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資源優化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5 17:58: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靜態資源優化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靜態資源優化方案

篇1

在新的變化形勢下,企業IT系統面臨嚴重問題:IT業務多,但是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無法整合;IT系統反應緩慢,甚至無法正常工作;IT業務面臨的威脅及風險越來越大,如病毒肆虐、網絡攻擊防不勝防;IT系統越來越復雜,難以控制等等。

靜態IP網絡在思變

傳統IP網絡的解決方案試圖通過采用豐富多變的靜態技術逐個解決各種業務問題,結果導致網絡平臺變得越來越復雜,IT基礎網絡缺乏一致性和靈活性,運維成本越來越昂貴,企業IT所追求的管理成本、提高質量與降低風險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

追本溯源,傳統IP網絡最初是基于簡單數據傳送設計,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依然沒有改變傳統的IP網絡是一種與業務無關的靜態模型的實質。網絡按照事先配置的參數運行,一旦業務運行狀態、安全狀態、業務環境發生變化,往往難以及時調整資源,容易造成網絡低效運行,受到安全攻擊,甚至出現業務故障。試想如果用戶臨時決定開一個視頻會議,視頻及組播流量會突然出現,這時由于網絡資源已經靜態分配,視頻的質量可能就會不佳。

IToIP架構營運而生

自2002年開始,人們不斷地對新一代IT網絡作出了嘗試性的詮釋。通過SOA架構使IT系統與企業核心業務流程實現深度關聯,而動態IT則彌合了業務需求變化與IT變更響應之間的裂痕與落差,使IT系統能快速靈活適應業務變革。綜合SOA及動態IT思想的新一代IToIP網絡架構也就此應運而生。

在IToIP的架構中,IP自適應安全網絡是整個IT的承載支撐部分。而在此之上,基于同構的IP技術融合了存儲、計算、通信三大基礎IT資源,最終實現面向業務的動態IT架構。IP自適應安全網絡是一種面向業務架構的動態安全網絡模型,通過整合各種網絡部件的能力(終端、網絡設備、安全設備、業務系統、管理控制系統等部件之間的協調聯動)實現基于深度業務感知的彈性資源調整以及策略部署,這些策略主要是安全、可靠性、業務優化等方面。

從當前IP網絡的技術狀態出發,要實現IP自適應安全網絡的目標,需要經過兩個階段的發展。第一個階段是IP++,第二個階段是IP自適應。所謂IP++,就在現有IP傳送網絡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各種智能控制能力,包括安全、可靠性、管理優化、開放平臺等方面。IP++就智能控制能力方面,從基礎平面、管理平臺、應用平面提出了如下解決方案

基礎平面的安全解決方案:安全滲透網絡(SPN)

較之傳統網絡,新一代安全滲透網絡(sPN)解決方案借助分區安全設計來提供全局安全保護,并使用高強度IPS實現4~7層的深度應用安全防御,最終還實現了統一管理及動態策略部署。

基礎平面的可靠解決方案:電信級、自適應的可靠性

在IP網絡核心層出現的50ms級故障自愈技術,如10G/2.5G/GE RPR、RRPP等環網技術、IP FRR/LDP FRR/MPLS TE FRR等路徑自愈技術等等;在網絡接入層出現的IRF(智能彈性架構)自適應的可靠技術,都是IT關鍵業務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

管理平面的解決方案:可視化管理優化方案

網絡優化解決方案則包括網絡水表、網絡B超、應用均衡及優化、PTP業務管理功能等部分。網流水表解決方案(NTA)能夠透視出網絡中各種業務的流量指標及帶寬等資源占用情況,實現資源的精細管理與優化;網絡B超則通過IPS實現的異.常流量分析可與NTA配合,實現4~7層深度業務感知及流量分析;應用均衡及優化解決方案,可以改善數據中心業務性能及帶寬的優化PTP業務管理可限制BT等PTP業務對帶寬資源的過度占用。

應用平面的解決方案:開放業務架構(OAA)

篇2

關鍵詞:數字系統;IC;設計

一、數字IC設計方法學

在目前CI設計中,基于時序驅動的數字CI設計方法、基于正復用的數字CI設計方法、基于集成平臺進行系統級數字CI設計方法是當今數字CI設計比較流行的3種主要設計方法,其中基于正復用的數字CI設計方法是有效提高CI設計的關鍵技術。它能解決當今芯片設計業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縮短設計周期,提供性能更好、速度更快、成本更加低廉的數字IC芯片。

基于時序驅動的設計方法,無論是HDL描述還是原理圖設計,特征都在于以時序優化為目標的著眼于門級電路結構設計,用全新的電路來實現系統功能;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完成小規模ASIC的設計。對于規模較大的系統級電路,即使團隊合作,要想始終從門級結構去實現優化設計,也很難保證設計周期短、上市時間快的要求。

基于PI復用的數字CI設計方法,可以滿足芯片規模要求越來越大,設計周期要求越來越短的要求,其特征是CI設計中的正功能模塊的復用和組合。采用這種方法設計數字CI,數字CI包含了各種正模塊的復用,數字CI的開發可分為模塊開發和系統集成配合完成。對正復用技術關注的焦點是,如何進行系統功能的結構劃分,如何定義片上總線進行模塊互連,應該選擇那些功能模塊,在定義各個功能模塊時如何考慮盡可能多地利用現有正資源而不是重新開發,在功能模塊設計時考慮怎樣定義才能有利于以后的正復用,如何進行系統驗證等。

基于PI復用的數字CI的設計方法,其主要特征是模塊的功能組裝,其技術關鍵在于如下三個方面:一是開發可復用的正軟核、硬核;二是怎樣做好IP復用,進行功能組裝,以滿足目標CI的需要;三是怎樣驗證完成功能組裝的數字CI是否滿足規格定義的功能和時序。

二、典型的數字IC開發流程

典型的數字CI開發流程主要步驟包含如下24方面的內容:

(1)確定IC規格并做好總體方案設計。

(2)RTL代碼編寫及準備etshtnehc代碼。

(3)對于包含存儲單元的設計,在RTL代碼編寫中插入BIST(內建自我測試)電路。

(4)功能仿真以驗證設計的功能正確。

(5)完成設計綜合,生成門級網表。

(6)完成DFT(可測試設計)設計。

(7)在綜合工具下完成模塊級的靜態時序分析及處理。

(8)形式驗證。對比綜合網表實現的功能與TRL級描述是否一致。

(9)對整個設計進行Pre一layout靜態時序分析。

(10)把綜合時的時間約束傳遞給版圖工具。

(11)采樣時序驅動的策略進行初始化nooprlna。內容包括單元分布,生成時鐘樹

(12)把時鐘樹送給綜合工具并插入到初始綜合網表。

(13)形式驗證。對比插入時鐘樹綜合網表實現的功能與初始綜合網表是否一致。

(14)在步驟(11)準布線后提取估計的延遲信息。

(15)把步驟(14)提取出來的延遲信息反標給綜合工具和靜態時序分析工具。

(16)靜態時序分析。利用準布線后提取出來的估計延時信息。

(17)在綜合工具中實現現場時序優化(可選項)。

(18)完成詳細的布線工作。

(19)從完成了詳細布線的設計中提取詳細的延時信息。

(20)把步驟(19)提取出來的延時信息反標給綜合工具和靜態時序分析工具。

(21)Post-layout靜態時序分析。

(22)在綜合工具中實現現場時序優化(可選項)。

(23)Post一alyout網表功能仿真(可選項)。

(24)物理驗證后輸出設計版圖數據給芯片加工廠。

對于任何CI產品的開發,最初總是從市場獲得需求的信息或產品的概念,根據這些概念需求,CI工程師再逐步完成CI規格的定義和總體方案的設計??傮w方案定義了芯片的功能和模塊劃分,定義了模塊功能和模塊之間的時序等內容。在總體方案經過充分討論或論證后開始CI產品的開發。CI的開發階段包含了設計輸入、功能仿真、綜合、DFT(可測試設計)、形式驗證、靜態時序分析、布局布線等內容。而CI的后端設計包括布局、插入時鐘樹、布線和物理驗證等內容,后端設計一般能在軟件中自動完成,如SIE軟件就能自動完成布局布線。

三、IC開發過程介紹

IC開發過程包括設計輸入、功能仿真、綜合、可測試性設計DFT、形式驗證、靜態時序分析、布局、插入時鐘樹、布線、物理驗證等內容,下面分別進行詳細介紹。

設計輸入:一般包括圖形與文本輸入兩種格式。文本輸入包括采用verilog和vHDL兩種硬件描述語言的格式,verliog語言支持多種不同層次的描述,采用硬件描述語言主要得益于采用綜合器來提高設計效益;圖形輸入一般應該支持多層次邏輯圖輸入,主要應用在一些專門的電路設計中,但是圖形輸入耗時費力且不方便復用。

功能仿真:功能仿真的目的是為了驗證設計功能的正確性和完備性。搭建的測

試環境質量和測試激勵的充分性決定了功能仿真的質量和效益,仿真工具也是比較多,而且功能比較齊全。

綜合:所謂綜合,就是將設計的HDL描述轉化為門級網表的過程。綜合工具(也可稱為編譯器)根據時間約束等條件,完成可綜合的TRL描述到綜合庫單元之間的映射,得到一個門級網表等;綜合工具可內嵌靜態時序分析工具,可以根據綜合約束來完成門級網表的時序優化和面積優化。

可測試性設計DFT:目前大多數CI設計都引入可測試結構設計,一般在電路初步綜合后可進行DFT設計。典型的DFT電路包括存儲單元的內建自測BIST電路、掃描鏈電路和邊界掃描電路。BIST電路是為了測試而設計的專門電路,它可以來自半導體生產廠商,也可以用商用的工具自動產生。掃描鏈電路一般是用可掃描的寄存器代替一般的寄存器,由于帶掃描功能的寄存器的延時與一般的寄存器并不一致,所以在綜合工具進行時序分析時最好就能考慮這種“附加”的延遲。邊界掃描電路主要用來對電路板上的連接進行測試,也可以把內部掃描鏈的結果從邊界掃描電路引入。

形式驗證是一種靜態的驗證手段,它根據電路結構靜態地判斷兩個設計在功能上是否等價,從而判斷一個設計在修改前和修改后其功能是否保持一致。

篇3

其實有很多簡單粗暴,又很有療效的優化方法,我覺得有必要給各位產品經理分享一下,好讓你們去督催開發哥哥優化,改善一下網頁的加載體驗~

首先,我們來看下網頁的加載流程。打開一個網頁,會先拉取一個html頁面,然后瀏覽器解析了這個html頁面后,會根據頁面的內容,去拉取javascript、css和圖片文件,最終根據這些文件,將頁面渲染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影響一個網頁展示速度的主要因素不是網頁本身,而是它依賴的一些其它文件。如果優化了這些資源的加載速度,那么網頁展示的速度也就上去了。

有哪些簡單粗暴的方法呢?讓我來一一列舉:

1.優化圖片資源的格式和大小

一個網頁中,圖片資源的大小占比是最多的,而且單個的文件的大小也很可觀。因此,在保證圖片質量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的使用高壓縮率的圖片格式,圖片格式可以按照這個優先級選擇webp > jpeg > png > bmp。同時也要根據圖片展示尺寸來拉取大小最為匹配的圖片資源,不要沒事就把原圖拉下來使用。以前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一個196*196大小區域展示的圖片,它的文件竟然達到了幾兆,最后才發現把1960*1960分辨率的原圖拉下來了。

2.開啟網絡壓縮

大部分瀏覽器在發出請求時,會帶上這個標記“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表示這個瀏覽器可以接受以gzip壓縮方式傳輸數據,如果你的網頁服務器也支持gzip壓縮數據,那么數據以gzip方式傳輸時,會減少70~80%的流量。

3.使用瀏覽器緩存

同一個站點下面的不同頁面,往往都會復用一部分資源文件,如果把這些資源文件設置為可緩存的,那么在刷新或者跳轉到另一個頁面時,都無須再從網絡拉取相關資源,這樣就大大加快了網頁的加載速度。

4.減少重定向請求

有的網站對于不同的終端制作了不同的頁面,比如說在手機上訪問微博,會從weibo.com重定向至weibo.cn,每一次重定向都會導致瀏覽器重新發起請求,延長加載時間。對于這種情況,應該盡可能使用響應式設計,一個weibo.com站點覆蓋至所有終端。

5.使用CDN存儲靜態資源

CDN是一種靜態內容分發網絡,它在每個省,甚至每個城市都部署有自己的服務器,用于分發這些靜態內容,那么當某個城市的用戶要拉取某個資源時,他會首選從本地的CDN服務器上拉取,這樣可以保證他最快速的獲得該資源。據磚家統計,網絡資源中有70%的是靜態資源。這就意味著,有70%的內容產生后是不會變化,那么將它們全部放在CDN上面,可以提升這70%的資源的下載速度。

6.減少DNS查詢次數

很多人喜歡把不同的圖片掛在不同當域名下,比如說圖片A掛在a.pm-teacher.com,圖片B掛在b.pm-teacher.com。當一個網頁同時使用圖片A和圖片B時,瀏覽器需要查詢兩個域名,要知道,每次解析域名都是會浪費時間的,所以盡可能的將全部圖片放在一個域名下。

7.壓縮css和js內容

篇4

煤礦井下轉載機支撐車是煤炭開采系統中的重要設備之一,占煤炭開采的成本比重較大,但存在原轉載機械的安全系數偏高,機器的制造材料消耗及使用不夠合理等問題。論文運用ANSYS軟件中對支撐車三維模型進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優化了支撐車車體的結構。通過這一優化,降低了車體的重量,為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節約的大量的資源。

關鍵詞:結構優化;煤礦井下;轉載機;支撐車;有限元分析

分類號:TH243+.2

引 言

煤礦井下轉載機支撐車是煤炭開采系統中的重要設備之一,占煤炭開采的成本比重較大[1],但存在原轉載機械的安全系數偏高,機器的制造材料消耗及使用不夠合理等問題,造成了成本偏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不影響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本文采用ANSYS軟件和正交試驗方法對其進行了結構優化。

1 靜態有限元分析與強度校核

1.1 創建模型

建立的三維實體模型如圖1所示,因為支撐車車體選擇的材料是40Mn2鋼,兩側的焊接板是WZB-NM360鋼,兩者都屬于合金鋼系,特性參數選擇如表1所示。本文運用Pro/E進行三維實體建模[2]。忽略了對結構強度沒有影響的次要因素,采用了IGES格式文件作為中間數據進行交換或使用接口程序連接Pro/E和ANSYS[3],將三維實體模型導入至軟件ANSYS中。

圖1支撐車車體三維實體模型

Fig.1 Support the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 of vehicle body

圖2支撐車車體的有限元網格模型

Fig.2 Support the vehicle body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sh model

1.2 劃分網格

本文采用了等級為5的網格密度對車體進行單元劃分,有限元網格模型見圖2所示,網格共劃分生成了190362個單元和305158個節點。

1.3 施加載荷

支撐車工作時車體受到的力主要來自與皮帶運輸系統的重力與皮帶運輸系統工作時的動態沖擊力,因此為了計算支撐車車體的受力,首先要計算出皮帶運輸系統在工作時的靜態重力??紤]到皮帶運輸系統各組成部件,如:皮帶、托輥和支架等,又考慮到皮帶系統工作時的動態沖擊下,各部分的等效重量估算如下。

表1材料特性表

Table 1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table

材料的密度ρ(kg/m3)

泊松比彈性模量E(N/m2)

7.85×103μ=0.32.06×1011

皮帶運輸系統上運輸的礦物質量為:mm=B?H?L?ρ=0.8×0.07×50×103=2800kg

按每米8kg估算,則120米的皮帶質量mg=8×120=960kg

按每個托輥1.2kg,則共162個托輥的重量m1=1.2×162=194.4kg

估算皮帶運輸系統的支架每米20kg,則其總的重量為mv=20×50=1000kg

再將其他附件的總質量按大的估算為mf=200kg

則皮帶運輸系統的的總重量G為:m=mm+mg+ml+mv+mf=5154.4kg

G=m?g=5154.4×9.8N=50513.12N

由于共20輛支撐車支撐此皮帶運輸系統,因此每個支撐車的靜態受力為:

P=G/n=50513.12/20=2525.656N

1.4 施加約束

由于車體在底端處有支撐架設計支撐,對模型的靜力分析時,為了便于計算,支撐架的支撐可以被看作為剛性支撐,而且支撐架橫杠在支撐車體底座時看作為是均勻間斷的。邊界條件定義為多處且均勻間斷的全約束。

此外還要考慮支撐車的安全性能,取其安全系數為1.2,則每個支撐車的車體受力為3030.7872N。支撐車車體模型所受載荷及約束的情況如圖3所示。

1.5 仿真分析

在求解類型中我們選擇Static模式,進行有限元分析求解。求解完成后,得到如圖4~7所示的支撐車車體變形圖、位移云圖、應力云圖和應變云圖。

圖3定義約束和載荷后的模型圖

Fig.3 Model chart after increase restraint and load

圖4 支撐車車體的變形圖

Fig.4 Support the vehicle body deformation figure

圖5位移矢量云圖

Fig.5 Displacement vector sum cloud chart

圖6支撐車車體的應力云圖

Fig.6 Stress cloud chart of support the vehicle body

圖7Von Mises stress圖型

Fig.7Von Mises stress chart

從圖4和圖5可知,支撐車車體的變形發生在支撐車車體上導軌的中部;從圖6和圖7中可知,最大應力發生位于支撐車車體上導軌的中下部,Von Mises Stress最大值為13.7Mpa。根據所選材料特性可知,我們得到的最大應力值遠遠小于40Mn2鋼的許用應力。

1.6 仿真結論

上述仿真中可以看出,本文最初對支撐車車體的結構設計是合理的,該結構完全滿足實際需要的剛度和強度,但由于材料的選擇及結構的利用率不是很合理,所以有必要對結構進行優化。

2 支撐車車體的優化設計

本文主要是以對支撐車的結構尺寸和車體材料對原有的設計結構進行優化,在保證支撐車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考慮改變支撐車車體的結構尺寸和材料等對支撐車進行優化設計。

2.1 建立優化方案

我們采用了ANSYS自帶的優化功能模塊對支撐車車體的結構尺寸進行優化分析,得到了優化方案,再使用ANSYS將優化的方案導入其中進行有限元的分析論證。由于支撐車車體最容易破壞的地方應力最大,因此在有限元的分析過程中必須保證此危險處有足夠的強度,根據支撐車車體的結構得到以下四種參數組合方案。如下表2所示。

表2支撐車車體結構參數方案

Table 2 Supporting vehicle body structure parameter scheme

方案車體的前側厚度(mm)車體的中側厚度(mm)

13030

23025

32525

42020

2.2 仿真優化

根據表中支撐車車體的結構參數,確定支撐車的模型,再按前文所述的有限元分析步驟,再次進行分析,共得到16個分析效果圖,其中第一種4個效果圖已在前有闡述。綜上四種方案的有限元分析數據如下表3所示:

表3分析數據

Table 3 Analytical data

方案

位移(m)應力(Pa)應變

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

重量

(kg)

100.137E-080.023178.0701.37E-09274.42

200.159E-080.022738.83901.59 E-09244.45

300.193E-080.029529.23101.93 E-09210.71

400.240E-080.0215915.26402.40 E-09170.62

2.3 優化結果

由上述優化可知,方案4的模型優化效果最佳,此方案的支撐車車體重量為最小,雖然支撐車車體的最大位移、最大應力應力和應變在四種方案中是最大的,但此方案也能很好地支撐車車體工作時的強度和剛度要求。在模型改進前, 支撐車車體的重量274.42 kg,改進后降低為170.62kg,重量減輕約了37.8% , 所以整個支撐車的重量得到大幅的下降,同時也提高了整個支撐車的性能。

3 總結

通過對煤礦井下轉載機支撐車的有限元分析,優化了支撐車車體結構,從而降低了車體的重量,為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的同時也節約了大量的資源。

[參考文獻]

[1] 陳維健. 礦山運輸與提升設備[M]. 徐州: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6.

[2] 王詠梅 康顯麗 張瑞萍.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機械設計案例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篇5

關鍵詞: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規劃 交通需求 預測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is the premi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found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the urban road traffic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the purpose, content, levels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ffic demand forecasting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its corresponding traffic demand model in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in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traffic demand forecasting

中圖分類號:TU984.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道路交通管理規劃基本內容與方法

1.1 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基本內容

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現狀調查

應調查、搜集的資料包括:交通小區劃分及小區經濟、土地利用資料、交通網絡結構及道路幾何要素資料、歷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資料、居民出行特征資料、機動車出行特征資料、貨物出行特征資料、現有交通管理設施及效果資料等。在這方面,由于交通調查面廣,調查工作量大,資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規劃編制單位,甚至有關政府部門領導對基礎數據調查工作不夠重視,認為只要在原有交通規劃資料搜集的基礎上,作些補充調查即可,以致于規劃方案與現實脫節,其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差。

(2)現狀分析與問題的診斷

從道路基礎設施狀況、土地利用與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設施及現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質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體制、政策、規劃及宣傳教育等方面對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現狀進行分析、診斷。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過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計算,獲得交通管理規劃方案實施(評價)年份的各車種的OD矩陣,為后期交通規劃提供規劃依據和參數。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個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種管理策略和數種管理措施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優先發展策略、限制發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經濟杠桿策略;交通系統管理策略,如結點交通管理、干線交通管理、區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評價

通過方案評價,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響交通流的,預測交通管理措施實施下的交通運行指標,分析是否達到了管理目標。

1.2 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層次

可分為宏觀交通發展戰略規劃、道路交通網絡的組織規劃、重點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設計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的效果不同,層次越高,其規劃效果越大。

宏觀交通發展戰略規劃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發展政策,影響、優化交通結構。優化城市交通結構的本質是優化城市道路資源的利用,它通過交通政策的引導來實現,而政策的實施需要強有力的保證體系。

道路交通網絡的組織規劃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網絡已建成的情況下,通過實施各種技術措施,平衡整個交通網絡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運輸效率,使這個交通網絡發揮最大的效用。如通過實施單行線、專用線、誘導系統、綠波、特殊運輸線路、轉向限制等措施的綜合運用,使交通網絡的時間資源、空間資源得到優化利用。

重點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設計是交通管理最基礎的工作,也是解決近期局部交通問題最簡捷的手段。具體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號燈配時優化設計、轉向控制、路段機非分隔、車道劃分、港灣式公交??空驹O計、停車管理、設“嚴管街”等。

1.3 道路交通管理規劃操作過程

管理規劃過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設計及方案評價。方案的設計是在掌握現狀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問題,并預知未來交通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的;方案評價過程是對未來交通運行情況的模擬過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現狀及未來交通信息基礎上的。

2.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發展預測

交通需求預測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工作的基礎,要做好一個城市的交通管理規劃,首先要對出行進行定量預測,并對某一交通設施或系統進行分析、論證,各個路段、路口以及整個路網的通行能力都必須滿足現狀、近期或遠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預測才能了解該路網能否滿足該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2.1 出行生成預測

居民出行產生預測的目的是建立小區居民出行發生量和吸引量與小區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特征等變量之間的定量關系,推算規劃年各交通小區的居民出行發生量、吸引量。出行產生包括出行發生與出行吸引。居民出行產生預測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類法、回歸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數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預測是將預測的各分區出行發生量、吸引量轉化為未來交通分區之間的出行交換量的過程。預測方法大體分為三類,即:增長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雙約束重力模型法在國內外交通規劃中使用最為廣泛。

2.2 交通分配預測

在掌握各分區出行產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況后,即知道了各分區之間有多少出行交換量后,就可著手進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區之間的空間O-D量分配到具體的交通網絡上。通過交通分配所獲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資料是檢驗道路規劃網絡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據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規劃中應用較廣泛的交通分配是隨機用戶平衡模型(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該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駛時間與路段交通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并考慮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過反復迭代計算,直至達到要求的精度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2.3 停車需求預測

世界上許多大城市均對停車需求預測進行過深入研究,由于各國國情不同、城市發展形態不同、經濟增長不同,停車預測模式也不同,其計算方法差異較大。常用的預測模型有:停車生成率模型、用地與交通影響分析模型、相關分析模型、機動車OD預測模型、交通量-停車需求模型、靜態交通發生率模型。下面對應用較為廣泛的靜態交通發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車需求模型作一簡要介紹。

(1)靜態交通發生率模型

根據停車調查數據匯總可得到各交通小區的日停車數,再根據停放車輛車型比例換算為標準車,利用綜合交通規劃中社會經濟與土地利用現狀及發展預測所提供的現狀和近、遠期規劃年的就業崗位數,抽取一定的樣本,可建立靜態交通發生率模型:

Pij=∑aiLij (i=1,……,m j=1,……,n) (1)

式中:Pij為預測年第j交通小區的基本日停車需求(標準車次/日);ai 為第i類用地的靜態交通發生率(標準車次/100工作崗位•日);Lij為預測年第j交通小區第i類用地的就業崗位數(人);n為小區數;m為用地分類數。

(2)交通量-停車需求模型

通過對幾種停車需求預測方法的比較可知,該模型雖不能具體得到區域內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車設施需求量,但由于它與動態交通的預測方法相結合,因此比較適用于對交通小區的宏觀停車需求分析。因此該模型可用來檢驗靜態交通發生率模型的計算結果。

模型表達式為:

logPi=Ao+A1•logVki+A2•logVhi (3)

式中:Pi為預測年第i交通小區的日停車需求量(標準車次/日);Vki為預測年第i交通小區的客車日出行吸引量(標準車次/日);Vhi為預測年第i交通小區的貨車日出行吸引量(標準車次/日);Ao、A1、A2為回歸系數。

篇6

    1 網絡優化模型的求解方法

    網絡節點在資源處理方面存在明顯局限性,很多網絡在部署的時候并不存在一個專門負責控制的集中節點,所以在通常情況之下網絡的節點不但要承擔控制層面,還需要對數據層面進行控制,負擔相對較大。為了讓控制能夠更加全面有效,進一步優化性能,在設計的時候需要選擇對資源占用不大且比較簡單的計算方法。

    1.1凸優化方法 在網絡當中凸優化問題包含有很多種不同的優化模型,其中較為典型的有線性規劃或者是二次規劃等模型??萍及l展還有研究不斷深入,人們對于問題本身是有存在凸性質的判斷有了深入的見解,凸性質對于最優方案本身是否易解起著決定性作用,會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凸優化問題當中,存在局部最優解那么就等于存在全局最優解。很多網絡效用最大化的研究,都是在對凸優化問題求解基礎上運行的。凸優化模型的目標函數是凸函數,其約束集本身也表現為凸集,其等式約束函數屬于仿射函數的一種,而對于網絡效用最大化的模型而言,其目標函數則是凹函數。

    相對于沒有約束的凸目標函數優化過程而言,需要利用的是一階條件,找到一階函數為0的時候相對應的變量值,這種也就是最優方案,如果利用數值的方法就可以通過梯度法或者是牛頓法最大程度接近最優解。在關于調度還有分配資源的問題當中,因為資源本身存在限制或者是技術達不到相關的要求,這個時候需要一個限制集。如果說每個節點本身的效用函數都表現為凸函數,且線性約束所形成的可行解結合本身是一個多面體,所以該模型是一個典型的凸優化模型,只需要做到局部最優解也就能達到全局最優解的效果。在求解的同時還需要將其分解成為無約束優化問題,只有通過這個步驟之后才能通過梯度法或者牛頓法對其進行迭代計算。

    障礙法為每一個不等式約束進行障礙函數的設計,只有滿足了約束不等式的時候函數才會趨向于0,如果約束使得等號成立的時候則函數趨向于無窮,把障礙函數運用到原目標的函數當中,這是為了牛頓法的應用能夠更加方便。

    1.2整數規劃多項式算法 網絡資源的安置還有選擇方面都存在有離散決策變量的問題,因為這些而使得可行域本身凸性受到破壞。在一般意義上,多項式時間里面想要找到全局最優解存在有很大的困難。

    在通信網絡當中因為資源配置表現出離散化,所以很多離散優化問題也派生出來。在網絡當中最為常見的優化問題就是路由的選擇問題。如果是單純考慮到時延的問題則路由選擇能夠通過模型化方式變成一個最短的路徑問題。

    在一般情況下整數規劃還有混合整數規劃大多是因為NP-難的問題所引申出來的,這和模型本身的結構有一定關系。比較典型的問題就是通過圖論技術在多項式時間里面得到最優解方案,諸如網絡流的問題,最大流能夠用在對有向傳輸網絡當中,在鏈路容量被限制以及節點流需要遵守守恒原則之下對流量需求進行調度,盡全力讓傳輸的流量總和達到最高需求。

    2 優化實施方案

    根據優化算法的實施方案以空間以及時間為依據進行分類。以優化計算方法實施的部位不一樣還可以再進一步進行劃分,為集中式優化實施方案以及分布式優化實施方案。

篇7

關鍵詞:環保項目投資;環境成木;效果性評價;

0引言

隨著環境法規的不斷完善,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企業需要承擔更多的來自法律以及自身行為導致的環境責任,相應的投資決策必須考慮環境的影響。同時,公司的環境影響常常具有長期性,資本預算和有關的投資評估都明確地將投資的長期財務影響納入到考慮的范圍,因此在長期項目的評估中考慮長期的環境產出也非常重要。傳統的投資評價方法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沒有考慮到環境成本及收益,導致企業錯誤判斷項目的盈利能力,引起決策失誤,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戰略決策。

1.環保項目范疇及特點

1.1環保項目的范疇

隨著環境壓力的增加,企業需要兼顧環境法規的強制性要求以及自身長遠的戰略發展,追加成本對原有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技術進行升級改造,特別是隨著IS014000系列標準的推行,企業實施環境管理系統的增多,每年企業都需要進行一些以控制、減少或預防為目的的投資,即環保項目投資。這里環保項目泛指一切能引起環境改善的項目,即符合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保產業市場的需求,能促進環保產業的結構優化和升級,滿足環保治理的要求,生產出經濟和環境效益比較明顯的產品的項目投資,主要包括環境保護設備的投資以及研究與開發清潔生產技術的投資。

1.2環保項目投資的特點

企業的環保項目投資決策區別于一般項目投資的差異特點表現為:

(1)決策目標多元化。決策分析不僅以財務指標為基準,還應考慮社會、環境等多種目標。

(2)決策分析的多元化計量??紤]到環境效益的評估,貨幣不應再是唯一的計量模式,應考慮非貨幣性的環??冃?。

(3)投資具有風險和不穩定性。未來市場和環境法規演變的不穩定性會給企業的環保項目投資帶來很大風險。

2環保項目投資評價方法

2.1環保項目投資經濟性評價方法

2.1.1內涵概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

內涵報酬率即使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等于零的報酬率是否高于資本成本來確定該方案是否可行的決策方法,大于資本成本則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采用內涵報酬率法時可能會出現計算環保設備投資報酬率偏低的情形,這是由于環保項目在現實盈利方面可能不及普遍的經營型項目。然而,這樣計算有可能會產生誤導。環保項目投資的很大一部分效益是通過治理污染,規避企業環境風險,節約了損害、賠償費用及資本成本體現的,而這部分成本并未現實地記入會計帳戶體系中,對企業是一種機會成本的收益性質。如前面所討論到的,應用內涵報酬對環保設備投資進行評價時也應進行成本范圍的拓展。

其次,按照美國EPA的要求,對環保項目進行評價時,最初階段采用普通成本計算的結果滿足要求后,即可不再進入下階段計算,而是自接決策;如果最初階段的結果不滿足后,則應按下一階段繼續進行計算,只要后面某一階段滿足要求后即可敲定方案。由此可見,即使采用,“通成本”階段不合格的投資方案,在考慮了與環境的聯系后,后面階段的計算也可能會滿足要求。這種因環境原因將成本、效益范圍擴大的方法正反映出了美國EPA對環護投資資本預算的鼓勵。因此,對環保項目投資的評價可采用EPA的思想,進而采用多極端求解內涵報酬率的方法,即在初始階段,按普通設備模式計算的內涵報酬率如果不滿足要求,進而逐步考慮環境間接成本、潛在負債以及無形成本的降低。這種分階段評價的方法可以適時地減少評價工作量,也有利于充分考慮各種環境影響的外部收益。

2.1.2投資回收期

投資回收期是以環保項目的凈收益抵償全部投資所需要的時間,一般以年為單位,是考慮環保項目投資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標。按照是否考慮貨幣資金的時間價值,投資回收期可分為靜態投資回收期和動態回收期。靜態回收期的計算公式為

例如,某污染處理設備,初始投資為50萬元,年運行費用為3萬元,運行后每年可免交排污費數萬元,假設沒有其他收益,則凈收益為12萬元,設投資收益率為20%,分別計算的靜態和動態回收期為:4.7年和9.8年?;趯Νh保項目投資的鼓勵,筆者建議應用靜態投資回收期對其進行經濟性評價。

2.2環保項目投資效果性評價方法

環境負荷消減是環保項目投資的一個主要目的,其消減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環保項目的投資效果。對于環境負荷的計量,人們一般采用的是ISO1400C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中的產品生命周期評價(LCA)模式,即從企業產品相關的資源開采到制造、使用、廢棄、輸送等所有階段中,全過程地評價資源的投入與污染排放對地球環境影響的一種客觀、定量的評價模式。

對于環境負荷的計量模式,目前有存量模式和流量模式。前者是指對受環境負荷影響的客體,于不同時點上的狀態比較來間接計量的,一般較多運用在客觀上對環境損害結果于不同時點上狀態的改變,來間接推導環境負荷的大不。如遭受污染的土地、河流水質等可根據一定期間的期末、期初時點狀態(存量)的把握來間接推導環境負荷的影響。后者是指根據環境責任主體在一定期間內發生的環境負荷物質總量來計量的,常用于微觀企業環境負荷的計量中。如企業排放的SO2總量、廢棄物總量等,是一種自接計量的模式。

對于環境負荷的計量單位,主要是采用物理量的計量如:耗電165kw/h,向大氣排放CO2173kg。雖然采用物理量計量環境負荷,可反映某一類環境負荷物質的數量,但它有一個缺點,就是難以對不同物理量單位計算的各種環境負荷物質或項目進行統一的匯總,不能使信息使用者從總體上把握企業環境負荷的全部總量,繼而無法進行環保項目投資的整體投資效果的評價。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瑞士和德國的有關學者提出了采用同一環境評價指數方式對不同環境負荷物質或項目進行統一換算的思路。

環境負荷總值(UBP)=Σ環境負荷各項目的物理量(kg,m3,...)×境負荷單位指數(UBP/kg,UBP/m3,…)。

注UBP-環境負荷單位,即Umbelt Belastungs Punkto。以德國Muller-Wenk教授提出的方法為例:某企業排放500千克的CO2和消耗了2萬度的電力,其CO2電的評價因子分別為36EP/kg,1.0EP/度,則該企業的環境負荷值為38000EP。由此可見,通過環境評價因子可以求得統一計量的環境負荷總量。在此基礎上,可對環境負荷消減的效果作統一分析。

4結束語

環境問題的突現,企業環保項目的投資不可或缺。應用傳統的分配規則和傳統的投資評估方法,而不考慮環境相關成本與收益,會忽略許多有利于環境的投資。為了提高公司的經濟生態效益,環境保護的機會成本應子以考慮,用以判斷與識別環境保護的最優水平以及降低環保機會成本的環保項目。

參考文獻

篇8

甌海區位于溫州的東南部,目前甌海區共有各類學校51所,分部在轄區內的城區以及郊區內,因此要進行全部的信息化難度要高得多。

經過幾年的前期信息化投入,目前甌海區教育機構擁有5000余臺電腦。為了有效利用各個學校的教育資源,甌海區教育部門決定對自身的網絡進行革新。經過多方討論,決定采用NETGEAR(美國網件)產品,利用DDNS動態域名解析技術構建一整套包括接入、安全、搭建的整體解決方案。

具體方案

在甌海教育局中心采用一臺FVX538作為中心端,在選定的48個學校中心選用48臺FVS338,整個VPN網絡通過認證密碼統一管理,形成一個集中管理的虛擬私有網絡,VPN傳輸使用IPSEC協議。對外安全邊界使用NETGEAR的寬帶防火墻技術屏蔽來自外部的各種可能攻擊。

如果學校是ADSL寬帶,將電話線連接至ADSL Modem,再將modem與VPN設備的Internet口連接起來,而VPN的8個LAN口接本點局域網內的電腦,根據各個學校PC數量的不同進行連接,如果超出8臺,可以在VPN下面接交換機,以達到網絡的擴展需求。如果學校是寬帶LAN線路,將LAN直接接至VPN設備的Internet口。

FVS338是一款VPN防火墻產品,擁有8個10/100 Mbps 局域網端口和1個10/100BASE以太網 RJ-45 廣域網端口。FVS338擁有的50個VPN隧道,都能提供安全穩定的網絡保護。強大的安全性能,包括:先進的SPI (基于連接的狀態數據包檢測)防火墻技術,3DES 和 AES IPSec 加密,PKI 支持。通過升級后,這兩款防火墻將能執行反病毒、反垃圾信息、反偵測的策略,并能提供強大的入侵監測系統(IDS)。

該套解決方案管理非常便捷,本地管理主要是在分點的內部局域網中實現對VPN設備的管理,用戶可以任意一臺局域網內的機器進行管理,打開IE瀏覽器,輸入VPN設備的LAN接口地址,便可以通過WEB界面來管理設備。

遠程管理主要是通過不在分點局域網內而且可以上INTERNET的機器進行管理,這樣可以不受距離遠的限制,方便而快捷的進行對VPN設備的管理,ADSL和LAN的用戶在進行遠程管理的時候是通過動態域名解析服務(DDNS)來進行管理的,而靜態IP用戶同時可以用固定IP來進行遠程管理。打開IE瀏覽器,輸入VPN設備的動態域名或靜態IP,然后跟上自己所設的端口號(默認的為8080),便可管理。

實際應用

在甌海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設計者將網絡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即網上教學服務、教育信息資源服務、教育研究服務、教育管理服務、教育宣傳與成果展示服務等。同時,將甌海區的教育機構全部聯到網絡中,最終形成一個區域性的互聯、互動、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和遠程教育的基礎構架。去年開始,甌海教育信息中心又逐步開發教育局內部辦公系統、教師管理和繼續教育管理系統,學生管理和招生考試系統,各學校的校長辦公管理系統,使其成為真正的教育信息網。

采用初步篩選、試用、用戶評價、協議購買四個步驟,不斷的優化與重組區教育資源庫,形成以資源中心為主,備課中心、學習中心、教師教育中心為輔的資源庫結構體系。

篇9

Abstract: Enterprise is a profit organization, whose ultimate goal is to gain maximum benefit. For production type enterprises, it means to gain the maximum number of products with minimum capital investment in certain market conditions. The article selects economic limit as basic indicators, using layers -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aking a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for the multi-production plans of production type enterprises, so as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indicator for the production of inputs and outputs , optimizing decision-making.

關鍵詞: 生產類企業;經濟極限產量;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

Key words: production type enterprise;economic limit yield;level -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2-0032-02

1問題的提出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隨著人類對于物質的不斷追求,生產類企業占有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這使得社會對于生產類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關注。生產類企業的如下特點:

1.1 需根據客戶訂單或預計市場需求制訂生產計劃影響其生產計劃的主要因素有設備生產能力、客戶的訂單、季節變化因素、行業變化因素,等等。

1.2 生產過程的控制極為重要由于不同產品是的品種和數量生產過程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設備、生產人員、生產管理有較好地配合度和靈活性。

1.3 成本管理是關鍵問題生產什么產品,生產多少數量,采用什么流程進行生產,這都與成本管理息息相關,它是一個關系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問題。

1.4 采用新工藝、推廣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培育新市場是一個生產型企業出奇制勝的武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新工藝的采用、新技術的推廣提供了技術基礎,從而開發出滿足日益豐富多彩的新產品,同時大大地降低了原材料、能源和人力資源的消耗,對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1.5 更加重視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變化和做大做強的產業化格局趨勢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使生產型企業不是過去為生產而生產的企業,而必須把視野放大國際國內兩大市場中,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日新月異變化的需要。同時,只能逐步積累,不斷地做大做強企業,延伸產業鏈,才能實現規模效益,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而不被市場所淘汰。

鑒于生產類企業的特點,對于其來說,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運用最少投入獲得最大產量是其獲得最大利潤,在市場大潮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問題。在對于企業制定生產計劃上,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對多種生產方案進行量化研究,對于其決策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2問題的分析

關乎生產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眾多因素中,對于生產的控制是一項關鍵。而產量作為生產控制可呈現的指標數據之一,是一項關鍵性的衡量指標。

企業使用一定的工藝進行產品生產,但隨著科技發展、市場規模擴大,企業必須不斷創新自身的生產工藝,以最少投入獲得最大收益,才能使得企業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去,并獲得更多的發展。而新工藝的投入,即意味著新的機遇與商機,但同時也飽含層層危機與挑戰。因此對多生產方案進行技術經濟評價,對于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極限經濟產量是在盈虧平衡原理下提出的一個概念,是生產類企業改善工藝應考量的關鍵評價指標因素。

2.1 盈虧平衡原理盈虧平衡分析,又稱量本利分析,反映的是產品成本、產量和利潤三者之間內在聯系,它是將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假定產銷量一致,根據產量、成本、售價和利潤四者之間的函數關系,進行預測、決策和不確定性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并為決策者提供科學依據的現代化管理方法。盈虧平衡分析法是通過產量、成本和盈利之間的關系,找出方案盈利和虧損在產量、單價和成本等方面的臨界點,以判斷不確定因素對方案經濟效果的影響程度,說明方案實施的風險大小。

盈虧平衡點越低,表示項目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越強,抗風險能力也越強。盈虧平衡點常用生產能力利用率或者產量表示。盈虧平衡分析有線性盈虧平衡分析和非線性盈虧平衡分析兩種,假設產量等于銷售量,由于銷售收入與可變成本是產量的線性函數,故盈虧平衡點分析可歸結為產量的線性盈虧平衡分析。

根據盈虧平衡原理有:產品銷售收入=總成本+稅金+費用+利潤

產量線性盈虧平衡公式:價格×產量=固定成本+可變成本+稅金+費用

2.2 經濟極限產量依據盈虧平衡原理,經濟極限產量是指工藝廢棄時只能回收操作成本和稅費的最低產量。其計算公式為:

Q=(1)

式中:Q為極限產量,萬件/年;C為固定成本,元/年;C為生產可變成本,元/ 萬件;P為含增值稅的產品價格,元/萬件;T為產品生產稅費,元/萬件;R為產品商品率。

3多生產方案的技術經濟綜合評價及研究

生產類企業對于原有產品的生產工藝與預采用新工藝生產該產品,在進行新工藝決策時候,對各工藝的技術經濟進行綜合評價后,將給予決策者一個系統的指標數據,為其未來如何管理及決策被企業的生產提供依據。進行經濟評價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經濟效益原則;②可持續發展原則;③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原則;④可比性原則;⑤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以定量為主的原則;⑥靜態分析與動態評價相結合,注重動態評價的原則。

由于各生產方案各有優缺點,若單純從某一個經濟指標來決定選擇一個方案作為最終方案顯得不太合理,因此,需要對各方案進行財務綜合評價,選擇綜合評價值相對較高的方案作為最終優選方案。多方案的綜合評價的主要思路:首先選取綜合評價特征指標,由于各個特征指標重要性并不完全相同,因而通過層次分析法把各指標重要性從定性轉化成定量,由于決策方案的各個屬性之間量綱不同、單位不同、數量級不同,評價標準不同,不可能直接利用初始屬性指標值進行比較和綜合排序,因此,在對方案進行綜合排序之前,需要消除這些不可公度量性,使之成為能夠直接比較和綜合排序的指標,作為指標權重,再通過灰色-理想點逼近法將各個方案排出優劣次序,確定推薦方案。

根據生產類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綜合靜態指標與動態指標的一套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靜態指標---總投資、靜態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動態指標---財務凈現值、財務凈現值率、財務內部收益率。

正確評價項目技術方案的經濟性,僅憑借評價指標的計算及判定是不夠的,還須了解各方案所屬的類型,從而按照方案的類型確定適合的評價指標,為最終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一般可依據各生產方案的不同關系,分為獨立方案、互斥方案、相關方案。相關方案又分為與現金流量相關、資金有限相關和混合相關。

假設各生產方案間是是互相代替的關系,具有排他性,選擇了其中任何一種方案,就意味著其他方案必然被排斥被放棄。結合以上綜合評價特征指標選取的七原則和項目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選取了方案總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率、投資回收期和預計增產量五個指標作為綜合評價特征指標,并通過層次分析法(AHP)定量的確定各個指標的指標權重。

3.1 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個特征指標權重從技術、經濟兩方面綜合評價各個方案。其層次分析流程如下:根據專家意見,選定了方案總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率、投資回收期和預計增產量為特征指標,構成層次分析模型,對方案進行經濟評價。

①各指標按重要性大小排列順序如下:

財務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方案總投資>增產量

按照層次結構圖特征指標順序,設ti為第i個特0征指標,構成權重矩陣為A=aij(其征指標ti比tj大則為2,相等則為1,小則為0.5)。

②層次分析法計算各指標權重

直接通過計算機語言編程求解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找出最大的特征值和其對應的特征向量,根據一致性指標公式為CI=,就得一致性指標。

3.2 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研究對象N公司,假設其評價對象集為B,建立對象集B中的相對優決策作為相對優比較的標準,以rij=f(ui,vj)表示因素ui到評判vj的模糊映射,于是得到模糊評價矩陣為:

R=(r)=rr …rrrr┆ ┆ ┆r rr(2)

稱(U,V,R)為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利用隸屬度概念一般情況下它具有兩種類型:① “越大越優”型;②“越小越優”型。

指標隸屬度矩陣為φ=(φ)=φφ…φφφ…φ φφ …φ(3)

最優決策的相對性可由矩陣(3)建立標準優等方案的模糊集,作為優選比較的相對標準,根據最大隸屬度原理,可按(4)、(5)式建立優等方案G的模糊集:

G=(g1,g2,…,gm)T

=(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n)T(4)

S=(s1,s2,…,sm)T

=(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n)T(5)

式中∨為取大運算,∧為取小運算。通過最小二乘法準則構造目標函數,并且令其導數等于零,求得系統的模糊優化理論模型為:

Y=,j=1,2,…,n(6)

其中,式中w為評價指標的權重;p為距離系數,若當p=1時,為海明距離;當p=2時,為歐氏距離。兩種距離計算所得的結論通常是一致的。根據模糊優化理論模型(6)計算出n個備選對象的隸屬度,根據最大隸屬度原理,把計算得到的隸屬度由大到小排序,即得到對應方案B=B,B,B…,B的綜合優劣排序。

隸屬度最大者對應的方案即為綜合評價相對較高的決策方案。隸屬度最小者對應的方案即為綜合評價相對較高的方案。

4總結

綜上,生產類企業的發展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但是生產作為影響其發展的第一要素,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對工藝的使用及改善進行技術經濟評價,對于其進行生產決策提供指標依據,是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文章中提出將極限產量作為評價指標,再運用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技術經濟評價,為生產類企業工藝優化提供一個量化指標體系,為決策者進行生產優化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陳武,陳光海,王莉,鄧剛.油田油井增產措施經濟極限分析研究[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4,(4)第26卷第2期.

[2]郭科,龔灝.多元統計方法及其應用[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3]萬君康,蔡希賢.技術經濟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4]陳淑鳳.遼河稠油油藏經濟極限產量變化規律研究[J].斷塊油氣田.2008,(3).

篇10

在CDIO教學模式中,教師提出需求,學生構思(C),生成設計方案(D),然后做成產品(I),并運行和維護(O)。CDIO方法來源于機械工程、汽車、航空及電力工程[1],所以這種思路對機電類學科非常適合。一個管道工程需要經歷規劃、設計、建設(實施)和運行四個階段的生命周期。但設計結果很難做成實體產品,動輒幾百上千公里的管道在室內加以建造和運行顯然是不現實的,無法體現建設環節,亦無法對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檢驗。一般意義的工程實踐場所不能滿足教學要求。通常情況下,企業界用國際通用軟件對設計方案進行測試后再進行施工建設,并用軟件進行運行優化。這些軟件很多地方不符合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部分功能與中國工程不匹配,并且依賴進口,價格高昂。顯然,不可能每一個專業或課程都能及時獲得或獲得足夠的經費支持[9],購置此類軟件。在整合室內環道實驗室的基礎上,開發管道仿真軟件用于教學,與學生工作后的設計和運行的環境和模式一致,可以檢驗設計結果的合理性。這是構建管道工藝設計課程工程實踐場所的一條可行途徑。有了管道仿真軟件之后,學生可以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亦可以學習管道操作方法,積累管理在軟件平臺上搭建自己設計的管道,通過測試分析檢驗設經驗,使學生獲取工程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經驗和實踐能力。這樣就構成完整的CDIO教學過程。

(二)仿真軟件的應用

以靜態仿真和動態仿真為核心模塊的仿真軟件,在D-I-O三個環節中起重要作用,如圖1所示。仿真軟件可以完成管道設計計算、虛擬管道搭建、失效性分析、適應性分析與應急反應操作。學生通過工程可行性研究,確定管道設計數據,完成工藝設計后,用仿真軟件搭建與初步的設計結果相符的虛擬管道,利用靜態仿真和動態仿真模塊對設計結果進行適應性分析和失效分析,驗證設計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并將結果反饋給設計部分;可利用仿真軟件完成調度計劃編制與應急反應培訓。

(三)教學組織

一般管道工藝課程的實踐手段包括室內環道實驗、企業實習、上機實驗、課程設計和軟件仿真等。課堂教學和實踐環節按照一體化理念分三階段實施。

1.企業實習階段:到管道站場參觀學習,或者參與項目,對輸氣管道建立感性認識。

2.課堂教學與工藝設計階段:理論教學與工藝設計同步進行。期間需要通過環道實驗了解管道特點和運行規律,通過上機實驗,編制輔助設計程序,確定部分設計參數。設計結果導入仿真軟件評價測試,并制定該管道的調度方案和應急反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