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的種植栽培技術范文
時間:2024-04-18 17:5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銀花的種植栽培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人工金銀花種植;引種栽培;滴灌技術;管理方法1 金銀花的生長習性特征
金銀花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力較強,在氣候環境相對惡劣的庫爾勒市,金銀花也能夠正常生長。該地理位置位于新疆天山支脈霍拉山的南部山脈,塔里木盆地南緣,屬典型的溫帶大陸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1.4℃,極端最高氣溫高達40.1℃,極端最低氣溫低至-28.1℃,每年冬季的平均溫度約為-8.1℃,夏季平均溫度為26.10℃,年平均降水量50.1mm,年蒸發量2788.2mm,無霜期192~220天。
2 金銀花的種植栽培
2.1 金銀花栽植小苗
庫爾勒種植地區丘陵溝壑縱橫交錯,平均海拔都在900m以上,土壤為第三紀風化剝蝕山地基巖基礎上在發育過程中的棕漠土,漏水漏肥,缺乏有機質,含鹽量高,在地表20cm以下,普遍為20~30cm的鹽磐,以硫酸鹽、氯鹽為主,經地形平整后回填客土。庫爾勒區域即使到了每年夏季降水量依然非常稀少,栽種人員就可以選擇栽種金銀花小苗。金銀花小苗在春季時對溫度的反應比較靈敏,庫爾勒地區每年幼苗的生長時期比濕潤的氣候環境地帶要早,而秋季金銀花小苗在氣溫0℃以下時便逐漸干枯,干枯時間多為11月上旬,并且苗葉沒有完全脫落,其綠期較其它植物長1個月以上。金銀花生長花期較為集中,開花較多,7月中旬生長迅速。
2.2 金銀花栽植方式
2.2.1 引種栽培。金銀花引種栽植的扦插苗必須遵循科學的栽種排列方法,通常栽種人員是按照栽植行與栽植行間距離保持13cm,行內植株與植株間的距離保持11cm,種植的密度約為每1hm2種植6000株進行栽種的。另外,在對每株的枝條進行裁剪時,必須保留有8個左右的主枝,將主枝架托在水泥柱或者鐵絲上。
2.2.2 滴水灌溉。在庫爾勒地區金銀花的種植區域內,灌溉方式基本都采用了新型的滴水灌溉方法,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節約水資源。滴水灌溉分為多個階段,頭道水的灌溉應在金銀花苗木栽植后及時進行,等到田地里土壤的濕度飽和之后,經過扶植苗木順利生長和在苗木根部壘土實施第2次的滴水灌溉。之后,栽種人員就可以根據金銀花生長的灌溉規律進行具體的滴灌工作:1個星期之內輪流灌溉2次,1次12個小時,滴灌容量達到每小時2.1L。
2.3 施肥和追肥
金銀花在幼苗移栽之前需要施有機肥料1次,另外在其生長的過程中還應該追加3~4次肥料。施肥和追加肥料時要在金銀花種植區域的周圍挖掘一條環形條狀的溝渠,將有機肥料和化肥混合之后填于溝渠內再在表層覆蓋土壤,使用的化肥量應該視金銀花的生長情況而定:基肥用量控制在10kg、尿素0.04kg、過磷酸鈣0.18kg;追肥的時間段在金銀花發芽之前和收割之后施入,追肥肥料用量與基肥相同。
2.4 修剪整形
修剪強度原則應該遵循金銀花植株的年齡和生長狀況:對于那些壯年正處在強勢生長狀態的植株,修剪的幅度不宜過大;而老年植株的生長狀態相對較弱,需要栽種人員重新修剪。修剪時期在每年的年底一直持續到冬季結束,在金銀花的頭茬花開之后,每個季節的6月、7月和9月都需要修剪枝梢,并且在采花后輕度修剪。
2.5 病害病蟲防治
庫爾勒地區的金銀花栽種容易受到白粉病和蚜蟲的侵害。白粉病的發病初期體現在葉片上會殘留有白色的小斑點,之后病情逐漸呈現出擴大的趨勢,凸顯白色粉斑,最終病情蔓延到金銀花的全部枝葉,造成葉面發黃枯萎的現象。在該病防治中,可采用多菌靈600倍的稀釋溶液或者治農菌2000倍液進行噴灑。
蚜蟲在每年中上旬的時候會誘發大量的病疫災害,導致金銀花的葉片和枝條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損害,造成幼苗停止生長直至死亡,對人工金銀花栽培種植危害甚大。針對這個問題,金銀花種植管理人員應該采用吡蚜酮農藥1800倍液進行噴灑,控制蚜蟲病情。
3 結語
總而言之,滴灌條件下的金銀花的引種栽培工作不僅僅體現在灌溉用水方面,它還涉及到金銀花種植栽培的每一個具體環節。只有政府通過宣傳滴水灌溉的優越性,為人工金銀花種植產業提供技術,庫爾勒的金銀花種植行業才能取得良好的發展態勢。
參考文獻
1閆妍,張金霞.金銀花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8(24)
篇2
關鍵詞:金銀花;質量;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S567.7+9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3-0154-04
AbstractHoneysuckle is a common bulk medicine material. It has the efficacy of anti-inflammatory detoxification, heat evacuation and evil disper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standardize the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the honeysuckle medicinal material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honeysuckle quality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controlling honeysuckle qualit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Honeysuckle;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 Control measure
金銀花,又名忍冬、銀花、鷺鷥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1]。金銀花是常用的大宗藥材,具有抗炎解毒、疏熱散邪等作用,自古被中醫譽為清熱解毒之要藥。現代研究表明,金銀花還具有興奮中樞、增強防御機能、降血脂和預防胃潰瘍等作用。金銀花的功效與其質量息息相關,為控制金銀花的臨床療效就要不斷提高金銀花藥材質量。本文總結了近年來對金銀花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的結果,就金銀花種質與產地、栽培管理方式、產地加工方法等因素進行論述,并提出應對策略,為提高金銀花質量提供參考。
1金銀花質量的影響因素
現在關于影響金銀花質量的報道較多,但由于控制金銀花質量的因素非常復雜,目前的研究結果多不統一,甚至有些結論差異較大。2015年版《中國藥典》 [1]規定,金銀花檢測指標成分為綠原酸、木犀草苷。質量差的金銀花往往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影響臨床療效。金銀花品質的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1.1種質與產地
我國金銀花種質資源豐富,栽培歷史已達幾百年,經過長期的自然、人工選擇,其種質不斷發生變異和分化,各產區均形成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家品種。當今學者對于金銀花的藥用品種爭議較大[2-6]。1963年版《中國藥典》首次收載金銀花,其植物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此后藥典又新添加了三種,直到2005 年版《中國藥典》開始將金銀花分為山銀花與金銀花2種。2015年版《中國藥典》規定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 japonica Thunb. 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周鳳琴[7]和冉蓉[8]等測定了山東10個金銀花種質中的指標成分含量,結果表明綠原酸含量在 1.01%~2.36%之間,木犀草苷含量在0.75%~0.221%之間,可以看出不同種質金銀花樣品中綠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差異明顯。
金銀花在全國大多地區都有種植,而各地氣候條件、生態環境不同,導致不同地區出產的金銀花質量有明顯差異。一般認為山東平邑、河南新密等地為傳統道地產區,河南封丘、河北巨鹿為金銀花藥材的新產區。周鳳琴等[9]對金銀花進行道地性剖析和調查,確定了金銀花的道地產區和新產區。目前山東平邑是中國金銀花種質資源分布中心。辛華等[10]通過研究11個不同產區金銀花中指標成分含量,認為山東平邑產區、河南安陽產區金銀花質量較好。向增旭等[11]對7個不同產地金銀花中指標成分等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河南主產地金銀花中綠原酸、總黃酮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別為2.85%、2.274%,山東主產地次之。師鳳華等[12]通過對9個不同產地及2份引種金銀花藥材進行品質評價,分析比較后認為山東曲阜出產的金銀花質量較好。
1.2栽培管理方式
1.2.1修剪方式修剪枝條是金銀花管理的重要環節。一般情況下分為春剪、夏剪、秋剪、冬剪,具體修剪方式要根據植株的長勢和地理環境進行修剪。張燕等[13]采用輕、中、重不同的修剪方式,測定其生長指標、分枝數、產量,并測定樣品中的綠原酸、木犀草苷等指標成分含量,根據源庫理論研究金銀花不同冬剪方式的科學性,結果表明,不同冬剪方式對金銀花的各項生長指標、分枝數、產量達到顯著影響,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差異不顯著;冬剪宜輕不宜重,中剪分枝最合理,產量也最高。張國杰等[14]通過對金銀花植株修剪的不同方法進行試驗研究,發現最佳修剪株形為自然圓頭形,最佳修剪時期為當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此期修剪的金銀花植株生長強旺,葉色深厚,產量較高。
1.2.2不同采收期中藥材品質不僅會受到環境的影響,還會受到藥用植物生長發育規律的影響,因此不同的采收時間就會對金銀花藥材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每年的五月至九月是金銀花花蕾形成與開放的時間,并且有分期性(米花期、青花期、二白期、大白期、銀花期和金花期),大約持續15天。朱小強等[15]通過對不同采收時期金銀花樣品指標成分含量進行測定分析,發現樣品中綠原酸的含量隨發育階段的提高不斷降低,至銀花期時,綠原酸含量最低,僅為青花期的49%。李建軍等[16] 對一年內不同采收期的金銀花樣品指標成分含量進行檢測分析,結果顯示五月份第一茬采收的金銀花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都最高,六月份至九月份采收的金銀花中綠原酸含量逐漸下降,十月份第六茬的金銀花中指標成分含量又有增高趨勢,其中綠原酸、木犀草苷質量分數分別為2.059%~3.593%、0.110%~0.171%。張燕等[17]對4年生忍冬不同發育階段花的生長、生物量和質量及不同采收部位的主要藥效成分含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第一茬花產量、質量、綠原酸質量分數、木犀草苷質量分數均較高,以后產量依次降低;第二茬花與第一茬花相比木犀草苷顯著降低,其它無明顯差異。由于二白期產量較高,指標性成分含量與米花期、青花期相比差異較小,因此,考慮到產量和質量的最大收益,認為二白期至大白期最適宜采收。
1.2.3農藥施用農藥施用不僅會影響金銀花的生長發育,而且施藥后的農藥殘留對金銀花藥材的質量有很大影響。倪云霞等[18]測定了四種殺菌劑處理樣品的綠原酸含量,表明1 200倍15%三唑酮防治處理的綠原酸含量最高,達1.683%,其次是經過500倍50%多菌靈處理的金銀花樣品,綠原酸含量達1.539%;同一種藥劑不同濃度相比,15%三唑酮1 200倍處理比600倍處理高20.6%,這可能是因為高濃度三唑酮處理后,金銀花花蕾稍少,開花期稍有提前,降低了綠原酸的含量。徐迎春等[19]測定了施用不同濃度多效唑的金銀花樣品中綠原酸含量,結果表明噴施低濃度多效唑可提高花蕾綠原酸含量,100 mg/kg效果最好,其綠原酸含量為5.82%;其次是200 mg/kg,綠原酸含量達5.26%,高濃度無效果。孫楠等[20]對金銀花規范化種植中啶蟲脒殘留消解動態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施用3%啶蟲脒乳油,經過10天,藥物能消解90%以上。為了減少農藥殘留,在規范化種植金銀花過程中,如果施用3%啶蟲脒乳油,那么安全間隔期應該控制在5天以上,施藥量也應控制在18.75 g/hm2以內。
1.3產地加工方法
金銀花的產地加工方法有曬干、陰干、土烤、烘干、 殺青烘干、蒸曬、微波干燥、冷凍干燥、真空干燥等,加工方法不同,金銀花質量不同。彭菊艷等[21]分別用6種不同干燥方法加工大白期金銀花樣品,結果顯示蒸后烘干樣品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最高,分別是烘干樣品的2.23倍和2.31倍,微波干燥次之。高曉艷等[22]用微波殺青烘干、滾筒殺青烘干、烤房烘干、曬干4種方法干燥金銀花并檢測其中的指標成分含量,結果表明,微波殺青烘干、滾筒殺青烘干所得金銀花的綠原酸、木犀草苷含量較高,烤房烘干法次之,以上三種方法均高于曬干方法;在HPLC指紋圖譜中,通過不同的產地加工方法得到的金銀花色譜峰數量、大小不同。
2有效控制金銀花質量的措施
2.1篩選出適宜道地產區種植的金銀花優良種質
山東平邑、河南新密是有名的老產區,而河南封丘和河北巨鹿則屬于近年快速發展的金銀花新產區。老產區的金銀花基本是成墩栽培,習慣扦插繁殖,在同一花墩或同一地K常形成一個主要品種與多個其他品種混種的現象。新產區則采用引種、選擇、修剪與整形手段,使蔓生藤本成直立型[9]。上述方法均為傳統表型性狀的選育技術,優良種質的選育進展較為緩慢,值得推廣的優良品種較少。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可采用傳統種質選育技術與現代農業育種中廣泛應用的核輻照等高效誘變技術、優異突變株系的分子生物學鑒定技術等相結合的方法,篩選出適合道地產區環境的金銀花優良種質,建立起金銀花優良種質提純復壯技術體系及規范化留種技術體系,加快新品種的推廣。
2.2科學管理
在金銀花種植過程中,通過合理修剪枝條和整形可以提高金銀花質量和產量,冬剪要注意長出的新株形是否完整合理,是否有利于植株通風、透光,剪去無效枝、弱小瘦枝,使株開勻稱。不管用哪種修剪方法,都要注意不傷干和芽。夏季金銀花生長旺盛,也是重要的采收期,注意摘心或修剪。
金銀花種植過程中要嚴格控制農藥施用,加強藥農防治病蟲害的知識及責任心。在防治病蟲害時,要注意清除病枝殘葉,嚴禁花期施藥,且需在施藥10~15天后采摘,以免農藥殘留超標,降低金銀花藥材質量。
金銀花的采收最好是在二白期的清晨和上午進行,該時期采收的花蕾不容易敞開,營養足、氣味濃、色澤好。采摘后的金銀花要及時處理,防止堆積發酵降低藥材質量。加工金銀花時,最好按品質等級分開進行干燥,且不管曬花還是烤花,花蕾未達八成干時不能翻動,否則花針易變黑,質量明顯下降。
3小結
3.1金銀花的質量直接影響其藥用價值,也影響著種植戶的經濟收入。由于影響金銀花質量的因素較多,有必要對其種質、栽培技術、采收、加工等環節進行系統研究,在其種植過程中開展全程質量監控,綜合考察各因素對金銀花質量的影響,制定科學的管理標準,總結出一套從源頭上控制金銀花藥材質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2金銀花藥食兩用,安全性尤為重要。要嚴格控制金銀花的種植環境及農藥的規范合理使用,以確保產出的金銀花藥材安全、高效。同時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強金銀花的品種選育工作,培育出產量高、品質優、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新品種,并加強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2015版.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社, 2015: 221.
[2]茍占平, 萬德光. 金銀花名實考證[J]. 中藥材, 2005, 28(6): 517-518.
[3]汪冶, 文惠玲, 梅樹模, 等. 灰氈毛忍冬應作為正品金銀花的植物來源[J]. 中國中藥雜志, 2008, 33(3): 341-342.
[4]汪冶, 文惠玲, 梅樹模, 等. 《中國藥典》2005年版金銀花和山銀花品種分列的商榷[J]. 時珍國醫國藥, 2009, 20(1): 50-53.
[5]汪冶, 肖聰穎, 田蘭, 等. 金銀花本草考證的商榷[J]. 中國中藥雜志, 2010, 35(8): 1086-1088.
[6]茍占平, 萬德光. 《本草綱目》和《植物名實圖考》中“忍冬”種的商榷[J]. 時珍國醫國藥, 2012, 23(2): 511.
[7]周鳳琴, 冉蓉, 李佳, 等. 山東10個不同種質金銀花中綠原酸含量及其品質評價[J]. 山東中醫雜志, 2007, 26(7): 478-481.
[8]冉蓉, 孔慶悅, 周鳳琴, 等. 山東10個不同種質金銀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測定[J].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8, 26(4): 753-754.
[9]周鳳琴, 李佳, 冉蓉, 等. 我國金銀花主產區種質資源調查[J].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2010 (3): 21-25.
[10]辛華, 豐杰, 程若敏, 等. HPLC測定不同產地金銀花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苷[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1, 17(2): 60-65.
[11]向增旭, 高山林, 郭巧生. 不同產地金銀花種質資源化學成分含量比較[J]. 中國中藥雜志, 2007, 32(23): 2554-2557.
[12]師鳳華, 趙祥升,莫喬程,等. 不同產地不同種質金銀花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分析[J]. 中藥材, 2014, 37(7): 1145-1148.
[13]張燕, 解鳳嶺, 郭蘭萍, 等. 不同冬剪方式對金銀花生長、產量和質量影響的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2012, 37(22): 3371-3374.
[14]張國杰, 翟春峰, R欣周. 修剪方法對金銀花產量影響的試驗研究[J]. 中國農技推廣, 2005(7): 40.
[15]朱小強, 楊雄. 金銀花最佳采收期的研究[J]. 林業實用技術, 2005(5):36-37.
[16]李建軍, 賈國倫, 王君, 等. 金銀花日不同時間和年不同茬次指標成分含量變化趨勢[J]. 中國中藥雜志, 2014, 39(7): 1225-1228.
[17]張燕, 王文全, 郭蘭萍, 等. 不同采收期金銀花的產量和質量研究[J]. 中草藥, 2013(18):2611-2614.
[18]倪云霞, 陳美蘭,劉紅彥,等. 四種殺菌劑對金銀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對金銀花品質的影響[J]. 植物保護學報, 2006, 33(3):319-322.
[19]徐迎春, 周凌云, 張佳寶. 多效唑對忍冬生長發育及金銀花質量的影響[J]. 現代中醫藥研究與實踐, 2002, 16(4):20-21.
[20]孫楠, 薛健. 金銀花規范化種植中農藥啶蟲脒安全使用標準的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 2007, 18(9): 2089-2090.
篇3
[關鍵詞] 新建 金銀花 栽培管理
[中圖分類號] S567.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8-0076-01
前言
金銀花又名忍冬、雙花、二花等,屬忍冬科忍冬屬植物。金銀花喜濕潤,耐貧瘠,適應性強,易栽培,在肥水供應充足的條件下,可多次花。如果管理不當,難以獲得高產高效,特別是在新發展地區,要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需要科學的管理技術作支撐。為了使新建金銀花園區的農民能夠實現高產高效的生產目標,現介紹新建金銀花園地的栽培管理技術如下:
一、園地選擇
金銀花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但為了獲得高產高效,必須選擇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無污染的地塊。因砂壤土晝夜溫差大、排水通氣性強,有利于金銀花營養物質積累,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砂壤土為宜。
二、品種選擇
金銀花作為藥材,必須符合2005年以來中國藥典新版本的要求:按干品計算,綠原酸含量不低于1.5%,木犀草苷含量不低于0.1%。生產上栽培的優良品種主要有封丘大毛花和山東雞爪花。近年來,由大毛花選育出的新品系,適應性更強,豐產性狀更明顯,在河南省種植較廣。封丘大毛花是國家原產地保護品種,樹勢直立,枝條粗壯,整形修剪容易。綠原酸含量5.6%-6.7%,抗病蟲害,適應性強,是生產上的首選品種。
三、定植
1.定植時間
金銀花四季均可栽植,9月中旬-翌年3月中旬栽植成活率較高,華北地區以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栽植為好。此期氣溫雖然明顯下降,但地溫仍在適宜根系生長,新栽的金銀花在土壤結凍以前傷根可以愈合,并能發生大量新根。來年春季長勢旺,緩苗時間短,產花量大。
2.合理密植
在栽植前耕地,深度25cm,隨耕隨耙,然后做成3m寬的畦,以方便排灌水管理之用。栽植金銀花要選壯苗,一般標準為:莖稈粗壯、節間短、空心小、苗高50cm以上,老樁粗度0.8cm以上苗。要根據土壤肥力,合理密植。一般高肥力地塊株行距均為1.7-2.0m,中等肥力為1.5m,低肥力為1.2m。
四、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
1.1施肥:對于新建園地,在晚秋或冬季金銀花進入休眠期時,施用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鉀復合肥。施肥量可根據樹體大小而定,樹體較大每株施有機肥5-6公斤、復合肥50-100克,小植株可適當減少;施肥方式可采取條溝或放射溝施肥,施肥深度20-30cm。如果土壤肥沃,且定植較晚,可少施基肥,以免來年植株瘋長。
金銀花的需肥最大效率期在每年的技條旺盛生長期和每茬花的花蕾發育期,因此,生產上一般在幼蕾期前10-20天追肥灌水,或者在每茬花采收后追肥灌水,以促進下茬花的生長。追肥時N:P2O5:K2O比例為1.25:1:1,肥料用量可以根據樹體大小酌情施用。追肥時應結合中耕除草,在樹冠周圍開環狀溝或條形溝施入。
1.2澆水與排澇:在萌芽期、花期若遭遇干旱,則會影響花的數量和質量,此時要及時澆水。一般灌水時要讓40-60cm的土層充分浸透水分;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園地,要特別注意排澇。
2.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分冬、夏兩個時期。冬剪,從冬季12月至翌年2月下旬發芽前。夏剪,一般在頭茬花后,6月上旬修剪春梢;7月下旬修剪夏梢;9月上旬修剪秋梢。修剪的標準是外圓內空、中間高、四周低、呈傘形。對于初栽樹,修剪主要以截為主。一般從苗期開始,選留健壯主干,剪去細枝、弱枝、病枝和重疊枝。對初定植的植株,要培養主干高15-20 厘米,選留主干4-5個,其余枝條剪成長15厘米左右。經3-5年修剪后,主干高30-40 厘米,形成主干粗的矮小灌木狀,使花墩呈傘形,通風透光好。
3.病蟲害防治
危害金銀花新建園地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一般春季發病較多。治辦法為:在春季萌動時,噴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開花前也可以選擇2%的農抗120或45%的硫黃膠懸劑200-3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進行葉面噴灑。
新建金銀花園地蟲害主要有蚜蟲和棉鈴蟲。蚜蟲一般在春夏季發生,在春季萌芽前結合防治葉螨可噴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配合1000倍的殺滅菊脂,殺死初孵化幼蚜。在金銀花生長期蚜蟲猖獗時,用10%毗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一般7-10天噴藥一次,2次即可控制。棉鈴蟲在6-9月份發病較重,防治方法:在卵孵化高峰期噴施蘇云金桿菌乳劑400-500倍液,每隔2天噴一次,一般3次即可。選用3%殺鈴脲乳油200g/畝,每3天噴一次,或選用菊脂類農藥1000-1500倍液配合生物農藥,防治效果也較佳。
五、花的采收
金銀花開放的時間比較集中,約 15 天左右。在河南鄭州地區采收一般于 5 月上中旬采摘頭茬花,以后每隔1個月采二茬花、三茬花。金銀花在白蕾前期采收最適宜,采花時間在上年9-12時。采摘時用竹籃或藤筐等盛放,不能用布袋塑料袋、紙盒裝,以防受熱生潮,變色發黑。花蕾和花組織很嫩,必須輕采輕放,忌用手捋掐緊壓,以免影響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慶山,齊桂民,周健,等.金銀花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0):48
[2]閆妍,張金霞.金銀花優質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8,(24)
[3]仝瑞霞.金銀花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19)
篇4
關鍵詞 金銀花;九豐1號;施肥;產量;發枝數
中圖分類號 S567.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3-0063-03
Effect of Fertilizer on Growth and Yield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Cultivar Jiufeng No.1
LE Dong-liang 1,2 LIU Xiao-peng 1,3 * SUN Xiao-fang 2 DING Zhen-guo 2 DING Feng-jun 2 LIANG Yu-tang 3
(1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Enshi Hubei 445000; 2 Nanjing TongRenTang Hongze Chinese Herb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3 Postdoctoral Reasearch Station,Nanjing Medical Co.,LTD.)
Abstract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field plot experiment,the effects of nitrogen,phosphorus,potassium fertilizer on the yield and growth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cultivar Jiufeng No. 1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fertiliza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Phosphate fertilizer and potash fertilizer amount in the appropriate based on increa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In the present study,in the premise of not involving the quality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3 year old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using nitrogen,phosphorus,potassium in the total quantity of fertilizer 700 kg/hm2 when NPK ratio was 1.00∶0.67∶0.67,plants were growing well and had the highest yield.
Key words Lonicera Japonica Thunb.;Jiufeng No.1;fertilizer;yield;branch number
金銀花來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以其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入藥。夏初花開放前采收,干燥。忍冬以花蕾和莖藤入藥,藥材名分別為金銀花和忍冬藤[1]。九豐1號金銀花是利用親本大毛花,采用秋水仙素莖尖處理方法育成的四倍體品種,具有節間短、結花枝比例高、花大[2-3]等特點,2004年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4]。
金銀花為多年生植株,除在栽植時施用基肥外,在生長期間還需多次追肥。合理施肥可促進金銀花植株的枝葉生長,提高金銀花的產量和質量。現有關于金銀花施肥的報道,多見于施肥種類、配比等對金銀花產量和質量的影響[5-9],專門針對某一金銀花品種的報道較少。南京同仁堂洪澤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從山東平邑引入九豐1號金銀花品種在淮安洪澤縣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和GAP基地建設,至2011年底已發展142 hm2。本文通過安排田間小區試驗,探討春季追肥和氮、磷、鉀肥對九豐1號金銀花產量和生長的影響,為金銀花的規范化種植和合理施肥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文通過安排田間小區試驗,研究了春季追施氮、磷、鉀肥對九豐1號金銀花產量和生長的影響[10-11]。施肥可有效促進金銀花生長和產量提升,適當增施氮肥的基礎上做到氮、磷、鉀平衡可進一步增加金銀花產量,在本研究中,在不涉及金銀花品質的前提下,三年生金銀花春季使用氮、磷、鉀總肥量700 kg/hm2,氮、磷、鉀比例為1.00∶0.67∶0.67時植株生長良好,產量最高。
4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179,205-206.
[2] 朱毅.九豐1號四倍體金銀花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2006,25(6):95-97.
[3] 沈華,谷衛剛,劉林臣.金銀花新品種九豐1號的選育及栽培要點[J].山東農業科學,2008(3):115-116.
[4] 國信.“九豐一號”金銀花通過鑒定[J].西南園藝,2005(6):18.
[5] 徐凌川,張永清,王緒平,等.施肥對忍冬生長發育及體內化學成分含量的影響[J].中草藥,1997,28(10):620-622.
[6] 翟彩霞,張彥才,劉靈娣,等.氮、磷、鉀肥對金銀花產量及綠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2,27(S1):328-332.
[7] 張曉麗,王俊儒.施肥對金銀花產量以及質量的影響研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4):17-19.
[8] 王俊儒,霍阿麗,張曉麗,等.氮磷配施對金銀花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土壤通報,2009,40(4):847-851.
[9] 方華舟,沈超.不同施肥方式對金銀花質量的影響[J].甘肅農業,2007(10):93-94.
篇5
關鍵詞: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種子;生物學特性
中圖分類號:S567.7+90.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10-0140-04
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為忍冬科木質藤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其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稱為金銀花,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主治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等;其干燥莖枝稱為忍冬藤,可清熱解毒、疏風通絡,主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等,二者均屬中醫臨床常用中藥。目前金銀花、忍冬藤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滿足需求,山東、河南、河北、陜西、湖北等地均有大面積種植。在實際生產中,經常采用莖枝扦插繁殖,扦插雖可縮短進入豐產期的年限,但長期應用易致種質退化。種子繁殖雖然幼苗生長緩慢、進入豐產期時間長,但其實生苗適應性強、易馴化,對長距離引種及良種選育具有重要應用價值。了解種子生物學特性是進行種子繁殖的基礎,為更好地發揮種子繁殖在金銀花栽培生產中的積極作用,筆者對忍冬種子生物學特性研究進行了總結。
1形態特征
忍冬果實為漿果,8~12月成熟。充分成熟的果實為圓形,黑色。種子較小,一般長3.1~3.8 mm,寬2.0~2.3 mm,厚0.9~1.2 mm,千粒重為3.20~3.48 g。不同品種忍冬種子大小差異顯著,已有研究發現,不同品種忍冬種子的縱徑為0.219~0.282 cm,封丘大毛花最短,密縣線花最長;橫徑為0.151~0.206 cm,封丘大毛花最短,山東線花最長;千粒重為2.340~3.610 g,魯峰王最低,密縣線花最高[1]。充分成熟的種子呈棕黑色,未完全成熟的種子為棕色或紅棕色,儲存較長時間后變為橙紅色。種子外形不規則,通常呈扁平狀,背、腹面觀多為卵圓形,有的近似橢圓形,側面觀多為月牙形。尖端形大而鈍圓,基部較小、斜削而微尖突。種臍位于種子基部較小端,略呈三角圓形,常凹陷似魚嘴狀。種子表面較光滑,顯角質而有光澤,放大觀察可見排列緊密的細小疣點。種子背面與腹面均有一較為明顯“U”形凹陷,其開口位于種臍處,但有時因干癟皺縮而難以發現。種皮2層,外種皮厚而堅硬、角質狀,內種皮柔軟、薄膜狀。種子具胚乳,胚乳斷面灰白色、油脂狀。種胚較小,長約2 mm,直立,與種子長軸平行,包被于胚乳中。胚具子葉2枚,長約1 mm,柱狀,胚根位于臍孔處,萌發時胚根首先伸出種孔之外成為幼苗主根。
2化學組成
種子作為高等植物的繁殖器官,營養物質一般較為豐富。忍冬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等。據測定其總糖含量為14.05%,其中淀粉2.74%、可溶性糖3.61%;粗脂肪含量為29.38%,包括豆蔻酸、軟脂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等多種脂肪酸,其中亞油酸含量最高占16.24%,其次是油酸占4.48%,其它脂肪酸含量均較低;蛋白質含量約為6.48%,包括各種氨基酸,其中游離氨基酸含量約為0.045%(以氨基氮含量表示)。
陳德經[2]用乙醚提取測定發現,忍冬種子的油脂含量為25%,分為極性和非極性兩類。GC-MS分析結果顯示,極性部分鑒定出21種成分,主要成分為棕櫚酸、油酸、亞油酸、硬脂酸,其中以長鏈脂肪酸、偶數碳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為主,并含有反式油酸;非極性部分鑒定出45種成分,以烷、萘化合物為主,萘化合物種類較多且與忍冬果實刺鼻氣味有關,有一定驅蟲和殺菌作用。忍冬種子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不宜作為食用油開發利用,但可作為醫用油或生物質能源利用。此外,張永清等[3]研究發現,忍冬種子還含有綠原酸,含量范圍一般為0.7%~0.9%,主要分布在種皮之中。
3休眠特性
種子休眠是高等植物長期進化形成的對外界環境的一種適應,有利于度過不良環境,使種族得以延續。野生植物特別是原產溫帶的植物,種子大多具有深而長的休眠期。忍冬國內人工栽培歷史相對較短,管理較粗放,種子表現有較強的休眠特性。忍冬種子壽命平均2~3年左右,但以當年種子生活力最強,播種成活率最高[4]。去除果肉洗凈并陰干的忍冬種子發芽十分緩慢,發芽率也較低,起始發芽時間為8~12天,發芽歷程為15~17天,發芽率在19%左右。
溫度對忍冬種子的萌發具有一定影響。多項研究發現,低溫具有破眠作用。李建軍等[1]將浸水3天的密縣大毛花種子經低溫處理后,胚率由41.57%上升到53.07%。陳瑛[5]將金銀花種子在-3.4~4.2℃低溫下處理130天,其發芽率方可達到70.5%。在水分脅迫下,變溫比恒溫更能促進種子發芽。彭素琴等[6]以忍冬麻江種源和花溪種源為試材研究發現,變溫15~25℃處理下的種子發芽率均明顯高于恒溫25℃的處理。忍冬種子萌發不僅受溫度的影響,同時也受水分的影響。將同一批干種子分別放置在-15℃下和室溫浸水6小時后再放置到0~3℃下進行比較,結果發現,-15℃處理31天的干種子萌發幾乎無變化,而水浸潤種子在0~3℃處理則有明顯促進萌發的效果,處理時間越長,發芽率提高得越多,處理20天時發芽率達到了90%以上。干旱脅迫對忍冬種子萌發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據此可以判斷不同品種的抗旱性[7]。
在實際生產中,為使大田種子發芽快而整齊,常需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楊福凱等[8]以濕潤細河砂與種子按5∶1比例拌勻,置木箱或土坑內覆稻草,每隔一定時間進行翻動,約經40天,種子有裂口、出現白色芽點。張永清等[9]在四月上、中旬,將種子置35~40℃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拌2~3倍濕沙,放溫暖處進行催芽。趙進平[10]將種子用50℃溫水中浸泡15 min打破休眠,并用濕沙層積催芽。高建宏[11]將種子放在25~35℃溫水中浸泡24小時,然后在室溫下與濕沙混拌催芽。低溫層積處理雖然促進種子萌發有效,但操作較麻煩。因此,探索或尋找簡便實用、能快速促進忍冬種子發芽的方法,仍是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試驗證明,濃硫酸腐蝕處理忍冬種子可顯著促進萌發,發芽率由9.33%提高到58.60%,處理時間以5 min最好,超過15 min后,種子易受損傷而導致腐爛[3]。赤霉素處理亦能促進忍冬種子萌發,縮短發芽時間、提高發芽率,當赤霉素濃度一定時,其丙酮液浸種時間對促萌效果也有影響,綜合二者,以500 mg/kg赤霉素丙酮溶液浸泡48小時效果最佳,發芽率可提高到86%,超過了在-3.4~4.2℃溫度下處理130天的發芽率。另有試驗證明,砂紙摩擦配合赤霉素處理也可促進忍冬種子破眠發芽,以砂紙摩擦+0.5 g/L赤霉素效果最好[1]。
4發芽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
4.1吸水動態
吸水是種子萌發的基礎。研究種子吸水動態,有助于控制萌發條件以達到苗齊苗壯的目的。忍冬風干種子含水量一般為7%~9%,其原生質處于凝膠狀態,萌發前必須先吸水。忍冬種子開始吸水時,因水勢較低、親水力較強,吸水很快,在前1~2小時內吸水量幾乎呈直線上升趨勢,12小時后吸水量已達種子風干重量的66.21%,此后吸水速度逐漸降低。吸水曲線方程為:Y=X/(0.01918+0.01359X),r=0.9924(Y:種子中水分的百分含量;X:吸水時間,單位為小時;r:相關系數)。另有研究結果顯示,忍冬種子吸水過程分為3個時期:快速吸水期(0~2天)、緩慢吸水期(2~3天)和近飽和期(3~12天)。快速吸水期吸水率從0快速上升到52.35%,緩慢吸水期吸水率緩慢上升到54.79%,近飽和期吸水率幾乎沒有變化[1]。上述研究結果提示,忍冬種子不存在透水。
4.2電導率變化
種子水浸出液電導率的變化,可部分反映種皮特性,對研究種子萌發特性有一定參考價值。取忍冬種子5 g,加入蒸餾水30 mL浸泡,以電導儀在不同時間內測定浸出液電導率變化,結果在最初12小時內電導率迅速增加,此后隨時間延長電導率增速減慢,至24小時后基本處于穩定狀態,說明忍冬種皮對水及電解質均有較大透性。
4.3呼吸強度變化
種子吸水后其內部細胞膜系統都會發生變化,既有新酶的形成,也有已存在酶的活化,開始進行各種細胞器的修補,使營養物質氧化分解速度加快,產生大量ATP能量,用于各種酶及細胞成分合成,滿足種胚萌發與生長需要。這些活動表現在種子呼吸上,則是呼吸強度由弱變強。忍冬風干種子呼吸強度很低,吸水后不斷增強,在胚根尚未突破種皮時增強幅度不大,并在發芽4~6天時還略有下降。當胚根突破種皮時,呼吸強度有一個飛躍,并一直呈直線上升趨勢,提示種皮對氧氣進入有一定限制。
4.4營養物質含量變化
忍冬種子在吸脹后經一系列酶作用,發生著各種生化反應,有分解也有合成。對于蛋白質來講,首先是貯藏蛋白質轉變為水溶性蛋白質,后者再降解為氨基酸,用于新蛋白質合成。游離氨基酸始終表現為不斷增加趨勢,可溶性蛋白質在胚根突出種皮之前不斷增加、此后則不斷減少。總糖、淀粉在胚根突出種皮之前不斷減少;可溶性糖在胚根突出種皮前和總糖、淀粉變化相似,但當種皮破裂后呈不斷增加趨勢。種子萌發是一個耗能過程,需要分解大量的營養物質,結果在萌發初始階段忍冬種子重量不斷下降,直至子葉脫離種皮、展開并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質量超過消耗物質時為止。
4.5PAL活性及綠原酸含量變化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廣泛地存在于植物體內,可催化苯丙氨酸直接脫氨產生反式肉桂酸,是苯丙烷類物質代謝途徑的關鍵酶和限速酶。忍冬種子在開始發芽時PAL活性較低,吸水后不斷提高,在發芽第6天時達到第一個高峰,至胚根突破種皮后開始不斷下降,但在發芽第10天又表現出不斷提高,至第14天子葉膨大開始由種皮脫出時達到第二個高峰,此后又呈下降趨勢。兩次高峰的出現,恰恰發生在胚根與子葉突破或脫離種皮時。綠原酸是金銀花與忍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其生物合成過程中需經PAL催化。在浸種開始時因滲透、擴散,種皮中的綠原酸有所損失,但自第二天起隨著各種物質代謝酶的合成與活化,特別是PAL活性提高,綠原酸含量也不斷提高[12]。
5小結
忍冬分布范圍很廣,藥用歷史悠久,人工大面積栽培已有300年的歷史,但管理粗放,且生產中很少采用種子繁殖,致使其種子的野生性較強,具有一定的休眠特性。采收后陰干的種子,播種后出苗慢、發芽率低。研究顯示,忍冬種子種皮無吸水限制,其休眠特性是由于種皮中含有發芽抑制物綠原酸及種皮對氧氣進入的限制,通過砂紙磨擦、濃硫酸腐蝕等均可促進萌發。此外,赤霉素及變溫處理也可促進萌發,生產中經常采用砂埋層積的方式來解除休眠。忍冬種子較小,脂肪類物質含量較高,不耐久儲,文獻記載其貯藏時間最長為2~3年,但我們試驗超過1年就基本不再發芽。種子吸水先快后慢,種子浸出液電導率變化與此相似。發芽期間種子呼吸強度先慢后快,以胚根突破種皮為轉折點。發芽過程中,各種營養物質的變化不甚一致,決定于具體的生理生化代謝。PAL活性與綠原酸含量呈不斷升高趨勢,在胚根與子葉突破種皮時PAL活性出現兩次高峰。生產中采用種子進行繁殖時,需根據忍冬種子的上述生物學特性,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才能確保忍冬種子發芽迅速和整齊,達到預期的生產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建軍,賈國倫,李博,等.忍冬種子休眠特性及破眠方法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12,41(12):127-130.
[2]陳德經.金銀花種子中脂溶性成分分析[J].食品科學,2009,30(22):321-323.
[3]張永清,程炳嵩.濃硫酸處理對忍冬種子的影響[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1,15(2):39-41.
[4]高見.忍冬的開發利用及栽培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03(5):44.
[5]陳瑛.植物藥種子手冊[M].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341-343.
[6]彭素琴,謝雙喜.金銀花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3,31(5):27-29.
[7]彭素琴,劉郁,謝雙喜.水分脅迫對不同產地金銀花種子發芽的影響[J].福建林業科技,2006,33(1):48-52.
[8]楊福凱,義,羅建成.金銀花種子處理[J].中藥材科技,1982(1):40.
[9]張永清,李巖坤,程炳嵩.金銀花栽培研究概況[J].山東中醫雜志,1992,11(5):50-52.
[10]趙進平.巖山地區金銀花種植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園藝學),2009(1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