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電磁輻射范文

時間:2023-10-17 17:43: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冰箱的電磁輻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冰箱的電磁輻射

篇1

1.不扎堆擺放電器

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或在一個房間內同時使用多種電器,不要將電視、電腦、電冰箱擺放在臥室里,以免使自己長期暴露在超劑量的電磁輻射中。

2.不要呆在電腦后方

電腦顯示器的背面發出的電磁輻射最強,其左右兩側、正面發出的電磁輻射可依次減弱。因此,應盡量別讓電腦顯示器的背面對著有人的地方。

3.減少電器的待機時間

在使用電器后應及時拔掉電源,不要讓其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以免其持續地發出電磁輻射。

4.不急著接電話

在手機被接通的瞬間,其發出的電磁輻射會突然增強,并會在幾秒鐘后迅速減弱。因此,人們在接通電話的瞬間應伸展手臂,讓手機遠離頭部,稍等片刻后再開始通話。此外,在將手機充電或剛剛將其開機時也要盡量遠離手機。

5.可用水吸收電磁輻射

水是吸收電磁波的最好介質。因此,人們可用廣口的塑料瓶或玻璃瓶裝滿清水,放在電腦周圍。

6.使用電腦后及時洗臉洗手

電腦屏幕的表面存在著大量的靜電,被這些靜電聚集在一起的灰塵可發散到人的臉部和手部皮膚,誘發斑疹、皮膚脫屑、色素沉著等皮膚病變。因此,人們在使用電腦后應及時洗臉、洗手。

7.保持室內通風

研究發現,電腦屏幕在工作期間會向空氣中釋放一種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因此,人們應在放置電腦的房間里使用換氣扇,若沒有換氣扇則應經常開窗通風。

8.定期清理冰箱散熱管線上的灰塵

冰箱在工作時若長時間地發出較大的嗡嗡聲,說明其散熱管線上積聚了大量的灰塵或被異物遮擋。此外,應及時檢視散熱管線,用吸塵器將散熱管線上的灰塵吸掉,以提高冰箱的功率,減少其發出的電磁輻射。

篇2

放射醫學專家介紹,現代家庭的各種電器都會出現電磁輻射的現象,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國家對家電輻射有一定的標準,要求所有家電產品出廠前都要做試驗,嚴禁超輻射標準的產品出廠,如微波爐出廠前要做是否有微波泄漏的密閉試驗。盡管許多家電產品廠家都在盡量降低電磁輻射,但一些標注了“綠色”的家電產品,仍會有微量的電磁輻射。

現代家庭中的一些高端家電產品已經把電磁輻射降到最低程度,靠電子激活離子顯示圖像的液晶電視之類的產品,幾乎不會產生輻射。一般情況下,單個家電產品輻射量并不會產生對人體危害量的輻射,但一個房間里同時擺放的家電過多,大量輻射積累在一起,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不要在臥室里擺放家電,同時要對家電集中的房間及時通風,釋放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傷害不同于普通的疾病,臨床醫學調查需要通過若干人若干年受到某種家電輻射產生的危害來說明。一般情況下,減少使用家電,可以有效降低人體接觸輻射量,特別要注意減少以下七類產生輻射較大的家電產品的使用。

一是強光灼傷眼睛的浴霸。浴霸的燈光明亮,能夠在短時間內使浴室快速升溫,但人們長時間在浴霸下面洗澡,很容易因強光灼傷眼睛。眼科醫生介紹,現代家庭浴室一般靠浴霸取暖,人們冬季洗澡時喜歡4個燈泡全部點亮,如果浴霸每個燈泡的瓦數均為275瓦,那么4個燈泡加在一起就是110C瓦。會產生強光污染。長時間使用浴霸,會出現頭暈目眩、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癥狀,這是因為過于耀眼的燈光干擾了人體大腦的中樞神經功能。同時,光污染還會削弱嬰幼兒的視覺功能,影響兒童的視力發育。眼科專家提醒人們。人們可選用不刺眼、對視力傷害較小的紅外線磨砂燈泡浴霸,同時還能保護皮膚不受強光刺激,活絡血脈。人們在使用浴霸時,要注意眼睛不直接對準浴霸燈,盡量減少視線與光源的接觸。

二是臭氧刺激呼吸道的消毒柜。消毒柜、洗碗機等現代家用電器普遍采用臭氧或紫外線高效除菌,一旦紫外線和臭氧泄漏,就會刺激人們的呼吸道,重者危及生命。呼吸科專家認為,人體過量吸入臭氧時,一是會嚴重刺激呼吸道,出現咽喉腫痛、胸悶咳嗽。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二是臭氧會造成人的神經中毒,引發頭暈頭痛、視力下降、記憶力衰退等,三是臭氧破壞了人體皮膚中的維生素E,致使皮膚起皺、出現黑斑。專家提醒,在使用臭氧消毒柜時,消毒柜工作期間一定不能打開柜門以免發生臭氧泄漏,最好在20分鐘以后再開啟柜門。

三是造成耳聾的音響。臨床資料統計表明,人們在家庭影院、環繞音響等產生的80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中生活,造成耳聾的可能性可達50%。專家說.人們生活在產生80分貝以上噪音中,能夠直接損傷人們的聽力。這種大音量帶來的失真會使高音刺耳、中音不清、低音渾濁,引發聽覺失真。同時,家庭噪音也是造成兒童聾啞的病因之一。并影響兒童的智力和身體發育。專家提醒。在使用音響時應把總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1/4~1/3,養成每次聽完音樂之后把音量調節旋鈕關調至最小的習慣,可避免下次開機受強音刺激。

四是引發臉上起斑的電視。有人做了一個試驗,在洗臉后連續看了一兩個小時電視,就感覺臉色有點發暗,再用白濕毛巾擦臉,毛巾上就會留下一層黑跡,這是因為空氣中的灰塵受電視輻射影響而粘附在臉上。由于傳統的電視機使用電子射槍式進行逐行掃描,產生的輻射存在電視周圍,尤其是電視的1米范圍內危害最大,導致人們的臉上長色斑。長期看電視還會產生包括視力下降、頸椎病、腰痛、消化不良等癥狀的“電視病”。專家提醒人們,平時看電視要平視或稍俯視,避免關燈看電視:二是看電視的距離要適中,可以熒光屏對角線為標準,不超過7倍就可以,4~5倍距離最好;三是每次看電視不超過2個小時。

五是磁場致癌的電磁爐。電磁爐省時、省力,并且容易與廚房整體裝飾搭配,但其產生的磁場容易致癌。防護醫學人員介紹,電磁爐是利用電磁感應產生磁渦流加熱食品,工作時會產生極低頻電場與磁場。與微波爐相比,電磁爐的電磁輻射開放得多,人們在使用時還需要不停地盯著,危害相當大、世界衛生組織把極低頻電磁場與苯烯、電焊煙霧一起歸為一類致癌物。如果血液或細胞中存在磁性物質,很容易受磁誘發作用,造成重金屬在體內積累,妨礙血液循環和細胞的正常代謝。防護醫學專家提醒人們,應選擇中國國家電工認證委員會認證或歐洲CE認證的產品,在使用電磁爐時至少要距離40厘米以上,并盡量減少接觸電磁爐的時間。要注意的是,吃火鍋時不要把電磁爐放在桌面上,最好有金屬隔板遮擋。

篇3

什么是電磁輻射?簡單地說,就是任何帶電體周圍都存在電場,周期變化的電場就會產生周期變化的磁場,電磁波由此而生。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泄漏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過量的電磁輻射就造成了電磁污染。研究證實,磁場會增加兒童患癌的風險,而且從2mG(毫高斯)起,風險開始加倍。事實上,長期處在磁場超過1mG的地方,您就已經受到輻射威脅了。

電視:磁場對兒童的干擾大

如果發現兒童在電視機前玩耍,或靠得太近觀看,大人應及時引導孩子遠離電視機。因為,發育中的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受磁場干擾。

臥室:電器勿放床鋪附近

床鋪大概要算是測量家中電磁場的重頭戲。可想而知,如果長期睡在高磁場的地方,對健康的影響有多大。經常出差的人總抱怨睡眠質量不好,其實很可能是賓館的床鋪附近放置的空調、電暖器、空氣清新器等電器在作怪。要知道,一個小型電暖器的磁場就高達200mG以上。所以,任何電器都應該遠離您的床鋪。

微波爐:只插電不使用也輻射

與其他電器不同的是,微波爐插著電不使用,也照樣有輻射。有些機型按鍵板附近的磁場可高達30mG~60mG,使用時則超過200mG。據研究,泄漏的微波對男性生殖系統的傷害很大,因此,小男孩更應避開。

冰箱:把散熱管上的灰塵除掉

冰箱是廚房中高磁場的所在。據測算,當冰箱制冷系統正在運作,發出嗡嗡聲時,冰箱后側或下方的散熱管線釋放的磁場高出前方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冰箱前方測得的磁場強度是1mG~9mG,后方正中央可高達300mG)。冰箱散熱管線上附著的灰塵會影響冰箱的使用效率,把灰塵除掉,不僅能提高冰箱的使用效率,也能減低磁場強度。

篇4

【關鍵詞】 電磁輻射 危害 防護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2)11-062-01

一、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磁波廣泛應用于工業、科研、醫療、通信、廣播等諸多領域,使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然而當人們在充分享受由電磁波帶來的舒適生活的同時,一種無形的環境污染電磁輻射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變得日益嚴重。

二、電磁輻射的來源

當電荷、電流隨時間變化時,在其周圍就激勵起電磁波。長壽地區的電磁輻射產生于電子設備和電氣裝置,主要有以下幾類來源:第一:廣電設備與電訊設備。長壽廣播電視發射塔、渡舟等地的微波通訊站、地面衛星通信站、尋呼通信基站等,這些設備大功率定時或不定時發射。第二:工業用電磁輻射設備:主要有長壽晏家工業園區、江南的重鋼的高頻爐(包括高頻感應爐、高頻淬火爐、高頻熔煉爐、高頻焊接爐及電子管的排氣、烤消、退火、封接、釬焊,半導體的外延、區熔、拉單晶等。)、塑料熱合機(包括高頻熱合機、塑料焊接機等。)、高頻介質加熱機、高頻烘干機、放電加工機床、各種類型電火花加工設備等。第三:電力系統設備。包括發電廠、高壓輸配電線、變壓器以及數以千計的電動機等。第四:交通系統。各種汽車、電動車等。第五:各類家用電器。包括電子鬧鐘、吹風機、微波爐、電視機、電冰箱、計算機、空調和電熱毯等。

三、電磁輻射的危害

電磁輻射的污染危害人體的機理及相關報道電磁波對人體組織的作用分為兩種:一種是致熱效應,即電磁波會使人體發熱。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隨頻率的增高而增大。當被人體吸收的電磁波能量達到一定強度時會使人體發熱而出現高溫生理反應,人體將出現如神經衰弱、白細胞減少等病變。另一種是非致熱效應,當超過一定強度的電磁波長時間地作用在人體時,雖然人體的溫度沒有明顯升高,但會引起人體細胞膜的共振,使細胞的活動能力受限。會使人出現諸如心率、血壓的改變及失眠、健忘等生理反應。

四、電磁輻射對環境污染的防護對策

首先:廣播、電視發射臺及通訊設備等的電磁輻射防護

廣播、電視發射臺及通訊設備在建設前選址應以《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為標準,進行電磁輻射對環境影響的評估,實行防護性衛生監督,提出預防性防護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強度。已建成的發射臺若對周圍環境造成較強場強,可以考慮以下防護措施:第一:改變發射天線的結構和發射方位,盡量減少對人群密集居住方位的輻射強度。第二:樹木對電磁能量有吸收作用,在天線周圍或電磁場區,希望長壽地區的政府大面積種植樹木,增加電波在媒介中的傳播衰減,起到防止人體受輻射之目的。第三: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包括鋼筋混凝土,甚至金屬材料覆蓋建筑物,利用這些材料對電磁波吸收和反射特性,來衰減室內的場強。第四:在中波發射天線周圍電磁場場強大約為10 V/m,短波場源周圍電磁場場強為4 V/m的范圍內的房間盡量不用作生活用房。

其次:工業、醫療設備的電磁輻射防護

這類設備的電磁輻射防護措施與其輻射頻率有關,下面分別對象長壽晏家工業園區的電磁污染最嚴重的高頻設備的防護進行論述。第一:電磁屏蔽。電磁屏蔽的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在外界交變電磁場下,通過電磁感應,屏蔽殼體內產生感應電流,而這電流在屏蔽空間又產生了與外界電磁場方向相反的電磁場,從而抵消了外界電磁場,達到了屏蔽效果。一般良導體(如銅和鋁等)常用作電磁屏蔽裝置。第二:高頻接地。高頻防護接地的作用是將屏蔽體(或屏蔽部件)內由于感應生成的射頻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使屏蔽體(或屏蔽部件)本身不致再成為射頻的二次輻射源,從而保證屏蔽作用的高效率,高頻接地極和接地線用銅材最好,接地極一般埋設在接地井內,接地電阻要最小。第三:距離防護。輻射電磁場強度與輻射源到被照體之間的距離成反比。因此,應適當加大輻射源與被照體之間的距離,可減少電磁輻射的影響。第四:個體防護。在高頻輻射環境內作業的人員,應佩帶防護頭盔、防護眼鏡,穿防護服。這些防護用品一般用金屬絲布、金屬膜布和金屬網制作。

最后:日常生活中電磁輻射的防護

隨著家用電器和移動通訊工具等的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人們承受的電磁輻射污染也更加嚴重,為了減少電磁輻射的污染,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范:第一:電視機、電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的擺放應適當分散,不宜過分集中,可減少開機時的磁場強度。第二:安放微波爐時,高度應該在人體頭部之下,可防止人腦和眼睛受損。使用過程中,應盡量遠離。另外購買時,應選擇質量好、信譽好的名牌廠家,以保證產品的質量,防止微波泄漏。第三:使用移動電話時,話筒不要緊貼頭部,最好使用專用耳機和受話器接聽電話,不要長時間通話。在醫院、飛機上不要使用移動電話。第四:收看電視時不應離電視過近,最好保持4~5m距離,并注意開窗通風。

[ 參 考 文 獻 ]

[1] 趙愛華,劉兆明.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及防護措施.中國環境管理,2000,4:46~47.

篇5

危險級別

危害分析:電冰箱運作時,后側或下方的散熱管線產生的磁場高出前方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散熱管灰塵越多,電磁輻射越大。電磁波能深入深層組織,影響神經系統。

防護策略:把冰箱放在不常出入的地方,經常打掃散熱管線上的灰塵。

微波爐

危險級別

危害分析:電磁輻射強度是家電中最強的,可使皮膚和體表組織發熱。長時間受輻射,還會引起精神緊張、頭疼、抑郁和失眠等癥狀。

防護策略:微波爐運轉時不能站在附近,不用時,千萬要拔下電源。

電吹風

危險級別

危害分析:在開啟和關閉時輻射最大,且功率越大輻射也越大。使用電吹風時,輻射離頭部距離很近,容易因為電磁輻射引發頭暈、乏力。

防護策略:盡量少用電吹風吹發。

音響

危險級別

危害分析:運行時會產生輻射,如果長期睡在高磁場的地方,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防護策略:音響可以放在客廳聽,而要遠離我們的床。

手機與充電器

危險級別

危害分析:使用手機時,人體成了天線的一部分,電磁波可以進入大腦。

防護策略:手機在撥出去的那一刻要與之保持距離,盡量不要把手機放在身上掛著。

電視機

危險級別

危害分析:播放時會產生輻射,尤其是距電視機一米范圍內危害最大。

防護策略:平時看電視要平視或稍微俯視,不要關燈看電視。看電視的距離要適中,每次看電視不超過2個小時。

電腦和游戲機

危險級別

危害分析:顯示器和主機是輻射最大的兩個部件,長時間使用會穿透某些細胞,引發細胞變性、組織損害。電磁輻射也會使眼睛受到損害。

防護策略:別讓屏幕的背面朝著有人的地方,因為輻射最強的是背面,其次為左右兩側。與電腦保持安全距離、控制使用時間都是防輻射的方法。

提醒:三個小心

小心看不見的潛伏輻射

磁場的穿透性很強,千萬不要忽視了相鄰房間、或樓上樓下的影響,因為一般電器的管線都接在后方,所以與高磁場一墻之隔的位置是危險的地方,家里的沙發、座椅和床頭盡量不要放在與鄰居相隔的墻,因為誰也不知道墻那邊會有什么。

小心臥室里電器扎堆

不要把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特別是不要擺放在臥室里,會使孩子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中。

小心待機狀態也有輻射

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要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抗輻射兩個連環計

第一計:用水吸電磁波

室內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如舒適的溫度、清潔的空氣等。水是吸收電磁波的最好介質,所以在電腦、電視周邊用塑料瓶、玻璃瓶盛點水可以有效地減低輻射。

篇6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電磁輻射污染機理電磁輻射污染防范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應用電磁感應的方法,使磁場中的導體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感應電流。這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隨即世界上第一座發電站的建成標志著人類邁進了電磁輻射的應用時代。一百多年前,電磁輻射已經深入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今更是進入了一個電磁輻射的高利用時代。

不過,科學歷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時代的進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這種二律背反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歷史的多次驗證。人們在充分享受電磁輻射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也日漸感受到了它的負面效應。如各類各類辦公自動化設備、移動通訊設備、家用電器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豐富了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就在我們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時,我們所使用的高科技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又成為繼室內空氣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內環境污染。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媒體上屢屢報道的有關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更是讓人們感覺到了來自電磁輻射的威脅,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種莫名的痛恨和恐懼。

1電磁輻射污染:

所謂電磁輻射污染是指高壓電、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自動化設備及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電腦、手機等工作時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電磁輻射劑量的電磁輻射下,細胞就會被殺傷或殺死。隨著信息技術產品的不斷豐富,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輻射污染的重要類型之一。另一個方面,信息技術要依靠電磁波,而電磁波極容易擾和破壞,由此會帶來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這也是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個方面。電磁輻射會造成所謂的“電磁污染”,人們也叫它電子“煙霧”或電子垃圾,即電磁輻射的強度超過人體或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產生的危害現象。它無色、無味、無形、無蹤,無任何感覺,可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無處不在,被科學家稱為“電子垃圾”或“電子輻射污染”,有專家稱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2電磁輻射對人體作用機理

人體是導體,可以吸收電磁場的能量。在電磁場的作用下,人體的分子會發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過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場能而轉化為內能,引起熱效應。電磁場強度越大,則熱效應越明顯;電磁振蕩頻率越高,熱效應越明顯,即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長波。而且干擾人體生物電信息的傳遞。科學實驗已表明,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為兩個方面——致熱作用和非致熱作用。

致熱作用致熱作用是指電磁波穿透生物體表層,直接對肌體內部組織“加熱”(如同微波爐加熱食品一樣),即在高頻電磁波作用下,物質的溫度會發生改變。高頻電磁波的致熱作用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從而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乳腺癌、陽痿、流產、胎兒畸形等疾病。

非致熱作用非致熱作用主要是指電磁波對人體植物神經系統的危害,造成心悸、脫發、心動過緩、血壓降低和婦女月經失調等疾病。有一個典型的實驗是這樣做的:從雞雛、貓的體內摘取出大腦皮質,用調制后的特高頻、甚高頻電磁波對其進行照射,發現有鈣離子析出。鈣離子是生物體內信息傳遞、免疫系統工作和細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質,它的濃度變化必然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

3生活中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范

現代生活,處處離不開與電子設備打交道。能制造電磁輻射污染的污染源無處不在,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手提電話、無線電儀器等無不產生對身體不利的電磁輻射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如電視機、音響、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均能產生各種數量不等的電磁干擾,我們如何防護呢?

生活中怎樣才能防止和減少室內電磁輻射污染呢?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在購買電子產品是應注意證實該產品是否已經通過了CCC認證(國家對電子電磁兼容性的安全認證);盡量減少對高輻射產品的使用;盡量使用低輻射的產品,如低輻的電視機、微波爐、電腦等;盡量使用坐機撥打電話,少用手機撥打電話。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最好在鈴聲響過一兩秒或兩次鈴聲之間接聽,使用時頭部和手機天線的距離盡量遠一些。

有人說了,不買家電或是有也束之高閣不再用,污染不就沒有或減少了嘛。好倒是好,可是要沒了它們,咱們的生活就該倒退回從前的艱苦時代了。恐怕沒人愿意放棄好生活而去過苦日子吧,多學幾招防范措施才是現實可行之策。例如:

不要把家電擺放得過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輻射的危險之中。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電,如電視、電腦、冰箱、收音機等,最好不要集中擺放在臥室里。

要避免長時間使用家用電器、手機等,還要盡量避免同時啟用多種家電。與家電保持安全距離很有必要。距離越遠,受電磁波侵害就越小。

彩電的安全距離是熒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日光燈為2~3米,微波爐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讓它們處于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還有一招就是吃東西。多食用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卷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加強機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雷達站、電視臺、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佩帶心臟起搏器有條件的應配備阻擋電磁輻射的屏蔽防護服。

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配戴防輻射眼鏡。顯示屏產生的輻射可能導致皮膚干燥,加速皮膚老化甚至導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應及時洗臉。

注間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指數。有關專家提醒,5種人特別要注意這一條,第一是生活和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發射塔附近的人員;第二是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第三是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工作人員;第四是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第五是生活在以上環境里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等,都應該了解室內電磁輻射污染的程度,如果環境中電磁輻射污染比較高,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

對于E時代下的又一現代污染───電磁輻射已經被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列入必須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記得嗎?我們的兒歌里曾把站著幾只小麻雀的高壓線比作五線譜,那曾是城市里最美的圖畫。可時過境遷,如今,因為懷疑圍繞在居民區周圍的高壓線釋放出的電磁輻射會損害人體健康,高壓線的建設者們屢次亮相聽證會甚至法庭,爭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專家說,人類認識世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許多問題還有待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時間的考驗。目前,不管學術界的爭論如何激烈,現存的、引起很大爭執的問題應該及時得到解決。首先,應該及時推出直接關系到公眾健康的產品標準。第二、對于已有標準的產品,應該加強監管力度,特別是列入3C認證目錄的產品。第三,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時解決目前引起爭端的事件。當然,對于我們普通人也要適當改變一下生活方式。如盡量用更多的時間到戶外活動,到鄉村去,到田野去,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電磁輻射;電器;防護

【中圖分類號】 TU-023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727-5123(2010)04-101-01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關注,這就是人們稱為“隱形殺手”的電磁輻射。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電氣設備的投入使用,電磁輻射已經深入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更是進入了一個電磁輻射的高吸收時代。但是,時代的進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人們在充分享受高科技產品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也日漸感受到了來自電磁輻射的威脅。

1頻發的電磁輻射危害事件

1991年,在美國太平洋貝爾電話公司發生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怪事。該公司的辦公大樓底層共有15名職員辦公,其中有11人先后被查出患有癌癥,如此高的發病率使剩下的4個人感到惶惶而不可終日,奇怪的是,在僅一板之隔的一樓,辦公人員個個都生龍活虎。通過調查,人們注意到底層的配電房和計算機顯示屏,事實證明,正是配電房和計算機顯示屏產生的電磁輻射扮演了“殺手”的角色。

北京的楊女士在搬進某小區3個月后,開始感到身體不適,到北京協和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雙下肢浮腫和心律不齊。而她女兒則出現了更為可怕的情況,其白血球值只有3200(正常人的白血球值約為5000~10000,如果低于這個水平,身體免疫系統就會受到損害,并導致其它嚴重疾病)。與此同時,小區的其他業主也出現了一些相似的癥狀:頭痛、脫發、失眠、健忘、智力下降等,經過專家的實地監測調查,證實了兩座正在使用的發射塔是罪魁禍首。

葫蘆島市化工研究院工程師紀先生一家自從住進化工研究院的一所住宅樓后,3個女兒便莫名其妙地患上了精神分裂癥。經過幾年的研究,紀先生認為住宅樓前的幾條6.6KV高壓輸電線發出的電磁污染是元兇。于是,2003年他將當地供電部門告上了法庭,要求供電部門賠償他們一家的經濟損失。紀先生一家的索賠案成為了全國狀告電磁污染的第一案。

2電磁輻射及其危害機理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電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環境是存在于給定場所的所有電磁現象的總和。惡化的電磁環境不僅對人類生活日益依賴的通信、計算機與各種電子系統造成嚴重的危害,而且會對人類身體健康帶來威脅。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等。人體是一個導電體,本身就是一個生物弱電磁場。

2.1熱效應:高頻電磁波對生物肌體細胞的“加熱”作用。人體接受電磁輻射后,使肌體升溫,如果吸收的輻射能很多,靠體溫的調節無法把熱量散發出去,則會引起體溫升高,進而引發各種癥狀,如心悸、頭脹、失眠、心動過緩、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視力下降等。

2.2非熱效應:低頻電磁波產生的影響,即人體被電磁輻射后,體溫并未明顯升高,但已經擾亂了人體固有的微弱電磁場,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其結果可能導致嬰兒畸形或孕婦自然流產,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役、生殖和代謝功能等,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

2.3累積效應:是指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再次受到電磁波的輻射,這時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對于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應引起警惕。

3警惕室內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

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都市人越來越依靠電子通訊工具、電子辦公工具、家用電器等來維系自己高效、快捷的工作與生活,但就是這些數不盡的電子產品把毫無防護的人體捆綁在了密集的充滿有害輻射的網絡里。

有科學研究表明,在家庭中被大量使用的電器,比如電熱褥、電視、電腦、日光燈、微波爐、電磁爐、無繩電話、手機、空調、吹風機、電烤箱、吸塵器、咖啡機、電子表、空氣清潔器、收音機等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電磁輻射。比如電磁爐,它產生的電磁輻射量一般比普通家電高出幾十甚至幾百倍,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電磁爐可能產生的“極低頻電磁場”等電磁輻射,與苯烯、電焊煙霧等一起歸為一類致癌物質,如果血液或細胞中存在有磁性物質,就容易受磁誘發作用,造成重金屬在體內積累,從而妨礙血液和細胞的正常活動等。上海醫科大學職業衛生學一名教授指出,“電腦操作時,其周圍存在電磁輻射,包括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特高頻、高頻、中頻、低頻以及極低頻電磁場,也有靜電場。但它們發射的強度都很微弱,常規儀器很難測到。人們正是在這種有意無意之中受到這種電磁污染。”

4室內電磁輻射的防護

4.1明確制定各類電器的電磁輻射的法律和法規,并以此為標準,對家用電器的輻射安全進行嚴格的檢測和控制。

4.2普及關于電磁輻射的相關知識。增強群眾對于電磁輻射的了解,提高他們的防護意識和健康水平。

4.3提高電磁輻射危害的敏感性。如果有頭痛、頭昏、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或有脫發、眼睛發澀等癥狀,應當進行檢查,以確認是否與電磁輻射有關。查血象和血壓也可得到確認。

4.4注意室內辦公和家用電器的擺設。專家認為,室內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要合理擺放,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之中。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腦、冰箱等電器更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

4.5盡量縮短辦公和家用電器的使用時間。對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的使用時間也要注意控制,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避免長時間使用,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辦公和家用電器同時啟用。不使用的電器,一定要記得關上電源,通電的電器照樣能產生大量的電磁輻射。同時要注意辦公和家用電器的通風。

參考文獻

1劉文魁等.電磁輻射的污染及防護與治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篇8

日本受地震、海嘯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如何防輻射成了大家關心的話題。下面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核輻射與健康的相關知識。

你了解核輻射嗎?

核輻射是由放射性元素產生的輻射,比較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天然本底輻射,比如宇宙射線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大氣、水、石材都會有,這種輻射一般對人類沒有什么危害;另一種則是與核相關的活動引起的輻射,主要包括醫療照射(接受x線診斷檢查以及一些放射治療等)、核泄漏、核爆炸和核動力生產,這次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引起的核輻射就屬于后者。 核泄漏對人類的影響表現在放射性物質輻射。相對比較危險的是一些顆粒狀放射性化學物質,如碘131、鍶-90和銫-137。-目前,日本福島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它需要數月時間才會完全消失。放射性碘可能直接被人-體吸入,也可能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引發甲狀腺疾病。鍶90主要通過食物和水進人人體,其半衰期長達29.1年,其化學性質與鈣相似,趨于進入人的骨骼和牙齒。攝人鍶.90會導致骨癌和白血病。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也是通過食物和水攝入,或通過空氣被人吸入,造成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

核輻射的污染途徑有哪些?

途徑1:污染食品和水的食入。這是最重要的污染途徑之一。 預防方案:避免吃被污染的海鮮,不要飲用海水淡化水。不要隨意服用碘片,只有政府發放碘片時才要按要求服用! 途徑2:污染空氣的吸入。 預防方案:處于污染區的人要盡量避免外出,關閉門窗。如果一定要出門,盡量避免長時間停留,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或戴口罩。 途徑3:經皮膚吸收和沉積的灰塵。 預防方案:減少皮膚暴露面積。

如果暴露在核輻射中,身體有什么感覺嗎?

當短時輻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時,對人并沒有傷害,但是超過這個數字,輻射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人受到輻射后,一般輕度的癥狀是乏力、不想進食;中度癥狀是頭昏乏力、惡心、嘔吐,且白細胞數量下降;當人暴露于較大劑量的核輻射環境下,幾小時內就會出現惡心、嘔吐,隨后會出現腹瀉、頭痛或發熱等癥狀。

如果遭遇核輻射。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一旦出現核輻射突發事件,應盡可能獲取可信的關于突發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通知。應通過各種手段保持與地方政府的信息溝通,切記不可輕信謠言或小道信息。同時,采取必要的保護自己的措施,以盡量減少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損害。

1

避免外出,關閉門窗和通風系統,避開門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隱蔽。如果可能,最好停留在上風方向,因為放射性顆粒會順風而下。進入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嚴重的地區時,要戴口罩或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 2

穿戴帽子、頭巾、眼鏡、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減少體表放射性污染。從室外進入住宅前脫去外面的衣帽、鞋子等,把脫下的衣物裝進袋子中,扎緊袋口,放到偏僻處,以保證室內是無污染區。 3

放射性粉塵沾染在皮膚上,會引起皮膚紅腫,不必驚慌,應盡快脫掉被污染衣服,洗淋浴,徹底清洗全身。

4

不吃被污染的食物,不喝被污染的水,以防間接攝入放射性物質。準備好一定量清潔的水以及食物,放在密閉容器內或冰箱里。聽從當地主管部門的安排,決定是否需要控制使用當地的食品和飲水。

5

如果受到輻射污染,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脫去受污染的衣物,以便防止進一步的輻射污染。隨后應當使用肥皂水輕柔地擦拭皮膚,進行清洗。同時應大量飲水,以便某些放射性物質盡快排泄出體外。

6

如果核事故釋放出放射性碘,應在醫生指導下盡早服用穩定性碘片。空氣中的放射性碘到來之前一小時到半小時服,可以完全預防碘-131在甲狀腺聚積,但注意不可擅自服用。碘過敏或有甲狀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電磁輻射近在身邊,更應引起重視

電磁輻射和核輻射原理完全不同,它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由信號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各種電器、電子設備、移動通信設備等裝置,只要處于操作狀態,它的周圍就會存在電磁輻射。人們熟知的微波爐、手機、高壓線、電腦等產生的輻射就屬于這一類。專家表示,電磁污染比核污染更應被人們關注,因為它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其產生的健康危害能夠通過簡單措施有效控制。

遠離電磁輻射從防護入手

針對日常生活中接觸電器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有關專家提醒,生活中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安全防范。做到:

手機充電器:與之保持距離

手機充電器、便攜式單放機的變壓器,插在插座上時磁場較高,所以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手機:減少通話時間

“煲”手機接受的輻射十分厲害。所以,手機能少打就少打;能用短信就不要打手機;接手機如果不能幾句話說完,建議改用固定電話――不是吝嗇話費,而是為了“減輻”。

電腦:液晶顯示器輻射較小

如果你的電腦桌太小,迫使你與屏幕的距離太近,不妨將顯示器盡可能往后放,當然,換成液晶顯示器,輻射就相當小了。至于電腦主機,一般人也容易忽視而常常放置在腿邊的位置,主機前方磁場較高,所以能放遠一點就盡量放遠一點。電腦桌下方常常有一堆電線及變壓器,要盡可能地遠離你的腳。使用電腦以后及時用清水洗臉,這樣可使所受輻射減輕70%以上,同時改善由于電腦屏幕表面存在的大量靜電導致的皮膚問題。

冰箱:把散熱管上灰塵吸掉

電冰箱是廚房中一個高磁場的所在,特別是冰箱正在運作、發出嗡嗡聲時,冰箱后側或下方的散熱管線的磁場更是高出前方幾十甚至幾百倍。如果冰箱的效率不高,啟動時間長、聲音大,可用吸塵器把散熱管線上的灰塵吸掉,會提高冰箱的效率,減低家中的磁場。

微波爐:只插電未使用也輻射

與其他家電用品不同的是,微波爐即使僅是插著電沒有使用,有的機型前方按鍵板的磁場仍存在。另外,研究顯示,這些泄

漏的微波對男性生殖系統的傷害尤其大,因此小男孩更應避開。

臥室:床頭音響勿放床頭

臥室大概要算是測量家中電磁場的重點部位。如果長期睡在高磁場的地方,可以想見這影響有多大。由此也可以知道所謂的床頭音響是不應該放置在床頭的。原則上任何的電器用品都應該遠離你的床鋪。

有人總抱怨睡眠質量不好,其實很可能就是賓館的床鋪附近放置的電暖器、電風扇、空氣清新機、空調等電器作怪。

特殊人群:穿屏蔽防護服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以及生活在現代電器環境中的人群,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條件的應配備針對電磁輻射的屏蔽防護服,將電磁輻射最大限度地阻擋在身體之外。

對電磁輻射不要過

度擔憂

雖然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從現代化辦公設備到家居中很多沒備都會產生輻射,如電腦、電視機及燈管等。但在設計、生產、使用以上設備時,已經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輻射對人體構不成傷害。國家對無線電波輻射的管理非常嚴格,無線電臺(站)的技術參數必須符合有關規定,避免輻射超標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我們對輻射無須過度擔憂。

就拿家用電器來說,由于一般使用的是低壓電,只會產生低頻電磁輻射,所以一般家用電器電磁輻射都很小,只要不集中擺放,一般不會造成電磁污染,通常情況下家電只要擺放在離人經常逗留處1.5米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對人體的損害。一般的家電輻射只要處理得當,并不會造成電磁污染,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多少負面影響。但長期處于輻射相對較高的環境中,則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可抗輻射的食物有哪些

食物中有一些能抗擊輻射的營養“尖兵”,幫助我們抵抗輻射危害。

?番茄、西瓜、紅葡萄柚等紅色水果。很多紅色水果中都含有番茄紅素,以番茄中的含量最高。它具有極強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抗輻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功效,還可以大大改善皮膚干燥和瘙癢等過敏癥狀。 推薦餐單:番茄炒雞蛋。番茄紅素經油烹飪后吸收更好,因此熟吃好于生吃。

?各種豆類,橄欖油、葵花子油;芥菜、卷心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和鮮棗、橘子、獼猴桃等新鮮水果。以上食物富含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是抗氧化維生素的主力軍,可以減輕計算機輻射導致的過氧化反應,就像給我們的皮膚穿上了一層“防彈衣”,從而減輕輻射對皮膚的損害。 推薦餐單:橄欖油混合沙拉。維生素E和維生素c都不耐高溫,因此,生吃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威力。另外,沙拉中包含多種蔬菜水果,搭配橄欖油,效果更好。

?魚肝油、動物肝臟、雞肉、蛋黃和西藍花、胡蘿卜等。此類食品富含的維生素A和B胡蘿卜素,能很好地保護眼睛。因此,不但有助于抵抗計算機輻射的危害,尤其能保護眼睛免受輻射之傷。 推薦餐單:胡蘿卜炒西藍花。B胡蘿卜素屬于脂溶性維生素,需要用油炒,才更有利于吸收。

?芝麻、麥芽和黃芪,其次是酵母、蛋類、啤酒、大蒜、蘑菇等。這些食物富含硒,而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作用,通過阻斷身體過氧化反應而起到抗輻射、延緩衰老的作用。 推薦食譜:黑芝麻糊。芝麻不僅富含硒,還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E,雙管齊下,功效更強。

篇9

輻射的危害有多大

電和磁就像一對影子,永遠分不開,于是電磁輻射也就成了一些小家電工作時的“副產品”。在電氣化的現在,這對人體健康構成很大危害:經常受到電磁輻射的人通常會有頭痛、頭昏、失眠、眼睛發澀、記憶力減退等癥狀,還可能發現心悸、心律不齊的癥狀。而國外的一些研究表明,長期受到2mG以上的電磁輻射影響,人皮膚干燥缺水、加速衰老,甚至會導致皮膚癌,白血病、腦腫瘤等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所以電磁場所導致的負面影響又被稱為電磁污染,成為家庭的一大污染源。

小家電的輻射更要重視

說起家里的電磁污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電視、電腦等這些能發光、顯示的物品。其實,電磁輻射無形無色無味、隱蔽性很強,會在不經意間對人造成危害。比如,用電腦時人們知道要和屏幕保持一定的距離(70cm),但卻忽略了與電腦后部及兩側不少于120cm的限制,因為電腦后部及兩側的電磁輻射強度比屏幕要高得多。另外,在近距離范圍內,一些不發光小家電的電磁場作用也不容忽視,比如:音響20mG(mG:毫高斯)、電視機20mG、VCD10mG、電冰箱20mG、空調20mG、洗衣機30mG、電鍋40mG、吹風機70mG、電腦100mG、電動剃須刀100mG、吸塵器200mG、無線電話200mG等。這些都遠遠高于2mG的安全限制,在使用時都應當引起人們的注意。

如何減小電磁傷害

電磁輻射的危害很大,但在這個電氣時代,只要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防護措施,對它也不用談虎色變。

1.一定要保持相當的距離:離電磁輻射源越遠危害就越小。比如,在400KV的高壓線正下方,磁通量可達130mG;距離30m時可達80mG;但當距離達到200m時為lmG,而低于1mG時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和電器保持一定距離是防范電磁輻射的第一要點。

2.盡量減少使用的時間:人在超標磁場中停留的時間越長,對人的危害也就越大。國際射線保護協會就規定,人在24小時內允許接觸的磁場強度為1mG,也就是說,全天處于不超過lmG的環境中人是安全的。而像電動剃須刀、電吹風等產生高電磁強度的東西,要嚴格控制使用時間,只要每天不超過150秒也是安全的。

3.床頭不放帶電的小玩意兒:對很多人來說,躺在床上讀書、看報是一種生活情趣;床頭上放一些鬧鈴、手機也是常事兒。其實,這些習慣對人體健康很不利。兩只20W日光燈并列在一起時,10cm外磁場強度為100mG,25cm外為6.5mG,在高強度作用下可引發皮膚癌、白內障等;電子鬧鐘、收音機、手機等小的電器電磁輻射也不容忽視,放在床頭和人距離較近,也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相對于日光燈來說,白熾燈的輻射小,安全性比較高。不過,日光燈和人離得比較遠時,一般不會對人體構成傷害。

4.擯棄貼身用的小家電:在冬天,電褥子是很多人的最愛,它能讓人一鉆進被窩就感到洋洋暖意。但它對人體的危害很值得重視。專家建議,最好放棄電褥子。因為在離電褥子幾厘米處的磁場就可達20~50mG,不僅使休息狀態細胞長時間處于電磁場作用下引起人體健康障礙,更會危及到孕婦和胎兒的健康。

篇10

關鍵詞:電磁技術;電磁污染;防護

一、人類生存環境的新威脅—電磁輻射

當今日益增多的電磁輻射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環境因素之一,輻射作為環境污染和職業危害的一種新形式,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任何帶電物體的周圍都存在電場,而周期變化的電場將會產生周期變化的磁場,也就存在電磁波,產生電磁輻射,如果這種輻射的量超過限定條件,那么就會對環境形成電磁污染。和無處可躲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一樣,電磁輻射同樣無處不在,這使它成為公認的危害人類健康的“致病源”之一。目前,生活中常見的較強的電磁輻射的電器主要有:手機、計算機、微波爐、電冰箱、電視等電器,與人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計算機和手機對人們造成的危害更值得關注。許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網絡世界的網民每天面對計算機的時間往往超過8小時,手機又是現代社會人類不可缺少的電子通訊產品。計算機、手機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小覷的電磁輻射源:微處理器、主板、顯卡、聲卡、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時都會向外界輻射電磁能量,加之人們長期近距離的接觸,這些電子產物所發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已構成了新的威脅。

二、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電磁輻射是一種復合的電磁波,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的變化傳遞能量。人體生命活動包含一系列的生物電活動,這些生物電對環境的電磁波非常敏感,因此,電磁輻射可以對人體造成影響和損害。

電子產品已進入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它給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使用電子產品所致的毛病也與日俱增,“計算機病”尤為嚴重,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癥(頭暈、頭痛、疲勞、失眠或噩夢、記憶力減退、情緒低落等)、肩頸腕綜合癥(骨骼不適、手指麻等、有壓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等,發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計算機旁敲擊鍵盤的專業人員。這些專業人員精神壓力大,大腦處于高度集中和緊張狀態,這是產生神經衰弱綜合癥的根源。面部褐斑、類似紅斑或濕疹等的出現,亦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專業人員連續注視計算機屏幕,長時間近距離盯著閃爍的熒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嚴重者還會使眼球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失調,晶體受損,暗適應能力降低,造成視力減退。孕婦、兒童和老人是電磁輻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臟、眼睛和生殖系統等是電磁輻射敏感器官。近年來的畸形兒出生率和兒童的白血病增多,電磁輻射難逃其咎。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專家分析,目前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是比較好的,相當于五六十年代時我國面臨的水污染、大氣污染的情況,有苗頭出現,還未到嚴重的地步。但從現在就要從嚴管理,未雨綢繆。因為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對電磁輻射的應用。若電磁污染到了環境無法忍受的地步,再想進一步發展經濟就舉步維艱了。

三、生活中電磁輻射的防護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進入信息社會,電磁輻射時時刻刻都伴隨著我們。電子產品帶來的電磁輻射污染的污染源無處不在,我們又不能因為存在電磁輻射而放棄使用這些高科技產物,使生活質量倒退。因此,面對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各類電子產品,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和防護措施,有效預防電磁輻射,減少對身體的危害至關重要。

家用電器輻射類型及輻射特點:

微波爐:門縫處輻射最大,啟動時輻射最大,所以烹飪時不要過于靠近,輻射范圍可達7米。

電熱毯:電熱毯通電后會產生電磁場,產生電磁輻射。孕婦如果使用電熱毯,長時間處于這些電磁輻射當中,最易使胎兒的大腦、神經、骨骼和心臟等重要器官組織受到不良的影響。

加濕器:不宜離人體過近,使用時盡量保持適當距離。

液晶電視、顯示器:液晶產品的賣點就是輻射較小,可放心使用。

筆記本電腦:輻射集中在鍵盤上方,使用時應與電源適配器保持一定距離。

手機:盡量使用坐機撥打電話,少用手機撥打電話。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厲害,使用時頭部和手機天線的距離盡量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計算機:(1)使用計算機的時候盡量減少接觸時間并與屏幕保持適當距離,使用非液晶顯示屏幕時,最好能加裝防輻射隔離屏;(2)在計算機桌旁放一盆仙人掌,仙人掌可以吸收計算機釋放出來的電磁輻射;(3)身體處于屏幕71厘米以外的地方,接受的電磁輻射就會大大減少;(4)不要在電腦后面或兩側安置工作臺,因為電腦的后背或兩側發出的電磁輻射要遠遠大于前面的屏幕等。

家用電器的類型很多,輻射的強弱也不盡相同,我們要不斷探討并及時改進使用方法,盡可能地減少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1、居家防輻射。據放射檢測專家分析,目前居民家中使用的天然裝飾石材中,有一部分具有放射性污染。有些家庭裝修使用的壁紙、壁布、涂料、塑料、板材等,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致使居室空氣污染嚴重,變成了“輻射屋”、“污染房”。因此,無論是購房或租房,都應先徹頭徹尾地做輻射檢查,盡量避免生活在不健康的環境中,如已無法改變住所,則要測出輻射最強的是哪里,加以屏蔽或調整家具位置,使家人接觸輻射材料的距離加大,接受輻射的時間減少。

2、不要把家用電器放的過于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害之中。人體不可能獲得屏蔽,如果同時使用各類電器,就如同被電磁波包圍,從而對人體造成危害。

3、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重視電磁輻射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多了解有關電磁輻射的常識,學會防范措施,加強安全防范。根據各類電子產品的應用手冊及指示規范,保持安全操作距離。購買電子產品時應注意證實該產品是否已經過3C認證(國家對電子電磁兼容性的平安認證),盡量減少對高輻射產品的使用。

4、當電器不使用時,最好把電源關掉,而不是讓它處于待機狀態。這樣,不僅可以省電,還可以減少微量電磁輻射的累積。

5、長時間看電視、電腦后及時洗手洗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如電視、電腦確需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至少每小時離開一次,采用眺望遠方或閉上眼睛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的疲勞程度和所受輻射影響。

7、多食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如胡蘿卜、白菜、豆腐、牛奶、雞蛋等食物,以利于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

8、多喝水。茶中的茶多酚有利于防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