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內涵的句子范文
時間:2023-03-18 09:0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內涵的句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繁城落花,正君之眸,我在輪回的天階撒滿了斐紅的花瓣,等待著它們牽成鵲橋般的霓虹,將我的思戀全部載渡。而我在燈火闌珊處,仍尋找你的倩影與明眸,來淡化我前生在浮屠塔下的痛訴。
2、雕闌曲處,夢好難留,塵緣未斷觸景生情,內心的顫栗綻放著濕淋淋的真摯。
3、閉上眼,看時光掠影,枕著你如詩如幻的名字,沉入一場寂寥的夢中,親吻著你的臉,聽著你均勻的呼吸,是夢,不要醒,是愛,不要停,萬般柔情成過往,一切盡在不言中。
4、不可觸及的淚滴,添滿了心碎,你抬起頭望著遠方,眼中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5、多少情真,多少醉,一剪寒梅;細雨翡翠,芳菲菲,魂牽夢回。
6、繁城落花,霧縈回在薄暮的墻檐,風與誰輕舞漸逝的錦瑟年華,我在回憶里仍憶起你撐著油紙傘走過的青石板陌,你的跫音如春雨打在芭蕉葉上那般錯落。而我不斷的輪回地等待了幾世,浮屠塔下誰的虔誠和執著,沒有人在乎你的對與錯。
7、繁城落華,正君之眸,那一年,點點飛紅伴隨著清蕭的細雨輕落,在你腳跟踏上那一條布滿縷縷殘蕊的花階煙陌。我焚香對明月,等待青絲亦成灰,鉛華漸磨。等待歲月的激浪浣去滿腹的離愁與別恨,關于你,那只是曾經。曾經那驚鴻一瞥的際遇就當是下一世重逢的伏筆。
8、幾度落花,幾度飛雪,那一季的記憶幾乎成了一生的癡迷,天高云淡,桃花漫天,你一直是我心里的守望。
9、安靜的守候在來時的路上,如煙舊事依然讓人在獨醉,洗盡鉛華,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
10、黛潑千山遠,透過層層迷霧,你獨立于蒼茫之間,有一種幽遠讓我心疼,我知道那是你的身影,在天涯的邊緣,你孤獨而又決絕。
11、雕闌曲處,月,輕攏一縷薄紗,遠處有裊裊的音絲裊繞而起,如在夢幻般的世界里飄飛,輕輕的奏響,獨尋覓,韻依依,高山流水。
12、茶,如禪。疲于趕路之時,需要在樹下小憩,聽一聽鳥鳴深樹,嗅一嗅暗香浮動。黑夜,點一盞豆大的燈,讓微弱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疲憊時,給你力量,困倦時,振作精神,拯救你于迷途。
13、春去了又回,獨不知,今夕那里是天之崖,你可在天涯,半掩詩書,半斟清茶。
14、孤單的身影在濃濃的夜色里雕刻著一種心情,我相信,此時我們的相思是同步的,我在你的溫柔里開始沉淪。
15、紛擾的塵世里憂傷如昨,寂寞橫掃整個夜空,讀著空間溫暖的文字,給無邊的凄冷平添一絲惆悵,當年毫不猶豫為你斬斷翅膀,不再飛翔,誰知今昔何昔?一個人守著暗夜,把寂寥清唱?
16、此刻的憂傷,不是為人生,亦不是為某件事,也不是為某個地方,更不是為某個人,只是心情的一次出走,心靈的一種釋懷!
17、此時靜謐幽咽,徜徉在灑滿月影的校園,手拉著手,步伐搖曳,在人群中穿梭而過,月色透著樹縫閃爍迷離,溫柔的灑向行人的面龐,幸福的看著人們臉上詭秘的微笑、帶著幾分超脫的心情,()流連于藏經樓、法堂和大雄寶殿,繚繞的香煙令人有些沉醉;漫步塔林、古道,有誦經的聲音不斷傳來,那聲音似乎來自遠古,聞之有恍若隔世之感。
18、多情的淚,流不盡夜晚的漫長,難道我要把你放在心底最隱秘的角落收藏起來,任自己守著一方孤寂的天空,與艱難中獨立行走,再不想起曾經溫暖的片段?
19、仿佛小橋流水潺潺而過,誰的愛情永不易老去,笑看風花雪月,痛思紅塵絕戀。
篇2
2、只要我努力了對方還無動于衷的話,這段關系我就會為它扣上“算了
3、算了,到站了就要下車,空的位置自然會有人代替。
4、奈何橋東,那一碗孟婆湯,碎了多少人的地久天長。
5、痛到極致,是哭不出來的,只有酸苦,在心里排山倒海。
6、我從來都舍不得著這么說你。
7、容易崩潰的不是成年人,是成年窮人。
8、為你做了九分告訴你三分,自己拿著另外六分感動得不行,可是我忘記了,我對你的好,一分都不曾入過你的眼。
9、不知道該配些什么圖,配些溫暖的吧,總會有希望的,不要失望。
10、人丑就要埋頭讀書,以免抬頭嚇人。
11、突然想起一個人,卻發現已經沒有了對方的聯系方式。
12、可以和你在校園不期而遇的日子還有多久。
13、別人都猜測你有很多曖昧關系,其實你孤獨的像條狗。
14、舊情復燃等于重蹈覆轍。
15、后來,沒披星戴月,沒填海平山,你還是跟她走了,我便風餐露宿,客死他鄉。
16、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17、生而為人,對不起?!侗幌訔壍乃勺拥囊簧?/p>
18、年少時,你揚言要喝遍天下千種烈酒;年老時,你概嘆白開水原來最長情。后來才懂得,心動只是激情之愛,心定才是恒久的愛。
19、我唯一想嫁的人,今天娶了別人。
20、人生和電影不一樣,人生辛苦多了。
21、你以后遇到的人,都是心里裝有別人的人。沒有人再會用全部去愛你。
22、那一刻你心里有場海嘯,可你靜靜地,沒有讓任何人知道。——獨木舟葛婉儀
23、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24、以前我們相濡以沫,現在我們形同陌路。
25、我從來都舍不得這么說你。
26、我試著銷聲匿跡,原來我真的無人問津。
27、塵世間最無奈的事,便是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遇見那個想終身呵護的人。
28、我終于知道死而無憾的意思是什么,我死了,再也沒有人會遺憾。
29、你不愿意種花,你說,我不愿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櫝恰侗苊狻?/p>
30、我都快忘了這是我第幾次說要放棄你。
31、我對所有的喜悅都摻雜著不祥的預感?!龒u由紀夫
32、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著大人們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大人們,也會疼。
33、小時候真傻,居然盼著長大?!S子愷
34、我巴不得你過的窮困潦倒,半夜想起的全是我的好。
35、你是風是霧是鳥是酒館,唯獨不是歸宿。
36、別不開心了,這次我放過你了
37、是圓滿的世界里面的我,外表對稱,可是每一個零件都壞掉了。
38、我們總在最不懂感情的年紀,遇見最美好的感情。
39、說再多晚安,我也進入不了你的夢。
40、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
41、或許,我們終究會有那么一天。牽著別人的手,遺忘曾經的他。
42、他好像只是非常短暫的愛了我一下。
43、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北島《波蘭來客》
44、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45、關于我們,你遺憾嗎?
46、從此春秋兩不沾,風月不相關。
47、我們在放棄,涂白了記憶,以為就可以偽裝無邪的美麗?!挚〗?/p>
48、當我們不愛的時候,假裝愛,是一件痛苦而倒霉的事情。假如別人識破,我們就成了虛偽的壞蛋。你騙了別人的錢,可以退賠,你騙了別人的愛,就成了無赦的罪人。假如別人不曾識破,那就更慘。除非你已良心喪盡,否則便要承諾愛的假象,那心靈深處的絞殺,永無寧日。
49、原本活著這件事就是不斷妥協的過程?!瓚舸▉y步
50、我沒有停止愛你,我只是不再表現出來,因為我知道無論我多么努力,你都不會明白。
51、人在的時候,以為總會有機會,其實人生就是減法,見一面少一面。
52、日久生情,不過是權衡利弊。
53、高臺孤影觀月落。
54、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張愛玲《小團圓》
55、如果我不聯系你,余生都不會交集。
56、開始考慮值不值得的時候就是不值得
57、我可以一直向你伸手,但是我舉的時間長了很累,胳膊也很酸,別人在看著,我也很難堪
58、生活也就這樣了,沒有什么期待,也沒什么好失望的。
59、曾經的幸福,現在回憶起來卻讓我疼的不知所措。
篇3
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3、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4、花開成海,思念成災。
5、相濡以沫,相忘江湖。
6、一日不見,思之如狂。
7、執子之手 與之偕老。
8、心心念念,朝朝暮暮。
9、愿得一人,白首不離。
10、來生還像這樣愛你。
篇4
2、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誘于小利,然后可以立遠功。
3、只要你愿意走,總會有路,人生貴在行動,遲疑不決時,不妨先邁出小小一步。
4、看淡擁有,不刻意追求某些東西,落葉歸根,那些屬于你的,總會回來。
5、不必仰望別人,自己亦是風景。
6、每個圣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
7、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玻璃心。
8、失敗比成功更具有吸引力。
9、多一些努力吧,少點功夫矯情。
篇5
關鍵詞:主干句擴縮;化學概念;教學難點
在新課程化學教材中,對化學概念的表述有不同的方式,由于學生缺乏系統的邏輯學知識,對化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極為“陌生”,導致對各種概念的理解、辨析和運用成為化學學習中的一大難點。布魯納的“發現法學習”認為“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產品”。這充分說明學習概念的主要目的不是去死記硬背,而是要在認識、理解的過程中建立化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并運用于解決化學問題。因而如何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化學概念,進而正確表述化學概念到自己去下定義形成概念是新課標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本文主要闡述化學概念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將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糅于句子的“擴縮中”,通過分析化學概念陳述句來突破教學難點并提出自己的教學體會,以期“他山之石來攻玉”。
在九年級學生學習化學課程之前,他們已在語文課中學習了句子成分的劃分,明白了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謂、賓的附加成分,往往從范圍、狀態、數量、所屬、處所、時間、對象、方式等方面修飾、限制句子的成分。句子的附加成分往往層層遞加、層層限制。若將其與邏輯學中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有機聯系,并予以“同化”(句子附加成分的增刪變化其實是對概念“內涵”的另一種形式的表述),既能正確理解概念,又能準確把握化學概念,還能激發學生對化學概念進行探究的興趣。將難點突破與學科間的知識滲透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新課程初中化學教材中概念的表述方式,常見的有以下兩種定義類型,例析如下:
一、“××是××”型
例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將原句壓縮后主干是“原子是粒子”,賓語“粒子”前的定語“化學變化中”“最小”則將賓語層層限制,缺少任一部分就會擴大范圍,使內涵減少,外延擴大。主干句“原子是粒子”拋開原子的概念,就這句話而言,說法是正確的,但是不能作為“原子”的定義。只有將主干“原子是粒子”的賓語通過擴充,才能準確定義。因為粒子的種類很多,“原子”到底是怎樣一種粒子呢?粒子有大小,原子究竟有多大?“化學變化中”和“最小”道出了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的,而化學變化中的“分子”這種粒子必須再分為“最小粒子”——原子,但“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分?!盎瘜W變化”之外,原子可分。通過以上的啟發誘導,學生認識了“原子”,能準確把握原子的概念了,再運用“主干句擴縮法”設計題組訓練,強化學生的概念辨析能力。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是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粒子
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顯然,以上四種說法由于“粒子”前修飾、限制的成分不斷增減,使得概念的內涵發生變化。
二、“××叫做××”型
例2.(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軟水。
這類概念中的動詞“叫做”常作謂語。例子中“水”前的短語是定語,修飾限制“水”的條件、范圍、數量,使“水”的外延縮小,若去掉這些成分,則外延擴大,就對“軟水”的定義不準確。不難看出,例2中的主干句是“水叫做軟水”,這種說法明顯錯誤。軟水的成分是水,它又是一種怎樣的水呢?水中含有哪些物質?這些物質的物理屬性又有哪些呢?含量如何?通過以上啟發引導之后再將句子的主干部分不斷增加修飾或限制成分(定語)讓學生去辨析正誤。如,
A.含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軟水
B.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軟水
C.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軟水
ABC三種表述,由于作定語的短語不斷擴充,使得“軟水”定義中的外延越來越小,概念越來越準確。
例3.(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將原句壓縮,其句子主干是“性質叫做化學性質”,這只能說明“化學性質”是物質“性質”中的一種,到底是怎樣的“性質”呢?外延太大,無法理解。作定語的短語“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則是限制主語“性質”的范圍、對象、方式、所屬的,十分重要。“化學性質”既然是“性質”中的一種,又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物質不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嗎?經過以上分析,啟發引導后再讓學生進行“主干句擴縮”對比,不難理解這一概念。如,下列說法能正確定義化學性質的是( )
A.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B.物質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C.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D.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通過上述幾例不難看出,許多通過下定義的方式形成的化學概念,都是“句子主干”的擴展(指一個短語的一個成分或兩個成分又是一個短語,由小到大層層組合),而擴展前后的短語雖然結構相同,但其表述的含義完全不同,即概念的內涵截然有別。因此,在講解概念時,教師應首先分析句子成分,抓住“句子的主干”,然后啟發誘導學生通過增加附加成分或句型變化得到一組句意不同的短句(短語),讓學生通過對比領會句子所表達的真正含義,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運用概念,不會出現“以偏概全”的情況,如將例3再進行句型變換“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其內涵仍未改變,仍是正確的。
篇6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單純分析脫離語言環境的孤立的詞語不可能解決大多外語學習和翻譯中有關內涵意義的理解問題。事實上, 絕大部分詞語的使用是伴隨著一定語境出現的.
【關鍵詞】單純分析脫離語言環境 解決大多外語學習 翻譯中有關內涵意義的理解問題
【本頁關鍵詞】歡迎論文投稿 省級期刊征稿 國家級期刊征稿
【正文】
三、語境與內涵意義單純分析脫離語言環境的孤立的詞語不可能解決大多外語學習和翻譯中有關內涵意義的理解問題。事實上, 絕大部分詞語的使用是伴隨著一定語境出現的。語境不僅確定內涵意義, 也給詞語內涵提供廣闊的表現空間, 即詞語出現在一定的語境中有一定的內涵意義, 特殊的語境造就特殊的內涵意義。J. Thomas (1995) 舉過這樣一個例子:“The persons are oncoke. ”查一下當代口語詞典,“coke”這一單詞至少可以表明下列三種字面或抽象意義, 即“coca co la ”、“cocaine”和“coalderivat ive”, 這樣上述句子也就可能具有三種理解:a. The persons are drink ing coca co la.b. The persons are using cocaine.c. The persons are having so lid- fuel heat ing.至于上述句子究竟表達的是這三種意義的哪一種, 則只能由該句子使用的具體語境來判斷。如上述話語是在餐廳里說的,則表示意義(a) ; 如出現在犯罪團伙的黑窩里, 則表示意義(b) ;而如是指客廳里的情況, 則又表示意義(c) 了。由此可見, 理解了一個詞、短詞或一句話本身的意義, 即概念意義, 并不意味著就能理解其語境意義。英漢詞語內涵差異有許多與詞語使用的語境差異有關。除了要弄清一個單詞、一個句子本身的意指外, 語言學習者還應當進一步弄清是誰在什么情況下2. 暗喻(metapho r)—— Sp ring, the sw eet ing sp ring, is the years’ p leasantk ing.3. 擬人(personificat ion)——But the p ine is t rained to need no th ing and endure ev2eryth ing. It is reso lvedly. W ho le, self- contained, desiring no th2ing but righ tness, content w ith rest ricted comp let ion.4 夸張(exaggerat ion)——Ham let: I love Ophelia, fo rty thousand bro thers couldno t,w ith all their quant ity of love,make up my sum.5. 借代(metonymy)——Have you ever read Shakespeare?6. 排比(parallelism)——. . . the life the N egro is st ill sadly scripp led by themanacles of segregat ion and chains of discrim inat ion.7. 反問(Rheto ricalQ uest ion)——W hy did no t you keep your p rom ise?
【文章來源】/article/43/6392.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篇7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翻譯 動詞 模糊詞 銜接詞 關鍵詞
從2013年12月開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翻譯題進行了改革,將原來5個句子的翻譯(翻譯句子部分內容)改為短文翻譯。新的題型“測試學生把漢語所承載的信息用英語表達出來的能力”,內容涉及到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長度為140~160個漢字。雖然新的題型不過仍然是幾句話(最典型的為4句話,恰好體現出起承轉合的行文邏輯),但從句子到段落,內涵的增加、理解的深化導致翻譯難度的增加則是顯然的。如何做好新的翻譯題,這成為許多老師和同學焦慮的問題。筆者在一定的教學實踐基礎之上,結合英漢語言的差異,認為要做好段落翻譯,可以從處理好這四種詞語的翻譯做起:動詞、模糊詞、銜接詞、關鍵詞。
下面以四級考試翻譯樣題為例,具體闡述做好翻譯題與處理這四種詞語的關系。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樣題:
世界上擁有書法(calligraphy)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其中,唯有中國書法具有最悠久的歷史,傳播得最為廣泛,同民族文化保持著密切的關系。中國書法看似十分簡單,仿佛凡是能使用毛筆在宣紙(Xuan paper)上寫字的人似乎就成了書法家,其實不然。書法作為一種藝術,是玄妙而精深的,因此能夠真正走進書法藝術境界的(artistic realm)的書法家并不多。
一、動詞――句式處理的關鍵
段落翻譯的基本單位仍然是句子。句子翻譯的基礎是句子的結構處理,而一個漢語原句到底是翻譯為英語的簡單句、并列句,還是復合句,在基本保持原意允許多種譯法存在的前提下,則取決于對動詞的選擇。
原題第一句應該算是較為簡單的起始句,但是,也存在句式的選擇:句子的主謂結構應該是nations are few(或there are few nations)呢?還是few nations have calligraphy? 若為前者,則有以下譯文:
In the world, nations who have calligraphy as a form of art (或 the art of calligraphy ) are very few (或為避免頭重腳輕多用詞語譯為 only a few to count )
In the world, nations having calligraphy as a form of art are only a few to count.
In the world, there are few nations who have calligraphy as a from of art.
若為后者,則有:
Few nations in the world have calligraphy as a form of art.
上述多種翻譯產生的起因首先是對英譯句子謂語動詞的選擇(是“有”還是“屈指可數”?)。若將其中一個作為謂語動詞(“有”的翻譯也有兩種句式的選擇),則另一個要么成為從句謂語要么成為非謂語動詞;若將“屈指可數”譯為形容詞作定語,逆漢語原句語序翻譯,如最后一種譯法,則句子結構較為簡單緊湊。
若說第一句翻譯較為簡單,那么第二句就比較難了。難處表面上是句子更長,實踐層面則是句子結構組織的難度。第二句的動詞為“具有、傳播、保持”。一句含有三個動詞的漢語譯為英文,如果不拆分,其結構方式大概有這三種類型:
簡單句:(1)三個動詞為并列謂語;(2)其中兩個作并列的謂語動詞,另外一個作非謂語動詞(或者轉化為名詞或其他詞);(3)其中一個作為謂語動詞,其他兩個作非謂語動詞(或者轉化為名詞或其他詞)。
并列句:(4)三個均作謂語動詞,但是為并列關系;(5)三個動詞所在的小句子,兩個為并列關系,第三個從屬于前兩者中某一個,為從句的謂語動詞或者非謂語動詞,整體為含有從句的并列句;(6)三個動詞均作謂語動詞,其中一個為一個小句子的單獨謂語,另兩個為另一個小句子的并列謂語,兩個小句子為并列關系。
復合句:(7)其中一個動詞為主句的謂語動詞,另外兩個作從句的謂語動詞(為并列謂語,或者8其中一個又從屬于另一個,或者又9均為從屬于主句的從句)。即從理論上來說,不考慮一詞多譯的變化,僅從結構考慮就至少有八種譯法(當然考慮到動詞之間的關系、具體的語境,有些句式是不宜選擇的)。試舉其中幾種譯法為例:
Among them,Chinese calligraphy has the longest history, becomes the most popular among its people, and maintain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1)
Among them, Chinese calligraphy has the longest history, being the most popular among its people and maintain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2)
In them,with the longest history,only Chinese calligraphy is spread mot widely among its people and contain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2)
Among them,only Chinese calligraphy has the longest history,and it is also the most popular in its people,contain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5)
In particular,Chinese calligraphy has the longest history,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among its people and has maintaine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ional culture development.(7)
從上面列舉的例子可以看出,由于動詞的翻譯的差異,尤其是動詞在句中位置安排的不同,可以導致不同的句式選擇,從而產生不同的譯文。與漢語注重意合、流水句式不同,英語是注重形合的語言,所以其句式的選擇更為豐富,導致其譯文也同樣豐富多彩。
二、模糊詞――理解是翻譯的前提
樣題最后一句:“書法作為一種藝術,是玄妙而精深的”。什么叫“玄妙而精深”?這一詞語頗有文學色彩,意義隱晦不清,如果不能理解則無法翻譯,或者理解錯誤,則譯文必然錯誤?;谠~語的含義取決于本義和語境兩方面、尤其后者的原則,我們根據這個詞語的語境可以猜測:上文說書法看似簡單,實際上成為書法家的人很少,真正進入書法藝術境界的人同樣很少,因此“玄妙”是說“神秘”,“精深”大概是說“深奧”。于是,這一句我們可以譯為:As an art, Chinese calligraphy is mysterious and profound。不過,若用更為平實的語言表達,上述原文可以闡釋為:作為一種藝術,中國書法具有豐富的理論,需要學習者大量的實踐才能掌握書寫的技巧,不是一般的人輕易可以掌握的(“玄妙而精深”)。據此,我們可以有譯文: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form of art that involves a great deal of theory and requires many skills.或者譯為:As a kind of art,the spiri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s hard to comprehend and the grasp of it involves too much practice.
又原文第一句中“屈指可數”一詞,直譯為“can be counted on one’s finger”。但是若理解其內涵為“少”,則根據需要,可以譯為“only a few to count”或者“very few”“few”等。
總之,對于某些抽象的詞語,我們首先要理解其含義,在準確理解之后,可以用同樣抽象的詞語翻譯,或者意譯,或者為了讀者更好地理解,用闡釋(paraphrase)的方法進行翻譯。
三、銜接詞――思維的邏輯性
2013年12月之前的四級翻譯題為補全句子,連詞并不是考慮的重點,重點在于實詞的翻譯。此后,翻譯題從句子擴展為段落,則句子內部如何聯結,句子與句子之間如何聯結,便成為翻譯的一個要點。
第一種銜接詞為連詞,除過連接詞語的連詞,主要包括并列連詞和從屬連詞,均為用于連接句子內部不同的主謂結構。第二種銜接詞則為代詞,往往承前或者承后指代名詞或者相當于名詞的短語句子(人或事物)。第三種銜接詞還包括許多副詞、介詞,及其短語。比如,表示時間順序的連詞,一般容易想到的有:before,after,until,when,while,as,since,once,as soon as,no soon…than,等等;還有轉化為連詞使用的副詞:immediately,directly;以及轉化為連詞的名詞短語:every time,the moment,the minute,the second,the day,the instant等。這些多為句內連接詞。而句子之間的銜接詞則多為副詞(也有語法學家稱之為過渡詞):now,then,afterwards,later,immediately,soon,next,in a few days,gradually,suddenly,finally等。表示轉折關系的銜接詞,最常想到的是but,但更多的則是副詞:still,yet,however,nevertheless,nonetheless,on the contrary等。而句間銜接實現的更高層次則是沒有任何連詞或者副詞,純粹依據內在的邏輯關系形成銜接。
下面提供樣題的一種譯文(見附注1),作為分析其內在銜接的素材。
省去句內連接不談,此處只討論句間的銜接。原文第一、二句,對應譯文的第一、二句,兩句間通過“in particular”一詞實現銜接(或者過渡),表達對前一句在內涵上的推進。原文第三句的對應譯文為兩句:第一句譯文與上一句譯文意義順承,沒有使用連詞或過渡詞,第二句譯文使用代詞使得這兩句譯文銜接。原文第四句對應最后一句譯文,此句在內涵上應是上一句的推論的結果,隨便添加therefore,thus,then we know,that is,in other words等任一詞語均可表達出其內涵,但是譯文卻略而不用。如果我們將這道題的譯文與一般的四級作文范本比較,就更加覺得其中句間連詞、過渡詞的稀缺。當然,漢語原文除過第一二句中間的“其中”表示兩句之間的銜接之外其他句子之間并無任何銜接詞。這顯然體現出漢語中意合的特點。但是英語譯文何以也這樣吝于使用連詞或過渡詞?個種緣由到底是什么?也許這一方面,和有意模仿漢語原文有關;另一方面,源于對英語譯文效果的考慮:翻譯題原文本身起承轉合邏輯明晰卻又文字高度概括凝練,短短四五句,縱橫捭闔,若用詞語明確標出其內在邏輯,反而減弱了其氣勢與韻味。不過總地來說,英語中銜接詞(如代詞、連詞,或過渡詞)的使用,要比漢語更多、更為明確。試舉2014年6月關于教育公平的一道翻譯題為例。
原文:(略)
譯文:(見附注2)
原文五句中使用的銜接詞:(1)為了;(2)這些資金;(3)資金還(用于);(4)現在;(5)無銜接詞。
譯文中使用的銜 接詞:(1)In order to;(2)The found;(3)Meanwhile,the found (is used to);(4)Nowadays;(5)As a result。
四、關鍵詞――核心概念的表達
四級段落翻譯也如同譯文寫作,關鍵詞語如果翻譯不出來,或者譯錯,則成大忌,失分必多。幸好有些四級翻譯題提供了一些關鍵詞的翻譯,如上述樣題Calligraphy(書法),Xian paper(宣紙),artistic realm(藝術境界)。2013年12月的三篇翻譯原文也都提供了一兩個關鍵詞或較困難名詞的英譯。但是并非所有的譯文都會提供關鍵詞的英譯,如2014年6月的三篇分別涉及教育公平、核能、讀書的翻譯原文均沒有提供任何英語單詞,以至于下了考場,好多同學都在抱怨核能把人嚇住了,怎么也想不出合適的翻譯。當然,關于專有名詞、關鍵詞的翻譯,試題是否會提供英譯,比較一下上面兩次考試的試題就可以發現,基本上沒有提供英譯的關鍵詞都是課本中常見的詞語,而提供了英譯的關鍵詞基本都比較專門、生僻一些。所以,對于考生來說,只要認真學習英語課本中的文章和詞匯,再關注一下社會中流行語的翻譯,則四級翻譯中的關鍵詞就不會成為問題。
以上是從四種詞語翻譯的角度,探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段落翻譯題的解答途徑,所說或為個人一家之言,到底是否有益于備考四級的教學,還望教師同行、莘莘學子于自己的實踐中思考體會,與之參照對比。
附注:
篇8
關鍵詞: 語境 大學英語 詞匯教學 詞義
正如英國語言學家Wilkins.D.A.所言:“沒有語法,不能傳遞很多信息,沒有詞匯,什么也傳遞不了。”認識單詞是理解和被理解的關鍵,但單詞的記憶、理解和運用又是學生們最感困難的事。很多學生自述花了很多時間記單詞,但看到一個英語句子時仍然要么單詞不認識,或即使每個單詞都認識卻仍然讀不懂句子。詞匯量不夠大、單詞記住了不理解、不會使用單詞是學生在詞匯學習上碰到的主要問題。
英語詞義靈活多變,在教學中,如果把詞匯放在語境中教,讓學生將詞匯和語境聯系起來,在句子中、篇章中領悟詞的含義,掌握單詞的使用,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詞匯用法和意義,也可以有效地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一、語境
語境是語言使用不可分割的環境。許多學者已經從不同的角度對語境進行了分析與分類。如Malinowski將語境分為“話語語境、場景語境和文化語境”;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認知語境”的概念,他們認為語境存在于交流的整個過程中。胡壯麟將語篇的語境分為三個層次:(1)語言語境(linguistic context),亦稱上下文,指語篇自身的結構及邏輯連貫;(2)情景語境(Situational Context),指的是語篇所涉及的具體場景、事件及參與者;(3)文化語境(cultural context),即語篇所涉及的文化、社會背景等。Leech將語言語境分為詞匯語境、語法語境和言語語境。詞匯語境主要指詞語的搭配;語法語境指一個詞所在的句法結構;言語語境也叫上下文語境。
二、語境與詞匯
Leech對語言語境的劃分,讓我們看到了詞匯與語境的關系。Firth認為,每個詞出現在不同的上下文都是一個不同的詞。他的觀點道明了語境對詞匯語義的影響和語義對語境的依賴。一個單詞能與其他單詞建立聯系的時候,其意義是最清楚的。李運新在《英漢語篇翻譯》中指出:“一個詞和詞組,在詞典里是孤立的,但一旦用于具體的語篇中,它就形成了整個語篇結構的一部分,與其他詞語構成一個有機的編碼系統及上下文,并和特定的語境相關聯。所以,詞匯意義不是由詞典決定的(當然,詞典為譯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義),而是由語境及上下文決定的?!?/p>
三、語境與詞匯教學
1.在詞組層面記詞
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詞匯語境主要指詞語的搭配。詞語搭配是指詞和詞之間的組合。英語中很多的詞組(尤其是習語)并非自由的組合,而是遵循一定的語言習慣,語義區別于其中單個詞意義的總和,單個詞記憶有時不能幫助學生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多擴充詞組,而不是讓學生死記某個單詞。如我們常用的make,相信大學生都認識這個單詞,但我們1999年1月份的四級題卻有一道這樣的考題:
When he realized the police had spotted him,the man ?搖?搖?搖?搖 the exi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made off?搖?搖?搖?搖B)made for?搖?搖?搖?搖C)made out?搖?搖?搖?搖D)made up
這個題選B。made for在這里的意思是“朝……地方去”。單知道make的意思而不知道make for的用法的學生顯而易見是看不懂這個句子的。
詞語的準確搭配對于中國學生來講并非易事,教師教會學生在詞組層面記單詞是比較重要的。
2.在句子層面講解詞
在教科書的單詞表中往往列出這個詞在具體課文中的中文意思,學生對此記憶深刻,但是當該詞出現在另一個話語環境時就產生了理解上的障礙。例如expect一詞,單詞表上的注釋是“期望,期待”,于是我給學生寫了一個這樣的句子讓學生翻譯:
We expect our Grandma to die before long.
不少學生翻譯為:“我們期待祖母不久后死?!逼鋵嵾@個句子應翻譯為:“我們想祖母大概已不久人世了?!蔽覀內绻催^expect的幾個句子,就能理解為什么會這么翻譯了。如:
I will do what is expected of me.
She is expected to graduate this year.
Expect是指“人們按照事情的正常發展,視某件事為當然”。這樣的內涵,通過記單詞的漢語意思是理解不了的,只有通過多讀一些句子才能體會。
3.在篇章層面掌握詞
除要求學生記憶詞組和在課堂中講解句子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布置可行的閱讀任務,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尤其是閱讀那些經典的、知識豐富的、能反映英美國家歷史、文化、生活的題材。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更地道的英文表達,更能把握詞匯的文化內涵。著名學者胡文仲說:“只學習語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猶如只抓住外殼不會領悟其精神?!?/p>
詞義中蘊含豐富的文化知識,教師應介紹其文化背景,提高學生對詞匯內涵的深層次掌握。尤其是詞的引申義和一些詞的隱喻的用法。詞的引申義和隱喻義是指在詞的基本詞義上的延伸和擴展。在這種情況下更是不能簡單地用辭典的字面意思生搬硬套,而是應根據語境引申轉譯、具體化或抽象化。而如何轉譯、具體化或抽象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跟它們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的。
如下面這段英文:
“You are very kind,”said Mrs.Crawley.“We must only bear it with such fortitude as God will give us.We are told that he tempers the wind to the shorn lamb.”
在這句話中,temper的意思是“控制”、“調整”、“約束”,shorn lamb是“已經被剪過羊毛的小羊。”“tempers the wind to the shorn lamb”從字面看,是“上帝使風輕拂經剪過的小羊”。它的引申意思是“上帝可憐、體諒那些不幸的受難的人”。這個表達源出十六世紀的法語,后出現在英國小說家勞倫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的小說《感傷的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因而,多閱讀是一條讓學生牢固掌握單詞的地道用法的必經之路。
四、結語
由于缺乏學習策略,學生常常孤立地機械地學習單詞。他們往往只關注單詞相對應的漢語意義,不重視單詞所使用的語境,不重視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背景,使他們不了解單詞本身的真正內涵,不了解單詞的真正使用場合。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英語詞匯教學的關鍵是要抓住語境。要確定詞義,就必須依靠語境提供的方方面面的信息,語境對于詞義的理解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詞典無法替代的。一個單詞與其他單詞建立聯系才能確定其意義。在語境中學習單詞,能提高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提高對語言的感知能力,使英語輸出更流暢更地道。
參考文獻:
[1]Firth,J.R.Papers in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2]Leech,G.Seman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1981.
[3]Malinowski,B.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London:Routledge,1923.
[4]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London: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86.
[5]Wilkins.D.A.Teaching Vocabulary[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Ltd,1982.
[6]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設,1989.
篇9
一、強化“兩種意識”,培養“一種心態”
現代文閱瀆“理解重要句子”的解題必須建立在通讀、讀懂全文的基礎上進行。日常教學要強調先讀懂文章,在此基礎上結合題目要求分析句子含義。備考階段更要強化“兩種意識”:通讀全文意識、力爭答題踩點拿分意識。不少學生考試時因時間安排問題,常常是未讀全文,看一下考題就匆忙下筆答題,或只看題目要求就尋找相應段、句答題,常常是答題不全或相去甚遠。所以學生通讀全文、力爭答題踩點拿分的意識必須強化。
做現代文閱讀分析題目時心態十分重要?!袄斫馕闹兄匾渥印钡念}目有一定難度,慌亂、緊張都會對解題造成障礙。心不靜則神不凝,本來已經擁有的知識會暫時遺忘,解題無頭緒。只有全神貫注才能在短短幾分鐘內通讀全文、把握大意,進而針對題干要求仔細分析,規范答題。因此,培養心靜、心細的心態十分重要。
二、分清類型,有的放矢
備考階段,首先要幫助學生分清“理解重要句子題”的類型,明白解題思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調用所儲備的知識解題,做到答題全面,用語規范。筆者依據多年的教學體驗,將“理解重要句子題”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帶有修辭格、內涵較豐富的句子
這類句子由于使用相關修辭,句子的意思顯得含蓄,內涵豐富。整個句意不容易看出,分析這類題目,要先明確句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辭,再結合具體語境中的關鍵詞語尤其是帶修辭的詞語,分析其含義,因為修辭部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句子蘊含的某種情感。例如《岳樺》(2009年全國卷)第2小題“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①“我仿佛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強的生命在掙扎中發出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边@個句子理解的重點在于對句中關鍵詞語尤其是帶修辭性詞語的理解?!吧衩氐牧α俊?、“尖利的叫喊”等,它賦予岳樺人的情感。再結合語境中“倔強的生命在掙扎”等詞語,上下文意概括這句子的含義。從而明確這句子是:用擬人手法,寫絕地中的樺樹為了生存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生動地表明生存掙扎的代價是沉重的,生命的痛苦與希望同在。)整個解題思路可以是明修辭――分析關鍵詞語或修辭作用――明確含義。
又如對《城市的氣味》一文中帶修辭的句子“那種口福的氣味,惹得味蕾像一個活潑的小人兒,一下子全醒了,嘰嘰喳喳,你問我,我問你,怎么啦?怎么啦?”一句的理解,就可以抓“惹得味蕾像一個活潑的小人兒”、 “全醒”等詞語,指導學生明確用擬人手法,夸張地寫出味蕾在大龍蝦氣味的刺激下生動而富有趣味的反應:充分表現城市這一類氣味具有的強烈生活氣息與感染力。答案據此提煉,全面且語言規范。
2.結構比較復雜、意思難懂的句子
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一般以復句為主,學生接觸這類句子往往找不著北,其實可化繁為簡。即是復句的先分解出單句,找出單句的關鍵詞語,突出句子之間關系。例如(2009年重慶卷)(五)《瓷器的意味》第1題:怎樣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F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一句的含義。理解本句子關鍵是①找隱含的信息,“日子一好……好東西”“日子一好”指的是物質生活豐富等,“好東西”就是有價值的,這里陳述的對象是“瓷器”。②結合文章第2、3段意思分析,抓采分點,歸納出答案:物質生活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前提,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瓷器的價值。
化繁為簡,由復句到單句,由詞語到句子,從關鍵詞語入手,聯系上下文意,解答整個句子。這是一個連環思考的過程,整個過程思維的出發點往往在于關鍵詞語,它是句子中較難理解或在結構上有特殊地位或是隱含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找準這一突破口,就能“牽一動百”,意思難懂的句子也能將它破解。但要注意的是越是復雜的句子,解答時越要靜心、細心,以便快、準地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3.看似自相矛盾卻蘊含深意的句子
這說的是從字面上看似自相矛盾,甚至有否定意味,但被作者寄予深刻用意的反常句子。這類句子的考查是近幾年“理解重要句子題”的一大亮點,也是幾種類型中學生感到最難以理解的。從句子上看,很少能直接、明白其中含義,解題時應注意看有相互矛盾意味的詞,挖掘其中的肯定意味,明確深刻的含義。例如(2008年全國卷I五第15題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第2句)“好像這凄冷的陽關古道也有了幾分暖意了”一句,“凄冷”與“暖意”看似矛盾,實際全句的含義正在其中。結合句子所在的段落,是旅伴對陽關硯等情形的介紹,讓人感知這里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在凄冷的環境中給人心靈上的溫暖慰藉。句子的深意應是從情感角度分析,而“凄冷”與“暖意”看似矛盾的詞語提示了解題的要點所在,是由外在感覺到內在感受。由此句子的含義不難得出,它應該是“我”這一主人公由陽關硯蘊含的歷史文化氣息而對古城的感覺也變得溫暖。再如(2009年全國卷I五第15題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第2句)“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一句,抓住“沒有”這否定詞,它實際是肯定人生只要努力勞動,就不會“荒涼”?;卮疬@類句子的問題應是分兩步走:找出句中看似自相矛盾的詞(或否定意味的詞),再挖掘其中深刻(肯定)的意味,當然,分析時應遵循句不離段的原則。
4.起勾聯結構作用的關鍵句子
篇10
關鍵詞:現代漢語;小句;語法分析
在現代漢語中,除了一些傳統的語法單位,如語素、詞、短語、句子之外,我們還會碰到如小句、主謂短語這樣的語法術語。從名稱上看,小句是相對于大句而言的,但是它們的內涵和外延則在很多地方是模糊的,不確定的,還存在許多交叉和重合的地方。那么如何將其進行進一步區分?到目前為止,語法學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小句”這個術語是否必要,它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它與主謂短語之間怎樣劃分界限?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近幾十年來,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筆者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心得。
在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史上,“小句”這個術語始見于劉復先生的《中國文法通論》(1920年)。但在該書中,劉復先生并沒有將其作為一個語法單位,只是在給“子句”下定義時提到了這個術語。在他的理論中,“小句”只是一個名稱,不是一個語法單位。真正給“小句”這個概念賦予內涵的語法學家是呂叔湘先生。他在《中國文法要略》中,首次提出了這個概念。他把句子的構成成分分為詞組和詞結,其中詞結是主語和謂語的結合體。他把句子分為簡句、繁句和復句。其中包含多個詞結,且詞結關系是“關系的結合”的是復句。他認為復句中的詞結就是“小句”,因此小句就是在復句中充當詞結的主語和謂語的結合體。
這一理論更為成熟是在呂先生的《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中,在該書中,“小句”的指稱范圍進一步擴大。他將單句和復句中的分句都稱為小句。而對于“作為句子成分的這些書上的子句或叫做主謂短語的那些組合”,他認為還是叫做主謂短語,排除在小句外為好。這里呂先生已經將主謂短語和小句分割開來,并基本上明確了劃分主謂短語和小句之間的界限,即能否做句子成分。也就是后來所說的句子的“獨立性”,即能否單獨使用。如果只能充當句子成分,那就不存在獨立性,就不是小句,而是主謂短語。更為可貴的是,呂先生在此書中已經注意到了語言單位的動態與靜態之分,這對于我們認識小句這個概念的重要性,以及確定小句的判斷標準具有重要意義。他指出:“語言的靜態單位是語素、詞、短語(包括主謂短語),以及介乎詞和短語之間的短語詞,其中語素是基本單位。語言的動態單位是:小句、句子(一個或幾個小句),小句是基本單位。靜態單位和動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小句一般是一個主謂短語,也常常是一個動詞短語(包括只有一個動詞),在少數情況下是一個名詞短語(包括只有一個名詞)?!?/p>
由此可見,小句這個概念是從語言的動態性角度出發來設定的,它與主謂短語完全體現了語言的兩個不同層面。小句是語言的動態單位,主謂短語是語言的靜態單位。動態單位強調的是小句具有表述性,能夠傳達一定的意思,并使聽話人領會說話人的意圖。靜態單位強調的是主謂短語具有一定的形式和意義。由于二者之間存在著質的差別,所以有必要保留小句這個概念。否則如果也將小句看成靜態的語言單位,就沒有必要用小句重復稱呼主謂短語了。況且小句在語法體系和語法分析中也具有關鍵的作用。
那么,怎樣處理小句和主謂短語二者之間的交叉呢?我們先看邢福義先生在《漢語語法學》中對小句下的定義:小句是最小的具有表述性和獨立性的語法單位。這是從語用的角度,同樣也是從語言的動態性的角度來給小句下的定義。因此,邢先生把單句和復句中的分句歸為一類,都叫小句,而把充當句子成分的主謂短語排除在小句之外。
刑先生所謂小句這種語法單位具有獨立性,是指小句之間不能互相包含,換句話說,就是被包含在小句之中的語法單位,不是小句。例如:她生小孩了。我知道她生小孩了。第一句“她生小孩了?!蹦軌颡毩⑹褂?,因此是小句。而第二句中“她生小孩了”是被包含在“我知道X”中的,是作為整句話的賓語出現的,這個主謂短語既然已經充當句子成分,那就失去了句子的獨立性,不具有句子的性質和功能。這也是刑先生將其稱為主謂短語,而不是小句的原因之一。這與前面呂叔湘先生的觀點恰好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認為獨立性是小句與主謂短語的重要區別之一。
刑先生所謂小句具有表述性,是指能夠表明說話的一個意旨,體現某種特定的說話意圖。具體點說,就是或者表明一個陳述,或者表明一個感慨,或者提出一個要求,或者提出一個疑問等。例如:你很認真。你好認真!你認真點!你認真嗎?第一句表明一個陳述,第二句表明一個感慨,第三句提出一個要求,第四句提出一個疑問。這四句話分別體現了四種不同的話語意圖,但是這些話語意圖的不同是由四種不同的語氣來實現的,即陳述語氣、感嘆語氣、祈使語氣、疑問語氣。而語氣的表現形式是語調,因此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句子的表述性是通過語調來實現的,而小句和主謂短語的區別也和語調有關。
我認為小句是句子,主謂短語是短語,小句和主謂短語的區別歸根到底是句子和短語的區別。小句是動態的語法單位,主謂短語是靜態的語法單位,二者有著質的區別。句子是動態的語法單位,它是具有一定的語調,能夠表達相對完整意義的語言單位。而詞和短語只能表達一定的意義,不具有語調。因此是否具有獨立的語調是小句和主謂短語的根本區別。
綜上所述,由于小句在漢語語法體系中是基本的動態單位,在語法分析中具有關鍵的作用,所以有必要保留小句這個概念。在劃分小句和主謂短語的界限上,最根本的要看是否有完整的語調,能否清楚地表達說話人的意圖。同時還要兼顧其是否具有獨立性,即能否單獨使用,如果具備上述特征的就是小句,否則就是主謂短語。
參考文獻:
1.劉復,《中國文法通論》[M],中華書局,1939
2.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商務印書館,1979
3.邢福義,《漢語語法學[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