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健康對人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2-28 17:40: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關節健康對人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骨關節健康對人的重要性

篇1

【關鍵詞】心理干預 全髖關節置換術 康復效果 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7-301-02

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股骨頭、髖關節疾病目前比較成功、安全、療效最好的一種大手術,是一種重大的應激反應,當應激反應導致心理變化發生異常而不能自行調整和應對時,則可出現焦慮等心理障礙。目前,很多文獻強調術后開展康復鍛煉,提高關節功能恢復,而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重視不足,使康復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通過對30例行THA的患者進行早期心理干預,取得滿意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60例,其中股骨頸骨折29例,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8例,髖關節炎11例,股骨頭無菌壞死12例,所有患者均首次接受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骨科常規治療護理,給以健康知識宣教,發放《髖關節置換術康復手冊》,供患者及家屬閱讀,按照康復訓練程序進行康復鍛煉。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健康指導、患肢及關節的康復訓練。從患者入院開始由專人同患者進行面對面交談,每次談話時間30min,每天2次,至患者術后3天,并隨時接受患者的咨詢。具體做法是:(1)心理支持與解釋 首先建立干預的基礎,護士熱情接待病人,做好自我介紹,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動,用心聽取病人的意見和要求,耐心解釋和開導,對患者的疑問給予及時解答,向病人介紹手術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項。并且介紹手術成功者“現身說法”,從而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減少術前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取得病人的信任與合作。(2)行為干預治療 詳細詢問患者的生活習慣、嗜好、家庭狀況、工作學習生活中的矛盾沖突、防御方式、應對方式、情緒反映等,了解患者的行為方式與習慣,鼓勵患者采取有效行為去面對現實,使患者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所預知,從而提高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能力。(3)術前訓練手術前訓練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促進患者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護士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術前床上訓練的情況,講解術前訓練的重要性。向患者現場示范股四頭肌的等長舒縮,距小腿骨關節屈伸及足部活動,督促患者每天多次練習,每次5-20分鐘,以防止下肢深靜脈栓塞、肌萎縮和關節僵硬。指導患者進行雙上肢及健側下肢的全范圍關節活動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坐在床邊進行髖關節功能鍛煉,動作應緩慢,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活動幅度和力量逐漸加大。指導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欄更換。指導病人坐起、移動到輪椅上和行走的方法。(4)放松訓練 讓患者安靜舒適的在病床上進行擴胸運動、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全身肌肉分段放松訓練,傾聽輕松愉快的輕音樂。做好各項基礎護理,讓患者感覺到舒適,使患者身心放松,消除康復訓練而致的緊張感和疲勞感。

1.3 評價標準與方法 (1)焦慮心理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分別與手術前1天和術后2周由患者自評。(2)采用Barthel指數對兩組患者進行自理能力的評價,選擇個人衛生、洗澡、進食、穿衣、大小便控制、上下樓梯、行走、上廁所、床椅轉移 等10個方面,采用0-15分評分,0分為最差,15分為最好,得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強。評估時間為術后2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1年。(3)患者滿意度調查,使用自制表于術后2周進行,每個項目分5個等級,每個等級1分,分數從5分―1分分別代表很滿意、較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對所得數據用x2檢驗、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表1兩組患者焦慮心理評分比較例(%)

2.2 表2 兩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比較(x±s,分)

2.3 兩組患者康復護理滿意度調查見表3.結果表明,在所有調查項目中,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患者康復護理滿意度評分(x±s,分)

3 討論

3.1 心理干預有助于增強患者的信心,是進行康復訓練的前提通過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心理干預。從術前焦慮自評結果看,患者因害怕疼痛或擔心鍛煉對關節不利,而不能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在有效鎮痛的前提下,從患者入院起就將心理支持和康復思想貫穿于治療護理全過程,使患者得到關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表1結果顯示,術后2周干預組的焦慮狀況較對照組輕,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9),說明心理干預有效。

3. 2 心理護理與軀體護理并重是促進康復的有效方法從患者入院至術后3天,每天2次,30分/次的護患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根據患者年齡、體重、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會經濟狀況、康復程度等不同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具體地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護士根據患者心理問題針對性的解釋,向患者作切實可行的保證,使患者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所預知,從而提高患者對術后疼痛耐受的程度和康復訓練的配合。在醫院內護患關系融洽,患者的依從性好,自覺采納有利于健康的康復行為,能在護理人員的指導督促和家屬的配合下堅持進行鍛煉,使患肢髖關節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自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由表2Barthel指數自理能力比較得知,干預組自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樣說明早期心理干預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比不進行干預的心理狀況、生活質量好。

3.3 以患者為中心的心理干預,促進了服務質量的提高通過溝通交談,指導患者適應疾病帶來的壓力,提高對疾病的應對能力,爭取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能以積極的心境進行康復訓練,同時提高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度。從術后2周滿意度調查看,兩組差別有顯著性(見表3),說明心理干預對早期康復的影響效果滿意,優化了護患關系,促進了服務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呂厚山. 現代人工關節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5-158.

[2]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548.

篇2

關鍵詞:游泳;好處;鍛煉

廣大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也是每一個家庭的未來,他們的安全關系到了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三位大學生的英雄事跡是值得我們稱贊的,同樣的我們也應該好好反思家長在這個事件中的責任,他們沒有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近年來溺水事件頻繁,各地方政府撥款興建游泳館,大力倡導游泳這一項目,同時各地教育部門也要求實抓“游泳安全,安全游泳,過好暑假,學好游泳”口號,倡導每一位孩子都要學會這項生存技能,在每年暑假來臨前也不斷地對社會、對學校口號、通知,要求每一位家長,每一位孩子都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在網絡中也有針對地興起了游泳好處與壞處的大討論,其最后的結果幾乎是一邊倒的。下面簡單羅列一下游泳的好處:

一、增強心肌功能

人在水中運動時,各器官都參與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環也隨之加快,以供給運動器官更多的營養物質。血液速度的加快,會增加心臟的負荷,使其跳動頻率加快,收縮強而有力。經常游泳的人,心臟功能極好。一般人的心率為70~80次/分,每搏輸出量為60~80毫升。而經常游泳的人心率為50~55次/分。很多優秀的游泳運動員,心率為38~46次/分,每搏輸出量高達90~120毫升。游泳時水的作用使肢體血液易于回流心臟,使心率加快。長期游泳,心臟運動性明顯增大,收縮有力,血管壁厚度增加彈性加大,每搏輸出血量增加。所以游泳可以鍛煉出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

二、增強抵抗力

游泳池的水溫常為26~28度,在水中浸泡散熱快,耗能大。為盡快補充身體散發的熱量,以供冷熱平衡的需要,神經系統便快速做出反應,使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增強人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抵御寒冷。經常參加冬泳的人由于體溫調節功能改善,就不容易傷風感冒,還能提高人體內分泌功能,使腦垂體功能增加,從而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三、減肥

游泳時身體直接浸泡在水中,水不僅阻力大,而且導熱性能也非常好,散熱速度快,因而消耗熱量多。就好比一個剛煮熟的雞蛋,在空氣中的冷卻速度,遠遠不如在冷水中快,實驗證明:人在標準游泳池中跑步20分鐘所消耗的熱量,相當于同樣速度在陸地上的1小時,在14度的水中停留1分鐘所消耗的熱量高達100千卡,相當于在同溫度空氣中1小時所散發的熱量。由此可見在水中運動,會使許多想減肥的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游泳是保持身材最有效的運動之一。

四、健美形體

人在游泳時,通常會利用水的浮力俯臥或仰臥于水中,全身松弛而舒展,使身體得到全面、勻稱、協調的發展,使肌肉線條流暢。在水中運動由于減少了地面對骨骼的沖擊性,降低了骨骼的老損幾率,從而使骨關節不易變形。水的阻力可增加人的運動強度,但這種強度又有別于陸地上的器械訓練,是很柔和的,訓練的強度又很容易控制在有氧域之內,不會長出很生硬的肌肉塊,可以使全身的線條流暢、優美。

五、加強肺部功能

呼吸主要靠肺,肺功能的強弱由呼吸肌功能的強弱來決定,運動是改善和提高肺活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據測定:游泳時人的胸部要受到12~15公斤的壓力,加上冷水刺激肌肉緊縮,呼吸感到困難,迫使人用力呼吸,加大呼吸深度,這樣吸入的氧氣量才能滿足機體的需求。一般人的肺活量大概為3200毫升,呼吸差(最大吸氣與最大呼氣時胸圍擴大與縮小之差)僅為4~8厘米,劇烈運動時的最大吸氧量為2.5~3升/分,比安靜時大10倍;而游泳運動員的肺活量可高達4000~7000毫升,呼吸差達到12~15厘米,劇烈運動時的最大吸氧量為4.5~7.5升/分,比安靜時增大20倍。游泳促使人呼吸肌發達,胸圍增大,肺活量增加,而且吸氣時肺泡開放更多,換氣順暢,對健康極為有利。

六、護膚

人在游泳時水對肌膚、汗腺、脂肪腺的沖刷,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促進了血液循環,使皮膚光滑有彈性。此外,在水中運動時大大減少了汗液中鹽分對皮膚的刺激。

七、促進身高增長

游泳對孩子的身高也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以促進骨骼增長,韌帶拉長,從而使身高增長。

如果硬要說游泳有壞處的話就是:游泳不要過量!

隨著家長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假期游泳培訓是家長們最愿意讓孩子們參加的,同時也有一些學校將游泳布置成了“暑假作業”,無不體現了游泳的重要性,家長在送孩子去各館進行游泳的同時也不應忘記進行安全教育。雖學會了游泳,但這些泳池出來的“鴨子們”怎樣面對暗流、水草,波浪等種種危險,還是一個未知數。特別是剛剛學會游泳的孩子,自認為了不起,隨便什么有水的地方都敢跳。因此,面對潛在的危險,各位家長還是要盡力阻止,畢竟生命不可重來。

篇3

【關鍵詞】 療養環境;關懷照護體系;身心健康;護理服務質量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護理學的發展,重視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需要的整體護理將要取代只重視病情而忽視人的傳統護理。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健康品質生活的追求,對療養康復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在療養院,改善療養員的療養環境,體現人文關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內涵是療養院謀求護理工作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然選擇。由于療養院服務對象、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因此在療養院實行全方位的關懷照護護理體系,以人文精神為指導,完善服務理念,拓展服務內涵,弘揚“微笑服務”,把“以療養員為本”的服務意識貫穿于護理工作全過程,為療養員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角色適應及生活照顧全程服務,顯得尤為重要。改進、完善和深化全方位關懷照護體系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實施。

1牢固樹立理論框架,完善服務理念

在21世紀新文化理論的指導下,以整體護理基本理論為基礎,充分運用系統論、信息論、需求論等指導實踐。我們護理人員加強理論培訓,組織護理人員集中授課,學習新業務、新技術,交流工作經驗和心得,加速知識結構更新。從思維上完善護理人員的服務理念,變“要我做”為“我要做”,體現人文關懷,讓療養員感受到親情溫暖,通過療護之間高頻率的溝通與健康教育,滿足療養員全方位、多層次需求。

2拓展服務內涵,切實落實全程化、優質化

行為準則:優質的服務,精心的診療是保證療養員身心健康的前提。

2.1推行“一站式服務”[1]從療養員入院接站至出院送站,全程樹立一體化主動服務的觀念,構造從療養員入院到離院全過程體現親情服務的工作模式。延伸服務內涵,體現關愛療養員的文化理念。我院成立了接待中心負責療養員的入院接待、出院送站工作,由護士全程接送,負責來回途中保健工作。療養員入院后我們會將每天的天氣情況、出行注意事項制作成溫馨提示牌放入房間,提醒他們當天適宜的活動項目,讓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新面孔,在全新的環境中感受到親情般的溫暖、親切和舒心。出院后及時跟蹤隨訪以更好的改進我們的服務質量。通過療養期間接待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次熱情介紹、一次積極幫忙、一次主動查房、一個溫馨提示、一張征求意見表、一次電話回訪”中體現了對療養員的關愛,贏得了療養員的贊譽和認同。

2.2服務熱心、言語行動耐心接待療養員主動熱情,語言溫和耐心,入科后及時安排舒適的住房并主動幫療養員提行李到房間,對年紀偏大,情況特殊的療養員給予攙扶,必要時提供輪椅等輔助工具。耐心細致地介紹科室及周圍環境、就餐規定、檢查治療、療養期間的活動及出行安排等。并做到“三個一”,即:送一程、扶一把和細一點,送一程即療養員第一次檢查、治療、就餐都由護士陪同到相應地點;扶一把即攙扶年邁多病、行動不便的療養員做各種檢查治療;細一點即根據療養員需求,想到、問到、做到,從細節中體現對療養員的關心。讓療養員從身邊的小事、細節中享受到貼心的服務。

2.3檢查治療精心由于療養員平均年齡偏大,心腦血管疾病相對偏多,加上我療養院地處高原,大部分療養員入院最初幾天不適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雖然療養院以康復療養為主,但我們要掌握各療養員的病情以隨時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因此療養員入科時醫護人員要給他們測量生命體征,及時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獲取健康史,初步了解他們的病情。而且醫護人員每天早晚堅持查房,以便及時了解療養員的適應情況及病情變化,針對各療養員的病情給他們制定合適的康復療養計劃,并根據不同病情的療養員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宣傳資料。必要時安排療養員做影像、檢驗、理療等輔助臨床科室檢查診療。把“我的崗位我負責,我在崗位您放心”的精神落實到大家心里。讓療養員確實感受到整個療養期的康復治療對他們身心恢復的效果。

3實施關懷照護

關懷照護是一種治療行為,經護理人員提供的關懷照護可保護及促進人類健康。行動規則: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從生理、心理、社會各方面實施全方位的關懷照護,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1身體舒適照護我療養院四季早晚溫差均大,天氣陰晴變化快,而我們收納的療養員來自全國各軍區,考慮到老年人抵抗力低,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為了減少氣候變化對療養員的健康帶來危害,療養員入院后強調防寒保暖,并隨時提醒他們出行時添加衣服,帶雨傘。由于房間沒暖氣,我們給療養員添加了毛毯、電熱毯、取暖器等取暖設備,防止氣溫突變療養員不適應造成感冒或病情變化。同時維修人員加強房間設備安全檢修,及時排除電路故障;醫護人員加強安全防范意識,防止事故發生,確保療養人員的安全。通過一系列防范措施的實施,使得療養員健康、安全的度過了整個療養期。

3.2居室舒適度的照護老年人因姿勢控制能力下降,視力減退,體質下降,增加了意外的發生[2]。不適宜的地面環境、家具、門窗、衛生設施、光線等是誘發老年人跌倒的環境因素。而舒適安全的住宿環境不僅能使療養員心情舒展,放松壓力,同時還能調節不良的社會情緒。因此我們按老年人適宜居住的環境進行改觀,安全方面:①避免地面高低不平,不設室內臺階和門檻,撤除過道障礙物,物品不放在經常行走的通道上。②過道多裝扶手以便老年人行動。③家具盡量減少有棱角,盡量不使用淺色家具,尤其是玻璃或鏡面玻璃家具。④地面改造為防滑地面,特別是衛生間地面。容易滑倒的地面放溫馨提示牌提醒他們以防意外發生。⑤衛浴器具易于使用。⑥房間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刺激或光線暗淡。通過對居室舒適度、安全度進行改造后,大大減少了老年人意外的發生。美化居室方面:科室人員收集了美觀的花瓶、鵝卵石,親自動手栽插一些水養綠色植物放入療養員房間,大家走進房間就能感受到舒適溫馨,不僅美化了住宿環境,也為房間帶來充足的氧分,在房間就能享受到新鮮充足的氧氣。

3.3心理舒適照護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老年人易產生焦慮、孤獨感,這些消極因素也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為了讓療養員在療養期間身心能得到更好的調節與康復,我們在科室開設了書法繪畫室專供療養員休閑時消遣,同時可以讓他們一展風采,在這里找到成就感和滿足感。還通過開設老年圖書室及時為療養員提供各方面社會信息、健康知識,獲取更多的與外界溝通的信息。這種寄托于藝術、文化的休閑方式可調節老年人焦慮、抑郁及其他不良的社會情緒,同時放松和舒展心情。這種整合的心理治療方式在心理治療中能發揮積極作用。

4加強身體保健

通過對療養員保健、康復知識進行健康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住院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為了讓療養員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與改觀,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將老年人容易忽視的健康問題如睡眠障礙、心腦血管疾病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糾正。并利用周圍有利的自然條件指導他們進行水療、體療、有氧運動等康復療養項目。逐步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最大限度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指數和生活質量。

當今臨床應用的健康教育形式種類繁多,包括宣傳冊、宣傳專欄、多媒體授課教育等。我院采取了多媒體形式進行保健康復知識的健康教育,它具有指導性強、直觀、簡明、生動形象、實用、易理解、易推廣的特點,使療養員像看電視劇一樣簡單明了地了解了各種保健、康復知識,受到療養員的廣泛贊譽。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將住院期間的流程性知識通過集體講解、個別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取得良好成效。

4.1強調睡眠質量對老年人的意義由于受年齡、飲食、藥物、情緒、氣候等因素影響,很多老年人都可能并存睡眠障礙[3]。有調查顯示[3],我國普通人群對失眠采取的措施大部分不正確,選擇藥物信息的來源和途徑不正常,而醫護人員接觸療養員、和療養員交流的機會最多[4]。護理職責要求護士成為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因此我們在每個療養期開展關于睡眠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健康意識,指導他們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糾正不良的生活行為,強調服藥的主動性和依從性,提高健康意識和睡眠質量[5]。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療養員對睡眠障礙的定義、原因及預防方法、治療措施等均有所了解,在睡眠障礙發生后可以主動采取正確的態度及遵醫囑采用正確的治療方法,使睡眠得到改善。

4.2碳酸溫泉的特性和對人體的作用我療養院療養的一大特點是溫泉療養,這里的溫泉水屬碳酸鈣鎂型淡溫泉,42℃~45℃,水溫適宜,素有“天下第一湯”的美譽。 內含鈣離子、鎂離子、鉀離子、偏硅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及對人體有益的放射性元素,有飲用、沐浴、理療等功能。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正好為老年人尤其老年病人提供水療治療,泉水通過水溫、壓力、浮力、滲透壓、酸堿度、化學成分對人體產生醫療保健作用,有促進新陳代謝、改善通氣和循環功能,從而達到消除疲勞,促進睡眠,增強體質,促進機體功能恢復的目的。還對慢性風濕、關節炎、皮膚病有一定的療效。醫護人員建議療養員入院后入浴1次/d,15~20 min/次為宜。切記不要在40℃的水中浸泡過久。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人不宜洗熱水浴。針對老年人慢性病多而不宜洗熱水浴,我們通過開展水療等多種治療手段對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病開展康復治療,最大限度促進患者早期康復。

4.3有氧運動訓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神經反應能力和運動能力逐漸減退,嚴重影響生存質量。我療養院在青山環抱中,周圍有數十萬畝天然森林提供新鮮氧氣,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為療養員提供了最佳的休閑、鍛煉場所。療養員晨起、晚飯后可在這個“天然氧吧”中做一些有氧運動如快速步行、登山。因為運動方式簡單,強度控制方便而常為老年人選做日常鍛煉方式。有氧運動訓練還能增加細胞含氧量,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據報告,骨關節炎[6]、COPD[7]和冠脈疾病患者進行有氧運動訓練后6min步行距離可增加10%~18%,通常認定為一定強度的有氧運動訓練后對改善或維持老年人特別是老年病人的心肺功能[8]、糖[9]、脂代謝[10]、內分泌功能有一定效果,同時可提高老年人特別是老年病人的運動耐力。因此療養員入院后醫護人員建議他們至少每周3次進行有氧訓練,并根據不同年齡、健康狀況為他們制定不同強度的訓練內容,分階段進行階梯式訓練。每次訓練后療養員心肺功能有很大改善,運動耐力增加,也深切體會大量運動后全身舒展、心情愉快。他們的反映證明了有氧運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因此我們強調療養員出院后主動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導他們學會離院后自我保健的方法。

4.4療養生活安排豐富有益開展石林、世博園、民族村、大觀樓一日游等景觀療養項目,同時院內還專設有適合老年人鍛煉的設施如健身器材、乒乓球室等,醫護人員提供健康咨詢和預防保健指導。療養員在活動肢體、調節情緒的同時健康也得到了保障。對一些特殊的療養員,如70歲以上、二級護理以上、殘疾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量身定制護理計劃,給予重點關心和護理,對禁忌證則嚴格把關,并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說服工作。對行動不便且病情允許的療養員,定時用輪椅護送病人到室外活動,充分利用溫泉自然療養因子促進身體機能的平衡調節,從而達到良好的療養效果。

通過對療養員生理、心理、社會等全方位支持和照護,根據我們對療養員離院前進行的問卷調查及離院后的電話回訪等,據統計顯示,療養員對我們護理的贊同率和滿意度達97%以上。

對療養員實施關懷照護的護理模式,使護理人員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療程始終,對療養員的生命與健康、權利與需求、人格與尊嚴給予親人般的關心和關注,使以往的整體護理工作模式得到了升華。這既可體現整體護理內外環境所需的人性氛圍,也可顯現護士個體的素養和品格,它是護士追求真善美的一種實踐過程,同時也是療養院謀求護理工作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梁志翔,馬倩紅,等.“一站式服務”對護理資源開發及護理質量影響的研究[J].現代護理,2005,11(23):1968-1969.

[2]張玉蘭,馬騰霄,王勇琴.老年腦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與步態的評定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雜志,2006,23(5):29-31.

[3]趙忠新.臨床睡眠障礙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3:154.

[4]李維琴,余麗均,劉國英.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水平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8):578-579.

[5]林婷,黃俊山,姜小鷹.城鎮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利用狀況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628-630.

[6]Ettinger WH Jr,Burn R,Messier SP,et al.A randomized trialcomparing aerobic exercise and resistance exerxise with a health.education program in older audlts with knee os teoarthritis The

Fitness Arthritis and SeniorsTrial[J].JAMA,1997,277(1):25-31.

[7]Mador MJ,Bozkanat E,Aggarwal A,et al.Endurance and strength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OPD[J].Chest,2004,125(6):2036-2045.

[8]邱峰,勵建安,陸曉,等.心肌缺血和有氧運動訓練誘導VEGF表達時間規律的實驗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3):193-197.

[9]李玉峰,王士雯,趙玉生.有氧運動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體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30):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