨電磁輻射效應。煤巖剪切摩擦過程微觀上是破壞過程,同樣也會伴隨電磁輻射效應。因此,承載煤巖在微觀上非均勻應力作用下的變形及破裂過程必然伴隨著電磁輻射效應。煤體中應力越高,變形破裂過程越強烈,電磁輻射信號越強,其主頻帶也越高。

地層中的煤巖體未受采掘影響時,基本處于準平衡狀態。當掘進或回采空間形成后,周圍煤巖體失去應力平衡,處于不穩定狀態,發生變形或破裂,以向新的應力平衡狀態過渡,即發生變形或破裂,從而產生電磁輻射。即使當采掘空間或巷道周圍煤巖體處于基本穩定狀態時,由于煤巖體仍然承受著上覆巖層的應力作用,此時工作面煤體處于流變狀態,同樣會產生電磁輻射。

煤體受載破裂時,其聲發射信號的頻譜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載荷及變形破裂過程而發生變化,基本上是隨著載荷的增大及變形破裂過程的增強,聲發射信號增強,主頻帶增高。因此,可將聲發射技術應用于預測預報煤巖動力災害、研究煤巖體等材料的破裂過程。

3.4 煤巖破裂的地電探測。采礦電法是利用巖石電特性的變化來解決頂板、地質及采場技術的問題。

其探測方法有電阻法和雷達法兩種。在電阻法中,主要是測量巖體的電阻及其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測量電阻可以獲得采礦影響下巖體結構及變化信息。雷達法是屬于電磁波傳播的方法之一,其物理基礎是利用電磁波傳播和阻尼與巖體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這種波的傳播就像地震波的傳播一樣。電磁波正傳播途中遇到電介質不同的邊界會反射回來,形成反射波。根據反射波傳回的時間和速度可對邊界定位,從而可以探測煤巖體的破裂及裂隙等。

3.5 煤巖破壞的紅外溫度探測。紅外遙感對物質的溫度十分敏感,在軍事和國民經濟的諸多部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紅外遙感目前探測的物理量主要是物質的紅外輻射溫度。

煤柱承載直到屈服破壞是一個動力過程;煤爆、煤巖與瓦斯的突出也是一個動力過程;煤層頂板運動破壞也是一個動力過程,它們在地應力和采動應力的共同作用于產生移動變形,并會引起煤巖內部結構的物理化學變化,其中必然包括能量的轉移和電子的躍遷。那么,作為電磁輻射之―的熱紅外輻射溫度的特征變化必然反應上述物理化學過程,并提供一些前兆信息。

4 結束語

總之,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煤巖破裂探測方法有聲波法、聲發射法和電磁輻射法,這些測試方法不受人工和工作面煤巖體分布均勻及穩定的影響,預測準確率高,成本低,不需打鉆,對生產影響小,預測費用大幅度降低。其中電磁輻射法真正實現了非接觸預測,而且這些方法能夠連續監測采掘工作面的煤巖體活動,但是由于使用的探頭需要和煤巖體耦合,這給探測帶來了誤差。地電法中的雷達(地質雷達)法也有一定的應用,但是地下巖層包含黏土、水和鹽類物質的這些特性,顯著減小了雷達的穿透能力,因而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 近年來,紅外溫度探測法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輻射衰減以及其他輻射源的干擾仍然是面臨的新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孫玉成,煤巖破裂產生的沖擊破壞及其探測技術,《煤炭科技》雜志,2009、11

篇3

關鍵詞:移動基站、后向場、電磁輻射、功率密度

The Study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for GSM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of the Opposing Field

YOU Jing1, ZHONG Guijiang2, ZHAO Yunfei1

1. Chengdu solid waste sanitary disposal site,Chengdu 610108

2.Center for Tests and Analyses,Nuclear Geology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21

Abstract: Growing concern for residents living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obile base station electro -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problems, In sichuan Province, power density were studied of seven GSM mobile base sector opposing Field, from 9:00 to 13:20 and from 15:00 to 23:00 the two communication peak tim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normal working days of mobile base stations around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power density with distance and angle comparison to the field of power variation, as well as different types of base st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density valu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antenna to test point, peak value at the 0.3m. when Monitoring Angle at the opposed transmitting directing (30 ° ~ 150 °) power density value is lower than other Angle, when Monitoring Angle at the vertical of the transmitting directing(0 ° and 180 °), the power density values is the large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ill not cause damage to human health at the distance from the antenna to test point is 1.0 m

Key words: Mobile base station、Opposing Field、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Power density

中圖分類號:O434.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我國移動電話的普及和移動電話網的建設與發展,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的,同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為提高移動通訊的通話質量和話務容量,城市中移動基站的分布越來越密集,移動基站所帶來的電磁輻射污染影響日益受到重視[1-3],通信公司與基站所在地群眾糾紛時有發生[4]。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以及居民對健康要求的提高,研究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污染是非常必要的[5]。

目前,對于移動基站輻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線主射方向,即基站的前向場,對其輻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與通話量大小的關系進行了較多報道[6-9]。但對于主輻射后向場輻射狀況尚未進行系統研究,但后向場的輻射污染也是不容忽視,研究其輻射空間分布特征對天線后向場的電磁安全防護是十分重要的。

1 材料與方法

1.1監測點的選擇

本研究在四川三個地級市選擇話務量較大的7個GSM基站扇區進行監測,分別記為GA1、GA2、MS1、MS2、LP1、LP2,各扇區特征值見表1。

表1 各監測扇區特征值

圖1移動基站后向場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布點示意圖

監測點位的布置是以天線為中心,在天線面板背面180°范圍內,垂直方向測試高度取人體高度1.7m,水平方向上分別以觀察點位到天線后方的水平距離(0.3m、0.5m、1.0m、1.5m、2.0m、2.5m、3.0m)為半徑作半圓圓弧,在0°~180°范圍內變化,把0°~180°劃分為6個區域,分別為0°、0°~30°、30°~90°、90°~150°、150°~180°和180°,再根據每個圓弧大小,在圓弧上設置4~8個點位進行測量,如圖3所示。電場監測儀器為型號PMM8053B / EP33M的電磁輻射分析儀,監測電磁波范圍為700MHz~3GHz,監測指標為電場強度(E),各點監測六次,取平均值。

1.2監測時段

選擇通話高峰期作為監測時段:上午9:00至13:00、下午15:00―23:00是話務量高峰期。

1.3數據處理

根據實標測量電場強度值(E),按式1換算成以W/m2為單位的功率密度(S),以便和標準相比較,置信概率以50%計。

(1)

2 結果與分析

2.1后向場功率密度值在水平方向的變化規律

表2 后向場功率密度值隨距離變化(單位:10-2W/m2)

由表2 可知,隨著監測點位距天線后方水平距離的增加,6個扇區后向場功率密度值均明顯降低,各個扇區功率密度最大值均出現在距扇區后方0.3m處。由圖2 可知,GA2、LP2兩扇區在0.5m處功率密度較0.3m處即可衰減約50%,GA1、LP1、MS2三個扇區在1.0m處功率密度較0.3m處可衰減約50%,MS2扇區則在1.5m處功率密度較0.3m處即可衰減約50%,這說明基站扇區后方0.3m-1.5m處功率密度變化率較大。當監測點位距天線后方的水平距離為3m時,各扇區功率密度已分別衰減為0.3m處功率密度值的91.6%、95.4%、94.1%、90.1%、93.9%和78.1%。

圖2 不同監測距離較0.3m處功率密度衰減率

圖3后向場扇區功率密度值隨角度變化圖

2.2 后向場功率密度在水平角度上的變化特征

由圖可知, 6個扇區后向場功率密度隨角度變化的規律,均表現隨著角度的增大先降低再升高的趨勢。當監測角度為0°和180°時(角度與主射方向垂直時)功率密度最大,并且180°時功率密度明顯高于0°;0°~30°和150°~180°角度范圍內,功率密度值逐漸減小,分別為180°時功率密度值的26.69%和38.71%;當監測角度為主射方向正后方,即30°~150°角度范圍內時,功率密度值最低,其功率密度值分別為180°時功率密度值的17.40%(30°~90°)和21.35%(90°~150°)。

2.3安全防護距離分析

由于電磁輻射屬于微波段,按照GB8702-88標準的規定,對處于30~3000MHz頻率范圍內微波電磁輻射,公眾在一天24h內受到的照射,在任意連續6min內所接受的電場強度的平均值應低于0.4W /m2的限值規定,為使公眾受到總照射劑量小于此規定限值,輻射限值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場強限值的,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為評價標準。因此,本研究對單個GSM基站電磁輻射功率密度評價標準為0.08W/m2。

表5中所列功率密度值為六個移動基站后向場扇區的觀察點位到天線后方的不同水平距離的半圓弧上(180°范圍內)設置的監測點位中的監測最大值。

表3后向場實測數據最大值(W/m2)

從表3可看出,后向場監測功率密度最大值表明,GA1、LP2、MS2三個扇區在0.3m處功率密度即小于0.08W/m2的評價限值;而GA2、LP1、MS1三個扇區在1m處功率密度小于評價限值。綜合考慮,可認為移動基站后向場1m為電磁輻射安全距離,其輻射功率密度值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3結論

通過對6個扇區后向場電磁功率密度值監測分析,結果表明,后向場功率密度值隨著測試點位與天線的距離增大而減小,0.3m處最大;監測角度為主射方向正后方(30°~150°)時功率密度值最小,監測角度為主射方向垂直方向時(0°和180°)時功率密度值最大;后向場電磁輻射在距中心點1m處即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參考文獻

[1] Silverman C. Epidemiology of microwave effects in humans epidemiology and quantitation of environmantal risk in humans from radiation and other agents [M]. New York: Plenum, 1985.433-458.

[2] Al-Otaibi A H, Al-Aimi D. Monitoring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cellular base stations in KUWAIT [J]. Radiation Protection Dosimetry, 1998, 80(4): 397-404

[3] Lambdin D L. An Investigation of energy densities in the vicintyof vehicles with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near ahand-held walkie talkie [R]. EPA,1979.

[4] 金亮.移動通訊基站的電磁輻射環境影響[J].科技資訊,2007,(22):141

[5] 朱 丹,戴繼偉.移動通信基站的環境電磁輻射測量與分析[J].上海環境科學, 1997,(11): 32-34

[6] 孫全紅,阮黎東.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環境影響[J].移動通信,2005,(8):90-91

[7] 沈荔菁,曾偉杰.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對環境影響的研究[J].中國無線電,2006,(1):30-33

篇4

關鍵詞:電磁輻射職業;職業危害;防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TM34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射頻技術及電磁波被廣泛地應用于現今的生產生活中。在現實狀況中由于我國面對電磁輻射職業的危害的研究程度比較小,極大地落后于大氣污染危害的研究,現針對射頻及電磁生產產品,分析電磁輻射職業危害,從電磁輻射生產監測環節中提出積極的防護對策具有非常必要的現實意義。

一、電磁輻射職業存在危害性的常見生產工作場所介紹:

1.發射機房:如電視和廣播信號發射系統的發射機房,以及信號接受發射的設備調適機房。此外,雷達系統的存在,雷達系統的發射及輻射危害也是比較嚴重的。

2.射頻類的電磁輻射危害場所:射頻感應、射頻加熱微波介質,及現今運用于醫療領域的射頻微波醫療設備的使用等都存在著電磁輻射危害。

3.電設備加工場所:現今存在規模和范圍較大的電設備加工場所,這些場所的電磁輻射危害存在嚴重的積聚型和滲透性。

4.電力發電站:電力發電站尤其是大型發電站、高壓設備及高壓變電站和高壓輸電線工作場所的電磁輻射危害也是比較常見的。

5.網絡電磁輻射危害場所:移動網絡設備如手機制造行業工作場所。現實中大型的網站及無線網絡設備場所。

6.交通工具場所:地鐵列車及現今的電能源汽車,以及飛機制造場所的電磁輻射危害也是比較常見的。

7.各種衛星發射場所,以及我國國防類導彈等的研制工作場所的電磁輻射危害也是比較常見的。

二、電磁輻射職業常見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1.來自于電磁生產場所生產設備的危害

一般而言,電磁輻射生存工作設備所帶來的危害有來自生產制造材料本身存在的輻射危害,還有一部分來自在電磁生產設備調試中參數設置不合理導致電磁設備工作超出正常的射頻及微波的控制領域而產生電磁輻射危害。造成這些危害的原因具體如下:

①生產電磁設備的參數調整未在有效的控制范圍內進行:電磁輻射職業所工作的設備基本上都是現今的射頻調適和電磁微波設備。電磁設備的內在構造是在特定的物理原理下而形成的,所以生產電磁工作的設備所發射的出的射頻強度和電磁微波強度越強其所造成的電磁輻射危害越大。基于這一方面而言,電磁輻射職業的生產設備的參數的調整和控制都是嚴格經過科學試驗而制定的,而在正常工作中設備參數調適完成的情景下,通常要在試驗場所經過一定的監測調適才會大規模投入使用。但是現今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在試驗監測過程中,不合理的監測未能及時的發現生產設備參數調整不合適產生電磁輻射過大的問題,一旦正常運轉使用,將會產生嚴重的電磁輻射危害。

②此外,眾所周知在電磁輻射生產領域屏蔽設備的存在能夠有效的減弱部分電磁輻射,降低其危害性。但是現今在電磁輻射職業存在著工作場所所使用的電磁輻射的設備屏蔽結構不合理,在正常工作中影響了屏蔽設備對生產設備所散發的輻射。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將會產生嚴重的輻射危害。

③最后,在電磁輻射職業生產設備基本上都是在射頻的基礎上進行使用的,而有效的規避射頻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危害的一個常用方法則是將射頻接地,通過接地效應的實現消除一定量的電磁輻射危害。再加上射頻接地效應過程中需要定時的監測數據的獲得去實現射頻接地工作的調整。但是部分電磁輻射工作場所,由于設備的維護更新不及時,其不能很好地促進接地效應的實現,而且監測工作未能有效地監測到接地效應中不合理的問題,數據的反饋未能及時得到處理。

2.磁輻射職業生產場所存在布局安裝不合理,未能根據有關法規準則合理地進行相關方面的要求科學進行布局安裝

①電磁輻射職業生產場所中,管理人員為了能夠降低生產成本,通常會刻意的縮小電磁輻射生產設備擺放安裝所占用的生產空間,如電磁輻射設備的之間擺放的間距過小,間距過小造成電磁輻射不能很好的發散,全部集聚在某個空間內,那么將會對這一空間的工作人員形成持久性的電磁輻射危害。

②在電磁輻射設備生產場所中,監測工作的有序進行對于電磁輻射危害工作的預防起著關鍵作用。但是,由于現今部分生產企業監測工作存在不科學合理的現象,監測人員的技術使用水平過低,監測設備落后未能及時實現更新替換。以此,監測作用不能在生產場所電磁輻射領域中得到有效發揮。

3.此外,在現今電磁輻射職業工作人員由于缺乏科學的預防措施,在生產中發現問題沒有嚴格的責任意識不能及時統治修理部門對設備或場所中超出適當范圍的電磁輻射危害進行修理和補救。管理人員缺乏對電磁輻射生產設備的更新維護及管理,未能將“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管理方式貫穿在整個生產過程的管理中,對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比較欠缺。而且在現今電磁輻射生產職業存在著大量的工作人員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時管理單位發放防護衛具,但是工作人員過于疏忽,從而防護未合格就進入工作現場,使自身受到很大的電磁輻射危害。

三、電磁輻射職業危害防護的對策分析

1.電磁輻射生產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危害防護對策分析:生產管理單位要針對電磁輻射的來源進行積極主動的危害防護,如采用先進科學性的、效果比較好的屏蔽設備,強化對屏蔽電磁輻射設備的更新維護,定時通過有效監測設備的利用檢驗其屏蔽設備的屏蔽效應、射頻的接地效應。在設備調適中嚴格按照電磁輻射設備調適使用的規格參數,將設備的參數調整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并強化人員對電磁輻射參數的檢查和記錄,通過監測作用的發揮發現問題及時修正,最大限度地避免因電磁輻射設備生產使用漏洞的存在導致電磁輻射危害過大現象的發生。

2.強化在電磁設備工作場所危害的防護,這一防護措施的提出與上一措施相比比較被動。具體而言,強化專家學者對電磁設備布局間距的測量與分析,強化管理人員對工作場所中存在無必要的金屬物品的撤除和更換。此外,加強對關鍵環節即監測工作的完善,及時促進電磁射頻、微波等監測設備的更新維護,做好監測數據儀器的分析,加強技術人員在監測環節的監督,強化管理促進監測作用的有效發揮。

3.強化管理人員的現代化管理意識,提高管理人員對生產設備的更新和維護,提高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意識。在電磁輻射職業管理人員應該切實認識到人員對于整個企業正常生產的影響,所以其應該始終本著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管理理念,及時更新陳舊的生產設備,積極引進電磁輻射危害性較小的設備,強化對人員人身健康安全的保護,提供醫療理療室,定時組織人員進行身體安全檢查。在管理人員現代化管理意識增強的前提下,管理單位要積極組織交流學習的平臺,不斷強化對工作人員電磁防輻射教育的進行,使工作人員切實意識到輻射的危害性,以此通過工作人員個人防護意識的提高減輕現今電磁輻射職業對工作人員危害性大的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電磁輻射職業作為現今一重要的職業系統,面對現今其存在的各種電磁輻射危害,電磁輻射生產企業能夠強化現代化管理理念的落實使用,在更新生產設備以及建設科學的工作環境的情形下,強化現場對屏蔽、消除電磁輻射有效作用最大的屏蔽器等的安裝和檢查,通過有效監測作用的發揮,最大限度地減少電磁輻射的危害,保護電磁生產領域工作人員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郝利君,張彤,李春萍,等.電磁輻射職業危害及防護對策[J].中國個體防護裝備,2013(6):50-53.

篇5

關鍵詞:計算機電磁輻射電磁場

1概述

任何帶電物體的周圍都存在電場,而周期變化的電場將會產生周期變化的磁場,也就存在電磁波,產生電磁輻射,如果這種輻射的量超過限定條件,那么就會對環境形成電磁污染。和無處可躲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一樣,電磁輻射同樣無處不在,這使它成為公認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電場變化的地方就會有電磁輻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積電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壓輸配電系統、發射設備、微波設備、家用電器、計算機等等。其中高壓輸電系統的電磁輻射強度最大,對人體的危害最明顯。為了保障從業者的健康,在輻射環境下的工作時間有著嚴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諸如彩電、手機、微波爐、空調機、電冰箱、計算機等等家庭必需的電氣設備所影響的人群更廣泛。在上述常見的電氣設備中,與人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計算機更值得關注。許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網絡世界的網蟲每天面對計算機的時間往往超過8小時。而計算機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小覷的電磁輻射源:微處理器、主板、顯卡、聲卡、內存、硬盤、光驅、顯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時都會向外界輻射電磁能量。計算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對那些長期接觸計算機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2計算機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計算機已進入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它給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計算機病”也與日俱增,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計算機病”的癥狀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癌(頭暈、頭痛、疲勞、失眠或噩夢、記憶力減退、情緒低落等)、肩頸腕綜合癥(骨骼不適、手指麻等、感覺異常、震顫、有壓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發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計算機旁敲擊鍵盤的專業人員。這些專業人員精神壓力大,大腦處于高度集中和緊張狀態,這是產生神經衰弱綜合癥的根源。流產、面部褐斑、類似紅斑或濕疹等的出現,亦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專業人員連續注視計算機屏幕,長時間近距離盯著閃爍的熒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嚴重者還會使眼球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失調,晶體受損,暗適應能力降低,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可導致微波自內障、夜盲癥等。如人體受輻射還可導致人體循環系統異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體激素分泌異常等。孕婦、兒童、心臟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電磁輻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臟、眼睛和生殖系統等是電磁輻射敏感器官。近年來的畸形兒出生率和兒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臟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電磁輻射難逃其咎。

3計算機輻射的主要來源

雖然微處理器、主板、顯卡、聲卡、內存、硬盤、光驅、顯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時都會向外界輻射電磁能量,但幸運的是,除顯示器之外,這些配件都是被裝在具有電磁屏蔽能力的機箱里面,阻擋了大部分電磁輻射。所以,我們通常受到的輻射一方面來自顯示器,而另一方面則來自主機。倘若顯示器在電磁屏蔽技術方面不夠嚴謹,那么用戶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時都會受到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顯而易見。而機箱同樣如此,設計不良的產品往往臺發生電磁輻射泄漏,如果機箱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太近,外泄的電磁輻射同樣會影響到用戶健康。

上述表明,計算機的電磁輻射主要來源于顯示器和主機。其中顯示器又分為CRT顯示器(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和LCD顯示器(液晶顯示器)。CRT顯示器是計算機中最嚴重的輻射源。CRT顯示器通過電子槍發射電子束實現畫面顯示,對外發射電子本身就會產生嚴重的電磁輻射,盡管厚厚的含鉛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輻射,但仍然有不少電子穿透阻隔層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這部分輻射至關重要。

按照物理學的定義,來自CRT顯示器的輻射傷害主要可分為光輻射、低能x射線、無線電場、靜電場和低頻電磁場。其中光輻射為電子槍打在屏幕背后熒光層而發出的可見光和少量紫外線,只有少量的紫外線會對人體造成危害。X射線由電子束碰撞陰極射線管的內部前屏所產生,但因為能量極低,其輻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計。無線電場主要從CRT的控制電路部分發出,強度非常弱,經過短距離后基本上就衰減到零。靜電場則是從CRT電子槍內部的加速電場所產生,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會讓屏幕吸附灰塵。而被認為對人體健康損害最嚴重的應該是低頻電磁場,它主要由顯示器的電源部分(高壓包)和垂直/水平掃描電場所產生,電磁場頻率在5Hz~400kHz之間。

LCD電磁輻射相對低很多。從原理上說,LCD顯示器以液晶材料作為光線通過的開關來控制光線照射屏幕,進而獲得畫面輸出。而這個過程并沒有涉及紫外線、靜電場、高壓電源等容易產生輻射的部件,因此從這個方面考慮可以說LCD正面幾乎是零輻射。另外,LCD和CRT顯示器一樣,機內同樣需要一個高壓電源,只是電源驅動的并不是電子槍,而是LCD背光模組中的冷陰極熒光管。此種熒光燈管其實和我們常見的日光燈一樣,都需要較高的電壓才能驅動,只是點亮之后電壓會迅速回落到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電源只需要維持一定時間的高壓狀態(可達到l000V),然后轉為常壓甚至低壓狀態,而不必像CRT顯示器的高壓包一樣始終得保持高電壓狀態。因此相對而言,LCD顯示器電源部分對外輻射的低頻電磁波會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擺放位置往往貼近墻面.所以不會背對著人體,這種輻射對人的影響可減弱到零。

顯示器之外,第二輻射源就是主機。眾所周知,金屬機箱對電磁輻射可起著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設計、不同工藝的機箱的防輻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設計不良,主機外泄的電磁輻射仍可能超標。首先,機箱的材料至關重要,目前大多數機箱都是使用鍍鋅銅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檔機箱采用更輕的鋁合金材料,同樣具有良好的防輻射能力。材料僅是防輻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關鍵的地方在于機箱制造工藝,只有模具精細,制造工藝好的機箱才會具有良好的電磁屏蔽效果。這方面主要體現在機箱面板、前置接口,后側擋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縫的地方,劣質機箱與優質機箱在這方面差異甚大,前者的接縫處通常很不嚴密,設計、制造過程中都沒通過輻射實驗室進行嚴格檢測、電磁輻射外泄情況嚴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電磁輻射很容易就直接影響到用戶。而優質機箱在這些細節都比較嚴謹,基本不存在接縫不夠密合的問題,樣品制造出來后都必項在電磁實驗室中測量輻射是否達標,選標之后方可進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機箱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雙面噴漆,但內部表面如果被噴漆的話,機箱板就無法直接吸收電磁坡,電磁波會出現四處散射的情況。倘若在機箱接縫處不夠嚴密就很容易因電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現象。相較之下,外表面噴漆、內部鍍鋅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鋼板內表面所鍍的鋅(防氧化需要)同樣也是金屬,電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會出現散射現象,這對機箱整體的電磁輻射屏蔽是很有利的——從健康角度考慮,我們認為多花點預算購買品質優良的機箱還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對于廣大計算機用戶來說,選擇LCD顯示器,購買選材合理、設計優秀、屏蔽良好的機箱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計算機用戶免于受到過度的電磁輻射危害。

除了在購買時選擇符合電磁輻射標準的計算機外,還可以根據情況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時飲食應選擇富含維生素類的食品,以降低輻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選用防護產品,如防護屏、護目鏡、防磁帖防護服等③長時間使用計算機,應注意間隔與調劑,孕婦操作計算機一天不宜超過2h。④人體與計算機,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室內辦公和家用電器的設置不宜過密,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之中。

4結語

隨著計算機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給現代人的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成為人們生產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應該注意到,計算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危害。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降低計算機對人身健康的威脅,是人們生產生活中所應該關心和關注的一個問題。計算機的電磁輻射主要來源于顯示器和主機,選擇LCD顯示器和具有良好防輻射效果的機箱是防止用戶免于過度電磁輻射的關鍵。另外加強維生素的攝入,選擇防護用具,避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計算機也是重要的防護措施。

參考文獻:

[1]胡焱弟,白志鵬等.大學生受電腦電磁輻射的研究.安全與環境學報.2005.5(3).37~41.

[2]劉英杰.電磁輻射與勞動保護.水利電力勞動保護.2002.(1).17~18.26.

[3]吳忠智.關于電源污染及電磁輻射的探討.電工技術雜志.2001.(11).30~31.

[4]張劍.關注健康——從設計的角度看待電磁輻射.微型計算機.2003.(23).112~118.

篇6

【關鍵詞】MOS方法;多元線性回歸;預報因子

1.MOS方法介紹

MOS方法又叫做“模式輸出統計量”,是一種數值模式輸出釋用技術。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減少預報不確定性,提高預報準確率。主要方法是:利用數值預報的輸出結果作為預報因子,并與預報對象的實況氣象要素之間建立統計關系,大多利用多元線性回歸建立預報方程。預報對象與預報因子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成如下關系:

是隨機誤差。若將式(1)用矩陣表示,則有Y=x?茁+?著。用最小二乘原理估計?茁,得出回歸系數。這樣有了回歸系數以后,我們可以利用數值預報結果代入已建立預報方程求出預報對象也就是客觀預報要素的值。

2.資料選取及技術方法

2.1常規觀測站預報方程建立

建立MOS方程之前,我們要確定預報對象及對歷史資料進行選取和劃分。我們對一年進行每月劃分,建立每個月日變要素最高、最低氣溫方程。統計樣本為2003年~2007年T213歷史資料和實況資料。在預報因子選取上,主要包含各層溫度、相對濕度、風等常規觀測資料,也選取了一些物理意義清楚的診斷量,比如垂直速度、露點差、位溫、假相當位溫、濕位渦、螺旋度、K指數、渦度、散度等物理量。這樣黑龍江省80個縣級站點每個站點每月都有兩種產品的預報方程。根據劉還珠等撰寫的國家氣象中心氣象要素的客觀預報-MOS系統一文中提及預報因子數量一般控制在6~20個,這樣有利于提高預報準確率。我們選預報因子時數量也控制在這個范圍內。例如哈爾濱站11月份最高氣溫24小時預報方程有6個預報因子;哈爾濱站11月份最低氣溫24小時預報方程中,有6個預報因子。

以哈爾濱站為例在24小時的最高、最低氣溫預報方程中都選取6個預報因子,因子類別上主要還是以大氣低層氣象要素為主,在6個要素中有2-3個常規觀測要素,其余的都為診斷性質的物理量。而且在診斷物理量中個別相關系數量級較大有E+2和E+3量級,但大量級預報因子數量不多,對預報不會產生影響。如果預報因子相關系數大量級較多則可能使預報結果異常。

2.2 鄉鎮站點預報處理方法

由于黑龍江省現有鄉鎮自動站沒有完整歷史資料,及自動站質量控制不完善,針對現狀,我們采取插值方法將常規觀測站結果利用反距離權重插值到各鄉鎮站點。反距離權重算法為:

為控制點i與點O間的距離;n為在估算中用到的控制點數目,r為指定的冪數。這里我們取O點周圍4個距離最近的點作為控制點,冪數r取2,這樣式(2)變為:

這里d(i=1,2,3,4)為要計算的鄉村站點O與周圍最近的4個已知市縣站點的距離,z(i=1,2,3,4)為周圍最近4個已知市縣站點的溫度值,Z為通過插值算法得到的鄉村站點溫度值。

通過插值后可以得出850多個鄉鎮站點每天0-96小時最高、最低氣溫預報。

3.預報產品檢驗

主要檢驗黑龍江省常規觀測站點11月份0-96小時最高、最低氣溫≤2℃準確率。MOS方法預報北部地市最低氣溫準確率偏低,主要集中在40-60%之間。其他地市平均準確率在60%以上。0-24小時和24-48小時預報準確率比其他兩個時次要高。個別站點前兩個時次準確率可以達到80%以上。通過與主觀預報準確率對比可以發現,MOS方法在最低氣溫預報上可信度比較高。平均準確率基本與主觀預報平均值持平,個別時次預報準確率高于主觀預報。總體看MOS預報最低氣溫對主觀預報有較好指導意義,總體預報準確率好于地市主觀預報。在最高氣溫預報上MOS預報低于主觀預報,尤其在后兩個時次的預報上平均準確率低于50%,預報效果不理想。前兩個時次預報準確率也低于客觀預報,準確率維持在60%-70%之間。

4.小結

總體上講MOS方法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技術。預報方程的建立直接影響到預報結果的準確程度,在挑選預報因子過程中還要仔細對每個站點的因子進行篩選,找出適合本地區的預報因子作為預報方程系數。在對強降溫個例分析時,發現降溫幅度越大且時間越短,MOS方法有明顯的滯后性,準確率迅速下降。主要原因在于MOS方法是統計方法,它對劇烈變化的天氣沒有預報能力。從預報檢驗綜合分析得出,黑龍江省北部地區處在山區地形復雜,預報因子選取上沒有真實反映當地天氣變化特點,從而導致預報準確率偏低,要提高該地區準確率,光靠單一統計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采用集合預報的方法對溫度進行訂正,可以取得較好預報效果。現有數值預報精度也限制了MOS方法,隨著高分辨率數值預報的出現,MOS方法的準確率可以進一步得到提升。選取更多的樣本資料,做更細致的天氣劃分,也可以提高MOS方法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劉還珠等.國家氣象中心氣象要素的客觀預報.應用氣象學報,2004,4,15(2).

1.常見電磁輻射污染

1.1電磁輻射污染的種類

電磁輻射環境污染源根據電磁波的頻率范圍,劃分為工頻(50/60Hz)、射頻(又稱高頻103-106Hz)與微波(>106Hz)三個波段。電磁輻射是一種以電磁波形式傳播的能量流,具有“波粒”二象性,環境科學把高于12電子伏特的電磁波輻射稱為電離輻射(放射性),如:x射線和丫射線等;而低于12電子伏特的電磁波輻射稱為電磁輻射。從環境管理和研究角度看,城市環境中的電磁輻射環境污染源主要分為:

1.1.1廣播電視發射設備

輻射特征為大功率定時全向發射。廣播包括:短波廣播、調頻廣播。電視廣播包括:米波電視、分米波電視。我國電視和調頻廣播的頻率范圍是:48.5MHz-960MHz,屬于超短波與分米波頻段。

1.1.2通信、雷達及導航發射設備

通信包括短波、微波發射臺(含通信和探測)、地面衛星發射站、移動通信基站、尋呼通信基站。在城市無線電通信網中,由于移動通信基站增加速度快、分布密集,隨處可見,它已成為城市電磁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1.1.3工業、醫用高頻設備

這類設備把電能轉換為熱能加以利用,但總有伴生電磁輻射產生并泄漏出去,引起工作場所及環境污染。醫療用電磁輻射設備:主要為高頻理療機、紫外線理療機、高頻透熱機、高頻燒灼器、微波針灸設備等。

1.1.4交通系統電磁輻射干擾

交通系統電磁輻射設備有輕軌和電力牽引車輛,包含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

1.1.5電力系統電磁輻射

高壓電力系統包括高壓架空輸電線、高壓地下電纜和變電站。

1.2電磁輻射污染危害

電磁輻射的危害有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體和生物的危害;二是對電器設備的影響。

1.2.1對人體和生物的危害

電磁輻射對人體和生物的危害,多年來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作為課題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驗,得出了具體結論,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

1.2.2對電器設備的影響

電磁輻射對電器設備來說是一種干擾,如果電磁輻射的頻率與擾設備的頻率相差不大時,干擾的程度就逾嚴重。總的來說電磁輻射可以使測量儀器性能變低;可以使電子開關或繼電器工作失常;可以使無線電接收設備出現噪聲,如電視機圖像聲音變差,收音機信號不好等;可以干擾黨政軍機關的無線電設備;可使病人心臟起博器停止工作,等等。

2.高壓電電磁輻射特性及其危害

2.1高壓電電磁輻射的三種特性

2.1.1磁場特性

磁場強度的大小與電流大小有關,與電壓無關;50Hz或60Hz的磁場能很容易穿透大多數物體(建筑物或人),且不受這些物體的干擾。從理論上講,由于三相交流輸電線中各相電流的有效值相等,相位互差120,所以在距輸電線較遠外產生的磁場相互抵消,近似為零。所以我們平時一般重點研究電場。

2.1.2電場特性

載流輸電線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有如下特性:電場強度與輸電線相對于大地的電壓成正比;場中的導電物體(建筑物、樹林等)會使電場嚴重畸變,從而產生一定的屏蔽。

2.1.3電暈特性

當導線表面的電場強度超過空氣擊穿強度時,就產生電暈放電。這時,導線表面的電場強度一般達到 30kV/ln以上,只有高壓輸電線路導線表面才有如此巨大的電場強度,因此,電暈放電多發生在高壓輸電線路上。

2.2離壓電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電磁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電離輻射。電力系統的高壓輸變電中產生電磁輻射,電磁輻射主要是指高壓輸電線路和變電站的高壓電力設備所產生的輻射。

2.3高壓電電磁輻射對通信線路產生千擾

電磁輻射對電子設備的干擾:大量的研究表明,電磁輻射會造成廣播與電視不能收聽、收看,自動控制信號失誤,電子儀器儀表失靈,飛機指示信號失誤或空中指揮信號受到干擾,干擾醫院的醫療器械或病人的心臟起搏器等,從而帶來大量的經濟損失。

2.4高壓線路電暈可聽噪聲

通常情況下,高壓架空電力線路和變電站無線電噪聲的產生有三類根源分別是:在導線及其金屬表面處空氣中的電暈放電,絕緣子承受高電位梯度區域中放電并產生火花,連接松動或接觸不良產生的間隙火花放電。

3.高壓電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護措施

綜合前面高壓電輸變電電磁輻射的原理及特性和高壓電輸變電電磁輻射的危害,可以從四個方面來采取防治措施:加強對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的減緩措施:對通信線路干擾的消除措施;對電暈放電引起的干擾消除措施。

3.1加強對電磁輻射環境管理

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管理起步較晚。但從1988年以來,先后己了《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等25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了《輻射環境保護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等3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了《微波輻射生活區安全限值》等2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軍用標準。

3.2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減緩措施

避免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線路盡可能遠離或避開居民區、環境敏感區。在線路設計中嚴格按規程執行,適當選用塔型、塔高,以盡量減少路徑走廊寬度及降低線路走廊下的電磁場強度。提高導線對地的高度,雙回路導線逆相布置,高低壓導線分層架設等措施,會獲得降低地面強度的效果。在運行中對工作人員采取局部屏蔽與限制工作時間等防護措施,以減少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作業人員所處環境的電磁場強度超過國標限值或者作業人員所處環境的電磁場強度未超過國標限值,但與此限值比較接近,而作業人員又需要長時間在此環境工作時,都應考慮采用輻射防護用品。選用個體防護產品時,應首先確定電磁輻射的衰減度,然后,參照各種產品說明中對電磁波的衰減參數,確定使用何種形式的防護用品。降低電磁輻射方面的個體防護用品主要包括防護服裝、防護眼鏡及輻射防護屏。

3.3對通信線路干擾的消除措施

對通信線路的影響有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兩方面。輸電線路正常運行時,在鄰近的與其平行的通信線路產生感應電荷。感應電荷與輸電電壓成正比,還與通信線路與輸電線路的距離及相互位置有關。當通信線上的感應電壓超過弱電設備絕緣的擊穿電壓時,就可能損害設備和人身安全。為了避免通信信號線遭受電磁危險及干擾影響,一般采取:將有影響的通信信號線或輸電線改為電纜,輸電線進行良好的換位,裝設放電管、屏蔽線或中和變壓器。 (下轉第5頁)

(上接第68頁)3.4對電.放電引起的干擾消除措施

電壓越高,電暈放電就越強;導線直徑越大,電暈放電就越弱;導線表面光潔度越高,放電也就越弱。輸電線對無線電與電視的干擾主要是指電暈放電引起的干擾。一般在大于500m處,干擾電場可以忽略不計。無線電雜音的強度受天氣影響較大,一般只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電網才會對距它很近且信號很弱的無線電與電視產生干擾。為了避免架空電力線對通訊線的干擾,設計時應從導線選擇和連接等方面考慮,無論是單導線還是分裂導線,均應使導線半徑或等值半徑等于或大于引起電暈的半徑。

【參考文獻】

篇7

汽車電子電磁兼容測試標準針對整車和零部件的干擾限值、抗干擾水平、測試方法和測試環境等都作了具體規定。目前,汽車電子電磁兼容測試領域中的標準主要有汽車電磁兼容國際標準(ISO、CISPR等)、歐洲汽車電磁兼容標準、美國汽車工程學會(SAE)電磁兼容標準等。各大汽車公司也有自己的企業EMC測試標準和規范,如我國與汽車相關的電磁兼容測試標準主要有等同采用CISPR25:2008的GB/T18655-2010《用于保護車載接收機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等同采用歐盟95/54/EC規定的機動車電子電器組件對電磁輻射的抗擾度以及測量方法的GB/T17619-1998《機動車電子電器組件的電磁輻射抗擾性限值和測量方法》、等同采用ISO7637-2004的GB/T21437《道路車輛-由傳導和耦合引起的電騷擾》系列標準以及等同采用ISO10605:2001規定的車輛內電子模塊和系統的靜電放電試驗方法的GB/T19951-2005《道路車輛-靜電放電產生的電騷擾試驗方法》等4類。標準規定的測試內容主要包括傳導發射(CE,ConductionEmission)、輻射發射(RE,RadiationEmission)、傳導抗擾(CS,ConductionSusceptibility)、輻射抗擾(RS,RadiationSusceptibility)和靜電放電(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等5個方面。在這5個測試內容中,較難通過的是輻射發射標準測試,從文獻[5]提供的數據可知,輻射發射測試的抽樣合格率小于10%。影響汽車電磁兼容問題的主要因素是汽車線束。大量的理論和工程實際表明,90%不能通過輻射發射測試的系統均由于線束、電纜的電磁輻射所致[6~8]。標準GB/T18655—2010規定了測試汽車電子零部件輻射發射限值的標準測試方法[9,10],即ALSE屏蔽室法,其測試頻率范圍為150~2500MHz,其中傳導發射頻段為150~108MHz,輻射發射頻段為150~1000MHz,且傳導發射和輻射發射的測量頻段不連續,其測試原理如圖1所示。測試在一個四壁和天花板都裝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內進行,測試裝置放在一塊金屬接地黃銅板上,線束前方1m處放置天線,測量頻段不同則天線種類不同,從低頻段到高頻段分別為棒狀天線、雙錐天線、對數周期天線和喇叭天線。將汽車控制器所有的輸入輸出信號線、通信線、控制線捆扎成一段2m長的測試線束,其中測量輻射的線束長度為1.5m,多余的線束兩頭成直角彎折,一端連接控制器,另一端連接負載模擬箱,負載模擬箱內裝有電感和電阻來模擬汽車上的用電設備,如果用電設備體積較小也可直接放在模擬箱內。

2數學模型基礎

2.1多導體傳輸線模型如果控制器和各被控設備之間的連接距離較短或信號頻率較低時,即信號的傳輸波長遠大于設備的體積(“電小電路系統”),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傳輸線的長度可忽略不計,導線上任一點的電壓都可視為同一時刻到達同一個值,因此可采用“集總電路參數”電路模型來處理這種問題。但當導線較長或信號頻率較高的時,即電子設備的體積遠大于信號傳輸波長(“電大電路系統”),則導線上的傳輸電壓不是均勻一致的,即導線上任一點處的電壓不僅是時間的函數而且是位置的函數,即使在同一時刻,不同位置上的電壓值也是不同的。在電磁兼容測試中,頻率掃描信號頻率范圍達2.5GHz,此時傳輸信號的波長λ=3×108/2.5×109=0.012m,而標準ALSE屏蔽室法規定的測量線束長度為1.5m,約為100倍的信號波長長度,因此必須將連接線束當作是分布參數元件,即線束的電阻、電容、電感等參數必須按每單位長度來計算。由于汽車線束是由多根導線捆扎組成,每根都由車身作為電流返回地線,所以每根傳輸線的傳輸特性可用單位長度分布的電阻R、電導G、電感L、電容C等4個參數來描述[11],如圖3所示。利用多導體傳輸線模型可提取出線束上的電流隨頻率掃描的分布變化,得到線束在不同頻率、不同位置處的電流分布。將此電流隨頻率的變化作為激勵源導入基于電基本振子模型建立的輻射場分析模型,從而可分析線束的輻射發射,解決復雜的汽車線束電磁兼容仿真分析模型的建立問題。

2.2電基本振子模型在汽車控制器電磁兼容分析輻射騷擾源時,常用到一個最基本的輻射騷擾源(短線天線)模型[12],即圖3所示的長為l的電基本振子模型。電基本振子實質上是指一段載有高頻電流的短直導線,導線的直徑和波長相比可忽略,可以用電流元模型近似。所謂“短”是相對于其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而言,即l塏λ,也就是導線電流的長度與波長相比可忽略,所以短直導線上各點電流的振幅和相位可視為相同。任何載有時變電流的導體都能向外輻射電磁場,因此汽車線束輻射騷擾源都可被當作這種形式的電磁波發射天線。由式(1)~式(3)可知,電場強度的各項數值均隨距場源的距離的增加而減小,但是各項的減小程度不同,在距場源較遠的地方場強變得很小。

3基于CST建立線束的輻射發射分析模型

3.1仿真模型建立CST微波工作室是一款用于微波電磁場及天線、汽車線束仿真分析和設計的專業級軟件包,可快速精確地進行電子設備的三維信號完整性分析(SI)、傳導發射分析(CE)、輻射發射分析(RE),尤其適用于復雜“電大電路系統”的汽車線束輻射和抗擾度分析。汽車控制器的線束按信號功能類型可分為信號線、功率驅動線和通信線三類,并采用車身地板作為公共地線。信號線一般用于控制器測量傳感器信號,其一端連接傳感器,另一端連接控制器測量電路;功率驅動線一般用于驅動汽車上的用電設備,其一端連接功率負載,另一端連接控制器的功率驅動電源。按這種分類方法,可將控制器線束抽象為7根線[11],分別為1根供電電源線、1根信號變化緩慢的模擬信號采樣線和1根PWM脈沖信號采樣線,2根CAN通信雙絞線,1根持續載有大電流的功率驅動線和1根載有大電流的PWM脈寬型功率驅動線。7根線基本涵蓋了汽車線束的所有類型。在線束的輻射發射仿真模型中,對輻射發射影響較大的是線束兩端的對地阻抗,本文抽象出的7根線兩端的對地阻抗見表1。基于CST仿真軟件,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ALSE屏蔽室測量方法,建立控制器線束的輻射發射分析模型,如圖4所示。從圖4可看出,該線束分析模型模擬了ALSE法規定的線束測試布置方案,線束被放在一塊面積為3m×2m的接地金屬板上,距金屬板表面距離為50mm。汽車線束內部的捆扎情況復雜多樣,圖5為接近于實際情況的線束捆扎橫截面圖。線束兩端連接的負載如圖6所示,線束右側一端連接控制器,左側一端連接傳感器或執行器等模擬負載。控制器的電源用一個交流電壓源模擬,電壓源的幅值為+24V,CAN雙絞線的信號源也用一個交流電壓源模擬,信號源幅值為+1.5V。電源經過控制器的電源線將電能送入控制器,其中很大一部分能量經過內部的低內阻開關(0.5Ω,如MOSFET管等)后驅動外部的感性負載,感性負載用一個5Ω的電阻和1mH的電感模擬。線束模型同時也考慮了線間的串擾影響。

3.2仿真結果由式(1)~式(3)可知,在線束周圍測量到的電場強度不但與測量點距線束的距離r有關,還與線束上的電流I有關。類似連接傳感器的一些信號線由于線束上的電流很小,所以產生的電場輻射強度也很小,線束周圍產生的電場輻射能量主要由于一些載有大電流的功率驅動線造成[13],并且汽車上的很多執行器都是由半導體功率開關器件來控制的,在半導體功率器件開關過程中,線束上會產生很大的浪涌電壓和浪涌電流,這是造成控制器線束輻射發射超標的最主要原因。通過對建立的線束輻射發射分析模型做交流AC掃描分析,可獲得線束上的電壓和電流隨頻率的變化情況,如圖7所示。基于傳輸線理論建立的輻射模型只適合于TEM波的傳播,TEM波的傳播會受線束橫截面尺寸的限值,頻率不能太高,本文建立的模型取600MHz最大頻率[12]。從圖7可看出,在24V的交流電源激勵下,在頻率較低處(0~50MHz)線束上的電流幅值很大,直流狀態下電源電流幅值達6.5A、感性負載端的電流為3.2A,而在信號線和CAN通信線上的電流值都較小;隨著頻率的增大,在功率驅動線端由于感性負載的存在,抑制了電流的大幅度波動,電流幅值變得非常小。然后將電流隨頻率的變化分布作為激勵源對線束用“場”的方法做3D(三維)全波分析,可獲得線束周圍的電磁場分布情況,圖8為在線束前方1m位置垂直平面內、500MHz時的電場分布結果。借助仿真模型可分析減小控制器線束輻射發射強度的設計規律,研究各參數變化對輻射強度的影響程度。如在線束模型中,將模擬感性負載中的1mH電感量增大為10mH,在控制器電源輸入處加入100μF的濾波電容來抑制功率驅動線束上大的浪涌電壓和浪涌電流。仿真結果顯示,線束前方的電場輻射強度從4.86V/m減小為1.12V/m,如圖9所示。抑制電磁輻射最好的方法是對輻射源進行金屬屏蔽并將屏蔽層可靠接地[11]。在模型中,將電源線和功率驅動線用屏蔽線代替后,仿真結果如圖10所示。由圖10可看出,使用屏蔽線后,電場輻射強度從屏蔽前的1.1200V/m降低到屏蔽后的0.0064V/m,減小了3個數量級。CST仿真軟件中的MICROSTRIPES軟件包是專門用“場”的分析方法分析線束的近場和遠場輻射發射的另一工具軟件,相比傳輸線模型的瞬態仿真分析,MS軟件可做空間三維電磁場的傳播分析。同樣也是將傳輸線模型獲得的電流隨頻率的變化(圖7)作為激勵源導入CSTMS分析軟件,研究線束的近場和遠場輻射分布,用“場”的方法建立的線束空間輻射模型及其求解網格劃分,如圖11所示。該模型也較真實地模擬了ALSE屏蔽室法的測試環境,模型的四壁和天花板都裝有吸波材料,地板是金屬地板,可模擬自由空間電磁波的反射;模型可在GB/T18655—2010規定的線束前方1m天線位置處檢測頻率掃描下的電場輻射強度[9],結果如圖12所示。由圖12可看出,如果在某一頻率處線束上的電流變化幅值較大,則在該頻率下測得的電場強度也會較大,如在圖9的100MHz和400MHz頻率時,線束上形成的共模電流幅值較大,在該頻率處的輻射電場強度也較大。

4結束語

篇8

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廚房用具也逐漸的由原來的液化氣、煤氣灶具轉向電炊具。電炊具比起傳統的液化氣、煤氣灶具具有無噪聲、占用空間少、不產生煙霧等優點,由于這些優點所在,以電為能源的電炊具如雨后春筍般在千家萬戶中得到了應用。當人們在享受它帶了的方便和便捷時,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正在逐步的危害著人們的健康。當電磁爐大批走進千家萬戶之時,其電磁污染的病癥也日益顯現。

2、電磁爐的工作原理和危害

電磁爐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極低頻電場與磁場,由于與金屬加熱對象是分開的,電磁爐電磁輻射量比普通家電高數十倍乃至上百倍,不過好在電磁爐是向上輻射的,如果你的在正上面有裂縫,危害就大了。它會危害孕婦和未出生的胎兒。對于老年人,如果做飯時間一長就會產生頭暈、焦慮、心跳、引頭痛、易怒等不適的癥狀。因此它所產生的輻射影響要比電視、電腦大得多。長期接觸會引起癌癥。這都是電磁泄漏引起的。據了解,我國內銷產品磁泄漏現象嚴重。專家介紹,磁泄漏的程度由電場強度與磁場強度來衡量。市場調查與測量了幾個品牌的電磁爐電磁場強度,結果表明,其近區電場強度可達上千伏/米,近區磁場強度達到幾微特斯拉至上百微特斯拉。另有專家表示,目前國內銷售的電磁爐產品很少送檢電磁兼容項目,兩年前,國家日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曾對電磁爐產品做過一次全行業摸底測試,結果發現達標的僅約50%。

3、新型電子爐的設計和特點

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保證人民的生活健康,現研制了一種新型的環保萬用電子爐。它的主要特點:(1)可替換性高,能適用任何平底炊具。電磁爐只能使用賣家提供的專用炊具,可替換性差;(2)沒有電磁泄漏。電磁爐具有極大的電磁輻射泄露。(3)溫度可調和溫度保護;(4)操作簡單。電路設計:此產品主要是由控制部分、加熱部分、底座構成。其中控制部分采用先進的CMS16P53單片機來控制整個加熱過程和爐溫檢測。

4、控制部分

4.1程序設定

本設計中端口可由程序設定:P1.0-1.4為輸出;P0.2、P1.5為輸入;P0.0、P0.1為內置比較器的如輸入端;P0.5為振蕩時鐘輸入;P0.6為脈沖輸出。五個發光LED分別指示1600W、1000W、500W、300W、100W。S1是系統工作按鈕,S2是功率轉換按鈕。如圖1所示。4.2系統工作原理當系統上電源后,系統初始化,處于復位為狀態。按下S1后,系統按ROM內部程序工作,計數器計數,分頻器開始工作,輸出以穩定持續的電平給P0.6,使得三極管Q1導通,接通電磁繼電器D2,加熱絲通電加熱。同時P1.0為跳變為低電平,LED1被點亮,指示用戶當前功率是1600W。按鍵S2按下后,系統會自動加載寫在ROM里的數據給計數器,使得端口P0.6輸出脈沖的占空比改變,來改變電熱絲通電時間來達到改變功率的目的。依次按下S2,P0.6輸出脈沖的占空比會做出相應的改變,加熱絲的一個周期內的平均功率會相應的改變。同時LED1—5—1會被依次循環點亮,來指示不同的功率。在任何時刻只要再次按下S1,P0.6輸出電平跳變為低電平,Q1截止,D2斷開,加熱絲斷電,爐子不在加熱,控制系統仍然工作。如圖2所示。為了防止干燒或者忘記切斷電源引起險情,本品設計了溫度傳感器,實時檢測爐盤的溫度。傳感器采用熱電偶傳感器,R9、R10、R11、RT組成溫度電橋。當爐溫的溫度過高時,會引起熱電偶的阻值變化超出一定范圍,從而使得9、10兩端的電壓差超出一定范圍,這個電壓差加在內置比較器的兩端。當內置比較器檢測到電壓差超出設定值,系統會自動停止脈沖輸出,從而關斷加熱絲電源。起到防爐溫過高的作用。

5、系統電源部分

系統采用單電源供電方式,由220V市電提供電源。由于本品屬于大功率大電流電器,對于電熱絲需要另外安裝接線端子。220V交流市電經CBB電容分壓,通過整流橋D1整流后再經過電容C1濾波可得到較平穩的電源。此電源一方面給電磁繼電器D2提供小功率的直流電源,另一方面經過7805穩壓后給控制部分供電。其中R1是限流電阻。由于繼電器是電感器件,在電路斷開時會產生高壓感生電動勢,故增加D1泄流二極管來保護其他器件。為了防止電源部分的電磁干擾導致控制電路不正常的復位,必須將控制部分和電源部分分離,分別置于不同的電路板中,增加JP1、JP2來連接。如圖3所示。

6、加熱部分

爐盤與電磁爐具有相似的外觀,但其原理卻截然不同。本爐盤采用先進的合金材料,具有很大的比熱,能夠吸收較高的能量和達到較高的溫度。在關斷電源以后,爐盤仍舊有很大的能量和很高的溫度。此處有2個電磁爐不可替代的優點。(1)爐盤可以緩和電熱絲間歇通電造成功率的劇烈變化,使得溫度變化緩慢平穩,烹飪更加可口。(2)系統在斷電以后,不會產生任何的電磁輻射。此時爐盤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具有很高的溫度,可以利用余熱來做很多的事情。老年人或者孕婦可以先打開電源做一些不需要近距離的事情(比如燒水),然后切斷電源再做一些需要近距離的事情(比如炒菜)。(3)由于爐盤采用平底圓盤結構,所以可以使用任何平底的炊具,克服了傳統電炊具一爐一具的缺點,大大擴大了使用的范圍,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在結構上,比起傳統的電飯煲等炊具,本品電熱絲采用合金金屬片折疊布線,不同于傳統的螺旋式布線,大大減少了磁場的產生,更加環保,更加健康。

篇9

[關鍵詞]矩量法手機天線SAR

[中圖分類號]TN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09)08-0120-02

Research on MoM based cell phone antenna's radiation

Long Zheng1,Chen Yun1,Yang Jun2

(1.College of Pho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2. Jiangsu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Co., Ltd 210036)

[Abstract]3-D isotropic medium's scattering problems is analyzed based on MoM, and SAR which is typically character of isotropic medium's thermal effect under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also studied.For the radiation problem of cell phone in real life, a SAR simulation result is given based on a simple model, and is compared with the IEEE standards.A safety distance between cell phone and brain is suggested.Finally,MoM,FDTD & FEM which are used in radiation problem of cell phone's antenna are compared.

[Key words]MoMcell phoneantennaSAR

0 引言*

對于人們暴露在無線電射頻輻射下的關注已經不是一個新問題了。新標準和測試方法的提出,其主要目的是確保射頻設備的安全性。為此,電磁輻射暴露限值(SAR值)的概念已提出好幾年了,SAR值被定義為人體組織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單位是w/kg。SAR可分為局部SAR和平均SAR。局部SAR可表示為。為電導率,為密度。以上各式可見,場強分布是SAR評估的基礎。從射頻安全的觀點來看,RF的熱輻射更為引起人們的關注。

1 電磁輻射標準

通常,商用手機的電磁輻射采用針對普通公眾的“非受控”電磁環境下的輻射限值來約束。專業射頻通信網絡設備的輻射則采用“受控”電磁環境下的輻射限值來約束。最基本的電磁輻射限值是,適用于受控環境的、任意6分鐘全身平均的SAR限值0.4w/kg (IEEE 1982、IEEE 1992、CENELEC 1995、ICNIRP 1998)。在非受控環境下全身平均的SAR應小于0.08w/kg。只要6分鐘平均SAR不超過給定的限值,SAR可以短時間地超過上述限值。關鍵是,使用者頭部的局部SAR必須得到限制,以防止頭部的局部升溫。局部最大SAR值如表1所示。表中的值適用于頭部和軀干。對于四肢來說,局部SAR值可以是這些值的兩倍。可見,最大SAR在8w/kg-10w/1kg之間變化。

2 近區散射場的計算

由等效電流產生的近區磁場為

由上面兩式可以數值計算出由等效電流分布產生的空間中任一點的場強,對于等效磁流產生的近區場的表達式,可由對偶原理方便的獲得。

3 SAR的計算

3.1 激勵源的設置

本文的天線采用半波偶極子天線,輻射電阻73。直接在饋電處饋入900MHz,600mW的輸入功率

3.2 網格剖分

將人腦近似為一半徑15cm的均勻介質球,剖分為480個平面貼片三角(三角形最長邊長)。為了與劑量學實測數據相比較,采用表4.1中的人體頭部等效組織的介電常數,即。

4 數值計算結果與分析

由于局部SAR差別很大,所以它比平均SAR更能說明輻射場對人的頭部的影響。參照IEEEC95.1~1992的限值規定:“對公眾照射,在任意30分鐘內,人體的全身的SAR應小于80mW/kg,任意1克肌體應小于1.6W/kg。從表4.3中可以看出,手機天線距離人頭部2CM局部的SAR超過1.6W/kg,平均SAR也超過80mW/kg。距離人頭部3CM,局部的SAR沒有超過1.6W/kg,但平均SAR超過80mW/kg。因此,由此仿真得出一個結論:手機天線距離人頭2CM以上,處于安全的限值以內。

與時域有限差分法(FDTD)或者有限元法(FEM)等算法相比,矩量法在仿真人體SAR時即有自己獨特的優點,也有相比另外兩種算法明顯的缺點。

均勻人體

對大多數的應用來說,考慮電介質人體的非均勻特性并不是十分重要。(利用輻射方向圖,以及輸入阻抗計算)。在SAR評估中,同樣一般是用充滿了均勻液體的腔體來模擬人體大腦。因此,仿真同樣應該采用均勻的人體來使得仿真與測量環境具有可比性。利用MOM仿真均勻介質人體時,所有的分塊將被賦予同樣的節點常數。

高非均勻人體

體離散技術例如時域有限差分法(FDTD)或者有限元法(FEM)對于高非均勻性的人體是最合適的,因此也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但是,針對天線與介質人體之間有任意大自由空間的情況,矩量法(MOM)與有限元法(FEM)的混合算法更加合適。MOM+FEM的優點在于矩量法MOM區域(天線)與有限元法(FEM)區域(介質人體)之間的自由空間不必離散,這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存儲空間及運行時間。

5 結語

針對手機天線的輻射問題來看,本文所提出的這種基于矩量法的分析方法,可以較好地獲得足夠的計算精確度,由于矩量法自動滿足輻射邊界條件,不需要設置截斷邊界,對目標表面進行二維網格剖分,大大減小了計算量。這種分析方法不僅可用于精確分析通

信信號與人體,也可用于環境間的相關電磁兼容、電磁危害問題。通信信號的EMC和電磁危害分析主要包括:環境(包括人體)對天線輻射特性的影響;輻射信號對人體的影響。對于前者,采用矩量法,可以精確高效地得出天線的輻射方向圖、近場分布、S參數等;對于后者,利用MOM+FEM,采用有限元法處理復雜的人體組織結構,在天線和人體組織邊界上應用矩量法,不需要對輻射空間進行網格劃分就可以精確分析SAR和組織內近場分布。

[參考文獻]

[1] 盛新慶著.計算電磁學要論(第二版.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4.58-75.

[2] 韓宇南,呂英華,張金玲,張洪欣. 藍牙平面倒F天線輻射對人體比吸收率仿真,電波科學學報,Vo1.23,No.2,Apri1,2008.

[3] P Bernardi, M Cavagnaro, S Pisa, E Piuzzi, "SAR distribution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an anatomical model of the human eye exposed to the field radiated by the user antenna in a wireless LAN",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vol.46,issue 12,pp.2074-2082.

[4] 康剛,祝西里,王長清,徐承和.單極天線對人體作用的劑量學分析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32(5):635-641.

[個人簡歷]

龍崢(1983―),男,重慶人,重慶郵電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電磁場數值計算、混合算法分析。

篇10

一、研究背景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發明逐漸走邁人們的生活。家用電器更是為我們提供了方便與豐富我們生活。而與同時,一個隱形殺手的潛伏在人們的四周。它無色無味,也許在短時間內不被人們發覺。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脅到我們的生命。為此,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了解更多的輻射危害,尋找出可以防輻射的方法,給予更多人幫助。

二、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一種物理現象,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電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輻射有兩大類:一是自然界電磁輻射源,來自某些自然現象,如雷電、臺風、太陽黑子活動與黑體放射等。二是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來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統或裝置與設備,其中又分放電型電磁輻射源、射源電磁輻射源及工型頻電磁輻射源。

三、電磁輻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美國與里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腦瘤,當時該地區在發展多項電器工業,而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電工或電器工程師。對此,得克薩州癌癥醫療基金針對這一些人進行抽樣化驗,發現好多人的癌細胞比一般人的生長速度快24倍。吸收電磁輻射過多,會導致胎兒變形、骨髓早死、白內障、肺致病死性損傷。

四、有效防護電磁輻射措施

1、縮短一次接觸電磁輻射的時間

2、使用防輻射護膚霜。

3、別把家用電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應用手冊,該根據指示規范,保持安全操作距離。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當電器不用時,最好將電源關閉。

五、各家用電器的輻射量(表格)。

家電種類

輻射強度(單位:毫高斯)

電視機20

洗衣機30

VCD30

復印機40

電腦機150

吸塵器200

微波爐200

手機200

音響20

空調20

也許這些電器的電磁輻射不是很大,然而我們卻不可忽視。電磁輻射有一個累計效應,偶爾一兩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日月累積到一它程度就會慢慢對人體產生危害。

注意:對人危害三大要素

a、輻射源的強度

b、受輻射的時間

c、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

六、調查周圍人群對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

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們深入周圍身邊的人們,其中多數都是我們的親人,在一次調查中,點共調查了20人,其中男的有12人,女的有8人。知道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危害的人有8人,知道皮毛的有7人,5人可以說一點都不知道。可見,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數人不明白什么是電磁輻射。為此,更加地堅定我們對電磁輻射的研究。

七、組員的感受

我們都認為了解電磁輻射是很緊要的,廣大的人民群眾在使用家用電器并不知道電磁輻射是對人體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為然,并不重視,久受電磁輻射的危害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因此,我們認為是否國家可以宣傳電磁輻射的危害。這樣的話,應該可以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八、疑難問題

電器在使用過程中是否產生的電磁輻射都是相同?

每一種電器的使用是否有一個安全的距離?

九、參考文獻

1、《電磁波傳播與研究》

2、《電磁波》

3、《電磁波傳播原理》

調查問卷

親愛的阿姨叔叔:

您們好,這是我們的一個調查問卷,我們想了解您對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謝謝您的合作。

1、您知道電磁輻射嗎?

①知道②不知道

2、您知道電磁輻射的來源嗎?

①知道②不知道

3、對電磁輻射的危害,您有防范過嗎?

①有②沒有

4、一般您是怎樣防范?

①不與電器接觸過近

②使用防范工具

③擦防護輻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長久接觸電器,您出現過什么癥狀嗎?

①有②沒有

6、以后您會對電磁輻射有嚴加防范嗎?

①會②不會

化學研究性學習報告2

課題的提出

本課題所說的“研究性學習”涵蓋了兩種含義。即廣義和狹義。從廣義上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滲透于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學習方式,同時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直接體驗和研究探索為基本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養成教育為歸宿的學習活動,它實現了知識、能力、態度的三位一體,極大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深層內涵;它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它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了臺階。

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研究目標

1.內容:

挖掘化學學科中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

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模式;

化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

與化學教材相對應的各階段研究性課題等。

2.研究目標:

學生目標:

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教師目標:

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研究性學習主要圍繞著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務,即建立問題的初始狀態。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材料,用新穎的方式和生動的語言創設出若干問題,讓學生探討發現并提出新的問題;讓他們懷著強烈的求知欲去進行研究。

學科目標:

化學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教師通過生活實踐和社會調查、通過觀察實驗和奇趣事例、通過原有知識儲備、通過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來創設問題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熱情,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從而獲得較為牢固的知識。

究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步驟

1.基本原則:

(1)全員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名學生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2)綜合性原則:由于研究性學習以問題為載體,每一個問題的研究和解決都會涉及到很多知識,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學過的知識間建立一定聯系,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系統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將學生的學習從學科的學習帶向綜合的學習,綜合應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期有所收獲。

(3)自主性原則: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探索性原則: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學習過程。

2.研究方法:實驗法

3.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由教科室組織舉行系列講座,學習理論,設計方案。使教師和學生明確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引導師生及學生家長提高認識,作好研究性學習的心理準備。

(2)指導學生選擇課題,明確如何發現問題,怎樣歸類分析問題以及選擇課題的一些原則。

(3)做一些課題研究的示范工作學科教師結合所教學科,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進行研究問題,通過提出問題——描述問題——提出假設——實驗論證——解釋結果——評價結果——問題解決的學科上展示,對學生進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指導。

(4)培養課題研究的骨干。通過學習,有的學生已著手開展研究,我們在各班培養一些課題研究的骨干,以帶動全體學生。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具體任務是:

(1)指導學生定課題。從身邊和生活中發現問題并研究課題。學校在課題選題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生選題比較有特色。一是圍繞學校學生學習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劑的含量及對人體的作用,購買小食品的消費情況的調查;二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課題,如房屋裝修的材料與污染情況調查、人體所需元素的調查,通過調查、查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2)指導學生制訂研究方案

教師對學生所選課題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指導、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具體實施的步驟等制定研究方案。(3)以班為單位進行開題報告,選聘指導教師,高一年級共確立了82個化學課題,化學子課題組對課題進行歸類和整理。

(4)整合各方面力量,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確定課題后,我們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集中活動和分散步活動相結合,重點從兩個方面讓學生實踐、體驗。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通過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最后得出結論。二是調查研究。學生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得調查結果,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和觀點。

(5)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進行評估。對課題研究進行陳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動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在班級展示學生的調查報告,評估內容。重視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研究性學習的參與程序。

(6)課題組成員分工挖掘研究性學習素材,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將設計研究性情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

(7)開展研究性學習公開課,

四、研究成果

經過近一年的實驗和探索,研究性學習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一個課題組的學生認為:我們深切地體會到科學研究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學研究必須遵循科學的理論和掌握科學的方法,只有通過團結合作,才能有科學的決策,我們覺得學習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學生非常贊同把研究性學習引入課堂,滲透在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的觀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五、子課題研究小組(略)

環境研究性學習報告3

隨著現代都市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為現在都市的環境公害,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這種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熱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廈的玻璃幕墻。在下午約2~4時折射的太陽光正好對著公路,司機們的視線受到干擾,存在安全隱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種問題,特別是繁華地段的高層反光反熱的玻璃幕墻,因此,本小組在深圳市的蔡屋圍等繁華地段進行調查研究,開展了“光污染”的課題研究。課題目的:

1.認識和了解光污染的有關知識。

2.調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關建議。

3.學會團結合作,學會對知識的探討與研究。

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

1.查找資料:上網查找,翻閱書報。收集資料。

(1)光污染分為人造光與自然光,這些光照對人體有害處。

(2)人對光的色彩有何反應。

(3)光污染對各種人群的危害。

2.實地調查

(1)對行人、司機的采訪。

(2)采用拍照,進行實情記錄。

3.總結整理

(1)整理資料,分析內容。

(2)制作網頁。

研究結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據環境科學的解釋,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輻射,紫外線輻射和紅外線輻射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輻射中常見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視野內有光亮度范圍不適宜,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著極端的光亮度對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見度的視覺現象,玻璃幕墻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陽光、燈光等光線過強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視力下降并迅速疲勞,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間迎面而來的汽車前燈的眩光會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機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發生危險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來源太陽輻射。太陽光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等。而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的輻射,紫外光的輻射,能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的照射,便會引起日光性皮膚炎,會使人身體暴露部位紅腫,嚴重者起水皰,患部有灼熱,刺癢或疼痛感;病情嚴重時,可伴隨身體不適、發燒、惡心及心跳加速,長期日曬過量會造成慢性損害,長期照射陽光,紫外線能誘發皮膚癌。但適量的陽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陽光

反射太陽光,這種光污染是城市中最為嚴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雖然以玻璃幕墻為主,是很美觀,但在美麗的背后卻潛藏著殺機,它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危險,如:使正常細胞衰亡,出現血壓升高,心急燥熱等不良癥狀,還可以使人的視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們日常使用的電燈,舞廳用的彩燈等。在舞廳里,我們看到的燈光五光十色,美麗萬分,可你對它的危害又認識多少呢?各式各樣的彩燈是光污染的來源之一。彩燈雖然能夠強烈的刺激感官,同時刺激也能病發細胞,使人的眼睛不適,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令人產生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的感覺,長期處于這種燈光下會引起頭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經科學研究表明,彩光能給人產生心理壓力,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5)彩光心理壓力指數

燈光顏色白光黃光綠光藍光紫光紅光黑光

壓力指數100113133152155158187

(6)光污染如何導致近視

作為學生的我們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嚴重了,現代學生的近視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學生所用的臺燈,光質分為紅外光、紫外光。紅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長期吸收紅外光會使眼組織變異;紫外光有穿透力,殺傷力強,長期受紫外光輻射,眼細胞受到傷害。臺燈的光污染會對眼睛造成疲勞,損傷,從而使視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與建議

(1)在光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可以多植樹,樹木可以減少光污染的強度,從而減少光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區的建筑物應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熱的建筑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熱的建筑材料。

(3)住宅區不用反光、反熱性強的建筑材料,因為它會直接危害到人們的健康,生活習慣。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墻,應有自動轉向反光系統。如:兩棟樓隔著一定的距離而對立,若太陽光從對面大樓方向射過來,那么這棟大樓的反光外墻通過自動反光系統調節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棟大樓再經過自動反光系統,把光反射到天空去,這種設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現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這一系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與高能量的消耗,因此這種想法只有在未來實現了。

(5)現代社會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陽能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可以利用太陽的高熱能來發電,在某些高原地區長年受到太陽的照射,我們就在那里安裝了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儀器,同樣我們也可以在高樓大廈上安裝此種儀器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大量減少,因為我們利用太陽能發電,可以減少對植被的砍伐,也可以減少燃煤的數量。二是能為此大廈減少電費,甚至可以倒賣電給發電公司,同時,能給在此大廈工作的人們帶來合適的室內溫度,夏不熱,冬不冷。

(6)對已經產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墻,專家建議可采取其他補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亞光外墻建筑材料置換或對受光污染影響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國尚未對光污染立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市政府應制定有關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熱的建筑材料,與對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對光污染嚴重的地區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國現階段,制定有效的法律來改善現代化都市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況,這樣才能保證這里的人們的健康。

iso9000學習報告4

早就聽說過ISO9000認證,它是一種管理體系的認證,是企業管理質量必須具備的一個基本標準,從一定程度上講,取得了這項認證就是形成了一個國際化的管理體系標準,許多外資企業通過我們的認證體系就可以了解我們目前所屬的管理體系模式。剛進公司時,我還在想,我們為什么沒有做個9000認證呢?時間轉眼而過,經過一年多的成長,我們的認證工作也緊鑼密鼓的運行起來。

更榮幸的是,我很有幸的參加了長城(天津)質量保證中心的劉老師為我們公司提供的培訓。通過劉老師的培訓,我更深刻的了解到ISO90001的意義。培訓中劉老師不止一次的提及我們公司在開業至今的短短一年多時間里,一次性申請三項認證是非常了不起的!有很多公司,僅是申請一項認證就足以讓他們手足無措的了,而我們的這三項認證卻實施的有條不紊。

QES管理體系是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簡稱,包含ISO9001質量標準、ISO14001環境標準和ISO28001職業健康安全標準。其中,Q代表質量(quality),E代表環境(environment),S代表安全(safety),同時表示職業健康安全。QES管理體系的理論精髓是:堅持PDCE循環的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性思維的工作方法;預防為主、持續改進的思維方式;系統思考、注重實效的實用主義工作出發點;注重實效、恰如其分的科學評價方法。通過不斷推動PDCA持續改進,使管理系統更高效、更優化、更適用。QES管理體系要求企業管理行為重在受控,即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游戲規則,讓全體員工及相關各方都去遵循它。要求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規范化。各企業均可根據這一方法論結合實際建立起適合本企業特點的QES管理體系。QES管理體系包含“QES管理手冊”“QES程序文件”“檢驗規程、技術標準、作業指導書、管理制度”“記錄文件及表格”四級文件。

能夠融入到濱海中遠這樣了不起的大家庭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呀!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像我這樣一個小丫頭,在金光閃閃的濱海中遠庇佑下,也覺得自己光鮮了許多。

這次的培訓主要是針對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的,劉老師說此管理體系是圍繞著八個原則展開的。包括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和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其中,最關鍵的原則是領導的作用,因為領導的任務是為企業建立統一的目的和方向,應該創造和維持一個能讓員工充分地參與組織目標實現的內部環境。

劉老師說應用領導作用原則通常需要:整體考慮各利益團體的需求,包括客戶、組織所有者、員工、供應商、金融機構、當地社團、社會。為公司未來建立一個清晰的愿景。設置有挑戰性的目的和目標。在公司各層級建立和維護共同的價值觀、公平正直和道德模型。建立信任,消除恐懼。為我們員工提供所需資源、培訓和自主以開展相關的職責和義務。激發、鼓勵和認可我們的貢獻。

這個原則將會讓我們理解公司目的和目標,并激勵我們向這個方面努力;將以統一的方式評估、合作和實施各項活動;降低組織各層級之間的溝通誤解。

它的其中一個基本原則是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公司依賴于客戶,所以應該了解客戶現在和將來的需求,滿足客戶需求并努力超越客戶期望。

應用以客戶為關注焦點通常需要:調查研究和理解客戶的需求和期望。確保把企業目標和客戶需求和期望連接起來。在企業內部全面溝通客戶需求和期望。測量客戶滿意度,并針對結果采取行動。系統的管理客戶關系。確保在滿足客戶和其他利益團體之間的平衡。

這樣就可以通過靈活和快速的對市場機會的反應提高收入和市場份額。;提高了組織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來增強客戶滿意;提高了客戶忠誠度,留住回頭客。

另一個基本原則是持續改進,事物是在不斷發展的,都會經歷一個由不完善,直至更新的過程。人們對過程的結果的要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和提高,例如對服務質量水平的要求。這種發展和要求都會促使組織變成改進。公司應建立一種適應機制,使公司能適應外界環境的這種變化要求,增強適應就是持續改進。企業的存在就決定了這種需求和持續改進的存在,因此持續改進是一個永恒的目標。

應用"持續改進"的原則,公司應在整個公司內使用一致的方法持續改進組織的業績;為我們員工提供有關持續改進的方法和手段的培訓;將產品、過程和體系的持續改進作為公司內每位成員的目標;建立目標以指導,測量跟蹤持續改進。

八個原則中還包括三個方法原則,分別是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和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過程方法:在活動和相關資源作為一個過程來管理的時候,期望的結果將更有效地達到。通過有效地使用資源,降低成本,加速作業效率;得到改進的、一致的和可預測的結果。關注改進機會,并劃分優先級。

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這里的"系統"的含義是指將企業中為實現目標所需的全部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予以綜合考慮。要素的集合構成了系統。要素和系統構成部分和整體的關系。一個系統相對于高于它的一級系統,它自己又是要素。因此,產生了子系統、系統與所處環境的聯系及影響。系統內要素不是簡單的排列,要素的順序、關聯及構成方式決定了系統的結構。

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成功的結果取決于活動實施之前的精心策劃和正確的決策,決策是一個在行動之前選擇最佳行動方案的過程。應用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公司應確保數據和信息足夠精確和可靠,讓數據/信息需要者能得到數據/信息,使用正確的方法分析數據,基于事實分析,權衡經驗與直覺,做出決策并采取措施。決策是理智的,增強了依據事實證實過去決策的有效性的能力,也增強了評估、判斷和決策的能力。

ISO9000的另兩的原則分別是全員參與:各層級的員工是企業的要素,充分參與能使每個人的能力為企業的利益服務。在企業內激勵員工,獲得員工自身的承諾和參與;改革創新和創造以促進公司目標實現;員工將會對自己的績效承擔責任,也就會熱心于參加持續改進過程,并積極做貢獻。

與供方互利的關系:公司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企業與供方的良好合作交流將最終促使企業與供方或合作伙伴均增強創造價值的能力,優化成本和資源,對市場或顧客的要求聯合起來作出靈活快速的反應并最終使雙方都獲得效益。應用好這一原則要做到在對短期收益和長期利益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確立與供方的關系;與供方或合作伙伴共享專門技術和資源;識別和選擇關鍵供方;清晰與開放的溝通;對供方所做出的改進和取得的成果進行評價并予以鼓勵。

劉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PDCA循環又叫"戴明循環",簡稱"戴明環"。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PDCA循環方法,對于提高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效果和效率十分重要。

P--策劃: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為提供結果建立必要的目標和過程;

D--實施:實施過程;

C--檢查:根據方針、目標和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報告結果;

A--處置: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業績。

PDCA循環理論存在于所有領域,既包括人們的專業工作,也包括日常生活,它被人們持續地、正式或非正式地、有意識或下意識地使用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和每項活動。

總之,這次培訓給我帶來的收獲頗豐,我相信我的同伴們和我的體會都是一樣的。我也相信,我們濱海中遠不會像那些拿認證當文憑得到后就無人問津的企業,我們是真拼實干的企業,我們有更光輝的未來!

最后非常感謝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給我這次機會,參加培訓!

教育法規學習報告5

愛與責任”主題教育活動從月日啟動以來,聽取學習了高校長宣讀的《區關于開展“愛與責任”師德建設實施意見》、王主席宣讀了《特教中心“愛與責任”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趙校長宣讀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和淄博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以及聽取其他領導領學的《區師德行風建設的十條禁令》、《教師法》、《教育法》,尤其重點學習了許校長《在開展“與責任”主題教育活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感覺到這次教育活動的開展,對于提高教職工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師德水平,提高依法執教的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參加這次學習活動,體會頗深,下面我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感覺開展這次教育活動很重要很有必要性。這次教育活動是上學期師德建設活動的繼續深入和發展,這次活動主題比上次更實際更具體了,是提高師德水平的有效途徑。周濟部長曾經指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愛與責任,是整個教育事業的立業之基石、興業之根本。以“愛與責任”為主題的本次教育活動,就是要從師德建設的領域中做起,著力塑造深切的教師之愛,培養教師的責任意識。區教育局文件中明確指出:“愛”,就是要立足于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關愛每一個學生;“責任”,就是要著眼于為民族復興、國家未來、學生終生幸福負責。對我們特殊教育學校來說,“責任”,就是要著眼于為殘疾學生未來的生存和幸福負責。我將以積極的姿態滿腔的熱情投入到這次師德建設活動中。

二、對“工作就是服務”的理解。“工作就是服務”這句話很有理論深度,高屋建瓴,是對我們學校的各部門負責人和各位教職員工的工作性質和工作態度的高度概括,是本次教育活動的具體實踐,也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指南。“工作就是服務”就是讓我們在工作中如何體現愛、如何去落實責任,也就是把教育活動同實際工作要結合起來,以“工作就是服務”這一新觀念統領我們的各項工作,以服務的姿態做好各自的工作。

我們的工作從大處講就是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因為教師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各種合格建設人才的重任。往小處說,就是為學生服務、為學生家長服務。學校的一切活動必須從學生和學生家長的需求出發,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愿望。對學生的全面負責就是全面服務,只有服務到位,學生和家長才能滿意。

為學生乃至學生家長提供到位的服務,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有強烈的為學生服務的意識。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2、要有較強的服務能力。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業務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服務能力。

3、要有明確的服務內容、服務范圍。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干好本職工作,為師生和家長服務。

4、要有規范的服務過程。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規范自己的言行,以持之以恒的熱情服務人。

5、要有較高的服務水平和穩固的質量保證。要遵守各種法規制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