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網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3-25 12:3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夏洛的網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福建省安溪縣第五小學五(3)班 林娜婷
《夏洛的網》是一部溫馨的童話小說,在讀了《夏洛的網》這本書之后,我心里就萌發了一個小小的愿望:像夏洛一樣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種快樂。
這本書講了在朱克曼先生的倉谷里生活著一群快樂的小動物,其中一只灰色大蜘蛛夏洛和一只豬威爾伯做了朋友。但不幸的是威爾伯未來的命運卻變成了朱克曼先生手下的熏肉火腿。但夏洛的出現,改變了威爾伯的未來。他為救小豬威爾伯,費了一夜的功夫在網上織出了“王牌豬”三個字,使威爾伯逃過了被殺的命運。第二次,夏洛又在網上織出了“了不起”三個大字;第三次,他又織出了“第一名”三個字。夏洛三番五次地幫助威爾伯,讓人感動。
那次威爾伯要上集市去參加評比,夏洛不放心威爾伯的安全,便跟老鼠躲在麥草垛里,跟著夏洛一起上了集市。在威爾伯評比快要失敗的時候,夏洛又一次默默地幫助了威爾伯,它在網上織出了“謙卑”兩個字,使威爾伯反敗為勝。夏洛用它愛的大網又一次地幫助威爾伯。無論夏洛付出了多少,它從未索取過,它把幫助別人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像夏洛一樣,一生都在幫助別人呢?
夏洛和威爾伯非親非故,但夏洛一次次地幫助威爾伯,這就是善的力量。幫助別人,在自己是舉手之勞,在別人可能是雪中送炭。有時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幫助,得到幫助的人,也會心懷感念的。是啊,“勿以善小而不為”。雷鋒精神,不正是無數次的小善的積合?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學習雷鋒,人人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
篇2
口朱周濤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不錯的,我也因愛上讀書而受益頗多:書籍豐盈了我的精神生活,讓我的心靈世界日漸充實。這不,今天又一部名著打動了我,這就是美國作家EoBo懷特的《夏洛的網》。
這可謂是一首關于生命、友情、愛與忠誠的贊歌。它描繪了這樣一個故事:小女孩費恩的愛心拯救了一只名叫威爾伯的落腳豬。后來,朱克曼先生想殺掉這頭已經長大的小豬做熏肉火腿,威爾伯的朋友——只名叫夏洛的蜘蛛通過神奇的網上織字拯救了它,并使它一舉成名。可是,當夏洛與威爾伯的友誼剛剛建立時,夏洛卻死了,它的三個女兒留了夏洛,繼續在肥料堆上陪伴著威爾伯。
這本書并沒有描述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卻通過平凡瑣碎的小事感動了我們。夏洛在生命即將結束之際,仍不忘最后一次為威爾伯織字。或許一只蜘蛛的逝去對人們而言不算什么,但是,這是一只有情有義的蜘蛛,它上演著比人類更純潔的友誼!這種友誼已經跨越了生命的界限,一切金錢和利益都在它的面前黯然無光。或許,這就是人性,是人類心靈最初的、純粹的感動。或許,這就是忠誠,是不帶一絲雜質的友情。
懷特譜寫的作品給我以太多的感悟,他筆下的世界給我以無限的向往。一個蜘蛛和小豬的故事震撼了我的心,打動了我的情,讓我今天在日記本上記錄下心靈的絮語,與每一位熱愛生命、珍視友誼的人分享。
讀它吧,帶著傳教般的熱情與虔誠。因為,總有一種感動讓我們淚流滿面。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初二(20)班
點評:
篇3
看完《夏洛的網》已是夕陽西下,天邊還殘留著夕陽的余暉,微風吹來吹亂了書頁,但卻沒有吹亂我對《夏洛的網》的思緒與感動。
書中的故事使我感受頗深:弗恩久了一只正準備被殺死的落腳豬取名叫威伯爾,在弗恩的精心照料下威伯爾奇跡般的活了下來,并膘肥體壯,加上蜘蛛夏洛和老鼠坦普爾頓的幫助用網織字逆轉了威伯爾成為熏火腿的命運,終于讓它在集市的大賽上中贏得了特別獎,和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但,這時蜘蛛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這本書擬人的手法繪聲繪色地寫出了一只小豬和蜘蛛的故事。
輕輕放下書本,我不禁想起自己來,我為我的所作所為而感到羞恥。弗恩對動物百般呵護,而我,而我小時候是多么殘酷:抓來一只螞蟻,先扒去嘴巴然后除去六條腿和觸角,放在水中淹死或用火燒死和用鉛筆機碎尸萬段。雖然我現在懂事了,可是還是懊惱不已。
夏洛用蜘蛛絲編織了一張愛的大網,這網挽救了威爾伯的生命,更激起我心中無盡的愛與溫情。因為我在網上不僅看到了一只小蜘蛛,還看到人性的光輝。
篇4
在朱克曼家的谷倉里,快樂地生活著一群小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然兒,一個丑陋的消息打破了谷倉的平靜:威爾伯未來的命運竟是成為熏肉火腿。作為一只豬,悲痛絕望的威爾伯似乎只能接受這個任人宰割的命運了,然兒,看似渺小的夏洛,卻在網上織出字,救了威爾伯的命。但這時,蜘蛛夏洛的生命卻已走到了盡頭!
這本《夏洛的網》,我看后很感動。尤其是夏洛的那句話:一只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誰都知道人活著該做一些有意思的事。夏洛幫助了威爾伯,沒有向威爾伯討“謝謝”。讓我感動這真摯的友誼,夏洛的美好品質更讓我感動。在我們的生活里,有一種寶貴的財富叫友誼,它是用金錢買不到的。要是我們的人生里沒有朋友,沒有友誼,你將會是多么地孤獨呀!但是,威爾伯的一生卻是那么地幸福,因為它有一個成天陪伴它,而且為了救它而犧牲自己生命的朋友,威爾伯注定不會孤單。
這是一首關于生命、友情、愛與忠誠的贊歌!夏洛的話感人至深:“我感到很滿足,你今早在裁判場上的成功,在很小的程度上,也可以算是我的成功。你的將來沒危險了。你會無憂無慮地活下去的,威爾伯。現在沒什么能傷害你的了。這個秋天會變短,也會變冷。葉子們也會從樹上搖落的。圣誕節會來,然后就是飄飄的冬雪。你將活著看那個美麗的冰雪世界的,因為你對朱克曼有很重大的意義:他再也不會想傷害你了。冬天將過去,白天又會變長,草場池塘里的冰也會融化的。百靈鳥又會回來唱歌,青蛙也將醒來,又會吹起暖暖的風。所有的這些美麗的景色,所有的這些動聽的聲音,所有的這些好聞的氣味,都將等著你去欣賞呢,威伯——這個可愛的世界,這些珍貴的日子……”“你一直是我的朋友,這本身就是你對我最大的幫助。我為你織網,是因為我喜歡你。然而,生命的價值是什么,該怎么說呢?我們出生,我們短暫地活著,我們死亡。一只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著捕捉、吞食小飛蟲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我才可能試著在我的生命里找到一點價值。老天知道,每個人活著時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才好吧”……
還有,文章中還寫道:在來過集市數以千計的人中,沒有一個人知道,一只蜘蛛曾經起過最重要的作用,在它死的時候,沒有誰陪在它身邊。讀了這段話,我似乎要落淚了,一只偉大的蜘蛛就這樣死去了,我感到悲傷。正如書的封面所寫:蜘蛛夏洛和小豬威爾伯的故事,讓千萬人落淚。
夏洛用蜘蛛絲編織了一張美麗的大網,這網既救了威爾伯的命,也喚起了每一個讀者心中無盡的溫情。讀完這本書我的眼眶再一次紅了,我體會到很多:愿世界充滿愛 ,用心去幫助身邊所有的事物。
篇5
江蘇省無錫市崇寧路實驗小學六年級 劉思哲
我讀了一本讓我十分難忘的書,那就是《夏洛的網》。
《夏洛的網》主要講一頭名叫威爾伯的小豬,十分不幸的是它是一頭落腳豬。阿拉布先生想把它殺了,可被弗恩制止了。弗恩把威爾伯養到了第三個星期后賣給了朱克曼先生。在朱克曼先生的農場里,威爾伯認識了夏洛——一只蜘蛛,然后知道了圣誕節一到它就要被殺掉的命運。夏洛為了救它,在自己的網上陸續織出“王牌豬”、“了不起”、“光彩照人”和“謙卑”等字。最后,威爾伯得救了,夏洛卻死了。
在威爾伯的“我不想死呀,我不想死呀”的哀號中,夏洛那一句堅定的“你不會死的,我救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這個承諾,夏洛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直到死亡的那一刻也沒有要求任何回報。這種友誼是單純的,體現了朋友間無私的關愛和純粹的友善,感動了我們的心。我們每個人大概都在羨慕威爾伯有夏洛,夏洛有威爾伯吧?然而,夏洛的一聲“再見”,伴隨著曾經的蛛絲隨風飄散,它已經在我們心中留下了一張夏洛的網。
在《夏洛的網》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輩子,我們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忙著捕捉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們生命的價值。誰知道,人活著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人生也是這樣,不光是蜘蛛,我們也應該為人類、為社會的進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人生才會更加精彩。正如巴金爺爺說的:只有為別人而花費,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夏洛的網》是一本精彩而又令人受益匪淺的書。
指導老師 楊B
篇6
E.B.懷特的名言是“面對復雜,保持喜歡”。我喜歡這句話。前段時間看完了他的《夏洛的網》,作為一個成年人看懷特的童話,我從他的寫作風格、文字修養獲得了微妙的幸福感。
懷特寫了三部非常受歡迎的童話:《夏洛的網》、《精靈鼠小弟》、《吹小號的天鵝》。《吹小號的天鵝》講述一只天生嗓子不能發聲的天鵝路易斯為了贏得天鵝小姐塞蕾娜的愛情,去學了讀寫,還學會了吹小號。小號是天鵝爸爸偷來的,路易斯為了恢復爸爸的榮譽,要去打工賺錢來償還小號的錢。路易斯去夏令營、波士頓、費城吹小號賺到了4000多美元,償還了欠債,從此可以過自由的生活了。
小天鵝路易斯告訴我們,我們有缺陷,通過努力一樣可以克服,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天鵝爸爸從樂器店偷來了小號,損壞了商店的玻璃。小天鵝路易斯為此耿耿于懷,他雖然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小號,但偷東西是可恥的,于是他要憑著自己的努力賺錢償還。懷特通過幽默、溫情的文字向孩子們、大人們闡述了做天鵝、做人的基本道德。
篇7
一、結合課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的都是精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桂林山水》《鳥的天堂》《稻草人》《我的老師》《小橘燈》《曹沖稱象》等課文,不知激起了多少人讀書的欲望。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結合課文適時介紹一些作家、作品,就更能逗得不少孩子心癢癢了。我在教《城南舊事》時給孩子們唱《驪歌》,講林海英;教《皮皮魯的風箏》時介紹鄭淵潔,講我小時候看的《皮皮魯和魯西西》,講《舒克和貝塔》;教《黛玉初進榮國府》時介紹曹雪芹,講《紅樓夢》里的金玉良緣,木石前盟,“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這些都讓學生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恨不得馬上去找來一睹為快。可見,語文課堂是激發孩子們閱讀興趣的主陣地。
二、與孩子們一起制定閱讀計劃,堅持每天閱讀
首先是讓孩子們制定閱讀計劃,特別是寒暑假閱讀計劃,每天至少閱讀半小時。老師推薦適合學生讀的文學作品,或者學生和家長一起選擇喜歡的文學作品,列出閱讀計劃表,制定出短期計劃和長遠目標,做到有目的地閱讀。也許有人會質疑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書目會出現“亂讀”、“隨便讀”的狀況。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在老師的總體方針指導下,再經過孩子們的互相交流、推薦,他們的審美水平和閱讀興趣都會呈現大同小異的狀況。因為生活環境和年齡相近,孩子們都喜歡上了《草房子》《窗邊的小豆豆》《夏洛的網》《八十天環游地球》《格列佛游記》《木偶奇遇記》《昆蟲記》等兒童文學作品,也有些孩子喜歡上了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和唐詩宋詞。因為長期堅持閱讀,他們的閱讀范圍越來越廣泛。相應地,他們閱讀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這些都可以從平時的語文閱讀課和習作課上感受到。
其次是老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閱讀作業,如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后感、讀書筆記等。有人很反感邊讀書邊摘抄,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如果要求孩子一定要每天摘抄,可能會降低他們的閱讀積極性。但是我覺得,現在社會最不缺的就是“快速閱讀”、“微閱讀”之類的,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摘抄既是點滴的積累,也可以讓孩子靜下心來閱讀,從小養成認真閱讀的好習慣。至于讀后感、讀書筆記,則可以讓孩子們自由抒感,學會深層次交流。這樣一來,完全是自然而然地付諸筆端,學生又怎么會不情愿呢?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篇8
一、結合課內教學,指引學生課外閱讀
按“新課標”的要求,針對本冊教材,把每個單元的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達到閱讀目的。因此我利用好學校統一發放的“課外閱讀本”,根據每單元每課的內容,并結合課外讀本的內容,進行教學。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既能使學生在課內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在課內培養的能力得到鍛煉,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學完《小英雄雨來》后,我讓學生閱讀學校統一發放的“課外閱讀本”《百合花開》中的《小英雄雨來》(續),以此激發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如教學《卡羅納》前,我推薦學生閱讀《愛的教育》課外讀物;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介紹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等學生喜愛的童話名著。教學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后,推薦學生去讀他的《快樂王子》、《少年國王》。另外,我還注重方法的指導,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把課內學習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如:把描寫精彩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劃一劃,圈一圈,自己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方法的領悟以及讀書時的體會、疑問等等,在句子旁邊批注。長期堅持,學生課外閱讀也養成了邊讀邊批劃的好習慣。
二、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去推薦引讀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的占多少,得之與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這就是說,學生的知識習得,課內的功效占30%,課外的功效占70%。一般來說,小學生閱讀的內容以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來決定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小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從滿足其喜讀欲入手,向學生推薦引讀。就我任教的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于是我推薦與他們年齡特點相適應的書籍,如《夏洛的網》夏洛是一只蜘蛛,威爾伯則是一只小豬,他們之間奇特二溫馨的友誼感染了無數的人。《愛的教育》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他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有故事都是愛。《西游記》(青少年版)、《三國演義》(青少年版)、《水滸傳》(青少年版)、《希臘神話》、《時代廣場的蟋蟀》和《蘋果樹上的外婆》等書籍。由于學生的個性、情感、生活經歷、興趣愛好、語文基礎各不相同,他們選擇課外閱讀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我給學生自主選擇讀物的權利,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適合自己水平的閱讀,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靈活的思想自由翱翔,這樣,學生就會讀有興趣,讀有目標,讀有收獲。
三、開展活動,落實學生閱讀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語文不僅要使學生熟讀課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在生活中擴大詞匯,掌握語言的規律,增長表達的能力,從文學作品的閱讀里提高思想的培養。”可見,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更能豐富閱讀的內涵。要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真正達到“豐富語言的積累”的目的,除了結合課文學習,指導課外閱讀以外,還應適當地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為此,我在班上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在活動中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如:構建班級圖書角、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讀書體會交流、詩歌背誦比賽、讀書筆記展示、演講賽、、成語接龍、建立讀書興趣小組、創辦班級讀書交流課等。活動中學生各顯其能,創設表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快樂,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閱讀收獲。從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達到了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效果。
四、創設合作閱讀的氛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激發他們主動去閱讀,去探究。在閱讀探究的過程中,逐漸培養閱讀學習的持久性,提高閱讀能力。
(1)在學習伙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一個共同閱讀的氣氛,一種共同閱讀的集體輿論,勝于老師的無數教育。例如,我進行課前3~5分鐘的讀書活動。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去讀,或朗讀、小組合作讀、師生合作讀、好伙伴比賽讀……此時,哪怕平時不大喜歡課外書的同學,也會被感染了。
(2)親子共讀,激發閱讀的欲望。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鼓勵家長能與孩子一起看書,而且看同樣一本書,并能經常在一起討論故事情節,評論故事中的人物,談談讀后的感受,那么就能激起學生的讀書欲望,激發閱讀興趣。讓家長的讀書興趣及熱情給孩子以最佳的啟發和引導。
五、教給學生閱讀的有效方法
篇9
一、鋪設課外閱讀的梯度,尊重兒童的生命樂趣
兒童是不可能一下子愛上閱讀的,低年級學生貪玩好動,必須循循善誘,順應孩子的特點,鋪設梯度,講究系統性。
1.順應兒童自然心理,驅動靈性閱讀的原動力。開學初的始業教育是驅動孩子閱讀原動力的極好契機。每個孩子都充滿著對閱讀的好奇,我總是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展示畫面絢麗的繪畫讀本,然后告訴學生,讀本里面是一個精彩的世界,有許多美妙的故事,走進它,人人都能成為“故事大王”。我給學生讀凡爾納的科幻作品《海底兩萬里》,讀到精彩之處戛然而止,學生迫切想知道結果,我告訴他們,誰想知道結果就要多親近我們的班級小書柜。于是,課間,書柜旁,便成了閱讀交流的小沙龍了。
2.把握準兒童年齡特點,激發快樂閱讀的向心力。一個人,童年的時候有沒有讀到適宜的優秀讀物,在以后的生命里很多東西都是不一樣的。給特定成長階段的孩子最適宜的讀物,關鍵是教師要有一雙慧眼,為兒童篩選的閱讀書目要根據年齡呈現階梯狀和文化層次上螺旋式的上升,讓童心從閱讀向往走向閱讀行動。
低年級的兒童求知欲非常旺盛,對于課本以外的讀物很感興趣,學生的腦子里充滿著奇思妙想,特別推薦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故事。中高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眼界拓寬了許多,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接觸內容適宜的經典書籍。教師作為兒童閱讀的領路人,給孩子閱讀指定讀物與自選讀物,孩子的“閱讀之行”就有了梯度,課外閱讀調來的四面八方的涓涓細流,匯聚成充沛的水量托起學生的語文學習之舟,同時也激發著生命的樂趣。
二、拓展課外閱讀的寬度,給予自由的心靈空間
只有為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的寬度即創設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使學生向往閱讀、樂于閱讀、享受閱讀,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開放式閱讀”。
1.開設班級讀書會,舒展豐盈美麗的思想。班級讀書會,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學習契機。孩子們讀《夏洛的網》時,結合書中人物紛紛暢談對友誼的認識,對生命的認識,雖然膚淺,但發自內心的感受非常真切,似乎與書中的人物一同成長,一同思考。在對話交流中,孩子們的情緒在激蕩、情感在融合,思想在舒展。可見一本本有形的書,創造出了無限大的閱讀時空。
2.開展親子共讀,回味溫馨透明的童年。因為有了“親子共讀”,讀書成了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在家庭閱讀氛圍的熏陶中,孩子們的閱讀空間變得無限開闊了。
三、提升課外閱讀的效度,營造持續閱讀的巨大磁場
創設讓學生自由發揮的展示舞臺,多層面構建積極的語文課外閱讀評價場,營造了持續閱讀的巨大磁場,可以源源不斷,激發其后續閱讀的內驅力。
篇10
身為語文教師,我對文學有著特殊的情感。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也更關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普及。長期以來,很喜歡央視的《百家講壇》,它是“一座讓經典、專家通向百姓的橋梁”。我曾買來一大堆《百家講壇》的精品之作,如《于丹論語心得》《劉心武揭秘紅樓夢》《馬瑞芳講聊齋》《易中天品三國》,等等,享受豐盛的文化大餐。品讀之余,也讓我頗為感慨:中國的傳統經典如此豐富、如此博大精深。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好多學生對此有些漠然,甚至畏懼。語文教師有責任將這些凝聚著先人畢生智慧和心血的民族文化瑰寶進行傳承和發楊。
那么,如何讓學生輕松、自然、快樂地誦讀經典呢?如何讓學生愛上經典、讀好經典,成為經典的粉絲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粗淺的嘗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開始喜歡上了經典名著。
一、改變經典觀,讓學生走近經典
經典是永恒的,這是指經典的價值,而不是經典的范圍。經典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范疇。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靈純潔明凈,積淀著人類數千年文明底蘊的經典正是滋養他們的心靈雞湯,可以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他們的人生涂抹最亮麗的底色。某些成人世界的經典當然可以成為學生的經典,但學生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經典。為此,我精心挑選出一些具有跨越時空的永久魅力的優秀作品,如《西游記》《水滸傳》等,還有更貼近學生生活的優秀的國內外文學作品,包括《男生賈里》《女生賈梅》《淘氣包馬小跳》《綠野仙蹤》《湯姆叔叔的小屋》《夏洛的網》以及《誰動了我的奶酪》,等等,因為它們同樣能“凈化”孩子們的精神世界,照亮孩子們的心扉,而且更符合孩子們的心理和認識發展水平。如此,給學生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和更寬泛的閱讀范圍,讓他們覺得經典并不是深不可測的,而是可以如水般清澈可見、溫潤可愛。
二、搭建閱讀階梯,讓學生鐘情經典
對閱讀量不大、閱讀經驗較為欠缺的小學生來說,他們一看到厚厚的名著就會心里發憷,此時,教師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設法消除學生的畏懼感,增加名著的親和力、感召力。電視臺經常反復播放一些名著改編電視劇,教師正好可以利用這些影視資源來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如,在講《林黛玉初進大觀園》一文時,我借來電視劇《紅樓夢》的光盤,播放其中有關劇情,并通過有聲有色的解說、提示,引發學生對《紅樓夢》的興趣。孩子們對電視劇《西游記》更是百看不厭,由此,我在課堂上朗讀相關章節,讓學生發現原著與電視劇的不同,并引導其注意原著語言的魅力,從而激起學生閱讀經典原著的興趣。對于像《史記》《東周列國》之類的純文言文的經典作品,小學生還無法閱讀原著,我就讓學生看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史記故事》《東周列國故事》……以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一部經典,如果一個人年青的時候就讀得索然無味,甚至心生畏懼,那么他也許終生都不會回頭再去讀它了。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的過程中,在學生和經典之間搭建一個階梯,降低閱讀的難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享受閱讀喜悅,做經典的超級粉絲
讓學生保持閱讀經典興趣的關鍵是讓他們在閱讀中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喜悅。我嘗試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如,舉行詩歌背誦比賽,評選出“背誦大王”等。學生每閱讀完一部經典之后,總要寫一些讀后感與讀書筆記,積累一些豐富的材料,為了展示其成果,我教的班每一學期都舉行一次閱讀知識競賽,試題出自學生們平時閱讀經典的過程中積累的材料。競賽后,給入選試題最多的學生評為“命題小能手”。此舉不僅使學生養成了在閱讀中提問和質疑的好習慣,也促進了他們與經典之間的有效對話。
讓學生成為小小故事家。《三國演義》《水滸傳》《鄭淵潔童話》《伊索寓言》等作品的故事性都很強,閱讀時就可以通過比賽講故事的形式來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收獲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