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

時間:2023-12-22 17:4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部分碳酸飲料中添加的二氧化碳,來自一項目前備受關注的技術――碳捕集和封存,這項新技術事關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全球氣候變暖”,該技術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有深遠的意義,將為人類減緩氣候變暖帶來希望。

碳捕集與封存(簡稱CCS)是指將大型發電廠、鋼鐵廠、化工廠等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用各種方法儲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氣中的一種技術。它包括二氧化碳捕集、運輸以及封存三個環節,可以使單位發電碳排放減少85%至90%。

捕集二氧化碳可達食用程度

“北京已有比較成熟的碳捕集技術,現在許多碳酸飲料里的二氧化碳都是從北京高碑店熱電廠試驗示范裝置中生產的,純度非常高,大家可以放心喝?!蔽靼矡峁ぱ芯吭罕本┓衷憾趸伎刂婆c減排研究所黃斌博士表示。

黃斌說,從高碑店熱電廠二氧化碳捕集試驗裝置里捕集出的二氧化碳,精制以后可以達到食用的程度,就是99.9%至99.99%的程度,截至2009年春節,二氧化碳捕集系統運行穩定,銷售食品級二氧化碳已超過800萬噸。

如何科學利用二氧化碳

要減少一種物質對人類的危害,最好的辦法就是科學利用。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工業利用量大約是每年1至1.5億噸。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生產國和消費國,生產能力每年約1000萬噸。中國有二氧化碳生產企業100家左右,生產能力是每年200至250萬噸,而一個幾十萬千瓦的燃煤電廠,一年能捕獲二氧化碳100至200萬噸,同目前中國企業生產的二氧化碳的總量是差不多的。黃斌說,“目前人類對二氧化碳的消費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類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由于過度地使用化石原料造成了二氧化碳過多,而人類無法消費多出的龐大的那部分,所以造成了一系列氣候和生態問題?!?/p>

徹底做法是把多余二氧化碳封存

如何處置多出來的二氧化碳,一個“異想天開”的解決方案出臺了:把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捕捉并集中起來,深埋于海底或地下,徹底解決因溫室氣體而引發的全球氣候變暖威脅。

“地質封存、深海封存將成為被捕獲后的二氧化碳主要去向?!秉S斌博士說,二氧化碳被捕獲后,必須對其進行安全、長期地封存,才能最終完成控制二氧化碳進入大氣的工作。地質封存被普遍認為是未來主流的封存方式,其原理是將捕獲到的二氧化碳用管道輸送到地下深處長期或永久性“填埋”在地質中。

深海封存是指把二氧化碳注入深海中以進行長時間的存儲,大部分二氧化碳在深海中將與大氣隔離若干世紀,目前深海封存在全世界還未被真正采用,也未開展試點示范,仍處于研究階段。

二氧化碳封存面臨的科學疑問是,將巨量的二氧化碳儲存到地下或深海,是否有可能逃逸出去?對此黃斌解釋說,令人樂觀的是二氧化碳并不需要被永久封存,封存的時間只要保證自然界中碳循環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降到工業化之前的水平即可,“只要二氧化碳的封存可以在幾千年內防止嚴重泄漏,屆時碳循環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從目前來看,人類的科技發展應該可以做到。”

碳捕集和封存技術將力挽狂瀾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學部原主任孫樞指出,碳捕集和封存是一種實現全球溫室氣體低排放的關鍵技術?!皽p排”除了節約能源、利用清潔能源和清潔燃燒技術外,重要的途徑是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隨著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燃燒化石燃料所導致的空氣污染和溫室效應,已嚴重地威脅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全球氣候變暖是各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解決方法是尋求成本低且有效的方案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孫樞院士認為,目前二氧化碳的工業分離、管道運輸、地質封存和工業利用等方面已經形成成熟的市場,這使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有可能力挽狂瀾,成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措施。

北半球永凍土儲有1.5萬億噸碳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公布研究報告稱,北半球永凍土層中冷凍碳的儲量可能超過1.5萬億噸,是此前估計的兩倍左右。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冷凍碳主要分布在北極以及加拿大、哈薩克斯坦、蒙古國、俄羅斯、美國、格陵蘭等國家和地區,儲量約為目前大氣中碳含量的兩倍。一旦氣溫升高導致永凍土層開始融化,大氣中兩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將急劇增多,從而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研究人員預計,這些永凍土層中的碳在本世紀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將產生重要作用。

篇2

這個寒假,我參觀了紹興市科技館舉辦的“低碳生活”科普展。整個參觀過程,我被被深深的吸引了。

展覽分為五大區域,分別為低碳漫畫長廊、生存與環境低碳區、家庭生活低碳區、公共生活低碳區、低碳休息區。

一進展廳,看到一塊綠色的牌子,上面有“低碳”的含議:低碳(low carbon),意思是低溫室氣體排放,溫室氣體一般指二氧化碳。在參觀中我知道了碳的形成、分布、存在形式,金剛石、石墨、各種植物、煤等都含有碳的存在形態。碳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也是各種呼吸作用的產物,二氧化碳會危害我們生存環境,只能通過光合作用固化二氧化碳,才能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所以我們要倡導植樹造林。在參觀中我還懂得了石油已成為現在人類的主要能源,我們的各種機器、汽車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二氧化碳。接著我看到了三盞一樣亮的燈,用電量卻相差很多很多,最省電的是LED燈,其次是節能燈,用電最多的是白熾燈,所以現在都在大力推廣LED燈和節能燈。

這次的展覽讓我受到了不小的震憾,受到了從所未有的科學教育??偨Y出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碳的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以及碳的用途等;

2.了解全球變暖的原因和危害,以及與此相關的科學知識;

3.倡議做到節能減排與環保,減少碳排放量;

篇3

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毫不保留地為人類提供各種賴以生存的資源,而我們卻不知道珍惜,還隨意地毀壞自然資,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廢氣排放,導致泥土流失,樹木被黃沙替代,破壞性風暴增多,生物種類減少,這些都是人類造成的。

科學家發現,至少有100多種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產生危害,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氫烴等都對人體有著較大的危害。工業生產與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和塵埃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途徑。工業廢氣中的塵埃顆粒還會吸附許多有毒有害物質,這些污染物在大氣中還會發生各種化學反應,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大氣污染物在空氣中積累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直接危害人類健康,并且使臭氧層受到破壞,致使全球氣候變暖。環境問題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了,甚至影響著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最新研究表明,當年的尼德蘭人就是在氣候突變中滅絕的。

氣候變暖真的導致災難嗎?人們的疑慮不是沒道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和我們有關系?當然,人類只要呼吸便會排放二氧化碳,可是總不能不讓我們呼吸吧?這應該是那些轟轟向天空吐出一團團黑煙的化石能源企業的責任吧,化石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才是導致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墒俏覀兒湍切┠茉雌髽I的距離真的不相干嗎?會有誰想過,這些消耗制造大量二氧化碳的企業最終把生產出來的能量輸送哪里?誰又是他們的消費者?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電腦,手機,熱水器,空調,電燈.....哪一樣不需要消耗能量?在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你“貢獻”了多少?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電腦,電燈,空調,任何電器一旦不用了應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使用節能電燈泡,一只11W節能燈的照明效果頂的上60W的普通燈泡,而且每分鐘都比普通燈泡節電80%,如果全國使用12億只節能燈,節約的電量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選擇節能空調,溫度不要開的過高或過低,這樣不但耗能,而且讓人不舒適,削弱了人體自動調節體溫的能力;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或地鐵;電視機屏幕不要太亮,調成中等亮度,則既能節能又能保護視力,3億臺電視機,僅調暗亮度這個小動作,每年就可以省電50億度。

我們面臨是日益惡化的環境,即將枯竭的化石能源,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其實只要舉手之牢就能讓世界變的更美好。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是我們是基本國策,我們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既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又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一代永續發展。

篇4

氣候變暖是當今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遏制氣候變暖,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作為青少年,要樹立低碳意識,節能環保,成為低碳生活的倡導者、低碳理念的傳播者、低碳生活方式的踐行者。

活動方式

談話法、討論法。

活動準備

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材料及圖片;學生節能環保的手工作品;環保購物袋及活動簽名所需的紙張;手絹及雙面用的打印紙或草稿紙等。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低碳生活健康理念

1 視頻音樂《地球,你好嗎》。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音樂。(播放完畢)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地球,你好嗎》,表達了人們對給我們提供資源的地球美好的祝福,希望人們熱愛地球,關心地球發展。你們說現在的地球還好嗎?(學生回答)如果不好,地球存在什么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和我們今天學習的主題《低碳生活我做主》有什么聯系?什么是低碳生活?我們為什么要倡導低碳生活?怎樣踐行低碳生活理念呢?這是今天主題班會上我們一起學習了解的內容。

2 什么是低碳?(出示幻燈片)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如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我們知道,汽車要燃燒汽油,而汽油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燃燒石油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產生了溫室效應,使氣候變暖。

為什么稱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有什么特性呢?(出示幻燈片,講解)現在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空前增多,什么原因呢?工業革命后,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人類的發展消耗了大量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同時,由于人類的亂砍濫伐行為,導致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所有這一切,使得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二氧化碳有什么特性呢?吸熱,它把從太陽吸收來的熱量反射到地球上;但是,它也有隔熱的特性,它像一層厚厚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使地球表面變熱。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

3 通過幾幅圖片來認識。(出示圖片)這是人類燃燒含碳的石油或煤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是牛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據科學研究發現,身呼吸及排泄物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是其他家畜的二三十倍。牛肉的生產、運輸、加工也要浪費大量的資源、能源,所以我們應盡量減少牛肉的攝取,提倡素食。

第二環節:低碳生活我們共同的選擇

1 氣候變暖,冬天就不冷了,這是不是好事呢?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呢?我們通過一段短片認識一下。(播放視頻)學生回答。

2 氣候變暖給我們國家也帶來危害。大家看這些圖片。(出示幻燈)這是西南三省百年不遇的干旱,土地干裂,人畜飲水困難;而新疆的阿勒泰地區正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雪。西南三省的牲畜渴死了,新疆的牲畜卻凍死了。從這個側面是不是也可以看出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了災難呢?(出示幻燈)氣候變暖使北極熊棲息地大面積冰蓋融化,捕捉食物困難,甚至出現自相殘殺現象;印度洋上一個美麗的國家――馬爾代夫僅僅高出海平面1.5米,氣候變暖將使海平面上升,這個風景秀麗的國家本世紀末將可能淹沒于海平面之下,所以現在許多人爭相來這里欣賞它留給世界的最后一段時光的美景。

3 可能遭遇滅頂之災的不僅僅有馬爾代夫,還有澳大利亞的大堡礁,這里面臨什么問題呢?(播放視頻)要保護絢麗多姿的珊瑚蟲,除了科學家對它深入的研究,使它適應海水的變化,還需要我們做些什么呢?(學生回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第三環節:尋求低碳我們并不孤單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人類能坐以待斃、束手就擒嗎?值得慶幸的是,人類已認識到氣候變暖帶來的危害,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出示圖片)馬爾代夫在水下召開內閣會議,呼吁世界各國嚴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3月27日晚上8點半到9點半,全球許多國家開展“地球一小時”活動,倡導人們節能環保;發展新型能源,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核能、潮汐能等,有的國家已成功研制出太陽能飛機和汽車。

第四環節:低碳生活我們做得更好

1 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該怎樣踐行低碳理念呢?(學生回答)教師從衣、食、用、行總結。在總結“用”一環節時,因為提到了“打印用雙面”、“少用塑料袋,多用環保袋”、“盡量少用面巾紙,重拾手帕”、“一物多用,廢物利用”,所以,教師把學生雙面用的作業紙、教師的環保購物袋、手帕、學生事先準備好的手工作品展示出來,號召大家厲行節約,從現在做起。

篇5

地碳生活,顧名思義,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需要保護它,而不是破壞它??吹竭@些驚人的數字,你一定會目瞪口呆!汽車:一輛行程達2萬公里的汽車釋放二氧化碳為2噸。人體:每天呼吸出大約1140克二氧化碳。植物:植物白天放出氧氣,夜間放出二氧化碳。因此植物排放的二氧化碳為零。暖氣:煤油燃料一年排放2400公斤二氧化碳,天然氣一年排放1900公斤。電暖氣也有600公斤!電腦:使用一年平均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中國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而在中國的父母在孩子手中有垃圾時,則是告訴他將垃圾偷偷地扔在一個角落,根本就沒有想到這樣會有什么后果。更夸張的是街頭大小便與城市小廣告比比皆是。相反國際大國—美國,父母帶著小孩子在商場等公共場所,若有垃圾,不論垃圾箱有多遠,父母都會鼓勵自己的孩子,自覺地把垃圾扔進垃圾袋。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低碳生活,從現在開始!不僅僅為了我國的面子,更為了我們的母親—地球!二氧化碳如果排放太多會使大氣層污染、天氣變暖、植物干枯、動物滅絕、南北極冰雪快速融化、海平面升高、陸地淹沒、人類無家可歸!然而,二氧化碳的排放工廠無處不在:人呼吸、各種電器使用時……我以前一直認為電器使用只不過是浪費電,但是現在我明白了它們不只是浪費電,還在偷偷地呼出二氧化碳呢!所以從那以后,我便開始當環保小衛士。這個冬天,我們家的幾臺空調都被打進了冷宮。有一次我感冒,爸爸要給我開空調,我不同意說:“我們要節約能源,開空調暖氣會釋放出許多二氧化碳!”爸爸同意了。一次,我去參加活動,活動地點在新城,爸爸建議開汽車去,因為我們家的汽車已經擺在那兒幾個月了!再不動動不可惜嗎?但是我不高興地說:“汽車幾乎是世界是最會排放二氧化碳的了!”爸爸說那就騎電動車去,于是我開心極了!一次我和華聰一起參加了植樹活動,植樹不僅能美化城市,還可以凈化空氣一舉兩得。火燃燒不僅需要氧氣,還需要燃料,燃燒極度破壞自然。今年春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只買了10根最環保的鞭炮棍,玩完5枝準備明年再玩剩下的。為了節約資源,我把以前的用品、衣服、玩具都送給了我表弟;用淘米水來洗碗,然后沖馬桶;多買幾盆盆景。而且我奶奶天天拎著菜筐去買菜即鍛煉了身體,又節省了塑料袋保護了環境。

除了以上的建議在這里我給大家提幾點建議:首先是節水。將家中的水龍頭、坐便器全部更換成節水用具;用淘米水來澆花、擦家具,干凈衛生,自然滋潤;把洗臉、洗澡、洗菜的水收集起來拖地、沖廁所;刷牙時,注意關上水龍頭;洗澡時,用淋浴代替盆浴,不僅省水、省空間,還有利于衛生清潔和身體健康。其次是節電。將家中的普通燈泡換成節能燈,購買低能耗的冰箱、洗衣機;養成隨手關閉電視、電腦電源的習慣,因為這些電器待機時耗電量也很可觀;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天熱時多用扇子或電扇,少開空調。

篇6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4)13/15-0086-02

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曾在報告中指出:“21世紀的能力素質應該包括基本學習技能(讀寫算)、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實踐能力等。”其中,信息素養中包含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應用等方面,信息素養的重點為信息內容、信息傳播和信息分析,也包含信息檢索以及評價這些方面。人們通過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加工信息、表達信息,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人們需要通過完善的調查分析方法、熟練的信息技術、準確的鑒別和推理進行發展。信息素養就是一種信息能力的表現,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以借信息技術之術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最高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科知識可以弱化,而更應注意引導學生如何迅速、準確運用信息技術工具去解決問題,特別是需要讓學生把技術作為獲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為解決問題而服務的工具,注重將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其它學科教學進行融合,在“春風細雨”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的信息素養悄然成長。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去關心學生的情感發展,與學生進行直接對話和溝通,掌握學生思想動向。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如何組織實施呢?下面以“表格數據的圖形化加工”為例來具體進行描述。

蘇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教材中對“表格數據的圖形化加工”一課的課程標準要求是:了解信息表達方式的多樣性;掌握圖表制作方法;認識圖表的作用及適用范圍;能根據圖表分析數據,明確圖表與產生該圖表的工作表數據之間的關系,主要是讓學生體驗表格中數據之間的圖形化關系,發現并理解事物的性質、特征以及其變化規律。確定了教學目標后,教者把本節課與低碳生活的內容結合起來,整節課以碳排量為主線,通過分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讓學生學會制作圖表并能總結出不同類型的圖表適用的場合,讓圖表成為幫助他們更好地分析和表達數據的有效工具,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溫室氣體的危害;樹立學生保護地球、低碳減排的觀念,學生通過數據之間的圖形化關系,發現和理解事物的性質、特征及其變化的規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播放“溫室效應”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播放,創設情境。視頻中指出溫室氣體是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研究其危害,共同分析溫室氣體的主要成分。)

過程一:引導學生關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數據,查看2012年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和地區。

文字:

[ 2012年中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99.6億噸,人均碳排放量為6.6噸;美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56.96億噸,人均碳排放量為17.2噸;歐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39.16億噸,人均碳排放量為7.3噸;印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24.92億噸,人均碳排放量為1.8噸。]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讓學生發現圖表能更有效地反映數據之間的直觀比較,更容易發現和理解事物的性質、特征及其變化規律。以此激發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去學習三種常見圖表。)

過程二:創建圖表,任務驅動。打開“2001-2008年中國碳排放量”工作薄,在“碳排量”表中制作反映“2001-2008年中國碳排放量”變化趨勢的圖表,圖表類型自選(可參照教學視頻操作)。

(設計意圖: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合適的圖表,教學中學生一般會選擇柱形圖或折線圖,要求學生理解選擇該圖表類型原因并共同分析制作折線圖,掌握制作方法,進行信息分析。從圖表中可以分析出2001-2008年中國的碳排量持續增長,2001-2003年增長速度較快,2004-2006年增長緩慢,2007-2008年增長速度又有所提高。引導學生準確運用信息技術工具,分析信息的本質及變化規律。)

過程三:綠色行動, 低碳生活。日常生活中我們自己也會排放二氧化碳嗎?通過視頻《你的碳排放量有多少?》算一算自己的碳排放量。如圖示例“碳足跡計算”工作薄,在“碳足跡計算器”工作表中按要求計算出自己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表中的衣、食、住、行、用的碳排放量已經關聯到 “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作表中。并選擇合適的圖表,將“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圖表表示出來。可以參考注釋部分,填寫衣、食、住、行用一年大致的使用量。了解全班學生衣食住行用具體碳排量情況。

篇7

C原子以sp雜化軌道形成δ鍵。分子形狀為直線形。非極性分子。在CO2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雜化軌道與氧原子成鍵。C原子的兩個sp雜化軌道分別與兩個O原子生成兩個σ鍵。C原子上兩個未參加雜化的p軌道與sp雜化軌道成直角,并且從側面同氧原子的p軌道分別肩并肩地發生重疊,生成兩個∏三中心四電子的離域鍵。因此,縮短了碳―氧原子間地距離,使CO2中碳氧鍵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鍵特征。決定分子形狀的是sp雜化軌道,CO2為直線型分子式。二氧化碳密度較空氣大,當二氧化碳少時對人體無太大危害,但其超過一定量時會影響人(其他生物也是)的呼吸,但并不會中毒。二氧化碳的氣體密度:1.96g/L 液體狀態,表面張力:約3.0dyn/cm ,密度:1.8kg/m3,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體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纖維。) 二氧化碳分子結構很穩定,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會與織物發生化學反應。它沸點低(-78.5℃),常溫常壓下是氣體。特點:沒有閃點,不燃;無色無味,無毒性。

二、二氧化碳的產生

凡是有機物(包括動植物)在分解、發酵、腐爛、變質的過程中都可釋放出CO2,石油、石臘、煤炭、天然氣燃燒過程中,也要釋放出CO2,石油、煤炭在生產化工產品過程中,也會釋放出CO2,所有糞便、腐植酸在發酵,熟化的過程中也能釋放出CO2,所有動物在呼吸過程中,都要吸氧氣吐出CO2,所有綠色植物都吸收CO2釋放出氧氣,進行光合作用。CO2氣體,就是這樣,在自然生態平衡中,進行無聲無息的循環。

1.工業制法

高溫煅燒石灰石 CaCO3=高溫=CaO + CO2

2.實驗室制法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鹽酸反應通常需要對氣體進行除雜干燥,鹽酸反應時會揮發出氯化氫(HCl)氣體,所以要通過飽和碳酸氫鈉(NaHCO3)溶液除去氣體中的氯化氫。溶液中的反應,氣體溢出時會帶出水蒸氣,所以要求嚴格或必要時要對氣體進行干燥,通常用裝有濃硫酸的洗氣瓶進行干燥。

CaCO3+ 2HCl =CaCl2+ H2O + CO2

點燃 C+O2=CO2

另外,不能用碳酸鈉和鹽酸反應制取,因為反應速率太快,不易收集;不能用碳酸鈣和濃鹽酸反應,因為濃鹽酸易揮發出大量氯化氫氣體,使碳酸氫鈉無法完全去除,制得的二氧化碳純度會下降;也不能用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收集,因為反應會生成難溶的硫酸鈣,硫酸根會附著在碳酸鈣表面,使碳酸鈣無法與酸接觸,影響反應的繼續。

附: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上文實驗室不適用的三種方法)

3.民間制法

小蘇打(碳酸氫鈉)和白醋反應

NaHCO3+ CH3COOH =CH3COONa + HO + CO2

三、工業廢氣中低濃度二氧化碳綜合捕集技術

對于二氧化碳含量只有10~60%左右的工業廢氣,開發了系列化二氧化碳捕集提濃技術,用于回收低濃度氣源的二氧化碳,再結合吸附精餾法精制技術,使其達到國家食品級標準和工業氣體標準。系列化二氧化碳捕集提濃技術有以下三種工藝方法:

1.溶劑吸收法

電廠鍋爐煙道氣、鋼鐵廠冶煉尾氣、石灰窯和水泥廠尾氣、礦石分解氣等燃燒過程產生的氣源中,二氧化碳濃度12~40%之間。針對以上氣源開發的一種化學復合溶液(已獲得專利受理),使原料氣在吸收塔中與溶液充分接觸,二氧化碳被反應吸收,再在解吸塔中加熱解吸,釋放出濃度96%以上的二氧化碳,通過吸附精餾法提純,得到高純度二氧化碳產品。對于有壓力的低濃度氣源,采用物理復合溶劑,使其在吸收塔中和原料氣接觸,溶解二氧化碳后再在閃蒸塔中通過降壓把二氧化碳釋放出來,也可以得到高純度二氧化碳產品。其中低溫甲醇洗回收二氧化碳技術是正在被廣泛推廣應用的專利技術。

2.變壓吸附法:

對于化肥廠轉化氣,二氧化碳濃度在12~20%之間必須脫除,采用變壓吸附法脫碳技術,用條形活性炭和球形小孔硅膠作吸附劑,把二氧化碳富集到60%左右排空。這種脫碳技術只適用于轉化氣脫碳,不宜用于生產高純度二氧化碳氣體產品。

3.催化燃燒(催化氧化)法

對于二氧化碳氣田氣,含量在83~89%之間,其余11%左右是以甲烷為主的飽和烴,利用催化氧化法技術,加入純氧在鈀碳催化劑作用下,把烴類雜質燒掉。這種方法要加入過量純氧來助燃,催化燃燒要在300℃以上操作,流程比較復雜,能耗較高,還有一些硫化物等不燃燒的雜質難以除盡,因此除了氣田氣外,其他氣源一般不使用該技術。

總之,CO2是溫室氣體中一種排放量最大的氣體。就世界范圍的CO2減排而言,重點應放在減少化石性燃料的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CO2的分離回收技術和CO2的綜合利用上。CO2的綜合利用將是今后重點開發和研究的對象。

參考文獻:

[1]劉新穎.劉志國.酒精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年05期.

篇8

關鍵詞 二氧化碳;教學實踐;啟示

樂學――引導學生求知欲望

二氧化碳是初中階段教學的重要氣體之一,形態多樣,用途廣泛。我開始教學時,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首先將一

個有趣的問題給學生:“人吸進氧氣,吐出的是什么呢?”頓時,學生像炸開了鍋一樣,紛紛舉手搶答:“我知道,我知道,吐出的是二氧化碳!”。接下來,我又問了個問題:“人吸進氧氣,吐出的是二氧化碳,但為什么人能保證不會吸進二氧化碳呢?”這下學生安靜多了,吸引他們去考慮問題。“其實人的呼吸也是需要二氧化碳輔助的,沒有也是不行的。就像氮氣(占空氣的78%),吸進去了。氮氣既沒營養,也沒害處。當然會原封不動地呼出來!不過如果氧氣濃度下降到一定水平時,人就會發生呼吸困難。”學生一聽這樣解釋后,若有所思,哈哈笑開了。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有沒有剛好與人相反的東西呢?吸進的是二氧化碳,吐出的是氧氣?”這時,很多學生舉手回答:“有的,有的,是樹!”我回答說:“樹木有光合作用,樹木在光合作用下會釋放氧氣,就像‘綠色工廠’。我們吸進氧氣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時,樹木會把我們吐出的氧氣吸進去,然后釋放出清新的氧氣,讓我們健康、幸福地成長。因此, 植樹造林可為人類提供氧氣,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那么二氧化碳究竟有幾種形態呢?究竟有什么性質呢?究竟有哪些用途呢?”這樣設問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獲得知識。

精煉――倡導學生精益求精

精煉,顧名思義,就是將物質進行提純的過程,主要是指對自然資源中可用的部分進行純化,使其能更好地被利用。在精煉過程中經常利用化學反應去除雜質。因此,用在教學過程中,就是要倡導學生精益求精,敢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精心掌握基本知識和運用技能。如講解二氧化碳用途時,當處于氣態、液態、固態情況下二氧化碳的真正用途。

氣態情況。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種無機物,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飲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做關于呼吸作用的產物等產生二氧化碳的試驗都可以用到。氣體二氧化碳用于制堿工業、制糖工業,并用于鋼鑄件的淬火和鉛白的制造等。二氧化碳在焊接領域應用廣泛。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常溫下密度比空氣略大,受熱膨脹后則會聚集于上方.也常被用作滅火劑,是目前生產中應用最多的滅火方法,但Mg燃燒時不能用CO2來滅火,因為:2Mg+CO2=2MgO+C(點燃)。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溫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能使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等用途。

液態情況。氣態二氧化碳能被液化成液體二氧化碳,相對密度1.101(-37℃),沸點-78.5℃(升華)。有利于減低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在能源、工業及運輸業領域所造成的溫室廢氣排放。

固態情況。液態二氧化碳蒸發時吸收大量的熱而凝成固體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升華時可吸收大量熱,因而用作制冷劑,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煙霧、二氧化碳球棍模型等。

眾議――督導學生參與互動

二氧化碳用途廣泛,益處頗多。那么究竟該怎樣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產品主要是從合成氨制氫氣過程氣、發酵氣、石灰窯氣、酸中和氣、乙烯氧化副反應氣和煙道氣等氣體中提取和回收。可由碳在過量的空氣中燃燒或使大理石(CaCO3)、石灰石、白云石煅燒或與酸作用而得。是石灰、發酵等工業的副產品。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我教學如何提取二氧化碳時,我把學生分成二個小組,設計了二個問題讓學生共同探討。一是為什么不能用碳燃燒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二是為什么不用碳酸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

經過討論,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性質有了更深層的了解:雖然碳燃燒產生二氧化碳比較方便,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與反應物氧氣混合在一起,導致很難分離出純凈的二氧化碳。碳酸鈉跟稀鹽酸反應十分劇烈,迅速產生大量氣體。碳酸鈉跟鹽酸反應速率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

篇9

本實驗中,術前手術室空氣中幾項指標可以檢測到但均沒有超標。術中手術室空氣中除一氧化碳與氨的濃度沒超標外,其余各項指標的濃度均超標;腹腔鏡手術應用超聲刀與應用高頻電刀手術比較,其術中的二氧化碳、甲醛和苯的濃度差異有顯著意義,應用高頻電刀的腹腔鏡手術較應用超聲刀的腹腔鏡手術空氣污染較重。術后手術室空氣中除二氧化碳的濃度超標外,其余各項指標的濃度均未超標。腹腔鏡手術應用超聲刀與應用高頻電刀手術比較,其術中的二氧化碳、甲醛和苯的濃度差異有顯著意義;術后二氧化碳的濃度差異有顯著意義;應用高頻電刀的腹腔鏡手術較應用超聲刀的腹腔鏡手術空氣污染較重。

1.1一氧化碳主要來源于隨凈化機組送入手術室的新風中帶入的室外空氣中汽車尾氣、工業生產排出的濃煙、煙灰等及使用電刀時高溫對組織產生的熱效應造成的手術煙霧;二氧化碳主要來源于工作人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及在氣腹機輸送二氧化碳過程中的泄漏;甲醛、苯和氨主要來源于手術過程中使用電外科設備所產生的高溫使細胞中的蛋白質及其他有機物燃燒,細胞碳化所產生的煙霧。

1.2高頻電刀是利用高壓高頻電弧切割,對生物組織的電熱損傷程度十分嚴重。使用高頻電刀時,當交流電流通過人體組織時,使細胞間產生摩擦從而導致局部溫度升高,細胞發生變性從而達到切割、凝血的效果,由于能量的熱效應導致人體組織發熱或細胞汽化時就會產生大量手術煙霧。超聲刀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超聲頻率發生器使金屬刀頭以55.5kHz的超聲頻率進行機械振蕩,使組織內的水分子汽化、蛋白質氫鍵斷裂、細胞崩解、組織被切開或者凝固、血管閉合;使用過程中局部溫度低,手術煙霧較少。

1.3超聲刀與高頻電刀相比,具有以下優勢:對于3mm以下的血管的網膜或者系膜,直接完成凝血和切割,止血效果確切,減少出血,從而減少血液碳化,減少手術煙霧的產生;無需要頻繁清洗鏡面或放出煙霧,易于手術操作。手術時間縮短,降低出血量,減少了術中頻繁更換器械及排放手術煙霧的次數,從而減少了手術煙霧的產生及排放。

2關注手術室空氣質量,消除可控性風險

篇10

就算不考慮環境,光比生產安全,煤炭也一點競爭力也沒有。在美國,一個礦工的工作危險程度幾乎是石油工人的兩倍。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根據2010年的官方統計,其死亡人數依舊有2433人之多,這還是在每噸煤炭死亡率一直下降的情況下統計的。

事實上,這不是全部,更多的人死在燃燒煤炭帶來的污染上。據我所在機構的統計,在2010年美國就有23600個早產兒很可能死于發電站燒煤產生的煙霧,這個人數是死于疾病人數的20倍之多。

此前,布魯克林研究所就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推斷說如果強行把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算進能源成本的話,美國燃煤發電站發出的每度電的價格都要翻一倍多,至于天然氣發電站,成本僅增加了4%。

這個數據真是太震撼了,想想中國完全是用健康的代價換取低廉的煤炭能源,但其實這代價很高昂。我記得一項統計數據評估稱,中國每年大約有超過50萬人死于大氣污染,還有數百萬人因此患上疾病。

在中國,霧霾天氣,已迫使政府去治理污染,我覺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強制手段增收燃煤電廠碳稅,把碳稅收入補貼給天然氣發電廠,這將使得天然氣的競爭優勢顯露出來。

然而,并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是影響氣候的化石燃料副產品。煤燃燒放出的二氧化硫氣體會擋住太陽光的照射,從而使地球溫度下降。氣候學家解釋說正因為這一點,20世紀全球變暖的速率會稍慢于二氧化碳水平的上升速率。過去十年間,中國每年的用煤量以130%的速度增加,這或許有助于解釋在這十年里為什么溫度沒有增加那么多。

因此,全球無硫氣體的增多或許使目前氣候的受益比預期小很多。事實上,很有可能在未來數十年,如此帶來的凈效應會讓全球更加溫暖。(旅美環境學者_薛晉龍)

回復_一般來說,煤炭每發出一度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幾乎是天然氣的兩倍。僅僅用天然氣替代煤炭也無法解決全球的氣候問題。歐洲計劃到2050年把當前的碳排放量減少80%以上,這就要求天然氣田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隱蔽在地下,而不能排放到空氣中,這是很難辦到的。但從長遠對氣候的影響來看,天然氣仍然是比煤炭更佳的選擇。

讓天然氣終結中國煤炭產業吧!

如果說中國天然氣需求增多意味著煤炭需求的下降,那么中國的大氣環境就是一大“贏家”。雖然開采和使用天然氣也會污染環境,但毫無疑問,會比開采煤炭對環境危害小很多,這一點作為環境學者,同時也是山西人的我更有體會。

就算不考慮環境,光比生產安全,煤炭也一點競爭力也沒有。在美國,一個礦工的工作危險程度幾乎是石油工人的兩倍。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根據2010年的官方統計,其死亡人數依舊有2433人之多,這還是在每噸煤炭死亡率一直下降的情況下統計的。

事實上,這不是全部,更多的人死在燃燒煤炭帶來的污染上。據我所在機構的統計,在2010年美國就有23600個早產兒很可能死于發電站燒煤產生的煙霧,這個人數是死于疾病人數的20倍之多。

此前,布魯克林研究所就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推斷說如果強行把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算進能源成本的話,美國燃煤發電站發出的每度電的價格都要翻一倍多,至于天然氣發電站,成本僅增加了4%。

這個數據真是太震撼了,想想中國完全是用健康的代價換取低廉的煤炭能源,但其實這代價很高昂。我記得一項統計數據評估稱,中國每年大約有超過50萬人死于大氣污染,還有數百萬人因此患上疾病。

在中國,霧霾天氣,已迫使政府去治理污染,我覺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強制手段增收燃煤電廠碳稅,把碳稅收入補貼給天然氣發電廠,這將使得天然氣的競爭優勢顯露出來。

然而,并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是影響氣候的化石燃料副產品。煤燃燒放出的二氧化硫氣體會擋住太陽光的照射,從而使地球溫度下降。氣候學家解釋說正因為這一點,20世紀全球變暖的速率會稍慢于二氧化碳水平的上升速率。過去十年間,中國每年的用煤量以130%的速度增加,這或許有助于解釋在這十年里為什么溫度沒有增加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