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設計要點范文

時間:2024-02-18 17:47: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園林植物設計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園林植物設計要點

篇1

在風景園林的規劃和設計中,植物景觀都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響著園林景觀的整體施工質量。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人們對于風景園林景觀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并且需求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所以如何在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風景園林中設計別出心裁的植物景觀是園林行業的發展重點。本文主要就風景園林中植物景觀的設計原則和設計要點做了探討。

關鍵詞:

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要點

在城市設計規劃中,風景園林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項目,風景園林不僅可以美化城市的自然環境,并且能夠讓城市中的人們感到舒心和安逸。而作為風景園林的核心項目,植物景觀影響著風景園林工程的質量好壞。對于植物景觀的設計,是體現園林整體的設計規劃方向和思路的過程,并且是提高風景園林的自然氣息以及藝術氣息的重要步驟,所以做好植物景觀的設計工作才能夠更好的設計好風景園林。

一、現代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概述以及原則

我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風景園林設計理念體系是上世紀50年代出現的,經過60多年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園林建設理論已經形成了一些諸如“生態園林”、“節約型園林”的現代化園林設計理念,園林的植物景觀設計也有了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的體系。在園林的景觀設計上,長久以來我國的設計師們已經有了大量的優秀作品產出,并且指導著我國未來的植物景觀設計的發展方向。在目前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人們對植物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使得園林中的植物景觀設計需要更加寬闊的領域和更加全面的思路[1]。

現代長久生活于城市中的人們,隨著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對于自然的渴望更加的迫切,更加的希望能夠親近自然和諧相處。所以在現代園林的設計時,主要分為了兩種類型進行設計,一種是“以人為本”的園林設計,這種園林主要的目的是為人服務,植物的設計也是以人的需求為主,目前大多數的園林設計都是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進行設計,使得植物景觀在種植時能夠滿足周圍建筑以及人們生活的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小型綠地、以及住宅、工廠等地方附近的小型園林。另外一種是突出自然的理念,順應自然規律進行設計的園林,這種園林是通過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模擬出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然后建造一個接近自然的環境,供市民們欣賞和生活。這種園林主要是在城市的大型綠地以及濱水的公園,郊區的公園等地方進行設計。而園林設計的規模越大,就越要注意保護自然的原生態景觀。所以在建設現代化園林時,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建造生態化完整循環的生態園林,并且對于保護和開發的關系要進行協調,保護好原生態的自然景觀,發揮出風景園林的真正意義,做到城市與園林的和諧統一。

二、植物景觀設計程序要點

在風景園林的植物景觀設計時要經過五個步驟,首先是分析現狀,其次進行概念規劃,第三步進行方案設計,第四步是對方案的深化設計,最后設計施工圖,并且在施工過程中,要進行設計配合[2]。

(一)現狀分析。現狀分析是在進行植物景觀的設計之前,對園林的施工地方情況的調查和分析,這個階段是指導植物景觀設計方向的關鍵,保證了園林施工后續工作的順利展開和實施。在分析施工地區的現狀時,主要要進行資料收集、現場調研和周邊考察三個工作。資料收集是對施工場地所屬的城市地區的規劃理念以及植物的地域性分布情況進行資料的收集,并且收集當地的基本氣象、土壤、水溫、地質的情況以及當地與植物相關的一些傳說和典故。現場調研就是對施工產地的土壤等情況進行具體的考察和分析。分析是對施工地區周邊的整體綠化情況,以及周邊的建筑物等情況進行了解。

(二)概念規劃。概念規劃是設計師根據施工地區所屬城市的整體規劃理念,結合現狀分析的資料對植物景觀的設計提出一個大概的規劃思路,并提出整個園林植物景觀的設計新意和特色。

(三)設計方案。在規劃好植物景觀設計的概念之后,就要進行方案的設計,方案設計是調整規劃概念中的層次以及內容,并且將概念進行深化和細化,將宏觀的概念方向變成具體的細節步驟。在進行方案設計時,要將規劃的宏觀內容全面有序的展開,將植物景觀的特色進行分區,并整合植物景觀的空間構成然后設計出一套合理的方案。

(四)深化設計。深化設計是對方案設計內容的再次細化和調整。將方案這幾中的內容借鑒園林植物配置和設計的原則,對植物進行分類,歸置,并且表面種植的數量和需要間隔的距離等,深化設計是在進行方案設計的時候同步進行的細化過程,是對方案設計的進一步完善和全面的調整。

(五)設計施工圖。施工圖的設計囊括了植物種植的施工以及工程的預算、工程的監管和驗收等工程的各個方面具體細節的設計。施工圖能夠準確的表達出種植某種植物的目的以及種植植物的具體步驟和細節。植物的施工圖明確了植物種類、名稱、種植位置、行距、數量、規格等大多數需要施工中注意的問題,并且表面了植物的選用情況以及種植植物苗木的質量,苗木的移栽方法等資料和要求。是最終進行施工的指導性文件和依據[3]。

(六)施工配合。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因為一些不可控的情況而出現種植的問題。施工配合就是在施工中對現場施工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和優化,并重新設計的過程。設計師要在施工現場對施工人員進行全方位的指導,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出現的問題,并且對現場的施工問題進行解決和優化。這個過程影響著整個工程的效果和最終的施工質量,所以設計師要積極的對施工進行配合。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風景園林的設計中,植物景觀設計是最重要的環節,只有遵循現代園林設計原則,并且做好設計前的現狀分析,提出具有特色的規劃概念,同時提出全面的設計方案并且加以深化完善,形成指導施工的施工圖,才能夠使植物景觀在施工中更加有效,使風景園林的質量更加優秀。

參考文獻:

[1]牛艷玲.城郊體驗型農業休閑園植物景觀設計[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17):4100-4104.

[2]任斌斌,馮久瑩,李樹華等.模擬邯鄲地區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觀設計[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1,28(6):870-877.

篇2

關鍵詞:水生園林植物 栽植技術

水生園林植物栽植應該按照不同品種的植物進行種植,本文主要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經驗,分析了在水生園林植物栽植中需要注意的技術問題,并且重點探索了其中的施工要點。

一、水生園林植物的主要作用

首先,水生植物常年生長在水中,具有凈化水資源,美化水體和涵養水源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本身具有環境凈化作用的水生植物更是能夠促進水資源的優化,提高水質。例如,水葫蘆、蘆薈等都能夠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水中的有機化合物,從而降低水資源的富氧化性。在凈化水資源的功能方面,水生植物還能夠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大腸桿菌等,提高水質。其次,有一些水生植物能夠被日常生產和生活所用,例如,浮萍、滿江紅、荷花等都能夠為日常所用,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因此從應用的功能來看水生植物還能被我們的日常生活所用,具有經濟功能。再次是水生植物因為其特殊的構造和生長發育方式,在水中生長的適應性強,存活性高,栽植的難度較低,容易養活,因此能夠起到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作用,并且能夠花費較少的投入栽植更多的水生植物。

二、水生園林植物栽植技術的要點

在進行水生園林植物栽植技術方案的實施之前需要進行全面的科學方案設計,具體來說水生園林植物栽植的技術要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水面的綠化面積,在進行綠化面積的確定時需要合理分析水面植物景觀安排的疏密程度,從而進行水面綠化面積的合理設計,一方面要考慮到不同植物栽植之間的相互影響,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綠化面積的美觀程度,因此,在進行綠化面積的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水生園林景觀的美觀程度和科學性。其次,在水下設置缸、盆等等,也需要進行預先的設計,種植池的高度要根據植物的高低來進行設定,并且要充分考慮美觀度,在水下盆、缸的安置中也要盡可能保持美觀,與整體水生園林的格調相吻合。第三,水生植物造型的設置也應該保持美觀,從審美的角度來提升整體造型的美感。第四,從周圍景觀的營造來看,還應該充分利用岸上的植物與水生植物交相輝映,形成整體的和諧。

三、水生園林植物栽植技術的實施

在實施水生園林植物栽植技術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施方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水生園林植物栽植技術的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具體技術如下所述:

(一)核對施工圖紙

進行施工圖紙的核對是水下園林植物栽植技術的關鍵,它能夠起到引導的作用,并且明確施工的目的,從而更好地指導后期植物栽植的施工。在圖紙設計中明確標有栽植的面積、高度和構造等,因此水生園林植物栽植時要核對施工圖紙,與施工地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施工前核對圖紙能夠大大降低后期施工的難度,起到了藍圖作用,為后期施工提供了指導。

(二)施工主要環節

為了便于施工,在進行水生園林植物的栽植之前,需要將水生園林池塘中的水抽干,并且要在用石灰或是其它標志物來做好范圍的劃分,明確畫出具體植物栽植范圍以及圍池的范圍。并且為了便于后期植物的栽植、維護和管理,應該在圍池墻處挖出一條下腳溝。圍池墻的周圍也應該使用塑料板進行格擋,一方面起到了保護圍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防止了水生植物越過圍池生長。圍池墻的施工完畢之后還要進行填土或挖土工作,具體的填埋和挖掘深度需要根據植物的具體情況以及圍池的高度進行調整。栽植植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適量的施肥,并且保持水下土壤的平整,從而為植物栽植奠定基礎。

(三)施工季節

在進行水生園林植物栽植施工時,應該選擇在多晴少雨的季節進行栽植,水生植物在栽植時受到生長季的影響較小,但是當在栽植時需要摘除一定的葉片,生長期中的水生植物如果需要經過長途運輸,在運輸過程中需要放置在裝有水的容器當中。

(四)水生植物的繁殖

水生植物的繁殖需要進行悉心照料,許多水生植物的打根莖通過分切成幾塊來進行繁殖,因此在繁殖時需要注意的是要保留有1~2個飽滿的芽和節,以保證植物繁殖的持續實現。從栽植水生植物的環境要求來看,栽植的深度要保持水生植物不飄起,壓泥的厚度一般為5~10cm,在進行栽植時一定要將栽植的泥土壓實,以避免水浪等將植物的根莖吸出水面。

五、總結

綜上所述,水生園林植物的栽植是與水生園林的發展密不可分的,要提高水生園林植物的栽植技術,就需要提高栽植人員以及施工人員的專業和技術能力,在進行栽植設計和栽植施工時堅持科學合理規范的原則,符合水生植物的發展規律,遵守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水生植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要提高栽植技術,就需要從水生植物的類別出發,針對不同植物的生長特性進行栽植,并且要注意與周圍園林植物的協調和搭配,體現現代美感和藝術感,符合社會審美觀,提升整體和諧度。

參考文獻:

[1] 顏素珠.中國高等水生植物圖說[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篇3

關鍵詞:植物; 園林景觀;作用;營造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different garden plants and the basic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and analyses the garden plants in the garden landscape in the building of role. On this basis, introduced simply some about garden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he problems.

Keywords: plant; Landscape; A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中圖分類號:S6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園林是人們理想中的天堂,自然是園林需要著重表現的一方面,園林藝術都竭力表現出人工美與自然美的和諧,中國傳統的自然美是模仿原始狀態下的大自然,追求秀美的山川河澤的自然美。但是園林的營造還是要借助于園林植物來進行配置。園林植物,顧名思義適用于園林綠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觀花、觀葉或觀果植物,以及適用于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防護植物與經濟植物。室內花卉裝飾用的植物也屬園林植物。園林植物分為木本園林植物和草本園林植物兩大類。此外還包括蕨類、水生、仙人掌多漿類、食蟲類等植物種類,植物種類相互之間有所重疊。

植物景觀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特別是現代園林中空間圍合、景觀創造等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園林植物,特別是園林樹木來營造。因此,探討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不同園林植物及其在造景中的基本應用

園林植物種類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構成。木本植物有觀花、觀葉、觀果、觀枝干的各種喬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喬木、灌木、草坪組成的植物群落生態效益極其顯著,因此在城市園林植物造景中應考慮喬灌草的合理搭配。

1.1 灌木

灌木可以和喬木混栽,可以自然造景也可以密植。目前最流行的是小灌木密植造景,常見的應用可總結為:①代替草坪成為地被覆蓋植物,對密植的小灌木進行修剪,使其平整劃一,也可隨地形起伏跌宕。②代替草花組合成色塊和各種圖案,利用各種小灌木葉、花、枝、果的不同色彩,將其密植成寓意不同的曲線、色塊、花形等圖案。③花壇滿栽,用小灌木密集栽植于一些形狀各異的花壇,形成花境、花臺。

1.2 喬木

由于喬木綠量大,具有遮陽擋雨、減噪吸塵等功能與景觀效果,所以在城市綠化時常被作為行道樹、孤植樹使用或成片栽植,喬木所發揮的生態效益最為明顯,是城市綠化中必不可少的園林植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喬木的栽植已從以往多定植2年-3年生的幼樹苗發展到了用4年―5年生喬木、胸徑8cm―10cm或十幾年生、胸徑20cm左右的大樹進行綠化。但應特別注意的是需根據不同的苗木特性選擇不同的移植方式,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1.3 草花

草花造景就是應用草本花卉來營造景觀,供人欣賞,按照運用的形式可分為草坪鑲嵌、立體美化、花壇用花3種。草坪鑲嵌是在草坪的適宜位置點綴或制造花境,使草坪更富色彩;立體美化的主要形式有垂直綠化裝飾、花柱、花球、吊袋等;花壇用花采用脫盆種植進行裝飾以保證全年有花。草花具有造景迅速、效果突出的特點,特別是多年生花卉,又具有一次種植、多年觀賞的價值。草花造景具有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和管理簡便、投入較少的特點,因而在造景中廣泛應用于專類花園以及與建筑、道路、水體等的搭配使用。

1.4 草坪

主要是指由人工栽植和管理的草坪,具有改善環境、凈化空氣、吸滯塵土、殺菌防病和保持水土等生態效益,在城市的街心廣場、休息公園、高速公路兩旁及具有紀念意義的場地中種植草坪,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公共活動和休息的場地,同時還可以開闊視野,緩和隨著城市的發展給人們所帶來的緊張和擁擠。選擇優良草坪作為主景,并在其中建造花壇、點綴孤植或叢植樹種,在其邊緣種植觀賞色帶作為陪襯,可以加強草坪的造景氛圍。

二、園林植物在園林景觀營造中作用

2.1 植物造景對園林建筑的襯托作用

園林植物造景對園林建筑有明顯的襯托作用。首先是色彩的襯托,用植物的綠色襯托建筑的色調,可突出建筑的色彩;其次是以植物的自然形態和質感來襯托建筑的人工質感和規則的形體。

園林植物造景對園林建筑有自然的隱露作用。園林建筑在園林植物的遮掩下若隱若現,使人產生深遠的感覺,另外由建筑內向外觀景時屋檐下的樹干樹葉又可以成為“前景”,平添無限生趣。

2.2 園林植物造景對園林道路的組景作用

園林道路除必要的路面用硬質材料鋪裝外,路旁均以樹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蓋。游覽小路也以條石或步石鋪于草地中。曲折的道路若無必要的視線遮擋,不能有空間實虛之分,就只有曲折之趣而無通幽之感。雖然可用山崗、建筑物進行分隔,但都不如園林植物靈活機動。而且可以用喬木構成疏透的空間分隔,也可用喬、灌組合進行封閉性分隔。這也說明園林植物還是障景、框景、漏景的構景材料。植物造景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為題材來創作景觀的,就必須從豐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現的形象汲取創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種植設計,必須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發展規律。

2.3 植物造景對園林山石水體的作用

雖然山石水體是自然式園林的骨架,還須有植物、建筑,和道路的裝點陪襯,才會有“群山郁蒼、群木薈蔚”的景象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園林植物覆蓋山體不僅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環境質量,還可使山體呈現出層林疊翠的山地植物景觀。豐富的空間層次將山上的建筑和道路掩映在綠蔭之中。唐代畫家王維說“山借樹為衣,樹借山為骨”,植物材料對假山石的重要性,同作畫一樣,不能忽視。的假山石既無生氣,而且四季毫無變化,如點綴一些砂地柏紫葉小檗,立刻感到添上了生機。園林水體也只有與園林植物組合才會有生氣。園林植物不但可以凈化水體,還可以豐富水面空間和色彩,是水體和陸地的融合媒介。

2.4 植物造景是意境創作的表象

意境之美是中國式園林永恒不變的追求。常常采用比擬、聯想的手法將園林植物的生態特性賦予人格化,借以表達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為情感的寄托。例如松柏是正義、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論宮苑寺廟,還是烈士陵園、紀念堂館等均以松柏作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同樣,以竹比喻人高風亮節的崇高品德;以荷花比喻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這些意想在中國園林種植設計中有很多體現。

三、園林植物景觀營造方法

在園林空間中,無論是以植物為主景,或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共同構成主景,在植物種類的選擇,數量的確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應強調主體,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現園林空間景觀的特色和風格。

3.1 植物種類的選擇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園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態和形態特征。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

首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特別是在經濟和技術條比較薄弱的發展新區,尤顯重要。

其次,要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例如,杜鵑、茶花、紅花繼木等喜酸性土樹種。

第三,要根據樹種對太陽光照的需求強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綠化使用場所。

第四,要根據環保的要求進行配植的樹種。在眾多的樹木之中,有許多不光具有一般綠化、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分別具有防風、固沙、防火、殺菌、隔音、吸滯粉塵、阻截有害氣體和抗污染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地、工礦區、居民區配置林木時,應該根據各個地區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配置適宜的樹木。

第五,要根據綠地性質進行配置。各街道綠地、庭園綠化中,根據綠地性質,規劃設計時選擇適當樹種。

3.2 植物配置的掌握要點

植物配置應注意植物高矮順序與游人視線的關系;植物色彩美與季節的關系和顏色相配的協調性。植物配置在不同地方應注意的掌握要點。通島周邊的植物配置宜增強導向作用,在行車視距范圍內應采用通透式配置。

廣場綠化應配合廣場的主要功能,使廣場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廣場綠地布置和植物配置要考慮廣場規模、空間尺度,使綠化更好地裝飾、襯托廣場,改善環境,利于游人活動與游憩。

道路綠化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體現一個城市的綠化風貌與景觀特色。園林景觀路的綠化用地較多,具有較好的綠化條件,應選擇觀賞價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城市的綠化特點與綠化水平。園林景觀路是道路綠化的重點,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網的主體,貫穿于整個城市。主干路植物配置要考慮空間層次,色彩搭配,體現城市道路綠化特色。同一條路段上分布有多條綠帶,各綠帶的植物配置相互配合,使道路綠化有層次、有變化、景觀豐富,也能較好地發揮綠化的隔離防護作用。分車綠帶的植物配置應形式簡潔,樹形整齊,排列一致。花壇布置應選用花期、花色、株型、株高整齊一致的花卉,配置協調。花壇、花境的設計應配置合理、主題突出具有獨創性。要達到理想的效果,樹種的配置來講,一個優秀的作品必然是設計與施工密切配合的結果。

總之,只有我們深刻了解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應用植物,讓他在美化環境、 保護環境、 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任何其他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蘇雪痕.植物造景.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篇4

關鍵詞:園林工程;新技術;新工藝

一、園林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

城市園林綠化景觀是游人游玩、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好地方。城市綠地系統的建立,需要在植物配置上多下功夫。施工人員在進行城市綠化園林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園林建筑區域的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展開一系列優化措施。在園林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園林綠化工作人員需要從植物群落的節奏和韻律上面考慮,比如像盆栽類的植物,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對其進行修剪,將植被喬木、矮叢灌木等園林綠化中經常使用的綠色景觀與道路、建筑等形成呼應。給人較強的視覺沖擊,提供給觀眾一種更加舒適和貼近自然的感覺。因此,在園林工程施工建設的過程中,使用新技術可以促使園林綠化過程中產生強烈的藝術氛圍和氣息。

對于這類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綠化人員在進行植物配置的過程中可以邀請專業的盆栽園藝師,根據苗木的自身特點進行藝術化的修剪。園林綠地植物在進行配置時還應該注意植物層次和色彩的把握高質量的園藝工作需要結合大眾審美來進行,栽培大家喜歡的植物種類,并且搭配一些常見的其它類植物,提高園林綠地的層次化,應該花費一定的資金引進一批色彩鮮艷的熱帶景觀植物,用豐富多彩的植被景觀增強園林植物的欣賞性。

二、園林工程建設中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要點

(一)建設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局部小生態環境

園林綠化施工建筑的新工藝要求,對于施工人員的施工理念非常重視,它要求相關的施工人員更加注重建筑環境施工的各個細節,并且,園林工程設計師在實施操作活動時,應該上升到藝術布局的高度,對于建筑環境開展藝術思維的創作。從整體的角度把握園林景觀的真實概念,因為植物的配置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園林綠地的植物多樣性配置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局部小生態環境。多樣性的植物群落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欣賞需求,同時,在園林植物配置中使用新的植被栽培技術,將多種多樣的植物栽培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改善種植綠地的土壤條件,也可以使園林植物在合理搭配之后減少病蟲害的產生,具有抑制病蟲害對綠化成果威脅的顯著作用。

園林綠化工作人員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應該重視植物配置多樣性的景觀意義。植物多樣化是園林景觀多元化的基礎,不同種類的植物的大小、形態、色彩、質地、季相各不相同。有些種類的植物生命力比較頑強,比如萬年青,可以把它和月季、玫瑰等色彩比較明艷的景觀植物搭配起來,符合的植物群落在不同的視角和搭配方式下,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二)合理配置園林施工資源

綠化工作人員在植物配置多樣性上還要考慮到植被綠化的社會意義。園林綠化植物的多樣化不僅可以在加強樹種選育引種科研方面有所裨益,在提高園林設計和施工管理水平方面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園林建設的過程中,相關的施工技術人員在改進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需要不斷地吸收新的施工技術,總結出一系列新的工藝施工技術要點。同時,不同區域的園藝工程設計師應該展開切實有效的合作,進行新工藝的交流與討論,促進區域內的園林綠化配置達到最優水平。另外,園林工程建筑設計師可以通過大面積、大數量的植被種植,進行農科所樹種選育培養,可以有效地加強園林植物的優選優育工作的推進。通過園林植物多方配置,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日常園林作物管理水平,季節變換過程中,園藝配置需要涉及到多個種類的植物培養,每一個季節的應季植物都不一樣。

(三)推動道路軟化建設工作

不能簡簡單單的讓工作人員日常照料簡單的幾種植物,更應該提高自身的園藝水平和管理能力,進行“梧桐樹”、“萬年青”等有代表性植物的栽培,推動綠化植被產業的發展。在園林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還要重視道路生態和游廊藝術建設工作,可以在園林環境中,鑲嵌草地于臺階的石板中,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園林建筑綠化的整體和諧,還能夠強化園林道路中的軟化鋪設,防止游客因為跌倒造成的磕傷、碰傷,特別體現出了對于老人和小孩的保護。

(四)尊重園林工程施工工藝的內在規律

園林施工工藝的運用必須要符合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由于結構簡單,從本身來說是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很容易遭受到病蟲害的襲擊。為了解決園林綠化過程中的生態單調的問題,可以努力增加植物的種類,通過不同類植物的優勢互補,避免病蟲害的侵襲,有效地減小農藥、殺蟲劑等對環境的危害。為了保證園林施工的過程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切實提高生態植物的存活率,必須要增強園林施工新工藝運用的預見性,減少植物養護過程中的成本支出,增強城市生態聚落群的穩定性,讓綠化區的小生態環境中的各類植物都能夠有所涉及,形成一個比較完整和成熟的環境生態系統。

當前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創新應該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的觀賞功能,園林植物具有防塵的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可以提高空氣質量,園林植物可以吸收雜音,減少噪音污染,為嘈雜的交通與居民區之間設置一個良好的減音屏障。綠色園林植物可以凈化空氣、保護水土,通過綠色植物根莖的涵養水源的作用,很好的保持水土。在園林施工中使用新工藝和新技術,是有效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有限植被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實現園林工程施工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尊重園林施工新工藝的內在規律,才能夠達到園林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曉敏.新技術新工藝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30):905-905.

[2]朱俊峰,陳楠.新技術新工藝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2):924-924.

篇5

【關鍵詞】城市園林植物配置;美學原理;可觀賞性;因地制宜

1 植物配置的美學原理

園林融繪畫、文學、雕塑、建筑于一體,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園林具有廣泛和豐富的內容,園林不僅僅是簡單的綠化,而是要達到綠化、美化、香化和凈化的和諧統一,為人們創造一個優美的生活居住環境。植物所具有的美學屬性是人賦予的屬性。它是客觀的事物反映到人腦中形成的一種觀念,人們把這種觀念用“美”的概念表達出來,于是人們對它下一個邏輯判斷該植物是美的,從而該種植物便具有了美學的屬性。

2 城市園林的發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矛盾日益突出,人們對綠色植物的渴望之情更加迫切。城市綠化的作用是不僅要綠化城市,而且還要做到美觀,因此綠化用的植物不僅僅要栽種上,而且要注意植物的搭配,即植物的配置。做到既要在生態適應性上與環境相統一,又要體現植物的個體與群體的形態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自身的特點,例如形體、線條和色彩進行構圖,通過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變化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隨著社會的進步,環境建設受到重視,各地園林綠化步伐加快,很多好的園林設計對植物的配置把握的恰到好處,已經能將人與大自然很好的協調,園林綠化的樹木種類又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在營造自然自然氛圍、美化空間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園林設計植物配置效果不理想的現象,有的園林建設和維護成本高,管理費用昂貴,遠遠超過單位承受能力。因而,園林的設計應考慮到園林設計的思路想法、特色、功能,以及樹種配置的原則、觀賞效果,也應將建設成本和維護管理費用計算在內,協調好整個園林設計的各項因素后,才能建設出好的城市園林。

3 植物配置對園林景觀的突出作用

園林景觀設計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園林植物的配置。植物的配置是指按照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來選擇植物進行配置。周圍建筑及環境通過合理的配置、協調從而組成了園林景觀,而植物是周圍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景觀更加形象、協調,并與自然緊密結合,就要合理的搭配園林植物。植物配置使園林景觀的主題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據景觀的主題、意境、特色進行植物配置,使植物配置對園林景觀主題起到突出和強調的作用。建筑周圍植物配置往往要把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考慮。如萬壑松風、聽雨軒、留聽閣等主要是借古松、芭蕉、殘荷在風吹或者雨打的條件下所產生的聲響效果而給人以不同的藝術感受,這些都是通過植物來突出這個建筑,給這個建筑賦予生命,表達一定的主題和內涵。

4 植物配置的因地制宜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園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態和形態特征。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第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這一點在經濟和技術條件比較差的發展新區尤為重要。第二,配置的樹種要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有些植物適宜在酸性土壤中存活,有些植物適合在堿性土壤中存活,我們應當了解充分了解當地的土壤環境,來選擇適宜的樹種進行栽培。例如,杜鵑、茶花等適合在酸性土壤中生存,適于PH值5.5至6.5含鐵鋁成分較多的土質。而黃楊、桃葉珊瑚、夾竹桃、枸杞等適合生存在堿性土壤中,適于PH植7.5至8.5、含鈣質較多的土質。第三,要根據樹種對太陽光照的需求強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綠化使用場所。第四,要根據環保的要求進行配植的樹種。在眾多的樹木之中,有許多不光具有一般綠化、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分別具有防風、固沙、防火、殺菌、隔音、吸滯粉塵、阻截有害氣體和抗污染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園林設計、綠地規劃、居民區樹木種植是,應根據各地環境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樹種。第五,要根據綠地性質進行配置。各街道綠地、庭園綠化中,根據綠地性質,規劃設計時選擇適當樹種。

5 植物配置要體現四季的可觀賞性

園林是由山水、建筑和植物組成的綜合藝術品。在不同的季節,園林呈現不一樣的風景,植物是季節變化的主體,季節性的景觀體現在植物上,就是植物的季相變化。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長過程中,葉、花、果的形狀和色彩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如春季發芽早的楊柳,開花早的梅花,春季葉色變化顯著的臭椿;秋季落葉早的梧桐,或落葉非常遲,但葉色變化極為明顯的槭樹科、大戟科、漆樹科的植物等。園林植物配置就是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特色,對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習性及生態特點有充分的認識,按照美學的原理合理配置,利用植物的形體、色澤、質地的功能外部特征,發揮其干莖、葉色、花色等在各時期的最佳觀賞效果,盡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觀。園林植物配置利用有效高觀賞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植物季相,能給人以時令的啟示,表現出園林景觀中植物特有的藝術效果。春季山花爛漫,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碩果滿園,冬季臘梅飄香都是植物季相的凸顯。

6 城市園林中植物配置的要點

植物的高矮順序與游人視線的關系,植物的色彩與季節的關系,以及植物顏色的協調性都是植物配置應注意的問題。道路綠化是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提現一個城市的綠化風貌和景觀特色,例如交通島周圍的植物配置應當增強道路的導向作用。在行車的視距范圍內應采用通透式配置。在開闊的綠化空間中更能提現出植物不同的形態,與道路綠化帶形成鮮明對比。而廣場綠化時,植物的配置應當考慮到廣場的面積、規模、空間尺度以及游客的活動等因素。布置花壇是選用的植物應是花期、花色、株型整齊一致的花卉,以做到協調配置。設計園林景觀時,選擇植物應選擇觀賞價值高的,經合理配置,體現城市的綠化特點和綠化水平。

7 總結

我國園林植物種類豐富,各有特色,我們要繼承發揚,應用在當前的花園城市建設中。清潔與舒適是創造良好環境的前提,綠色植物是空氣清新、環境舒適、文明優雅的重要組成因素。從某種角度來說,沒有植物也就不成其為園林了,而沒有園林的城市注定是枯燥無味的。為了建造以植物造景為主的園林,還需要從環境科學、生態學以及文學藝術、美學等方面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并加強對祖國園林遺產進行深度和廣度的研究,使我國城市園林的建設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園林植物;園林造景;美化;花卉;水生植物

Abstract: the garden plant landscape is the use of trees, shrubs, vines and herbs such as subjects, through art, give full play to the plant forms, lines, color and natural beauty (also including the plastic clip with a certain shape) to create plant landscape, for people to watch. Garden plant landscape,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provide a rest place for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but also create Tours, for people to watch art space. 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garden plants in landscape gardening,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garden plant landscape,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plant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gardening.

Keywords: the botanical garden plants; Landscape gardening; Beautification; Flowers; Aquatic plants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園林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作用

(一)美化作用

1、利用植物的形態特征表現景觀美

園林植物作為營造園林景觀的主要材料,具有獨特的自然線條美。挺直的樹干有一種豪壯雄偉的形象;橫亙曲折的樹干有一種盤結迂回的形象;倒懸下垂的樹干有一種凌空傾瀉的形象;雙株連理的樹干有一種顧盼生姿的形象。他們既可孤植以展示個體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構圖方式配置,表現植物的群體美;再結合枝條橫施、疏斜、瀟灑的動態韻致,可以營造出優美的園林藝術景觀。

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變化表現景觀美

園林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表現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使得同一地點在不同的時期產生了四季演變的時序景觀。春天,葉芽萌發,桃紅柳綠,給人以山花爛漫,生盎然的景觀效果;夏日,荷蒲熏風,林草茂生,一派欣欣向榮;秋季,桂香四溢、傲雪,秋葉、秋果色彩斑斕,美不勝收;隆冬,枯木寒林,枝干婆娑,踏雪賞梅,別有情趣。

(二)生態環境調節作用

園林植物可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凈化空氣,降低空氣粉塵,調整城市空氣的溫濕度,同時可吸收有毒氣體和吸附細菌,降低噪音等,有許多有益作用。據北京市園林科研所測定,每公頃綠地日平均吸收CO21.767t,釋放O21.23t。

(三)防護管理作用

園林植物具有防風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噪音、減少污染和保護人體免受放射性危害等方面的作用。利用懸鈴木、刺槐可以有效地滯塵,減少粉塵23%~52%,減少空中飄塵37%~60%;利用云杉、水杉、圓柏、柳樹等枝葉稠密、葉面粗糙的特點,進行截流降水,其截流量為降水量的15%~40%,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利用喬灌木可以降低噪音,30m寬的樹林可降低噪音8~10dB,4m寬的枝葉濃密的綠籬坪可減少噪音6dB;利用攀援植物覆蓋墻面,在強日光下反射系數也顯著降低,可比白色粉刷面的系數減少10倍左右,還可以防止墻體倒塌及瓦片脫落。同時,植物還是發生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時防災避難的最佳保護地。

(四)社會經濟作用

在商業化的今天,人們沒有忘記植物景觀對經濟發展的催化作用。為了提高商業談判的效果,在辦公大樓設立底層花園、層間花園和屋頂花園,利用植物景觀創造和睦,安靜良好的商業洽談環境。在城市建設中,綠化程度、植物景觀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還能夠推動城市的發展,可以這樣認為生態環境好的城市相當容易吸引投資者。如大連的發展除歸功于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良好的政策之外,優美植物景物環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園林植物造景應遵循的原則

(一)生態原則

生態原則是在尊重植物生態習性的基礎上,為緩解環境惡化的現狀,結合生態學原理而產生的。由于溫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氣等環境因素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同的自然環境生長著不同的植物。即只有滿足植物的生態習性才能營造生態良好的人居環境。

在現代園林的設計中,利用生態學原理,合理化選擇植物種類、精心配置,從而大大提高綠化成活率,形成高質量的綠化景觀,并且節約成本,是對生態學原則的進一步闡述和應用。

(二)美學原則

1、多樣統一的原則

統一是指園林中的組成部分,它們的體形、色彩、線條、風格等,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根據園林主題來確定一致性的程度。十分相似的園林組成部分會產生整齊、莊嚴、肅穆的感覺。相似程度小的園林組成部分讓人感到輕松活潑。

2、協調與對比的原則

協調是指事物和現象的各方面之間的聯系與配合達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樣化的統一。在園林中協調的對象有體形、色彩、線條、比例、虛實、光暗等。景物的相互協調必須相互有關聯,并且具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屬性。

3、對稱與平衡的原則

這是指在園林的整體或局部空間里,通過和諧的布置達到感覺上的對稱,使人舒適愉快。植物自然存在著兩種對稱,一是兩側對稱,如植物的對生葉,二是輻射對稱,如頭狀花序上的輪生舌狀花,可以按照這兩種對稱進行植物配置。

4、韻律和節奏的原則

植物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生韻律感。如一種樹等距離排列稱為“簡單韻律”,一種喬木和一種花灌木相間排列稱為“交替韻律”。隨著植物種類增多或更多交替排列,韻律感會逐漸豐富。人工修剪的綠籬可以剪成水平狀、方形起伏的成垛狀或弧形起伏的波浪狀,從而形成一種“形狀韻律”。

園林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要點

(一)喬木和灌木

由于喬木綠量大、具有遮陽擋雨、減噪吸塵等功能與景觀效果,所以在城市綠化時常被使用。以往城市多定植2~3年生的幼樹進行綠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發展到4~5年生喬木、胸徑8~10cm或10幾年生、胸徑20cm左右的大樹定植綠化。灌木可以和喬木混栽,自然造景也可以密植。目前小灌木密植造景很流行,常見的應用形式:

代替草坪成為地被覆蓋植物

對密植的小灌木進行修剪,使其平整劃一,也可隨地形起伏跌宕。

代替草花組合成色塊和各種圖案

利用各種小灌木的葉、花、果的不同色彩,將其密植成寓意不同的曲線、色塊、花形等圖案。

花壇滿栽

用小灌木密集栽植于一些形狀各異的花壇,形成花境、花臺。

(二)花卉

花卉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形式非常豐富,主要的有花叢、花壇、花境等,其他的形式如花臺、花卉立體裝飾、花卉專類園、屋頂花園以及室內插花等也逐漸在園林中廣泛應用。

花叢

根據花卉植株高矮及冠幅大小不同,將數目不等的植株組合成叢配植階旁、墻基、路旁、林下及林緣、草地、巖隙、水畔的自然式花卉種植形式。花叢重在表現植物開花時華麗的色彩或彩葉植物美麗的葉色。最宜布置與自然式園林環境,也可點綴于建筑周圍或廣場一角,對過于生硬的線條和規整的人工環境起到軟化和調和的作用。植物材料多為宿根和球根花卉,如芍藥、玉簪、萱草、鳶尾、百合、玉帶草等。

花壇

其最初的含義是在具有幾何形輪廓的植床內種植各種不同色彩的花卉,運用花卉的群體效果來體現圖案紋樣,或觀賞盛花時絢麗景觀的一種花卉應用形式。它以突出鮮艷的色彩或精美華麗的紋樣來體現其裝飾效果。現代意義的花壇是按照設計意圖在一定形體范圍內栽植觀賞植物,以表現群體美的設施有盛花花壇、模紋花壇、標題花壇等。花壇作為主景時, 大多設在大門和建筑前廣場上或主要道路叉廣場中心。作配景時,常設于道路、廣場兩側,以帶狀、花緣和花徑形式表現。花壇應用的植物主要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少量的木本植物等。三色堇、金盞菊、一串紅、萬壽菊、百日草、四季秋海棠、五色莧、雛菊、彩葉草、美女櫻、、紫羅蘭等。

花境

是園林中從規則式構圖到自然式構圖的一種過渡的半自然式的帶狀種植形式,以表現植物個體所特有的自然美以及他們之間自然組合的群落美為主題,這是根據自然風景中林緣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長的規律,加以藝術提煉而應用于園林,多供一側觀賞的自然式造景設施。花境多用于林緣、墻基、草坪邊緣、路邊坡地、擋土墻垣等裝飾邊緣。常用于花鏡的宿根、球根花卉有:風信子、水仙、郁金香、芍藥、錦團石竹、玉簪、火炬花、蔥蘭、、荷蘭菊等。

(三)藤本類

藤本類的在園林造景中主要用于對現代建筑的立面或局部環境進行豎向綠化裝飾,或專設籬、棚、架、欄等布置攀緣植物的綠化方式。垂直綠化是增加城市綠量的一個重要手段。主要園林植物有:紫藤、葛藤、常春藤、凌霄、鐵線蓮、忍冬、蔦蘿、炮仗花、金銀花、爬山虎、五葉地錦、葡萄、絡石等。

(四)草坪

草坪是人工栽植和管理的,具有使用功能和改善環境、凈化空氣、調節小氣候、降低噪音、吸滯塵土、殺菌防病和保持水土的生態效益,還具有減緩太陽輻射、保護人的視力、降低人的心理壓力和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等作用。在城市的街心廣場、文化休息公園、城市立交和高速公路兩旁以及具有紀念意義的館、碑、塔、亭等場地建草坪,可以為人們提供公共活動和休憩的場所,開闊人們的視野,緩和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發展帶來的緊張和擁擠。選擇優良草坪作為主景,并在草坪中建花壇、種植的孤立樹或樹叢,以及在草坪邊緣栽種植物作為陪襯,都可以加強草坪主景的氣氛。

(五)水生植物

水體是江南園林中常見的景觀要素。利用水岸的曲折,為江南園林平添了一種溫婉的意境。水體植物景觀分為水面植物景觀和水岸植物景觀。水面造景植物主要是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水岸造景植物則以垂柳、落羽杉、水杉、菖蒲、蘆葦等植物為主。這些植物大多枝條柔軟,樹型優美,臨水而植更平添了水體的輕柔婉轉,水中的倒影也豐富了水面景觀。利用這些植物造景,常可成為水體景觀的主題以及水岸線的標志,因而也成為水岸造景的主要素材。

參考文獻

[1]高祥斌.淺談城市園林植物造景[J].江西農業大學,2006.18.

篇7

關鍵詞:園林綠化;施工技術;要點分析Abstract: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landscaping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ich can beautif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bring the landscape benefit, changing people's spirit, providing a leisure place for peopl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and then analyzed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Keywords:Landscap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oin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 K928.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土地平整及清理

在園林建設中,首當其沖的工程就是地形的整理和改造,如何盡量減少土方的施工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土方浪費而造成投資上的浪費,做到節約投資和縮短工期,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1.1 一般場地

即基本在原有地(而且是較平整)的情況下作些松土或少量換土、客土就基本可作綠化施工的場地。施工時要注意排水措施,熟悉設計圖,先做好排水工程(如明溝或暗溝),將水引入市政管道。

1.2 土地平整及清理

平地: 種植地表應按預算定額規定在±20cm 高差以內平整綠化地面,同時清除碎石及雜草雜物;種植場或草坪坡度可定在2.0%~3.0%之間以利排水。一般情況下,靠路邊或路牙綠化地面應低于路邊或路牙 5cm 以防泥水沖落路面,而且要將綠化地面水引至排水管井。但有種情況是路邊為草地時要把水排出到馬路排水溝的,草地邊與路牙等高或略高于路牙,所以在實際施工中,要根據設計圖和實際情況靈活掌握。綠化地:綠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簡單的清掉垃圾,拔掉雜草,該作業的重要性在于為樹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保證根部能夠充分伸長,維持活力, 吸收養料和水分。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機械碾壓地面。具體要求有以下幾點:

1.21、確保根域層應有利于根系的伸長平衡。

一般來說,草坪、地被根域層生存的最低厚度為15cm,小灌木為 30cm,大灌木為 45cm,淺根性喬木為 60cm,深根性喬木為90cm; 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礎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 15cm,淺根性喬木增加 30cm,深根性喬木增加60cm。

1.22、要確保適當的土坡硬度。

土壤硬度適當可以保證根系充分伸長和維持良好的通氣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結。三要確保排水性和透水性,填方整地時要確保團粒結構良好,必要時可設置暗渠等排水設施。

1.3 土質要求

土質 PH 值要求為 5.5~7.5 間壤土或根據所栽植物對酸堿度的喜好而做調整。如果土壤不合要求(如酸堿度太大、垃圾雜質太多等等),就要進行換土。要確保養分,適宜植物生長的最佳土壤是礦物質 45%,有機質 5%,空氣 20%,水 30%。

2.園林綠化的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2.1 規劃設計技術

園林的規劃設計技術包括四個主要內容,分別是園林的生態設計、 文化設計、區域設計以及藝術設計。園林的綠化生態設態設計、文化設計、區域設計以及藝術設計。園林的綠化生態設計的目的是實現人、 環境以及動植物間的良性關系,使園林綠化可以促進現代城市的發展,調整物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環,讓園林的園林各個要素功能可以更加緊密的聯系,提高城市生態系統高效性。文化設計要注重園林的景觀系統和園林綠色植物的總體形象塑造,顯示出園林的文化底蘊。園林綠化的區域設計注重園林的區域性特征,把生物的多樣性、環境的生態性當成園林的最終目標,實現區域經濟、區域社會、區域環境這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滿足園林的生物多樣性、生態性、舒適性、 可持續利用性,使人行為上的需求、心理上的需求可以得到滿足。藝術設計需要將園林綠化的主題文化進行展現,當前園林綠化需要藝術設計的影響,人們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社會的快速變化,使人們的園林綠化意識得到改變,在園林的綠化設計上實現藝術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2.2 植物配置技術

在園林植物配置技術中第一步是進行植物種類選擇。植物種類選擇可以形成不同的風格特點。對于園林中植物進行配置,需要結合草本植物、喬木植物以及灌木植物的特點,在這其中把喬木植物當成主要層次。對于喬木植物的栽植密度要保持 5~6m的株距,注意為喬木植物下的草本植物、灌木植物留出生長空間,使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可以充分接受光照。在進行喬木植物的選擇時需要考慮到喬木植物的生長壽命、喬木植物的生長速度。一些闊葉落葉植物樹種,可以在夏季保持旺盛的生長,給人們帶來凈化空氣、降溫除塵的效果,冬季到來時,植物的落葉可以增加光照,提高地面溫度。對于植物種類的喜陰陽特點,需要在陽光不充分的地方種植耐陰的植物種類。耐陰的植物種類有很多種,例如金根木、珍珠梅等。在具體的植物配置時需要防止出現植物配置的單調性、雷同性,所以園林中的植物配置,需要根據具體的環境需求來選擇落葉植物樹種以及常綠植物樹種。因地制宜,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長。對于植物的選擇、花草的點綴以及草坪的鋪墊,把提高園林的生態環境當成出發點。

2.3 園林綠化的造景技術

園林綠化的造景技術需要注意表現出植物種類的視覺效果,讓植物群落可以表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園林設計工作者對各種植物的觀賞特性、植物搭配、生態性進行熟練地分析掌握。根據不同的場合要求,對植物的形體特征、線條、色彩、質感對園林中的植物種類進行美學和觀賞的結合設計,使園林中的植物種類可以在不同的季節表現出不同的景觀效果,提高植物群落的觀賞價值,使植物園林可以表現出分割空間、時空、改造地形、創造景觀、 襯托景物等功能。植物的造景還需要引進適合當地環境的植物,把園林綠化的群體美展示出來,通過植物群體的凈化功能、 美化功能、 香化功能來發揮園林綠化的綜合效益。采用對植、孤植、叢植、花壇等園林植物造景技術來完成。爭取做到春季鮮花朵朵,夏季綠樹成蔭的效果,做到一年四季園林具有的不同視覺景觀,讓園林中的游人可以切身的感受到自然的無線生機以及萬象景觀。

2.4 園林綠化的修剪技術

園林綠化植物的修剪工作,不但可以使園林植物樹形正常、樹木間通風通暢,也可以使園林綠化植物具有很好的美觀性。在進行園林綠化植物的具體修剪工作時,要根據園林綠化植物的生長特點進行修剪。在園林綠化植物修剪時間上可以在植物開花后進行,例如可以在春季植物開花后修剪老枝,剪去柔弱的枝條,促使植物在來年更好的生長。經過合理的整形修剪,搭配灌木以及少數的喬木進行美化,輔以花本植物進行基礎栽培,使園林綠化植物很好的發揮出觀賞效益。

2.5 園林綠化的養護技術

園林綠化的養護技術是實現園林生態功能、文化內涵以及景觀效果的根本途徑。養護內容主要是植物的除蟲工作和施肥工作。園林植物的除蟲工作要考慮到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性,對于園林植物的蟲害現象要爭取及早發現,及早治理。在植物防蟲害治理時間上可以在3月份、10月份進行。其他時間可以根據園林植物的實際蟲害現象合理治理。防蟲劑可以使用氧化樂果、 功夫等高效低毒殺蟲劑, 它們對綠色植物的蚜蟲、鉆心蟲、紅蜘蛛以及介殼蟲等多種蟲害有很好的治理效果。對癥下藥,對園林植物進行適當濃度殺蟲劑的噴灑。引進現代先進的農藥噴灑設備,對生態園林植物進行藥物噴灑。園林綠化的肥料供給需要對植物實施氮肥、磷肥、鉀肥。對于園林綠化植物的施肥時間可以控制在晴天進行,此時需要結合園林綠化植物的灌溉作業或者在大雨來臨之前進行。于植物的施肥過程要保持“早” 、“巧” 的原則; 對于施肥量要合理,要防止施肥量過多導致植物燒苗現象,還要防止施肥過少滿足不了植物正常的生長需要。

3、總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園林綠化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深。我們除了需要學習國外園林綠化施工技術的經驗外,還需要把生態學和植物景觀效果結合在一起,保證園林植物可以長期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營造出一個和諧穩定、景觀優美的園林環境,滿足人們對園林環境的需求,使園林更好的調節人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園林植物;季相變化;園林空間;影響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園林植物季相變化的特點

1.1季相變化使植物呈現不同姿態美感

園林中的植物有天然的形態美,例如情影婆娑、挺拔剛勁、俊秀飄選、提根露爪、古雅奇特、婀娜多姿、蒼勁雄秀等。園林植物在樹形方面也有不同,例如尖塔形、圓錐形、圓球形、水平展開形、圓柱形、紡錐形。園林植物枝條的高與低、枝條的水平擴展與斜向上擴展、枝葉的疏散與濃密,都會根據不同的季相表現出不同的景象,給人帶來形式上的美感。

1.2不同季節對植物季相景觀的制約

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季節變化不同,北方四季變化非常明顯,園林植物的季相變化也大,南方四季變化不太大,尤其在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園林植物季相變化很小。北方春季來臨時,春暖花開,園林植物開始抽條發芽;夏季時驕陽酷暑,鮮花朵朵,園林植物樹大成蔭;秋季來臨秋高氣爽,植物碩果累累,呈現出五彩繽紛的色彩;冬季嚴寒多風,園林植物單一,可以表現出傲雪凌霜的風格。

1.3園林植物季相變化能夠體現出意境

春夏秋冬可以給我國北方園林植物帶來不同的季相變化,使園林空間意境得到改變。各種花木的凋零或者盛開都能不期然的反映出時令和季節上的變化,使園林中的植物可以用優美的詩情畫意來感染園林中的游人。園林植物季相的特色,也可以作為一種古典文化的積累,是我國近千年來文人騷客對生活、對自然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體驗。

2、季相景觀配置要點

植物景觀布置在考慮變化、節奏與韻律的同時,也要注重統一性,平淡無奇的植物景觀是景觀布置的大忌,景觀布置要求空間上有疏有密,體量上有大有小,豎向上有高有低,層次上有上有下,而且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創造出“勝于自然”的優美景觀。而且植物景觀還應具備在觀賞者不斷前進的過程中,使其視覺舒適移動,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的效果,并且能夠引發其想象,增加游覽的趣味性。植物景觀給人的美感仍然有很大的可塑性,在園林景觀中,植物作為景觀變化的主體,其變化過程會給人帶來動態的美感,而且,在植物空間的游覽中,不同的空間層次和光線變化,都會在給人美感的同時,引發人們的聯想以及情感變化。植物在不同的季節中,所營造出的景觀是不同的,這樣就使植物空間具有了無規則的變化性,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境與人同”,正是對此處的恰當描述。就像院子里的風吹動樹葉,雨無規則的打在芭蕉上,河邊柳樹迎風飄揚,露珠在池塘的荷葉上滾動;更有那“小紅橋外小紅亭,小紅亭畔高柳萬蟬聲”的植物結合構筑甚至動物來造景的范例,這就從各方面生動形象的體現了園林景觀的層次感、聲感、色感、以及空向感。

2.1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

園林植物中有一類秋色葉樹種,樹葉的顏色會根據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在秋季尤為明顯。如秋季變紅的雞爪槭、黃櫨、變黃的銀杏、白蠟、五角楓等。它們和觀花植物組合搭配可延長觀賞期,形成“春花秋葉”的植物景觀。同時,這些觀葉樹也可作為主景放在顯要位置上進行孤植或叢植、群植等。

2.2要注意景觀的季相層次感

分層配置、色調搭配是植物配置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的高度搭配,使色彩和層次豐富多樣,由低到高,由縱到橫,層次鮮明,構成多色彩、多形象、多層次的景觀,能夠滿足人們的觀賞要求。在進行種植設計的時候,要從充分考慮一年四季植物景觀層次感的動態變化,使得四季的層次搭配均滿足美學要求。

3、園林植物季相變化對園林空間的影響

3.1增加了園林的空間和景色

春色滿園關不住,為有紅杏出墻來。這句詩詞可以看出,春色從院子里面溢出,過渡到更加廣闊的院子外部。可以看出詩詞作者深知多維空間概念,使怒放的杏花引出拓展的空間。在園林的設計工作中,人們經常采用這種方法來拓展園林的空間,例如在園林墻上延伸蔓延藤本植物,增加了墻體的美觀性,也加大了園林原本的空間感。根據春夏秋冬不同植物的開花情況,來增加園林的空間景色。例如春天開花的植物中,有櫻花、迎春花、海棠花、連翹化、紫丁香花、牡丹花、黃刺玫、紫荊等,夏天開花的植物品種有石榴花、荷花、木槿花、紫薇、夾竹桃、美人蕉等,秋天開花的植物有桂花、月季、一串紅、蔥蘭、、欒樹等,冬天開花的植物有臘梅、梅花等。這些開花的植物把園林中游玩的人們帶到四維外的空間,還有的植物芳香和姿色并存。園林中的植物處于開花期,蝴蝶、蜜蜂在花叢中相互追逐,創造出“蝶戀花”的景象。人們處于園林空間時,不僅可以感受到花草的芬芳,也能觀察到其他生物在植物花叢中穿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提高了園林空間的韻味,體現出自然的動態美。

3.2增加了園林空間的層次

合理配置園林中的植物,使之成為豐富的景觀,和園林其他要素結合起來,形成不同的近景、中景、遠景。不同的季相變化使植物花葉形狀、枝條形狀、輪廓形狀、姿態形狀、色彩形狀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能夠進行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封閉空間之間的轉換。植物配置的不同形式以及不同的季相變化使園林空間得到重組,帶動園林整體景色的變動,形成不同的觀景效果以及不同的園林觀賞空間,增加了園林空間的層次感。植物景觀空間層次的增加還表現在借景、夾景、障景、漏景、對景的造園手法運用中,景觀把植物當成園林主景,體現不同的園林植物季相特色。

3.3打造合理的動態空間

不同季節的更換使園林植物產生不同的四季景象,進行不同種類植物的配置時,需要考慮到園林植物種類的動態空間層次劃分,結合好園林中的喬木植物、草本植物、灌木植物,把喬木植物當成動態空間構造的主要層次。對于園林中喬木植物栽植密度可以選擇5m左右的株距,還要給為喬木植物下的草本植物以及灌木植物留出一定的空間,使草本植物以及灌木植物可以充分接受光照。考慮到園林中植物種類不同季相里的喜陰陽特點,需要在陽光不充分的地方種植耐陰的園林植物種類。耐陰的植物種類有很多種,例如珍珠梅、金根木等植物種類。在具體的植物配置時需要保持“適時適地種植”的原則性,防止出現植物空間搭配的單調性和雷同性,爭取做到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的效果,做到一年四個季相里植物種類有不同的視覺景觀,讓園林中的游人可以切身的感受到自然的無線生機和萬象景觀。

3.4通過擬人景觀來豐富園林空間

根據中國的古典文化,人們可以寄予花木一定的文化信息,園林可以借助于花木的形態特征承載人們的意志、思想品格、思想,例如對松柏、竹子、梅花、荷花的應用。松柏有“傲霜不凋零,千年不損害”的特性,竹子可以表達出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體現出秀逸的神韻,梅可以象征著詩人的氣節,和隱士的姿態相互契合。

結束語

園林中植物是園林生命力的表現,是園林景觀的修飾、建筑結構的陪襯,也是現代園林景觀空間的構建材料。同時,園林植物受到時序變化的影響,會產生不同的季相變化,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對于園林景觀空間的塑造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高職高專;園林樹木;課程標準;制定

【中圖分類號】G712.4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科目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主要授課內容、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是其所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本門課程中的具體體現,也是本門課程具體實施的依據和準則。高職課程標準要切合當前高職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教學目標,合理的組織教學內容,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使教學任務得到全面落實并取得整體效果。本文以高職高專園藝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園林樹木課程標準制定為實例,探討了課程標準制訂的具體內容,為同類課程標準的開發及規范化教學提供參考。

一、課程性質與定位

園林樹木是高職高專園藝技術專業的重要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要求學生應掌握一定的園林樹木基礎知識,熟悉各種常見園林樹木的特征、習性、應用和養護要點,能夠獨立進行園林樹木的運用、配置和日常養護管理。該課程涵蓋了植物學、植物生理、土壤肥料等的主要內容,為園林植物栽培養護、園林植物種植設計、園林工程等后續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本門課程定位完全是根據園藝技術崗位對技能型人才在樹木識別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來的,旨在培養學生在園林植物應用方面的操作能力。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能達到掌握常見園林植物識別的基本知識和園林植物應用的基本技能,能對小面積的園林工程施工項目進行植物種類選擇及配置。

二、課程設計思路

園林樹木課程緊緊圍繞高職院校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性質與定位,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園林綠化施工員、苗木生產技術員、草坪建植工和景觀設計員的崗位需求為導向,要求學生能正確識別常見園林樹木,了解其對溫、光、水、土、肥的要求,掌握其萌芽、抽枝、展葉、開花、結果等習性,并在此基礎上具備獨立進行城市園林樹種的選擇、配植、栽培養護、繁育等一系列專業技能。

本課程的目標是完成園林植物識別、掌握生態習性、栽植管理、繁育及園林中植物配置等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課程的內容依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設定安排,打破以往以理論知識為邏輯課程順序,將所需知識滲透到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強調工作任務的完整性及職業環境的真實性。

三、課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園林植物的桿、莖、葉、花、果實的形態特征和識別要點。

2.掌握園林樹木的分類、植物資源特點以及其在綠化建設中的作用。

3.掌握園林植物選擇配置的原則與方法。

4.掌握根據植物的形態美、色彩美營造良好的城市園林景觀。

5.熟知江蘇地區園林中常見樹木的特性及其應用特點。

(二)技能目標

1.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培養具有較強園林樹木識別、應用、養護管理等方面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具備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在園林樹木識別應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素質目標

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凝練重點的能力,能正確識別并能合理運用和養護園林植物的能力;培養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吃苦耐勞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

園林樹木是園藝技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共60學時。全課程內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園林樹木基礎知識、第二部分子植物識別、第三部分被子植物識別、第四部分常見園林樹木配置應用與調查。

五、課程實施建議

1.教學模式

本課程實踐性較強,以任務為驅動使課程設計項目化,針對項目的技能關鍵點設計技能模塊、學習情境,并組織實施,采用“課堂―實踐場地”互替的教學模式,完成技能模塊的學習,最終達到項目的實現。為提高學生適應崗位能力,教學過程中以任務驅動形式來設計技能模塊和學習情境。要求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園林樹木的相關知識,在老師指導下將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情境相融合,對具體的綠化項目選擇適宜的植物,獨立進行園林樹木的選擇與配置,并能夠獨立完成植物配置圖。在完成崗位工作任務的同時完成課堂理論知識點的復習和傳授,理論與實踐完全融合在一起。

2.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實施的有力保障,隨著教學科研、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完善結合學生認知水平,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和今后學生崗位發展要求,本課程主要采用教中做、做中學、學中研的教學方法。根據每班情況,分成6-8個小組,每組4-5人,老師根據每個任務項目限定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以PPT形式匯報,每小組間互評打分,老師做最后的點評和總結。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有效互動,邊學邊做,教師在實踐實訓現場指導學生操作實習,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實踐操作動手能力和相互協作能力,實踐證明該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

3.課程考核評價

根據園林樹木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具體要求,課程考核評價方式由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部分組成。過程考核占總評成績的60%,結果考核(期末考核)占總評成績的40%,其中過程評價以學習態度、課堂考勤、作業、實踐操作能力、合作精神為等進行總體考核評價。

六、課程教學資源

(一)《園林樹木》主要參考的教材有:

1.陳有民.《園林樹木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1.

2.邱國金.《園林樹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2.

3.邱國金,石朝進.《園林樹木》,中國林業出版社,2014,12.

(二)課程資源庫網站。將課程相關教學資料在網絡上公布,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課程資源包括: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習題庫、試題庫、實訓實習項目、在線測試等。教學中充分利用課程網站資源,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園林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的形態特征、識別分類的依據。

(三)課程教學團隊基本要求

構建一個由課程負責人、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教學團隊。以課程負責人為核心,專兼職教師結合,形成一支理論基礎知識扎實、高學歷、強業務、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隊伍。

課程負責人主要確定課程培養目標,加強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按照“任務驅動、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將課內教學、課外練習與課程設計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多種教學手段相互補充,啟發引導、精講多練,培養自學能力和實際應用操作能力,提高創新和創造力,使得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扮演輔助的角色。

專職教師主要負責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授課和校內外實訓。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定期深入企業參與園林綠化施工項目、生產管理和定崗實踐,與企業一起進行市場調研,掌握國內外園林行業的動向和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掌握市場新的育苗技術和新品種苗木,并充實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

從園林行業企業生產第一線聘請本專業既能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技師擔任兼職教師,主要負責生產實習和定崗實習,制定生產實習和定崗實習計劃、內容,并對學生實習過程進行考核。

園林企業行業專家主要負責課程總體評價和教學點評。

參考文獻:

[1] 邱國金.《園林樹木》[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6.

篇10

【關鍵詞】城市公園;植物配置;重要性;原則;注意要點

1. 城市公園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城市公園是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場所,因此需要不斷完善生態建設,特別是在園林植物配置方面,更需要注重植物的形態、色彩和神韻,并結合公園環境、內容、特色的植物群落,使之更好地體現公園景觀的主題。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同時結合園林建設的基本需要,按照園林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生長特征,以不同的構圖、不同的園林空間營造等表現方式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園林景色。

2. 城市公園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

2.1 生態原則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利用植物調節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已成為城市公園建設的首要任務。利用生態學原理,合理選擇植物種類、精心配置,從而大大提高綠化成活率,形成高質量的綠化景觀。

2.2 藝術原則

植物配置也必須遵循形式美原則。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條件下在人的心理上產生的愉悅感反應。它由環境、物理特性、生理的感應三要素構成。形成三要素的辯證統一規律即植物景觀形式美的基本規律,同樣也遵循變化、統一、對稱、均衡、比例、尺度、對比、調和、節奏、韻律等規范化的形式藝術規律。

2.3 功能原則

植物配置應考慮公園的性質和功能。如城市綜合性公園的植物配置,由于其功能的復雜性,需要對各功能分區的功能進行針對性分析,掌握游憩功能發揮所需的植物空間類型,進而選擇植物種類和配置方式。

2.4 整體性原則

公園景觀本身就是一個積極有序的有機整體,各景觀組成要素互相關聯,通過一種合理有序的組合方式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在對城市公園的植物景觀配置中,應綜合考慮各個因素,以整體和諧的原則,包括設計的形式、內部結構之間的和諧,以及它們與生態功能之間的和諧,才能實現公園提供人們休息活動的場所的目的。

3. 城市公園園林植物配置中注意要點

3.1 植物種類的選擇

(1)適應栽植地段立地條件的當地適應種類。當地適應種類是指包括公園所屬地的鄉土樹種,以及經人工引進已在本地長期“安家落戶”、能適應本地區的氣候條件、生長發育良好,并已得到廣泛應用的樹種。

(2)林下植物應具有耐陰性。林下植物根系生長不得影響喬木根系的生長,為了避免林下地被的植物的根系與喬木的根系在同一土層內爭奪養分,林下植物一般要選擇耐陰性強的淺根草種及灌木。

(3)垂直綠化的攀緣植物依照墻體附著情況確定。由于垂直綠化用的植物,其附著墻體的形狀各不相同,因此用以垂直綠化的攀緣植物,適應既定墻體或構筑物飾面的種類。

3.2 植物配置的空間層次

(1)對比和襯托。在進行植物造景時,植物的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在形態上形成對比,表現出美的景色。

(2)動勢與均衡。各種植物除了具有不同的姿態外,還具有生長速度、季相、

體量、質地的變化。在配置時,既要注意植物之間的和諧統一,又要考慮植物的生長及季相問題,以免產生不平衡的狀況。

(3)起伏和韻律。植物的配置除了自身的形態外,還要注意植物整體的立體輪廓和空間變換,要高低搭配得當,有起有伏,形成一定的節奏韻律。

(4)層次與背景。為了保持花木景觀的豐富多彩,宜采用喬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進行層次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間配置。

3.3 植物空間的配置形式

(1)孤植。孤植是將植物進行獨立的栽植。主要用來體現植物的個體美,成為空間的一道景觀。所選植物要具備形態優美、色彩鮮明、體型高大、壽命長的特點。

(2)對植。對植是將相同或相似的植物品種,以軸線對稱方式進行栽植。對植強調植物品種、數量和規格的一致性,多應用于入口、廣場或橋頭兩旁。

(3)列植。列植是將植物按一定的株距成行或成列種植,列植應選擇樹冠形狀整齊,枝葉繁茂的植物種類。作為背景的列植植物應密植,形成樹屏。

(4)叢植。叢植是由3 株或3 株以上同品種或不同品種的植物組合而成,是公園植物組合的普通方式。叢植首先要盡量選擇適宜搭配的植物,如陽性植物與陰性植物、快長植物與慢生植物、喬木與灌木的有機結合,構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植被環境。

3.4 功能區域的植物配置

(1)出入口區的植物種植配置。出入口的植物配置,要突出入口區的標志性,

植物種植不能阻擋視線,使公園在入口區引人入勝,能向游人展示其特色或造園風格。可以用具有豐富色彩的花壇、花鏡等營造大門的高大或華麗氛圍,突出入口景觀標志性,也可利用綠籬的邊界創造出分隔、圍合的空間效果,形成一定的區域感。

(2)觀賞游覽區的植物種植配置。觀賞游覽區是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重要景點和景物都規劃在該區內。植物景觀在該區中既是烘托主景的景觀,同時,植物本身也是主景。主景區的植物配置要相對弱化植物的存在感,以植物服務為主景,要與主體景觀相協調。若是以植物作為觀賞主景,則可把觀花植物、形體別致的植物、觀果植物等配置在一起,形成花卉觀賞區或專類園;或利用植物組成不同外貌的群落,以體現植物群體美。

(3)文化娛樂區的植物種植配置。這個區域是公園中以人文為主體的區域,該區域植物種植重在突出植物景觀的人文內涵。不同的植物材料運用它不同的特征,通過不同的組合和布局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和環境氛圍。可用喬木分隔區域,但不宜多種灌木以免妨礙游人視線,影響交通;也可用花色、葉色或果色鮮艷的植物烘托熱烈的氣氛,以營造一種文化氛圍。

(4)安靜休息區的植物種植配置。在安靜休息區內,利用植物景觀形成單獨空間,給人們提供自然的休息場所。該區域植物種類要簡單,可用密林植物與其他區域分隔,為豐富景觀,還應有基礎以植物配置取勝的重點景觀,可結合水面、休息亭榭或土丘等地布置。

(5)體育活動區的植物種植配置。體育活動區是供人們外出追求健康活動的特定場所,在此區域中不必設計過多的人工景觀,但需配置一定的植物景觀作襯托和劃分空間。

(6)老人活動區和兒童活動區的植物種植配置。老人活動區應結合老人的特點,可利用一兩株蒼勁的古樹點明主題種植各種觀花樹木烘托老人豐富多彩的人生,如選擇檸檬、茉莉、梔子等樹種。兒童活動區應用密林帶或綠籬、樹墻與其他區分開。游樂設施附近應有高大的、生長健壯的、樹冠大的庭蔭樹提供良好的遮陰,或修建植物造型營造景觀,不宜用有毒或散發難聞氣味的植物或有刺的植物等。

4. 結束語

總之,城市公園作為市民提供人們休憩娛樂場所,創造一個良好怡人的生態環境,因此在公園植物配置中,要遵循科學、生態、藝術以及延續性等原則,構筑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物群落,旨在為了有效提高城市綠化建設水平,確保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譚暉.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