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優秀教案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語文教案優秀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語文教案優秀教案

篇1

關鍵詞:初中語文;激活;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8-0125-01

葉闌教授說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也就是常說的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當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這就是新課改中提倡的創新精神,不能把學生當做接收知識的容器,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傳統教育忽視了這些,以致曾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在當前形勢下,要求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挖掘出他們的潛能,從而達到培養出合格人才的目的。那么,在新課標下,怎樣激活創新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1.教師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1.1教學觀的更新。創新思維就是指發明或發現的一種新方式并用來來處理某種事物的一種過程。創新思維有五個顯著特點:獨特的知識結構;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活躍的靈感。為此,教師必須做好下面兩點:

1.1.1教師扮演的角色要發生改變。尊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打破"教師萬能"及"唯我獨尊"的觀念,允許學生對課文有著不同于專家和教師的理解,容納各種不同意見,讓學生廣泛地思維探究、大膽質疑,胡明道老師提出的"學長式教學"值得借鑒。"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教師應該也必須以研究人的素質培養為中心,全方位設置和諧環境,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和思考,多渠道激發學生獨立學習的潛能和勇于進取的創造精神。它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教人會做",也要"教會做人"。教師的職能是"示范""組織""鼓勵"。"示范",首先是感情立場意志道德的示范,當然這些示范是通過學科教學本身完成的。其次是學習示范,教師要在一個一個的教學設計中向學生示范如何想、如何問、如何讀、如何寫、如何聽、如何說,展示思維過程,甚至是錯誤的過程,并且要能從無數個過程中,抽象出帶規律的方法,加大學生正遷移的概率。教師還必須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及鼓勵者,還要求教師具有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研究學習及教會學習的素質。

1.1.2學生觀的更新。要充分尊重學生。老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提倡學生大膽發言,允許學生發言不準確,允許學生給老師指出錯誤,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面比老師做的好,"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不能諷刺挖苦學生。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生應享有以下合法權利:有權了解課堂教學目標,有權對目標提出商榷修改意見;有權對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全員、全面、全程參與課堂學習;有權在創造性地學習中對"進入感覺的事物"(教材信息) 進行選擇重組評價。

2.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規定:"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課程強調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教育民主的觀念,把課堂看做教育生活場景。因為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一代新人,要求教育發揮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積極的作用。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全面發展,必須把人性的全面開花結果當做它的最重要的核心,課堂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獲取這一科的知識能力 ,還要注意到培養與學習密不可分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等心理素質。美籍教授威廉姆斯說:"在美國,在學生的早期教育階段,就鼓勵學生開始去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去運用自己的創造力……恐怕要把重點放在培養探求真理的能力上,而不是放在內容即某一特定的真理上。"因此,教師要將課堂視作小社會,組織豐富的學習生活,形成情感紐帶,在師生間構建真實、接受和理解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在自動的學習中自由想象和創造,進而實現師生的人格融合和升華,達到對人的終極關懷的目的。

那么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學方式:(1)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小組中每個成員積極主動遞閱讀探索分析補充歸納的過程。(2)課堂競賽學習。每當進行競賽時,場面緊張而熱烈。當教師提出任務時,學生總是豎起耳朵傾聽, 生怕漏聽了一個字,接著就是緊張而積極地執行任務。(3)游戲引入學習。在緊張的課堂教學中,游戲能放松大腦,改變刺激的輸入方式,能更容易地被學生接受。(4)問題探究學習。教師要創設情境,誘發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5)自主建構學習。自主建構學習的核心思想是學生通過積極建構生成新知識。它們不是被動地接受或照搬從教師或課本獲得的信息。相反,他們通過理解學習主體并與自己已有的相關知識進行聯系的方式積極思考,自主建構新知識。

3.鼓勵學生質疑,培育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來自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應多鼓勵引導學生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從已知到未知的遷延,啟發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即可,不必有什么標準答案,哪怕只是一丁點創新的火花,老師都應予以肯定表揚,以提高他們創新的積極性。

4.正確地評價學生,肯定激勵他們的創新意識

學生的作業、習作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成果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完善他們的創新精神。如在班中開辟習作園地,為學生的作文"發表"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利用評講課讓小作者讀自己的優秀作文,及時在班中鼓勵、表揚匯編個人、班級的優秀作文集,再配上學生自用電腦繪制出的封面,家長寫上序言,進行評比等等。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興趣。有利于他們再度創新。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要能形成有利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于漪,劉遠,胡明道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0

[2]曾寶成.新課程教學理念與策略[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