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強化免疫范文
時間:2023-04-04 02:19: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麻疹強化免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R51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Analysis Quxian 2007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 of Measles Vaccine
Yang qinggui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se of measles vaccine side effects in terms of security, explain the abnormal reaction of the objectivity and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ocessing, to avoid causing in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ization. Methods Measles vaccine immun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operations, collectio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n the county. Results Vaccination of Measles Vaccine in the number of 219,223 people, the general reaction in 75 cases, the rate was 34.21 / 100,000, abnormal reactions occurred in 16 cases, the rate was 7.29/10 million. Conclusion The measles immunization generally was very low, abnormal reactions, vaccination is a common response to the work, no nervous system and other serious illness occurs. Help county measles vaccine immunization in use i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Ministry of Health issued the "Immunization norm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immunization "program" the work of the 16 patients with abnormal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a timely manner, not bad in the community the impact of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asks. Proved with the measles vaccine manufactured in China are safe.
[Key words] Measles vaccine ; Abnormal reaction;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Immunization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有高度傳染性,全身發疹性的呼吸道傳染病,在無疫苗預防的時代,人人都要患一次麻疹,患病后又易并發肺炎、腦炎、心血管機能不全等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多年來國家把麻疹作為重點疾病控制,把麻疹疫苗作為常規免疫,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提高接種率和接種質量。要控制和消除麻疹,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麻疹疫苗是減毒活疫苗,會給接種者帶來不良反應,甚至會給個別接種者帶來嚴重不良反應。由于異常反應與疫苗本質方面的因素、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個體因素和某些其他因素有[1]關,我們基層人員主要研究分析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疫苗使用方面與異常反應發生有關的因素,有接種對象選擇不當;禁忌癥掌握不嚴;接種部位掌握不正確,接種途徑不妥;接種劑量錯誤;消毒不嚴;誤用與劑型不符的疫苗;使用時未檢查或搖勻8個因素[2],這8個方面的因素直接與實施操作相關。為了避免以上8個因素的錯誤,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下發的《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和省衛生廳下發的四川省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實施《方案》的規定開展工作。
資料來源與方法資料來源于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按照四川省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實施《方案》執行。全縣預防接種人員和報告處置人員接受了專業培訓。強化免疫后匯集全縣資料。
接種疫苗是江蘇天禾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疫苗批號有2006100201,2006100301,2006100402,2006110602,2006110603,2006110703。
疫苗接種和異常反應 全縣接種0―14歲兒童(1993年1月1日至2006年1月1日止出生的兒童)219223人。
發生一般反應75例,發生率為34 .21 /10萬。發生異常反應16例,發生率7.30/10萬。其中過敏性皮疹12例,發生率為5.47/10萬。過敏性紫癜3例,發生率為1.37/10萬,癔癥1例。
臨床表現:75例一般反應主要表現是發熱,55例在37.1℃~37.5℃之間,20例在 37.6℃~38.5℃之間。熱程均為1~3天。同時伴有食欲下降,精神欠佳。
3例過敏性紫癜均有暗紅色皮疹,關節疼痛,全身不適,食欲下降,精神不振,1例接種后8小時發病,1例接種后30小時發病,1例接種后45小時發病,3例經住院診斷和治療。2例曾到重慶兒科醫院診治,與我縣診斷相同,病情反復發作3個月治愈,12例過敏性皮疹,全部均有全身典型的粟粒狀或片狀的皮疹及輕度發熱,全身不適,食欲下降,精神欠佳。接種后發病最快的40分鐘,發病最慢的72小時, 1例癔癥是在接種后20分鐘發病,經住院診治,無陽性體征發現,只有自述不適癥狀。
異常反應的治療:過敏性紫癜3例,均住院檢查,對癥處理,液體支持療法和口服抗組織胺和維生素藥物治療。癔癥1例,經住院觀察暗示治療。55例輕度發熱病人經觀察未用任何藥物治療,其余20例發熱病人均在門診注射柴胡針等藥物退燒和口服維生素C治愈。
接種異常反應討論分析疫苗異常反應發生主要與疫苗本質、疫苗使用、個體三大因素有關。疫苗使用方面的困素有;禁忌癥掌握不嚴;接種部位掌握不正確,接種途徑不妥;接種劑量錯誤;消毒不嚴;誤用與劑型不符的疫苗;使用時未檢查或搖勻8個方面的因素。
接種疫苗是為了控制和消除麻疹,實現我國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標,因此,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勢在必行。觀察、統計、分析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異常反應,及時處理異常反應,避免在人群中造成不良影響,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強化免疫工作順利實施,促進計劃免疫工作發展至關重要。但麻疹疫苗是減毒活疫苗,會給接種者帶來不良反應。常見的異常反應有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過敏性紫癜,甚至還可發生神經系統并發癥[3]。嚴重的異常反應會給家庭和接種者帶來精神上和生活上的痛苦。
我縣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0―14歲兒童219223人。無神經系統嚴重疾病發生,一般反應75例,發生率為34 .21 /10萬。異常反應16例。過敏性皮疹12例,過敏性紫癜3例,癔癥1例。異常反應發生率7.29/10萬,其中:3例過敏性紫癜,發生率為1.37/10萬,12例過敏性皮疹,發生率為5.47/10萬。3例過敏性紫癜有2例到重慶兒科醫院診治,其余病例均在我縣處置治療。
此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無神經系統等嚴重疾病發生,一般反應75例,異常反應12例??傮w來說,此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異常反應輕微,雖有12例異常反應,這與疫苗的本質和人體機能有關,也是常見的異常反應。由于及時診治和解決經費,未在人群中造成不良影響,麻疹疫苗強化免疫順利完成任務。這說明:一、我縣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衛生部下發的《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和四川省衛生廳下發的四川省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實施《方案》的規定開展工作。二、正確掌握接種對象和接種劑量及接種禁忌癥,防止了偶合癥的發生,減少了一般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三、加強冷鏈管理,按規定的條件保存和運送疫苗;四、縣鄉兩級實行了24小時報告制度;五、縣級設置了異常反應醫療處置小組,實行24小時執班制度;六、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宣傳工作扎實、廣泛,群眾理解支持;七、同時也證明我國制造的麻疹減毒活疫苗質量安全可靠;八、高度重視不良反應,我縣某鄉在接種時發現一女孩接種后20分鐘惡心不適感覺,立即把病人帶到休息室檢查疏導,隨后又送醫院住院2天經檢查,未發現任何陽性體征,經暗示治愈出院,因此未發生群體性癔病。
參考文獻
[1]謝廣中、刁連東、范瑛,編著.預防接種的反應和處理[M].上海科學技術版社發行,1988: 8.
篇2
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是在一定范圍內、短時間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斷麻疹病毒傳播,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為保護兒童健康,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所有國家承諾于2012年消除麻疹。*年,衛生部制定了《*-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年,省衛生廳下發了《*-2012年廣東省消除麻疹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我省消除麻疹目標:“到2012年,全省麻疹發病率控制在1/100萬(不含輸入病例),無本地麻疹病毒傳播”。為遏制麻疹疫情上升的勢頭,確保2012年我鎮實現消除麻疹目標,根據廣東省衛生廳《關于印發廣東省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粵衛辦〔*〕88號),東莞市衛生局、教育局《轉發省衛生廳、教育廳關于做好全省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通知》(東衛〔2009〕8號)、《東莞市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實施方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實施范圍
在全鎮范圍內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
二、實施時間
2009年3月1-15日。
三、實施目標
以村(社區)為單位,所有目標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率≥95%,分年齡組的接種率≥95%。
四、目標兒童
自強化免疫活動實施之日起,各村(居)委會轄區范圍內8月齡-14周歲所有兒童(含流動兒童),無論免疫史如何,均接種一劑次(0.5ml)麻疹疫苗。
強化免疫接種麻疹疫苗,符合常規免疫程序的,可作為麻疹疫苗第1劑次或復種的劑次,具體如下:
(1)18月齡以下兒童
既往0劑次者,強化免疫接種可記為第1劑次;
既往1劑次者,強化免疫仍需接種,并在18月齡后常規復種第2劑次。
(2)18月齡及以上兒童
既往0劑次者,強化免疫可記為第1劑次,一個月后可安排第2劑次常規復種。
既往1劑次者,強化免疫可記為第2劑次復種。
五、組織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職責
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是消除麻疹病例的重要策略措施之一,關系到我鎮兒童的身體健康,也關系到我鎮能否在2012年如期實現消除麻疹的目標。為加強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組織領導,鎮成立由衛生、教育、財政、新莞人服務管理中心等部門組成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協調小組,負責全鎮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組織、協調和實施。在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實施過程中,鎮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協調小組要認真組織做好工作計劃、宣傳動員、監督檢查等工作,并協調各部門、各單位密切配合,各負其責,確保麻疹強化免疫工作的順利實施。
*鎮2009年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協調小組:
*
在鎮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協調小組的統一領導下,*醫院要具體負責強化免疫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包括宣傳發動、業務指導、技術培訓、疫苗及注射器的分發、現場監督、轄區接種率調查等各項工作。宣傳發動由李燕軍負責、黃敏如協助,技術培訓、疫苗管理由姚考玲負責、鄧敏珊協助,注射器的準備分發、回收處理由鄧敏珊負責、陳佩儀協助,報表匯總上報由黃敏如負責、劉述話、鐘錦堅、李升熾協助。
教育部門和學校、托幼機構負責有關學校、幼兒園學生接種的組織工作,開展麻疹強化免疫活動的宣傳、張貼“公告”、發放“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接種通知單”。同時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附表1的填寫和組織學生接種麻疹疫苗等到相關工作。
財政部門要按照《東莞市社區衛生服務市鎮財政補助方案》要求,保障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所需經費。
新莞人服務管理中心和各村(居)委會要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轄區范圍內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宣傳發動、摸底造冊、接種組織等工作,并協助組織適齡兒童接種麻疹疫苗。
宣傳文廣部門要通過鎮電視臺公布麻疹強化免疫工作有關信息,讓強化免疫活動有關知識進入千家萬戶,家喻戶曉。
相關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或村衛生站負責轄區內適齡散居兒童(包括散居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相關資料的登記、上報等工作。
(二)成立技術指導小組
為更好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成立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技術指導小組,負責現場技術指導、現場監督評價及強化免疫工作總結等具體技術工作。
*
(三)社會動員與宣傳
在活動開始前充分利用電視、電信、報紙、標語、板報等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在電視、報紙等媒體開展公益廣告,提前3-5天開始,并持續至活動結束;學校、車站、市場、農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區的宣傳活動可與強化免疫同步進行,可以采取張貼標語,印發傳單等形式;各村(社區)新莞人服務管理站要對轄區內流動人口開展入戶宣傳,力爭宣傳工作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對幼兒園、學校學生的宣傳,*醫院組織好“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接種通知單”交由各學校、幼兒園分發給學生,保證每名目標兒童家長都能收到接種通知單。通過大力宣傳使廣大群眾知曉麻疹的危害性、了解麻疹的防治知識,主動帶孩子接種麻疹疫苗。
(四)經費保障
本次強化免疫活動所需疫苗、注射器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基層預防接種勞務費由市財政支付,工作經費由鎮財政安排。嚴禁向兒童家長或監護人收取任何費用。
六、技術措施
(一)人員培訓
要高度重視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培訓工作。2009年2月教育辦負責人、*醫院分管業務院長及防疫組參加市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動員大會。同時派*醫院專業人員參加市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專業人員業務培訓。
2009年2月下旬,召開全鎮動員大會,并完成轄區參加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人員的培訓。*醫院負責對本次強化免疫接種人員進行接種技術培訓,經培訓合格獲“東莞市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人員培訓合格證”人員方可參加強化免疫接種工作。
(二)摸底登記
掌握目標兒童人數,提前登記所有應種兒童(附件1),是保證高接種率,使全鎮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因此,各村(居)委會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轄區目標兒童數。
各村(社區)新莞人服務管理站負責轄區內流動兒童摸底工作,向流動人口派發回收“新莞人子女資料登記卡(附件9)”,將未入托、入學的散居兒童資料填寫到附件1,并在強化免疫活動開始前將填寫好的附件1交到本村(社區)接種點處;本地散居兒童資料由社區醫生(鄉村醫生)會同村干部收集(填寫附件1);學生摸底登記以學校提供的學生名冊為主,各學校由班主任根據學生資料填寫好附件1。在摸底過程中要向家長或學生發放“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接種通知單”(附件11),告知家長接種時間、地點和接種時要攜帶預防接種證和簽名后的通知單。
為保證摸底調查質量,屆時鎮將組織人員開展摸底調查質量評估,未達要求的地方要重新開展摸底調查。
(三)接種方式
接種方式以設立臨時接種點的接種方式為主,各村(社區)選定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或村衛生站或村(居)委會作為臨時接種點,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期間適齡散居兒童前往村臨時接種點接種麻疹疫苗,具體時間地點見附件12;學校、幼兒園學生強化免疫工作由*醫院在學校、幼兒園設置臨時接種點,具體時間地點見附件13。
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要嚴格按照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進行,每個接種點必須具備疫苗冷藏相應的保存條件和應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處理的人員和藥品。每個接種點至少應配備3名以上工作人員直接參與現場接種工作,并根據負責接種對象的多少適當增加人員數量,人員分配及職責:
1、現場組織員
由村(居)委會主任或副主任、新莞人服務管理站副站長、學校班主任擔任。負責應種兒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種現場的組織登記工作,并負責在現場向兒童家長進行有關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內容的宣傳。
2、現場記錄員
現場記錄員由村醫生(社區醫生)或醫院防疫組醫生擔任,負責詢問兒童健康狀況、有無禁忌癥,對可疑發熱兒童測量體溫,對有禁忌癥兒童,記錄禁忌癥的種類,并將記錄有禁忌癥的處方交由兒童家長保存,作為快速評估時不計入應種兒童數的憑證;對應種兒童進行核實和接種登記;對已接種兒童可進行標記;每天接種工作完成后進行資料整理和上報。
3、現場接種員
現場接種員必須由經過培訓且考核合格的醫護人員,持證上崗,負責對應種兒童進行接種。
(四)疫苗運輸和后勤保障
由于本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服務范圍大,應種目標兒童多,*醫院要切實做好人力、物資、車輛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組織各相關部門,參與強化免疫活動。
疫苗和注射器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發給*醫院,*醫院再分發至各臨時接種點。
*醫院要做好疫苗、注射器計劃,于2009年1月10日前上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
*醫院負責完成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發的各類宣傳培訓資料分發至醫院各門診部、各村(居)委會、社區衛生服務站或村衛生站、學校。社區衛生服務站或村衛生站、學校負責本單位宣傳專欄等宣傳資料的制作。
(五)實施安全接種
接種工作要嚴格按照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要求組織實施,確保安全接種。接種人員必須經過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前的正規技術培訓方能參加本次強化免疫接種工作,按規范的接種實施步驟,核實接種對象、登記預檢(掌握禁忌癥)、接種疫苗(嚴格操作規范)、記錄、觀察等。
本次強化免疫保證每一名兒童接種必須做到一人一針一管。注射器領發、使用和銷毀要進行登記,要指定專人管理。所有使用過的注射器必須放入安全盒等專用容器,統一由*醫院回收處理。
麻疹疫苗免疫禁忌癥:患嚴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發熱者或對雞蛋有過敏史者不得接種;已知免疫缺陷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和妊娠婦女不予接種。注射免疫球蛋白者接種麻疹疫苗至少應間隔4周以上,接種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免疫球蛋白。強化免疫期間如遇有28天內注射過減毒活疫苗(糖丸、麻疹疫苗、風疹疫苗、麻腮風疫苗、水痘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狂犬疫苗等)者,可暫緩接種,并在滿足時間間隔要求后進行補種。
在麻疹疫苗強化免疫過程中要注意如下事項:
1、凍干麻疹疫苗加水溶解后呈橘紅色透明液體,如發現有顏色變紫、變黃(變紫是安瓿有微細裂紋、變黃有雜菌生長)安瓿有裂紋,標簽不清,溶解不好,超過效期等情況,均不可使用。
2、麻疹病毒對溫度和光線抵抗力較弱,接種現場要保證疫苗和稀釋液的溫度要求,并避光保存,不能反復凍融,不能提前大量稀釋疫苗等待接種。
3、凍干疫苗經溶解成液體,必須置于適宜溫度下,在半小時內完成注射,未用完的應廢棄。
4、啟開安瓿和注射時不能使用消毒劑接觸疫苗。
5、用75%酒精消毒皮膚,待晾干后再注射,不能用碘酒消毒,接種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壓或涂擦注射部位。
6、兒童接種后應休息觀察30分鐘。
(六)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和處理
各接種點及其醫療衛生人員發現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或者接到相關報告的,應當依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及時處理,并立即逐級上報。
(七)督導
1、督導方式
由衛生、教育、財政、新莞人服務管理等部門聯合組成鎮麻疹強化免疫督導組,督導組分成幾個督導小組,巡回對各村(社區)、學校、托幼機構強化免疫活動的組織、摸底、宣傳、現場接種工作等情況進行督導。*醫院選派責任心強和業務精通的人員組成定點督導組,分片負責,加強對各接種點強化免疫活動的督導,確保強化免疫活動保質保量開展下去。
2、督導內容
督導內容要覆蓋當地強化免疫活動的組織實施、社會宣傳、人員培訓、后勤保障、摸底調查以及現場接種質量等(附件7、8)。附件7、8由督導員完成,并帶回本級督導單位。
在接種前進行督導時,應重點督導基層的應種兒童摸底登記、宣傳、培訓、物資和接種的準備情況。
進行現場實施階段督導時,重點了解摸底調查質量、現場接種工作組織情況、知曉率等情況。
進行后期評估階段督導時,重點進行接種率快速調查、了解資料整理、匯總和報告質量等情況。
3、督導方法
通過現場觀察、詢問、主動調查和聽取當地組織實施等情況的介紹等,全面了解當地強化免疫工作情況。
4、督導反饋
鎮督導組每天督導結束后,將督導結果及時反饋到鎮政府和被督導單位,對發現的錯誤要及時糾正,妥善解決。同時將發現的主要問題和經驗向本級督導單位進行匯報,督導組及時收集各督導點信息,并將各組信息和問題進行歸納和分析,對于可能發生的共性問題及時反饋至現場各督導組,以便在后續督導過程中予以關注。
七、評價和總結
強化免疫活動評價內容包括活動實施情況評價和麻疹疫苗接種率評價等內容。在活動完成后,各相關接種單位應按方案要求及時進行資料匯總,對強化免疫活動進行全面總結、及時上報。
(一)接種率評價
接種工作完成后1周內,*醫院要組織人員對轄區接種工作進行檢查、評價。按照《東莞市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接種率快速評估調查表》(附件3),完成本鎮接種率的快速評估,接種率快速評估后將附件3的資料匯總到附件4。屆時鎮將組織人員對部分村(社區)進行檢查、評價。接種率未達到95%的村(社區)要查漏補種。
接種率快速評估方法如下:以*醫院為中心在近、中、遠距離各隨機抽查1個村或社區,每個村或社區入戶調查約10名目標兒童,累計調查30名兒童;隨機抽查一個學校,調查30名目標兒童;在市場或車站調查30名目標兒童(強化免疫活動實施期間不在本鎮(街)的兒童也要調查,但注明來源,不計入30名兒童)。市場、車站等地調查時不查在校學生。結果的判定以兒童家長(或學生本人)認可及接種記錄同時符合為準(市場調查可不查接種記錄),評估中發現未按要求免疫的兒童,應進行登記并通知到指定的地點進行補種。調查地點的抽取應有完整的記錄。
篇3
一、實施范圍
在*街道轄區范圍內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
二、實施時間
2009年4月。
三、目標兒童
強化免疫活動實施期間,*街道轄區范圍內8月齡~14周歲(*年3月1日~*年7月1日出生)所有兒童(含流動兒童),即未入幼兒園兒童、幼兒園學童和在校一年級至初二級全體學生,無論免疫史如何,或患過麻疹,均接種一劑次(0.5ml)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工作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
四、工作指標
所有目標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率≥95%,分年齡組的接種率≥95%。
五、組織措施
(一)加強領導,部門配合,落實職責。
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是消除麻疹病例的重要策略和措施之一,關系到兒童的身體健康,也關系到能否在2012年如期實現消除麻疹的目標。為加強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組織領導,由街道社事、財政、科教、流管等部門聯合區有關部門組成*街道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領導小組,有關人員名單如下:
*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街道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組織、協調和工作實施,確保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的順利實施。辦公室設在社事辦,由庾偉杰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電話*
預防接種單位要認真貫徹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的要求,落實宣傳發動、摸底造冊、崗前培訓、臨時接種點申報、疫苗管理、安全接種、應急處理、現場評估、資料整理歸檔等系列工作。
街道科教辦和有關學校(含幼兒園)負責組織在校學生的接種工作,落實宣傳、造冊、提供臨時接種點和配備、發放、回收《接種告知書》,幼兒園要集中收集《預防接種證》。
財政所按照國務院《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要求,保障強化免疫活動所需工作實施經費和預防接種補助經費。
社事辦、科教辦、*流管站及各村(居)委會要積極配合衛生部門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宣傳發動等工作,完成適齡兒童(含轄區外來兒童)調查摸底工作及協助疫苗接種工作。
(二)社會動員與宣傳。
各類宣傳活動在強化免疫活動開始前進行,并持續至活動結束。宣傳內容包括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的意義、接種對象、接種時間、地點等。充分利用電視、廣播、掛橫額、宣傳畫、手機短信、發放接種通知等方式開展社會宣傳活動,特別針對流動人口聚集地,使家長獲取準確的信息。對幼兒園、學校學生的宣傳,將《接種告知書》發給學生,確保每家長都能收到《接種告知書》。努力做到宣傳資料進村入戶,宣傳工作不留空白,讓兒童家長主動帶孩子參與接種工作。
(三)經費保障。
本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所需的疫苗和注射器由上級疾控部門逐級下發,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經費對基層接種人員接種麻疹疫苗給予每針次2元的補助?;顒铀璧睦滏溸\轉以及工作經費、接種費等不足部分由本級財政安排。嚴禁向兒童家長或監護人收取任何費用。
六、技術措施
(一)人員培訓。
高度重視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培訓工作。積極參加區疾控中心組織的培訓課程,掌握強化免疫的目的、意義、對象、時間、指標、組織實施、宣傳動員方法、摸底登記方法、疫苗及相關物資的管理、接種現場的安排、人員配置、組織管理、接種禁忌癥、接種技術、免疫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及處理、表格的填寫和上報、督導、評價與總結等。接種人員必須持有區衛生局頒發的預防接種資格證方能從事本次強化免疫活動。對村(居)委會、學校、幼兒園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
(二)摸底登記。
掌握目標兒童人數是確保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深入掌握轄區目標兒童數,登記所有應種兒童(表1),并核查匯總成《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摸底與接種情況匯總統計表》(表2)。具體要求如下:
1.工作人員組成:由村(居)委會相關人員、接種單位工作人員、鄉村醫生組成;學校及托幼機構由班主任承擔。
2.摸底登記時間:在接種前3天完成,特殊地區可適當延長摸底時間。摸底造冊工作時間定于:3月18~26日。
3.摸底登記方法:
(1)學校及托幼機構摸底。在校(園)兒童由學校教師分年級、班級提供名單,由各班單獨造冊,登記在《摸底與接種情況登記表》,接種前把《摸底與接種情況登記表》交給接種單位。同時由學校完成發放和回收《家長告知書》,托幼機構在接種前還應收集《預防接種證》。
(2)散居兒童摸底。8月齡~14歲散居及輟學兒童是摸底調查的重點,應由摸底登記人員挨家挨戶進行拉網式摸底調查,同時發給《家長告知書》和《接種通知單》,明確接種的時間和地點,讓兒童及時接種。
(3)摸底調查應重視流動兒童、計劃外生育以及邊遠地方兒童。發現未建卡的7歲以下未完成常規免疫接種的兒童,應給予補建卡、證,并納入兒童免疫規劃管理。
4.摸底登記評估指標:
(1)1~6歲各年齡組摸底兒童數≥當地計劃生育目標考核調查人口數和出生率估算的各年齡組出生人數(不考慮嬰兒死亡率);
(2)1~6歲摸底兒童數≥*年當地小學1年級入學兒童數的6倍。
5.強化免疫接種應記入接種卡、證,符合常規免疫程序的,可作為麻疹疫苗第1或第2劑次。對于18月齡以下兒童,既往0劑次者,強化免疫接種可記為第1劑次;既往1劑次者,強化免疫仍需接種,并在18月齡后常規接種第2劑次。對于18月齡及以上兒童,既往0劑次者,強化免疫可為第1劑次,一個月后可安排第2劑次常規接種;既往1劑次者,強化免疫可記為第2劑接種。
(三)接種方式。
接種方式以預防接種門診定點接種為主。強化期間,為保證強化免疫工作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安排在學校和托幼機構設立臨時接種點。對住戶較分散的地區或經過反復動員仍不能到接種點接種的個別地區也可設立臨時接種點。臨時接種點統一由區衛生局批準、公布,并符合下列要求才能設立。臨時接種點與接種時間安排見附件2、附件3。
1.臨時接種點應設在學校(幼兒園)醫務室、辦公室、空教室等地點,禁止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室設置接種點。接種點要掛橫額、張貼宣傳畫、接種禁忌告知等;每個接種點應合理分區,分為等候區、接種區、觀察區和異常反應處置區,有進、出通道,各區間做適當的遮擋,避免互相影響。同時需配備有異常反應緊急處理的藥械。
2.每個接種點至少配備3名接種工作人員(接種人員1名、組織人員1名、登記人員1名);接種人員為經過區衛生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并考核合格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或者鄉村醫生。每名接種人員每天接種不能超過150名兒童。
(四)疫苗儲備、運輸和后勤保障。
由于本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對象多,應確保疫苗在冷藏條件下運輸和儲存,保證疫苗的有效效價。做好疫苗、注射器及其他用品的使用計劃。
(五)實施安全接種。
接種工作要嚴格按照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要求組織實施,確保安全接種。接種過程嚴格按規范的接種實施步驟進行,包括核實接種對象、登記預檢(掌握禁忌癥)、接種疫苗(嚴格操作規范)、記錄、觀察等。每個接種點必須具備疫苗冷藏相應的保存條件和應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處理的人員和藥品。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管”,注射器領發、使用和銷毀處理要進行登記,指定專人負責。
(六)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和處理。
啟動《廣東省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處理方案》,提高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和處理的應對能力。發現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應及時報告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按有關要求開展初步調查處理。
接種后可能出現的反應:
1.接種疫苗后6~10天內,少數兒童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反應以及散在皮疹,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
2.個別小兒夜間稍有不安,食欲較差,輕度腹瀉等,但均為一過性。
3.在2~3周內,少數易感兒童可能會出現血少板減少癥或血少板減少性紫癜。
4.其他罕見異常反應如過敏性休克。
對所有接種反應必須高度重視,要及時進行調查處理并登記上報;如出現上述3、4種情況,做好現場處理(記錄)并及時上區疾控中心,由區疾控中心組織專家進行診斷和治療。
七、其他事項
篇4
【關鍵詞】 麻疹強化免疫;異常反應;原因;分析
麻疹是臨床上一種的常見的、多發的傳染性疾病,傳染性極強[1-2]。為了有效地控制麻疹病毒的傳染,國家衛生部要求全國各省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通過大范圍內對人群接種麻疹疫苗,麻疹的傳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接種者在接種麻疹疫苗后出現異常反應的報道[3-4],引起了醫療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本人就麻疹強化免疫過程中出現異常反應的原因進行了相關的臨床分析與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本地區接受麻疹強化免疫治療的兒童2890名,其中男性兒童1450名,最高年齡12歲,最低年齡6歲,平均年齡9±1.2歲;女性兒童1440名,最高年齡11歲,最低年齡6歲,平均年齡8±0.7歲。
1.2 方法
1.2.1 調查研究方法 在兒童進行麻疹疫苗接種后的兩周內,對接種疫苗兒童的健康狀況進行隨訪觀察,統計兒童出現的異常反應類型及人數。
1.2.2 臨床評價指標 發熱(強反應):體溫≥38.6℃,發熱(中反應):37.6℃-38.5℃,發熱(低反應):37.1℃-37.5℃;局部紅腫(強反應):紅腫面積平均直徑>5.0cm,局部紅腫(中反應):2.6-5.0cm,局部紅腫(弱反應):0.5-2.5cm。2 結 果
通過在接種后兩周內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隨訪發現,96名兒童出現發熱(13名為強反應,38名為中反應,45名為弱反應),58名兒童出現皮疹,76名兒童出現上呼吸道感染,168名兒童出現局部紅腫(23名為強反應,55名為中反應,90名為弱反應)。接種者異常反應的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接種者異常反應的詳細結果匯總統計
發熱
強反應 中反應 弱反應
皮疹上呼吸
道感染局部紅腫
強反應 中反應 弱反應
患者數(例) 13 38 45 58 76 23 55 90
比例(%) 0.45 1.31 1.56 2.01 2.63 0.80 1.90 3.11
3 討 論
麻疹疫苗屬于生物大分子物質,對于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當接種麻疹疫苗后,由于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會對麻疹疫苗產生免疫防御行為,會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的生理反應,進而導致部分接種者出現異常反應。
目前,臨床研究顯示,麻疹強化免疫中的異常反應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造成。①疫苗因素。麻疹疫苗屬于麻疹病毒的減毒活體疫苗,如果麻疹疫苗的減毒程度不夠,極易造成麻疹疫苗毒性較高,進而使患者出現發熱、皮疹等異常反應;其次,由于接種人員在接種過程中禁忌癥掌握不嚴,對一些存在禁忌癥的患者也進行接種,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異常反應;再次,接種途徑不當,由于醫療工作者日常的工作較為繁重,因而極易出現醫療工作人員將需皮下注射的麻疹疫苗以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的方式給患者進行接種,導致接種者出現發熱等異常反應;疫苗的接種劑量,合理的疫苗接種劑量不但可以使機體產生對麻疹病毒的免疫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減少機體異常反應的發生。②患者體質因素。患者的健康狀況是患者是否出現異常反應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疫苗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健康的人體自身免疫功能較強,因而很少出現異常反應,但是當患者患有一些疾病,其免疫功能下降,人體的免疫功能無法消除疫苗的毒性,從而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的異常反應;過敏性體質,由于人體的免疫功能較為復雜,部分人屬于過敏體質,當多敏體質的人受到同一種抗原的刺激時,會導致機體產生強烈的過敏反應。③其他因素。接種疫苗的時間和氣候也會造成機體出現異常反應。臨床研究發現,疫苗在呼吸道感染發病率較低的季節進行接種,其異常反應的發生率相對較低。
總之,開展麻疹強化免疫中出現異常反應的原因分析,對于避免接種麻疹疫苗后的不良反應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對其原因作了一些探討,希望同行們進一步進行臨床總結。
參考文獻
[1] 歐陽霖,尤佳愷,陳國強,等.上海市閔行區108例疑似麻疹病例IgM抗體測定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6):273-274.
[2] 費金花,黎桂福,倪春芳.上海市青浦區2001-2010年麻疹流行病學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1,23(10):473-474.
篇5
【關鍵詞】 麻疹;脊髓灰質炎;血清學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2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300-01
麻疹與脊髓灰質炎是危害兒童健康的重要傳染病,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嚴重影響了患兒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最有效的方法是預防接種,但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預防接種效果不理想。平昌縣位于四川省東北部,麻疹與脊髓灰質炎的發病率較高,為降低發病率,我們按照預防接種要求進行了強化免疫,為探討平昌縣麻疹與脊髓灰質炎疫苗強化免疫效果,本文收集本縣麻疹與脊髓灰質炎疫苗強化的兒童進行效果監測,現將監測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縣麻疹與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接種的兒童本組麻疹共接種7751例,麻疹IgG抗體血清學監測陽性5694例,其中7歲陽性1945例。脊髓灰質炎病毒血清學監測陽性5479例,其中7歲陽性1772例。
1.2 方法 麻疹IgG抗體和脊髓灰質炎病毒監測試劑由武漢康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試劑,根據試劑盒說明書,按照酶聯免疫吸附實驗—雙抗體夾心法進行操作[1]。
2 結果
麻疹共接種10357例,采集麻疹苗預防接種的兒童7751例,陽性5694例,其中7歲陽性945例。
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10416例,采集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接種的兒童7551例,陽性5479例,其中7歲陽性1772例。平昌縣麻疹與脊髓灰質炎疫苗強化免疫效果,見表1。
3 討論
麻疹一直是危害兒童健康的重要的呼吸道傳染病,死亡率較高。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是一種由脊灰病毒引起的高傳染性疾病,它主要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造成軀體癱瘓。醫學界認為脊灰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因此,消滅此病只有通過預防,多次給予口服脊灰疫苗可以終生保護兒童免患此病例。強化疫苗接種是預防麻疹和脊髓灰質炎的重要措施。
通過對本組資料的調查,發現小于1.5歲兒童陽性率比其他三個年齡組高,說明近年來預防接種工作越來越入人心,廣大兒童家長已逐漸認識到預防接種的重要性。但各區醫院陽性率存還在一定的差異,有的免疫效果偏低,因此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嚴格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和《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要求,做好疫苗的計劃、儲存、運輸、分發、人員培訓、技術指導和數據資料統計上報工作。每個鄉鎮、街道至少保證有一名縣級衛生人員,每個行政村至少保證有一名鄉級衛生工作人員參加服苗活動,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各接種點要確保OPV的冷藏保存,確保疫苗效用。
篇6
為確保20**年實現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標,切實保障全區廣大兒童身體健康,根據國家消除麻疹行動的統一部署和市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通知》(**辦發〔2009〕79號)精神,經區政府同意,決定在全區范圍內集中時間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統一思想,增強做好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的責任感
麻疹是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繼消滅天花、脊髓灰質炎之后擬被消除的傳染病。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20**年要消除麻疹,并下發了《20**-20**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提出到20**年,全國麻疹發病率要控制在1/100萬以下。**市20**年麻疹發病率為13.28/10萬,居全國第八位,麻疹防控形勢相當嚴峻,我區20**年麻疹發病率為2.86/10萬,雖低于全市水平,但離消除麻疹目標差距較遠。為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按照市政府統一安排部署,我區將從2009年4月20日至26日對全區范圍內所有8月齡—14周歲兒童全部免費接種1劑次麻疹疫苗。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高度重視,從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健康**”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密切配合,認真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順利開展。
二、強化措施,抓好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實施工作
(一)精心編制實施方案。根據麻疹發病規律和預防控制工作特點以及國家、全市實施方案統一要求,我區制定了《**區2009年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實施方案》,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該方案要求,明確接種對象、接種時間等內容和任務,同時對培訓宣傳、摸底調查、接種實施、督導評估等工作作出詳細安排。
(二)加強經費保障。此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中央和市級財政轉移支付部分經費,主要用于疫苗、注射器、宣傳資料制作、工作人員培訓、接種人員勞務補助等。接種人員勞務補助不足部分、冷鏈運轉不足的設備經費、摸底調查、宣傳組織發動、異常反應監測處置、督導等所需的工作經費,由區財政安排解決。麻疹疫苗強化免疫不得向群眾收取任何費用。
(三)廣泛組織宣傳發動。在活動準備階段和活動期間,**廣播電視臺、巴**都市報社等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采取張貼標語,印發宣傳單、接種告知書,進村入戶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宣傳發動,做到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家喻戶曉。通過宣傳讓兒童父母或監護人了解消除麻疹的相關政策、麻疹強化免疫的重要意義、麻疹的危害及預防知識、接種時間、地點等,主動帶兒童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接受麻疹疫苗強化免疫。
(四)扎實開展技術培訓。區衛生部門要加大對接種衛生人員的培訓力度,實行逐級培訓,嚴格資格認證,給參加培訓的工作人員頒發麻疹疫苗強化免疫臨時上崗證,杜絕無證上崗現象。區疾控中心要負責對各鄉鎮、街道參加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人員進行培訓,各鄉鎮、街道要負責對村、社區參加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人員進行培訓。全區所有參加強化免疫的工作人員均要通過培訓熟悉《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和《**區2009年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實施方案》,掌握相關技術規范和要求,確保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科學規范進行。
(五)全面拉網摸底調查。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精心組織社區、居委會,組織村社干部和醫療、學校、托幼機構的工作人員深入街道、學校、托幼機構、城鄉家庭、流動人口集中的場所開展拉網式摸底調查,逐戶逐個登記0-14周歲兒童。特別要做好流動兒童摸底登記工作。區衛生部門要對摸底調查的質量進行評估,未達要求的地方必須重新開展調查,確保按時保質完成調查。
(六)認真落實接種措施。區疾控中心要做好麻疹疫苗、注射器等物資的計劃、供應和管理,確保及時足量到位。各接種單位要在充分利用好常規冷鏈設施的基礎上調用或租用冷藏設施規范儲存麻疹疫苗,確保疫苗質量,還要合理調配醫療衛生機構資源,在人員集中和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學校等場所增設臨時接種點,確保接種工作全面開展。接種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規定,在接種前后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嚴把質量關,確保依法接種、安全接種、有效接種。
(七)妥善處置異常反應。各級醫療機構要落實專人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異常反應的監測和處置,對發生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或疑似異常反應,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預防接種工作規范》、《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等有關規定進行調查、處理、上報,如出現群體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等情況,應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進行報告和有效處理,避免不穩定因素和發生。
三、加強領導,確保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取得實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級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切實加強領導,制定和細化本地、本部門、本單位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及時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強化免疫工作和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并提供物資和人員保障。區政府成立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領導小組,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區級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衛生局,各鄉鎮、街道也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工作責任。
篇7
麻疹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我國政府已向世界衛生組織承諾:到年消除麻疹。為加快工作進度,落實《衛生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方案>的通知》(衛疾控發[]65號)精神,確保實現年消除麻疹目標,經區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在全區范圍內統一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F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實施范圍及時間
全區范圍內所有8月齡至4歲(即2005年10月1日至年12月31日出生)的兒童,無論其既往免疫史和麻疹患病史如何,凡無麻疹疫苗接種禁忌癥者均免費接種1劑次麻疹疫苗。要求接種率以街道、鄉、鎮為單位達到95%以上。
接種時間為年9月11-20日。
二、組織領導
區政府成立麻疹疫苗強化免疫領導小組,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同志任組長,區政府辦副主任同志、區衛生局局長同志任副組長,區政府辦、區委宣傳部、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教育局、區衛生局、區公安分局及各街道、鄉、鎮相關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的組織領導,制訂實施方案,協調各有關部門。各街道、鄉、鎮要相應成立協調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與實施。
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如下:
區政府辦:負責協調強化免疫工作的開展,對強化免疫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
區委宣傳部:負責組織主要媒體開展有關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的宣傳報道。
區財政局:負責安排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所需工作經費,加強經費監管,確保??顚S?。
區教育局:負責組織托幼機構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的宣傳教育,做好適齡兒童的摸底、登記、及時發放、回收和保存《告家長通知書》,安排接種所需工作場所,配合衛生部門共同完成托幼機構適齡兒童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
區衛生局:負責制訂強化免疫工作實施方案,領取、分發疫苗和接種器材,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實施接種,開展接種質量監督和評價,監測、處理接種異常反應,做好與各部門的銜接、協調工作。
區公安分局:負責配合做好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的摸底、登記工作。
各街道、鄉、鎮負責做好城鄉散居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的宣傳、發放接種告知書、摸底調查及組織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影響大,覆蓋面廣,目標兒童數量多,時間短,摸底、接種等工作任務艱巨。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的重要意義,從保障兒童健康、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切實加強領導,在人員、物資等方面做好保障,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確保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
(二)認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各街道、鄉、鎮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采取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單和接種告知書、入戶宣傳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的意義。同時,做好托幼機構及散居兒童監護人的宣傳工作。
(三)做好目標兒童摸底登記。托幼機構目標兒童的摸底登記以托幼機構提供的入托兒童花名冊為準。各街道、鄉、鎮要組織村、社區做好散居兒童的摸底登記,特別要做好流動人口較多地區的摸底登記工作。麻疹疫苗強化免疫領導小組要組織開展摸底調查質量評估,對未達到要求的單位責成重新進行調查。
(四)確保接種合法、安全、有效。要嚴格按照國務院《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和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等要求,規范疫苗的儲運和接種。對參加疫苗接種工作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崗前培訓,確保依法接種,規范接種。要制定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應急預案,成立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診斷處理小組,準備好相關設備、器材和藥品,對疑似或已發生接種異常反應的,應迅速組織調查處理,避免發生不良后果。
(五)落實工作經費,嚴格實行免費接種。本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實行免費接種,所需疫苗和注射器購置經費由中央財政提供;接種補助經費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中列支,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經費由省級財政負責;對預防接種工作中冷鏈運轉、人員培訓、宣傳發動、摸底調查、督導評估等工作所需經費由區財政予以保障。嚴禁在本次強化免疫工作中對接種兒童及其監護人收取任何費用。
篇8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麻疹疫苗強化免疫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職責:加強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領導,協調和動員各有關部門,在經費、后勤和人力保障上給予充分的保證,確保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順利實施。
(二)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技術指導小組
組長:*
成員:*
職責: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開展技術指導和現場處理工作,確保方案正確實施;負責現場接種、現場監督評價及強化免疫工作總結等具體技術指導工作。
(三)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處理小組
組長:*
成員:*
職責:按照《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要求,做好培訓、溝通工作,及時調查處理麻疹疫苗接種疑似異常反應。
二、目標人群、時間和工作指標
(一)目標人群
根據《今年全國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方案》要求,我縣強化免疫對象為所有8月齡—4歲兒童。上述人群無論既往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及患病史如何,凡無疫苗接種禁忌證者,均接種1劑次(0.5毫升)麻疹腮腺炎聯合減毒活疫苗(簡稱麻腮疫苗)。
(二)時間
9月1~10日為本次強化免疫宣傳動員和調查摸底實施階段,9月11~20日為強化免疫接種實施階段,9月21~30日為評估總結階段。各單位要研究制定準備、實施和評估總結階段的工作時間表。
(三)工作指標
以鄉(鎮)為單位,8月齡—4歲目標人群麻腮疫苗強化免疫接種率達95%以上。
三、強化免疫活動組織與實施
(一)組織領導與部門職責
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省衛生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財政廳和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聯合下發的《省消除麻疹行動方案》要求,明確職責和任務,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強化免疫活動。
(二)人員培訓、社會動員和宣傳
縣疾控中心負責開展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強化免疫活動方案、現場接種、接種禁忌證、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及處理、風險溝通、督導和評價方法等。
各單位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宣傳和動員活動,與媒體密切協作,向公眾宣傳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使公眾了解麻疹的危害與防控知識,以及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增強主動參與意識,為強化免疫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做好強化免疫活動的風險溝通和應對,加強對相關突發事件及輿情的監測,及時相關信息。
(三)目標人群摸底調查
各單位要提前做好轄區內目標人群的摸底調查工作,全面掌握目標兒童人數。摸底調查時應高度關注流動兒童、計劃外生育兒童以及邊遠地區兒童,對發現未建卡、未完成常規免疫接種的兒童,應予以補建接種卡、接種證,并納入常規免疫管理。
摸底調查人員應采取入戶或通過托幼機構等方式給家長發放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接種通知單,告知接種的時間和地點、接種時應攜帶接種證等事項,負責填寫《今年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摸底與接種情況登記表》(附件2)。城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負責對摸底登記結果進行核查、匯總,填寫《今年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應種與實際接種情況匯總統計表》(附件3),根據摸底兒童數制定接種實施時間表,并將相關信息上報縣疾控中心。縣級督導人員要對摸底調查質量進行評估,對不符合要求的地區重新開展摸底調查工作。
(四)物資準備與后勤保障
各有關部門要做好強化免疫活動所需人員、物資(疫苗、注射器、急救藥品和器材等)和經費保障??h疾控中心于9月10日前將強化免疫活動所需疫苗、注射器發放至各接種點。疫苗的儲存要嚴格執行《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做好出入庫記錄,及時予以核查,做到苗賬相符。
(五)現場接種實施
本次強化免疫活動實行定點接種,全縣設置27個固定接種點,地點在各鄉鎮衛生院預防接種門診。接種點應有負責組織、預檢登記、接種、不良反應處置的工作人員,現場工作人員數量要根據接種對象數量進行適當調整,做到接種對象核實、接種前告知、健康狀況詢問、規范接種和登記等各個環節均有專人負責?,F場接種流程、操作技術及接種后剩余疫苗處理等,要嚴格按《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執行。每個接種點均須配備接種反應緊急處理的臨床專業人員和急救藥品、設備。
等鄉鎮需設立巡回搜索組,在強化免疫活動集中接種的后期,分片包干負責搜索所轄區域,尤其是工業園區、磚瓦廠等流動兒童聚集地的適齡兒童,并通知兒童到指定地點接種。
預防接種要嚴格掌握麻疹疫苗接種禁忌證和其他暫緩接種的原則,本次強化免疫接種與最后一劑注射的減毒活疫苗間隔應在1個月以上。對于暫緩接種的兒童,應在本次強化免疫活動后的兒童自身條件適宜時機及時予以補種。
四、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與處置
各單位應當按照《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要求開展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工作,并將監測活動持續至10月25日。對嚴重疑似異常接種反應遵照“先臨床救治、后調查診斷”的原則,做到早期、正規、系統的治療。麻疹疫苗常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診治原則參考《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縣疾控機構、各接種單位應當向受種者或其監護人做好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溝通解釋工作,按照及時、公開、透明的原則,統一相關信息。
五、督導
縣衛生局負責組織做好強化免疫活動的督導工作。督導工作在強化免疫活動的準備、實施及評估階段均應開展。強化免疫活動準備階段重點督導各有關部門的經費保障、宣傳、培訓、摸底登記、物資和接種現場的準備情況;現場實施階段重點督導現場接種工作組織情況、安全注射情況、接種人員資質、家長知曉率等情況;后期評估階段重點進行接種率快速調查,了解資料整理、匯總和報告質量等情況。
督導要求覆蓋至全縣所有鄉鎮,即每個鄉鎮至少有1名縣級督導人員。
六、評估
縣衛生局組織開展本縣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摸底登記、家長知曉率和接種完成情況等的調查評估。接種率快速評估的重點為近年麻疹高發地區、流動人口聚居地和常規免疫管理薄弱的地區。對評估接種率低于95%的鄉鎮,要認真查找原因及時進行查漏補種,并必須達到95%以上。
篇9
【關鍵詞】麻疹;疫情分析
【中圖分類號】R5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707-02
為進一步了解南寧市麻疹疫情的流行規律,研究麻疹防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本市近年來麻疹疫苗的預防接種情況,對2005~2011年麻疹的發病資料進行了流行病學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疫情資料來自國家疾病報告管理系統2005~2011年南寧市國家疫情網絡直報數據。人口資料來自南寧市統計局。
1.2 病例定義:所有麻疹病例均為臨床診斷病例和實驗室確診病例。病例診斷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麻疹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15983—1995)執行。
1.3 方法:通過國家疾病報告管理系統監測數據對2005~2011年南寧市麻疹發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病人數按報告地區查詢,發病數為在南寧市內報告的病例數。
2.結果
2.1 發病概況:南寧市自2005年以來,共發現了671例麻疹,2005年1.30/10萬、2006年2.54/10萬、2007年1.48/10萬、2008年4.43/10萬、2009年0.1/10萬、2010年0.01/10萬、2011年0.07/10萬,(見表1)。
2.2 地區分布:2005至2011年間,麻疹病例在我市大部分縣區均有發生,城市內各城區發病明顯高于縣份。西鄉塘區6年間年平均發病率最高,4.47/10萬,其次為興寧區4.33/10萬,(見表2)。
2.3 時間分布:我市麻疹發病具有明顯的周期性,2月起發病增多,3~8月達到高峰,發病例數占全年總數的83%,(見表3)。
2.4 年齡分布:小年齡組發病居多,≤7月齡~7歲的年齡組發病占所有發病的69.75%,(見表4)。
3.討論
3.1 南寧市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2008年之前,我市麻疹報告發病率在1/10萬~5/10萬波動,2008年疫情居高,超出自治區3/10萬的控制標準。2009、2010年、2011年疫情得以控制,發病率降至1/10萬以下;小齡發病居多,與近年來各省市發病特征較一致[1-4];散發為主,偶有暴發;大部分城區及縣均有疫情,城區發病高于縣份,說明我市的免疫規劃工作發展不平衡,存在著薄弱地區和薄弱環節。
3.2 南寧市近幾年控制麻疹疫情工作情況。廣西壯族自治區2000~2006年麻疹年平均發病率為6.50/10萬[5],南寧市由于城市發展迅速,人動性增加、醫療隔離條件限制、疫情控制不及時等多方面原因,發病率也維持在1/10萬以上。然而近年資料顯示,麻疹疫苗接種率均維持較高水平,2005~2011年麻疹基礎免疫累計接種率波動在98.3%~99.1%之間。2006年,我國所在的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確定了到2012年實現消除麻疹目標,將麻疹發病率降到0.1/10萬以下,消除本土麻疹病毒傳播。為了使我市麻疹發病率下降至消除目標,我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2007年,全市組織8月齡~10歲兒童進行了麻疹疫苗查漏補種,漏種率19.06%,補種率98.29%;同時,為了解我市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掌握人群麻疹抗體水平于2009年開展南寧市六城區人群麻疹血清學調查,120例樣本抗體陽性率僅為38%。2010年,在六縣六城區范圍內開展針對8月齡~14歲兒童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累計接種1174812人,占目標兒童的95%。2011年,在西鄉塘區、高新區、興寧區、青秀區、邕寧區、良慶區、江南區、經開區范圍內開展針對8月齡~7歲兒童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完成接種298399名適齡兒童,占已登記適齡兒童數的96.35%。兩次強化免疫活動共落實經費100余萬元,自各級政府到鄉村接種點層層動員,為2012年我市實現消除麻疹的目標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汪春梅,傅洪.醴陵市2005-2009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學分析及強化免疫效果評價[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4):652-653.
[2] 張亮,肖苓秋,白麗芳,等.昆明市2006年~2009年麻疹疫情流行態勢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12):2371-2372.
[3] 王俊,經正敏,黃慧,等.南京市江寧區2001-2010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2011,13(3):5-6.DOI:10.3969/j.issn.1008-7338.2011.03.003.
篇10
實施計劃免疫是控制乃至消滅疫苗所對應傳染病的主要策略。繼人類消滅天花之后,消滅脊髓灰質炎即將成為現實,而麻疹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擬定的下一個將被消除的傳染病。麻疹病毒雖然有8個基因組,但只有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定,人感染后可產生持久的免疫力。由于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預防,故消除麻疹在理論和技術上都是可行的。WHO美洲區于2000年成功消除麻疹的事實也已證實了這一點。WHO歐洲區和東地中海區分別提出在2007年和2010年消除麻疹的目標,包括我國在內的WHO西太平洋區所有國家亦于2005年承諾將在2012年消除麻疹。2006年11月,我國衛生部《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提出了到2012年,全國麻疹發病率控制在1/100萬以下(不包括輸入病例)且無本土麻疹病毒傳播的目標,同時希望通過消除麻疹工作促進免疫規劃工作發展。具體工作指標為:1)鞏固和提高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以縣為單位計的適齡兒童麻疹疫苗常規免疫2劑接種率達到95%以上;2)在入托、入學兒童中,2劑麻疹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3)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率達到95%以上;4)麻疹暴發疫情調查率和血清學確診率均達到100%;5)以省為單位計的麻疹發病率在1/10萬以下時,麻疹疑似病例個案調查率達到100%,血清標本采集率達到80%以上;6)建立國家、省、市(地)三級麻疹實驗室網絡,網絡實驗室達到WHO認證標準。
1 “滬191”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應
1.1 國內、外主要麻疹疫苗病毒株
上世紀50年代,國外建立了幾株麻疹減毒活疫苗株,國內20世紀60年代初唯一由本土分離、建立并批準使用的是“滬191'’減毒活疫苗株。國內、外目前使用的主要麻疹疫苗株有:1)美國早期使用的Edmonston(Ed)株,1954年分離,由36~37℃培養條件下,經原代人胚腎細胞(HK)傳24代、原代人羊膜細胞(HAM)傳28代、雞胚羊膜腔傳6代、原代雞胚細胞(CEC)傳5~8代建立;2)美國早期和歐洲目前仍在使用的、由Ed株衍生而來的Sehwarz株,系1962年由Ed株繼續在CEC上(32℃)培養傳至85-103代建立;3)美國目前使用的、由Ed株衍生而來的Morraten株,系1968年由Ed株繼續在CEC上(32℃)培養傳至40~43代建立;4)俄羅斯等東歐國家使用的Leningrad-16(L-16)株,由前蘇聯于1968年用原代豚鼠腎細胞和原代鵪鶉胚細胞傳代培養總28代建立;5)日本使用的CAM-70株,由原代猴腎細胞傳3代、HK傳8代、雞胚羊膜腔傳90代、雞胚絨毛膜傳35代、CEC上36℃培養蝕斑純化傳3代、再CEC上32℃培養傳26代建立;6)我國使用的“滬191”株。
1.1.1 “滬191”麻疹疫苗株的建立及應用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于1960年冬季在上海麻疹流行期間,從一名2歲男孩出疹前(有發熱和柯氏斑)的血液標本并經接種HK分離而得。之后,通過在HK上連續傳33代,適應于HAM再連續傳39代,然后適應于CEC傳至第5代,將培養溫度由37℃降至(3l±1)℃,再由CEC傳至第10代,經各項檢定和包括猴子等在內的動物安全性試驗、以及在人體中進行的臨床反應性和免疫原性研究,建立了中國第一株麻疹減毒活疫苗株――“滬191”株,1965年5月獲國家衛生部批準生產和應用,1978年獲得中國科學大會獎。
“滬191”麻疹減毒活疫苗的生產至今已有近45年的歷史,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也在不斷改進。1984年之前生產的是液體疫苗,保存及運輸條件要求高,疫苗穩定性差,效期僅3-6個月。1985年起改為凍干疫苗,穩定性大幅提高,效期延長至18個月。疫苗的內在質量方面,1992年通過中國疫苗項目與荷蘭國立公共衛生和環境保護研究所協作,將“滬191”株純化為無雞白血病病毒污染的純化毒株,進一步提高了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國家對麻疹疫苗的標準不斷提高,每5年對疫苗生產和檢定規程進行修訂,并從2005年起規范了使用劑量由原來每劑0.2mL改為國際通用的0.5mL。南“滬191'’株生產的麻疹減毒活疫苗至今已在我國應用超過20億劑,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疫苗株之一,為我國控制和消除麻疹作出了巨大貢獻。
1.1.2 “滬191”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抗體持久性
活疫苗病毒株的減毒水平決定了疫苗的臨床反應性和免疫原性,而毒株的減毒是經控制實驗的培養條件和病毒傳代水平(即傳代代次)、以及最終通過對人體的臨床觀察而確定的。上世紀60-80年代對不同傳代水平的“滬191”疫苗進行的臨床研究顯示,早期CEC傳10代以前疫苗的免疫原性雖好,但反應性較高,發熱率達65%,高熱率為26%,皮疹率是13%;CEC傳15-20代疫苗的平均發熱率為47%,高熱率為4.3%,皮疹率為5.2%;CEC傳21-26代疫苗的平均發熱率為31%,高熱率為3.1%,皮疹率為0.3%;CEC傳27~33代疫苗的平均發熱率低于20%,高熱率降至1.3%,基本無皮疹反應。所有代次疫苗對人體的免疫原性即抗體陽轉率均達到96%-100%,但抗體幾何平均滴度(GMT)隨疫苗代次的增加而減低,由早代次的大于200、中間代次的68~138降至高代次的39~62。即:“滬191”疫苗株隨著傳代代次的增高,其臨床反應性降低,免疫原性特別是抗體水平也呈下降趨勢。兼顧臨床反應性和免疫原性,選擇CEC傳25代左右的疫苗較合適。從2001年起,按照國家規定新建立了“滬191”麻疹毒種的三級種子庫,
固定CEC傳25代毒種為生產疫苗的工作種子批,使每年及每一批生產的“滬191”麻疹疫苗保持一致性。
為進一步了解“滬191”麻疹疫苗與國際同類疫苗的差距,1974年在人T封閉地區用美國的Sehwarz株和前蘇聯的L-16株麻疹疫苗進行了長達14年的比較觀察。結果發現,“滬191”疫苗的臨床反應性與Sehwarz疫苗相似,比L-16疫苗略高;抗體陽轉率和抗體GMT水平,“滬191”疫苗分別為98.6%和76,Schwarz疫苗分別為83.5%和96,L-16疫苗分別為96.9%和71;免疫持久性方面,“滬191”疫苗最好,L-16疫苗最差(第14年的抗體累計陰轉率,“滬191”疫苗為9.8%,Sehwarz疫苗為11.9%,L-16疫苗為16.7%)。綜合分析可以看出,“滬191”株反應適中,免疫性良好,不遜于美國的Sehwarz株,且明顯優于前蘇聯的L-16株。
另一項對“滬191”麻疹疫苗的免疫持久性研究是1973年在浙江省象山縣高塘島鄉建立的觀察基地進行的。在該研究中,726名易感兒童經1針疫苗免疫后連續16年每年進行血清學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在第16年時仍有83.2%的疫苗免疫人群保持著足夠的抵抗野毒的能力,說明“滬191”麻疹疫苗的免疫持久性良好。
1.2 “滬191”麻疹疫苗在我國消除麻疹行動中的作用
近年來,全國麻疹疫情的特點是:發病率明顯波動、地區間交替高發,部分省甚至持續高發,局部地區時有暴發;15歲以下、特別是5歲以下小年齡組是口前麻疹流行的主要人群,中、西部地區尤為突出;部分地區成人麻疹發病率水平較高;東部地區流動人口病例所占比例較高等。分析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易感人群積累,包括常規免疫接種率不高,局部地區存在免疫空白,城鄉接合部、城區、流動人口免疫服務管理跟不上;強化免疫不徹底;育齡期婦女抗體水平較低等。目前麻疹發病情況與消除麻疹目標的差距約為100倍。相比之下,WHO美洲區通過開展“初始”強化免疫和“后續”強化免疫策略,已成為第一個成功實現消除麻疹的地區。我國衛生部也已多次召集專題研討會,陳竺部長作了重要指示。2008年起,已分批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開展了大規模的麻疹強化免疫,并協調麻疹疫苗的生產和供應。2008年全國生產“滬191”麻疹疫苗約1.5億劑,2009年近2億劑,2010年計劃至少為1.75億劑。從貴州省2004年開展強化免疫、2005年起麻疹疫情即大幅度下降以及海南省2006年開展強化免疫前后麻疹發病數由1173例下降為37例、發病率由14.17/10萬下降為0.44/10萬的顯著成效來看,我國通過進一步采取強化免疫策略來實現消除麻疹的最終目標是可行的。
2 含麻疹疫苗成分的聯合疫苗
早在1990年,由5個國際組織共同發起的“全球兒童疫苗計劃(CVI)”就將開發聯合疫苗作為疫苗發展方向的重要內容。聯合疫苗的優越性在于集多種單價疫苗的功能于一體,注射1針就能同時預防多種傳染病,故不僅可減少注射次數、節約疾病控制資源,而且有助于提高疫苗免疫接種的覆蓋率,同時降低疫苗包裝、運輸、儲藏和預防接種等間接成本。國外在上世紀70年代開發上市了由麻疹、腮腺炎和風疹不同組合配制的二聯和三聯疫苗(簡稱麻腮風三聯疫苗)。我國對病毒性聯合疫苗的開發起步較晚,直至2000年才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在國內率先開發成功麻疹和腮腺炎二聯活疫苗。
2.1 含麻疹疫苗成分的二聯疫苗
2.1.1 麻疹和腮腺炎二聯活疫苗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于1979年通過國際交流獲得兒株腮腺炎疫苗病毒,經研究建立了S79株腮腺炎疫苗株,1984年獲得國家批準用于腮腺炎疫苗生產。后又通過5年多努力,于2000開發成功由“滬191”麻疹疫苗和S79株腮腺炎疫苗配制的麻疹和腮腺炎二聯活疫苗。2004年,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也開發成功由“滬191”麻疹疫苗和Wm84株腮腺炎疫苗配制的麻疹和腮腺炎二聯活疫苗。
2.1.2 麻疹和風疹二聯活癌苗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于1994年研究成功我國自己的、適應于人二倍體細胞的BRDⅡ株風疹減毒活疫苗,之后又研究與“滬191”麻疹疫苗聯合的麻疹和風疹二聯活疫苗,并于2002年獲得批準。
2.2 麻腮風三聯疫苗(MMR)
在成功開發二聯疫苗的基礎上,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于2002年首先開發成功由“滬191”麻疹疫苗、S79株腮腺炎疫苗和BRDⅡ株風疹疫苗聯合組成的MMR。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也于2007年11月研究成功由同樣三種毒株疫苗組成的MMR。對這兩家國產MMR與美國默克公司產品進行的l臨床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三種產品的免疫原性和臨床反應性基本一致,但國產MMR中的“滬191”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優于進口疫苗,說明國產MMR的質量達到了國際水平。
2.3 麻腮風和水痘四聯疫苗(MM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