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兒子范文
時間:2023-04-04 11:23: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媽媽和兒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突然,“砰”的一聲。叢毛矮柳不看都知道,準又是自己的鷹兒子找到好吃的骨頭了。果然,半塊碎骨頭骨碌碌滾過來,落在她身旁不遠處。
叢毛矮柳生活環境惡劣,長得十分矮小,身高不足五厘米。不過她和鷹卻是母子關系,這要追溯到這只鷹小的時候。
那時,小鷹還不怎么會飛。有一天,天空陰云密布,黑壓壓的云朵翻滾著,鋪天蓋地地朝山頂壓過來。閃電在烏云里撕扯著。突然,一道最亮的閃電劃過。隨即,傳來震耳欲聾的雷聲。閃電的一頭直指山崖頂上的鷹窩,另一頭連接到了天上。
鷹窩遭到雷擊,小鷹的爸爸媽媽當場遇難。小鷹躲在父母身下,隨著鷹窩滾落,徑直摔下山崖。不知過去了多久,小鷹漸漸蘇醒。迷迷糊糊中,他聽見有喊聲:“快醒醒!快醒醒!”小鷹緩緩睜開眼,看到一株小植物正拼命地呼喚著自己。
“媽媽,媽媽。”小鷹昏昏沉沉地叫著。
“可憐的孩子。”說著,那株矮植物將身體往小鷹腦袋上靠了靠,遮住砸向小鷹眼睛的雨滴。小鷹感到溫暖,他收了收翅膀,依偎著那株矮植物就睡著了。
暴風驟雨過后,太陽才露出笑臉。小鷹在溫暖的陽光中醒來,他睜眼看到矮植物在瞪眼看自己,立刻撲棱翅膀飛起來。可沒飛多遠,就落下來。他的羽翼未豐滿,還不會控制氣流,沒完全學會飛翔。
當他看到遇難的父母,還有殘碎的窩之后,小鷹呆愣在那里,一動不動。
“孩子,別傻看了,趕緊去找蟲子吃,你爸媽肯定不希望看到你餓肚子。”矮植物提醒說。小鷹哭了,哭得很傷心。
“哭不管用,你得堅強起來,好好活下去。”
矮植物的還真管用。小鷹止住哭聲,眼淚汪汪地走過來,用嘴巴在矮植物身上來回蹭兩下。
“你真好,像我的媽媽。”小鷹很認真地說。
“那就聽媽媽的話,快去捉蟲。剛下過雨,蟲子肯定都急慌慌地出來找吃的,是你填飽肚皮的好時機。”植物媽媽第一次對鷹兒子發出指令。
聽話的鷹兒子開始行動,忙碌了一整天,雖說沒填飽肚皮,但也沒餓著。傍晚的時候,鷹兒子給植物媽媽叼回一朵小花,叢毛矮柳很滿意。那一夜,鷹兒子又依偎在植物媽媽身邊睡著了,睡得很香甜。從那之后,叢毛矮柳經常教鷹兒子一些生存常識。
有一天,母子倆正聊天的時候,一只大黑蜘蛛跳到鷹背上。“嗖”的一下,嚇得鷹立刻沖出去,大蜘蛛被摔落下來。鷹使勁撐起翅膀,隨著氣流攀升下降。
“哈哈,我能飛了,我能飛了。”長大的鷹兒子在高空中興奮地大喊。矮小的植物媽媽高興地直流淚。
鷹兒子急忙落下來,問:“媽媽,你怎么哭了?”
“好孩子,媽媽是高興的,你真的長大了。”
“那我可以去抓兔子和山雞嗎?”
“當然了,你還能叼骨頭渣呢,骨頭里的骨髓可是很香很香呢。”植物媽媽又教鷹兒子一招。其實,這招是叢毛矮柳在小鷹的爸爸媽媽那里看來的。
只要找到骨頭,長大的鷹兒子就會叼到高空,摔出骨髓后吞咽下去。如果沒有叼骨頭回來,他總會叼一樣東西回來。今天是葉,明天是花,后天是果實,總之,他從不空嘴見自己的植物媽媽。
隨著鷹兒子越長越大,植物媽媽顯得越來越小。有次鷹兒子叼了個杏仁桉樹的葉子回來,鷹兒子給媽媽講:“這樹可高呢,足足有一百五十多米。要是媽媽和這樹站一起說相聲,可就好玩了,嘻嘻……”母子倆經常這樣說笑,一起看太陽東升西落。
這天,鷹兒子又叼回一串綠綠的泥炭蘚。植物媽媽還沒等鷹兒子落下,就忙大聲喊:“快送回去,送回去,這東西我不喜歡。”鷹兒子聽了一愣,心想:這是為什么呢?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篇2
那么,絕境中的李樂珍是如何將自己和兒子帶出黑暗的呢?原來,是廚房里的那一株株吐綠的“水仙”,讓她和兒子重新擁有了微笑,走向了陽光……
噩運突降,
悲傷的媽媽陷入無邊黑暗
李樂珍1963年出生在濟南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86年到濟南市一家國企上班。1988年,她和同事張強華結婚后,把小家經營得很是溫馨快樂。1989年,兒子張健的出生,更為這個家增添了很多歡樂。
然而,突然降臨的噩運打碎了李樂珍一家人的幸福和平靜。2000年4月,張強華被山東省腫瘤醫院確診直腸癌晚期。半年后,他就撒手人寰了。
忍著巨大的悲痛料理完丈夫的后事,李樂珍強打精神去上班。可是,平時愛說愛笑的她卻沉默了,她無法接受丈夫離自己而去的現實,追問自己人活著的意義,常常一整天都不說一句話,只是坐著發呆。到了下班時間后,就機械地回家為兒子做飯。然后,就在空蕩蕩的房間里走來走去。對每一個想上門關心自己的親朋好友,李樂珍都冷臉相對或拒之不見。慢慢地,就很少有人來找她了。
此后的5年時間里,李樂珍的生活一片漆黑,她在自閉和憂郁中苦苦煎熬著!
2005年10月初的一天下午,李樂珍突然接到兒子班主任的電話:“張健最近經常曠課,今天上午上過自習課,他又不見了!”李樂珍心里一慌,忙給兒子所有可能去的地方打電話,可大家都說沒見他的影子。無奈,李樂珍只好請假跑到學校附近,到處找兒子。兩個多小時后,李樂珍終于在一家隱蔽的游戲廳里看到了正在打游戲的兒子。
李樂珍強壓怒火問兒子“你為什么不上課來打游戲?你的錢是從哪來的?”張健看看她,用力地咬著嘴唇一言不發。隨后,無論是呵斥,還是溫言細語,張健始終不說話,逼急了,他就哼哼著說“反正爸爸走了后,你就再也沒有管過我了……”
兒子的聲音很小,李樂珍卻聽得心驚肉跳。她想起來了,從小就活潑的張健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也像自己一樣,整天不說一句話。如果家里來了人,他就躲在小房間里,怎么也不出來。
那天晚上,李樂珍翻來覆去一夜難眠。她除了責備自己,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讓孩子走出困境。于是,她打算除了按時做飯,還要多跟兒子說話。
可是,第二天一早,李樂珍雖然按時做好飯并幫兒子盛好,可面對兒子時,她卻不知道該說什么好!最讓她心焦的是,下午一下班回到家,她就又不能自己地在屋子里走來走去,根本就無法讓自己待在廚房去做飯!直到兒子像往常一樣一言不發地到處找東西吃時,她才像應付什么似的去做飯。
那天晚上,李樂珍強撐著去做飯,切菜時因為走神,竟然一下子切到了手指上。看到鮮紅的血涌出傷口,刺痛一下子讓李樂珍清醒了。她想,如果自己不擺正心態,不先走出黑暗,如何去教育兒子呢?李樂珍不斷地告誡自己,自己就是最大的敵人,一定要先戰勝自己!隨后,李樂珍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去曬太陽,每天都去菜市場買菜,按時做飯吃飯……
2005年11月的一天中午,李樂珍在廚房切洋蔥時,被洋蔥的辣味嗆得滿眼淚水。看著案板上那個被自己切成一片片的洋蔥,很長時間都沒有流過眼淚的李樂珍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也像這讓人流淚的洋蔥一樣殘缺……想到這里,她不禁悲從中來,忍不住扔下菜刀,回屋里趴在床上大哭起來。
洋蔥變水仙,媽媽帶領兒子掙脫陰霾
此后,每當李樂珍感覺很壓抑時,便做雞蛋炒洋蔥,然后在廚房一邊切洋蔥,一邊流眼淚…有一次,她將切剩一半的洋蔥放在了案板的一角。結果幾天后,李樂珍便發現那剩下的洋蔥竟然冒出了嫩嫩的小芽!
2006年1月的濟南,室外是寒冷的冬天,灰蒙蒙的一片,暗褐色的枝頭也了無生機。可是,廚房里因為有了洋蔥冒出的綠芽,李樂珍竟突然有了一種小小的驚喜;洋蔥的生命力,多么頑強啊!盡管已經傷得體無完膚了,卻還能堅強地冒出新芽!李樂珍從櫥柜里拿出一個盤子,接了點水,然后將那半個因失去水分有些萎縮卻又長出綠芽的洋蔥放在了里面。果然,很快,洋蔥的綠芽有了水分之后,長得更快了。每天,李樂珍只要在廚房做飯,都會看看那株洋蔥葉子又長了多少。
2月初,那半個洋蔥的葉子已經郁郁蔥蔥了,在小小的盤子里靜靜地吐著綠色,像一株水仙。李樂珍看著那抹綠色,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洋蔥是一種讓人流淚的植物,可是,即使它被切得只剩下半個,即使殘缺的它被隨手丟棄,也依然可以冒出綠綠的葉子,依然可以長成漂亮的“水仙”!人也一樣,只要內心還有希望,哪怕四肢不全,也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而自己,不過是這個家庭殘缺了,但自己四肢健全,身體健康,為什么要拒絕陽光,一直生活在黑暗里呢?
看著那株“水仙”,李樂珍一邊想,一邊流淚。那天下午,張健放學后,李樂珍將他拉到廚房,指著“水仙”說:“兒子,你知道這是什么植物嗎?”想快點寫作業的張健有些抵觸地說:“不管是什么植物,總是會死掉的!”看到兒子的悲觀情緒這么濃重,李樂珍心如刀絞,她將盤子端到張健面前,指著葉子下的洋蔥說“知道嗎?這是媽媽切菜時剩下的洋蔥,是半個洋蔥啊。雖然這個洋蔥最終會死掉,但它在死之前長成了水仙啊!我們有一天也會死去,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為什么不讓自己也活得精彩、快樂一些呢?”張健靜靜地聽著媽媽的話,半天才重重地點了點頭。
此后,李樂珍經常把切剩下的洋蔥放進盤子里,讓它們慢慢長成“水仙”。而每次看到那些積極生長的洋蔥,她內心都會被觸動,覺得自己也應該像這些受傷的洋蔥一樣,樂觀地摒棄悲傷和絕望,向著陽光生長一同時,她也會將張健拉到這些洋蔥面前,讓他看著這些洋蔥,向洋蔥的這種精神學習。就這樣,廚房里的洋蔥無形中拯救了李樂珍的心靈,也讓張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也要做即使受了傷,也能長成“水仙”的洋蔥到了3月份時,李樂珍家里的“水仙”已經很茂盛了。
此時的李樂珍,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整天活在絕望和哀怨里,她積極和自己展開著“心靈大戰”每當她心情不好,便去廚房切洋蔥,讓自己流一番淚后,再去看那些成長中的“水仙”;陽光明媚的日子,她又會把廚房里的“水仙”搬到太陽底下,自己和“水仙”共同享受著陽光;同時,她還去圖書館買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
籍,自己幫自己“看病”;節假日,她還強拉著兒子去游泳、打球……
就這樣,經過李樂珍有意識的努力,她終于可以像向日葵那樣,追隨著陽光。而張健在媽媽的影響下,也慢慢有了笑容,慢慢主動開口說話了。無數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他會和媽媽一起,帶著“水仙”去享受陽光。當院子里和廚房里的“水仙”越來越多時,李樂珍和張健已經可以像6年前那樣,能夠開懷大笑了……
2006年3月6日,李樂珍得知濟南廣播電視系統要在泉城廣場舉行“陽光女性模特大賽”活動,便主動報名參加了這次模特比賽。三八婦女節那天,比賽正式開始,李樂珍微笑著在舞臺上走著,并隨著音樂擺著POSE。李樂珍的美麗、自信、陽光,讓她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最終,她奪取了亞軍。當她登上領獎臺發表感言時,她感慨地說“我曾經遭遇了很大的不幸,低迷的狀態也持續了好幾年……但我最終還是走出了陰霾,走進了陽光地帶!只要一個人內心有愛,有希望,無論他有沒有金錢和地位,陽光也總是會屬于他的!”說這些話時,她面帶微笑,而又淚光閃爍。而觀眾的掌聲,早已如漲潮的海水,一波波地涌上舞臺,淹沒了她……
從電視上看到媽媽如此風光地行走在舞臺上,張健也激動得拍紅了雙手。此時的張健,已經在媽媽和“水仙”的影響下,從孤僻自閉中走出來了,他的成績也很快在班上名列前茅。為了讓自己活得更精彩,李樂珍還在業余時間到一所民辦大學做兼職升學教育咨詢,在她主持一些招生講座時,還常常帶上張健,告訴大家這是她請來的助手。就這樣,張健也漸漸跟母親一起很好地融入了社會。
為了鍛煉張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2006年暑假前夕,李樂珍特地讓17歲的張健自己去一些學校的高中部拉假期英語補習班的復讀生生源。張健第一次在一個班上談到補習班對學生的幫助時,一個文化課考了600多分的學生很高傲地說自己沒有必要參加這樣的補習班。頓時,班上一陣嘩然,很多學生紛紛跟著說參加這樣的補習班確實沒用。張健沒想到自己初次出馬,就遇到了這樣的意外,他愣了一下,但馬上鎮定下來,用英語提問那個同學:“你能用英語跟我談話嗎?你能聽懂我在說什么嗎?”這次,輪到那個同學愣了,此時班上又有很多學生起哄地說那個同學“你英語還是不行嘛!”看那個同學被難住了,張健誠懇地說:“你如果想讓自己更加有競爭力,你的英語也要過關,只有這樣,你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一席話,讓那個同學和班上的學生心服口服,很快,在那個同學的帶領下,有30多個學生報名參加了英語補習班。初戰告捷,讓張健很有成就感。同時,他對媽媽整天奔波在外的辛苦也更加理解了。
2006年11月,李樂珍的一個朋友再婚后,孩子卻死活不接受繼母,鬧得家庭失和。李樂珍得知這種情況后,便去勸兩個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并且多跟孩子溝通;而張健也主動當志愿者,去勸說和自己同齡的孩子,告訴她自己從小失去了父親,現在自己想為父親做什么事情也沒有機會了,作為孩子,父親能夠健康、快樂,就是兒女最大的幸福……就這樣,在李樂珍母子倆的其同努力下,很快那個朋友的家里又有了歡聲笑語。慢慢地,在朋友的介紹下,很多有家庭矛盾的人都找到李樂珍母子,希望他們出面幫自己解決那些棘手的“家務事”。
雖然張健經常去當“志愿者”,但他的學習成績并沒有受到影響。2007年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工業大學錄取。整個暑假,回到家的張健還是像以前那樣,經常去家附近的濟南大學打籃球。7月的一天下午,李樂珍辦事路過濟南大學,忍不住想去看看兒子打球時的樣子。當她走到籃球場時,看到兒子一邊運球一邊繞過對手,然后他突然拿起球猛地跳起來,往籃筐里投球,那一個漂亮的投球頓時引起圍觀同學的喝彩聲。此時,太陽的余暉灑在張健的臉上,他擦著汗,繼續在球場上奔跑、跳躍著看到兒子不知何時出落成了一個風度翩翩的陽光青年,李樂珍又想哭,又想笑。
那天傍晚,李樂珍一回到家里,就去廚房看那些變成“水仙”的洋蔥。她一邊輕輕撫摸那郁郁蔥蔥的“水仙”葉子,一邊想,即使是被壓在石塊底下的小草,只要它想面對陽光和天空,依然可以沖破石塊的阻攔,積極向上地生長,而這些“水仙”,也是只需要簡單的生存環境。植物尚且如此,作為人也要頑強、更加明白活著的意義了。
2008年2月,已經幫助很多問題家庭走出困境的李樂珍和上海市的一名心理博士一起參加了濟南市教育電視臺的一個心理訪談節目。此后,她更是名聲大振,更多的家長和孩子找到她,讓她為自己解開心結。而每幫助一個人,李樂珍的那種社會責任感就會加重一分。此時,李樂珍為了讓張健有更好的發展,決定送兒子出國深造。就這樣,2008年8月讀完大一的張健通過考雅思來到了加拿大,成為加拿大排名前5位的一所大學的學生。
李樂珍得知這一消息后,不禁喜極而泣!畢竟,這對曾遭受過重刨的母子,不但走出黑暗融入了正常的生活,還過上了比往日更好的生活。張健遠赴加拿大留學,并且還趁假期去美國打工掙取生活費和學費,而在濟南有一定名氣的李樂珍也經常去為下崗女工、學生家長和學生做家庭教育、健康心理方面的講座。
篇3
自從二胎政策全面開放之后,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要第二個寶寶。第二個孩子的出生,除了會給家庭帶來更多的快樂之外,也意味著更大的開支。尤其是為了照顧兩個寶寶,很多媽媽要選擇做全職媽媽,直接導致家庭的收入還要減少一部分。如何能夠更好地規劃家庭資產、通過理財投資提高家庭收入,為將來的開支比如寶寶的教育金做好準備,是很多媽媽們在懷孕初始就要面臨的問題。
彤彤媽媽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月收入5000元。彤彤爸爸是一家國企的銷售經理,月收入8000元。小兩口收入穩定,每個月大約有1.3萬元,是二線城市典型的小康家庭。
一家人每個月開支如下:房貸2000元,車子的開支1000元,交給爺爺奶奶的生活費2000元,因為爺爺奶奶白天要接送和照顧彤彤。其他日常開支大概在3000元左右,其中彤彤媽媽開支不大,爸爸的很多開支公司可以報銷,主要的消費集中在孩子上的課外班。小兩口結婚以來的20萬元積蓄全部放在銀行定期存款中。
2015年底,彤彤媽媽又懷孕了,商量之后決定要這個寶寶,并且在寶寶出生后彤彤媽媽會全職在家帶寶寶。即將面臨著家庭收入的減少和開支的增加,再看看可怕的通貨膨脹,彤彤媽媽希望能夠讓自己的錢獲得更高一些的收益,減輕家庭負擔,并且準備好兩個孩子的教育金。
從彤彤媽媽家的情況來看:
1.如果彤彤媽媽放棄工作,家庭收入將會降低三分之一多一點點,爸爸的收入只能夠支持目前的支出,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二寶的出生會讓家庭的開支增加。
2.家庭目前的儲蓄都放在銀行定存,雖然風險是很低,但是收益也很低。而且彤彤媽媽沒有給家庭準備應急準備金,如果一旦家庭出現任何意外的狀況,要把銀行中的錢取出來應急,就會損失利息,是非常不劃算的。
3.在彤彤媽媽有工作的情況下,家庭房貸和車子支出的比例還算合理,但是一旦收入降低,那這部分開支就會給家庭造成不小的壓力。
因此綜合考慮,給彤彤媽的建議如下:
1.在二寶出生前,趁著自己還有收入,這段時間先減少開支,每個月保證自己能夠存下4~5千,這樣在寶寶出生之前能夠有3~4萬左右的應急金,能夠應付家庭的意外開支。在支付完寶寶的出生費用之后,這筆錢應該還可以留下一部分作為應急金。這筆錢建議彤彤媽媽放在流動性好、風險低的貨幣基金中,比如余額寶、理財通或者比較優質的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中。這樣能夠隨時取用,而且能夠獲得比銀行定期高一點點的利息。
2.在寶寶出生后,做好家庭的開支安排,堅持記賬,看看哪些開支能夠減少。爭取在二寶出生之后不要月光,每個月能有一定的儲蓄,就算10%都可以,這樣也能增加投資的本金。雖然很難做到,但是養成儲蓄的習慣非常重要。
3.對現有家庭的20萬資產,一定要認真規劃,做好資產配置。既不能像現在這樣全部放在銀行定期存款中,但也不能為了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把錢全部放在風險比較高的產品中。像彤彤媽媽這樣的家庭情況,建議采用比較穩健的投資方式,因為在未來幾年內可以預見家庭的經濟壓力是比較大的,因此不能承受較高的風險。
在資產配置上,建議彤彤媽媽把20%的資產放在低風險的貨幣基金中,獲取穩定的收益和流動性。
把60%的資產放在穩健的固定收益品中,比如債券基金、分級A基金等,這些產品的風險較低,收益也比較穩定,非常適合彤彤媽媽這種投資風格比較保守的人。
20%的資產可以放在高風險的資產中,比如股票指數基金,這部分資金可以進行長期投資,為寶寶將來的教育金做好準備。所謂的長期投資一般是指3~5年以上,甚至更長。因為股票市場的波動比較大,如果不能堅持長期投資的話很難獲得合理的回報,甚至有可能會虧損掉自己的本金。
長期來看,股票指數基金的收益是能達到10%左右的。當然前提是需要彤彤媽媽對指數基金進行一定的了解,選擇適合的基金公司進行投資。當然也可以考慮在證券機構開戶進行投資,這就需要更多一點點的專業知識了。
4.彤彤媽媽離職之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沒有五險一金了,而基本的保險是很重要的,所以建議通過中介機構或者自己辦理來購買基本的保險,在經濟情況允許的條件下也可以為自己和爸爸考慮一些適當的商業保險。建議是考慮保額高保費低的消費型保險。
對家庭的資產進行好規劃之后:
1.彤彤媽媽就能為家里準備好緊急備用金和寶寶出生所需的費用。
2.能夠對家里的資產進行適當的安排,讓資產穩定地保值增值。
3.為自己在家做全職媽媽提供一定的保障。
另外,每個月新增的儲蓄資金可以按比例投入到各種資產中,積少成多,經過復利的作用,假以時日也會帶來不錯的回報。當然,如果彤彤爸爸的收入逐漸增加,投資的金額也可以不斷增加啦。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夠看到,想要生二寶的媽媽們,還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理財規劃:
1.要考慮清楚要了二寶之后,是選擇繼續工作還是選擇做全職媽媽,這種選擇會給家庭的經濟狀況帶來怎樣的影響,該如何應對。
2.合理安排好家庭的開支,能夠養成不管在怎樣的情況下都儲蓄的好習慣。至于怎么合理安排開支,記賬并分析就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3.家庭的資產要進行合理的配置,不能選擇單一的投資品種。這樣才可能提高收益,不讓自己的錢在銀行貶值。但是切記選擇的時候要考慮: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這樣才能選擇適合的投資品。
篇4
18歲的他榮獲了全球最高的助學金――“弗里曼亞洲獎”;2005年度他是“美國10%的優秀大學畢業生獎”獲得者;他還是2006年度全美最具未來潛力的大學生之一,“中國天”――艾天,一個來自湖北武漢的學子。
她用18年的心血拿兒子作為“試驗田”嘗試她的“平民化的陽光教育”理念;她認為教育的根本是“愛”;她的教育方法――不以怎樣取得高分為取向,而以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為取向。她說:“我的家庭教育方法注重可操作性,教育模式甚至可以克隆。我能做到的,天下的父母同樣能夠做到。”
這里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天才少年”艾天和他母親王開敏女士的故事吧……
最“懶”的媽媽最“多話”的兒子
王開敏:
6歲半時,兒子艾天告別了幼兒園生活,進入小學學習,這也是接受正式學校教育的開始,在我看來,我們的家庭教育就要配合著學校教育而展開,這是一個長期而且艱巨的浩大工程。
我認為小學階段的目標與要求,就是培養孩子掌握“學”與“問”,理解學問的含義。這些都是讓孩子終身受益的財富。
記得艾天跨入沈家營小學大門的那一天,我帶著他去交費,當著老師的面,我鄭重地對艾天說:“艾天,你已經長大了。媽媽總有一天要死去,而你要掌握知識,才能掙錢,才能生存下來。現在媽媽已經把錢都交給老師了,就是讓你去學學問,學問、學問就是學了要問,你不提問題,老師就拿走了;你只有提問題,錢才買回了知識。”艾天瞪著大眼睛點了點頭。
從上學的第一天起,每天艾天放學回家,我都會問他:今天你提問題沒有?如果沒有提問題,今天的錢就被老師拿走了。過了幾天,艾天對我說,“今天我向老師提了4個問題,錢沒有白花吧?”
用錢來衡量知識是不明智的,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對錢是很敏感的,錢是可以度量的標尺。能用錢買回好的學習方法,讓艾天珍惜學習,養成學和問的習慣,我寧愿粗俗一次。我清楚記得,艾天從上小學一直到高中畢業只問過我一個問題。
艾天:
現在我常向媽媽打趣,說她是天底下“最懶”的媽媽,因為她從不回答我任何學習上的問題,甚至連提問都不允許。一次,我在預習下一單元的內容,有個問題看不明白,剛想問媽媽,她卻很嚴厲地繃著臉嚇唬我說:“不要問我,不然我揍你。”
還有件趣事,我以后會講給我的孩子聽。那還是在我剛上小學那會兒,一天體育課上,我提了很多問題,老師不僅沒有回答我,還批評我是個“岔巴子”(話多),同學們都哄笑起來。我一肚子委屈回家告訴媽媽,媽媽卻說“岔巴子”并不都是壞事,常指有學問的人,老師其實是在表揚你。瞧,這就是我媽,連體育課都不放過,鼓勵我多提問題。
有了媽媽的嚴格要求,我也很自覺,學習上的問題都在學校里解決。我的父親是學物理的,但我從不向他求教課本上學習的物理內容。平日,我和父親探討最多的是一些小發明、小創造方面的事。
有人說我聰明,老師一點就通,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和絕大多數學生一樣,學習上也經常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只不過我有一個愛問的好習慣。這里我教大家一個簡便易學的好方法:每上新課之前先預習,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解;課堂上沒弄懂的,下課再向老師求助,直到弄懂為止。其實,這個方法很多同學都知道,只是不能堅持。憑借從一年級到高中畢業堅持不懈地對老師“羅嗦”,我的學習效率一直很高,學業上沒有“負債”的學習是最輕松、快樂的。
這里,我要感謝我的母親,是她培養了我“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雙性化教育應遵從的要點如下:
首先,在觀念上不宜將氣質特征區分過清。不少性格氣質特征,如熱情活潑、獨立自主、堅忍不拔、富有責任心、善解人意、無私善良等,應是男女都須具備的,家長在培養孩子時應兼收并蓄。這正是“雙性化教育”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不論男孩女孩,都應在發揮自己“性別”優勢的同時,注意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完善。比如,男孩多多學習女孩的細心、善于表達和善解人意,女孩則多多學習男孩的剛毅、堅定和開朗。
再次,增加男女孩子接觸的機會。孩子向異性學習應通過自然而然的接觸,應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一起玩耍的機會。在我們的文化中,特別要注意支持和引導男女孩的交往,這是健全人格的一條必由之路。在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時、與異往的時候,必須順其自然,切忌威逼強迫,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
最后,避免走向極端。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也要有“分寸”。要是男孩學過了頭,就會顯得“娘娘腔”;女孩學過了頭,就會成為“假小子”。這自然與“雙性化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了。不過,這只是個別特殊家庭教育情境下要注意的問題。
“作弊”的老媽和作弊的兒子
王開敏:
還記得是艾天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那天,他沒像往常那樣滿臉笑容地回家,而是垂頭喪氣地把書包往桌上一摔。我上前一問,原來由于他做作業字跡太潦草還在作業簿上亂涂亂抹,老師罰他把前一天抄寫的生字每個字再寫上100遍。
了解詳情后,我當時面對兩種選擇,要么把責任都歸在艾天身上,讓他無條件地接受懲罰,強迫他去把每個字寫上100遍;要么把責任都拋給老師,到學校找老師去“算賬”,告訴老師不能這樣對待我的孩子。但這兩種選擇都有明顯的負面后果,如果罰艾天,那么我擔心他會產生厭學情緒,畢竟把那么多生字抄100遍至少要花一天的時間,對一個孩子來說會是很大負擔,而且在潛意識里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孩子三年級就厭學、怕學,那么以后還怎么學習呢?同時我又絕對不可能去找老師,雖然老師這樣做并不是非常合理,但他畢竟是出于好心,希望艾天學會認真對待學習,況且如果我說老師的不是,那會影響老師在孩子幼小心目中高大、權威的形象,今后就會不聽老師的話,這就會影響到學校教育的正常進行,所以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妥的。
思來想去,我采用了一個“陽奉陰違”的做法――幫兒子“作弊”,既讓懲罰實施,讓艾天受到教育,又不讓懲罰成為艾天的負擔。我要求艾天接受懲罰,但是并不讓他一個人去完成。我讓他把每個字在前面先寫幾行,中間的由我來寫,最后再讓他收尾。艾天有些擔心,怕被老師發現,我告訴他老師不會真去看這些字,因為老師的目的不是數你寫了多少遍,而是想糾正艾天的不好作業習慣。
第二天,他把我們母子倆的“勞動成果”交給了老師,沒有檢查就順利過了關,還被老師評了個“好”。艾天拿著作業本回來給我看,高興得不得了。為了讓孩子對這樣的事有正確的認識,我還告訴他:“媽媽之所以幫你抄生字,那是在你完全學懂的基礎上,不是欺騙老師,而是減少你不必要的重復勞動。以后你認真了,媽媽就不必做這樣的事了,你說對么?”小艾天鄭重地點了點頭。
從那以后,雖然艾天的學業一天比一天繁重,但他再也沒有因為馬虎受到老師懲罰,也從沒有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這一點和他接受懲罰時的陽光心態不無關系。
艾天:
別看我媽媽偷偷“作弊”幫助我做作業,可是對我在學校的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作弊”,她可是狠狠地教訓了我呢。
那是我小學一年級期末考試前的一次摸底測驗,我和另外一個先考完的同學相互對答案,被監考的老師發現了,挨了一頓批評還差點被沒收了考卷。當時,我很委屈,心想:我又不是不會做抄別人的答案,而且老師明明知道我卷子全做完了,只是對對答案而已,怎么能說我是作弊呢?我越想越生氣,回家后,把實情一股腦地告訴了媽媽,原以為她會同情我、理解我。不料,媽媽一聽臉就黑下來了,說:“老師做得對。‘對答案’說明你對自己不自信,等同于‘作弊’,是很嚴重的錯誤,不僅老師要批評你,我也要罰你。”她讓我自己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閉門思過,還罰掉我一頓晚餐。
那天晚上,媽媽把我拉到身邊認真地給我分析了考試對答案的壞處:
1、可能把自己原本做對的題目給改錯,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
2、耽誤時間,考場上不抓緊時間進行檢查,反而和別人交流答案,把可以用來檢查的時間浪費了;
3、要和別人對答案,還要提防被老師抓住,容易養成不專心的壞習慣;
4、給老師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5、考試就是要反映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做是對老師、同學和自己的欺騙。
聽完媽媽的分析,我心服口服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媽媽扶上“天梯”,孩子自己走路
王開敏:
艾天總能輕松地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班里從沒有名列前茅。我始終堅持,孩子并不是為了分數而活著。
基于這樣的想法,我們當時就反其道而為,把課余時間都提供給艾天全面發展。我和他爸爸艾勇經常帶兒子爬山、打球,并鼓勵艾天多看課外書,淡化分數,淡化名次的觀念,講究實效,講究從學習中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并感受學習的樂趣。我們從來不要求艾天非要擠進班里多少名不可,兒子還半開玩笑地闡釋了他總結出的“不當第一”理論:
第一名不好保持,這次考了第一名,下次沒當上,不但老師要講,同學也會議論,自己會增添很多壓力,只要在前十名內就可以,最好是第九名、第十名,既不打眼又不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效果。
我不但不給他施壓反倒補充說:“只要在20名內就行。”艾天對我的觀點表示贊同,經常對我講:“老媽最好,最理解我。”有時高興時還會喊出“老媽萬歲”的口號。
不重成績名次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恰恰相反,我對孩子是有要求的,我要求孩子必須多看書,拓展知識面。令我欣慰的是,在廣泛閱讀當中,艾天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和考試的方法,有了這種能力和游刃有余的氣度,一切皆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艾天:
美國教育專家杜威說過,“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夠繼續教育自己。”我想,我的父母在教育我、培養我的問題上,一直都在向這個最高的目標努力著。
小學二年級時,黃石市在暑期組織少兒交通夏令營活動,向全市征集小學生參加,媽媽沒告訴我,就給我報了名,而且整整21天,她和爸爸把我“扔”進夏令營一次也沒來看過我。
這次夏令營是全封閉式的,條件非常苦,要求格外嚴。大熱天不允許支蚊帳,早早起來訓練,吃完早餐去聽交警叔叔講課,午飯要自己排隊去打,衣服也要自己動手洗。開營沒幾天,就有學生怕苦或者生病退出,夏令營結束時,原本七十多人只剩下我們17個營員完成了全部課程。因為表現突出,我在這次活動中被評為“十佳夏令營少年”。
按我媽媽的說法,這21天我的收獲是整整瘦了一圈,渾身上下都是痱子,帶去的白褲子被我洗成了黑色,毛巾變得黏糊糊發著餿氣;但這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我長大了很多,不僅學到了交通安全知識,更變成了一個可以初步自理生活的“小男子漢”,培養了主動處理學習生活中所遇難題的思維。
后來我經歷的許多事都證明媽媽的觀點是正確的。
王開敏:
艾天上初中以后,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不要我們太操心了,他成了一個很有主心骨的孩子。
一次,有個平時很調皮的學生上課又遲到了,老師非常生氣,就罰他在教室外站著聽課。誰知,艾天下課后,跑到老師辦公室鄭重地對老師說,那個同學遲到是不對的,但老師罰他站著聽課也不合適。盡管老師是出于教育的目的和動機,但是這種方法有失偏頗。聽了艾天的一番話,老師非常激動。
事后老師告訴我說:“艾天是個非常關心別人的好孩子,我從教那么多年,還是第一次碰到學生敢于指出老師存在的問題,從那次以后,我發誓永遠不會再罰學生了,因為他的真誠感動了我。”
艾天的真誠也感動了同學,從此那個調皮的同學再也沒有遲到了。
篇5
如果你的二維碼圖片有關微信的,那就打開微信,保存你要掃描二維碼的圖片。
點擊右上角的三點。
點擊掃一掃。
找到你剛才保存的圖片,即可。
支付寶掃二維碼,打開支付寶,點擊掃一掃。
點擊右上角的相冊。
篇6
豹孤兒剛生下來媽媽就死了,是羊奶媽灰額頭用自己的奶汁喂大了豹孤兒,它們開心的生活在一起。
可是豹和羊是天敵。
豹孤兒不小心壓死了小白羊,還咬傷了頭羊,所以羊們害怕得遠遠地躲著它們。
灰額頭奶媽為了保護自己的伙伴,就把豹孤兒推下了懸崖,但它又舍不得自己喂養大的豹孤兒也跳下了懸崖,它們死在了一起。
我真難過呀!
篇7
讀《哲學家.螞蟻和赫兒墨斯》有感
這是一則小的故事,讀后不禁啞然失笑,故事是這樣說的:一個哲學家發現一條遇難的船,船上的人都已已經死了。他用那顆哲學家的“聰明”的大腦去判斷原因,于是他大罵上天不公平,就因為一個犯罪的人在船上,就讓許多無辜的人一起送了命。
他正說著,忽然發現自己被一大群螞蟻包圍了。原來他當時正站在一個螞蟻窩邊。有一只螞蟻爬到他身上咬了他一口,他一腳把許多螞蟻都踩死了。這時赫耳墨斯出現了,他用魔杖指著這個哲學家說:“你不是要批判上天不公平嗎?可是你自己也是用同樣的態度去傷害生靈呀?”
這個哲學家在批評別人的同時,自己也犯了同樣的錯誤,用同樣的手段去傷害其他一些弱小的生靈。這則小故事諷刺那寫些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人。告訴我們不要只去看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只看到自己長處的人。對于相對我們而言的一些小的生靈,我們要學會保護它們,不要藐視它們,它們與我們一樣同樣是生命。保護比我們弱小的生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篇8
目的 總結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Penicillinosis Marneffei, PSM)的病情觀察及護理經驗。方法 分析38例艾滋病合并PSM病人的臨床特點及護理過程。結果 34例經積極治療及護理好轉出院,2例死亡,2例自動出院放棄治療。結論 艾滋病合并PSM感染并非臨床少見,只要提高對該病的認識,早期診斷,通過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馬爾尼菲青霉病;護理
馬爾尼菲青霉病(Pencicillinosis Marneffei, PSM)是由馬爾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深部真菌病[1],有嚴重消耗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于感染此病[2]。常繼發于艾滋病,如不及時治療,可造成全身各系統受損。現將我科38例艾滋病合并PSM的臨床特點、護理過程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8例中,男31例,女7例,年齡21~66歲。工人3例,農民4例,居民無業31例。經靜脈吸毒者15例,有性不潔史23例。
1.2 診斷依據
本組病例均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控制中心(CDC)確認HIV陽性,均符合衛生部疾病控制司提出的AIDS診斷標準。PM感染相關檢查:血液、痰液、膿液、糞便培養、骨髓培養或組織活檢等支持PSM的診斷。
1.3 臨床特點
本組病例均有發熱,體溫在38.3~41℃,呈慢性病容,貧血外觀,體重下降(較原來下降10%以上),皮膚彌漫性臍凹樣改變,皮疹中間化膿潰爛、變黑、結痂20例,口腔念珠菌感染6例,惡心、嘔吐5例,腹瀉、解水樣便(每天4~6次)3例,合并肺結核5例,弓形腦病1例,肝炎8例。實驗室檢查:血CD4淋巴細胞3~58個/μl,病毒載量(HIV-RNA)增高。
1.4 治療方法
本組病例均給予抗PM治療,用兩性霉素B、氟康唑0.4g靜脈滴注,伊曲康唑0.1g口服。給予抗病毒、抗炎、保肝、提高機體免疫力及對癥等治療及相應護理。
2 結果
所有患者經兩性霉素B治療20~25天PSM癥狀消失,34例病情好轉出院,2例因多功能衰竭死亡,2例自動出院放棄治療,20天后隨訪病人死亡。
3 護理
3.1 注重心理護理
艾滋病患者除了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外,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各種各樣的心理負擔,有來自家庭、社會多方面的壓力(歧視和排斥等)、生活與情感壓力、自我空間壓縮、人格問題等,而患者對以往的性不潔或吸毒感到十分羞愧和后悔,加上對疾病知識普遍缺乏,表現出焦慮、恐懼、易激惹。故護理時我們把護理過程視為教育過程,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尊重患者,對患者承諾保守隱私,采用啟發式談話,不對患者的陳述作任何評判,掌握談話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讓其主動說出自已的想法,用真誠的態度、良好的言語去體貼關懷患者。幫助患者爭取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并把治療成功的人士介紹給病人,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去感染病人、鼓勵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并積極配合治療,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時間。
3.2 皮膚護理
本組病例大部分有皮膚病變,皮膚呈臍凹樣改變,中間化膿破潰、變紫變黑、結痂是青霉病的特征。護理不當可加重感染。因此我們在護理過程中,首先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干燥,囑患者穿干凈、寬松的棉質衣服,保持床單位的整潔,及時修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膚。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用藥效果、皮疹大小和數量的增加或減少、潰爛程度、是否有疼痛及瘙癢,及時給予止痛、止癢。護理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如臥床病人給予墊水墊和協助翻身,防止加重感染和繼發感染。
3.3 用藥護理
本組病例均采用兩性霉素B治療,該藥副反應多,而且嚴重,主要包括寒顫、發熱、頭痛、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肝腎功能受損、靜脈炎等。因此在治療前給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介紹藥物的作用、副反應及應注意的問題。從小劑量(一般成人每天5mg)開始,用注射用水作溶酶,稀釋后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以后視病情及治療效果需要調至治療量。在輸液過程中滴速宜慢,時間≥5h,且最好現配現用并避光[3,4],同時采用深靜脈輸液(通常采用鎖骨下靜脈穿刺輸液)。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觀察有無副反應發生,定期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4 做好臨床癥狀的護理
①發熱的護理。本組病人均有發熱癥狀,體溫在38.3~41℃,護理上每4h測體溫 1次,必要時隨時監測體溫,超過38.5℃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退熱期出汗多及時給予更衣,并囑多飲水。②咳嗽、咳痰的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協助病人有效咳痰,及時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給予霧化吸入、引流或使用鎮咳、抗炎、化痰等治療。③惡心、嘔吐的護理。病人嘔吐時應采取坐位或側臥位,頭偏向一側,密切觀察病人的面色、嗆咳和呼吸道通暢情況,防止嘔吐物嗆入呼吸道,記錄嘔吐時間、量、性質、次數,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④腹瀉的護理。注意大便的次數、量、性質,有無腹痛,及時送檢大便常規、培養,以確定原因。做好病人肛周皮膚的護理,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清洗,大便次數多的清洗后用凡士林或金霉素軟膏保護皮膚。給病人提供舒適的和休息空間,嚴重腹瀉給予靜脈營養。
3.5 營養支持
正確評估患者健康狀況,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清淡可口富于營養的飲食,貧血嚴重、白細胞和CD4淋巴細胞減少明顯者,遵醫囑輸新鮮血或血漿、白細胞、紅細胞、白蛋白等,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本組20例患者在對癥治療基礎上加用高效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CD4淋巴細胞、白細胞、白蛋白明顯上升。從而減少了再次感染的機會。
3.6 做好消毒隔離及預防措施
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缺陷,易被各種各樣的細菌感染。本組病例已出現機會性感染,CD4淋巴細胞低,故住院應住單間,室內空氣每日用紫外線消毒1次,地面、床頭柜、床等每日用1∶200ml含氯消毒液拖擦2次。護理時應戴口罩、帽子、穿好隔離衣、戴手套,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病人用過的物品如衣、褲、被服、床單位裝入防水的口袋中外加一布袋,并標明有傳染性,經高壓蒸汽消毒后再洗凈,被血、體液、排泄物污染過的物品應進行集中消毒燒毀,病人出院后病房空氣終末消毒,用福爾馬林或過氧乙酸熏蒸,嚴把一次性物品、注射器回收處理關,杜絕醫原性傳播。護理人員在操作時要做到穩、準,防止針刺傷。當進行有可能被血液或體液噴濺的操作時,如氣管插管、插胃管等,應戴護眼鏡。同時告知家屬或陪護人員護理患者前后應消毒雙手,如有皮膚破損應戴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4 體會
PM系人類罕見的致病性雙相青霉菌[5],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易于感染。目前我國艾滋病已進入快速增長期,艾滋病合并PSM也隨之增多,被認為是東南亞地區AIDS患者最常見、最重要的機會性感染之一,其主要感染途徑是呼吸道、消化道、受損皮膚感染了PM而致病。治療時使用兩性霉素B最為敏感,護理上注重心理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皮膚護理、用藥護理,加強消毒隔離及預防措施,提供良好的營養支持,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可改善患者預后,延長患者生命。
參考文獻
[1]曹存巍,鄧卓霖,馬韻.應用PCR技術快速診斷馬爾尼菲青霉病[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0,29(5):278-279.
[2]楊國亮.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2:194.
[3]徐曉敏,林碎釵.應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治療深部真菌感染的不良反應監護[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4):51-52.
篇9
【關鍵詞】 蕁麻疹;桃紅四物湯;耳穴埋籽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ink 4 property soup and ear acupuncture treatment buried under the seeds to chronic measles.[Methods]For patients 45 cases of pink 4 property Tonga with reduced ear hole buried under the treatment to seeds to chronic measles.The property pink 4 Tonga with reduced ear hole buried under the treatment of seeds to chronic measles is effe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measles;Pink 4 property soup;ear hole planted seeds
蕁麻疹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筆者采用桃紅四物湯為基礎方,加減配合耳穴埋籽治療慢性蕁麻疹45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本院2001年1月至2009年5月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齡15~65歲,平均(38.32±13.25)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2.65±0.5)年。對照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齡16~68歲,平均(38.32±13.25)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2.65±0.5)年。經x2檢驗,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皮損類型差異無顯著性(P>0.05)。多數患者治療前曾用抗組胺藥、鈣劑、VitC等治療。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基本方:桃仁10g,紅花6g,生地12g,赤芍12g,當歸10g,川芎6g,丹參15g,白蘚皮15g、地膚子10g、蛇床子10g、蟬蛻10g、防風5g。隨癥加減:陰虛盜汗加制鱉甲、煅龍骨、煅牡蠣;衛氣不足易感冒者加黃芪、白術;疹塊色紅,口苦、口干者加白茅根、紫草、天花粉;風塊夜間尤甚者加重當歸用量;大便干燥或秘結及邪傳大腸,腑氣不通,加制大黃,以清熱通便。取穴:主穴為肺、蕁麻疹區(有糠皮樣脫屑,不易擦掉)、耳背肺、腎上腺、內分泌、大腸。過敏部位相應反應區:如風疹起在前胸者,取胸穴;伴心煩失眠者加心穴、神門穴;久病脾胃虛弱者加脾穴和腎穴。將羚銳牌麝香虎骨膏剪成0.5cm×0.5cm小方塊,然后選擇大小均勻、色黑粒充實、未經過加工的王不留行籽數枚備用。用75%酒精將耳廓擦洗后根據辨證每次取穴7~8個,告訴患者每個穴位按壓30下,每天3~4次。單側貼壓,3~5天更換1次。一個療程7天。未愈者休息5天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對照組:給予息斯敏片10mg qd口服,維生素C片0.2 Tid口服,葡萄糖酸鈣10ml+50%葡萄糖20ml靜脈注射qd,3d,爐甘石洗劑外用擦洗,每天3次,7天為一個療程。
2 療效觀察
2.1 療效標準 治愈:風團消退,無瘙癢,劃痕試驗陰性,半年以上無復發。有效:風團消退30%以上,或消退后復發間隔時間延長,瘙癢明顯減輕。無效:風團及瘙癢無明顯改善,或風團消退不足30%。
2.2 療效評價 經過1~2個療程治療后,實驗組有38例患者病情明顯減輕或好轉,有7例患者效果不明顯;對照組有26例患者病情減輕,有19例患者效果不明顯。見表1。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與對照組比較,P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7歲,2008年12月10日不明原因下全身突然出現風團樣疹塊,瘙癢異常,已數年。上級醫院用抗過敏治療,未見明顯好轉,患者極為苦惱,來本院求治,查體見患者肩背部及下腹部腹股溝,兩小腿等處出現大片疹塊,有時夜間尤甚,納可,二便如常。平時易感冒,舌苔薄,脈沉。藥用:杏仁、紅花、生地、赤芍、當歸、川芎、丹參、白蘚皮、地膚子、蛇床子、蟬蛻、防風、黃芪、白術5劑。加用耳穴埋籽,主穴取穴肺、耳背肺、蕁麻疹陽性區、神門、大腸;兩耳單側貼壓,分別取穴內分泌或脾,三天一更換,一周后患者風團消退,偶有散在疹塊,一療程后無疹塊出現、無瘙癢,劃痕試驗陰性,追蹤半年以上無復發。
4 討論
蕁麻疹中醫學稱為“癮疹、風塊疹”。多由汗出當風,感受外邪、或陰虛血燥,胃腸濕熱蘊結,復感外邪而發,本病以皮膚濕癢為主要癥狀,病因與風、熱、瘀有關,病機是風、熱、瘀搏結,蘊結皮膚,引起經氣不利,氣血運行不暢[1]。桃紅四物湯主要有抗炎、降血脂、擴血管、抗疲勞及耐缺氧、抗休克、補充微量元素等作用。中醫學認為:久病人絡、久病多虛,桃紅四物湯之當歸、生地黃、川芎、桃仁、紅花,加黃芪等益氣養血祛風,活血通絡。促進機體生血、行血,使營衛通利,血脈暢行,則風邪無以存留而自滅。
現代醫學認為耳廓的神經、血管最為豐富,并于肢體內臟的生理病理有密切的聯系。刺激耳廓的神經能調整機體的臟腑功能及內分泌平衡[2]。肺主皮毛,為皮膚病首選穴位,能宣肺解表、祛風止癢;內分泌穴可調節內分泌紊亂,抗過敏;腎上腺穴具有清熱解毒,抗過敏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大腸穴與肺相表里,清大腸濕熱;神門穴可鎮靜安神而止瘙癢;心穴能寧心安神、止痛止癢;久病者易出現脾腎虛弱,加脾穴和腎穴,能運化水谷、調和營衛、健脾益氣、扶正升清、補腎強體,兩穴合用能強筋骨和增加機體抵抗力。
耳穴埋籽法痛苦少,不損傷皮膚,經濟實惠,療效可靠,副作用小,方便易行,患者治療期間不影響工作和生活,便于推廣。由于耳廓穴位較少,為保持療效,務必找準敏感點,找準敏感點能大大提高療效。慢性蕁麻疹患者由于體質過敏,免疫力低下,其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因此,治療前應作好患者解釋工作,教會正確按壓方法,堅持按壓。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艾滋病;馬爾尼菲青霉菌;臨床研究;感染
[中圖分類號] R512.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0(a)-0019-02
馬爾尼菲青霉菌(PM)感染引起馬爾尼菲青霉菌病(PSM),在免疫功能正常時發病率極低且病灶局限,但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尤其艾滋病(AIDS)患者發病率明顯升高,易形成播散性感染。此病在東南亞地區發病率高,廣東地區由于較溫暖、潮濕,適合該菌生長,同時隨著HIV的流行增加,PSM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1]。本文筆者對本院確診為AIDS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的1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3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確診為AIDS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共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齡36~69歲,其中,合并呼吸道細菌感染10例,腸道細菌感染2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2例。
1.2 診斷標準
HIV診斷符合2006年《中國艾滋病診斷與治療指南》,所有標本均經過本院和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確證為HIV陽性,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診斷以血或者骨髓培養陽性為金標準[2]。采用NCCLS推薦的濃度梯度法檢測氟康唑、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對馬爾尼菲青霉菌的敏感性。
1.3 檢驗方法
分析19例患者的臨床表現、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胸部影像學特點,并對病例進行血和骨髓培養及藥敏試驗。
2 結果
2.1 臨床癥狀及體征
本組所有病例均有發熱,多為高熱,熱型呈弛張熱及不規則熱。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13例(68.42%),表現為皮疹10例(52.63%),均為多個,多發生在頭面部和軀干上部,初為斑丘疹,高出皮膚,漸發展為皰疹、膿皰疹,伴瘙癢,易破潰,破潰后溢出膿性分泌物,干燥后結痂。全部病例都有中度以上貧血、消瘦,體重下降均達10%以上。有12例(63.16%)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結腫大,其中包括頸部淋巴結腫大9例(47.37%),腹股溝淋巴結腫大3例(15.79%)。肝大5例(26.32%),腹痛4例(21.05%),脾大2例(10.53%),腹瀉2例(10.53%),腹水2例(10.53%)。
2.2 實驗室檢查
19例患者中,血常規WBC>10×109/L有3例(15.79%),<4×109/L有12例(63.16%),(4~10)×109/L有4例(21.05%),全部病例HGB<110 g/L,<90 g/L者13例(68.42%)。所有患者血清清蛋白均<35 g/L,ALT>40 U/L有5例(26.32%),AST>40 U/L有5例(26.32%),15例(78.95%)外周血CD4+淋巴細胞<50×106/L,4例(21.05%)為(50~100)×106/L。
2.3 影像學檢查
胸片或胸部CT發現肺部異常病變11例(57.89%),但均缺乏特征性,其中,表現為肺野斑片狀浸潤陰影5例(26.32%),肺間質性改變2例(10.53%),肺門腫大2例(10.53%),雙肺彌漫多發結節1例(5.26%),雙側胸腔積液1例(5.26%)。
2.4 病原學檢查
入院時根據患者病情,收集血和骨髓培養檢查。結果全部病例的血培養均可發現PM,提示為播散型PSM,8例(42.11%)骨髓穿刺行骨髓培養為陽性,2例(10.53%)腹腔穿刺行腹水培養為陽性。對血培養檢出的PM進行體外藥敏檢測,結果所有病例對伊曲康唑均敏感,18例(94.73%)對兩性霉素B敏感,15例(78.94%)對氟康唑敏感,14例(73.68%)對5-氟胞嘧啶敏感。
3 討論
青霉菌屬共有300多種,其中多數不致病,馬爾尼菲青霉菌(PM)是少數能使人體致病的青霉菌之一,它在正常健康人群感染率極低,在艾滋病患者中感染率較高。AIDS合并PM感染易在體內廣泛播散,病情發展快,導致治療成本高,是PM對人體致命的主要原因,因此,艾滋病與馬爾尼菲青霉菌雙重感染越來越受到關注。
本組病例年齡以青中年為主,追蹤流行病學可知傳播途徑以性接觸為主,提示目前HIV 感染正在向一般人群蔓延。隨著AIDS發生率的增加,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也隨之增多,已成為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故現已把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作為艾滋病診斷的一個重要診斷線索[3]。
AIDS合并PSM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常因感染部位不同、疾病進展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臨床特征,故臨床容易漏診。AIDS患者免疫力下降,PM進入血液循環后向全身播散,最常累肺部和皮膚黏膜,內臟各器官如肝、脾、腎,漿膜腔如心包、腹膜及骨髓等受侵犯后可出現相應臟器損害的癥狀。本組資料顯示發熱、貧血、消瘦等為其共同臨床表現,以呼吸道感染為主的病例癥狀主要為發熱、咳嗽、咳痰,胸部影像學的改變無特異性特征,病原學可合并細菌、真菌感染,與細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結核不易區分,臨床較難鑒別[4]。皮膚受侵犯可有典型的皮疹,對診斷有一定提示意義,可通過取病理活檢及破潰分泌物培養以明確診斷。消化系統表現主要為腹瀉、腹痛、肝脾腫大、肝功能損害,需與腸道細菌感染相鑒別。血液系統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貧血、淺表淋巴結腫大,部分病例骨髓培養PM陽性,臨床需要注意與淋巴瘤相鑒別。由此總結,確診為AIDS的患者,出現發熱、貧血、消瘦,臨床出現呼吸道癥狀或者消化道癥狀、特異性皮疹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使用一般抗細菌治療效果不佳者,宜早行PSM相關的病原學檢查,對早期診斷和預后的改善至關重要。
本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白細胞不高,小于4×109/L有12例,可能與晚期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極度低下有關,也可能與細胞免疫功能被嚴重毀壞或者青霉菌對骨髓的抑制有關[5]。
PSM可分為局限型和播散型。PM的致病機制與宿主機體的免疫防御狀況密切相關,PM感染人體后可累及多個臟器,導致的病理改變包括化膿性炎癥、無反應性壞死性炎癥、肉芽腫等。馬爾尼菲青霉菌在37℃人體溫度條件下適合生長繁殖,且易侵犯血管,艾滋病患者由于T淋巴細胞免疫缺陷,極容易通過血液發生播散型感染[6],使得PSM的兇險程度及病死率明顯高于其他真菌感染。本組病例血液中馬爾尼菲青霉菌均為陽性,提示血培養陽性率高,可作為馬爾尼菲青霉菌播散最重要的診斷依據。李凌華等[6]報道CD4+淋巴細胞計數小于50個/μL時容易發生PM播散感染,本組病例中CD4+細胞計數小于50×106/L的15例患者不僅血培養全部為陽性,并且其中8例骨髓培養和2例腹水培養找到該菌,可見馬爾尼菲青霉菌全身播散感染易發生在免疫功能極度低下的艾滋病患者,并累及多個器官,因此,臨床上對HIV感染患者出現前述臨床表現,并且CD4+細胞計數小于50×106/L,抗細菌治療效果不佳時,應盡早進行多部位取材培養或活檢,以提高診斷率。
播散性馬爾尼菲青霉菌病病情發展快,未經治療病死率高,及時、足量、有效的抗真菌治dylw.net 療,可使PSM長期緩解或治愈。咪唑類如氟康唑等由于價格相對較低且副作用較小,目前作為臨床治療的首選,但本組患者中體外培養敏感率僅為78.94%,Supparatpinyo K等[7]報道單用氟康唑治療AIDS合并PSM易復發。美國CDC推薦AIDS合并PSM的治療方案為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序貫療法[8],不能耐受AMB副作用者可選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可明顯減輕毒副作用。
[參考文獻]
[1] 歐汝志,盧祥嬋,李偉新,等. 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研究進展[J]. 中國熱帶醫學,2010,10(8):1027-1028.
[2] Gottfried TD,Mink RW,Phanuphak P. Calypte Aware HIV-1/2 OMT antibody test using oral fluid:special challenges of rapid HIV testing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 Expert Rev Mol Diagn,2006,6(2):1439-1441.
[3] Jan IS,Chung PF,Wang JY,et al. Cytological Diagnosis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J]. J Formos Med Assoc,2008,107(6):443-447.
[4] Nguyen K,Taylor S,Wanger A,et al. A case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 a US hospital[J]. J Am Acad Dermatol,2006,54(4):730-732.
[5] 唐振祥. 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52例臨床分析[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22(5):291-293.
[6] 李凌華,唐小平,蔡衛平. 101例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14(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