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動物醫學專業范文

時間:2023-10-26 17:32: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生動物醫學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in the Teaching Quality Promotion of Aquatic Animal Medicine

CAO Haipeng TAN Hongxin HE Shan

(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As a new specialty,aquatic animal medicine must conform to new situations, design scientically its teaching pos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novate its teaching philosophy so as to serve to the society better. Thus, how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quality has become a puzzle for higher fisheries colleges.In the present paper,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aquatic animal medicine,innovative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teaching content setting up,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pratical skills training and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its teaching quality promotion.

Key words:Aquatic animal medicine Teaching quality Promotion Exploration

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的建立,是深化我國新型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重要措施,是推進漁醫職業化發展、行業化管理的基本方向,也是加強水生動物醫學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1]。2013年4月,為了推行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適應國家加大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我國首個水生動物醫學本科專業被教育部批準設置于上海海洋大學,國內其他水產高等院校內部也開始嘗試該專業的建設。作為一門新本科專業,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科學設計專業教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教學理念,讓水生動物醫學專業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專業教學,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技術水平與就業能力,無疑是擺在當前水產高等院校面前的一大難題。鑒此,該文在分析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技能培養、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闡述了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的創新措施,以期促進我國水生動物醫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1 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的特點

傳統的水產類專業教學理念認為,水產類專業教學必須十分強調對學生基本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養[2]。因此,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在這種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在開展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的基礎上,以規范的實踐操作技術的培養與訓練為重點,通過基礎型的驗證性試驗使學生具有較扎實的水生動物醫學相關技術,尤其是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水生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是一個開放的教學體系,具有環境依賴性,受季節、氣候、地域等環境因子的影響,實踐教學場所包括實驗室、學校實習基地、水產企事業單位、水產研究所等,與理論教學系統、生產實踐系統、科研實踐系統、社會實踐系統都有著廣泛、直接、緊密地關聯。目前,水生動物醫學教學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更加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3)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科學性;(4)實驗教學具有規范性、程序性與環境依賴性。

2 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的創新措施

水生動物醫學作為一門新增的本科專業,在教學與人才隊伍培養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尤其是長期以來,實踐教學環節不僅未引起水產高等院校的足夠重視,教學內容陳舊,無法反映生產新技術和科研新成果,教學體系不合理,實踐教學基地零散,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投入不足;實踐教學師資多以純理論型師資為主,缺乏實踐鍛煉。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而學生就業能力亟需提高,尤其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如何進行有效的專業教學,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技術水平與就業能力,是水產高等院校辦好該專業必須面和和亟需研究的問題。

(1)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必須以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為準繩

2011年我國開始正式實施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并將考試科目分為基礎科目(包括獸醫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水生動物解剖組織及胚胎學、動物生物化學和水生動物生理學)、預防科目(包括水生動物免疫學、水生動物病原生物學、水生動物公共衛生學)、臨床科目(包括水產藥物學、水生動物病理學、水生動物疾病學)和綜合應用科目(包括水產養殖生態學、飼料與營養學)。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的實施使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有了制度保障。因此,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內容應參考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的考試科目開設課程與教學內容。本著“厚基礎、重專業、高素質、強實踐”的原則,根據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所涉及的內容確定課程,并對水生動物醫學專業課程建設及其合理性不斷進行科學詳細的審定,盡量使所開設課程與國家規定的漁業執業資格考試科目保持一致性。此外,還要根據我國高等教育客觀實際要求和水生動物醫學專業特色,合理分配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的比例,在不增加課程理論學時的基礎上,將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大綱中規定的考點納入課程學習標準,融入到課程教學中。

(2)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必須借鑒相關學科先進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既是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教學改革的難點。水生動物醫學專業剛剛增設,缺乏專業教學方法與經驗,因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借鑒水產養殖、動物醫學等相關專業先進的教學方法,積極實施案例教學與PBL教學方法相結合,采用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量選用自編講義,將相關科研成果、臨床實踐經驗引入到課程教學中,使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更好的結合,同時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以文字、影像、聲音及視頻等多種方式展現教學內容,以各種病例通過多媒體再現,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親身感受的體驗,使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知識,加深學生記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積極思考,強調以問題為基礎,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3)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必須加強水生動物醫學專業師資隊伍培養和建設

水生動物醫學專業的增設是以加大我國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推行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培養水生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為目標的,其本身具有實驗性和應用型非常強的特點。因此,專業授課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實踐技能。在保證提高教學能力的前提下,應積極鼓勵教師到基層單位(企業、水產技術推廣站、水產研究所等)中去,規范漁業執業獸醫行為,提高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指導并與學生一起參加基層生產活動,充分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和臨床經驗,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此外,學校也要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制度鼓勵教師走出校門,走進基層,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培訓班和學術會議,開闊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4)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水生動物醫學是一門實驗性和應用型很強的學科[3]。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是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學中不僅強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還要在理論教學中注重病例的運用,開展現場方式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加強校企、校地合作,尤其與水產發達地區或企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適當延長實踐教學時間,避免流于形式,學生到實踐教學基地和學校實習基地參與臨床疾病的診斷實習至少要一年以上,并建立課余實踐教學體系,成立以生產實踐為目的的實驗研究型課題小組,充分利用暑假參與漁業執業獸醫行業相關的各類活動,不定期開展水生動物流行病學調查、科技服務,定期開展科技競賽和專業技能大賽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和實踐能力。

(5)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作為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理論考核上,按照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結合教學大綱,更新理論考試內容,變換考試題型,增加臨床實踐考試題目和病例分析題目,盡量做到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增強學生分析臨床問題與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同時,遵循職業技能鑒定制度加大學生實際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技能操作成績至少占40%總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既能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把所學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實際中尋找問題,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為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