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學臨床病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3-12-21 17:20: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獸醫學臨床病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獸醫學臨床病例分析

篇1

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常見的腦血管病均可引起癲癇?,F將我院神經內科2004年8月~2007年2月收治的以癲癇為首發癥狀的急性腦血管病32例分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32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齡42~75歲,平均58歲,均經頭顱CT確診,符合全國第四屆急性腦血管病學術會制訂的診斷標準。其中腦梗死15例,腦出血1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5例,伴有高血壓病史22例,腦動脈硬化病史20例。

1.2 臨床表現:3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癲癇分類按198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標準[1]。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10例,復雜部分發作16例, 單純部分發作4例,癲癇持續狀態2例。其中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及混合性卒中以全身發作為主,腦梗死則以部分性發作性為主。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6~72小時內做頭顱CT或頭顱MRI檢查,病變定位于額葉5例、顳葉4例、頂葉3例、腦干1例、基底節區12例、蛛網膜下腔2例、腦室2例、小腦3例。癲癇發作后檢查發現有肢體癱瘓、失語等神經系統定位體征24例,占75%,僅以癲癇發作為臨床表現的8例。

2 治療效果

經過脫水、抗癲癇和對癥治療后,除1例腦干出血,1例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經搶救無效死亡外,其余30例癲癇癥狀均得到控制。

3 討論

以癲癇為首發癥狀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多在活動狀態下起病,與一般的腦梗死有所不同。這是否與其病因中動脈硬化、糖尿病、風心病伴心房纖顫的基礎上形成血管源性栓子,在活動中發病導致腦梗死有關[1];腦血管病致癲癇的機制,大多數學者認為這與急性腦血管病產生的腦局部缺血、缺氧所致的病理生理變化有關,是癲癇發生的基礎;腦梗死早期,由于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鈉泵衰竭,鈉進入神經細胞內,改變了細胞膜的穩定,使其發生過度去極化。這種致癲癇因素隨著腦梗死進展而愈加明顯,容易導致癲癇狀態。而腦出血、腦水腫機械刺激或彌漫性腦血管痙攣使細胞膜電位不穩,過度去極化引起癇樣放電。從本組的初診情況看,8例單純部分性發作患者曾被誤診為短暫性缺血發作,均在72小時內確診。在臨床上以癲癇為首發癥狀而無偏癱等神經系統定位體征,易造成漏診、誤診;如果患者是急性腦血管病變,而僅從癲癇的角度去治療,必將會出現誤診、誤治。

有人認為出血性腦卒中以全身性發作為主,缺血性腦卒中以部分性發作為主,本組資料臨床表現支持此觀點。在急性腦血管病中,究竟出血性和缺血性腦血管病之間何種出現癲癇的幾率較多,統計結果不一。本組結果顯示病變位于腦葉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發生癲癇的幾率是一致的,而發作類型與病變性質關系不大。此外,年齡及性別與癲癇發生無差異。

腦血管病繼發癲癇的治療應視具體病情而制訂治療方案。本組的大多數患者(91.20%)在經過相應的病因治療后而終止癲癇發作,未給予抗癲癇藥物,主要針對原發病治療,而部分后遺癲癇持續狀態的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獸醫信息學;信息;數據;決策;建模

獸醫信息學(VeterinaryInformatics)是一門應用信息科學、工程學和計算機技術來支持獸醫學教學、研究和實踐的學科。獸醫信息學是伴隨著信息學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1]。信息和計算機技術在獸醫領域的應用開始于上世紀60-7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信息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其研究已經相當深入,應用范圍也已經相當廣泛。而在一些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普及比較晚的國家,獸醫信息學的發展尚處于起始階段。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沒將獸醫信息學作為一門專門的獸醫專業的學科來普及,其發展還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從應用到相關技術研究還有待于步入一個更高的層次。

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獸醫領域的應用雖然起步較早,但是,在其發展的初期則是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過程,直到最近十多年,才呈現出了蓬勃的勢頭[2]。在獸醫信息學發展過程中,其研究和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電子病例記錄;疾病診斷專家系統及決策支持系統;圖像數據獲取和生物統計與建模等。

1.電子病歷

在計算機沒有引入獸醫領域之前,動物病歷主要是以人工的方式記錄在以紙為主要載體的媒體上。由于載體本身的特性所限,采用這種記錄方式進行病例記錄,當積累到一定數量后,由于記錄載體體積龐大給應用和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難。電子病例(electronicmedicalrecords,EMRs)[3]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獸醫能夠為用戶提供計算機化的標準化的病例記錄,實現了對動物的健康狀況進行長期跟蹤,并提供長期的健康咨詢服務和制定保健計劃。對于用戶,可以在家通過網絡隨時查看自己寵物的病例記錄,從而清楚地了解它們的健康狀況。另外,一個養殖場動物電子病例為疾病控制職能部門提供了流行病學分析的原始資料,通過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制定科學的疾病控制和撲滅計劃,同時電子病例記錄也是發現新出現疾病的重要途徑。在獸醫信息學發展比較早的國家,電子病例記錄系統已經相當成熟,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行業規范和標準。這種標準的形成,使得在整個國家或者大部分地區均采用同樣的標準進行病例采集、管理、交流和分析等,有利于流行病學分析、疫病控制和相關疾病控制措施的制定。目前,信息技術在獸醫實踐中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由于采用電子病例記錄系統,獸醫臨床實踐在向無紙化方向發展。

2.決策支持系統

獸醫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supportsystem)是指在動物疾病控制中用于輔助決策者進行疾病控制策略制定的計算機程序系統。獸醫領域的決策支持系統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疾病診斷系統;另一個是疾病控制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是疾病診斷決策支持系統最為常見的形式。疾病控制決策支持系統主要是一些流行病學分析系統、疾病控制經濟學分析系統、疫情監測系統和疫情預警預報系統等[4]。

專家系統是利用知識和推理解決領域中只有專家才能解決的難題的計算機程序系統。在世界范圍已經有大量的動物疾病診斷專家系統投入應用,如牛病診斷系統CaDDiS、禽寄生蟲病專家系統PPES、家畜寄生蟲專家系統LPES、牛福利信息/專家系統OxWISE等。我國也開發出一些動物疾病診斷專家系統,如北京佑格公司的系列動物疾病診斷專家系統、江蘇農科院的雞病診斷專家系統和東北農業大學的牛、豬和犬病診斷專家系統等。雖然已經有大量的專家系統投入到動物疾病診斷實踐中,這并不意味著動物疾病診斷專家系統已經完全成熟,相反,隨著專家系統本身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入,用戶對動物疾病診斷專家系統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專家系統將向著診斷過程更加高效、準確、智能程度更高和操作更加方便的方向發展。

疾病控制決策系統因其涉及到疾病控制決策的各個環節,因而有大量的不同類別的決策系統出現,同時也有多種信息技術應用于這些系統中。CareEngine是一個通過對不同用戶的當前狀況和已有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用戶當前的狀態,然后根據該分析結果對用戶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型的用戶提出不同的處理措施,以降低疾病診斷過程中的錯誤和減少用戶的費用。疾病流行趨勢和模式分析是流行病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需要處理和分析大量的疫情數據,這些數據一般均具有空間屬性,如患病動物的分布、運動趨勢,疾病的發生范圍和危險因素的分布等,而疾病控制策略往往需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做出,因此,以數據分析和處理為主要功能的決策支持系統應運而生。除了傳統的決策支持系統外,地理信息系統當前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疾病控制決策。EpiMAN-TB是一個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決策支持系統,通過對空間數據分析結果,制定新西蘭牛和鹿中結核的控制措施。

3.獸醫圖像數據和信息的獲取及分析

在獸醫臨床實踐中,由儀器和設備獲得的圖像、數據和信息在疾病診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臨床上這種數據的需求將大大增加,人們在診斷決策中對這些數據的依賴程度也在增加。由此伴隨著對這些數據的獲取、分析、存貯和解釋需求也在巨增。在動物疾病診斷中,經常用到的圖像有顯微鏡圖片、電子顯微鏡圖片、熒光顯微圖片、B超圖片、X光圖片和CT圖片等,對這些圖片的獲取和分析幾乎均通過計算機來完成。另外,隨著計算機圖像處理功能的日益強大和處理技術的日益成熟,通過計算機不但可以處理2D圖像,而且3D圖像分析技術已經在獸醫實踐中得到廣泛地應用。

最近在圖像處理技術上的進展不但可以顯示機體的解剖結構,而且可以在活體上對生物學過程和事件進行評價。例如,利用磁共振技術和放射性同位素成像技術可以顯示機體的功能。這些技術可以對血流和各個器官的功能狀態進行顯示,對疾病的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一些在臨床上常用的基于計算機的成像技術包括: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X-raycomputedtomography,X-rayCT或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e,MRI)和發射體層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如單光子發射體層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與正電子發射體層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計算機放射攝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或直接數字化攝影(directradiography,DR)等新的成像技術。

4.生物統計、分析及建模

生物統計是獸醫實踐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生物統計,人們可以發現從臨床實踐中得到的數據中所隱含的意義、發現疾病和致病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疾病發生的規律等,為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以及科學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生物統計又是獸醫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幾乎所有的試驗數據都必須通過統計分析來發現試驗現象和事物本質之間的關系,并且只有經過科學的統計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結果才能被廣大同行所認可,對其所揭示的現象才有科學、客觀的認識?;谟嬎銠C的統計分析軟件已經成為獸醫實踐和應用中的必備工具,如MS-EXEL、SAS、S-PLUS、MATLAB和SPSS等。除常規的數據統計之外,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統計分析為挖掘疾病流行和擴散的時空特征和模式開創了一個新的視角,通過對分析結果在電子地圖上的實時顯示,使人們能更直觀地了解疾病的流行狀況及未來的流行趨勢。

建模以其嚴謹、抽象的特點作為交叉學科在醫學領域廣泛應用,同時也為其在獸醫領域的應用提供契機。近年來,在重大疫病的控制中,數學模型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流行病學分析與研究。

OmairaCeciliaLizarazoHerrera等[5]采用動力學模型仿真模擬口蹄疫的發病過程,為疫病管理提供參考策略;EricP.M.Grist[6]用控制優化模型評估瘋牛病可能造成的損失;Trapman,P[7]采用隨機過程研究的動物傳染病分支模型可分析疾病的發病數量和時間,并評估不同的管理措施的效果,該模型可適用于典型豬瘟、禽流感和口蹄疫等流行病。英國數學家利用模型解決的重大問題是瘋牛病。在初期沒有有效的抗菌藥物,只能檢查并殺死所有的病牛,但在最初的15個月,這些方法沒有避免疾病的傳播。因此,數學家設計了一個針對瘋牛病的傳染模型,并且發現問題的關鍵是時間的控制問題。原先檢查并屠宰病牛往往是在疾病發現的4-5天——在這段時間疾病已經很大范圍地傳播開了。這就是不能控制疾病的原因,于是疾病的檢查采取了更為果斷和迅速的措施,來檢查可能被感染的牛并屠宰。兩個月后,疾病得到了控制。

另外,基于環境因素和空間因素的疫病傳播時空動力學模型的建立也為疫病控制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動物疫病的發生、發展、分布與地理環境關系密切,流行病地理信息系統在疾病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DavidL.Smith等[8]人調查了康涅狄格州169個鎮的浣熊狂犬病的傳播情況,同時,還調查了地理、人與動物接觸情況等因素。對狂犬病在不同的地形傳播的環境危險因素進行定量,建立了狂犬病傳播的隨機空間模型,結果表明環境因素對該病的空間分布存在顯著的影響,河流起著重要的屏障作用,將擴散速度減少7倍。DavisonS等[9]利用GIS對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996~1998年發生的H7N2亞型禽流感進行空間分析與研究,為防疫措施提供參考,EhlersM[10]等利用GIS對意大利1999~2001年發生的禽流感建立以家禽飼養密度為基礎的空間分析模型。

5.小結

信息學、計算機和獸醫學等學科的高速發展,給獸醫信息學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從國外這些年的發展和應用歷程來看,重點的研究方向包括電子病歷、決策支持系統、數據和圖像的獲取、存儲和分析以及對疾病和生理等過程的建模等。我國獸醫信息學的發展中所研究的主要內容也不外乎這些方面,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應根據我國獸醫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走一條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道路。分析我國當前的研究現狀,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逐步開展工作,以促使獸醫信息學的快速發展:(1)以建立獸醫臨床及實驗室數據標準為前提,逐步在全國建立和推廣電子病歷系統,以實現全國動物疾病數據的共享、無縫集成與交流,有利于疾病流行狀況分析和疾病控制決策;(2)搜集整理國外的研究資料和相關書籍,編寫我國獸醫信息學教材,將獸醫信息學作為一門單獨學科提出,作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選修課進行推廣,培養后備人才;(3)整合現有資源(人力、物力和資金),提出重點突破方向,逐步展開獸醫信息學相關研究;(4)大力宣傳信息技術在日常實踐中的應用價值,提高養殖單位及用戶對信息學的認知程度,同時加快已有的信息技術相關產品在獸醫領域應用的推廣工作,讓用戶從效益中認識這些產品的價值,以促進獸醫信息學在實踐中的推廣;(5)以生物信息學的高速發展勢頭為契機,進行動物病原生物信息學相關研究,為動物疾病的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主要參考文獻:

[1]Boschert,Ken.[WWW]12THSeptember1998.VeterinaryInformatics.netvet.wustl.edu/info.htm15THApril2003

[2]Smith,RonaldD.;Williams,Mitsuko.Applicationsofinformaticsinveterinarymedicine.BullMedLibrAssoc.2000January;88(1):0049–0051

[3]Holbrook,Anne,etal.[WWW]Acriticalpathwayforelectronicmedicalrecordselection./Downloads/path.pdf16THApril2003

[4]Boschert,Ken.[WWW]12THSeptember1998.VeterinaryInformatics.netvet.wustl.edu/info.htm15THApril2003

[5]OmairaCeciliaLizarazoHerrera,CarlosAlbertoGonzalezBuitragoy,HugoHernandoAndradeSosa,etal.SystemDynamicsappliedtomodellingandSimulationofFoot-and-MouthDiseaseEpidemiology[A].The1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theSystemDynamicsSociety,and5thAustralian&NewZealandSystemsConferece:SystemsThinkingfortheNextMillennium,Wellington,NewZealand[C],20-23July1999

[6]EricP.M.Grist.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RiskAssessment:TheUKexperience[J].RiskAnalysis,2005(25)3,519-532.

[7]TrapmanP,MeesterR,HeesterbeekH.Abranchingmodelforthespreadofinfectiousanimaldiseasesinvaryingenvironments[J].JournalofMathematicalBiology,2004(49)6,553-576.

篇3

[關鍵詞] 臨床獸醫學 教學實驗改革 自主學習

臨床獸醫學學科在高等農林教育動物醫學專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動物內科學、動物外科學及獸醫產科學等課程是專業必修課。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緊密結合臨床實踐中動物的疾病治療展開教學和研究。但隨著一些新的疾病的出現,課本內容還沒有收錄,需要在教學中隨時補充;另一方面,傳統的課堂教學和臨床實驗分離教學,造成學生理解困難。如何讓學生對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學好試驗,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對傳統教學方法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培養學生主動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探求尋找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此,在實驗示教工作中,筆者從4個方面進行了探索性嘗試。

一、改進課堂教學內容,強化學生思維能力

要進行臨床獸醫學學科課程的教學實驗,首先,教師要認識課程的基本要求,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論難點和實驗重點。因為是專業課,需要學生對學過知識的融會貫通,還要在具體的疾病機理中運用學習的知識去闡述剖析,徹底對某種病例有清楚的認識,從而在處理及治療中有“方”可依。還要對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區別不同的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這些需要在課堂上得到鞏固提高。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盡量采用圖片等直觀的方法進行講課。能用圖表的就盡量用圖表表示,每一堂課結束前對所學內容進行幾分鐘的歸納總結。新課開始講授前,采用課堂提問的形式,對上一節課的內容先進行一個摸底,然后就是查漏補缺,對提問中學生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點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悉心講授??梢粤信e幾個近似的疾病,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回答,加以辨別,教師輔地提示和完善。只要學生能把在課堂上學的知識充分掌握了,并在實驗中加以鍛煉就能達到教學效果。

二、自編實驗教學指導綱要

臨床獸醫學科的教材不斷更新,但實驗指導書大部分內容陳舊,更新速度慢,實驗一般為單獨設置,減少了學習內容的綜合應用。我國資源廣泛,但分布各不相同,特別是各地區農林院校要結合自身地區的特點對教學內容要求不同,即側重點不同,在這一觀念的指導下,本學科組廣泛收集相關教材、教學實驗指導書和專業期刊等,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補充實驗中最新的技術應用、科研動態,在生活實踐中多發的疾病的臨床特征和診治方法,編寫適合我校學生使用的實驗指導手冊(報告),對重點實驗仍然重視,這樣也不失全面性。

在實驗指導的編寫中,注重綜合性實驗的設計,結合教學大綱(進行了全面修訂,加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將以前的實驗合并或刪減,實驗動物對象的重點偏于豬、牛和小動物,壓縮特種動物的臨床實驗,這也為學生的就業導向和地區農牧業服務提供支撐。

三、改進實驗示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以往的實驗課往往是老師在講壇上先示教一遍,然后讓學生自己按照示范進行相關的實驗步驟,得到的結果具有預見性,操作過程也較固定死板。實驗考核也過于單一化,考查實驗報告,對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不夠重視,這經常會出現對實驗考核的過程化。在實踐中發現,也許老師上課沒有提到過的內容,但生活中需要,這時如何正確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職責。

采用了分段式實驗教學,就是實驗分階段地進行。首先,對實驗目的進行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制定實驗方案,得到最佳的技術流程路線。然后,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再指導,因為學生未接觸過新的實驗內容,在初步思路的指導下開展,這樣出現錯誤后分析這些易犯錯誤的原因,對以后的實踐工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只有不斷發現問題,才能不停地思考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來。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最后,在實驗分組中設計內容相同的比較實驗結果,設計內容不同的比較實驗路線,綜合判定學生對實驗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

四、實驗考核多元化,注重后期培養

改進考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考核包括平時操作技能考核、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程序、課后動物醫院實習報告等,占總成績的30%。如何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生活中,必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可以布置一個跟現代動物醫學密切相關的課題多角度展開討論,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關注身邊的人和事,能用更全面和前瞻的眼光看世界。希望學生把基礎知識牢固地掌握好,為今后的臨床實習及工作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樹東.基于生態學視角的我國研究型大學學科建設對策.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6(4):233-235.

[2]易本馳,魏明奎,鄭全芳等.《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教學的改革與探索.河北農業科學,2008,12(5):171-172.

篇4

統計分析表明,犬腫瘤病可以發生在寵物犬(包括牧羊犬、獅子犬、長卷毛犬、西班牙長毛垂耳犬、波士頓犬、京巴犬、西施犬、博美犬、貴賓犬、蘇格蘭犬、可卡犬、巴哥犬、吉娃娃、北京犬、藏獒、拉布拉多犬、黑貝犬、竄種黃狼、秋田犬、柏塞犬、凱利藍犬、虎皮丹犬、杜得蘭犬、波爾多犬、沙皮犬、斗牛犬、薩摩犬、馬爾濟斯犬等)、工作犬(獵犬、導盲犬、警犬等)、中國田園犬等。發生的年齡集中于2歲到16歲。其中6歲到14歲是犬腫瘤病發生的高峰期(表2)。

2犬腫瘤病例發生的地理分布情況

據統計,臨床犬腫瘤病例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江蘇省、安徽省、河南省、四川省、新疆省、甘肅省、山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廣東省、山東省、北京、上海等地。但必須說明的是地域的統計與當地對犬腫瘤病的診斷水平有密切關系,也與當地臨床醫生對犬腫瘤病的重視程度有關。

3犬發生腫瘤的可能病因

犬發生腫瘤的原因十分復雜,總的來說與犬的遺傳品系(犬種)、當地的環境條件、飼養(飼料)、犬只的管理過程(如犬生長過程的)等有密切關系。由于涉及因素過多,沒有辦法對犬腫瘤發生的相關風險因素與腫瘤病例之間的關系進行相關性分析。從統計學的角度看,近年來環境污染以及犬食(糧)質量等因素對犬腫瘤的誘發作用日益顯著。

4獸醫臨床上犬腫瘤性疾病的治療方式

獸醫臨床上犬腫瘤性疾病的治療方式是根據腫瘤的性質、大小、發生部位、轉移情況及其對治療的敏感程度決定的。對于犬腫瘤性疾病臨床上多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良性腫瘤治療效果好,惡性腫瘤治療效果差。有一些病例,采用了各種化學治療甚至放射治療的手段,使得犬惡性腫瘤病例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但均以死亡告終。

5討論

獸醫臨床犬腫瘤病例的統計結果顯示,犬腫瘤病的病種以及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與目前我國人群逐年升高的腫瘤發生率趨勢相類似,病例總量不斷上升,罕見腫瘤以及新發現腫瘤近年來越來越多被報道,其原因可能與環境污染和犬食(糧)質量有關。臨床犬腫瘤病例呈現典型的上升趨勢,2001年后上升趨勢更加明顯。趨勢分析表明,今后的一段時期內,臨床的犬腫瘤病例會逐年上升。統計分析結果表明,犬腫瘤在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器官內發生最多,占統計總數的89%,尤以乳腺腫瘤、傳染媾性腫瘤和腸道末端腫瘤發生為甚;泌尿系統、循環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的腫瘤發病率最低,僅占統計量的1%。犬乳腺腫瘤以及消化系統腫瘤的高發病率與我國人群的腫瘤發病率相似,原因待析。

篇5

關鍵詞:獸醫內科學;研究性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3-0140-03

《獸醫內科學》是研究動物非傳染性內部器官疾病為主的一門綜合性臨床學科,運用系統的理論及相應的診療手段,研究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規律、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轉歸、診斷和防治等的理論與臨床實踐問題[1]。是一門解決內科疾病的應用學科,是動物醫學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該課程內容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在臨床實踐中診斷和治療動物內科病有難度?!东F醫內科學》的教學長期以來采取的都是傳統的模式,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較少,最終考核成績主要依據期末書面考試成績,在學生中出現了“理論巨人,實踐矮子”的現象,所以,加強該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已成為該課程教學的內在要求。研究性教學是指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確定研究專題,以科學研究的方式,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2,3]。研究性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近年來,按照本校研究性教學要求,本教研室在《獸醫內科學》課程理論教學中開展了基于問題和臨床病例討論的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獸醫內科學課程教學現狀

動物醫學這一專業是技術型專業,研究性教學的應用是很好的一種途徑。研究性教學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4,5]。隨著畜牧業生產的集約化和產業化,動物內科病已成為危害動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獸醫內科學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動物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等,具體介紹的是這些內科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治。該課程介紹的內容是獸醫工作者必須掌握的,是從事臨床工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一直以來,《獸醫內科學》教學方式主要是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堂理論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參與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只有拓寬教學思路,引入研究性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增強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認識與理解,為后修課程的學習和臨床內科疾病診療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研究性教學在《獸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內容的設計:研究性教學內容由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計劃精心選擇,首先,要選擇能體現各系統疾病特征的典型病例;其次,選擇的病例要難度適中,如果過于簡單,沒有爭議,學生就會失去興趣,但也不能超出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再次,要選擇臨床發生率高的病例。對于選擇的典型病例,找出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問題,精心設計。如動物胃腸炎病例,臨床發病率較高,病因錯綜復雜,可作為典型病例進行研究性教學。首先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小問題,如“胃腸炎的病因”、“胃腸炎的發病機理”,“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腸炎表現的特征臨床癥狀”、“胃腸炎的鑒別診斷”、“胃腸炎的治療措施”,再配合相應的臨床病例,作為課堂討論提綱。

2.信息收集和分析: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后由組長向組員分配具體任務,學生結合提出的問題,利用網絡資源、書籍和報刊等一些信息渠道查閱相關資料,到動物醫院搜集統計病例(如3個月之內來動物醫院就診的表現胃腸炎癥狀的病例)等途徑搜集相關學習資料、圖片和視頻,教師可提供必要的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內科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和治療的最新進展。小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充分交流、討論形成提綱和講稿,經老師審閱后制作精美幻燈片。

3.成果匯報:各小組制作精美幻燈片,每組推薦1名同學作代表進行匯報,通過課堂匯報及答疑來展示研究成果。圍繞提綱中提出的問題,匯報人闡述要介紹的某動物內科病的具體內容,可全面介紹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治,也可選擇某一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如只選擇某內科病的鑒別診斷進行詳細介紹。在介紹的過程中結合臨床搜集到的具體病例來加深對該內科病的理解和掌握。在此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傾聽學生匯報和討論, 難點或有爭議的問題由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或解答,并引導學生注意獸醫內科學知識與動物解剖學、動物生理學、獸醫病理學和獸醫藥理學等基礎知識的縱向聯系,及與獸醫外科學、獸醫產科學、中獸醫學、動物傳染病學、動物寄生蟲病學等相關科目的橫向聯系。這樣既加強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印象,又加深了其對新知識的理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綜合知識靈活應用的能力。最后,教師總結該內科病的重點難點,對某些存在偏差的知識點進行糾正,幫助學生正確、科學的認識問題。

4.總結評價:教師對各組的表現進行點評,指出優缺點,提出今后改進的要求。并根據匯報內容和表現,給出該組的成績。各成員的成績由組長和教師根據該組成績并結合個人表現進行評分。研究性教學的成績計為該門課程的平時成績。

三、獸醫內科學課程研究性教學實施效果

1.研究性教學有利于提高《獸醫內科學》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問題引導式教學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自學教學模式。教師首先根據課程內容引導學生發現若干問題,讓學生通過理論查找和實踐,獨立思考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對于“如何鑒別診斷動物胃腸炎”這一問題,學生針對這一問題,查閱相關資料,首先了解臨床表現為胃腸炎癥狀的疾病有哪些,這些疾病還有哪些其他的臨床特征,實驗室指標有什么變化,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對動物胃腸炎的常見病因、臨床特征和臨床診斷手段等方面知識就有了深刻的理解。通過問題引導式教學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為日后的臨床實踐打下基礎。臨床病例討論是以病例為基礎,問題為先導,分析討論為核心,可使學生從理論提升到實踐的高度。教學中發現有不少高分低能的學生,即有些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很優秀,但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實踐證明,在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教學中,臨床病例討論法在臨床課教學過程中將發揮較為重要的作用[6]。揚州大學動物醫院為獸醫專業學生接觸和了解臨床病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生在動物醫院可以真實地接觸到動物內科疾病,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內科疾病的臨床癥狀觀察、診斷和治療,對相關病例進行追蹤調查,全面了解疾病的始終,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進行討論,病例討論中學生可以應用所學的內科學知識對病例進行詳細的分析,在討論過程中做出的一些結論, 教師可應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再查閱資料、再分析、再討論,或者讓學生進行課堂辯論,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引入病例討論,能極大地拉近理論教學和實際情境的距離,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學質量。

2.研究性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動物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職業素質的實用型人才。它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畜禽的養殖技能、動物的防病與治病的能力、經營能力、獨立自主、開拓創新精神、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這些技能是無法直接講授的,必須從切身的體驗中去獲得。在基于問題引導和臨床病例討論的研究性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具有開放、真實、富有挑戰性等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發現問題,讓學生從"問題"入手,為了尋找答案,學生必須主動分析并解決問題,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其上進心及求知欲,產生尋求答案的意識。通過教學活動中的分析、討論、質疑,有助于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在臨床實踐中加以訓練,逐漸培養臨床創新能力;或通過教師的科研工作把學生帶入研究領域,使其在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開發創造潛能。學生參與研究性教學的過程中,可直接深入教與學的每個環節,能促成學生養成查閱文獻、參與臨床實踐和撰寫論文的好風氣,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同時,改變了學生純被動接受知識的態度,學生能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解決問題走出課堂。研究性教學的組織實施,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獸醫內科學》的興趣,學生真正成了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能動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得到了較大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家畜內科學[M].第四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徐鳳生.研究性教學的理論探討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12,(6):44-48.

[3]劉純.“研究型教學”之我見[J].商業文化,2010,(12):172-174.

[4]姚利民,史曼莉.大學研究性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7(6):62-65.

[5]謝秉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06,(2):21-23.

[6]竇學瑩.淺談案例教學法在臨床課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17):66-67.

Exploration on Research Teaching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YUAN Yan1,2, LIU Xue-zhong1,2, GU Jian-hong1,2, BIAN Jian-chun1,2, XIONG Gui-lin1,2, LIU Zong-ping1,2

(1.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2. Jiangsu Co-innovation Center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ant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Zoonoses,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篇6

[關鍵詞]中職學校 獸醫臨床診療技術 課程建設 初報

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在這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教育已成為教育的重點。那么,如何培養出更多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生產崗位的需要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的瓶頸問題,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從1983年以來,僅開設畜牧獸醫及其相關專業,原來本課程名稱是獸醫基礎,近幾年改為獸醫臨床診療技術。本課程在教學文件及與資料、師資、教材、教學方法、實訓條件等方面都要較好的基礎,但仍有很多不足。一是教學文件及資料學科體系較多,未能形成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行動導向教學文件欠缺,生產一線視頻、病例不多;二是師資較溥弱;三是目前選用的教材理論性較強而實踐性不夠、適用性不強;四是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力度不夠;五是實訓條件尚未滿足教學的需要;六是缺乏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以上這些大大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為此,趁我校開展示范校建設的契機,課程組針對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建設進行深入地探索與實踐,主要指導思想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本課程的開發建設,通過改革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建設優化教學環境,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的對接、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聯系,從而促進本課程在教學模式、評價模式、教學環境、教材應用、教學方法、隊伍建設、管理制度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等方面有所提高,大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課程性質、任務和教學目標

獸醫臨床診療技術是以家畜(禽)為對象,研究疾病疾病診斷與治療的方法、技術和理論的學科。它是中等職業學校畜牧獸醫、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重要的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程,也是從基礎課程過度到臨床或專業課程的橋梁。它的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基層動物疾病防治員、動物防疫檢疫員和飼養管理人員所必需的動物疾病診斷與治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全面提高素質、增強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奠定基礎。本課程本著“夠用、實用”的原則來處理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優化理論與實訓內容,主要以動物疾病診斷技術和治療技術的實踐學習為主線,學習中以臨床診療工作為主要內容,力求做中教、教中學、做中會,以達到能勝任應職崗位所需的技術與素質。學完本課程后,學生能獨立診斷和治療動物疾病,勝任基層動物疾病防治員、動物防疫檢疫員和飼養管理人員的崗位。

二、課程建設理念與思路

(一)本課程是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發展、就業崗位需求和本課程自身發展的需要三個方面,優化理論內容和實訓項目,選擇獸醫臨床診斷技術、給藥療法和外科手術療法作為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質教育,著眼于培養學生獸醫臨床診療水平及終身學習能力。

(二)開展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理實一體”教學模式。邀請教育教學專家、企業專家及本課程專任教師共同商討、編寫本課程校本教材,修改完善本課程的定位、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和授課方案,共同開發實訓基地和資師隊伍建設,從而充分發揮本課程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的作用。

(三)本課程教學評價緊扣培養目標,實現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相融通,考核重點要與職業資格鑒定的內容相吻合,提高職業資格證書合格率和就業競爭力。

三、課程建設內容與成效

(一)校本教材建設。

校本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課程組首先通過校企合作,分析動物疫病防治員工作過程和任務(并參照國家動物疫病防治員職業標準),然后依據職業標準,并根據學?,F行辦學的性質要求,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開發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標準,設計項目活動載體,編寫了《獸醫臨床診療技術》校本教材。本教材以優化教學內容為突破口,突出能力本位,強化技能培養,符合學校辦學特點和學生實際,能滿足中職學生對職業的要求,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此外課程組增加編寫了《獸醫臨床診療技術實訓指導書》和《獸醫臨床診療技術習題集》兩本校本教材?!东F醫臨床診療技術實訓指導書》是講授和學習獸醫臨床診療技術的必備教材,是教師指導實訓和學生進行實訓操作的主要依據?!东F醫臨床診療技術習題集》是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教學的配套習題集,是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復習,夯實基礎,順利通過期中、期末考試而編寫的,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和為學生布置作業的主要依據。在建設校本教材的基礎上,課程組還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和考評體系,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校內考核與企業考核相結合、課程考核與職業考證相結合的“三結合”方式,形成性考核(平時考核)和終結性考試(期末考試)兩種類型。即考核由課堂學習態度10%、單項技能考核30%、綜合性技能鑒定15%、校外頂崗實習考核15%、期末考試30%等按一定比例組成。強調“做中考”,重點考核學生的職業能力,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訓”的目的,保障教學效果。

(二)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關鍵。在課程建設過程中,課程組首先根據學校發展目標,科學預測未來5~10年本課程師資的需求,對教師隊伍發展規模、職稱、學歷、年齡、“雙師型”要求等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并制訂年度工作計劃、具體措施、工作進程和考核辦法,將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目標工作落到實處。其次,課程組注重加強教師素質的培養,對于課程主講教師則為他們提供參加交流、進修、培訓平臺,主要幫助教師掌握近年來中職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本專業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對于青年教師則安排獸醫臨床經驗豐富和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對他們開展“傳、幫、帶”活動,具體來說,一是“傳師德”,培養新教師愛崗敬業、恪守教師職業道德以及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的教育理念。二是“幫教學”,幫助新教師制定教學計劃、熟悉大綱、分析教材,突破課程環節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等。三是“帶教研”,帶動新教師轉變觀念,樹立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意識,讓青年教師承擔一些課題任務。另外,我們還利用寒、暑假時間,安排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鍛煉,使青年教師在獸醫臨床工作中學習和掌握現代獸醫最新理念、最新發展動態與新進展,提高獸醫臨床操作技能,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此外,本課題組按照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從企業、科研單位引進理論知識基礎較好、操作技術熟練、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技術專家和高技能人才來校擔任本課程的主講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實現本課程教學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的對接。

通過以上師資隊伍建設措施,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已基本建設成一支具有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具備較強的課程改革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結構合理優化的教師隊伍,達到并超過項目建設要求,推進我校教育教學的內涵發展。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建設。

教學方法與手段建設是課程建設的創新。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已突破了“以教師為中心”、“填鴨”式、“一言堂”式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利用現代教學法如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不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在一種輕松、主動的情景中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踐能力,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1.充分利用多媒體先進教學方式

課程組老師和隊員齊心協力,制作一套適用、聲形并茂的獸醫臨床診療技術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教學這一輔助手段適時地穿插于教學之中,通過視頻、圖片等多種教學方式,變抽象為直觀,便于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還能調節課堂教學氣氛,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得視覺、聽覺多種知覺系統協同參與學習,有助于知識獲得的精確和完善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尤其是視頻教學具有連續性、典型性和重復再出性,是最好的教學輔助方式之一,因此課程組將獸醫臨床診療技術制作成視頻資源,并上傳課程網站供學生在線觀看,有助于學生加深印象,深入理解,開闊視野,鍛煉診斷推理思維,對于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動手能力及規范操作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還將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及現場診療過程制作為視頻資源,有助于學生課后進一步學習,提高獸醫臨床專業知識水平和臨床診療能力。這樣既節省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工作強度和時間,又適應了授課學時減少的現狀。

2.應用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主張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學生唱“主角”,而老師轉為“配角”,實現了教師角色的換位,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授課教師將《獸醫臨床診療技術》的教學內容中的豬開腹手術、公豬去勢手術、公雞去勢術、小母豬去勢術實訓、羊瘤胃切開手術等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3.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教學法屬于情境學習,學生通過扮演相應的角色,從而進行體驗與思考,構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識,體現學生為主體及教師為主導的地位。它要求教師創設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教學氣氛,把教師對學生的滿腔熱情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控制與設計中,以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例如,講授“問診”這一內容時,授課教師可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進行教學:由學生自由推選出兩位學生(一位扮演獸醫師,另一位扮演畜主)共同表演“問診”這一情節。最后教師總結、評價表演情況,進一步講解問診應注意哪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是通過學生對獸醫師角色和畜主角色的扮演使他們能夠在模擬臨床的環境下掌握臨床辯證思維的方法、實際動手的技能、與病人溝通的技巧,同時也能熟悉疾病的癥狀、體征以及畜主在求診時的切身感受,為學生過渡到獸醫師的角色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4.應用病例現場教學法

病例教學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運用真實的病例或者經過精心設計的病例,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這一教學形式,既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利于實現教學方式從灌輸式向啟發誘導式的轉化,使學生自覺、主動、創造性的學習,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例如,在講授動物疾病診斷技術時,授課教師常引用牛瘤胃臌氣、牛瘤胃積食、牛瓣胃阻塞等這些常見病例,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現場診斷,學生能熟練掌握臨床檢查基本方法與程序,并能深刻地領會建立診斷的步驟;在講授外科手術技術時,授課教師引用豬陰襄疝、臍疝等外科病進行現場教學,教師通過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能讓學生開闊視野,并熟練掌握手術部位消毒、動物麻醉、組織分離、止血、縫合等外科手術基本操作。這種教學法既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提高教學效果,深受學生的歡迎。

(四)教學條件建設。

教學條件建設是課程建設的實施。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在原有病理實訓室、藥物實訓室、動物外科基本操作實訓室、動物醫院4個校內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又增加建設了動物疫病診斷中心、獸醫臨床實訓室、動物外科手術室3個實訓基地。實訓室設備先進、齊全,實訓動物充足,充分滿足了本課程實踐教學的需要。同時,課程組依托校企合作平臺,與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及外地知名企業合作,建立以“場中校”為主要模式的校外實訓基地。充分發揮“場中?!钡慕虒W功能,把本課程教學引入企業,由企業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技能訓練任務。建設期內,在原有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基礎上,新增8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職業工作環境和實施操作練習的場所,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管理建設。

教學管理建設是課程建設的保障。為了課程建設工作能有效、持續地開展,我校成立了以教學副校長為組長的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課程建設工作的領導,教務科具體負責精品課程的規劃和管理,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和推動課程建設。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受到了學校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扶持,無論在鼓勵科研方面,還是在資金配置方面都有一定的傾斜政策,為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資源支持。

四、結束語

篇7

【關鍵詞】獸醫診療;問題;對策

0.引言

畜牧行業在近些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養殖動物的種類增多,數量提高。動物的疾病類型也因此大幅度提升,這對于獸醫人員的專業水平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獸醫人員要面臨更大的工作量與更為復雜的工作內容。在動物醫療形勢不斷變化的情形之下,獸醫人員在進行動物診療工作之時面臨更多的困難,提出獸醫診療水平已經成為了畜牧行業發展的必然之舉"鑒于我國獸醫診療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獸醫診療水平的提高對策已經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因此,本文以獸醫診療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為題是有一定社會現實價值的。

1.獸醫診療中存在的問題

1.1獸醫診療的設備落后

在城市或者較為發達的地區,會有獸醫診療的專業機構,這些機構有自己的醫療場所與專業的醫療設備??墒牵瑢τ谖覈恍┞浜蟮幕鶎拥貐^來說,獸醫診療人員是沒有專業的醫療場所的,更沒有進行機構開設的條件與資金,只是依靠自己的藥箱與簡單的設備解決區域范圍內的獸醫診療活動。一般來說,這些基層的獸醫診療人員的設備十分簡單,聽診器、體溫計、注身器與輸液器,對于動物疾病的判斷,只是依靠自己的個人經驗與傳統的方法,其疾病的診療率低下,對于我國畜牧業的發展有負面影響。

1.2繁多的動物養殖種類

近幾年,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并且野生動物資源也面臨著滅亡,然而人類對藥用以及食用的野生動物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就使得供需矛盾日益突顯出來。各種野生以及動物養殖業不斷興起,促使獸醫診療范圍不斷擴大起來。

1.3變異的示病癥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由于動物的流通頻率不斷加快,這就促使動物新疫病、新動物疫病不斷涌現出來,并且老疫病的病理以及臨床癥狀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比如:羔羊的白肌病給獸醫人員帶來較大的困難。

1.4更新較為緩慢的理論知識

由于獸醫人員的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他們一般將獸醫作為副業,隨著這些獸醫的年齡不斷增長以及他們的文化程度較低等因素的影響,此時的他們不能夠深入以及系統的學習動物診療的理論知識。在實踐過程中,獸醫人員不能夠正確的分析、推理、判斷以及診斷疾病中的因果關系,比如:水腫癥狀,這一癥狀可能是由心、肝、腎以及營養等原因而引起的。獸醫在診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科學的理論知識作指導,這就使得獸醫無法找到真正的病因。

1.5思想比較保守,人為的設置交流屏障

由于一些地方思想比較保守,獸醫之間在背后相互進行詆毀,從而不利于診斷工作的順利進行。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如下:第一,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相互之間開始搶“生意”;第二,一些獸醫怕自己的成功經驗被同行偷學去,從而使得自身失去競爭力。一些獸醫由于自身的技術水平有限,不敢去做外科手術,從而制約了獸醫診斷水平的提高,以致于養殖戶的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失。

1.6缺乏完整的診療活動記錄

醫務人員在醫治過程中,要記錄每一病例、每一次診療活動以及每一個體會,通過詳細的記錄可以肯定醫務人員一生診療活動價值的肯定,并且也是醫務人員總結成功經驗以及分析失敗的原因的原始資料,從而能夠提高獸醫人員的診療水平。由于一些獸醫人員出身于中醫家庭,因此在醫治過程中,他們主要采取了中醫和西醫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從而能夠在治療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2.提高獸醫診療水平的措施

在提高獸醫診療水平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動物診療條件的限制,因此獸醫人員要深入以及系統的學習現代獸醫學的理論,并且要充分發揚不怕臟以及不怕苦的精神,將自己投身到診療工作中,與此同時在診療的實踐工作中,要及時總結成功經驗以及失敗的教訓,不斷提高自身的獸醫診療水平。

2.1加大動物診療設備的投資

動物診療相關部門,特別是基層地區的上級動物診療部門與政府,應當重視起動物診療水平的提高工作,加大資金投入,為基層動物診療機構提供先進的動物診療設備,改變現有獸醫診療設備水平"使基層的獸醫診療人員可以利用較為先進的儀器與設備對動物的疾病進行準確的判斷與治療,促進獸醫診療水平的提高。

2.2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以及預防醫學這3大醫學體系之間的關系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果其中一個體系比較薄弱,這就會影響到整個診療的質量,從而制約了診療水平的提高。獸醫人員在深入以及系統的學習動物疾病診療理論的時候,要督促自己學習新知識以及新技能,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獸醫通過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從而能夠把握疾病發生、流行以及演變的新特點以及新動態,最終不斷提高獸醫人員的診療水平。

2.3優化獸醫傳統思想

許多獸醫認為將自己的動物診療經驗傳授或者分享給他人,會使自己的動物診療業務減少,會損傷自己的經濟利益,這種想法是非常狹隘的"因此,動物診療部門應當加大對正確思想的宣傳,使獸醫能夠了解到自己進行診療方法與經驗分享時的重大意義,加強與同行業專業人員的討論,可以使正確的動物診療經驗得以傳播,不正確的動物診療方法得到糾正。其次,在專業知識的交流與討論中,獸醫還可以吸取他人的先進理念與方法,分享與獲得是成正比的。加強正確思想的宣傳,使獸醫摒棄傳統的思想,提高獸醫隊伍的整體診療水平。

2.4大膽進行實踐

在歸納、整理以及推斷感性材料的過程中形成了科學,并且科學的理論是指總結事物的發生、發展以及演變規律的一般性。因此在診療活動中要遵循唯物辯證法的原則,并且能夠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活動,最終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以致于理論能夠豐富以及完善起來。與此同時,獸醫人員要充分結合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診療水平。

2.5掌握正確的診斷方法

獸醫診斷過程中,要將唯物論的方法論作為指導,并且要全面調查第一手資料,從而能夠得出科學的診斷。除此之外獸醫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掌握正確的診斷方法。第一,推論診斷法。推論診斷法主要是指從一個假定的可能性疾病出發,并且比較、審查、分析以及研究收集到的資料,然后再分析造成這些疾病的原因,如果能夠明確病因,要及時采取相關的措施來進行。第二,鑒別診斷法。如果在病癥資料提出了好幾種相似的可能性疾病的時候,這就要比較以及推理這幾種可能性疾病的病因、癥狀以及發病過程,這樣做可以及時的處理各種疾病。

3.結語

在獸醫診療工作中,出現失誤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獸醫人員要總結以及歸納診療失誤的原因,并且要找出診療失誤中的內在規律,不斷降低診療活動中失誤率,確保畜牧業向著健康化、安全化的方向發展。[科]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獸醫影像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S854.4-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獸醫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獸醫影像學作為一門新的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獸醫影像學不但在社會服務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作為一門新興邊沿學科自身也得到了發展。獸醫影像診斷學是利用不同原理的成像方法,使動物體內部器官和結構影像化,來推斷機體形態及病理變化,以達到診斷的目的現代化診斷方法。獸醫影像技術包括傳統X線攝影技術,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實時超聲掃描技術,磁共振成像技術,熱記錄攝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介入放射學,內窺鏡技術和心電圖技術等[1]。目前,全國很多高校及職業學院開始設立了獸醫影像學課程,有些院校把其作為專業必修或限修課。

隨著計算機技術融入到獸醫影像學當中,影像診斷學涉及到知識容量更大、相關學科很多,使得這門課程在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過程中難度較大。筆者結合近些年影像學的發展和教學實踐,摸索了一些經驗和方法,總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內容

1.1 重點講授常用的影像學成像基本原理

成像原理是學習影像診斷學的基礎,學生對設備的主要功能及成像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使他們對各臟器在各種影像技術下的影像學表現有所辨析,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但是獸醫影像診斷學為新興學科沒有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作為支撐,而且一般學時較少。這樣就要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盡量把實踐中常用的成像原理進行講授。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主要側重于X線和超聲波成像原理的講授,而諸如CT、MRI等沒有在獸醫臨床廣泛應用的成像手段僅簡單介紹。X線診斷是目前獸醫影像診斷中應用最多、最廣泛的檢查手段,同時X線診斷對學生打好整個影像學基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內,超聲診斷在獸醫臨床診斷上的應用發展較緩慢,主要應用在一些科研院所或較大型動物醫院有所應用。所以在成像原理教學中重點講授X線成像原理,超聲成像做一般講解。

1.2 以解剖學、病理學等課程為基礎

影像學是以不同的成像手段來顯示不同部位、不同斷面成像的特征。因此,掌握大體解剖、斷層解剖等相關知識,才能對病變部位、病理變化、位置改變等異常做出準確判斷。學生以前的解剖、病理等基礎課程的學習往往停留在形態、位置和眼觀病理變化上,而影像學需要有立體、斷層解剖和病理密度改變等更深入的基礎知識上。所以,在講授各部位的病理影像改變前,應簡要回顧一下各器官正常解剖以及斷層解剖等相關知識。從而正確認識正常的影像結構,以便對病變做出準確定位和判斷。

1.3 理論和具體影像圖片相結合

影像診斷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為臨床獸醫提供有效、準確的輔助檢查手段。學生們在經過專業基礎課和一些臨床課程的學習后,對影像診斷學充滿好奇,開始學習時往往很有興趣。但經過了諸如影像成像基礎、斷面解剖、影像病理等知識學習后會感到影像學其實很枯燥乏味。例如,在講授X線的成像原理時,很多同學感到理論索然無味。他們更愿意親自拍片、體驗暗室技術或直接進行讀片等實踐活動。所以,我們在講授理論的同時,通常先選擇一個與主講理論相關的臨床病例作為引線,通過這些病例圖片來說明要講授的理論。這樣,學生即學習了枯燥的理論又為以后的讀片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4 影像表現為教學核心

通過對基礎理論的講解,學生對影像學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認識是為影像診斷作為鋪墊,影像診斷的核心是對影像進行分析、歸納從而對疾病做出客觀、準確的診斷。獸醫影像診斷學涉及的動物種類很多,同種動物的個體差異也較大。所以,要培養學生對圖像的觀察和分析,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教學的核心。在教學中從正常圖像的導入入手,讓學生觀察正常的圖像,用學過成像原理、解剖等基礎知識分析這些正常的圖像。在學生全面掌握這些正常的影像之后,在從病理改變、病理成像特點等方面來分析疾病的病理變化在影像成像上的變化。例如,在講解關節疾病時,根據以往的基礎知識引入正常的關節X線解剖和成像的基礎知識,再對表現在 X 線片上的形態學改變的原因和病理意義進行推導和理解。這樣對病理的X光片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引入病例進行討論。培養學生對X光片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分析,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鞏固了基礎知識,提高了學生對圖像的分析能力。在整個的影像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圍繞著圖像進行學習,圖像成為整個教學的核心。

2 教學手段

2.1 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提高教學效率

圖像是影像診斷學的主要內容,影像學的教學核心是使學生對圖像理解、提高閱片能力。傳統的影像教學對影像基礎知識往往采取黑板講解,到疾病各論部分講解時才接觸到真正的影像學圖像,且需要大量圖像進行對比和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發生脫節,很難達到教學效果。教師在授課時需要整理片子、掛圖等大量的圖像資料工作費時費力。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大多數院校都配備了計算機投影多媒體教室和實驗室。多媒體教學在獸醫影像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傳統的板書教學往往只在遇到重點、難點問題或對多媒體幻燈內容進行補充時應用。多媒體這種教學形式信息量非常大,豐富的影像畫面在獸醫影像診斷學中教師可以隨時從基礎理論聯系到圖像、再從圖像到理論進行交互。學生不再為生硬的基礎理論感到頭疼,也不再為冰冷的影像畫面感到枯燥乏味。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極大提高了影像診斷教學效果,使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變得清晰、易懂。但通過近幾年的應用多媒體教學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如初期教師對多媒體相關知識掌握不夠,圖像轉化為多媒體課件質量不過關,多媒體課件制作粗糙、播放過快學生跟不上課程進度等問題尤為突出;后期則出現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課件忽視備課,學生課堂不做筆記、課后拷貝課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針對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問題主要從教師自身和本校實際情況結合進行改進,使教學逐漸走入正軌收到了滿意效果。

2.2 充分利用網絡技術

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網絡技術的發展又使獸醫影像診斷學的教學發生了變化。網絡技術使教學不再受時間、空間等限制,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把教學課件、真實病例、習題等教學資源放在學校校園網上,各年級、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自主學習和復習。為了增強互動,應用網絡開通了微博、微信等互動手段,教師和學生的聯系更加緊密、及時。可以說網絡雖然極大豐富了教學,學生獲得了比課堂教學更多、更實際、更直觀、更迅捷的獲取知識手段;教師解答學生問題更加廣泛和深入,對教師的綜合業務素質也有很大提升。但網絡教學互動的出現了過學生度依賴網絡,忽視了課堂教學;網絡內容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學生和教師不能把握;知識抄襲、篡改等現象嚴重等問題在教學中相繼出現。針對這種情況,更要求教師做好引導、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來更好的應用網絡這個新興的教學手段。

3 改革教學方法

3.1 理論和實踐綜合化教學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在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中,學生都要經歷將教學內容加以內化的過程,即把新的教學內容結合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只不過前者的學習內容是教師以定論的形式傳授給學生,而后者的學習內容需要學生自己去發現。因而,二者的過程可以說是基本相似,只不過后者比前者多了一個發現的階段[2]。獸醫影像診斷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獨立合理應用影像診斷手段來解決實際臨床病例,并對圖像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形成準確的診斷。對于這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在講解理論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網絡等適時技術引入實際病例、影像圖片等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導入同種疾病的影像圖片,組織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找出診斷要點,再由教師總結完善。這樣理論和實踐教學同步進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2 采用開放式實驗教學

以往的實驗教學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先對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等進行講解,學生按部就班進行機械行操作,教學效果一般。針對存在問題在實驗設計上進行創新,開設了一些開放性實驗。所謂的開放式實驗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實驗教學,教師對學生的實驗不能包辦,而是讓學生放手去做[3]。

例如,以往暗室技術實驗,由教師進行按照摸索好的條件進行藥物配制、裝片、曝光、顯影、定影、晾干等操作,學生只是旁觀或參與簡單操作。改革為開放性實驗后,教師只負責講解其基本原理,具體實驗條件由學生根據曝光量、溫度等條件在理論范圍內自己調節。實驗結束后,組織學生對實驗進行總結,探討出現的問題。這種開放性實驗雖然增加了耗材的用量,但學生掌握了本實驗的精髓、培養了創新能力,在從事以后的臨床工作中能應對各種復雜情況。

3.3 加強臨床實踐

獸醫影像診斷學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課堂和實驗教學中所講授的病例往往是典型和常見的病例。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許多病例是不典型或有其他并發癥的病例,所以在切實掌握基礎知識、理論同時,更應將知識應用實踐。在教學中充分依托附屬動物醫院作為實習基地,對學生開放動物醫院影像診斷室。學生在課余時間接觸具體病例,將講課的理論知識消化理解,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能力。

4 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

考核是督促學生學習的最佳方式,既是對教與學的檢驗,又有對教學的導向作用[4]??茖W的考核機制可以使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同時提高對于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在教學中采取考試和實踐考核2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荚囍饕菍W生基礎知識、基本原理進行測試,采取閉卷考試的方法進行。實踐考核重點是對學生的讀片能力進行測試,實踐考核是學生對影像知識綜合的考核,對教師自身綜合素質有較高要求。

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改革永恒的主題[5]。影像診斷技術日新月異,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上述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和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和創新能力,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謝富強,鄧干臻,鄧立新.獸醫影像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

[2] 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5-60.

[3] 楊篤寶,雷留真,王振勇,等.獸醫臨床診斷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科學,2009(6):47-49.

篇9

1創新教學方法

1.1直觀教學法

采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使用直觀教具的方法,用掛圖、動物標本和模型、幻燈、錄音、錄像及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研究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將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密切聯系,以幫助研究生形成科學的概念。如,把動物醫院門診、校內外實訓基地提供的以及教師在對外技術服務和外檢中收集到的典型病料帶進課堂,向研究生進行直觀講解[4];也可以播放提前錄制好的各類聽診聲音,讓研究生在聽覺上掌握鋼管音、濁音、清音,然后結合掛圖指出每種器官發出的聲音,并在動物模型上指導研究生聽診的位置,最后帶領研究生進行臨床實踐應用。這樣多角度、分層次地深入教學,可使研究生更直觀、形象、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1.2多導師合作教學法

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直接關系到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同時他們在科研和學科建設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5]。多導師模式則以研究生為本,在培養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同時,鼓勵其個性化發展,不僅能夠提高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能力,而且在合作導師的指導下,研究生在其他方面的特長能得到相應的拓展,從而促進研究生個性化發展。獸醫專業在進行多導師合作教學過程中,做到導師組指導與主導師指導相結合,在該導師組指導下的研究生雖然有各自名義上的主導師,由主導師來主導研究生的生活、學習與研究工作,但是實際上可以不區分導師,統一由導師組進行指導。如,獸醫專業實驗指導教師負責該研究生的實驗教學及設計工作,使研究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臨床指導教師負責臨床動物診療方面的指導,使提高研究生的臨床實踐能力,為研究生今后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1.3角色轉換教學法

角色轉換教學法,即在訓練中將部分研究生轉換成教師角色,臨時行使教師的職責;將教師轉換為研究生角色,從研究生的角度體驗教學過程。獸醫專業研究生是該學科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將會充實到科研、教學、臨床各個方面,這種角色轉換能夠鍛煉研究生的講解能力以及對疾病的認知。第一,創設訓練情境,注重角色轉換的切入點,使研究生容易理解訓練內容;第二,選擇操作技能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研究生作為角色轉換的對象;第三,設計現場訓練情境,突出“角色轉換的學生”的作用,給他們創造觀察、點評的平臺;第四,教師不僅要對“角色轉換的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還要對其他研究生的操作表現進行評價;第五,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6]。通過角色轉換,使研究生體驗教師角色,了解教師從備課到講課的全過程,這將更有利于研究生今后的工作需要及個人發展。實踐表明,角色轉換教學法極大地激發了獸醫專業研究生的科研興趣,促進了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1.4網絡輔助教學法

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把研究生從抽象思維帶到感性認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視聽合一的抽象思維相結合,產生一種更合乎自然的交流環境與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能有效地激發研究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使其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端正學習動機[7]。獸醫專業課程的多媒體課件通過清晰的畫面,將生物分子通過計算機模擬放大化,將抽象思維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使研究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獸醫學進行科研探索及研究所應具備的思維和方法[8]。在獸醫實驗與臨床教學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收集和整理大量文字、圖片、音頻及視頻資料,重視采用幻燈、電腦投影、三維動態模擬、電視錄相等多媒體輔助教學,為構建獸醫專業課程體系奠定了良好基礎。根據多媒體信息的集成性、超文本的結構性和友好的交互性等優勢,結合先進的教學思想和理論,培養研究生敏銳觀察、豐富想象、求異思考、個性化表達等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其學會利用信息手段獲取、分析、處理和交流國際相關領域研究的前沿信息,使得研究生的自我發現和探索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也使得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引導研究生深入了解“三大檢索”,該檢索系統能夠快速地獲得相關研究的科研論文,如,免疫學相關研究的先天免疫為研究熱點,讓研究生通過“三大檢索”平臺了解獸醫領域先天免疫的情況,相關受體TLRsNODRs等的發現及其功能。

2加強實踐

教學研究生階段的實驗教學是由基礎理論學習向深層次專業學習的過度階段。本科階段的實驗教學主要使學生掌握疾病發生的基本機理,而研究生階段的實驗教學更為細致,針對性更強,更側重于引導研究生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探索和發現問題。吉林大學動物醫學學院從如下兩個方面對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一是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精簡重復實驗,整合相關性實驗,探索創新型實驗,例如在病理學實驗課中增加“臨床病例的病理學切片的制作與診斷技術”、“實驗性腎功能不全病理模型的建立”;生理學實驗中可增加“大腦皮層運動機能定位”、“蛙心起搏點的觀察”等探索創新型實驗[9]。同時,將動物公共衛生與實驗動物專業的實驗課程與實驗項目并入實驗教學中,依照研究生各自的特點因材施教。對于研究生的實驗教學做到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相結合,課堂實驗與生產實踐結合,科學研究與探索發現相結合,必做實驗與選擇實驗相結合,以鞏固并逐步提高研究生分析和解決相關動物疾病的綜合能力,使研究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二是加強臨床實踐教學,使研究生掌握基礎臨床病癥,并能將其準確地應用于有代表性動物疾病的臨診實踐中。

獸醫專業臨床實踐教學是實現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它對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堅持以研究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吉林大學動物醫學學院在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安排研究生進入臨床教學動物醫院,要求其在熟悉畜體正常狀態的基礎上,能發現和辨認常見的臨床癥狀與病理現象,并將產生的原因、條件或機理聯系起來,然后分析確診并最終提出處置方案,教師僅對其進行指導。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運用所學的動物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知識進行深入剖析,例如臨床病畜血、尿、糞的常用實驗室檢查結果與血液生化、肝功、瘤胃內容物等檢驗結果結合分析后,進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深入研究相關的目的蛋白或基因,如核轉移因子、免疫相關蛋白及轉錄表達相關蛋白的DNA、RNA等。

3結語

篇10

關鍵詞山羊痘病;發病情況;臨床表現;診斷;防治措施

自2009年8月26日,濉溪縣雙堆集鎮陳橋村、盧溝村發生山羊零星死亡現象,接到反映后,縣動物疫控中心立即組織專家組,對羊只死亡現象進行調查和現場臨床分析。

1發病情況

專家組調查了雙堆集鎮的陳橋村、盧溝村、雙堆村3個村5個養殖戶。5戶共存欄山羊62只,發病26只,死亡5只。經調查,發病起始時間為2009年8月26日以后。這些羊只均為農村散養,在春季集中強制免疫時,只是接種了羊的口蹄疫疫苗,其他疫苗沒有接種過。發病養殖戶均地處偏遠地帶,陳橋村位于雙堆集鎮的西南部,緊臨蒙城縣的趙集村,省級宿蒙公路貫穿其中。調查表明有1戶經常沿著宿蒙公路兩邊放羊,首先被感染,其中已經死亡4只,已經做了無害化處理。對走訪的農戶詢問了羊只的防疫、飼養管理、發病、治療、來源等情況。

2臨床表現

發病初期,病羊體溫升高達40.7~41.7℃,精神沉郁,少數羊食欲下降,飲水量減少,多數羊采食、飲水停止,拱背,發抖,有的呆立或趴臥在地;呼吸急促,伴有喘息氣:從鼻孔、眼角流出漿液至黏液性分泌物,最后多呈膿性;流黏液性呈灰白色口涎[1]。個別羊只還有輕咳、結膜潮紅、面部浮腫等癥狀。2~3d后,全身皮膚,特別是乳房、陰門、口角、耳廓、四肢內側和尾側等少毛或無毛區,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紅斑,并相繼發展成凸出于皮膚表面的灰黃色實硬丘疹。有的羊,病變部丘疹相互融合,使皮膚凸凹不平,嚴重者出現化膿和壞死,常有鮮血流出。隨后,部分病例在丘疹中央出現灰白色水皰,此時體溫開始恢復。其中有5例在水皰的基礎上,發展成膿皰,這些病羊體溫再度升高,可達41℃以上,持續2~3d,然后形成黑褐色或褐色痂皮,經7~8d痂皮脫落,留下灰褐色斑痕。

3剖檢變化

通過對死亡羊只的剖檢發現,羊只明顯消瘦,體表皮膚呈典型的病理變化;喉及氣管黏膜充血,并有濃稠黏液附著,前胃和第四胃的黏膜常發現有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半球形堅實結節,有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糜爛或潰瘍[2]。咽和支氣管黏膜也常出現痘疹,肺部有干酪樣結節和卡他性炎癥變化。

4診斷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診斷、病理變化、飼養管理、防疫衛生、治療過程及效果等情況,診斷為山羊痘病感染。

5發病原因

一是飼養管理水平低。發病養殖戶多為散養戶,養殖設施較差,衛生消毒條件跟不上,飼料單一,營養不良,體質瘦弱。二是高溫多雨。近期多雨連綿,持續高溫,加上發病村莊地勢低洼,到處積水,造成蚊蠅滋生,又由于沒有防蚊蠅設施,可能造成山羊痘病的發生。三是外來疫源。據反映與濉溪縣相鄰縣正在發生以山羊痘病為主的流行病。特別是陳橋村位于雙堆集鎮的西南部,宿蒙省道貫穿其中,緊臨蒙城縣的趙集村,趙集村首先發生該病,該村的病羊及死亡羊只通過羊販子銷往宿縣,途中經過陳橋村,拉羊車輛往返頻繁,給該病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四是病死羊只無害化處理程度低。發生該病的村均地處偏遠,病死畜禽的監管難度較大。在利益的驅動下,有收購病死畜禽現象,可能進一步造成疫病的傳播蔓延。

6防治措施

一是加大科技宣傳,改善飼養管理。針對目前情況,進行廣泛宣傳,要求農戶加強圈舍通風、消毒工作,消滅蚊蠅,正確對待生病羊只。采取綜合手段提高養殖戶飼養管理水平,預防疾病的能力。加強隔離、消毒工作,將病羊隔離飼養,并對圈舍、運動場、剖檢現場進行徹底清理,糞便堆積發酵。羊舍內外及用具用二氧化氯消毒劑消毒,隔天1次。尸體作深埋無害化處理。二是強化防疫。要求各鄉鎮對全鎮的羊只進行1次普查、統計,從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調進10萬mL山羊痘活疫苗緊急下撥各鄉鎮,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每只羊皮內注射1.5mL,起到了很好的預防效果[3]。另外,增強抵抗力,避免其他疫病的發生。三是加大檢疫力度。進一步加強產地檢疫、運輸檢疫、市場檢疫力度,病死畜禽100%作無害化處理,杜絕疫源擴散。四是病羊的護理及對癥治療。對隔離羊舍采取保暖措施,午間曬太陽,飲溫水,對病情較重的羊,每天投喂2次小米糊、山羊乳等流食。病羊每天用0.1%高錳酸鉀清洗口腔2次,黏膜潰瘍部位涂抹碘甘油;對皮膚上的病灶(丘疹或痘疹)涂擦5%碘酊[4];為防止繼發感染,應用復方磺胺-5-甲氧嘧啶15~20mg/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注3d。

7參考文獻

[1] 楊衡,羅仁芳.山羊痘病的診斷及其防制[J].云南畜牧獸醫,2009(5):18.

[2] 吳莉芬.山羊痘的診治[J].云南農業,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