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口腔健康的內容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1: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口腔健康的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口腔健康的內容

篇1

【關鍵詞】大學生;口腔保健行為;飲食習慣;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志碼】A

口腔健康是整體健康乃至生命質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作為一項評價全身健康的可靠指標。整齊的牙齒和清新的呼吸可以使人在行為上保持自尊和人際關系的最高水平。據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顯示:中國35~44歲的中年人患齲率為88.1%,老年人齲齒患病率高達98.4%,70%~90%的患齲人群都沒有采取有效的治療。而中國口腔科醫生與人口之比約為1:40000,顯然,單靠口腔科醫生來防治牙病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只有通過提高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才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口腔保健行為,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大學生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強,善于更新觀念和改變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在大學生中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意識,促進其主動采取口腔保健措施來維護口腔健康。這樣不僅對其自身大有裨益,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進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他們的口腔保健意識和健康的衛生習慣還會傳達到社會各階層中去,對社會和未來人口的素質提高有著現實的意義。因此,口腔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而言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了解大學生的口腔保健意識和飲食習慣,可以為完善現有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口腔自我保健水平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四川大學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按照30個學院分層,共調查在校大學生1500名,回收有效問卷1362份。其中,男生712名,占總人數構成比為52.3%,女生650人,占總人數構成比為47.7%;年齡17~24歲,平均年齡為19.37歲。該項目經四川大學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所有被調查者均知情同意并簽字。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2007級學生自行設計并發放。采取入戶調查的形式,由調查員對被調查員進行填寫指導及監督,當場收回問卷。檢查并剔除廢卷。發放問卷一共1500份,有效問卷1362份,廢卷138份。

1.3調查內容

問卷設置了19個問題,涉及日??谇槐=∫庾R和飲食習慣(包括水果、甜食、乳制品、含糖飲料食用的頻率和量等)。

1.4數據整理和分析

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錄入。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口腔保健意識

調查顯示:在牙膏的選擇上,37.6%的學生傾向于使用中草藥牙膏,僅22.9%的學生選用含氟牙膏;為保持口氣清新而刷牙的人最多;進食甜食后,大多數人不進行任何清潔措施。而關于糖代用品木糖醇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65.6%的學生不是經常使用。

牙齒疼痛出現時,大多數學生選擇忍耐(44.5%),僅在難以忍受時才會就診(38.1%)。當牙齒顏色改變后,僅約一半的人會選擇就診。超過半數的人從不定期檢查牙齒(表1)。

2.2飲食習慣

2.2.1水果 食用頻率上約每周1~2次的學生最多(為方便統計,將每周1次和每2~3d 1次合記為每周1~2次)(45.4%),每天1次及以上(為方便統計,將每天1次和每天2次以上的合記為每天1次及以上)的學生其次。女生食用的頻率顯著高于男生(P

每次的數量上,除了糖果、巧克力組以外,攝入100~400g的學生最多(為方便統計,將100~200g、200~300g、300~400g的合記為100~400g),男女生食用數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2、3)。

2.2.2甜食 餅干、糕點等甜食的食用頻率和數量分布基本與水果類的一致,每周1~2次的學生最多(53%),每次100~400g的學生占大多數(71.2%)。女生的食用頻率仍然顯著高于男生(P

值得注意的是,糖果、巧克力等甜食的食用頻率和數量分布跟前兩者不同。頻率上,很少食用的學生最多(48.2%);數量上,每次少于100g的學生最多(61.5%)。無論在頻率和數量上,男女生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2、3)。

2.2.3乳制品 頻率和數量分布與水果類的等一致,每周1~2次和每次100~400g的學生占大多數,分別是40.1%和72.7%。女生的食用頻率高于男生(P

2.2.4含糖飲料 食用頻率分布與前幾項不同。頻率方面,很少飲用的學生最多。男生飲用頻率顯著高于女生(P

綜上所述,在水果、甜食、乳制品中,皆是女生食用頻率更高,但在數量上男女無顯著差異,除糖果、巧克力是很少食用及每次小于100g的學生最多以外,其余各項均為每周1~2次、每次100~400g的學生最多。與前三者不同,約一半的學生很少飲用含糖飲料,而飲用的學生也是每周1~2次,每次100~400mL的學生較多,且男生飲用數量和頻率皆顯著高于女生(P

3 討論

齲病作為口腔常見疾病,不僅可以影響患者的口腔健康,還因其可以導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骨和頜骨炎癥而威脅全身健康。有研究顯示:齲病與心血管疾病、低體重新生兒、肺部感染,甚至和癌癥相關。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齲病與癌癥、心血管疾病一并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非傳染性慢性疾病之一。細菌、飲食、宿主和時間是影響齲病發生發展的四聯因素,缺少一項都不能發生齲齒。因此,通過采取適當措施影響這4種因素可以有效防治齲齒。

3.1大學生的口腔保健現狀

刷牙可以機械清除牙面堆積物和牙菌斑。早晚刷牙,每次刷牙3min能有效維護口腔健康;而牙刷應根據個人年齡和口腔狀況進行選擇,更換頻率為每3個月1次。本研究對牙膏的選擇和刷牙目的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僅22.9%的學生選用含氟牙膏,出于保持口氣清新的目的而刷牙的學生最多(32.8%)。另外,周怡等對大學生刷牙情況的調查顯示: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的大學生占80.87%,但僅30.43%的大學生每次刷牙滿3min;而牙膏的選取則依據個人喜好。以上的結果說明:目前大學生的口腔保健狀況并不十分理想。雖然多數大學生的刷牙次數和牙刷更換頻率都達到要求,但是對如何刷牙、刷牙時間、如何選取牙刷和牙膏等還沒有正確認知,亟需加強相關的指導。同時,有研究顯示:即使男女生在刷牙頻率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平均牙菌斑指數和口腔衛生指數的值也有顯著差異,這就提示在開展口腔保健工作時,應根據男女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降低甜食的食用頻率和數量可以減少牙齒脫礦和早期齲的發生。研究已證實:較高的甜食攝入頻率和較低的刷牙次數可以檢測到較高的齲均指數。

當牙齒出現顏色改變時,及時咨詢口腔醫生可以有效減少早期齲的發生發展。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現有的口腔狀況面臨嚴峻考驗,加強對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3.2大學生口腔保健意識欠缺的原因

結合此次調查以及之前的同類研究顯示:大學生的口腔知識缺乏,忽視口腔保健,口腔狀況不良,就診意識較為薄弱。通過分析后,推斷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3.2.1口腔保健知識的缺乏 非口腔專業的大學生很少有機會系統地學習口腔專業知識,對于口腔疾病的病因以及對健康的影響缺乏認識。關于口腔保健的知識主要通過家庭教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渠道獲得。從這些渠道獲得的相關知識一般較為膚淺,缺乏連貫性與針對性,有時還較片面,實際的指導作用不理想。

3.2.2缺乏自我約束 大學生課余時間較多,同時由于住校,脫離了家長的監督,飲食和作息不規律。零食攝入較多且食用后往往不做清潔措施;睡眠時間較少,壓縮口腔清潔時間。

3.2.3經濟因素 口腔就診開支一般未納入保險,較昂貴的治療花費給學生家庭帶來了不小的負擔,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學生出現口腔疾病后就診的頻率。

3.3口腔健康教育

由于以上的種種原因,大學生的口腔狀況不容樂觀,口腔保健意識及飲食習慣亟待改善,因此,很有必要開展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主要形式有以下幾點。

3.3.1開設口腔健康教育課程 口腔健康教育課是對大學生進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高校開設的口腔健康教育選修課,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或專業教師授課,傳授的知識來源具有科學性、可靠性和系統性。教師結合大學生的口腔衛生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將枯燥的醫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大學生從健康的角度,科學地認識口腔疾病,自覺維護口腔健康并糾正錯誤的口腔衛生習慣,同時,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口腔健康教育課程可以讓各種專業的學生都受益。實踐證明:開設口腔健康教育選修課的方式效果最好,也最受學生的歡迎。暨南大學于1999年在國內首創開設的公共選修課《口腔衛生保健與疾病防治》,每學期36學時/2學分,選修的學生覆蓋了暨南大學16個學院的100個專業,成了熱門選修課,還吸引了來自其他院校的學生旁聽。臺保軍認為:在高校中,尤其是非醫學專業的綜合性大學開設口腔健康教育選修課,不僅是對大學生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而且能在豐富專業和人文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知識結構,是適合大學生口腔保健的措施與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預模式。

3.3.2臨床給予口腔健康教育 臨床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口腔狀況、全身健康條件、綜合經濟能力等客觀因素給予有針對性的口腔保健指導,增強了治療效果也減少了疾病復發。同時,患者向家人、親友的輻射傳播效應也有助于口腔保健知識的傳播。因此,口腔醫院、診所等機構的口腔醫生應該加強對就診大學生的口腔保健指導。

3.3.3利用媒體展開口腔健康教育 對大學生而言,媒體是口腔保健知識的重要來源。沈麗佳等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獲得口腔健康知識的途徑依次為書本、報刊、雜志57.3%,電視、廣告、廣播等媒體44.8%,宣傳單、宣傳欄25.1%。杭大磊等開展的網上口腔健康教育,已有來自國內外萬余人次的訪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由于媒體信息來源往往具有片面性,并且出于商業利益的驅使,其正確性和可靠性也值得商榷。因此,以學校為基礎的口腔健康教育仍應是口腔預防工作的重點。

篇2

一、活動形式:

圍繞主題,通過懸掛條幅、發放宣傳資料、設立咨詢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口腔疾病防治知識,促進廣大群眾對口腔疾病認識和關注,推動全社會關注老年人口腔衛生。

二、活動內容:

篇3

【關鍵詞】口腔疾病;衛生保??;健康教育;在校師生;齲齒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063-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狀態作為人類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越來越能反應人們的生命健康質量。為了解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在校師生的口腔健康狀況、口腔疾病的規律和口腔健康意識,進一步評估該校在校師生的口腔衛生需求,以便采取相應干預措施,筆者對該校在校師生進行了口腔疾病情況檢查和口腔健康調查問卷,并對上述資料進行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設計:本研究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的抽樣研究,經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SAS8.0軟件產生隨機數字列表,從全部在校師生中隨機抽取接受調查者,進行口腔健康情況進行抽樣檢查,并設立健康問卷。

1.2 對象:2011年1月,從棗莊科技職業學院20000中隨機抽取3000名在校師生為本次研究對象。包括城市戶口1217人,農村戶口1783人;女性1791人,男性1209人;醫學專業組695人,非醫學專業組2305人;年齡組分為16~25歲、26~39歲。

1.3 方法:負責本次口腔檢查診斷的3名檢查員均為從事口腔臨床工作10年以上的專業口腔醫師,以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公布的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為檢查診斷標準,檢查項目包括檢查項目包括牙體、牙周、口腔黏膜、頜面部、顳頜關節、口腔頜面部6部分,其中牙體包括正常牙體、齲齒、殘根殘冠、楔狀缺損、牙缺失、補牙、活動義齒、金屬冠、烤瓷、固定義齒,牙周包括正常牙周、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牙松動。同時給每位受檢者一份口腔衛生習慣問卷,內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數、每次刷牙時間、睡前刷牙、刷牙方式、牙膏及牙刷的知識、刷牙目的、有無睡前吃糖習慣、進食后漱口的習慣、有無使用牙線及牙簽等習慣、是否知道糖與齲病的關系等。

1.4 統計學處理:全部資料由專人復核,編制成電子表格,應用SPSS 17.0軟件統計分析,用百分率表示各種疾病的患病率,對統計結果按照性別、年齡、戶籍進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口腔疾病的總體發病率由高到低依次為齲齒、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牙列不齊、牙缺失、楔狀缺損、殘根殘冠等,正常者僅占8%,見表1所示。

表1 各種口腔疾病的總體發病率

2.2 對比兩個不同年齡組,26~39歲年齡組齲齒發病率和16~25歲年齡組無明顯統計學差異,牙周病的發病率低于16~25歲年齡組。女性組齲齒發病率高于男性組,但其它口腔疾患的發病率兩組間無明顯差異,見表2。

2.3 來自城市的師生口腔衛生情況比農村師生好,牙周炎患病率較低;但由于飲食結構不同,該組齲齒患病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各組間發病率對比

2.4 醫學專業組的口腔保健習慣優于非醫學專業組,且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較低,齲齒、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發病率分別為,低于總體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醫學專業和非醫學專業口腔保健習慣對比

3 結論

我國口腔疾病患者中,齲病患病總人數大,患病率下降不穩定,在近幾年有反彈趨勢,口腔疾病總的患病情況更是不容樂觀。自1983年以來,我國每10年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第三次調查是2005年原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受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組織完成,共分為5歲、12歲、35~44歲和65~74歲共4個年齡組。然而,高校在校學生所屬的18-24年齡段并未引起重視,不在調查之列。在國內外類似研究中,對19歲以下尤其是11-14歲的青少年口腔疾病關注較多,且主要集中在齲病發病上,并未對口腔疾病總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查。

本研究通過對棗莊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師生口腔疾病總的發病情況的調查顯示,口腔疾病的總體發病率的疾病譜分布和山東其他地區高校有所不同,該年齡段高校在校師生的口腔疾病發病率最高的同樣是齲齒,但占總發病率61%的其它口腔疾病如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牙列不齊、牙缺失、楔狀缺損、殘根殘冠等也是該年齡段口腔疾病譜構成比的重要部分,是不容忽視的。

該校在校師生總體齲齒發病率大于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所示的35歲~44歲年齡段人群患齲率(88.1%),且大于山東省其他地區高校,必須引起重視。在被調查的在校師生中,牙結石排序較靠前可能和部分師生對牙結石認識不足,治療率低,由此導致的牙齦炎、牙周炎水平也較高。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因素都對口腔疾病的發生發展有不同程度影響,該校師生齲齒發病率較高水平可能與當前青年人高熱量高糖飲食模式和當地飲食習慣有關。針對這一因素,有研究通過對18-24歲學生的引用的飲料進行調整,進而干預飲食模式,發現可減少齲病等口腔疾病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該高校在校師生口腔健康意識有所提高,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口腔健康知識,以致高年齡組的齲齒發病率無明顯增高。女性組齲齒發病率較高可能和在校生喜食高糖高熱量食物以及年輕女性自身免疫調節導致口腔環境改變有關。

在本次研究被調查者中,城市戶口來源師生的牙周炎牙齦炎等口腔疾病均低于農村戶口來源師生,但由于飲食結構的差異,城市戶口師生的齲齒發病率較高。其他相關調查均顯示,口腔疾病的發病率與經濟文化水平和社會地位負相關。棗莊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省屬高校,地處魯西南地區,在校師生絕大多數均來自山東各地,在校師生的口腔健康情況是當地經濟文化水平的一面鏡子,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地的生產力水平。

篇4

[關鍵詞]高職學生身心健康因素分析

一、引言

什么是健康?聯合國衛生組織(WHO)定義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或安寧狀態。”很顯然,這個定義包括了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的良好狀態。為了使這一狀態具體化,WHO又進一步提出了健康的十條標準。這十條標準依次為:

1.精力充沛,對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不感到過份緊張疲勞;

2.樂觀、積極、勇于承擔責任;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應變能力強、適應環境能力強;

5.能抵抗一般性疾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

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

9.頭發光澤好,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富有彈性。

那么,怎樣才能算有健康的精神狀態呢?應該是具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要具有不斷追求新知、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二、平衡而全面的營養

平衡而全面的營養是合理營養的基礎,是保證人體生長發育,修補組織,維持體內各種生理活動,提高肌體抵抗力和免疫力,滿足各種活動下的肌體需要及延年益壽必須的物質基礎。營養物質的攝入除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能量物質外,還要注意無機鹽、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飲食要堅持葷素搭配,主副搭配,要不挑食,不偏食,按時就餐,饑飽適中。合理營養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營養過剩不僅可致肌體代謝紊亂,誘發冠心病、高血壓;還可致大腦疲倦,反應遲鈍等負效應。

在攝入營養的同時,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盡量不在街頭攤點吃飯,生吃瓜果要徹底清洗,為清除殘余農藥,最好是剝皮或在清水中浸泡30分鐘后食用;要飯前便后洗手,不喝不潔的生水,不吃不潔的食物;同學之間不要互用餐具及飲水杯,最好不聚餐。

三、注意用腦衛生

人的大腦約有150億~170億個神經細胞,一般情況下,人們僅僅使用了大腦總能力的一部分,合理而科學的用腦,腦子會越用越靈。怎樣才能發揮大腦的最佳功能狀態呢?

1.先要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越深刻,學習意識就越堅強,越能專心致志地學習。這是大腦工作的定向功能發揮持續優勢作用的表現。

2.培養良好的興趣和愛好。興趣可逐漸發展成愛好,從事愛好的學習或工作,可以全神貫注、廢寢忘食,變枯燥的學習為有趣的認識過程,可以減少腦力的負擔。另外,優良的學習環境,老師的精湛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可使學生在歡快的情緒中接受知識。

3.要善于記憶。人的記憶力有一個發展變化過程,18~35歲是記憶力發展的高峰時期,是否能夠記憶的正確、敏捷和持久,關鍵在于掌握記憶的規律和方法。有效的記憶方法是多種感官同時作用,即眼看、耳聽、口讀、手寫等同時作用于大腦,使大腦的許多部位同時感受到刺激,神經細胞發生廣泛的聯系和協同作用,不易遺忘。將記憶內容歸類,對此易于記憶;把機械記憶變成理解記憶,有利長久保持;反復復習是記憶的主要手段。

4.勞逸結合,保護腦力。大腦工作強度過大或時間過長,易使神經活動轉入抑制狀態,出現腦神經疲勞。腦神經疲勞使學習效率下降,動作錯誤增加,并有一定的自覺癥狀如頭暈、頭脹、煩燥、疲乏欲睡等。此時,要立刻休息或轉向其他性質的活動。另外在學習緊張時,要抽出一定時間適當鍛煉和娛樂,要有足夠的睡眠,學生每日的睡眠時間不應少于7—8小時。定時入睡,按時起床,被褥清潔,不蒙頭睡覺,不抽煙、不酗酒,都有利于大腦健康。

四、保持良好的情緒

笑一笑,十年少。正確的、積極的情緒,能增強人們的體力和精力,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能力。相反,負面的、消極的情緒可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但日常學習生活中又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對于不良情緒,可通過自我鼓勵法、疏泄法(如向親人傾訴,必要時也可大哭一場)和遺忘轉移法加以排解??傊_闊的胸懷,樂觀的態度,對工作和生活的信心,是保持情緒穩定的條件。

關于高職學生的戀愛問題,從醫學角度講,高職學生的年齡階段,其心理和生理上趨于成熟,學習期間不是絕對不允許談戀愛,但是從健康尤其對心理方面的影響來講,要慎重對待。相戀不易過早,因為學習和事業是第一位的,大學期間艱巨的學習任務,專升本的打算,未來的工作去向等情況都應考慮。

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相戀的雙方應該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激勵,使戀愛成為學習上的動力,事業上的加油站、起跑線。戀人雙方在各自的學習工作中,情緒飽滿,關心他人,學習成績和自身修養不斷提高。相反,那種一味我屬于你或你一定服從于我,學習成績下降,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同學之間友情淡薄,對國家大事、周圍事物漠不關心,這是一種狹隘的、自私的、不健康的戀愛觀。這種戀愛觀對雙方的心理乃至軀體上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負效應,使未來的生活籠罩陰影。

五、增強體格鍛煉

增強體格鍛煉的目的,是從個人實際出發謀求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和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實踐證明,終身堅持體育鍛煉,對促進和保持身體健康是最有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還可延年益壽,是任何藥物無法代替的保健措施。學生每日大部分時間伏案學習,故堅持一定量的體育運動,對身體、對大腦、對視力都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六、吸煙有害健康

吸煙等于慢性自殺,也有人說吸煙是一種合法吸毒。煙草中大約含1200多種化合物,如一氧化碳、氮氰化合物、揮發性亞硝胺、焦油、芳香胺和多種金屬離子鉛、汞、鎳、鈷、砷等。

吸煙帶來的危害主要是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研究證明:吸煙者可致死亡的危險度是不吸煙者的1.2倍;吸煙與肺癌有直接關系,吸煙者死于肺癌的危險度比不吸煙者高10~15倍;吸煙可使人的壽命縮短5~10年;吸煙可使人的記憶力下降,頭暈腦脹,牙齒松動,牙齦出血,口腔異味;吸煙者不僅本人受害,而且禍及他人。總之,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奉勸新時代的大學生不要吸煙。

七、酒與健康的關系

篇5

采用自編問卷和調查者自填問卷的方式,統一發放問卷,現場填寫并當場收回,在收回時檢查所有的選項是否有遺漏或未填者,及時補充填好,以保證問卷的合格率。應用FoxPro6.0軟件建立數據庫,SPSS17.0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描述分析。按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生與研究生分兩組,采用皮爾遜卡方檢驗對結果進行分析描述,P值小于0.05認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關于“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要性認識”,94.3%的學生認為人文素質教育很重要,24.1%的學生認為其所在學校不夠重視人文素質教育。有18.9%的學生認為人文科學更重要,對人的發展和影響更深遠,意義更重大。對于影響醫學生人文素質最重要的因素,本科生更傾向于個人,研究生則更傾向于社會,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為本科生目前接觸的生活環境比較單一,加之社會活動較少,而研究生則相反。結果見表1。在評價人文素質課程的作用中,選擇最多的三個選項是“有助于改善和處理醫患關系”,“豐富自己的專業內涵”和“有助于職業規劃”,且三個選項中本科生與研究生的人數相當。其中,選擇“對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幫助”、“能夠訓練思維方式”和“能夠激發進一步學習興趣”的研究生明顯多于本科生,這是由于研究生的學習經歷和人生閱歷較本科生豐富,接觸臨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機會和時間更久,因此對于研究生來說,在上述三個方面較本科生的體會更深。結果見表2.關于對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看法的調查中,大部分學生上過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其中本科生多于研究生,這可能會受到研究生來自不同院校的影響。在對人文素質教師教學效果的調查中,46.5%的學生認為教師并不能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到教學中,學生更關注人文素質教師的教學方法、人格魅力和教學態度。在對人文素質課程安排的調查中,62.7%的學生不滿意學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和活動,認為人文素質課程占總體的比例需要提高。在對課程考核方式的調查中,學生更傾向于人文素質課程采用多種考核方式,如實踐、論文和課堂表現,基本不認可考試考核的方式。結果見表3。在不選擇學習人文素質課程原因的調查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專業課和基礎課過于繁重,其次是學校沒有給予過多重視和課程內容枯燥。結果見表4。除了醫學生必修的醫學倫理學、醫患溝通等主要醫學人文素質課程外,醫學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衛生政策與法規、醫療服務管理學是學生最希望學到的人文素質課程。結果見表5。這與口腔醫生就業的特殊性有關,由于目前口腔診所的迅猛發展和國家對其政策的支持,口腔醫學生的就職范圍更廣,這也對口腔醫學生的管理能力、政策法規和職業規劃等軟實力有更多的要求,因此,相對于其他專業,對口腔醫學專業的人文素質教育方向需要有更大的轉變才能滿足未來的社會需求。

3討論

篇6

【關鍵詞】口腔護理 “理-實一體化”教學 技能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5-0115-01

隨著我國口腔醫學事業的飛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口腔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口腔診療高標準化的服務質量越來越受到各級口腔醫療服務機構的重視,優秀而專業的口腔護理人才成為行業的佼佼者,而培養高素質的口腔護理專業人才也成為各類衛生職業院校重要的責任。

口腔護理專業具有??铺厣怀?、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協調配合與團隊合作意識顯著等特點。為了滿足口腔臨床護理工作的崗位需求,使學校培養的口腔護理人才與用人單位實際要求實現無縫對接,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應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變以往高等職業教育理論課單純講授,實踐教學與理論課脫節的弊端,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此種教學模式在口腔護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從五個方面展開:教學理念革新、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準備細心、課程實施用心、課程評價更新。

一 教學理念革新

我國的口腔??谱o理教育才剛剛起步,迄今為止還沒有專門的口腔護士學校,職業考評和資格認證條件還不成熟,基于這種實際狀況,既要不脫離我國口腔護理教育的現實,又要盡力縮小與國外口腔護理水平的差距,這就要求從事口腔護理專業的教學人員革新教學理念,打破以往高職教育理論課、實踐課界限分明的陳舊模式,不斷地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和臨床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制定適合我國口腔醫療市場要求的??谱o理人才培養目標,打造口腔醫療市場需要、廣大口腔病患滿意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 課程改革創新

口腔科學強調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并重,口腔護理專業同樣也對從業人員的口腔專業理論與動手操作能力要求極高。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出現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不透而只能死記硬背,實踐課上又對老師的操作不明白,與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系不上等問題?;谶@種弊端,我們在口腔護理課程改革方面做了大膽創新,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這一改革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強調師生雙方的能力培養。首先,要求教師能夠將理論知識融于實踐操作之中,深入淺出,以直觀感性的實踐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提倡“雙師型”教師;其次,要求學生邊學邊做,做到“在學中做,從做中學”,提高學習能力,注重學習能力培養。

三 教學準備細心

以往的教學工作由于分工不同,理論課教師只講專業理論知識不涉及技能操作,眼高手低;實踐課教師理論功底薄弱,不能舉一反三。而在教學準備方面,出現“老三樣、吃老本”的現象,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陳舊、落后,跟不上口腔臨床發展的步伐,與時展嚴重脫節,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口腔護理領域的實際要求。而應用“理-實一體化”教學以后,打亂了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界限,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動手操作,演示給學生看,以加深其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同時也要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操作,啟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掌握學習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時就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細心、細致地做好課堂設計,安排好理論與實踐的時間比例以及相互銜接和過渡,使理論內容服務于技能操作,技能操作鞏固理論知識,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密切聯系口腔臨床實際,以保證所教授的知識與技能“可用、能用、夠用、好用”,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 課程實施用心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突破了以往僵化落后的體系,課堂活躍,學生興趣濃厚,自主學習能力顯著增強;但由于課堂形式多樣且變化較大,學生能力層次又有差異,所以要求教師有較強的駕馭課堂能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用心觀察不同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靈活機動地調整教學安排和進行教學指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方案,完成教學計劃,達到目標要求。

五 課程評價更新

教育部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強化質量意識,尤其要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重視過程監控,吸收用人單位參與教學質量評價,逐步完善以學校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因此,課程評價過程必須進行革新,想要對我們課程改革的有效性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培養出口腔臨床需要的合格的護理專業人才,就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要把用人單位的專家請進校園,用臨床工作做標準和實用性來檢驗我們的改革,考核我們的學生,指導我們的教學,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工學結合”。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均得到了較大提高,在此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得到了廣大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一致好評,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應用于口腔護理專業教學并值得大力推廣。

篇7

【關鍵詞】糖尿病;牙周病

Abstract:Diabetesisasystemicchronicmetabolicdiseaserelatedwithgeneticandenvironmentalfactorsandautoimmune.Periodontaldiseaseisadestructivediseaseingumsupportorganizations(gum,periodontalmembrane,alveolarbone).Alotofresearchshowsthediabetesandperiodontaldiseaseistwo-wayrelationshipconcerning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Diabetesincreasestheriskofperiodontitis,andseverityofdiabetesissusceptibleandpromotingfactors.Diabetespatientsnotonlyhaveahighincidencerate,butalsoarecharacteristicoffastdiseasedevelopmentspeed,severedamage,andpoortreatmenteffect.Atpresent,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hasbasicallyestablished,buttheinternalmechanismof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hasnotbeenentirelyclear.Inthispaper,thecorrelationandtheinteractivemechanismbetween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willbereviewed.

Keywords:diabetes;periodontiti

1引言

糖尿病是與遺傳、自身免疫和環境因素有關的全身性慢性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及并發癥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發病率的90%以上。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島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改變了內源性胰島素對靶細胞的利用而引起的。牙周病是危害人類口腔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達60%~70%。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與牙周病之間呈雙向關系,糖尿病可以增加牙周病的發病風險,血糖增高是慢性牙周炎的危險因素。而血糖的良好控制能促進牙周的康復。目前,牙周炎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雖已基本確立,但兩者相互作用的內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本文主要就牙周炎與糖尿病的相關性及其相互作用機制進行綜述。

2牙周炎與糖尿病的相關性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趨勢,而與年齡相關的牙周炎作為口腔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有發病率逐漸增高趨勢。近年來,隨著對牙周炎與糖尿病研究的逐步深入,二者之間的關系已經基本明確。牙周炎已被認為是糖尿病的第六并發癥。

2.1糖尿病增加牙周炎的發病風險及嚴重程度

臨床中發現糖尿病病人牙周炎的發病率呈明顯高發趨勢,而且這種牙周炎的高發率與年齡、性別及口腔衛生狀況無明顯關系。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與牙周炎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糖尿病患病持續時間越長則牙周病發生更頻繁且更嚴重,表現為:牙齦嚴重且不易控制的反復腫脹、出血,多發性牙周膿腫,牙槽骨破壞,牙齒松動移位和脫落。Emrich等通過對1342名比馬印第安人進行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發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左右,并認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潛在并發癥。牙周狀況的對比研究也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牙周臨床附著喪失顯著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胰島素含量相對或絕對不足趨鈣激素的分泌和鈣磷代謝異??蓪е鹿趋烂撯}發生骨質疏松,牙槽骨作為全身骨組織的一部分,受糖尿病影響后,與其他部位骨組織有相同反應,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牙槽骨喪失較非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加,因而2型糖尿病已被認為是牙槽骨喪失的促進因素。動物實驗研究方面:張煒真等研究發現: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吸收活躍,骨皮質變薄,其表面成骨細胞數量減少且呈扁平或星形,很少見新骨形成。Mahamed等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小鼠牙槽骨喪失與非糖尿病小鼠相比顯著增加,并認為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是糖尿病性牙周炎骨喪失的促進因素。以上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可增加牙周炎的發病。

2.2牙周炎是糖尿病的易感和促進因素

自20世紀60年代至今,學者們進行了一系列關于牙周治療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響的試驗研究,內容涵蓋了齦上潔治、齦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機械性治療和抗菌藥物治療以及兩者的結合。經完善的牙周治療后,糖尿病的癥狀可得到適當的控制和改善,表現為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Kiran等為了研究牙周健康狀況對2型糖尿病患者代謝控制的影響,以44名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牙周治療組接受全口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療,對照組不接受任何牙周治療,治療后3個月再次進行相應指標的檢測,結果發現牙周治療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治療前相比顯著下降,而對照組與治療前相比略升高。該研究提示非手術牙周治療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謝控制。糖尿病與牙周炎關系密切,糖尿病患者伴發重度牙周炎的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增高2~3倍,有調查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發生率高達59.6%。調查結果亦顯示糖尿病患者年齡越大、病程越長,牙周炎的發生率越高。而慢性牙周炎也會影響血糖控制,嚴重的牙周炎會進一步造成血糖控制的惡化。秦明群實驗研究認為,通過牙周基礎治療可以改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糖代謝水平及降低HbA1c的水平,改善牙周狀況。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同時,積極控制糖尿病,糾正代謝紊亂,更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牙周病,提高牙周病的治療效果。

3牙周炎與糖尿病的相互作用機制

關于牙周炎與糖尿病的相互作用機制,多年以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白細胞趨化和吞噬功能缺陷、血管基底膜改變、膠原代謝紊亂及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并獲得合理解釋,在此不予贅述。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糖化終末產物積聚、高脂血癥及胰島素抵抗等亦參與了牙周炎與糖尿病之間的相互作用。

3.1糖化終末產物積聚

近年來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的終末產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aducts,AGEs)是在無酶催化的情況下,葡萄糖、果糖及6-磷酸葡萄糖等與生物大分子,尤其是長壽命蛋白,如膠原蛋白、基質蛋白等發生糖基化作用形成的產物。它是不能被酶分解的蛋白質和脂類,血糖水平的緩慢升高能加速AGEs的形成與聚集。AGEs能刺激吞噬細胞釋放炎癥細胞因子,炎癥介質能激活破骨細胞及膠原酶,致骨和牙周組織破壞。AGEs的積累會影響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移出和吞噬活性,不能有效殺死細菌,使齦下細菌成熟并轉變成G-,致使牙周感染。AGEs產生非酶己糖加入蛋白質,使肌體多種蛋白質發生改變,影響牙周感染的愈合。

3.2高脂血癥

糖尿病患者(1型和2型)高血糖狀態,通常伴發高血脂。高血脂通常表現為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RG)和ω-6游離脂肪酸水平顯著升高。脂肪酸代謝異常和高血脂可影響多種細胞的功能,引起糖尿病并發癥。從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分離得到的單核細胞對細菌引起的炎癥反應具有放大效應,表現為在細菌脂多糖刺激下單核細胞分泌過量炎性介質,如IL-1β,TNF-α等。這種單核細胞的高反應性與高血糖無關,但可能與高血脂相關。Noack等的研究表明糖耐量異常作為糖尿病的易感因素并非牙周炎的危險因素,而高血脂更像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提示高血脂可能是糖尿病加重牙周炎發展的另一重要機制。

3.3胰島素抵抗

關于胰島素的敏感性和抵抗有多種機制,脂肪細胞因子、遺傳因子、環境壓力和炎癥遞質等都可能與之有關。近來發現,胰島素抵抗與經典的炎癥反應信號途徑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促炎細胞因子與脂肪組織、內分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引起IR和胰島β細胞結構和功能障礙,最終導致2型糖尿病發生。牙周病使牙周組織成為炎癥環境,被認為參與了這一過程。在牙周病對糖尿病的影響中,TNF-α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因子。現已證實,肥胖者脂肪組織分泌的炎癥因子TNF-α是誘發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因素,癌癥和嚴重系統性感染亦被認為與胰島素抵抗相關。成功的牙周治療能夠改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控制,其機制可能是通過降低牙周炎患者TNF-α循環水平,使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目前,尚無研究證實牙周病與IR之間有直接的聯系。但是,牙周病可能引起或使機體炎癥遞質水平升高,感染的牙周組織成為向機體釋放TNF-α、IL-6和其他炎癥遞質的來源。其中,TNF-α與IR關系最為密切。即TNF-α可以通過阻止胰島素受體的自身磷酸化以及通過抑制酪氨酸激酶來抑制第2信號的傳導,從而在受體水平上引起IR。

4問題及展望

牙周病和糖尿病都是慢性高發性疾病,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近年來有研究發現牙周治療可以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是牙周病對糖尿病影響的機制尚不十分明了。更深入地了解牙周炎與糖尿病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有助于確定高?;颊撸偈剐滤幯邪l以及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張琳,吳亞菲.糖尿病與牙周病相關機制的研究進展.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08,35(3):295-297.

曹采方.臨床牙周病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6:161.

StewartJE,WagerKA,FriedlanderAH,etal.Theeffectofperiodontaltreatmentonglycemiccontrol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ClinPeriodontol,2001,8(4):306.

郭月紅,朱北蘭.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狀況及對糖化血紅蛋白(HbAlc)的影響.上??谇会t學,2004,13(2):150-153.

LOEH.Periodontaldisease.Thesixthcomplicationofdiabetesmellitus.DiabetesCare,1993,16(1):329-334.

羅小蘭.糖尿病病人牙周炎的發生與防治.當代醫學,2007,12(131):75-76.

EMRICHLJ,SHLOSSMANM,GENCORJ.Periodontaldiseaseinnon-insulin-depen-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JPeriodontol,1991,62(2):123-130.

FIRATLIE.Therelationshipbetweenclinicalperiodontalstatusand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Resultsafter5years.JPeriodontol,1997,68(2):136-140.

TAYLORGW,BURTBA,BECKERMP,etal.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andalveolarbonelossprogressionover2years.JPeriodontol,1998,69(1):76-83.

張煒真,于世風,鄭麟蕃.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密度的變化.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97,3(1):49-51.

MAHAMEDDA,MARLEAUA,ALNAEELIM,etal.G(-)anaerobes-reactiveCD4+T-cellstriggerRANKL-mediatedenhancedalveolarbonelossindiabeticNODmice.Diabetes,2005,54(5):1477-1486.

KIRANM,ARPAKN,UNSALE,etal.Theeffectofimprovedperiodontalhealthonmetaboliccontrolintype2diabetesmellitus.JClinPeriodontol,2005,32(3):266-272.

郝梅,原韶鐘,雷建華,等.糖尿病患者616例牙周狀況調查分析.山西醫藥雜志,2004,33(11):928-930.

秦明群.牙周炎治療對2型糖尿病病人牙周狀況及代謝指標的影響.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7,29(1):63.

VLASSARAH.Recentprogressin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nddiabeticcomplications.Diabetes,1997,46(Suppl2):19-25.

STERNDM,YANSD,YANSF,etal.Receptorfor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RAGE)andthecomplicationsofdiabetes.AgeingResRev,2002,1(1):1-15.

DUTTA-ROYAK.Insulinmediatedprocessesinplatelets,erythrocytesandmono-cytes/macrophages:effectsofessentialfattyacidmetabolism.ProstaglandinsleukotEssentFattyAcids,1994,51(6):385-399.

IACOPINOAM,CUTLERCW.Pathophysiologicalrelationshipsbetweenperiodont-itisandsystemicdisease:Recentconceptsinvolvingserumlipids.JPeriodontol,2000,71(8):1375-1384.

NOACKB,JACHMANNI,ROSCHERS,etal.Metabolicdiseasesandtheirpossiblelinktoriskindicatorsofperiodontitis.JPeriodontol,2000,71(6):898-903.

篇8

第六次“陳江會”簽署的《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在醫藥衛生標準規范協調、協商處理機制、醫藥品質與安全管理及研發、臨床試驗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框架性的表述,有3個特點值得關注:一是內容含金量高:二是條款多、文字長;三是可操作性強。兩岸有望在醫院管理模式、傳染病防治、中醫藥研發、醫療體制等方面積極借鑒與交流;在中藥的生產、保存、殺菌以及泡制等環節,以及中醫問診、處方、理療等方面,達成共識、形成規范。兩岸患者將享受標準化的醫藥服務,兩岸中醫藥領域的產學研也可以逐步對接、實現優勢互補。這將保障兩岸民眾安全健康權益、深化兩岸醫藥衛生領域合作、促進兩岸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對進一步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多年來,兩岸醫藥學者和業界交流合作的愿望非常迫切、空間不斷擴大,但實質性的交流合作還呈缺口。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兩岸醫學交流一年不過一兩次,多數集中在大型國際會議上的溝通與交流,而藥學交流則更少,臺盟中央醫藥科技委員會多年來邀請大陸和臺灣口腔科著名醫生,在上海、廈門等地舉辦了“兩岸口腔醫學交流會”,未來,會議也將在臺灣舉辦。目前大陸已經開放在廣東、江蘇、福建、海南、上海五省市設立臺商獨資醫院,為大家所熟悉,由臺灣的王永慶先生生前投資興建的廈門長庚醫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還沒有一部協議可以指明兩岸醫藥事業合作的方向。記得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中,臺灣的醫療產業被列入其中;2005年“胡連會”后,兩岸醫學交往日趨活躍,每年的交流人數達到10萬余人次,為兩岸協議提上議事日程和最終簽署奠定了基礎。

我一直盼望早日實現兩岸醫藥界廣泛深入的共同研究合作開發愿景,多次在不同場合呼吁搭建這方面合作平臺。2010年,我在全國“兩會”上就此提出了“關于加強兩岸醫藥交流,促進更長期合作研究”的建議。臺盟中央每年都邀請臺南醫師工會來大陸參訪,促進了雙方的了解互信。2008年,我有幸跟隨“兩岸醫學交流訪問團”赴臺,參觀了臺灣榮民總醫院、奇美醫院、慈濟醫院等多家大型綜合性醫院,以及部分社區和地區醫院,深切地體會到臺灣全民健保的參保益處和執行難處,有些管理模式值得大陸相關部門學習借鑒和思考,比起臺灣,大陸的優勢體現在中醫藥方面,在生物醫學,諸如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臺灣在中藥顆粒劑和粉劑方面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起步較早,而大陸近年來則在中藥飲片的GMP認證領域相對領先??梢哉f,兩岸醫藥合作交流是促進醫藥領域發展,造福兩岸人民健康的好事。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緊密圍繞兩岸民眾十分重視的民生熱點,達成醫藥衛生合作意向,有助于兩岸醫藥衛生管理工作的廣泛交流,促進兩岸醫療技術相補,特別是對中華民族的身體健康、民族復興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這無疑是第六次“陳江會”帶給海峽兩岸民眾的最大福音。

作者簡介:

蔡國斌,男,漢族,1957年8月出生,臺南人,1987年5月加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現任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臺盟中央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會員、臺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理事,中華醫學會會員。

篇9

關鍵詞:健康教育;門診輸液;護理

門診輸液室患者不同,前者治療時間相對較短,疾病的數量也比較高,患者的流動性比較大。為了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護理人員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理想的護患關系[1]。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在我科護理部工作人員通過護理程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組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700例門診輸液患者,其中男300例,女400例,年齡20~70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600例門診輸液患者,其中男300例,女300例,年齡19~71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比、疾病類型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參與護理工作人員的研究,應在健康教育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對相關信息進行查找、篩選和充分理解。在健康教育方面,我們首先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知識的接受程度,并確定相應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的方法有:①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在輸液過程中提高了病情的程度和深度,改善患者的依從性,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治療疾病[2]。②通過對金建患者播放視頻。門診輸液室配置大屏幕電視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視頻、糖尿病、高血壓等臨床常見慢性疾病的選擇。③通過報紙、海報等健康教育。在門診輸液的室內墻壁上張貼了常見的慢性疾病知識,也可放置在外周的輸液室走廊的流量黑板報,供選擇閱讀的患者。④健康教育的內容,由患者自己的卷。該方法應用于評價患者的閱讀程度和閱讀理解能力,否則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⑤進行定期的教育。這種方法通常需要高資歷的護士來解釋。主要內容包括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治療及相關注意事項[3]。

1.2.2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方法 在輸液治療結束后以問卷方式了解他們對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滿意度調查。針對臨床常見的慢性病,制定調查表,對不同的慢性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給出相應的問題。根據患者的回答,優秀為正確的回答90%或更多問題,良好為正確的回答80%問題,差的為正確的回答70%問題。1w后患者治療結束后回訪。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結果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相關內容的了解情況比較,觀察組明顯好于對照組(P

3討論

醫院門診輸液室患者數量通常比較大,流動性強,護理人員工作量比較大,且缺乏時間和耐心進行溝通,很難掌握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識,真正需要的是以往門診輸液室護士進行健康教育的內容是相同的,內容和方式對不同的慢性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義務,但從患者自身疾病的認識上可能沒有顯著提高,對如何提高有效治療的情況有著日常的認識人生就是一無所知,不能完全達到健康教育的預期目標[4]。因此,我們在過去的機械式健康教育中增加了護理程序,這項措施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護理程序是一種護理模式,它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通過對不同患者的具體需求的了解和分析,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在治療過程中要了解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并能理解,可用于口腔健康教育,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來實施輸液的過程。如果你了解患者的理解能力是比較差的,你可以結合使用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并嘗試用一個簡單的,容易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改變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輸液室護士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并能提高與患者溝通的能力。在設計健康教育內容時要考慮幾個方面,首先是關于輸液治療,患者應在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前完成適當的準備,例如,患者的液體量在適當的食物的后方輸液。輸液前告知患者在輸液過程中或輸液完成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相應的治療方法,避免恐慌。綜上所述,在門診輸液室在健康教育中應用護理程序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潘愛春,王功朝,張娜,等.運用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對癌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6):558-560.

[2]Boldy D,Della P,Michael R,et a1.Attributes for effective nummanagement of Western Australia,Singapore and Tanzania[J].Aust Health Rev,2013,37(2):268-274.

篇10

在網上輸入“功能水”進行搜索,可以看到諸多關于功能水的宣傳:“水才是最好的藥”,“功能水,喝出健康來”……這些頗具誘惑力的口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在北京幾處大型連鎖超市中,各種品牌的堿性水、含氧水、小分子團水、磁化水、電解水、太空水等都被擺放在醒目位置,“健康養生的堿性飲品”等大幅促銷標語掛滿貨架。一瓶堿性水的說明上這樣宣稱:“弱堿性飲品,可以調解人體的酸堿平衡,長期飲用有助于養胃,緩解消化不良和便秘,改善酸性體制,還有解酒、美容、調節口腔異味等功效?!边@些功能水的價格相差很大,同等容量有的賣1.5元一瓶,有的賣到5.5元。

除了瓶裝功能水,凈水儀器也賣得火熱。在幾家電器商場,有媒體記者就堿性生態水機、電解水機、頻譜水機、磁化水機等名稱很“專業”的凈水儀器咨詢了銷售人員,他們表示,用這些儀器過濾之后的水,不僅能“抗疲勞、抗氧化,還能預防‘三高’以及失眠、便秘等癥狀?!痹陔娊馑畽C的宣傳說明上,也有“對于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等有一定治療功效”的字樣。而這些凈水儀器的價格均不便宜,都在4000元以上。

如果市場上這些水產品、凈水設備的廣告宣傳都是真的,那么我們喝進去的就不僅僅是可以補充水分、維持生命的水,而是成了包治百病、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保健治病的“神水”是否存在?

業內權威專家和學者對此無一例外都給了否定回答,不管是弱堿性水、含氧水,還是磁化制水機、臭氧制水機,都和健康沒有絲毫關系。所謂功能水,多數是噱頭,有名無實,根本不可能治療疾病。

市場上熱賣的堿性生態水機、弱堿性能量制水機、堿性離子水機等凈水設備都主打一個概念:產品具有制備弱堿性水的功能。廠家聲稱,弱堿性水是最符合人體需求的健康水,有營養保健作用,不僅能促進人體發育,還可以防止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

弱堿性水更有利于健康嗎?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負責人趙飛虹介紹,目前并沒有證據證明水的pH值與健康有關。我國生活飲用水指標中確實有pH值一項,范圍是6.5-8.5,但這并不是健康指標,而主要是出于防止金屬管道被pH值較低液體腐蝕的考慮。

小分子團水大多依附堿性水制水機存在,商家宣稱此形態的水更易被吸收。專家表示,有些水比如礦泉水的分子團確實較小,但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它與健康有直接關系,更不用說治病了。

為了證明“弱堿性水、小分子團水有益健康”,有商家稱,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優質健康飲水標準指出,優質健康水應pH值呈弱堿性,小分子團,滲透力強,溶解性好。

然而,早在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新聞官原博雍就對媒體表示,他們從來沒有就飲用水水質提過類似標準,而他本人也從未找到世衛組織有關健康水的標準。

除了堿性水制水機外,家用軟水機、磁化水機、家用臭氧水機等也是暢銷產品。軟水機宣稱“軟水含氧量高,硬度低,可防止結石病,減輕心腎負擔,還有美容之效”,磁化水機宣稱“可以止咳去痰、預防便秘,洗腳腳不臭,洗手手光滑”,臭氧水機則稱“能使水中的氧氣含量增加,水成為活性水,不僅溶解性、滲透力增強,還能激活老化的細胞,加速新陳代謝,從而提高人的免疫力”。

對此,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學美表示,“我沒聽說過這種事,覺得不太可能?!?即便是一些制水機能夠起到活化水分子、增強溶解性的作用,但現在也沒有任何試驗可以證明效果。

另外,一些打著國外新技術旗號的產品宣傳得更為夸張。比如一種號稱來自日本的“水素水”稱,它“對糖尿病、過敏、高血壓、皮膚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艾滋病、癌癥及各種病毒都有很好的療效”。

然而,這種“水素水”在當地就存在爭議,且日本銷售的凈水器以除菌和過濾為主,只可作為健康輔助商品進行銷售,廠家如果在銷售時說這種水可以治療疾病,就屬于夸大宣傳,繼而會遭到處罰。

有業內人士說,功能水的出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改革開放之前,人們以為水是白來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定義為“自來水”即可見一斑。改革開放后,精明的商家開始把水裝入瓶子里賣錢,那時,人們才意識到水是商品,也可以賺錢。

幾乎同時,包括自來水水源地污染導致流產多發、心臟先天性異常的孩子較多等因自來水污染致病的問題開始被公諸于眾。

公開文獻顯示,因溶解于水中的鉛會導致幼兒智力低下、成人神經障礙、消化系統障礙、老年人腎臟障礙、失眠和癡呆,日本于1987年全面禁止自來水管道使用鉛管,凈水機開始逐漸興起。于是,市場上適時出現了瓶裝水、飲水機、凈水機,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在手中持一瓶礦泉水是一種時尚,自此,商家便開始拿水大做文章。

正是這一飲用水需求的潮流,加上人們對它趨之若鶩的消費心理,催生了象征時尚文化和生活品質的高端水,以及被賦予營養、保健甚至醫療效果的功能水。

“功能水在國際上也有爭議,就連功能水概念的發源地日本,也只將研究重點集中在電解水上。在我國,功能水是一個沒有被認可的概念,電解水獨立于‘功能水’之外,制備設備屬‘醫療保健器械’,需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審批?!壁w飛虹說。

要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不被肆意侵害,首先需要在消費者中普及科學知識,尤其是食品安全和飲用水知識,剝掉各種“神水”的畫皮,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科學飲水。其次是由政府職能部門約束和規范媒體的廣告宣傳,嚴禁虛假宣傳、夸張報道,避免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當市場上的“水”清了,無良商家自然也就無法再渾水摸魚了。

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標簽說明書管理規范》第六條規定,涉水產品標簽和說明書中不得標注:(一)明示或暗示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內容;(二)虛假、夸大、使消費者誤解或者欺騙性的文字、圖形以及與生活飲用水無關的內容;(三)“酸性水”、“堿性水”、“活化水”、“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富氧水”等內容;(四)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禁止標注的內容。

其實,水的基本功能就是參與身體的生命運動,幫助新陳代謝,排除有害物質。根據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只要是pH值在6.5-8.5之間,即從弱酸性到弱堿性的飲用水都符合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