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的刑法規制范文
時間:2024-04-19 11:27: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園欺凌的刑法規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欺凌過程蘊藏著復雜的互動狀態,不僅會對被欺凌者身體帶來嚴重損害,同時亦會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影響其人格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校園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并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如何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成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世界各國防止校園欺凌的措施
校園欺凌并非某一個國家的個例,在全球范圍內均有所報道,而針對校園欺凌的防治措施,各國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本文將著重選取以下幾個國家作為代表,對其具體舉措展開分析。(1)挪威。積極鼓勵學校對校園內發生的欺凌行為進行全校范圍內的干預,例如制定課堂規劃對欺凌者行為予以限制,同時組建多元化的社會團體對欺凌者、受害者提供專業性的心理咨詢服務。(2)澳大利亞。構建由政府支持的組織及網站,例如“反欺凌網絡組織”、“澳大利亞無欺凌計劃”等幫助學校全面了解欺凌現象并制定與之相關的政策,促使師生能夠站在社會正義的視角來正確認識欺凌,以解決此類問題。(3)以色列。要求所有學校建立覆蓋整個校園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增加校園警力不間斷巡視校園各個角落、叮囑孩子父母接送、在課間休息時安排更多教師于走廊中來回走動。(4)美國。在學年開始時對全校教師進行培訓,促使其掌握處理校園欺凌的手段及舉措,同時對學生開展預防性教育,將校園規章制度明確告知[1]。(5)日本。增加培訓合格的輔導員及護理員數量,允S學校對存在校園欺凌行為的學生強制停課等。
通過對上述國家防止校園欺凌措施進行分析可知,強化監管成為防止措施的核心內容,對于我國校園欺凌的解決具有較高的參照價值。
二、監管與疏導并施具體舉措
借鑒國外成果可知,強化校園監管成為最為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本文結合我國學生實際情況指出,對校園欺凌的防止不應一味強調強化監管,而是需要借鑒大禹治水的思想,即:堵不如疏,將監管與疏導有機結合。一方面出臺權威性更高的指導政策,例如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以為校園相關工作開展提供權威指導,堅持教育預防、依法懲戒、綜合治理等原則來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再次發生[2]。在校園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應嚴格落實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等危險品的管理制度、重點巡視制度。對于校園事件屢屢發生或者是上述制度內容落實不徹底的校園機構,應追究直接責任人的主體責任,從思想上敲響警鐘,使得防止校園欺凌的警鐘長鳴。對于存在校園欺凌記錄且屢教不改、多次發生欺凌行為的學生,應將其記錄在案,必要時應將其轉入“專門學校”,對其日常行為予以部分強制性限制,促使其能夠深刻認識到自身存在的錯誤行為。對于已經構成犯罪的學生,校園決不能姑息,應嚴格按照《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權威性法律法規對其行為進行懲處,如有必要可采取收容教養或者是給予行政、刑事處罰的手段震懾其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開展積極的疏導工作。首先,孩子家長應清醒的意識到該階段為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必經階段,也是最寶貴的時期,所以需要家長能夠真正關心孩子的成長需求,給予其必要的親情撫慰,提高二者之間的互動頻率來輔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及法律思維,提高道德水平。另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從源頭上預防校園欺凌的根本途徑,所以家長除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外,尚需要從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等方面開展家風建設,強化對于孩子的管理,特別是強調切忌欺凌弱小,從內心深處尊重彼此。其次,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除了教授其學習知識外還需要關注學生身心成長,尤其是及時掌握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心理動態,利用專業性的心理測試工具來評估學生心理發育現狀,及時給予其心理矯正,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作為教育的主體,學校應積極建立健全校園欺凌預防、干預、處理機制,力爭做到關注每個孩子不同尋常的行為表現,及時糾正部分學生思想中存在的“欺凌行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擔責”等錯誤認知,深刻意識到校園欺凌發生后自身需要承擔的責任以及對其今后成長帶來的嚴重不利影響,從源頭上杜絕校園欺凌的再次發生,使得教育真真正正的有尊嚴、有溫度、有質感。第三,社會應提高重視程度,相關職能部門應積極履行職責,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本職工作:(1)凈化文化市場,肅清存在的不良之風,促使全社會努力維護良好的公序良俗,以清正之氣熏陶孩子純潔的心靈,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2)積極組建保護救助中心,對受到欺凌的學生提供專業性幫助。而對于欺凌者則應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教育、感化、挽救”、“慎捕慎訴少監禁”等原則,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全面掌握欺凌行為發生的根源之所在,繼而引導學生將其徹底宣泄出來,繼而擺正心態,正確面對自己和他人[3]。
三、結論
綜上所述,校園欺凌已經成為全球輿論關注的熱點議題,雖然欺凌事件數量不高卻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既往國外采取的各種防治措施多以監管為主,通過強化監管手段來預防并及時發現校園欺凌事件,將其扼殺于搖籃之內。然而,處于此成長階段的學生普遍存在著逆反心理,嚴厲的監管并不能夠收獲理想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本文從監管與疏導并施的視角對防止校園欺凌的舉措加以分析并認定,該手段有助于預防校園欺凌的發生,希望能夠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陳榮鵬,方海濤.美國校園欺凌的法律規制及對我國的借鑒――以2010年《新澤西州反欺凌法》為研究視角[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5,15(06):55-5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