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工程的發展趨勢范文
時間:2024-01-27 18:08: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聯網工程的發展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軟件工程。軟件工程專業近些年來的就業情況一直比較不錯,算是計算機相關專業中的佼佼者。軟件工程有三個特點,其一是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其二是軟件工程專業與IT行業的結合比較緊密;其三是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從近些年來的畢業設計就能夠體現出來。
2、物聯網工程。隨著5G標準的落地,未來物聯網領域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物聯網作為產業互聯網的重要基礎,所以物聯網領域將陸續釋放出大量的就業崗位。未來智慧城市、車聯網、工業物聯網、農業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這些領域都需要大量的物聯網專業人才。
3、大數據。當前正處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目前也正處在落地應用的初期,隨著大數據逐漸落地到廣大的傳統行業,未來大數據領域將有大量的就業崗位。從大數據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大數據人才的就業面還是比較廣泛的,不僅可以就業到科技行業,也可以就業到金融、交通、教育等傳統行業。
4、人工智能。當前人工智能是市場的熱點之一,所以不少大型互聯網公司都陸續開始布局人工智能領域,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缺口還是比較大的。雖然目前本科階段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學校比較少,但是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高校會陸續開設人工智能專業。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 物聯網 智慧城市 發展趨勢
當前全球城市發展趨勢為大規模城市化,因此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需建立有效的物聯網基礎,未來社會生活節奏必然更快,因此有效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已經成為當代城市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智慧城市建立在物聯網技術基礎上,基于此需對智慧城市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研究。
一、智慧城市與物聯網
1、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對整個城市的運行系統進行收集分析,得到各種需求響應,其中包括民生、安全、安全、城市服務、商業、工業等各種需求。智慧城市實質就是利用先進的通信技術、信息技術,對城市的運行進行有效管理,從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城市中的人提供美好的生活,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2、物聯網。物聯網是近些年提出的未來社會發展趨勢,是未來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物聯網技術的核心仍舊是互聯網,其用戶端由原先的電子設備延伸到物品上,各物品間可實現物物相息。通過物聯網技術可實現對所有物品的遠程控制。物聯網技術通過感知、識別、通信技術將所有物品融合到互聯網中,因此物聯網被廣泛認為是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之后的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
二、 物聯網中智慧城市發展趨勢
1、城市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建設的重點,物聯網環境下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與計算機云計算平系起來,從而提高基礎設施的數據收集和數據處理能力,并通過通信技術將信息傳遞至數據處理中心和云終端。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管理主要通過實時監測進行信息掌控。例如對于城市居民基礎用水設施,可通過可采用綜合設備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實施監測,對水的流量、壓力、水質、漏水等進行數據在線收集,并將數據存儲于云終端。當出現信息異常時便將信號發送至數據處理中心,由工作人員技術處理,由此實現對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在線控制,提高管控效率,有助于及時解決異常情況,保證智慧城市的正常運轉。
2、城市政務。智慧城市的運行奠定在高效政府管理基礎上。政府通過物聯網技術結合通信技術,將社會管理各項信息及時收集, 促進政府管理不斷智能化。城市政務的智能化管理首先需要將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政府管理服務等進行有效整合,促進政府各項服務像高效、智能、便捷化發展,實現精準有效的公共服務和政務管理,為社會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智慧城市的發起點是政府管理,因此為提高物聯網環境下的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建立信息環境下的政府職能管理系統,未來政府管理必將更加高效。
3、城市安全。智慧城市的安全建立在物聯網、互聯網、通信技術基礎上。在城市全系統進行安全信息的感知及協同運作,實現整座城市資源的有效共享,建立科學有效的社會安全系統及緊急情況應急處理機制,當社會上出現公共安全時將啟動應急聯動系統。智慧城市安全系統不僅對較大的社會安全問題有一定作用,對較小的安全問題也能起到及時響應處理。例如對于社會偷盜問題,物件均實現物聯網,相當于在物件上裝上無線傳感器,當物件被別人偷盜時便會觸動自動報警系統,將相關信息通過通信技術發送給物件主人,物件主人即可將自主判斷是否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
4、城市交通。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未來城市交通管理必將更加困難,基于此可在物聯網技術基礎上實現對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交通系統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必須建立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系統。首先通過物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將交通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資源共享,實現交通信息的有效掌控。例如當前公交系統已經實現網絡連接,可查詢公交到站信息及位置,未來必將實現所有車輛的聯網,足不出戶便可掌握路況信息,便于居民選擇最佳出行方式。
5、城市生活。物聯網環境下的智慧城市需要將城市居民的生活與網絡系統有效連接起來,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實現途徑。居民可將所有家庭用品實現物聯網連接,如居民在外即可實現家庭晚餐的準備。如居民可通過智能化手表、首飾等與醫院健康網絡相連,當居民身體出現異常時醫院便會通過通信系統將信息傳遞到居民用戶終端,提醒居民及時就醫,對身體進行合理治療及調理。其次家長可將通過孩子的物品將孩子在學習的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通過以上提高城市生活質量。
結束語:物聯網基礎下的智慧城市建設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已經取得一定成效,未來智慧城市發展必將取得更佳效果。
參 考 文 獻
[1]房輝. 物聯網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與思考[J].信息系統工程.2016(1):85
篇3
>> 基于LBS的網絡窄告發展現狀及趨勢 我國物流金融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中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探究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 淺談基于物聯網的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 基于液壓節能技術的工程機械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基于當前室內設計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廣西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飲料發展現狀及趨勢 第三方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LBS發展現狀及理性看待未來市場機會 林業機械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海洋特種船舶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微電影的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 環保機械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廣告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環保機械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探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討論環保機械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淺析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6] 陶闖. LBS市場發展趨勢和挑戰[J]. 衛星與網絡,2012(10):31.
[7] 艾瑞咨詢集團. 2014年中國綜合類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市場行業發展報告[EB/OL]. (2014-11-27)[2016-03-30]. ?from=search.
[8] 王韞文. 軟件的價值[J]. 電子世界,2014(16):339.
[9] 卞晨潔. 國內LBS市場日漸火爆提升用戶粘性成當務之急[N]. 通信信息報,2011-08-24(B12).
篇4
【關鍵詞】移動通信終端發展趨勢規模
通過對市場的調查發現,我國的移動通信終端一直在持續不斷的增長,根據2010年的報表顯示,國產終端產品的數量高達1.5個億,這個數字一直在增長著。同時,如今市場主打的產品便是智能手機,智能化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一、中國移動終端市場的規模和特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移動通信終端取得了很大得發展。尤其在2011年我國宣布進軍3G時代,各種廠商不斷的進行研究和改善,通過各種技術進步和優惠策略吸引更多的用戶,隨著通信市場的進一步細化,產品功能的不斷升級以及新產品和功能的不斷涌現,我國終端通信市場在2010年實現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國內手機在通信市場中占據了29.2%,比往年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同時,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而國內手機的銷售額也占據了總銷售額的45.3%,國內品牌的手機在通信市場占的比重越來越多。
二、移動通信終端的發展趨勢
毫無疑問的是智能化是當今移動通信終端共同的發展方向。移動通信終端技術的發展主要是在硬件、軟件和UI(人機交互界面)三個方面。我國各大中型企業紛紛在這三個方面不懈努力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對比統計數據發現,2009年期間流行的智能手機的配置及功能相當于2001年的臺式電腦。可見,將電腦化為掌上寶的目標已經慢慢的實現了,移動終端逐漸實現了個人電腦的功能和特征。如今,移動通信終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設備。
(1)硬件發展趨勢。硬件的發展趨勢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智能化的方向,我們也看到,第一代通信終端只能實現發送短信和接打電話的業務;第二代通信終端以及可以實現MP3、視頻娛樂、照相等功能;第三代移動通信在原來的基礎上可以實現電腦上的軟件下載和使用、GPS定位等等;以此推斷未來的終端硬件可能實現更加豐富的功能,各種通信娛樂、商務、金融等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其次是硬件的性能更加強。隨著科技的進步,硬件在向著以最小的體積完成最大的工作方向發展,未來的硬件可以實現更快更準的數據計算能力和處理能力,同時具有更大的存儲空間,而價格也會更加便宜;最后是模塊化發展,由于終端包含的軟件及各應用程序越來越多,手機存儲的數據也就越來越多,這就是為終端帶來了更大的負擔。(2)軟件的發展。目前的軟件已經比較齊備,在各行各業都有對應的軟件系統。然而這些軟件系統在穩定性方面還有諸多欠缺。同時,很多的軟件編寫語言比較冗雜,致使軟件系統的運行比較慢,對代碼的修改也比較麻煩。未來的軟件發展將致力于軟件開發語言的研究和發展,以及對軟件系統的穩定性、功能、兼容性、運行速度方面的完善。(3)通信終端融合化。未來的通信終端不會只是使用通信的工具,更是技術發展、市場策略和用戶需求的體現,它將結合互聯網技術實現各類業務、功能與通信終端的融合化,通信終端將實現與各種如消費支付、辦公、導航、服務、系統等等各行業和各項技術有機統一。(4)未來的互聯網時代,通信主體不僅僅再局限于人的身上,還會實現物與物的通信,通過給物一個身份地址,通過嵌入式智能芯片和各類中間件技術,實現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和人對物品的管理控制。實現這些功能不僅僅是通信網絡合傳感網的任務,也離不開終端的支持,與手機具備更多功能相對應的發展趨勢是更多的物品具有通信功能。在物聯網的時代,物與人之間可以進行通信交流,而在通信模塊日趨成熟的未來,人們周圍的物品都有可能具備通信的功能。
三、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移動通信終端技術在未來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同時,物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和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的發展也將推動通信終端技術的發展,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多更充滿驚喜的應用和體驗。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而帶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最終使隨時隨地的自由溝通與交流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俞建杰,韓琦琦,馬晶,譚立英.衍射光學元件在衛星激光通信終端中的潛在應用[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3,42(1):130-137.
篇5
飛速發展的PXI平臺
在主題演講上,N1研發部副總裁Robert Canik向大家報告了PXI平臺的發展歷程及最新技術進展。
作為PXI最初協議的撰寫隊伍領導者,Robert Canik對PXI 12年來的發展歷歷在目。正是由于PXI的開放式架構,基于PC技術,以及超強的兼容性,使得PXI繼往開來,不斷融入新技術,成為目前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的主流平臺。Robert Canik透露,到目前為止,已的PXI系統超過100000套,模塊數量達到600000多個。同時,PXI平臺還在不斷融入新的技術:PXI Express、FPGA、PXImc……
PXI在中國的發展也有目共睹。作為PXI TAc大會的發起人,NI中國市場經理朱君女士深有感觸,她回顧了PXI TAC在中國7年來的發展歷程。如果2004年首屆PXI TAC在北京召開,是讓行業與PXI技術接軌,那么今天,PXI的應用已經在中國遍地開花,國內已培育出多家具有自主研發PXI產品能力的廠商。
未來自動化測試的技術趨勢
隨著行業及技術的飛速發展,擺在測試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面前的一個重大挑戰是如何跟上行業的發展趨勢。要掌握測試行業的所有關鍵技術和最新技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NI公司憑借自己在自動化測試領域的獨特優勢,以及多年來與多個領域公司的業務合作,推出了《自動化測試技術展望2010》報告,討論了采用標準化架構、多通道RF測試、Peer-to-Peer高速傳輸與計算、實時測試、可重復配置的儀器這五大影響未來測試測量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方法,以幫助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更好地做出決策(見圖1)。
NI工程師徐征在主題演講中,對這些技術趨勢作了詳細闡述。
1 采用標準化架構
實踐證明,采用標準化架構,開發一套通用的測試平臺可以有效降低測試成本,同時具有可復用、減少額外開支等優勢。關鍵是如何選擇合適的標準化架構,如何以合適的程度實現標準化――如果完全標準化,則系統將失去靈活性;如果完全自定義,則測試組件很難再重復投入。
而以軟件為中心的模塊化架構則為工程師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標準化架構,它具有更高的靈活性、更短的開發時間、更小的物理體積、更低的總成本,易于升級維護、更長的系統壽命等優點。要構建一個標準化架構,包括標準化硬件和標準化軟件兩方面,以軟件為核心的模塊化系統主要包括五層架構(見圖2)。
其中,PXI平臺無疑是合適的標準化核心硬件平臺,它緊跟PCI/PCIExpress總線的發展,作為混合總線系統的核心,PXI/PXI Express具有目前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延時,可以兼容不同接口的儀器。PXI平臺可集成多種模塊化儀器的測量功能,支持多種第三方模塊和設備。而且,隨著PXI聯盟成員的不斷增多,目前,來自全世界70多家廠商可提供超過1500種I/O或其他PXI模塊,豐富的產品可以幫助工程師選擇合適的模塊搭建自己的標準化測試架構。
而在構建標準化軟件架構方面,NI TestStand測試管理軟件可以直接用于構建標準化通用架構,而LabVlEW是一款非常適合測試測量應用的測試開發軟件。
事實證明,采用標準化架構已經為企業帶來看得見的實惠,像安森美、霍尼韋爾、HELLA等公司已采用基干模塊化的標準化架構建立測試系統,投入使用。
2 多通道RF測試
如今的電子產品常常在一個設備中集成多種無線協議功能,另外,像基于MIMO技術的WLAN 802.11n、WiMAx.LTE測試等無線應用都需要多通道RF技術。多通道RF測試在未來將是無線通信領域工程師面臨的一個挑戰。軟件定義的模塊化RF應用平臺可以滿足這種多通道RF測試的發展要求, “軟件定義”的靈活性可以滿足多種無線標準的RF測試,跟上未來新型無線通信標準的要求。
3 Peer-to-Peer高速傳輸與計算
隨著測試需求的日益復雜和數據量的指數態增長,自動化測試系統需要的不僅僅是“更快”,還需要變得更加“聰明”。Peer-to-peer計算是基于分布式架構,將任務和資源分配到多個節點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這與由一個中央樞紐負責全部數據傳輸和處理等任務的傳統設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自動化測試系統中,peer to peer計算可以將多個儀器采集到的數據直接流盤到系統中可用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中行實時板載信號處理,系統中的其他部分則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離線分析處理或更高級的運算。使用基于PxIExpress的peer-to peer數據傳輸技術,可以將采集到的射頻信號直接傳輸到PXI Express FPGA模塊中進行處理,大大提高了處理速度。
4 實時測試
當測試系統的一部分運行在實時系統上時,就是我們所說的實時測試。實時測試提高了測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設計與測試領域的一個發展趨勢是重復使用設計與測試工具、模型,以及開發過程中先前的仿真數據。而且,當設計與測試工程師在開發過程中主動地重復利用模型時,工程師們仍然可以通過增加測試流程中的重用性來達到顯著的效率提升。實時測試軟件就提供了這種重復使用測試任務的能力,包括激勵模型,測試順序,分析程序以及需求跟蹤,貫穿整個產品設計流程。
5 可重復配置的儀器
FPGA引入到PXI平臺,給PxI系統帶來了硬件級的自定義特性,進一步提高了性能和靈活性。未來,基于FPGA的可重復配置的儀器系統將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應用。目前,NI已提供一系列基于FPGA的可重復配置I/O,并且推出了LabVIEW FPGA版本,幫助工程師簡化FPGA的開發設計。
PXI在多領域的應用
主題演講結束后,惠州金山電子有限公司的工程部經理陽靖介紹了他們自主研發的基于PXI的音頻測試系統。惠卅I金山電子有限公司以生產高保真的家用、車載及專業音響產品著稱。他們基于模塊化架構搭建的音頻測試系統采用了NI的PXI 4071、PXI4461模塊,使用LabVlEw分析測量結果。相比以前測試需要分析儀、電平儀、示波器等儀器,現在通過一臺PxI即可實現。新系統大大提高了測試速度、準確性,而自定義用戶界面降低了對操作員專業知識的要求。
如今,PXI已經廣范應用在多個工業領域。現場展示及下午的分會場技術講座為大家介紹了這方面的案例。例如, “基于可互換儀器架構的PX I總線高精度測試系統解決方案”(航天測控公司)、“從模擬視頻到3D數字視頻――全方位的視頻測試解決方案” (NI公司)、“利用PXI對電動汽車的電池管理系統進行測試”(Pickering公司)等。
后記
筆者曾多次參加PxI技術研討會,但去深圳參加PXI TAC還是第一次。因為,印象中,深圳更多的是生產基地,尤其是消費電子。同去的一位同行也頗認同,他們前不久在深圳參加的某電子展上的某個電子測試峰會,聽眾甚是寥寥,因此,會議開始前,筆者曾一度擔心是否有足夠多的聽眾。等看到將近400個座位的主會場仍然有人站著聽會時,筆者真切感受到了工程師對PXI的熱情。也許,PXITAc這種可全方位提供PXI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并且可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是工程師真正想要的吧。讓我們期待明年的PXI TAC!
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6月22日~23日首次登陸上海
作為中國首個物聯網全產業鏈大會,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上海市分套共同主辦的“201 0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將于6月22日23日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一會議中心閃亮登場。
篇6
據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介紹,目前我國共有23個部門、行業,40多個試點城市參與國家“金卡”工程建設,智能IC卡已在各行各業及社會生活各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可謂無所不在。我國智能IC卡發卡總量已達80多億張。特別是電信智能卡、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非接觸IC卡)、勞動社會保障卡,各種公用事業收費卡和智能交通卡、醫療衛生卡、加油卡、旅游卡等行業性IC卡應用,以及試點城市“一卡通”工程建設不斷深入,我國IC卡應用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及百姓生活及社會活動中不斷取得新成果,各類IC卡的功能拓展與相互融合,使多功能卡應用的推進步伐加快。
移動支付引領多功能卡發展
據張琪介紹,2007年,為推動多功能卡應用,國家金卡工程多功能卡應用聯盟成立,通過主要參與者對上下游企業的參股、控股、創建與并購,形成了中國銀聯和三大通信運營商等大型企業集團主導移動支付未來發展的新型可持續性的產業格局,這一融合發展模式在產業鏈內部不斷得到認可。
據了解,我國移動支付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各方通過業務創新尋求市場制高點。近場通信將會占據小額快速消費市場,但智能卡技術、無卡支付技術分別代表了安全和便捷的兩個端點,都將占據較大市場。
目前移動支付應用涉及面廣,從芯片、卡片、手機終端、POS終端到后臺應用管理、發行和密鑰系統、清分結算系統等,牽涉到產業鏈諸多環節。移動支付一般是跨行業的應用,被金卡辦選定為一卡多用的重點和切入點,因此IT企業在提供硬、軟件產品的同時,必須有完整解決方案并充分考慮商務模式的靈活性,以適應市場需求。
金卡工程多功能卡應用促進了跨行業的合作。目前,中國銀聯已在十多個城市開展了第三代智能卡手機支付試點工作,三大移動運營商也與銀行開展深層次合作,涉足了移動支付領域。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基于數字電視機和固定電話網絡的家付通、便民支付終端等新興支付模式不斷涌現,極大地滿足了持卡人多樣化的支付需求。
目前,銀聯扮演跨行資金清算與劃撥的公共服務平臺角色,今后不僅僅是負責銀行系統間的清算,這個平臺要跨更多部門和地方,實現真正的第三方服務。消費者只要拿著手機就能消費,其收益有些是給運營商,有些給到銀行,有些給到社保部門、住建部門,或者是衛生醫院等,這是一個跨部門和跨地區的“大清算”的概念。這就是1993年國家金卡領導小組向國務院提出的“大金卡”概念,由第三方提供廣泛的公共服務與應用平臺,創建新的現代信息服務業。
推動物聯技術應用
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與國家金卡工程的推動密不可分。
我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物聯網產業的相關研究和應用試點的探索,國家金卡工程非接觸式智能卡已廣泛用于不停車收費,路橋管理,鐵路機車識別管理,以及電子證照身份識別等方面,開展了成功試點和規模應用。特別是電信智能卡整合了電子錢包功能推出的移動支付應用,以及手機作為RFID的讀寫器開展的食品,藥品安全管理與貴重物品的識別防偽等,以及遍布30個試點城市的“一卡通”工程應用,形成了一系列利民惠民工程,推動了社會信息化進程,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此基礎上于2004年就啟動了物聯網的重要應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的行業應用試點工作。
RFID的行業應用試點主要涉及農業領域的生豬、肉牛的飼養及食品加工的實時動態,可追溯的管理;工業領域的煤礦安全生產,對礦工的安全監護;工業生產的托盤管理;藥品及煙酒的動態可追溯監管;物流領域的郵政包裹、民航行李、鐵路貨車調度監管等、遠洋運輸集裝箱等;工業鋼瓶等危險品的跟蹤管理,軍用物資供給、軍械及電子車票動態管理等;在城市交通、公路、水運等交通管理以及涉車涉駕的智能交通綜合應用等RFID應用初見成效。
2009年物聯網發展提到國家議事日程;2010年列入國務院決定加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金卡辦自2009年參加了國家物聯網“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并承擔了“金融服務與物聯網服務業發展”課題研究,完成了相關“十二五”規劃起草工作;2011年末國家工信部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2年工作重點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抓好“金卡”工程建設及其配套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據張琪介紹,金卡辦將緊緊圍繞國家“十二五”規劃以及最近出臺的物聯網相關發展規劃,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組織協調與合作,不斷創新工作機制與合作模式,齊心協力,推動金卡工程健康、持續發展。
金卡工程將把推廣金融IC卡作為重大金融戰略,繼續加快銀行卡芯片化進程,加強與各大行業IC卡及城市“一卡通”工程應用的結合;要特別關注移動支付、手機多元化應用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加強協調、形成合力;抓住3G商用及“三網融合”以及物聯網發展帶來的新商機。智能卡與RFID應用要始終堅持“利國惠民”的大方向,積極拓展行業性應用,加強城市信息化的綜合應用,促進“一卡多用”的規模化發展;重視和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篇7
關鍵詞:工業設計;數字信息化技術;重要性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經濟背景下,當前的一些諸如CAID、CAD/CAM、RP、3D打印等先進技術和諸如生活形態研究、人機研究、市場信息研究等可共享的設計成果得到很好地推廣和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與工業設計整合,通過優化各種設計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全面和高質量的設計服務,并使得工業設計得到高速發展。
1.數字信息化工業設計的涵義
數字信息化工業設計, 即在數字化技術和工業設計相結合后形成的系統支持下, 進行工業設計領域內的各類創造性活動與傳統的工業設計相比,數字化工業設計在設計方法、設計過程、設計質量和效率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它涉及了CAD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優化技術、模糊技術、人機工程學等許多信息技術領域。
2.數字信息化推動工業設計變革的具體表現
隨著計算機技術、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日益普及,電腦、平板、手機等電子產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依賴,無論是人的生活模式、工作習慣還是意識形態均發生了很大改變。相應的,工業設計領域也與時俱進,發生著巨大變革:
2.1向營銷推廣擴展的工業設計創意模式
產品推廣成功與否與營銷模式有著緊密聯系,而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和物聯網營銷均成為了當前重要的商品營銷模式。這一趨勢要求工業業設計在進行創意設計時必須考慮后續營銷推廣模式,進行與之對應的細節設計,因為當前的創意思路與營銷有著緊密聯系。新型的、擴展到營銷推廣的工業業設計創意模式將成為未來重要設計模式之一,尤其對創新型產品而言。
2.2時尚的個性化與定制設計趨勢
個性在數字化時代受到空前的強調與尊重,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與差異化成為大眾消費者日益明顯的需求特征,與此呼應,設計模式也逐漸由傳統的標準化、大批量化設計逐漸向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與定制設計調整。時尚的個性化與定制設計趨勢在數字化時代日趨明顯,而正在快速成熟的眾多數字化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該趨勢的可行性。
2.3為產品宣傳和展示提供多樣方式
在傳統的產品展示和宣傳模式中通常需要用戶到現場了解商品,且有相當大一部分不能試用或觸摸,導致用戶無法對其進行深入了解,同時進行現場展示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準備場地、布展和宣傳等,局限性比較大。而數字化設計的相關成果如多媒體技術和虛擬展示、虛擬現實、3D打印等技術等為廠商和設計師提供了更多選擇。
2.4為設計師獲取信息提供新方式
網絡在當前時代已成為各類信息和知識的集散地,也成為每個人認識世界或被世界認識不可或缺的部分。設計師的設計工作和設計方式同時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巨大變化,其一便是擴展了設計師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加快了知識獲取的速度,這使得中國的工業設計師們能及時全面地獲得最新信息資訊和知識。互聯網上的信息是無國界的,國內設計師可借助網絡這個媒介在信息獲取的層面上與國外設計師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從而縮短國內設計師因技術資料不完善和信息資訊滯后而產生的差距,為設計師開拓了更廣的空間,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2.5提高了工業設計開發效率與品質
在數字技術推動下,設計過程中的大部分事務性、重復性工作已逐步由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物聯網為主導的設計系統和工具承擔,設計師只需要完成機器難以做到的以思維性和創造性為主的工作。借助CAID相關技術,設計師可以將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于分析與創意等方面,從根本上改變技術密集型的工業設計師大量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的狀況。在當代工業設計趨向多學科交叉融合趨勢下,市場人員、設計師、工程師以及經濟師可以把整個設計項目的策劃、設計、制造、營銷等活動體系整合,達到更緊密的合作,從而極大地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提高了設計效率和品質。
3.數字信息化下的工業設計發展趨勢
數字化技術為工業設計提供了多樣的數字平臺,它為概念設計提供了虛擬空間,引入了數字化空間,將設計師從繁瑣的傳統手繪設計過程中解放出來,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筆、紙、尺、規等傳統草圖繪制工具。促使工業設計從傳統的二維空間拓展到虛擬的三維空間,促使工業設計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以信息化技術為特征的產品智能化構成了人一機界面符號認知系統新語境,使人對產品的認識和操作改變突破了以往人與產品硬件的密切接觸,從而使勞動強度、工作效率、以及環境安全得到了根本改善。并將有以下的發展趨勢:
3.1可以利用網絡設計機構本身的如服務范圍、主要客戶、優秀成果、設計師構成等信息。
3.2可借助網絡建立國外設計機構設計專家庫,建立長期合作溝通關系,了解國際最新設計技術和趨勢。
3.3可以建立各設計院校資源庫,使院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利用,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也使設計人員資源得到豐富和最大限度的利用。
3.4可以改變常規的工業設計流程。
另外,伴隨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設計合作模式與設計流程或將發生更大的變化。
4.結論
現代工業設計不可能脫離數字化技術的影響,從技術層面到理念層面再到應用層面,涉及到方方面面,數字信息化技術的進步推動工業設計技術與理念的創新,將促進工業設計的巨大變革,進而保證工業設計的跨越式發展。而作為工業從業者更應該有責任和信心去尋找一條恰當的設計道路,使得數字化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我們實現設計意圖的有效工具,能更好地為工業設計服務。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山東省;物聯網產業;建議和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02-0262-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new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hot spots of social research. This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focusing on analysis of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finally put forward on speeding up th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 IOT; strategy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利用底層傳感設備、射頻識別設備、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技術等,通過短距離無線網絡、互聯網等技術把現實物品和計算機網絡結合起來,以實現遠程控制,達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物聯網可以說是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物聯網產業發展必將帶動通信服務產業、嵌入式系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軟件服務和外包產業等快速發展,對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物聯網知識體系龐大,涉及到的產業也較多,主要包括網絡通信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嵌入式產業、智能計算等多技術領域產業。物聯網技術主要應用于物流交通運輸、農業精細化種植、城市智能化管理、工業精準控制、公共信息服務智能平臺等多領域,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勞動成本。目前,全球各國也在紛紛制定物聯網發展規劃。早在2009年初,美國奧巴馬總統就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總理在無錫提出了“感知中國”,緊接著日本、歐盟等國家也紛紛提出發展物聯網產業,并做出具體規劃。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物聯網產業發展,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逐步完善物聯網技術標準”。山東省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也積極投于物聯網產業發展,先后出臺了《山東省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加快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成立山東省物聯網產業聯盟、山東省物聯網協會、各地市物聯網研究院,建立了物聯網產業發展示范工程項目等,為物聯網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
本文結合山東省物聯網產業發展實際情況,重點分析了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研究了山東省物聯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關于加快山東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建議和策略。
1 山東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1.1 山東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山東省物聯網產業還處于發展階段,中國的長江三角洲(無錫、上海、蘇州等地)、珠江三角洲(深圳、廣州等地)等地物聯網產業發展較快,處于全國物聯網行業領先水平,山東省物聯網產業發展尚處于發展階段。結合山東省物聯網協會調查數據分析如下:
1)物聯網產業分布:山東省物聯網產業分布不均勻,東部區域發展較快,以青島、濰坊、威海等城市為例,分別在RFID、微電子、傳感器等關鍵技術方面有所突破,在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農業、智能工業、智慧城市等方面加快發展,進行了應用推廣。濰坊市建立省級物聯網產業基地、濰坊市物聯網研究院,依托高新技術,重點發展了物聯網產業。青島市依托青島海爾集團、海信等大型企業強大力量帶動物聯網產業發展。中部地區物聯網產業發展較快,而西部地區(德州、聊城等地)相對來說物聯網產業發展較為薄弱。
2)物聯網銷售和利潤:整體來說,山東省物聯網產業銷售和利潤實現快速增長,2013年,山東省物聯網相關企業實現主業務營業收入達到1600多億元,2014年,山東省物聯網相關企業實現主業務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比2013年增長20%,物聯網產業銷售和利潤實現快速增長。
3)物聯網產品與服務:山東省物聯網企業產品主要以自主研發為主,合作研發為輔。其中自主研發產品主要RFID、條形碼和網絡通信技術為主,產品主要服務范圍在物流倉儲管理、工業監控、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智能終端制造業約占16%,利潤較高的物聯網產品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智能電網等方面。
篇9
關鍵詞 物聯網 本科教育 教學設計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的發展,它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微電子技術作為基礎,它利用射頻技術、傳感器、分布式計算、無線傳輸及實時數據交換等技術與互聯網形成了一個物物通信的架構和系統。物聯網作為第三次信息產業的發展趨勢,受到了我國政府、教育、科研、產業界的高度重視,各高校相繼申報和試行物聯網專業,預示著物聯網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戰略進程,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的物聯網發展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難得的高速發展時期。
與此同時,以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物聯網工程專業,也面臨著如何建設物聯網本科專業的嚴峻問題,從如何設置專業的培養方向,如何對培養的目標和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如何將學生的基本能力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本文將結合高校物聯網專業的相關實際進行探討,以期對相關決策者提供一定的參考與依據。
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息息相關,任何一項技術的出現及發展都必須與其社會發展背景相適應。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信息技術作為推動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強力支撐,將伴隨著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日益成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新動力。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在每年的網絡統計報告中指出,我國網民人數將近5億,位居全球第一位,我國在無線射頻技術、傳感技術等領域的不斷研究和實踐,已初步形成了覆蓋人與物的網絡信息技術系統,為物聯網技術與互聯網的接入提供了延伸和擴展。
通過對人的分析,我們可以概括出物聯網技術的所實現的功能。比如人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來從外界獲得刺激等信息,并通過人的神經系統來講感知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大腦通過分析和處理,將感知的結果又通過神經系統傳遞給人的感官,通過感官的行為來作用于外界的事物。與此相同的是,物聯網技術的實質就是通過多種技術來實現對外界的信息的獲取,并傳輸給中央處理器,通過處理后將結構或指令傳遞給相關的電子設備或元器件,此項過程的完成是在計算、控制、通信、協調與自治中來實現對智能設備的管理與操作,從而實現對物的實時感知、動態反饋等。
二、物聯網專業與課程體系建設關系研究
(一)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設置必須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具有“新、長、專”的行業特點,它不僅涵蓋更的新型技術,也與很多產業存在關聯,因此,對其發展必須由技術領域展開,逐步實現物聯網學科體系的全面深化和建設,在課堂體系設置上要根據社會、產業的發展需求,對課程體系的設計要結合國內外的先進的設置理念,十分審慎的規避風險,從而將“源學科”的專業優勢發揮出來。
(二)對未來社會就業崗位及就業能力進行相適應
物聯網工程專業不僅具有信息技術的特征,同時與工程技術緊密相關,對學科的分類與定位也是當前爭論的焦點。我們知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主要依靠信息技術的傳遞來實現人、機、物的信息交換,從而將其歸屬于計算機學科比較合理。
(三)對物聯網技術專業與計算機專業之間的融合
物聯網技術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之上,必然要與計算機技術的學科產生交叉和影響,因此,在對其專業設置時,要從學科關系上確立計算機專業的地位,并對教材建設、師資配備上保持一定的相適應。
三、物聯網專業本科段的培養目標
制定合格的專業培養目標不僅關系到學生未來就業的成敗,同時對于提升院校的教育教研水平至關重要。為此,物聯網專業在培養目標上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程體系建設方面
物聯網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遵循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軟件技術等領域里培養扎實的基礎,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具備一定的工程技術理論知識,具備一定處理設計、集成、應用等一體化的技術能力。在課程開設方面要將高等數學、概率與數理統計、電路分析基礎、場論與復變函數、高頻電子技術、計算機語言程序設計技術、以及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技術與天線等專業技術作為基礎理論課程。
(二)實踐實習是物聯網技術專業建設中的重要環節
通過對電子電工實驗室建設,為學生的實習與實操提供訓練場地,物聯網技術與工程技術具有緊密的聯系,特別是軟件課程設計、硬件課程實踐,對各種電子技術、高頻技術、以及通信原理技術都需要在其相應的實驗室進行實踐和操作,唯有此,才能為社會提供高水平、高能力的綜合性技能型物聯網人才。
(三)加強對物聯網專業的師資建設
師資力量是關系到專業開設成敗的重要方面,各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引進與調度上要結合課程開設實際,特別是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高職稱的人才應該作為物聯網專業人才引進的重點。
總之,物聯網專業的發展必將對國家的發展戰略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加強對物聯網專業的學科建設,著眼于未來,將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學科的綜合優勢轉化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物聯網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功宜.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21).
篇10
大家上午好!
物聯世界,共創未來。今天,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夢想,讓我們再次相聚在美麗的太湖之濱。我謹代表無錫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650多萬無錫人民,向蒞臨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的海內外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積極推動物博會舉辦的工信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和江蘇省委、省政府表示由衷的敬意!向關心支持無錫發展的各級領導、各位專家、各界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去年首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在物聯網發展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太湖印記”。省委李強書記發表的主旨演講,開啟了全省向物聯網領域進軍的新征程。以此為動力,無錫大力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高性能集成電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功引進了投資超百億美元的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超百億元的中電海康物聯網、超50億元的浪潮大數據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鴻山、雪浪2個物聯網小鎮和慧海灣感知小鎮規劃建設,部署推進“城市大腦”和“城市喚醒”計劃。目前,全市物聯網企業超過2000家,去年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今年上半年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增長近25%,無錫企業累計牽頭和參與制定的物聯網國際國家標準52項,承接的物聯網工程遍及30個國家400多座城市,無錫成為全國首個物聯網全域覆蓋的地級市,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物聯網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物聯網作為當代新經濟、新產業、新技術的代表,引領著經濟發展的新潮流,點燃了智慧生活的新希望,正在改變世界、造福人類。順應當今物聯網的發展趨勢,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設置了峰會論壇、技術研討、展覽展示、成果、投資洽談、創新大賽、人才招聘等活動,匯聚了全球物聯網領域的精英人才、最新技術和應用成果,集聚了世界物聯網行業的專業機構、龍頭企業和投資公司,參會的人員、機構、企業更具權威性、代表性和廣泛性。積力之所舉則勝,眾智之所為則成。我們期待,借助物博會這個載體,大家在這里能夠碰撞思想、交流觀點、暢想未來,在這里能夠展示技術、路演項目、對接合作,在這里能夠體驗創新、分享成果、參與實踐。我們相信,通過物博會這個平臺,每個人的智慧必將匯成物聯網發展的“大智慧”,最終實現世界“更智慧”的美好愿景。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從“感知中國”起步,向“物聯世界”進發,無錫一直努力走在前列、站在前沿。在產業轉型升級、城鄉建設管理等方面,我們已經得益于、并將更多受益于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物聯網產業已經成為無錫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標志,成為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引擎,成為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的重要支撐。作為唯一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將堅定不移發展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聚集資源、聚力創新,加快建成物聯網發展的技術高地、產業高地和應用高地,加快建成物聯網技術創新核心區、產業發展集聚區和應用示范先導區,加快建成“智造強市”和“智慧名城”。我們真誠邀請各位業界精英來錫創新創業,熱忱歡迎廣大業內企業來錫投資興業,無錫愿與大家攜手開拓物聯網這片前景廣闊、無限美好的“新藍海”,愿與大家合力開創萬物互聯、感知世界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