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的中醫護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7: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腸梗阻的中醫護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腸梗阻的中醫護理方案

篇1

1.1中藥穴位貼敷穴位貼敷具有中藥制劑的藥物作用和穴位刺激的傳導作用兩大效應,臨床上主要應用于控制腹水、便秘、胃腸道癥狀等。貼敷藥物經辨證論治多運用行氣逐水、潤腸通腑、和胃降逆治則。由護士依據患者皮膚敏感度、穴位具體部位,配以黃酒、蜂蜜、陳醋、凡士林等溶劑外敷,對刺激性較大,具有毒性藥物外敷時應注意做好局部皮膚護理。

1.2耳穴療法耳穴埋豆法是通過對人體各個部分在耳廓上的對應點或反射區的刺激,來改善胃腸道的反應。刺激耳部穴位,通過經絡傳導、調整虛實、保持機體平衡,達到治病防病的一種治療方法,主要應用于緩解腫瘤疼痛、治療各種便秘、改善睡眠。我科采用王不留行籽粘貼在耳部相應穴位的皮膚上,輸注化療藥之前指導患者用手指以自己能承受的力度垂直按壓3~5min,每日4~6次,局部產生酸麻脹痛及熱感為宜。3d后更換另一側耳穴,兩耳交替應用,直到1個療程結束。一般取胃、賁門、小腸穴,可以理氣寬中,降逆止嘔,且此方法操作簡單,費用低廉,療效快,無副作用,可減輕患者痛苦,保證治療順利進行。

1.3中藥灌腸腸梗阻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患者大多出現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排氣,不能進食,嚴重者出現水、電解質紊亂,僅通過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補液、營養支持等方法治療時間長,療效差。我科應用中藥增液承氣湯作為中藥灌腸的基礎方,主要應用于癌性腸梗阻,源于《傷寒論》,大承氣湯具有通里攻下、行氣散結功效,可改善腸梗阻缺氧,低灌注狀態,促進腸蠕動;也可用于體虛氣短,長期臥床腸蠕動不足及長期使用止痛藥物引起的排便困難、便秘等。

1.4中藥泡洗、濕敷腫瘤晚期患者常合并高凝血癥,外加長期臥床,極易合并下肢栓塞、水腫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辨證選用一定的方藥,將藥物煎湯后,趁熱進行全身或局部的熏蒸、浸泡、濕敷,通過藥力和熱力的共同作用,以達到溫經通絡、活血止痛、祛風除濕、消腫祛瘀等作用。辨證論治組方在治療化療后合并周圍神經毒性導致手足麻木的患者取得一定效果,可減輕患者痛苦,明顯提高患者化療期間的生活質量。

2臨床應用

2.1技術培訓2012年我科規范及培訓了中藥外敷、穴位注射、中藥穴位貼敷、耳穴療法、中藥灌腸、中藥泡洗及濕敷等中醫操作,每月安排一項,月初培訓,月底考核,所有在崗護理人員必須參加,并由科內護士模擬患者,將中醫操作的標準制作成光盤,生動易學,不斷鞏固提高。做到培訓有計劃,技術操作有考核,成績有記錄,通過強化培訓及考核,激發護理人員學習中醫操作技能的興趣及潛能,提高工作積極性,得到患者的認可,從而提高了護理工作滿意度。

2.2全面評估

2.2.1病情評估詳細評估患者的癥狀分型、意識、生命體征、檢查化驗結果、局部皮膚情況等,并做好充分告知,這是保證操作能順利進行、防止操作意外的前提。

2.2.2患者合作能力的評估將操作內容、作用、適應證、禁忌證告知患者,讓患者充分了解,并能信任此項操作,積極配合,提高患者依從性,從而增加治療效果。

2.2.3患者心理狀況及需求的評估癌癥依然是目前醫學治療的難點之一,因此,癌癥患者多悲觀、恐懼,甚至有自殺的行為,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到癌癥晚期,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人員應當通過專業的知識培訓,分析患者的心理問題,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進行宣教,取得患者的配合。也可以讓出院患者現身說法,以自身實例安慰、鼓勵患者,讓患者減輕心理負擔,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2.3實施操作人員資格實施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者均通過相關理論及操作技能的培訓考核,只有人員素質得到保證,操作技術質量才能得到保證,從而得到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工作得以有效開展。

3結果

本組患者中根據病情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療法方案,其中采用中藥外敷止痛78例,穴位注射68例,中藥穴位貼敷44例,耳穴療法30例,中藥灌腸32例,中藥泡洗濕敷25例,部分患者同時實施了2~4項中醫護理技術。患者的病情及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4結論

篇2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7-0090-02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對自身器官產生消化所引起的炎癥,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1]。根據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最近發表的《2013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將急性胰腺炎(AP)嚴重度分為以下3級:輕度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度AP(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重度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輕度AP標準:具備AP的臨床表現和生物化學改變,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發癥,通常在一二周內恢復,病死率極低[2];急性胰腺炎在保守治療中,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最佳。現將急性胰腺炎的特色中醫護理技術綜述如下。

1臨床表現

本研究的急性胰腺炎系指急性脾心痛。脾心痛是由于散膏體用俱病而引起的以腹痛、惡心、嘔吐、發熱等為主要表現的常見的急癥。臨床以上腹部劇烈疼痛,痛引腰背,惡心嘔吐為特征[3];膽胰濕熱證急性脾心痛中醫主癥為突發中上腹脹悶、疼痛,陣發性加劇,伴有惡心,嘔吐,發熱,或黃疸,口苦口膩。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弦滑數[3]。

2發病機制

脾心痛始見于《內經》。《靈樞厥病》云:“脾心痛,痛如以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者也。”脾心痛的發生多因飲食不節、情志不暢、膽胰失調、蛔蟲內擾及創傷等所致。其病機總屬氣滯濕阻,熱毒熾盛,火毒內迫營血,逆陷胰腺而致胰液外泄受阻,經氣不暢,絡血不行,甚則毒血壅滯,熱盛肉腐而成[3]。

3特色中醫護理技術及作用機理

特色中醫護理技術包括中藥腹部外敷、中藥保留灌腸、中藥穴位貼敷:①中藥腹部外敷[4]:將芒硝和透骨草搗碎均勻裝入芒硝腹部外敷袋,對準患者腹部外敷,減輕患者腹脹,起到消腫止痛作用。②中藥保留灌腸[3],將龍膽瀉肝湯加大樹一把傘煎劑300mL,自灌入,保留在直腸或結腸內通過腸粘膜吸收。具有清熱利濕止痛的作用。③中藥穴位貼敷[5]:將生大黃和白花丹研成細末,加適量本院自制姜汁調勻成糊狀,取碗豆大小放置于無紡布貼的中央,直接敷貼在患者的胰俞、脾俞、足三里、血海穴。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4研究現狀

毛敏軍[6]研究認為中藥湯劑聯合西藥治療臨床效果佳,且不良反應少。劉玉蕊等[7]研究認為中藥灌腸、口服聯合針灸治療急性胰腺炎療效優于單純西藥常規治療。王帥[8]研究認為通下活血湯在修復腸道屏障功能和改善微循環方面療效顯著,是治療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高四華[9]研究認為,西藥與中藥(鼻飼)內服及灌腸治療,較單一的西藥治療,顯效率和有效率明顯提高。趙曉軍主任[10]研究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恢復期較單純西醫治療效果好,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康江暉[11]研究認為,生大黃在治療急性胰腺炎上有明顯作用,能促進胃腸道恢復,縮短療程,高位保留灌腸更具有臨床意義,值得推廣。劉千秋[12]認為,在內科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冰片芒硝配合外敷治療,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費用,且無明顯不良反應。邱園玉[13]認為,生大黃配合皮硝治療能促進急性胰腺炎腸蠕動的恢復,減輕腹痛腹脹癥狀,減少并發癥,而且大黃及皮硝價廉易得,操作簡便,易被患者接受。許睿[14]認為,玄明粉外敷聯合中藥灌腸治療脾心痛的護理干預,患者腹脹、腹痛、腹膜炎體征消失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高紅慧[15]認為,鼻空腸管聯合穴位貼敷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早期腸內營養治療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復時間明顯縮短,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住院天數明顯縮短。江麗萍[5]認為,生大黃穴位貼敷聯合鼻飼治療,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時間、局部并發癥明顯低于對照組。

5小結

目前,國內研究中,急性脾心痛的保守治療,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最佳。但眾多的中醫治療護理方法中,僅見中醫治療護理效果的研究,未見本病本型中醫特色護理技術(中藥腹部外敷、中藥保留灌腸、中藥穴位貼敷)護理效果及護理規范的研究。為此,輕型急性胰腺炎(膽胰濕熱證)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的臨床研究,將是護理研究的創新點,為廣大護理同仁提供借鑒,并為相關部門制訂急性脾心痛中醫護理方案提供依據,也是符合國家中醫藥發展方針政策的。

參考文獻:

[1]曹偉新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17

[2]王興鵬,李兆申,袁耀宗,等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3,上海)[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33(7):530-535

[3]劉清泉中醫急診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164

[4]洪杏花芒硝腹部外敷治療重癥胰腺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8):1261

[5]江麗萍生大黃穴位貼敷聯合鼻飼在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麻痹性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8):913-915

[6]毛敏軍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6):1140-1141

[7]劉玉蕊中藥聯合針灸治療急性胰腺炎22例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5,(9):1861-1862

[8]王帥通下活血湯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2013

[9]高四華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水腫型胰腺炎臨床觀察與護理[J].吉林醫學,2014,35(4):826-827

[10]趙曉軍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恢復期的臨床療效觀察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71(12):79-80

[11]康江生大黃胃管內注入與高位保留灌腸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療效比較[J].醫藥導報,2007,26(07):765-766

[12]劉千秋冰片芒硝外敷配合綜合治療急性胰腺炎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6,13(11)

[13]邱園玉生大黃輔以皮硝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01):105-106

篇3

【摘要】:兒科急癥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患者不能自行緩解癥狀而須緊急就診的一類疾病。兒童病情變化快,發展迅速,而危重病人的搶救重在爭分奪秒,因此兒科常見急癥需從藥物準備到常見急癥治驗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有效的整體方案。

【關鍵字】:兒科;急癥;藥物;治驗

一、 引言

所謂兒科急癥,泛指突然發病,危及生命,急需搶救的多種兒童急患。從我院近三年兒科急癥案例分析,2/3的急癥病號發生在晚上,在這段時間里,醫務人員少,要想從容的應對急癥,醫務人員首先要將兒科急癥藥物準備妥當,能為急癥兒童提供及時、優質的救護。其次,醫務人員還要熟練的掌握各種常見急癥的治療方法,形成完整的應對兒科急癥的方案。

二、 兒科急癥藥物

醫院兒科醫生應本著超前思維,做到病癥預想細致、準確,經常強化急救技術,熟悉搶救程序,掌握常用藥物劑量、備品擺放位置,保證操作無誤。

急救藥品備用明細,藥盤布局規范合理、清晰、齊全大到輸血、吸氧、氣管切開插管,人工呼吸機的使用,小到舌墊、開口器、急救擔架、升降床的啟用角度等各相關事宜,均有模式程序,專人負責,遇到病癥,及時啟動,井井有條,醫護精誠團結協作,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確保搶救成功率。另外從兒科急癥的護理上遵循六道通暢原則:通暢呼吸道、通暢輸液道應、通暢消化道、通暢氧氣管道、通暢各類應急管道與備品、通暢綠色通道。

常備的急癥藥物包括——解熱鎮痛藥:乙酰水楊酸(醋柳酸,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醋氨酚)、布洛芬;增強心肌收縮力常用藥物:洋地黃類藥物、米利酮(甲氰吡酮);降血壓藥:利血平、硝普鈉、卡托普利(巰甲丙脯酸);止吐藥:嗎丁啉、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滅吐靈);平喘藥:沙丁胺醇(羥甲叔丁腎上腺素,舒喘靈,嗽必妥,柳丁氨醇)、氨茶堿(茶堿乙烯雙胺)、博利康尼(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中樞興奮藥:尼可剎米Nikethamide(可拉明Coramine)、山梗菜堿(洛貝林Lobeiline);催眠藥、抗驚厥藥: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魯米那Luminal)、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地西泮Diazeam(安定,苯甲二氮卓Valiam)、氯丙嗪Chlorpromazine(冬眠靈、氯普嗎嗪Wintermine、Thorazine);抗休克血管活性藥:去甲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副腎素)、異丙基腎上腺、多巴酚丁、多巴胺、酚妥拉明(立其丁);胃腸解痙藥:阿托品(Atropin)、顛茄(Belladonna)、山茛菪堿Anjsodamine;抗變態反癍藥物和解毒藥物:異丙嗪PromethaziRe(非那根)、撲爾敏(馬來酸氯苯吡胺)、賽庚啶Cyproheptadine等等各種急癥藥物。

三、 常見兒科急癥治驗

3.1 額面外傷急救

兒童生性好動,額面部外傷是兒科急癥中的常見癥狀,由于額面部血運豐富、軟組織再生能力強、抗感染能力強,在患兒生命特征平穩后,盡快地處理頜面創傷,止血后做局部清創縫合術。

3.2 去燒退溫

發熱也是兒科常見急癥,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小兒體屬稚陰稚陽、純陽之體,常表現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外邪入侵,極易從陽化熱,往往表熱未解,而里熱已熾,出現高熱煩渴,汗出便結等表里俱熱征候,此時非苦寒瀉下難殺其勢,治療應從通腑瀉熱為主,辛涼解表為輔,重用石膏及大黃清瀉陽明經腑之熱,達到表里雙解、高熱速退。

3.3 治瀉止痛

小兒腹痛主要病理是氣機阻滯,正所謂“不通則痛”。因腹病所涉及的臟腑以六腑居多,根據“六腑以通為用”、“通則不痛”、“腑病以通為補”的理論,治療應以開結通下為總則。如膽道蛔蟲病及蛔蟲性腸梗阻分別屬中醫蛔厥證和蟲瘕證,是小兒常見急腹癥,多因小兒飲食不節或受涼發熱致蛔竄膽道,郁阻膽腑,或蛔蟲結聚成團致腑氣閉阻不通而致腹痛。治療上應按“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先予安蛔止痛,待腹痛緩解后再予驅蟲止痛的方藥,常宜辛、苦、酸并用,采用大黃、枳實通利腑氣,使氣機通暢,腹痛自止。

3.4 通肺平喘

肺為華盞,主氣司呼吸,與大腸相表里。以下降為順,上氣為逆。肺常不足,衛外不固,易感外邪,肺失宣降致肺氣上逆發為咳喘。臨床常見在出麻疹過程中易并發肺炎,其因多由感染痧毒后未能及時外達,邪毒化火,煉液成痰,閉阻肺竅,肺失肅降。癥見皮疹隱暗,高熱不退,氣喘鼻煽,腹脹便秘,口渴煩躁,舌紅苔黃,脈洪數。此時火毒之邪閉肺,陰液耗損,肺元化源將絕,治療已非開宣肺氣所宜,清熱解毒、定喘化痰,亦僅杯水車薪,難濟其急,按肺與大腸相表里,治法理應上病下取,急下存陰,藥用生大黃、玄明粉、麻黃、杏仁、生石膏、葶藶子等,瀉利大腸,減輕肺氣之壅塞,取其急下存陰,使臨床證候得以改善。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護理干預 糖尿病胃輕癱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173-01

糖尿病胃輕癱是指與糖尿病相關,無機械性腸梗阻存在的胃動力障礙排空延遲,臨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早飽、上腹飽脹、噯氣、厭食、腹痛及體重下降等[1]。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我科對此類患者實行心理、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1例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36例,對照組35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均經超聲胃液體排空功能檢查證實有胃排空延緩,符合糖尿病胃輕癱的診斷標準,具有2項或2項以上消化不良癥狀并持續15天以上;胃鏡檢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質性病變;B超、生化檢查排除肝臟、膽囊、胰腺疾病;排除了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代謝紊亂性疾病;治療前一周無服用影響胃動力藥物;中醫辨證屬脾虛氣滯血瘀型。

表1 兩組患者入組時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在入組時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原有糖尿病胃輕癱癥狀完全消失,胃排空率恢復正常:

有效:原有糖尿病胃輕癱癥狀減輕,胃排空率雖然未恢復到正常,但較治療前的排空率增加>25%。

無效:糖尿病胃輕癱癥狀無變化,胃排空率無變化或增加<25%。

1.3 癥狀評分標準 治療前后癥狀分值的變化將6個主要癥狀(上腹飽脹、早飽、暖氣、厭食、惡心、嘔吐)分為4級,根據下列標準對各個癥狀評分:0分:無癥狀;1分:輕度,癥狀很輕或偶爾出現,如病人不去考慮癥狀可能被忽略;2分:中度,癥狀明顯,不能被忽略,但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3分:重度,癥狀嚴重,患者感到痛苦,影響日常工作生活。將各癥狀評分分數相加,即為癥狀評分總分。

2護理干預措施

2.1 心理護理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易出現恐懼、悲觀、苦惱等負面情緒,而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郁悶情緒能影響血糖水平[3]。我科采取以下干預措施來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熱情接待,積極主動關心患者,詳細介紹科室醫療特色和醫護技術力量,取得信任。②向患者提供疾病和治療方案的信息,突出介紹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越性,使其了解治療方案的,調動其主觀性,從而積極配合治療。③利用家屬的幫助和支持抵制患者的不良情緒,讓患者體會到只有用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才能戰勝疾病。

2.2特殊的飲食護理 在遵照一般糖尿病飲食治療的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由于胃動力障礙和排空延遲,飲食具有特殊性。

2.2.1 胰島素注射與進餐時間密切結合 糖尿病胃輕癱因治療要求需注射胰島素以嚴格控制血糖。由于胃輕癱患者食欲差,不能準時進餐,故我科胃輕癱患者的餐前胰島素注射進行個體化管理:能根據醫生計算的進食量準確進食的患者,餐前注射胰島素;癥狀嚴重、甚至喝水進食即嘔吐等不能固定飲食總量的患者需進食后根據進食量的多少確定胰島素劑量并立即注射速效胰島素。

2.2.2 進餐次數的調整 為了減少胃腸道負擔,我科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將每日3餐分為6-7小餐,即分別從早晨到臨睡前大約2小時進餐一次。病情平穩后(惡心、嘔吐、上腹飽脹感等癥狀減輕)逐步改為每日3餐。

2.2.3 食物狀態與成分的調整 根據患者血糖情況,安排進食能促進胃腸道蠕動及排空的蔬菜、瓜果等。癥狀嚴重者進行食物勻漿化,待癥狀緩解即給予易消化的固態食物,以免影響血糖的控制。禁食辛辣、刺激、油炸、不易消化的食物。

2.3 運動護理 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運動處方,每日運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運動時間安排在下午[4],以餐后90分鐘開始運動最適宜[5]。運動中脈率達到170-年齡。若運動中身體未感發熱、無汗、脈率無變化或3分鐘內恢復正常,則運動量不足[6]。指導患者沿臍周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

2.4 用藥護理 因中藥湯劑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吸收及胃排空,我科使用中藥健脾益氣化瘀方來健脾、和胃、止吐。方中諸藥有解除平滑肌痙攣,增加胃腸蠕動,加速胃排空促進胃動力的作用。糖尿病胃輕癱患者脾胃虛寒,中藥湯劑一定要溫服,太涼會刺激胃部引起不適。

3 結果

表2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療效比較

治療后,干預組的總有效率為83.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5.71%。總有效率=(治愈+好轉)/各組人數。*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 P

4 討論

糖尿病胃輕癱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胃動力障礙性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胃動力異常、自主神經病變、胃腸壁內神經病變、胃腸激素失調、高血糖有關。本研究表明,采取科學、合理的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胃輕癱癥狀,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診斷與治療[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59-372.

[2]World Health Orgnization1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M]. WHO/NCD/NCS/99.2 Geneva, WHO, 1999.

[3]王洪娟.吳忠海,綜合治療對伴有負性情緒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6:6(4):385.

[4]余佳非,淺析糖尿病運動療法的護理[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5,15(3):512-513.

[5]戴筱英,餐后不同時間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1:5(7):104-106.

[6]Pdlock MLResistance exercise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cardiovascular discase.Circulation,2000,101:828-833.

篇5

【關鍵詞】 出血性放射性直腸炎; 福爾馬林; 復方灌腸劑

中圖分類號 R574.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0-0148-02

宮頸癌是全球婦女中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的惡性腫瘤,居我國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首位,放射治療是宮頸癌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1]。放射性直腸炎是宮頸癌放療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早期放射性直腸炎常表現為腹瀉、里急后重、排便疼痛,甚至有黏液便等。晚期放射性直腸炎常出現在放療后6個月~2年,常表現為較嚴重的腹瀉、黏液血便甚至腸穿孔[2]。回顧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74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腸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年1月-2012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74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腸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61例,年齡36~80歲,平均(53.0±13.9)歲,中位年齡46歲。原發腫瘤包括宮頸癌56例,前列腺癌10例,直腸肛管癌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療,其中48例聯合化療,放療劑量為66~88 Gy,平均(77.4±6.3)Gy,在放療后(5.3~14個月,中位時間7.8個月)出現慢性放射性直腸炎癥狀。所有患者均行腸鏡檢查確診,并活檢排除腫瘤復發。將74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福爾馬林聯合治療組38例和復方灌腸劑組3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一般癥狀 便血74例,疼痛30例,腹痛24例;其他癥狀包括排便次數增多、里急后重;晚期并發癥包括直腸陰道瘺4例,反復頑固性出血7例,腸管狹窄梗阻2例。

1.2.2 病變程度 本組患者采用放射治療反應評分標準(RTOG/EORTC分級)進行分級:0級無變化;1級輕度的排便次數增加或習慣的改變,輕度不適,不需藥物處理;2級腹瀉增多,伴有直腸黏液,中度或腹部疼痛,需藥物處理;3級嚴重腹瀉,需腸外營養支持,或伴不需輸血的直腸出血、腹脹(X線平片證實擴張腸環);4級急性或亞急性腸梗阻,出現直腸竇管、穿孔或者需輸血的出血,需胃腸減壓或腸管改道。本研究中4級8例,3級66例。福爾馬林組中3級患者33例,4級患者5例:復方灌腸劑組3級患者33例,4級患者3例。

1.3 方法

復方灌腸劑組:采用復方灌腸劑(蒙脫石粉劑或者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凝血酶凍干粉)加生理鹽水40 ml混合成灌腸液,一般用藥時間在排空大便后或者睡前給藥。保留灌腸時,囑患者取仰臥位,臀部略抬高,將灌腸液抽入無菌注射器內,連接灌腸管,用液狀石蠟油灌腸管前端,輕插入5~10 cm,同時囑患者身體放松、做深呼吸運動,然后緩緩注入。拔出灌腸管后,囑患者適當變換,靜臥位30 min后改為左側臥位靜臥30 min,囑患者盡量保留2 h以上,1次/d,7 d為一療程。福爾馬林聯合治療組:患者在腸鏡直視下,以4%福爾馬林50 ml,噴灑直腸黏膜損傷處,并停留1~2 min后,予以生理鹽水500 ml反復沖洗,在腸鏡治療后第2天,以復方灌腸劑方案持續灌腸1周。

1.4 護理

1.4.1 治療前護理 癌癥患者對出現長期便血、腹痛伴腹瀉,思想極度緊張,害怕癌癥復發,會對治療失去信心,醫護人員耐心解釋放射性直腸炎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法,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1.4.2 治療操作時護理 囑患者灌腸治療前排空大便,選擇材質較柔軟的灌腸管,每次操作前仔細檢查管口是否光滑,直腸插管時動作輕柔,避免損傷直腸黏膜。

1.4.3 其他護理 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富維生素食物,多飲水,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蒜及冰淇淋等。

1.5 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放射治療反應評分標準》擬定療效評價標準。顯效:一療程(7 d)內腹痛、里急后重、肉眼血便等臨床癥狀完全消退,大便潛血試驗陰性;有效:兩個療程(14 d)內出血癥狀基本消失,偶有復發;無效:兩個療程治療后癥狀無變化或癥狀更加重。總有效=有效+顯效。

1.6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經治療后,福爾馬林聯合治療組顯效14例,有效23例,總有效率為97.4%(37/38);復方灌腸劑組顯效8例,有效20例,總有效率為77.8%(28/36)。福爾馬林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優于復方灌腸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0.013,P

3 討論

放射性腸炎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腸黏膜上皮細胞對放射線非常敏感,放射線照射后,腸上皮細胞增生受抑制,腸黏膜下小動脈內皮細胞受損,引起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和靜脈內膜炎,從而產生腸壁缺血和黏膜糜爛、潰瘍,最后導致纖維化、腸管狹窄和黏膜面斷裂扭曲等[3]。放射性直腸炎發生的主要相關因素有直腸受照射的劑量、體積和劑量率,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受照劑量[4]。近年來采用調強適形放療方法,直腸受照射的劑量及體積較前明顯減少,放射性直腸炎發生率降低。

放射性直腸炎的治療主要方法是分為三種,藥物治療,內鏡治療以及外科治療。藥物治療中保留灌腸劑種類多種多樣,如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蒙脫石粉劑、福爾馬林、硫糖鋁、5-氨基水楊酸及糖皮質激素,陳立杰[5]研究認為思密達、金因肽混合液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直腸炎,治愈28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為96.9%(31/32)。李東芳等[6]采用芍藥湯加減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36例,有效率83.3%(30/36),與西藥灌腸劑對比效果顯著;內鏡治療包括內鏡下使用福爾馬林溶液、鈦氧磷酸鉀激光和氬離子凝固術(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直腸炎嚴重時發生腸穿孔或者陰道尿道瘺時須采用手術外科治療,或者慢性直腸炎致直腸狹窄可考慮腹壁造瘺術。上述保守治療近期療效尚可,但是放射性直腸炎非常頑固,藥物保守治療容易反復,氬氣凝固術及激光治療對于彌漫性病變效果不佳,且有出現腸穿孔風險[7]。

福爾馬林液治療出血性放射性直腸炎的的作用機制是通過蛋白質凝固,在黏膜層新生血管內形成血栓從而起到止血作用,作用表淺,不超過黏膜層。本研究結果顯示,福爾馬林聯合治療組,有效率達97.4%(37/38),優于復方灌腸劑組的77.8%。雖然目前多數文獻報道福爾馬林治療出血性放射性直腸炎是安全的,但仍有相關的臨床研究報道其可能導致腸管狹窄、潰瘍穿孔等嚴重并發癥。所以筆者所在醫院在患者麻醉后行直腸鏡直視下將甲醛注入病變范圍以內的直腸腔,作用時間短,并及時清除殘余福爾馬林液,降低其潛在的風險。本研究有1例患者因營養狀態差,福爾馬林灌腸后出現腸狹窄梗阻,行手術腹壁結腸造瘺。本研究對部分福爾馬林治療后再次出現便血者,兩周后可再次給予福爾馬林液治療,效果令人滿意。

出血性放射性直腸炎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引起焦慮、抑郁、悲觀。針對以上問題,給予了相應護理措施,良好的心理溝通能使患者夠從悲觀絕望的情緒中解脫出來,積極面對現實,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悉心細致地治療能更有效的控制放射性直腸炎癥狀,增加護患信賴關系,提高患者堅持治療的依從性;生活細節的指導,是疾病治療及身體恢復的有力保障[8]。

放射性直腸炎沒有特效藥物或者治療方法,總體療效欠佳,聯合方法綜合治療能增加療效,筆者認為4%福爾馬林局部應用聯合復方灌腸劑治療出血性放射性直腸炎短期療效肯定,操作容易、安全性好,可反復進行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Shi J F,Canfell K,Lew J B,et al.The burden of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Synthesis of the evidence[J].Int J Cancer,2011,130(3):641-652.

[2] Hernández Sánchez A,Vicente Sánchez Mdel P,Arteta Jiménez M.Formalin for haemorrhagic radiation-induced proctitis[J].Int J Colorectal Dis,2012,27(5):683-685.

[3] Haboubi N Y,Schofield F,Rowland P L. The light and electronmicroscopic features of early and late phase radiation-inducedproctitis[J].Am J Gastroenterol,1988,83(24):1140-1144.

[4] Mendenhall N P,Li Z,Hoppe B S,et al.Early outcomes from three prospective trials of image-guided proton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2(25):213-221.

[5]陳立杰.思密達、金因肽混合液保留灌腸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09,1(16):107.

[6]李東芳,陶煉.芍藥湯加減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36例[J].四川中醫,2002,20(4):47.

[7]黃河,陸金根,曹永清.放射性直腸炎的治療進展[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8,9(6):975-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