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室6s管理范文
時間:2023-11-20 17:28: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實驗室6s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生物實驗室 安全管理 “6S”管理模式
隨著近年生物科學和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儀器設備的添置、實驗項目的增加以及開放力度加大高校生物實驗室呈現出技術密集、人員復雜、危險因素增加且相對集中的特點。實驗室是高等學校進行實驗教學、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為保障實驗室的良好運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小視。
我校生物實驗室自07年實行了“6S”管理模式且效果明顯。所謂“6S”是源于日本5S現場管理法,在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等五個項目的基礎上添加并強調安全(Safety)這一要素。新模式在保障實驗安全、改善實驗條件、降低實驗成本、打造高素質教學團隊、提升學校形象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我校今年成功由高等學校升格為本科學院,在學校新的轉型發展時期如何堅持強化“6S”管理模式,更好開展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現結合幾年的工作實踐,做一些總結探析。
一、生物實驗室安全防范的重點
區別于其他類型的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不僅包括常規的防火、防爆、防盜、防中毒、防觸電等方面,還應注意一方生物安全事故。
1.火災事故
引發此類事故原因主要有:電路老化、負荷不足、短路、接觸不良以及自然界的雷擊和靜電;操作不規范或管理不善使得火源接觸到易燃物質;忘關電源,致使儀器設備長時間通電或工作,溫度過高。
2.中毒事故
此類事故起因較多,主要包括:操作不規范造成實驗人員誤食誤觸有毒藥品;通風設備老化或故障,有毒氣體無法排出;儀器故障、容器破裂造成有毒物質泄漏;排水系統堵塞或污水處理系統的故障導致有毒廢水的回流或未經處理的排放,從而引起實驗室和周圍環境的污染;實驗室管理不善造成有毒藥品流失,在實驗室外造成一些中毒事故。
3.爆炸事故
此類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易燃易爆物品的錯誤存放、錯誤操作,壓力容器的老化和違規使用。
4.生物安全事故
所謂生物安全事故是指由現代生物技術和應用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的潛在威脅。高校生物實驗室此類事故主要表現為實驗過程中操作不規范造成的病毒、細菌以及疾病的感染;實驗產生的生物廢棄物可能會對人體健康和周圍環境產生較大污染。
5.其他類型的事故
生物實驗室高速離心機、烘箱、培養箱、高壓蒸汽滅菌鍋等儀器設備由于老化故障、操作不當、缺少防護有可能造成設備損壞、人員觸電或對實驗人員造成其他方式的損傷。
此外,實驗室的防盜工作也應做好,避免影響實驗室正常使用、造成國家的財產損失。
二、推行“6S”管理模式,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
實驗室安全事故有著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特點,根本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 “6S”強調的是通過整理、整頓、清掃對人、物、事進行科學管理,改善實驗環境,并將具體實施過程制度化、規范化,以維持其成果,從而人人按章操作、依規行事,養成良好的習慣,從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發生的必然性,減少事故發生的偶然性。
1.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
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是實驗室安全的基礎,高校生物實驗室的設計建設或改造應符合我國頒布的《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充分考慮生物安全做到如下幾點:(1)實驗室選址要盡量獨立,確保實驗人員和周圍環境的安全;(2)合理布局實驗室的水、電、氣管道,插座要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并接地線,排水管道應考慮防回水設計,保證水路暢通;(3)科學設置防護門窗,保證安全通道的暢通,防止節肢動物和嚙齒動物進入;(4)按要求設置通風櫥、排風扇、空氣過濾器和生物安全柜等環保設施;(5)操作臺和邊臺的設置應預留足夠的設備安全操作空間;(6)實驗室要配備多種滅火器材,以應對實驗室可能的起火;(7)設置必要的實驗廢物處理裝置。
2.儀器設備的日常管理
生物實驗室儀器設備老化、損壞、生物因子污染、操作使用不規范都較容易產生安全事故,在儀器設備的管理和操作中應做到:(1)對實驗室配備的儀器設備進行定期的安全檢測,確保儀器設備狀態良好、運行安全;(2)及時排除儀器設備的故障和安全隱患,經常接觸感染性生物因子的儀器設備還應消除污染;(3)大型精密儀器和特殊儀器的管理必須責任到人,逐臺建立技術檔案,包括出廠的技術資料以及詳細的使用維修記錄;(4)大型儀器和特殊儀器的使用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取得上崗證或操作許可才允許進行操作;(5)生物實驗室各儀器設備的適用范圍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符合要求的設備,以免引發安全事故,如各級生物安全柜防護性能不同,選用時須注意。
生物實驗常用的各種吸頭、針頭、注射器、培養皿、手術刀片、手套等器具在實驗過程中會直接與實驗材料和各類試劑接觸,所以不僅要科學存放、規范使用,防止對人體造成機械損傷,還應及時消毒滅菌,以免成為毒害物質和病原物的傳播載體。
3.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
生物實驗室存在大量的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藥品會引發火災,毒害品會引發毒害事故,腐蝕品會對人體和設備造成損害。我校一直把危化品事故防范作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藥品儲存區與實驗教學區分開并設置安全標志,防止師生誤入;藥品分類存放,自配溶液要求標簽上藥品名、配置時間等信息齊全,避免誤拿誤用;嚴格執行藥品領用制度,建立藥品賬冊,記錄藥品的采購、驗收、領用、交還情況,做到使用后及時消賬;單獨設立危化品倉庫,實行雙人雙鎖,危化品的領取必須兩名管理員同時到場。種種措施保證了實驗室藥品儲存、領用的科學化,規范化、減少藥品無端浪費,絕不讓藥品從實驗室流出,杜絕一切危險因素,防患于未然。
4.實驗廢棄物的安全處理
生物實驗會不可避免產生廢氣、廢液、廢渣以及生物廢棄物,經適當的無害化處理才能排放。對于通常的廢棄物,可以用溶液吸收、固體吸附的方法處理SO2、NH3、H2S、汞蒸氣等廢氣;掩埋法或焙燒法處理無機、有機廢渣;混凝沉淀、中和等方法處理部分廢液。生物廢棄物由于接種疫苗注射藥物或抗體等實驗處理往往對于環境有一定的污染,甚至可能造成疾病、病菌的散播,生物廢棄物的處理主要是注意分類收集和消毒滅菌,避免與生活垃圾一同存放。
1.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提高防范技能
實驗室管理人員與實驗人員安全意識差,安全防范技能低是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何加強安全教育成了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安全教育要想取得成效,應做到安全教育常態化:(1)實驗教師和實驗室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實際操作技能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2)編寫《實驗室安全手冊》和《實驗實訓守則》,并組織所有師生認真學習;(3)學生初次進入生物實驗室,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生物實驗室的功能、注意事項的介紹以及防火、防水、防觸電、防中毒、防燒燙傷、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教育;(4)每次實驗操作前,教師應該針對本次實驗教學講解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和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的解決辦法。
2.制定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要從根本上確保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穩定性,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須制定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我校不僅制定完善了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規章制度,還根據生物實驗室的具體情況制定專用設施、設備的使用管理制度,同時為每臺大型儀器都建立實時檔案,包含操作流程和使用維修記錄,實行每日上報制度,及時將儀器設備和藥品耗材情況上報實驗實訓中心,使得儀器設備能夠定時按需進行維修保養和更新,藥品耗材能夠及時補充,保障了實驗室的順利運行。
為了進一步完善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度,我校還建立了生物實驗室準入制度和實驗室開放制度。一方面對本校人員進入實驗室進行權限管理,另一方面也實現了在實驗室開放過程中,對外來人員的管理。實驗室開放嚴格把關,開放人員的申請必須經由實訓中心初步審查后組織專家進行課題審核,審核通過后由學校逐級下發實訓任務至實驗室負責人,負責人與指導老師、實驗室管理人員確定時間對開放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培訓合格方可安排時間進入實驗室完成開放實驗。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我校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專業人員具體抓的原則,以“注重組織領導、注重職責細化、注重責任落實、注重關鍵環節、注重督促檢查”為手段,著力建立健全三級安全管理體系,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確保安全工作做到有安排、有布置、有重點、有成效。
與此同時,我校還逐層逐級簽訂安全責任書,將安全責任層層傳遞到個人、崗位職責細化落實到個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從上到下抓實抓好安全工作。通過領導以身作則帶動教職工,教職工言傳身教影響學生,進一步提高全員開展安全工作的積極性,營造“人人重視、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教導全員在實驗時力爭做到以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每一項操作的“小安全”帶動長治久安的“大安全”,推動實驗室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四、結語
實施“6S”管理模式后,生物實驗室在已有條件的基礎上不斷改善實驗條件和安全設施,安全管理體制日趨完善,形成一支由實驗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實驗指導老師組成的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帶動參加實驗的學生和實驗室開放人員一同為生物實驗室的科學規范化管理、安全運行努力。面對學校發展可能會產生的新問題,我們仍應堅持這一模式,在硬件建設和軟件支持兩方面不斷探索研究,適應學校的發展需要,做好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溫光浩,周勤,程蕾.強化實驗室安全管理,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4):153~157
[2]李五一.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概論.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
[3]戴芳,何江,趙治華.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立的思考.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4):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