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7 22:15: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損失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縣府辦:
#月#日,我鎮區域內及上游地區普降大暴雨,降雨量達*毫米以上。山洪爆發,橫沖直撞,沿河兩岸一片,大片良田沃土被淹沒沖毀。#月#日又下了大暴雨,洪水猛漲。兩次洪災,我鎮受災面積共達*畝,其中沖毀耕地*畝,預計損失糧食*噸,直接經濟損失*元,*余人生命財產受到洪災嚴重威脅,給我鎮農業生產、群眾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現將洪災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受災情況
災情發生后,鎮黨委、政府迅速組織脫產干部到災區慰問災民,察看災情。據統計:全鎮受災*村,*戶,*人,受災面積*畝。其中:淹沒水稻*畝,成災*畝;淹沒玉米*畝,成災*畝;淹沒花生*畝,成災*畝;淹沒蔬菜*畝,成災*畝;淹沒豆類、西瓜*畝,成災*畝;水毀耕地*畝,跨塌房屋*間,*戶,*人受傷;滑坡*處,毀壞耕地*畝;毀壞鄉、村公路*處,*米;毀壞渠道*處,*米;水毀河堤*米;跨塌山坪塘*口。××等村受災尤為嚴重。
二、救災措施
1.組織有序,抗災主動。洪災發生前,鎮黨委、政府認真落實了鎮、村兩級防汛領導班子和搶險隊伍,制定了防洪預案。鎮、村組織搶險隊*個,共*人,其中鎮應急搶險隊由機關、企事業單位精壯職工*人組成,汛期堅持了晝夜值班制度。#月*日晚*點*分,鎮指揮部發出防汛緊急通知,并迅速調集搶險隊待命。由于組織健全,措施到位,搶險主動,兩次洪災,人、畜無一傷亡。
2.核實災情,慰問災民。鎮黨委、政府一邊搶險,一邊派出工作人員,深入災區,核實災情,穩定社會秩序,組織群眾奮力搶險救災。因此,災區秩序井然,無一起治安案件。
3.落實措施,指導自救。災情發生后,為全年雙增收目標的實現增大了難度。黨委、政府把著力點放到了落實救災措施,指導生產自救上。#月#日連夜召開了黨委會,對抗災救災作了進一步部署。#月#日上午召開了各村、鎮屬單位黨支部書記會議,專題部署抗洪救災工作,落實以下措施:一是幫助災民樹立信心,打氣鼓勁,增強斗志,激發生產自救的激情;二是洪水退去后立即組織洗苗、扶苗工作,對不能恢復的,提出改種補種意見,并組織了種源,對受災的農作物病蟲防治進行了統籌安排,力爭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三是幫助農民發展短線經濟,增加當年收入;四是加大小家禽及草食畜禽的發展力度,號召災民人平均養家禽*至*只。
4.加強疫病監測,控制疫病流行。政府和衛生院、所分別已派出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深入災區,對人畜飲水嚴格消毒,控制疾病源頭,杜絕疾病流行。
5.對重災戶的生產、生活進行妥善安排,特別是垮屋的*戶、*人,人人落實住處,個個有飯吃。
6.迅速組織恢復交通。鄉村公路數處滑坡、跨塌、毀壞嚴重,*村河溝公路長達*米的路基被全部沖毀,恢復難度較大。其余地段已投入力量搶修,以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7.迅速組織力量修復河堤,嚴防下次洪災造成更大損失。為保證大春灌溉,對水毀渠道已進行全面搶修。
我鎮兩次洪災面積大,損失重,涉及面廣,情況較為嚴重,鎮黨委、政府正全力以赴幫助災民克服困難,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特此報告
篇2
1 茬口安排
早稻4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至5月上旬插秧,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收獲;包心芥菜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種,8月定植,9月至10月上旬收獲;第一茬紅萵筍于9月播種,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移栽,11月中旬至翌年1月收獲;第二茬紅萵筍于10月至11月中旬播種,11月下旬至翌年1月移栽,翌年2~4月收獲。
2 品種選擇
2.1 早稻
選擇優質、高產、抗病、適應性強、生育期適中的早稻品種種植,如超級雜交稻Q優6號、豐兩優2號,常規優質稻廣東小米等。
2.2 包心芥菜
選擇耐熱、優質、高產、抗病、適應性強、適銷商品性好的包心芥菜品種種植,如廣東省汕頭市的升合中熟包心芥菜、金船大肉包心芥菜,香港的益農大肉包心芥菜等。
2.3 紅萵筍
經過多年來的試驗和示范推廣,富川瑤族自治縣的萵筍種植已全面采用福建省永安市的飛橋牌紅萵筍。該品種香氣濃、肉脆味甜、商品性好、市場售價高,而且適應性強、產量高、經濟效益顯著。為了進一步發展我縣紅萵筍蔬菜生產,2年來我們引進一些有潛力的萵筍新品種試種,選出了產量更高、商品性更好的紅萵筍品種,如福建省福州市的鋤頭牌紅萵筍、永安市的大綠洲紅萵筍等,值得進一步示范推廣。
3 培育壯苗
3.1 精心選地,精細整地
選擇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方便、交通便利,pH值6.0~8.0的壤土、黏壤土種植。早稻黃熟后,開好排水溝,將土壤充分曬透。收獲早稻后,在土壤墑情適合時犁田起廂,一般畦包溝寬1.70 m,廂高0.25 m,邊溝深0.30 m。經過整地,使廂面平整、土壤疏松。種植第二和第三茬蔬菜時,可以不耕犁,但要清除廂、溝雜草,松土,平整廂面。早稻插秧前3~7天,放水浸泡菜田,犁耙1次以讓土壤松軟平整利于插秧。
3.2 育苗
早稻采用編織布隔層育秧技術培育壯秧,適時移栽。
包心芥菜和紅萵筍的壯秧標準:葉齡4~5片,葉片清秀,幼苗茁壯,根系發達、白根多,植株長勢旺盛、無病蟲為害、整齊均勻。壯秧抗逆性強,移栽后長勢旺盛,易獲得優質高產。
①種子催芽 萵筍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低于4℃、高于30℃難以發芽。日均溫高于20℃播種時,需要浸種催芽后再播種。方法是先用20~25℃清水浸種6~8 h,用清水清洗后放置冰箱冷藏室保持15℃左右溫度,處理30 h左右后,5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包心芥菜種子,以及日均溫低于20℃時播種紅萵筍種子,都不需要進行種子處理。
②播種 選擇疏松肥沃、無病菌蟲源、澆水方便的地(田)塊播種。每種植667 m2包心芥菜(紅萵筍)需要苗床5~8 m2,需種量10~15 g。整好后每1 m2施用優質腐熟農家肥2 kg+過磷酸鈣0.2 kg,與表層3~5 cm土壤混合均勻。整平和澆濕秧廂后均勻播種,播種后用腐熟細糞蓋種至不見種子;然后蓋好稻草至不見畦面,再澆水濕透稻草和畦面。出苗前澆水保持苗床濕潤。
③假植前的秧苗護理 50%以上種子出苗后撤走稻草,每天9:00~17:00,搭遮陽網避免強光直接照射或大雨沖淋。每天澆水2~3次保持田間濕潤。出苗后3~4天和真葉初現時,各澆一次1%三元復合肥(15-15-15,下同)水溶液20~30 g/m2,先少后多。澆水肥后用清水洗凈秧苗防止燒苗。及時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
④假植 2葉1心左右時假植。營養土的配制:100份疏松土壤+15份優質腐熟細糞+1份過磷酸鈣,混合翻拌均勻,堆漚3~7天。將營養土裝入秧盤后,大小苗分別進行假植,澆足定根水。假植后頭2天,用稻草遮住秧苗防止陽光照射,傍晚揭開。
⑤假植后的秧苗護理 每天9:00~17:00蓋遮陽網避免強光照射,移栽前3天揭開遮陽網煉苗。每天澆水2~3次,以保持營養土濕潤。假植后3~5天,秧苗恢復生長,澆1%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水溶液30 g/m2;3~5天后,再澆30~50 g/m2。澆水肥后灑清水洗干凈,防止燒苗。噴施農藥1~2次防治病蟲害。
4 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4.1 施足基肥
每667 m2施農家肥500~1 000 kg+復合肥25 kg作基肥,全田撒施,土肥混勻。種菜時每667 m2
施入腐熟農家肥500~1 000 kg,或生物有機肥50~100 kg,另加45%三元復合肥20 kg,硼砂1 kg,開穴施入。
4.2 播種密度
早稻超級稻每667 m2拋秧1.5萬~1.8萬株苗,廣東小米拋秧2.0萬~2.2萬株苗。
包心芥菜的株行距為40 cm×40 cm,每667 m2種植3 500~4 000株。紅萵筍的株行距為40 cm×30 cm,每667 m2種植4 500~5 000株。種菜時要求輕拿輕放,防止營養土散開,損傷根系。種菜后放水進菜田,透濕菜畦后馬上放干。
5 加強田間管理
5.1 水分管理
早稻采用寸水回青,淺水分蘗,夠苗露曬田,濕潤孕穗,淺水抽穗揚花,干干濕濕到成熟的水分管理方法。
由于包心芥菜和紅萵筍根系分布淺,從移栽到大田初期,要求始終保持菜畦濕潤,促進芥菜生長,一促到底。菜畦表層土壤干白,開始開裂后就要澆透水。灌水一般在17:00后或9:00前進行,避免白天水溫太高傷害根系。大雨過后要求及時排出菜田中的積水。
5.2 中耕除草
當菜田蔬菜長出10片葉左右時進行淺中耕,并把雜草清除干凈。以后蔬菜生長期間,隨時注意清除雜草。
5.3 及時追肥
早稻插秧后7~10天,每667 m2施尿素5 kg,45%三元復合肥25 kg。以后根據禾苗長勢少量施用或不施穗肥。
包心芥菜和紅萵筍,在移栽后3~7天,長出新葉后開始追肥,包括蓮座期和抽薹期,共追肥3~4次,先少后多,共施45%三元復合肥100~125 kg,加硼砂2 kg,硫酸鋅2~3 kg。施肥時先將肥料溶解,然后對水稀釋至100~200倍液澆施,施肥后用清水洗干凈菜葉菜心,防止燒苗。
5.4 葉面施肥
早稻抽穗揚花期間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包心芥菜噴施葉綠素、防腐包心劑等葉面肥2~3次,以促進生長和防止燒心。
紅萵筍生長期間,溫度比較高時,噴施嫩粗壯、矮壯素、葉綠素等葉面肥,以控制株高,提高產量和質量,獲得理想株型;溫度比較低時,噴施稀施美、莊壯、葉綠素等葉面肥,以促進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5.5 防治病蟲害
①早稻病蟲害主要有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根據水稻病蟲預測預報及時防治。用井岡霉素、多菌靈防治紋枯病;1.8%阿維菌素600倍液防治稻縱卷葉螟;10%撲虱靈(噻嗪酮)乳油600倍液防治稻飛虱。
②包心芥菜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根腐病、干燒心,菜螟、黃曲條跳甲、蚜蟲等。用58%甲霜?錳鋅或50%烯酰嗎啉600~800倍液噴霧防治霜霉?。桓`800倍液澆秧苗防治根腐??;1.8%阿維菌素600倍液噴霧防治菜螟;甲將軍(0.3%苦參堿)800倍液噴霧防治黃曲條跳甲;10%吡蟲啉800倍液防治蚜蟲。
③紅萵筍的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蚜蟲。一般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普力克(霜霉威)水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霜霉?。挥?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防治菌核病。病毒病的防治首先是要防治好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防治;其次是在病毒病零散發生后,用20%鹽酸嗎啉胍(病毒A)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51%抗病威(病毒K)乳油
1 000倍液防治。
6 及時收獲
6.1 早稻
在九成熟以后開始收割。
6.2 包心芥菜
包心芥菜銷售方式多樣,宜根據其長勢長相、市場行情和天氣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式采收,及時銷售,或七八成熟時削成菜球鮮賣;或七八成熟時去掉黃葉后包裝上市;或九成熟以后去掉黃葉銷售到加工廠腌制加工;或九成熟以后削成菜球狀賣給加工廠切成碎片,加工后銷售。
篇3
11月22日上午9時30分,孫建設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市公安局東三樓禮堂隆重舉行。聽完報告,感觸很深,便隨筆記了下來:
1,小草與大地的和諧
作為一名警察,人民的公務員,我們要像一顆小草,一顆小樹。群眾就是我們扎根生長的泥土,我們的每一點成長進步, 都要從泥土中汲取養分。所以你的根扎的越多,收獲就越大。反過來,你成長了,長出的嫩芽,扎深的根系又保護了水土不會流失。我想這樣小草,大地就達成了和諧……
2,“小”與“大”
當你走進社區,見到休閑聊天的群眾時,你應熱情的與他們打招呼。當他們站著說話時,你就和他們的姿勢一樣的站著。當他們坐著時,你就蹲著和他們說話。我的體會是:在我們心中要永遠的仰視群眾,永遠把自己看得小于群眾。只有這樣你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才會更“大”。
3,“三道門”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打開三道門,第一,推開社區的大門,走到群眾身邊,和群眾打成一片;第二,敲開群眾家的“防盜”門,真心實意為群眾做實事,做好事,把關心和溫暖送到群眾家中;第三,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到以上兩點,就一定能打開群眾的心門。
4,社區工作的基礎
如果把搞好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比做是蓋大樓的話,那么我們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為群眾解決困難就是挖地基打地基,地基挖的越深,基礎打得越深,樓就蓋得越高。親民,愛民,助民是我們搞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和根本。只有真心的親民,愛民,助民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革命的勝利,靠得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那么和平時期要搞好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同樣也離不開群眾的支持。經常深入到群眾當中,把社區群眾當你的親人和朋友。真心實意的為他們做點什么。只有這樣群眾才能信任你,給你說心里話。我們的治安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有所改觀。相反,搞一點華而不實的東西做做樣子,像做秀一樣,大多數群眾是不會滿意,不會支持你的。
5,用心,一切就不難
群眾工作是最難做,也是最復雜的,但通過近段時間的轄區工作,我的體會只要你用心去做且方法得當,也是不難做的,只要有耐心和信心就一定能做好。另外你要抓住矛盾雙方的根源和焦點,用你的真心,誠意,熱心去打動群眾,再難的問題都會有“人”幫你解決。
對待群眾的問題,只要你真正的放在心上,一定會找到解決的辦法。有些問題由于客觀原因,困難太大,但只要經過努力。就算是解決不了,群眾也會理解的。
篇4
摘要:目的 調查分析助產過程中,助產士職業損害的原因、類型及發生頻率,觀察分析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統計我科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485例產婦在助產過程中助產士的職業損害,按表格分類登記;將2005年上半年(1月~6月)設為對照組,下半年(7月~12月)設為實驗組,實驗組采用相應的防范措施予以干預。然后對兩組進行統計學比較。結果 在助產過程中助產士職業損害主要表現為針刺傷,生理、心理損害及血液、體液污染;在防范措施干預后,血液、體液污染兩組的發生率有顯著差異(P<0.01);總損害發生率,實驗組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結論 助產過程中助產士職業損害是可以防范的。加強和提高助產士的職業防護意識,健全和改善防護措施,有肋于降低職業損害的發生。對于針剌傷,心理、生理損害尚要進一步研究。尋求便捷有效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助產士 職業損害分類 頻率 防范措施
職業損害是近幾年來護理管理界日益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護理人員經常暴露于多種職業危害因素中[1]。助產士這個護理隊伍中的特殊群體,在助產過程中直接接觸的是產婦極具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國外有研究顯示,在最具職業危害的相關科室中,分娩室排在第二位[2]。目前,我國各種性傳播疾病呈上升趨勢;我國是乙肝高發國,乙肝總感染率約為60%[3];艾滋病的流行也進入快速增長期[4]。在縣級綜合醫院所接待的產婦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末行正規產前檢查、檢驗而急診入院分娩的,其在助產過程中更具有潛在的職業損害威脅,值得高度重視和加強防范。
1 資料和方法
回顧性統計我科2005年1月~12月陰道分娩共計485例次,其中:上半年(1月~6月)陰道分娩230例次,下半年(7月~12月)255例次。見表1。
供調查用的“職業損害登記表”、其設計的內容為:日期、產婦、姓名、住院號,產婦檢驗結果;職業損害類型:部位、污染物、程度,何種狀況下發生,操作者簽名;該登記表由每位助產士在每次助產完畢后據實填寫。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l.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P
2 結果
2.1 在本文485例次中針刺傷有11例次(占2.27%);生理、心理損害17例(占3.51%);血液、體液污染125例次(占25.77%);總損害率為31.55%。
2.2 2005年助產士職業損害的分類與統計,見表2。
3 討論
3.1 助產士職業損害的原因與分類 助產士職業損害的原因,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至少可歸因于二個方面:一是助產士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產婦的原因;本文將損害類型試作淺析,有關損害的分類可有多種方法。本文按出現的頻次,主要分為三類。實際上,在助產過程中,助產士所面臨的職業損害遠不止這些,也許會更多、更復雜。
3.1.1 針剌傷 針剌傷在助產士職業損害中危害最大,在經針傳播的20多種疾病中,最常見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其通過血液傳播速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5]。國外報道,在普外、婦產科、心胸外科的針剌傷大部分由手術縫合針引起,其中針剌傷發生率最高的是婦產科[6]。分娩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產婦有產道損傷,需要縫合,助產士被縫合針剌傷常有發生。綜合我科所見:①縫合會陰過程中發生針剌傷;我科統計陰道分娩者的會陰側切率一般都在70%左右,并常伴有陰道撕裂、宮頸撕裂。因此縫合時,由于部位較深,暴露不充分,在縫合陰道頂端時常需用手指探查,縫合時極易剌傷探查的手指。本文11例針剌傷中,7例次是在縫合時剌傷中指或食指的。②產婦方面的原因:部分產婦常合并某些疾病,或對疼痛格外敏感;在縫合操作中常躁動不安,配合甚差,導致助產士進針、接針不準確,或因碰撞而刺傷手或其他部位。
3.1.2 生理、心理損害 助產過程中,助產士受操作臺和限制,活動空間狹小,長時間保持腰椎前屈狀態,并一直面向產婦,造成呆板、不適;在陰道助產時(產鉗、胎頭吸引器、臀牽引)手及手臂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發力,過后會感覺手臂麻木和肌肉酸痛;長時間的站立姿態不變會引起疲勞、腰脹痛,下肢靜脈曲張等生理損害。連續接臺或處理難產、產時大出血、搶救新生兒窒息等,精神會高度緊張,心理壓力大,常出現明顯的生理,心理疲勞;一旦助產過程完畢,助產士會有一種近虛脫的感覺。李小妹等[7]研究證明,工作壓力源與工作疲潰感之間有相關性。
3.1.3 血液、體液污染 迄今已證實具有傳染的血源性病原體達50余種[8]。助產時,助產士與產婦近距離接觸,產婦具有傳染性的血液、羊水、陰道分泌物常常濺到助產士的頭、面部,污染皮膚、粘膜;胎兒娩出30分鐘后[9],胎盤無剝離征象,采取其他措施后,仍無剝離征象,必須行人工剝離胎盤,或胎盤娩出欠完整者,須行清宮術時。助產士的手及部分手臂須伸入宮腔操作,衣袖常被血液浸透而污染手及手臂皮膚;當新生兒窒息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助產士嘴唇易被污染;手套破潰未及時更換,手易被污染;產時大出血,忙于緊急處理而疏于自身防護被污染;清理臺面布類時,常被流淌的血液、羊水等污染腿、腳;清洗器械時,被濺起的水珠污染也時有發生。
3.2 職業損害的發生頻率
3.2.1 在三類職業損害中,以血液、體液污染發生頻率最高,平均總損害率為25.77%,對照組高達41.30%,依次為生理、心理損害(占5.21%),針剌傷(占3.47%);實驗組職業損害頻率排序同對照組,依次為11.76%,1.95%和1.18%。這提示助產職業的特殊性。值得說明的是,盡管對實驗組給予防護干預,除了血液、體液污染較對照組有明顯降低(P0.05)。
3.2.2 本文485例次中,總損害153例次,總損害率達31.55%。加入防護干預措施后,仍維持在較高水平,這進一步提示職業損害防護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除了加大防護力度,形成防護工作的規章制度,開展切實可行的防護專業監督外,逐步改善助產環境,從源頭上避免職業損害的發生實屬必要。
3.3 主要防護措施
3.3.1 加強職業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健全建立相關的防護制度,嚴守操作規程,不斷培養和訓練職業防護習慣,爭取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點。
3.3.2 針刺傷的防護①對宮頸、陰道撕裂縫合,配備助手上臺協助;常備陰道拉勾,暴露縫合部位,棄用雙手暴露法;②廢除羊腸線,改用帶縫合針的,可吸收的外科縫線。避免穿針引線時刺傷手指;③備用多型號的手套,讓助產士選擇適配自己的手套,配帶時,左手中指和食指先套指套再帶手套(左撇子相反);④傳遞縫合針時,堅持使用持針器,產包內加配1個消毒的不銹鋼杯,以放入暫時不用的縫針,已使用過的針頭,針管隨時廢棄,不留在臺面上;接生完畢清理時,先處理縫合針后清理其他物品,縫針一次性使用,放入專用的銳器處理容器內。⑤對配合不佳的產婦,縫合前適當使用鎮靜、鎮痛藥,必要時可加用局麻藥;⑥以老帶新,由經驗豐富的助產士或醫師上臺處理較復雜的縫合,對年輕助產士加強制度訓練和業務培訓,以逐步適應較復雜的助產過程。
3.3.3 生理、心理損害的防護①助產士平時應注意身體素質的鍛煉,堅持每年兩次的自身體格檢查,做好預防接種,孕期調離工作崗位;②不連續接臺接生,不帶情緒上臺,以緩解心理、生理壓力;③緊急情況要冷靜,不慌亂,及時通知醫師,切忌不懂裝懂;④產房內的急救藥品、器械,用后隨時補充,定期檢查,以應對緊急情況。
3.3.4 血液、體液污染的防護①實施一對一陪伴分娩制度,充分了解產婦產前檢查、檢驗情況,并評估胎兒狀況,對急診入院分娩的產婦或未做產前檢查、檢驗的產婦,為防范于未然,視同感染產婦對待處置;②產房配備防護眼罩,制作寬大加厚的棉布口罩和適配的工作帽、手術衣;③接生洗手前,帶好眼罩,在工作帽外加戴一頂一次性帽,帶上口罩,穿洗手衣褲,不允許穿裙子、穿拖鞋接生,一律穿護士鞋,外加一次性塑料鞋套,助產士手及手臂有傷口者不上臺接生,穿手術衣前手臂戴上由一次性無菌中單制作的簡易袖套,并用無菌敷貼膠布固定,防手臂污染;④新生兒清理呼吸道,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和專用的吸引器,必須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要注意擦干凈新生兒的口鼻部位及周身,局部蓋雙層紗布后進行;⑤人工剝離胎盤和清宮術時,帶雙層手套,加穿一件一次性手術衣,胎盤娩出時用量盤(容量1500ml~2000ml)接好,盡量不使血液流到臺面上;⑥接生時保持臺面干凈,便于縫后,接生完畢后先清理縫合針,然后收拾臺面上的血液、羊水、胎盤、帶血的紗布等污染的物品,倒進垃圾袋內,再將器械放入量盤內,清理布類時,注意確認無滲漏后,方可提起放入初步清洗池內;⑦接生所用器械先放入有蓋簍內沖洗2~3分鐘,待表面血液沖洗干凈后,再在水中刷洗關節部位的污垢,不要將器械拿出水面刷洗,防止水珠污染。
4 小結
助產過程中助產士職業損害是可以防范的。強化職業安全意識與防范措施十分重要。助產士職業損害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本文在調查分析方面的寬度和深度上誠然是遠遠不夠的,所采取的各項防護措施顯然也不足以全面降低職業損害的發生率。我們十分贊成,從提高防護意識,增強防護知識和技巧,改善防護環境三方面著手[10]。
參考文獻:
[1] 蔣紅,呂海燕,楊曉莉.護士對化學性職業損害防護的認知和行為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05,12(40):947.
[2] Beltxmai EM,Williams.IT,Shapiro CN,et al.Risk,and managment of blood-borne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orkers.Occup Med,1997,47(6):357-360.
[3] 曹明霞.血液性傳播疾病與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護士進修雜志,1999,14:51-52.
[4] 殷大奎.認清形勢,加強預防控制艾滋病.中華預防醫學雜志,1999,14:51-58.
[5] 王毓萍,范曉莉.職業性HIV感染不能忽視.中華護理雜志,1998,11(37):673-674.
[6] Tokaws JI,Bell DM,Percutaneous injuries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JAMA,1992,267(21):2899-2904.
[7] 李小妹,劉彥君.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3,35(11):645-649.
[8] Tarantola A.Les risques infectieux apres exposition profesionnelle aux liqides biologiques.Hygienes.2003,42:1497-1512.
篇5
最近,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就這個問題向最高人民法院進行了法律咨詢,對方的答復進一步明確了新標準的適用性。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保險合同雙方有關“保險人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人身損害賠償范圍、項目和標準,在責任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的約定只是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的計算方法,并非強制執行的標準,它不因《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失效而無效。新的人身損害賠償審理標準施行后,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既可以繼續履行2004年5月1日前簽訂的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也可以經協商依法變更保險合同。
今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開始實施,1991年實施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同日廢止。該司法解釋中,人身損害賠償范圍、項目和標準較原有的調整幅度很大。比如,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死亡賠償比原來提高了一倍,死亡補償費賠償最高年限由10年調整為現在的20年;過去藥費賠償只限于公費醫療的藥品范圍,現在取消了該限制;新增了康復費、整容費和精神損害撫慰金等賠償項目。
以上法律環境的變更,對機動車三者險這種以當事人對受害人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業務產生了較大影響。由于車險保單的期限一般為1年,2004年4月1日簽發的保單,責任截止期為2005年3月31日。保險公司如果在不加收保費的情況下,按新的人身賠償標準進行賠償,就可能面臨巨大的虧損。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持有5月1日前簽訂的機動車三者險保單的投保人,如果希望按照新的人身賠償標準獲得保險保障,就需要保險公司協商,增加保險費后依法變更保險合同。
新聞背景:機動車三者險費率可上調10%
新華網北京6月15日電 根據5月1日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我國將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但由于配套的保險條例尚未出臺,目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業務就處在法律環境變更后新舊銜接的過渡時期。
4月底,保監會下發《關于調整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及其附加險條款費率等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明確規定,“自5月1日起,各公司對商業三者險及其附加險基準費率可以在原基準費率的10%范圍內自主調整,并向各保監局事后備案,以適應新的人身損害賠償標準提高的要求?!?/p>
也就是說,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出臺之前,三者險業務仍然按商業保險公司現有的條款辦理,但保險公司可在10%的范圍內對費率進行。
篇6
【關鍵詞】濕潤燒傷膏;放射性皮膚損傷;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193-02
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是惡性腫瘤放療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既給病人帶來痛苦,嚴重者還可以引起感染,是導致放療中斷的常見原因[1]。本院從2009年12月以來應用美寶濕潤燒傷膏預防放射性皮膚損傷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鼻咽癌病104例,按住院號單雙號分為觀察組56例、對照組48例。觀察組男32例,女24例;年齡21歲~63歲,平均45歲;對照組男26,女22例;年齡18歲~65歲,平均47.5歲;所有病例均經病理證實;兩組年齡、照射劑量、照射方法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1.2.1 放療方法及時間
所有病人均采用6MVX線面頸聯合野常規分割放療方法,DT每次2.0 Gy,根治劑量為7周共DT每次70 Gy/35次,每周5次。
1.2.2 兩組照射野皮膚護理
1.2.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照射野皮膚護理,照射野皮膚避免理化刺激,穿柔軟、全棉或真絲內衣,癢感時不要用手抓,避免日光浴,熱水浴,不使用洗滌劑、酒精、化妝品;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無刺激性食物,每日飲水≥2500 mL;放療回病房后臥床休息30 min。
1.2.2.2 觀察組
在常規皮膚護理基礎上從第1次放療開始使用。藥膏涂抹于照射野皮膚,并輕輕地按摩5 min~6 min,以使皮膚吸收,每6小時一次,再次用藥前將前次藥膏輕輕擦凈。皮膚如破損伴有滲液,對皮膚進行常規清洗處理后再涂抹美寶濕潤燒傷膏,并覆蓋無菌紗布,每日更換1次。每次美寶濕潤燒傷膏涂抹范圍應大于照射面積邊緣1 cm,每日放療前0.5 h停止使用美寶濕潤燒傷膏, 并用棉棒擦凈剩余藥膏。
1.2.3評價標準
兩組反應情況根據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將放療過程中出現的急性皮膚損傷分為5級[2]:0級為皮膚無變化;1級為射野皮膚紅,時有瘙癢;2級色素沉著;3級干性皮炎,皮膚色素沉著明顯,發黑干燥,有皮膚裂紋及干性脫皮;4級濕性皮炎,皮膚水皰形成、濕疹、糜爛,可繼發潰瘍和壞死。在放療期間每天觀察兩組放射性皮膚損傷發生情況,并對放射性皮膚損傷進行分級。
1.2.4 統計學方法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放射性皮膚損傷發生率及程度采用SPSS10.0軟件系統進行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皮膚反應發生率(見表1)
2.2 兩組皮膚反應出現時間
觀察組Ⅰ級、Ⅱ級、Ⅲ級分別為4周、6周、7周~8周;對照組Ⅰ級、Ⅱ級、Ⅲ級分別為3周、5周、6周~7周。
3 討論
美寶濕潤燒傷膏是以黃芩、黃柏、黃連等中藥為主制成的治療燒傷的外用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軟化血管壁、祛腐生肌之功效,可使局部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增強組織代謝,利于血管內皮修復[3]。另外,美寶濕潤燒傷膏通過保護神經末梢和松弛立毛肌,達到止痛作用。通過本組實驗,美寶濕潤燒傷膏能明顯減輕放射性急性皮膚損傷的發生率和程度,延遲放射性皮膚反應出現的時間,使放射治療能夠順利進行,減少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馬雙蓮,丁.臨床腫瘤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94.
篇7
商譽是重要的無形資產,表明企業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在我國,根據《企業準則-無形資產》的規定,“企業自創商譽不能加以確認”。因此,可以確認入賬的商譽只能是企業合并活動產生的商譽,即購買商譽,其金額等于購買企業支付的超過購買企業在被購買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中所占份額的差額。近年來,我國企業合并活動漸多,企業合并活動產生的商譽在企業,特別是在高新技術企業資產總額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使用不斷增強。與此同時,隨著的深入和新技術、管理的不斷涌現,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合并活動產生的商譽,很難永久保持,極有可能發生減值。
伴隨著會計核算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從1999年開始計提“四項資產減值準備”,從2001年開始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但是,截至,我國尚未就商譽減值的會計核算問題作出相應規范。因此,商譽減值的會計核算,系統揭示其確認、計量和披露等相關問題,不僅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更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
從國際范圍看,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ASC)于2001年3月完成戰略改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1ASB)于2001年4月開始運作。綜觀 IASB的組織結構、人事安排、發展目標、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建設計劃和國際會計準則修訂計劃,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在其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擁有相當大的“決策權”。目前,我國對會計國際化的態度是“在立足于我國國情、立足于我國當前的會計環境下,我們應積極地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除非相關的國際會計慣例與我國的法規存在沖突或明顯不切合我國實際”(馮淑萍,2003)。因此,借鑒國際會計慣例,研究我國商譽減值的會計核算問題,就應當積極借鑒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2001年6月的《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42號—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SFAS142)》以及其他與資產減值有關的會計。事實上,為進一步與SFASI42相協調,IASB于2002年12月了《對(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1AS36))的修正(征求意見稿)》,所建議的商譽減值核算方法與SFASI42基本上同出一轍,FASB對IASB的力由此可見一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解讀 SFASI42,并輔助之以IAS36,從中汲取靈感,必將有益于我國商譽減值會計核算和相關信息披露的規范有序。
二、商譽減值損失的確認
(一)商譽減值損失的認定
確認商譽減值損失,首先需要認定商譽是否發生減值。如果商譽沒有發生減值,則不需要確認商譽減值損失;如果商譽發生減值損失,則需要確認商譽減值損失。而認定商譽是否發生減值,首先需要認定是否存在商譽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如果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則需要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如果不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則不需要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
考慮到成本效益原則,企業通常不需要在每次編制財務報表時對每項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而是在有跡象表明資產可能發生減值時才進行減值測試,認定資產是否發生減值。比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21號-長期資產減值和處置的會計核算(SFAS121)》規定,如果存在表明資產賬面價值可能無法收回的跡象,企業應進行減值測試,這些跡象包括:資產的市場價值顯著下降;資產的使用方式或程度,或其物理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可能影響資產價值的法律或經營環境,包括由監管當局通過的不利法案或采取的不利估價方法,發生重大不利變化;資產的累計成本遠遠超過初始預計的購買或建造余額;當期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與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或與預算或預測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相加,表明資產將持續發生損失。
商譽由于自身性質的特殊性,不能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資產組合產生現金流量。因此,商譽減值損失的測試,通常應在現金產出單元或報告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為便于具體認定商譽是否發生減值,SFAS142規定,商譽不進行攤銷,而應在報告單元層次上進行減值測試。通常應在年度基礎上進行減值測試,具體可在年度之間的任何時間進行,只要這種減值測試是在每年的同一時間進行。在特定情況下,也可在相關不利因素發生時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如法律因素或經營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監管當局采取重大不利行動、未預見到的競爭、關鍵雇員的流失等。
判斷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是否發生減值的跡象,我國在相關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中已有規定。但是,由于商譽與企業整體有關、不能單獨存在、也不能與企業可辨認資產分開出售等特點,判斷商譽是否發生減值的跡象在某種程度上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可辨認有形資產。為便于判斷商譽是否發生減值,借鑒FASB的做法,給出判斷商譽是否發生減值的跡象,不失為可行之舉。
(二)商譽減值損失的確認
商譽減值損失的確認,需要解決的主要是確認標準問題。不同的資產減值損失確認標準,其確認方法及金額也各不相同。綜觀世界各國的做法,目前主要有三種確認標準:(1)永久性標準,即減值損失是永久性時,應予確認;(2)可能性標準,即認為資產很可能發生減值時,應予確認;(3)經濟性標準,即如果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或公允價值小于其賬面價值時,應予確認。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44號—長期資產減值或處置的會計核算(SFAS144)》指出,如果長期資產或資產組合的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價值,則發生減值。只有當長期資產或資產組合的賬面價值不可收回,即其賬面價值超過通過使用和最終處置所產生的未折現未來現金流量總額,并高于其公允價值時,企業才應確認減值損失。減值損失等于長期資產或資產組合的賬面價值超過其公允價值的差額。與FASB相對應,IAS36則規定,只有當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小于其賬面價值時,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價值即為資產減值損失。具體到商譽減值損失的確認,SFASI42指出,如果商譽的賬面價值超過其內含公允價值,就表明商譽發生減值,企業應確認商譽減值損失。商譽減值損失確認后,調整后的商譽賬面價值就成為商譽新的會計核算基礎,禁止轉回以前期間已確認的商譽減值損失。
事實上,對于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永久性標準”而言,判斷資產減值損失是否為永久性非常困難,并有可能導致遞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風險。這種判斷標準與“資產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觀點不相配比,沒有考慮企業對資產的未來預期。要求管理當局判斷資產減值損失是否是永久性的已經超出了他們的判斷能力,因而變成了要求管理當局確定性的預測未來事項。所有這一切都使得“永久性標準”不切實際,無法運用。對于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可能性標準”(FASB采用“可能性標準”)而言,最重要的后果是導致確認和計量資產減值損失的基礎不同。例如,如果資產通過使用和最終處置所產生的未折現未來現金流量總額超過其賬面價值,即使資產的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價值(資產已減值),企業也不應確認資產減值損失。這種情況在資產具有較長使用壽命時極易發生。此外,基于與“永久性標準”相同的原因,“可能性標準”也沒有考慮資產的經濟實質,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與資產相關的特定風險。因此,判斷資產減值損失的“可能性標準”具有理論上不可逾越的缺陷。
對于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經濟性標準”(1ASB采用“經濟性標準”,我國也應采用該標準)而言,它解決了“永久性標準”和“可能性標準”所沒有解決的資產的經濟實質問題,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和與資產相關的特定風險;通過采用相同的確認和計量方法,保證了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采用相同的確認和計量方法,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這在會計信息質量倍受關注的我國,尤為必要。此外,我國的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也采用資產減值損失確認的“經濟性標準”,如《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指出,“固定資產的減值是指,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
此外,由于商譽與企業整體不可分割的特性,商譽發生減值損失后,其后商譽價值的回升,在大部分情況下不可能區分是自創商譽價值增加的結果,還是影響商譽發生減值的因素發生回轉。目前,自創商譽在我國不允許確認,基于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并借鑒FASB的做法,禁止轉回已確認的商譽減值損失似乎比較恰當。
三、商譽減值損失的計量
(一)商譽減值損失的計量
商譽減值損失的計量,主要解決的是初始入賬。由于商譽不能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資產組合產生現金流量,因此,出于計量商譽減值損失的目的,合并中獲得的所有商譽,都應在合并日分攤至一個或多個報告單元(1ASB稱之為“現金產出單元”),并在報告單元層次上進行減值測試。根據SFASI42 的規定(1ASB也擬采用此法),商譽減值損失的計量,通常分為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比較商譽所屬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如果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超過其賬面價值,則商譽及其所屬報告單元沒有發生減值,不需要實施商譽減值損失計量的第二步:如果商譽所屬報告單元的賬面價值超過其公允價值,則應實施商譽減值損失計量的第二步,如果商譽發生減值,則應計量并確認商譽減值損失。第二步,比較商譽內含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如果商譽賬面價值超過其內含公允價值,則商譽發生減值,減值損失等于商譽賬面價值超過其內含公允價值的差額。
如果在財務報表公布之前,商譽減值損失計量的第二步尚未結束,同時商譽減值損失余額能夠合理估計,則商譽減值損失的最佳估計金額應在財務報表中確認。隨后,由于結束商譽減值損失計量而對該估計損失金額所做的任何調整,都應在進行調整的期間確認。如果同時對商譽和另一項資產或資產組合進行減值測試,企業應在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之前,先對其他資產或資產組合進行減值測試,如果其他資產或資產組合已經減值,該減值損失應在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之前予以確認。
(二)商譽內含公允價值的確定
要確定商譽的內含公允價值,首先需要確定商譽所屬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其次需要將商譽所屬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分攤于報告單元內所有資產和負債;最后,商譽所屬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與分攤于報告單元內資產和負債價值的差額,即為商譽內含公允價值。
根據SFASI42的規定,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是指在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進行的當前交易中,買入或賣出報告單元整體所使用的金額。通常情況下,活躍市場的市場報價是公允價值的最佳證據,如果可獲得,應作為計量公允價值的基礎;如果不能獲得,公允價值的估計金額應建立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的基礎上,如類似資產和負債的價格、其他估價技術的結果等。一般情況下,現值技術是可獲得的最佳技術,可以用來估計諸如報告單元等資產和負債組合的公允價值。為簡化核算工作量,SFASI42同時規定,如果滿足下述所有條件,詳細確定的報告單元公允價值可在各年之間沿用:(1)自最近計算確定報告單元公允價值后,組成報告單元的資產和負債沒有發生重大變動,如企業發生重大的購買行為;(2)最近計算確定的報告單元公允價值遠遠超過其賬面價值;(3)自最近計算確定報告單元公允價值后,根據對已出現事項或已變動環境的,當前確定的報告單元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可能性非常小。
計算確定商譽所屬報告單元公允價值后,接著就需要將商譽所屬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分攤至報告單元內所有資產和負債,從而確定商譽內含公允價值。為此,SFASI42指出,出于計量商譽減值損失的目的,如果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下述資產和負債應包括在商譽所屬報告單元內:(1)該資產將在報告單元的經營活動中使用,該負債與報告單元的經營活動相關;(2)確定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時,將會考慮該資產或負債。此外,SFASI42還明確指出,確定商譽內含公允價值的方法應與確定企業合并中商譽金額的方法相同:在企業合并中,購買企業支付的購買價格超過購買企業在被購買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中所占份額的差額,即為商譽的價值;在商譽減值測試中,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超過分攤于報告單元內所有資產和負債(包括未確認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差額,即為商譽的內含公允價值。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分攤過程,只是企業為了測試商譽減值目的實施的,企業不應因為這一分攤過程而增記或減記己確認的資產或負債,也不應因為這一分攤過程而確認以前期間未予確認的無形資產。
考慮到商譽不能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資產組合產生現金流量,必須與其他資產或資產組合合并在一起產生現金流量的特點,FASB分兩步計量商譽減值損失的做法充分反映了商譽為企業帶來利益的方式,是可取的,值得我國借鑒。此外,FASB以商譽賬面價值超過其內含公允價值的差額計量商譽減值損失,IASB也擬以商譽賬面價值超過其內含價值的差額計量商譽減值損失,二者有異曲同工之處,值得我國借鑒。但是,FASB在報告單元層次上計量商譽減值損失的做法,卻不敢茍同,值得探討。
FASB將報告單元定義為“業務分部,或低于業務分部層次的組成部分”,同時指出,如果兩個或多個業務分部的組成部分具有類似經濟特征,則應予以合并,視為一個報告單元,從而使得“報告單元”的內涵有可能遠遠大于IASB所指的“商譽所屬現金產出單元”。因為IASB所指 “商譽所屬現金產出單元”是商譽所屬最小的現金產出單元,而“報告單元”卻不一定是產生的現金流量獨立于其他報告單元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最小的報告單元。換句話講,如果按照“報告單元”計量商譽沒有發生減值損失,按照IASB所指“商譽所屬現金產出單元”計量商譽卻有可能發生減值損失。
四、商譽減值損失的披露
篇8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銷售方:_____(以下簡稱“乙方”)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雙方在平等互愿的基礎上,經友好協商,就甲方購買乙方可行性分析報告,報告名稱為《_________可行性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達成如下協議:
第一條 協議內容:甲方因公司業務需要,購買乙方《報告》。
1.服務內容:乙方向甲方提供《報告》;
2.提交方式:以快遞方式提供報告紙文件。
第二條 項目期限從協議簽訂之日起,到協議條款全部履行。
第三條 費用
1.單本報告_________元,購買報告本,費用合計_________元;
2.甲方可以將購買報告費用通過()支票、()匯款、()轉帳方式交付乙方;
3.乙方收到甲方匯款憑證傳真件(或支票)后的_________個工作日內,通過快遞向甲方遞送報告。
第四條 甲方的權利和義務
1.有權要求乙方按協議書的約定完成合作事項;
2.甲方有義務按時向乙方支付購買報告費用。
第五條 乙方的權利和義務
1.乙方有義務按時通過快遞提交報告;
2.乙方有權按時獲得銷售報告收入。
第六條 違約責任
1.如果乙方未能按約定提供報告,應賠償甲方因此而受到的損失,并向甲方支付相當于損失發生額_________%的違約金;
2.甲、乙雙方簽訂協議后,乙方收到甲方匯款憑證傳真件(或支票)后的_________個工作日內,通過快遞向甲方遞送報告。由于甲方拖延付款,而造成乙方推遲遞送報告對甲方造成的損失,乙方不承擔任何責任;
3.因一方過錯致使另一方違約,違約方可免予承擔違約責任;
4.因不可抗力因素,如地震、火災、水災等偶發性事故,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遭受不可抗力方可免予承擔違約責任,其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或減少損失的擴大。否則,遭受不可抗力方仍將承擔擴大部分的損失賠償責任;
5.本協議所涉及的甲乙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或通過其它任何渠道所獲知的對方未向社會公開的技術情報和商業秘密均負有保密義務,未經對方書面許可,任何一方不得將其泄露給第三方,否則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并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此項保密義務在協議終止后仍然有效。
第七條 知識產權
本報告知識產權歸乙方所有,只供購買方內部使用。報告數據解釋權歸乙方,甲方未經許可不得用于(包括報告全文、摘錄、單項數據等)公開、轉載、使用或其他用途。
第八條 其他
1.本協議未盡事宜,雙方協商解決;
2.本協議一式二份,雙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雙方代表人簽字、蓋章之日生效。
甲方(蓋章):_________ 乙方(蓋章):_________
篇9
關鍵詞:收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表
中圖分類號:F120.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0-0008-02
20世紀50年代后,西方國家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傳統會計收益概念受到嚴重挑戰,傳統的收益表越來越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此時,人們從決策有用觀出發,認為“當相關性與可靠性之間發生矛盾時,寧愿犧牲一點可靠性而增加相關性。”學術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收益理論。
1980年12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3號《企業財務報表要素》中首次提出全面收益這一概念,并將其定義為“一個主體在某一期間與非業主方面進行交易或發生其他事項和情況所引起的權益(凈資產)變動。它包括企業在報告期內除去業主投資和派給業主款以外的一切權益的變動。”
(一)全面收益的研究發展歷程
1936年,美國會計學會(AAA)就提出要建立綜合收益報告。1976年7月,英國特許會計師協會(ACCA)公布了一份關于改進企業經營業績信息的討論稿《公司報告》。1991年6月,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和蘇格蘭特許會計師協會(ICAS)聯合發表了一份題為《財務報告的未來模型》的研究報告,提出在傳統的損益表之外增加一個“利得表”(Gains Statement)以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1992年10月,在ICAEW和ICAS研究報告的基礎上,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了第3號財務報告準則(FRS3)《報告財務業績》,要求企業將“全部已確認利得與損失表”作為對外編報的主要財務報表和損益表一起共同表述報告主體的全部財務業績。1980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第3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 No.3)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后于1984年12月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 No.5)中指出,“報告期的整套財務報表應當包括全面收益及其組成的報告”。其后在參考英國經驗的基礎上,于1997年6月正式第130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 130)《報告全面收益》,要求企業在收益表之外報告全面收益。1997年8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對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財務報表的表述》進行了重大修訂,要求補充編制“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或在業益變動表中詳細披露已確認的未實現利得(損失),并提供了相應表式。2003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提出取消凈收益,采用單一、矩陣式的報表格式報告全面收益。
截至目前,全面收益在國外的發展較為成熟,形成了一個以全面收益表作為組成部分的較完善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因此,自西方主要會計機構對收益報告進行改革以來,全面收益報告的研究和發展始終是以全面收益理念為指導的,全面收益理念是全面收益會計研究的中心,也是全面收益報告改革的方向和動力。
2006年中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要求上市公司報送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以反映構成所有者權益的各組成部分當期的增減變動情況,分別列示當期損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以及與所有者(或股東)的資本交易所導致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等。
(二)全面收益理念在國外的應用情況
國外關于全面收益有代表性的列報方式主要包括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等權威會計機構。
1.全面收益的界定。FASB規定按“已實現”的標準來劃分凈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FASB130規定的凈收益主要反映為已確認已實現的部分,其他全面收益反映為本期已確認但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扣除前期已確認但在本期實現的利得和損失,而全面收益總額反映為本期確認的全部收益。
ASB也以實現標準來劃分凈損益和其他利得與損失,但與FASB規定的凈收益有所不同,ASB的凈損益只包括在本期確認并在本期實現的損益,排除了那些前期確認但在本期實現的損益,其他全面收益僅包括本期確認但尚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而“全部已確認利得和損失”反映為當期產生(確認)的全部利得和損失。
IASB關于全面收益的分類與FASB基本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2.全面收益的報告方式。從美國、英國、新西蘭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頒布的有關財務會計準則看,對全面收益大致采用了三種報告方式。(1)兩表法。除傳統損益表外,單獨編制一張報表,即全面收益表。ASB僅允許使用雙報表格式,即通過“損益表”和“全部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共同來反映會計主體在當期確認的全部利得和損失;FASB的“全面收益表”以及IASC的“已確認的利得和損失表”,都被稱為第二業績表或第四財務報表。(2)一表法,即擴展損益表。與損益表合并為一份報表,稱作“收益與全面收益表”,其上部分為損益表,下部分列示其他全面收益。美國FASB在財務會計準則第130號中也允許企業編制擴展損益表。(3)權益變動表法。在業益變動表中詳細報告其他全面收益,損益表仍是單獨編制。美國FASB在財務會計準則第130號,新西蘭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財務報告準則第2號《財務報告的表述》,IASC在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財務報表的表述》(修訂)中都允許用權益變動表報告其他全面收益。除IASC外,都要求在權益變動表中報告全面收益總額。
(三)全面收益理念在國內的應用情況
1.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2006年的《企業會計準則》在許多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是最顯著的方面。國際會計準則及美國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會計準則,紛紛將公允價值作為重要的計量屬性加以運用,以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中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基本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同,與國際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基本一致,體現了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2.引入“利得”和“損失”的概念。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引入了“利得”和“損失”的概念,但與上述西方各國應用不同之處在于,中國并沒有將其作為獨立的會計要素。這兩個概念的引入,使得傳統會計收益的范圍得以擴展,為全面收益的內容劃分,和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提供了基礎。
3.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和利潤表的變革保障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新《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對利潤表結構和內容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另外,還要求企業增加一張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由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內容可見,中國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其作用實際上就相當于英國ASB的“全部已確認利得與損失表”,美國FASB的“全面收益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權益變動表”。目前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全面收益。
1.有利于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有效發展。要建立發達而健全的資本市場,必須使上市公司真實、完整、公允的披露其財務信息。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減少證券市場“利得交易”現象,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當前的財務報告中有不少利得項目繞過利潤表直接進入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部分。
2.有利于投資者的信息需要。全面收益是由凈利潤和其他全面收益組成,因此,全面收益既反映以歷史成本計價且已確認已實現的收入、費用、利得和損失,也能反映以多種計量屬性計價的已確認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使收益報告的內容更豐富,反映的企業經營業績的信息更加真實,從而有助于滿足報表使用者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也為使用者分析企業風險提供了更有價值的信息。
篇10
關鍵詞:全面收益會計準則利得損失
一、全面收益的內涵
由于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產生,跨國公司不斷涌現,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企業經營活動日趨復雜,使得過于保守的實現原則不利于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評價,歷史成本原則又無法體現資產的本質屬性,大量無形資產難以入賬,人為操縱利潤的事件層出不窮。傳統會計收益的缺點越來越明顯,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因此逐漸吸收經濟學收益的某些涵義,形成一種新的會計學收益概念即全面收益。
1980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原第3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NO.3)《企業財務報表要素》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概念,即“一個主體在某一期間與非業主方面進行交易或發生其他事項和情況所引起的權益(凈資產)變動。它包括這一期間內除業主投資和派給業主款以外的權益的一切變動?!睆倪@里可以看出,FASB實際上將企業一定期間權益的全部變動分為全面收益和由于企業與其業主之間的轉換而發生的一切權益變動。企業與業主之間的轉換只是企業和業主之間價值的轉讓,并不能創造價值,而全面收益則是企業創造的價值,將引起所有者總價值變動。
全面收益的提出實現了會計收益觀念的兩大轉變:一是財務呈報目標從“受托責任觀”到“決策有用觀”的重大轉變;二是收益計量從“收入費用觀”到“資產負債觀”的重大轉變。它一方面揭示了收益所引起企業財富變動的性質,另一方面還突出了收益來源和表現形式的多元化特點。與此同時,全面收益觀還形成對傳統會計原則的挑戰和突破,進一步推動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豐富和發展。
二、財務業績報告改革的國際動態及對我國的啟示
從理論上說,全面收益觀的采納和應用(即一項完整的全面收益準則)應當包括全面收益及組成項目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但如果這樣,勢必要全面修訂現行的會計準則和實務,而且必然會引起許多有爭議的問題,全面收益準則的制定將是一件復雜而遙遠的事情。考慮到外部信息使用者對全面收益信息的迫切需要,一些國家的準則制定機構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都采取先不涉及全部收益及組成項目的確認和計量問題,而只研究按照現行會計準則已經得到確認和計量的其他全面收益項目的報告與列示問題,即主要是對以損益表為代表的傳統財務業績報告進行改革。
1.英國ASB增加“全部已確認利得與損失表”
1992年10月,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了FRS3“報告財務業績”,率先要求企業將“全部已確認利得與損失表”作為對外編報的主要財務報表,和損益表一起共同表述報告主體的全部財務業績。損益表仍是反映一個企業最基本業績信息的報表,由突出企業財務業績的最重要的數據組成。而“全部已確認利得與損失表”起第二業績報表的作用,那些同樣反映企業財務業績,但根據會計準則或法律要求直接進入準備的項目,都必須通過此表報告。
2.美國FASB要求在收益表之外報告全面收益
1997年FASB正式頒布的第130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130)“報告全面收益”。SFAS130的主要任務是解決那些繞過收益表直接在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中列示的項目(即其他全面收益)的報告問題。FASB保留了傳統凈收益的概念和構成,仍由持續經營收益、非持續經營收益、非常項目和會計原則變動的累計影響等四個部分組成。它認為凈收益這樣分類是有用的,并得到了實務界的公認。FASB鼓勵企業按兩種格式報告全面收益:第一種是在傳統收益表之外,單獨設計一張新的主要報表——“全面收益表”,與傳統收益表共同反映企業全面的財務業績。第二種是單一報表格式,即將傳統收益表與“全面收益表”合二為一,稱為“收益與全面收益表”。
3.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提出兩種表達已確認利得和損失的方法
考慮到全部利得和損失這一信息對于使用者評估一個企業在兩個資產負債表日之間財務狀況的變動的重要性,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997年公布的修訂后的IAS1“財務報表表述”中,要求財務報表中必須有一個獨立的組成部分,來突出顯示企業的全部利得和損失,其中包括那些直接在權益中確認的項目。即IASC意圖通過引入一張新的主要財務報表,既把收益表和資產負債表聯系起來,又可反映企業當期已確認的凈財富的變化。IASC提出了兩種具體方法:第一,通過權益變動表表述;第二,通過單獨的“已確認利得與損失表”表述。其中“已確認利得與損失表”與美國SFAS130規定的“全面收益表”的格式和內容基本相同,也相當于英國FRS3提出的“全部已確認利得與損失表”,同樣起著匯集一個企業已確認的全部利得和損失的作用。
從這些國家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關于財務業績報告的改革,可以看出,它們改革業績報告的目標基本一致,都要求報告更全面、更有用的財務業績信息,以滿足使用者投資、信貸及其他經濟決策的需要。但是,真正“全面”的收益在會計上是可望而不可求的,除非完全應用以價值為基礎的計量模式,而這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不大可能實現。但全面收益概念的出現給會計界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即必須改革或修正傳統的收益確認標準,對更多的資產負債表項目采用現行價值或公允價值計量,以確認更多的未實現的價值變動,使報告的全面收益盡量符合其經濟實質。
三、全面收益觀在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的應用
根據全面收益改革的國際趨勢,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從不同方面也反映出了全面收益觀在我國會計準則體系中的應用。
1.在基本準則中引入“利得”和“損失”的概念
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引入了“利得”和“損失”的概念,并規定,“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顒有纬傻?、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會引起所有者權益增加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形成的、與所有者利潤分配無關的、會引起所有者權益減少的經濟利益的流出?!边@兩個概念的引入,使得傳統會計收益的范圍得以擴展,為全面收益的內容劃分,和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提供了基礎。
從國際上來看,不少國家將“利得”和“損失”作為獨立的會計要素。由于我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規定了會計要素只有六項,而“利得”和“損失”概念又非常重要,所以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雖然引入了這兩個概念,但并沒有將其作為獨立的要素,而是將“利得”和“損失”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另一部分是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這兩部分在基本準則中分別作為所有者權益要素和利潤要素的組成加以規范。
在基本準則的所有者權益要素中規定:“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其中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利潤分配活動無關、但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利得或者損失。”
由于加入了利得和損失,新的基本準則的將利潤要素的定義修改為:“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其中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利潤分配活動無關的,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利得或損失?!?/p>
2.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和利潤表的變革保障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新《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對利潤表結構和內容進行了較大調整,另外,還要求企業增加一張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這些改革表明,我國企業收益信息的披露趨開始趨向于全面收益觀。
在新增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要求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以下信息的項目:
凈利潤,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項目及其總額,
會計政策變更和差錯更正的累積影響金額,
所有者投入資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
按規定提取的盈余公積,
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的期初余額及其調節情況。
由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內容可見,我國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其作用實際上就相當于英國ASB的“全部已確認利得與損失表”,美國FASB的“全面收益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權益變動表”。
至于利潤表,新準則取消了利潤表中的“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項目,要求按照其中的大項進行列報,如資產減值損失、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等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營業外損益占利潤的比重越來越高。據調查,2004年上市公司信任度評價所選取的100家樣本公司中,營業外收支占凈利潤的比例最高的公司達到211.22%,平均水平為6.65%(周俊2005)??梢?,用營業外收支披露太籠統,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各項業務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不能詳細反映企業管理水平和抗拒風險能力。
另外,我國的新會計準則體系中比較謹慎地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面采用了公允價值。由于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因對金融工具的計價調整,和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產生的差異等,也會增加營業外收支的內容。因此,新準則對利潤表項目的列示,還增加了一項“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就營業外收支的實質而言,其就是美國FASB所指的“利得和損失”,國際會計準則中所指的“非常項目”。所以我國改革后的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能更好地幫助投資者獲得與其決策相關的全面收益信息。
參考文獻:
1.裘宗舜,張思群。全面收益理論:一種全新的收益觀,財會月刊,2004(2)
2.葛家澍,杜興強。知識經濟下財務會計理論與財務報告問題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