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感動范文
時間:2023-03-29 16:34: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為愛感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感動我的是那13位唐山農民的志愿者叔叔。雪災中的奮不顧身,抗震救災中的義不容辭,他們用行動書寫了對祖國的大愛,他們用行動感動了13億中國人!
感動我的是那些流動的“綠絲帶”。掛在車身上的綠絲帶,在寒風中帶來了春的氣息,那些因為雪災而被困的人們,無論相識的,不相識的,只要招招手,那些帶著綠絲帶的車就會停在你面前,帶著你到想去的地方。那份溫暖,怎么能夠不讓人感動!
感動我的是那些僅僅比我大不了十歲的新兵哥哥。他們用依然稚嫩的雙肩挑起了祖國交給他們的重擔,5·12大地震,他們的英勇、執著和善良讓祖國認識了新一代的年輕人。當有位哥哥用心呼喚:“讓我再救一個,我還能救一個”的時候,我們誰能夠不被感動。
感動我的是那個張開雙臂保護了四個學生自己卻犧牲了的老師。他用行動表達了一個為人師者能夠給學生的最大的愛。那臂彎下鮮活的四個生命,為這份愛而感動;那臂彎下承載的情,讓我們每一個人感動。
感動我的是那六個在奧運會上得了金牌的體操隊的哥哥們。堅定的表情,利落的動作,微笑的淚水都述說了他們對夢想的堅持,對祖國的熱愛,當他們又一次站在了奧運會最高的領獎臺上,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怎么會不為之動容。
感動我的是那熱愛運動事業、維護奧運圣火尊嚴的殘疾人火炬手金晶。雖從小落得殘疾,但一顆熱愛奧運、崇尚運動的心卻很炙熱。當分子欲從她手里搶走奧運火炬時,她將火炬藏到身后,用自己柔弱的身軀保護了奧運的尊嚴,也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感動我的是那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圓了中國人百年飛天夢的“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當浩瀚宇宙第一次迎來中國人的問候,當翟志剛在茫茫太空揮動五星紅旗時,是向宇宙宣告中國人的來臨、宣告一個偉大民族的來臨。因為是軍人,因為熱愛航天事業,因為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因為有最發達科技技術,因為有全國各族人民的鼎力支持,中國自古以來的飛天夢終于圓滿實現!
感動我的……
篇2
簡一個貧窮低微、長相平平、性格倔強、感情豐富,而且多才多藝。會繪畫、彈鋼琴、印象最深的還是她與別人對話時,你問一句,她答一句,從不多說。
簡的童年是在黑暗中度過,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而她在絕望中振作,沉淪中重生。這是一個小女孩人格的力量。
離開了姨媽,在慈善學校中遇到了他的好朋友海倫,一個放棄現實高傲的天使,他的生命又像落日一樣短暫、壯美。默默的離開了簡。簡的失友之痛,加上羅可赫斯特的詆毀,簡倔強不屈,用她一張平凡的臉面對一切。六年的學生,二年的老師。見長大了。
于是作為一個家庭教師,他來到了桑菲爾德,在某個下午,她穿著那件青黑色的風衣,在路邊遇到了羅切斯特,相見時,不知真的像羅切斯特說的那樣,是簡愛的魔力,把他的馬摔倒了,還是別的原因。羅切斯特在簡愛的身邊摔倒。于是簡愛的嚴肅、自重、認真、自強,深深的吸引了他。在某個夜晚他道出了他的心聲:“我有時候對你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特別是象現在這樣,你靠近我的時候,我左邊肋骨下的哪一個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體同樣地方的一根類似的弦打成了結,打得緊緊的,解都解不開。要是那波濤洶涌的海峽和兩百英里左右的陸地把我們遠遠的隔開,那時候,我內心就會流血。”而正要結婚時,得知羅切斯特有了妻子,自尊自強使她絕然離開了他,最后得知羅切斯特為救跳樓的妻子,雙目失明,她再次全身心的來到他身邊。
簡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可能這就是簡人格的寫照,也是我喜歡簡愛的原因,羅切斯特也曾說過:“jane you strang almost unearthly thing”這可能就是簡的特殊之處!
篇3
感動和母愛這兩個詞連起來,我相信所有人都會想到母愛是媽媽對我們的關心,是供我讀書,是對我的支持和鼓勵,也是在我生病時那一份勞累。
記得去年寒假的一個晚上,爸爸加班,只有我和媽媽倆個人在家里。我和媽媽剛打算休息,可突然發現我的頭特別燙,用溫度計一測體溫,呀,我發燒了。家里又沒有藥,媽媽趕忙披上棉衣就把我背到被上,去了婦幼醫院。這一路上我相信媽媽肯定是又累又冷,可她還一直像我問道:“冷嗎?難受嗎?媽媽辛苦地把我背到了婦幼醫院,雖然是寒冷的冬天,可媽媽還是累得出了很多汗,汗里摻雜著幾分媽媽的焦急,也摻雜著幾分媽媽對我的愛。可媽媽又是忙活起來,一會兒給我測體溫,一會兒給我買藥,忙得不亦樂乎。看著媽媽那焦急的樣子,我心里好不是滋味,我想,她一定特別著急,難受,希望我快點好起來。在醫院里檢查了好半天,我們才回家。路上,媽媽還一直囑咐我:睡覺時必須蓋好被子;要多喝熱水…這時,我突然覺得媽媽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如春風般溫暖。回到家以后已經12點鐘了,可媽媽更是沒閑著,又是給我倒水,又是給我吃藥。很快,我就睡著了,可媽媽一直坐在我旁邊,生怕我再蓋不好被子。可以說媽媽整個晚上都沒睡好覺。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對我的呵護,她永遠是在無私地這個我,默默地支持我,一想起這件事,就好像一股暖流正在包圍著我。
通州區臨河里小學五年級:屠曉燈
篇4
【關鍵詞】 胃癌; 肝動脈灌注化療; 肝轉移; 預防; 生存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3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30-0022-02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Based on Survival Analysis/XU Yu-biao,LI Bi-jin,HE Er-so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30):22-23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liver metastasis from gastric carcinoma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for carcinoma of stomach.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31 cases without liver,lung,brain metastasis of distant organ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hemotherapy,and the survival time without liver metastasis was compared.Result: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average survival time without liver metastasis was (23.3±2.1)months,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survival time without liver metastasis was (18.5±2.6)month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5.732,P<0.05).The survival curves of two groups by the endpoint of liver metastasi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og-Rank 字2=17.791,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intravenous chemotherapy,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n cancer can effectively delay the liver metastasis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radical operation for carcinoma of stomach,and is a modus operandi for the preven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rcinoma.
【Key words】 Gastric carcinoma;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Liver metastasis; Prevention; Survival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bi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21,China
胃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常見的轉移靶器官是肝臟,胃癌肝轉移的預后極差,5年生存率不超過10%[1]。因此,如何有效預防胃癌術后肝轉移是胃癌治療成功的關鍵,本文擬探討胃癌根治術后經皮肝動脈灌注化療預防胃癌肝轉移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的胃癌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齡為(45~71)歲,平均(55.8±5.6)歲。術前均經CT、B超等影像學檢查未見肝、肺、腦等遠隔器官轉移,術后經病理確診為胃癌,其中高分化腺癌13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8例,腫瘤部位位于胃底賁門10例,胃體12例,胃竇9例。隨機分為經皮肝動脈化療組(以下簡稱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15例,對照組16例。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理類型、腫瘤部位、分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的一般狀況、患者和家屬的意愿,給予患者施行D2胃癌根治術,術后給予輔助化療,術后輔助化療。治療組術后給予經皮肝動脈灌注化療6周期,對照組給予PICC置管輔助化療6周期,化療方案藥物及劑量:奧沙利鉑注射液、亞葉酸鈣、氟尿嘧啶,21 d重復。肝動脈灌注化療方法:采用Seldinger技術,經皮股動脈穿刺插管至肝固有動脈行動脈灌注化療[2]。PICC置管化療方法參考潘燕洪[3]報道的方法:穿刺靜脈選擇貴要靜脈、正中靜脈或頭靜脈,穿刺置管后常規拍攝X線片,確保導管頭端位于上腔靜脈中下1/3處。所有入組患者均完成了化療,化療結束后后每個月隨訪一次,隨訪內容包括肝臟B超、肝腎功能、血常規、心電圖、胸片等,如肝臟B超發現新的占位性病變,則進一步行肝臟CT平掃+增強檢查,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及化療等在治療前均經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行字2和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計量資料行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兩組肝轉移率,并行Log-rank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化療結束后均無明顯的肝臟功能損害,治療組平均無肝轉移生存期為(23.3±2.1)個月,對照組平均無肝轉移生存期為(18.5±2.6)個月,治療組平均無肝轉移生存期明顯高于對照組(t=5.732,P<0.05);以肝轉移為研究的終點事件,繪制兩組的生存曲線,兩組生存曲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Log-Rank 字2=17.791,P<0.05),生存曲線見圖1。
圖1 治療組與對照組無肝轉移生存期的生存曲線
3 討論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肝臟因具有肝動脈及門靜脈雙重供血的解剖學特點及特殊的生理功能,成為胃癌的最常見血行轉移的靶器 官。胃癌肝轉移往往以廣泛性的肝內轉移多見,常合并有其他器官轉移,手術切除率低,預后極差。據文獻[4]報道,對于胃癌多發性肝轉移,如不治療其生存時間是2~6個月。因此,有效預防胃癌術后肝轉移是胃癌治療成功的關鍵。
目前腫瘤微轉移的觀念已經為臨床學者所廣泛接受,基于檢查技術和檢查手段的限制,即使影像學檢查無肝臟等遠隔器官的明確依據,部分胃癌患者也可能有隱匿性轉移病灶(如隱匿性肝轉移),這些隱匿性病灶將是惡性腫瘤轉移復發的“火種”,因此,胃癌的治療強調以手術為基礎的綜合治療,包括但不限于術后輔助化療、生物免疫治療等。
經皮肝動脈灌注化療是一種微創性治療方法,目前常用于手術難以切除的肝癌原發灶及轉移性肝癌病灶的治療。經皮肝動脈灌注化療可以有效提高化療藥物在肝臟的局部濃度,減少全身的藥物濃度,從而減輕不良反應[5]。自80年代以來,在歐美國家,經肝動脈灌注化療幾乎成為繼發性肝癌的常規療法。據文獻[6-8]報道,其治療胃癌多發性肝轉移有效。理論上經皮肝動脈灌注化療可使化療藥物灌注于肝臟而在肝臟局部形成高濃度的化療池,進而能夠有效的殺滅術前存在胃癌微轉移灶以及減少手術擠壓造成的癌細胞血行播散,而且化療藥物亦可再次進人體循環,還可起到全身化療的效果,因此,理論上經皮肝動脈灌注化療有可能能延緩胃癌肝轉移的發生,從而起到預防肝轉移的效果,但有賴于臨床驗證[9-10]。鑒于肝臟是胃癌的最常見血行轉移靶器官,筆者采用肝動脈灌注化療的方法著重提高肝臟的化療藥物濃度,將肝轉移作為觀察的終點事件,將肝動脈灌注化療探索性的應用于胃癌肝轉移的預防,采用生存曲線的統計學工具進行分析,結果治療組平均無肝轉移生存期為(23.3±2.1)個月,對照組平均無肝轉移生存期為(18.5±2.6)個月,治療組平均無肝轉移生存期明顯高于對照組(t=5.732,P<0.05);以肝轉移為研究的終點事件,繪制兩組的生存曲線,兩組生存曲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Log-Rank 字2=17.791,P<0.05)。因此,經皮肝動脈灌注化療能有效延緩胃癌根治術后肝轉移的發生。本研究將生存分析運用于胃癌肝轉移的時間判定中,凸顯了經皮肝動脈灌注化療在預防胃癌肝轉移中的優勢,為探求胃癌肝轉移的預防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綜上所述,經皮肝動脈灌注化療能有效延緩胃癌肝轉移發生,具有較好的近期效果,但由于樣本量較小,研究結果還有待于大樣本的效果確認及遠期效果進一步隨訪。
篇5
維埃克斯(VX)、沙林(GB)作為神經性毒劑,具有高效強毒、快速殺傷的特點。檢測VX和GB常用的方法有色譜法、色譜質譜聯用法和波譜法等,這些方法的檢測靈敏度雖然很高,但樣品處理繁瑣,分析時間長、成本高,且所需儀器復雜、價格昂貴、龐大笨重,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和維護,不適用于現場快速檢測\[1~3\]。目前含磷毒劑生物傳感器具有體積小、響應靈敏、快速、一般不需要對樣品進行預處理等優點,已廣泛用于毒劑的現場檢測中,但這類傳感器一般采用膽堿酯酶作為分子識別物質,對所有能抑制膽堿酯酶活性的含磷毒劑和氨基甲酸酯均有響應,無法區分毒劑種類\[4\]。
適配子(Aptamer)是人工合成的單鏈寡核苷酸,具有親和力高、特異性強、穩定性好及制備容易等優點,在生物傳感器中作為一種新的分子識別物質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5,6]。壓阻式微懸臂梁將壓阻材料集成于微懸臂梁中,通過惠斯通電橋將微懸臂梁的彎曲直接轉換為電壓信號進行輸出\[7\]。由于壓阻式微懸臂梁讀出方式簡單、易于集成,成本低,體積小,在生化分子的現場檢測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8,9\]。目前,有關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檢測VX和GB及動力學分析方法尚未見文獻報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 (1)利用毒劑特異性的VX和GB適配子,建立一種基于壓阻式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檢測VX和GB的新方法,實現對VX和GB的高靈敏特異性檢測,以解決現有含磷毒劑生物傳感器無法區分毒劑種類的缺陷; (2)創建壓阻式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檢測VX和GB的反應動力學模型,為傳感器的數據處理、噪聲及非特異性信號干擾的排除提供理論依據。
2實驗部分
2.1儀器與試劑
壓阻式微懸臂梁檢測平臺由本室與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研究院共同搭建(壓阻式微懸臂梁傳感芯片:長200 μm,寬50 μm,厚約1 μm)。VX和GB的甲醇儲備液、VX適配子(5′BioTCGCAAGACGGACAGAAGGTTTTTATTTTATCTTTGATTACTGTTTTTTTGTTTAGTTGTGTTGGTGGAGCGATTTGT3′)、GB適配子(5′BioTCGCAAGACGGACAGAAGTTGGGACTGCCACTTTGTGTTTTGGTTATAGTACTTATTTGCGTTGGTGGAGCGATTTGT3′)均由本實驗室制備;活化生物素(BiotinNHS ester)、3,3,二巰基丙酸(DDPA)、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EDC)、N羥基琥珀酰亞胺(NHS)、親和素(Avidin)、乙醇胺(Sigma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上海國藥集團有限公司);PBS緩沖液(pH 7.4,0.01 mol/L);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二次蒸餾水。
2.2實驗方法
2.2.1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的構建將芯片置于檢測池中,加入DDPA(5 g/L),反應1 h,使芯片表面金膜包被上羧基;以水清洗芯片及檢測池,加入EDC(5 g/L)和NHS(5 g/L),反應0.5 h,完成對微懸臂梁表面的羧基活化修飾;清洗芯片后自然晾干,滴加20 μL 100 mg/L 親和素,反應0.5 h;清洗后滴加20 μL 1 mol/L 乙醇胺,反應0.5 h以滅活金膜表面殘余的活化羧基;清洗后將芯片置于含PBS緩沖溶液的檢測池中,加入2 μmol/L生物素化的VX和GB適配子,反應2 h,清洗芯片及檢測池。
2.2.2VX和GB的檢測將構建好的傳感芯片置于含0.01 mol/L PBS緩沖溶液的檢測池中,待信號穩定后,加入不同濃度的VX或GB(一個芯片測量一個濃度),記錄傳感器的響應電壓。另以0.01 mol/L PBS及200 μg/L O丁基甲基膦酰氯作為對照,考察傳感器的特異性。
2.2.3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檢測VX和GB毒劑動力學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根據配體、受體結合的假一級動力學方程與壓阻式微懸臂梁輸出電壓變化和受力關系的特性,推導出壓阻式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輸出電壓變化與時間之間的動力學模型。根據建立的動力學模型對VX和GB的實際檢測數據進行擬合,由擬合方程求出傳感器對不同濃度VX和GB反應達到平衡時的響應電壓(ΔUe)及響應時間(t0),分析模擬值與實測值之間的關系。
2.2.4VX和GB典型模擬樣品的測定
3結果與討論
3.1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檢測VX和GB
利用構建好的微懸壁梁適配子傳感器對不同濃度的VX和GB進行檢測,結果見圖1。
當VX濃度為60, 30和20 μg/L時,傳感器響應信號(輸出電壓變化)分別為55.8, 21.5和12.5 μV; 當VX的濃度進一步降至4和2 μg/L時,傳感器響應信號為4.5和3.1 μV,再進一步降低VX濃度至1 μg/L時,基本接近噪音信號(約1 μV),因此確定傳感器對VX的檢出限為2 μg/L(S/N≥3)。在2~60 μg/L濃度范圍內, 微懸臂梁傳感器響應信號(輸出電壓變化,ΔUe)隨VX濃度(C)增加而增大,呈線性關系,其線性回歸方程為ΔUe=0.886C-1.039(n=5,R=0.984, p
以相同方法對GB進行檢測,確定傳感器對GB的檢出限為10 μg/L(S/N≥3)。在10~60 μg/L濃度范圍內,微懸臂梁傳感器響應信號與GB濃度呈線性關系,其線性回歸方程為ΔUe=0.716C-2.304(n=5, R=0.996, p
對照實驗表明,加入0.01 mol/L PBS作為空白對照及與VX和GB結構非常相似的O丁基甲基膦酰氯(200 μg/L)作為干擾時,傳感器基本無響應,表明傳感器具有很好的特異性與抗干擾能力。對20 μg/L VX重復3次測定,傳感器響應信號ΔUe值為(13.7±1.08)μV,相對標準偏差為7.9%。對10 μg/LGB重復3次測定,傳感器響應信號ΔUe值為(5.0±0.35) μV,相對標準偏差為7.0%,傳感器重現性較好。
根據建立的理論模型,對檢測VX和GB的實際結果數據進行非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圖2、表1和表2。 從表1和表2可知,建立的壓阻式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ΔU隨t變化的動力學模型(方程2)能很好地與不同濃度VX和GB的實測數據進行擬合,相關系數R>0.8536(p
4結論
利用適配子的高特異性及親和活性,以壓阻式微懸臂梁傳感器為檢測平臺,建立了一種基于壓阻式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檢測VX和GB及動力學分析的新方法,克服了傳統膽堿酯酶含磷毒劑生物傳感器無法區分毒劑種類的缺陷。此傳感器對VX和GB檢測的線性范圍分別為2~60 μg/L和10~60 μg/L,檢出限分別2和10 μg/L。傳感器對毒劑類似物O丁基甲基膦酰氯(200 μg/L)基本無響應,具有很好的特異性和抗干擾能力,能夠滿足土壤、蔬菜、環境水樣等典型模擬樣品的檢測要求。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壓阻式微懸臂梁適配子傳感器檢測VX和GB的反應動力學模型,此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傳感器檢測VX和GB的動力學過程。根據擬合模型方程求出的傳感器對不同濃度VX和GB反應達到平衡的響應電壓(ΔUe)、響應時間(t0)均與實測值非常接近。此模型可用于實際檢測數據的分析,為解決壓阻式微懸臂梁傳感器數據處理中去除噪聲及非特異性信號的干擾提供了理論依據。此傳感器操作簡單、響應快速、靈敏度高、選擇性好,不需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在神經性毒劑現場快速檢測方面具有較好應用前景。
References
1Debouit C, Bazire A, Lallement G, Daveloose D. J. Chromatogr. B, 2010, 878: 3059-3066
2Subramaniam R, Astot C, Juhlin L, Nilsson C, Ostin A. J. Chromatogr. A, 2012, 1229: 86-94
3Tuovinen K, Paakkanen H, Hanninen O. Anal. Chim. Acta, 2001, 440: 151-159
4LI YuanGuang, ZHOU YongXin, FENG JianLin. Chinese J. Anal. Chem., 2000, 28(1): 95-98
李元光, 周永新, 馮建林. 分析化學, 2000, 28(1): 95-98
5WANG Kun, TAO ZhanHui, XU Lei, LIU YaQi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14, 42(2): 298-304
王 昆, 陶占輝, 徐 蕾, 劉亞青. 分析化學, 2014, 42(2): 298-304
6SHEN Rui, TANG JiJun, ZHANG ChaoYang, GUO Lei, XIE JianWei. Chem. J.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9, 30(4): 701-705
申 睿, 唐吉軍, 張朝陽, 郭 磊, 謝劍煒.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2009, 30(4): 701-705
7Seo H, Jung S, Jeon 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7, 126(2): 522-526
8Wee K W, Kang G Y, Park J, Kang J Y, Yoon D S, Park J H, Kim T S. Biosens. Bioelectron., 2005, 20(10): 1932-1938
9Yang S M, Chang C, Yin T I, Kuo P L.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8, 130(2): 674-681
10ZHOU TingChong. Receptor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85: 104-108
周廷沖. 受體生化藥理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5: 104-108
11Doll J C, Park S J, Pruitt B L. J. Appl. Phys., 2009, 106: 064310006431012
12LIU ZhiWei, TONG ZhaoYang, MU XiHui, LIU Bing, HAO LanQun, ZHANG JinPing. 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2014, 33(3): 8-11
劉志偉, 童朝陽, 穆惠, 劉 冰, 郝蘭群, 張金平. 傳感器與微系統, 2014, 33(3): 8-11
篇6
《真愛無敵》為觀眾精心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環節為“真愛真身份”,所有參加節目的男女當事人都將通過節目錄前程序提交真實身份證明,并在節目中亮出身份證,這在國內的相親節目中尚屬首次。第二部分是“真情真講述”,用真實的故事吸引觀眾眼球,嘉賓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去觸動自己心儀的她(他)。第三部分是“真愛真心話”,節目設計了在不同的空間里嘉賓說出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和渴望;最后也是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則是“真愛一線牽”,這個環節中采用了一種古典的方式即通過一條紅線來完成嘉賓最后的選擇,節目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中結束。
與那些以炫目、時尚的節目秀不同的是,《真愛無敵》強調的是它的情感服務意識和牽手功能,節目的結束對于參與者只是新生活的一個開始,欄目將對后續發展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跟蹤報道。另外,這也是近期中國衛視平臺上交友節目中第一個以中年、老年人為主要目標的節目,他們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感悟,真情投入的訴說,就像一股清風吹入當下浮躁的時尚交友節目,猶如一杯清茶回味深長。
這檔節目并不是一個應景之作,而是脫胎于北京地區熱播了兩年的《選擇》欄目。這個節目開播于2009年,由銀漢傳媒創意制作,可以說是新一輪相親、交友類節目中的先行者,至今已經播出了300多集,有20多對節目參與者走上了婚姻的殿堂。《選擇》開播后收視率一路攀升,現在在北京地區已穩居同時段日播節目的收視冠軍。此次從地面頻道轉移到衛視頻道,是由市場化制作公司與電視袂的結果,也是節目的一次升級。
“《真愛無敵》不是跟風,而是回到生活本真。”《真愛無敵》節目制作團隊的負責人表示,在很多電視情感、娛樂節目走向造假歧途的時候,正如名稱一樣,“真實”將是這檔新節目的最大看點,這是一個融真實、真摯和真情的真人秀節目。沒有浮光掠影,不再走馬觀花,《真愛無敵》拋開了華麗的“快餐式”相親過程,加入了獨特的情感服務,使節目不純粹是好看,還是充滿時代印記的情感備忘錄。
真實人物、真實氛圍、真實情感,節目制作方堅持認為,追求真實是《真愛無敵》區別于同類節目的特質。“真實”是節目的靈魂,真人秀真正的魅力就是“真”,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同類節目由于制作上的倉促或急功近利的考慮,往往淪為角色扮演,使真人秀節目不“真”,盡管短期內也能抓住一些眼球,但造假的噱頭始終不是可持續的看點。好的創意總是追溯本真、回到原點。造假泛濫之時,求真反而是超越之道。
篇7
2月10日晚上,我在沙發上,收看了中央電視臺2014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通過電視我了解到了2013年十大人感動人物分別是因為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丈夫回鄉務農、扎根并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群體;因為愛他人,因此有了堅持捐款17年的九旬老人劉盛蘭,以及因見義勇為高位截癱29年、委屈艱辛而無怨無悔的方俊明;因為愛鄉親,因此有了貼工、貼錢、貼命的基層村支書段愛平和大學畢業回到大山深處守護教育夢的門巴女兒格桑德吉;因為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為親情之愛,有了身罹絕癥,為了孩子的未來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以下是我具體的感動中國2014觀后感: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為一次生死相托守護戰友30年的天山守墓人陳俊貴,所體現的義與信,難道不是基于對戰友之愛?農民科學家沈克泉、沈昌健父子兩代對油菜改良夢的癡迷和堅守,難道不是因為對科學的愛?
通過觀看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獲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篇8
雪對于屬于亞熱帶氣候的南方來講,雪是罕見而美麗的。但是2008年這場大雪帶給南方們的不再是怡然,美麗的雪景了,而是無盡的災害和毀滅了。無論是電視,廣播,還是報刊,網站,聽到或看到的都是一個詞:“眾志誠抗擊雪災”。
50年一遇的雪災與冰凍肆虐大半個中,從來沒有見到過雪的南方地區,居然也出現了飄飄灑灑的雪花。面對“落地為白銀,著樹梨花”的美景,生活在城市中的們紛紛拿出照相機奔到雪地里給自己留下難得的倩影,堆雪、打雪仗,雪花飛舞之中飛揚著孩子們的笑聲……可是對處異鄉,迫切渴望回家的游子來說,“出門難”、“回家難”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在家千好,出門一難”、“舉望明月,低思故鄉”,凡擠過運的,凡在運期間“拜”過票的,多會談運色變。對他們來說,運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恐懼。
今年運,雨雪霏霏,運綜合征被放大。“愛,在冰天雪地中”,在今天冰天雪地的中,我們期盼著仍有一份未被冰凍的愛,在冰雪凍雨之間,衷心希望社會各界伸出救援之手,打開方便之門,讓所有困于雨雪之中的異鄉游子們,在其回家的旅途之中感受到如同家的溫暖。
雪災殘酷,有世態炎涼,愛暖心,在雪災中一幕幕感的畫面在:
鏡一
1月31部分列車恢復運行,前列車開通的消息傳出,被疏散在交易會館內的流涌向火車站。擁擠和饑餓使不少旅客暈倒在群中。在火車站廣場參與急救的醫生介紹,昨下午已有百余旅客暈倒。記者在現場看到,不時有旅客被武警和公安民警抬往急救點。因為有愛,奇跡正在趕過來……
鏡二
在被寒風冷雪包圍的京珠高速路上,湖南衡陽農民劉吉桂的一雙手,挽救了危難中的四十四名旅客。為了把這四十幾個安頓好,劉吉桂不但把自家的床位被子全部讓出,還挨家挨戶地去找老鄉幫忙,直到把所有的全部安置好。劉吉桂為他們買菜煮飯,每天早晨5點鐘就起來跑市場,跑到十一點鐘才回家,每天還到兩公里外挑水供他們用。
鏡三
雪災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泛濫,安徽,江蘇,湖北,湖南,貴州到處都是雨雪和凍雨天氣,高速公路也基本上是封閉,即使不封閉的也都是緩慢行駛,貫穿南北的京珠高速滯留了好多的車,有的司機因為要省油,在高速上耽擱了六天都沒舍得開空調,可想而知,在如此冷的天氣是怎么忍受下來的·交警把一盒盒方便面和一瓶瓶礦泉水送到他們手中·
鏡四
湖南三名電網工作員因破冰而殉職的追悼會,寒冷的街道,長沙市民還有出租車都自發的上街送行,真的很感動,看到總理向烈士家屬鞠躬的一剎那,我也被感動著,誰說間沒有真,沒有他們的大愛又哪來我們的小愛,都說冷漠,可就在這罕見的雪災面前,我們又怎能沒看見溫暖呢!
鏡五
在杭州,一位長途汽車公司員工,看到很多的乘客滯留車站,在風雪中忍受饑寒的折磨,讓三十多位乘客到自己家里過,并且免費給乘客提供食物,安排好這些乘客,她又馬上燒了一鍋姜湯,送到了車站,面對熱騰騰的姜湯,一些乘客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在湘潭市,一家賓館接納了307名受堵群眾;在福州火車站,志愿者向受堵群眾發放了2萬多個熱饅……
鏡六
在廣州,有一列發往廣州的火車因為冰雪阻滯,竟然“失蹤”了三天三,原來,該列車為了避開冰雪,開始繞道,旅客的食物都吃光了,車上的食物也沒有了,大家都在挨餓,有位旅客數次暗中“偵察”列車工作員,想知道列車工作員是否開小灶“偷吃”食物,結果讓他大失所望,列車工作員也一天沒有吃東西了,他被感動了,立即和工作員一起穩定乘客緒,抗擊雪災,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勁往一處使,雪災就會低!
鏡七
廣州打工的湖南郴州漢子井建軍穿著薄薄的膠鞋,領著年僅7歲的兒子在北風中,在冰天雪地里前行,終于趕回了家。因北京到廣州的t97次列車嚴重晚點,走了三天還在湖南境內。乘客謝先生無法趕上他與江門老家的新娘于30舉辦的婚了。于是,老家的婚照辦,他獨自在火車上,舉行了“一個的婚”。整車廂為他送上祝福。
鏡八
務院總理趕往湖南,考察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同時看望了長沙火車站滯留旅客,并公開致歉,總理對旅客說,節快到了,我給大家拜個早年。你們被困在火車站,還沒能提早回家,我表示深深的歉意,現在我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搶修,一定把大家送回家過節。
在災面前需要萬眾一心,需要眾志城,需要勇往直前,更需要愛的力量。愛可融化雨雪,愛可融化霜凍,愛更能感心。唯有愛才能讓抗雪英雄和民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少些部門之間掣肘,多些部門之間的配合;少些埋怨,多些理解;少些等待,多些自力更生;少些冷漠,多些關懷;少些漲價,多些獻愛心。
愛是支撐抗雪的力量,愛是讓雪遠離,愛是讓陽光滿天。除了雪災,我們還有更多的愛。
自然災害無可抗拒,即便是再偉大的類,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面對大雪,我們知道已經有許多的地方遭災,房屋倒塌,農作物被摧毀,道路被堵塞。我們希望在路上包括正要踏上歸程的們一路平安。
回家的,可能背上給父親和兄弟妹的品,這些品充滿著沉甸甸的真。有可能忘掉,我們是在一個天氣預報有雪災的子出發,這不一樣,即使是去往沒有大雪的地方,即使回家的路上陽光燦爛,但是在已有的經驗下,我們還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帶上一些食品和水……
我們不能允許肆虐的風雪對那些貧苦群無的折磨,面對罕見雪災,我們不能無動于衷,我們要行動起來,伸出我們的雙手,用我們的愛心構筑起一道堅實而溫暖的洪流,沖到貧困災民的面前,點亮他們的生命,溫暖他們的心。
雪災無,但是,雪災中的愛有,我們相信,那些在雪災中感受到各種各樣溫暖的,在感動的同時,也會將感動化自己的行動,將愛傳遞,在未來的生道路上善待一切有困難的,在中,每一次天災也是一次難得的愛的社會民素質的教育,從98抗洪到“非典”再到2008的雪災,從這點上來說,雪災并非是什么太壞的事,雪災考驗了我們,同時也在提升我們的民素質。
雪災中,希望還有更多的默默無聞的將自己的愛給予了寒冷中需要溫暖的,一副手套、一頂棉帽,或許就可以給嚴寒中的小朋友一股溫暖,幫他們抵御風雪;一杯溫水、一碗泡面,或許就可以讓滯留在火車站的旅客,暫時忘掉饑寒,感受到家的溫暖;一片積雪的清掃、一鏟結冰的清除,或許就可以讓車輛順利通行,交通盡早回復,這無數的愛會聚起來,形一個強大的暖心氣流,在嚴寒的冰雪都會被融化!
篇9
跨國界的愛讓我震撼。2007年3月鄭州的一家醫院來了一個奇怪的患者,他的名字叫李愛華,年僅2歲,他是被一位61歲的爺爺李勝居在2005年撿到的棄嬰,因為李愛華出生后患有罕見的完全膀胱外翻癥,父母狠心的將他遺棄在馬路的垃圾箱旁,李勝居老人發現后沒有遺棄他,將他帶回家撫養并四處奔波,為他治病。醫生說國內沒有一家醫院能做這種手術,這使小愛華的“爺爺”陷入無奈,李勝居的老伴和兒子都紛紛勸他把孩子扔了,這下可惹惱了李勝居老人,他說他永遠不會放棄這孩子,這也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啊。壞消息和好消息總是一對形影不離的伙伴,一件喜事從天而降,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附屬醫院的阿爾瑪。哈姆教授將要到小愛華所住的醫院來義診,醫院通知李勝居老人趕快帶愛華去就診。哈姆教授診斷后說只有到世界一流的兒童醫院才能做這種手術,手術費至少要20萬美元。當63歲的哈姆教授了解到愛華是李勝居老人撿到的棄嬰時被感動了,他決定回國后親自為愛華籌款。回國后哈姆教授想把自己的住房賣了為愛華治病,辛辛那提兒童醫院被哈姆教授的博大愛心所感動,決定免費為愛華手術,手術十分成功,愛華恢復得很好,大家都把哈姆教授比作“白求恩”大夫。愛心沒有國界,它就像一把生生不熄的火炬,永遠被人傳遞,永遠進行著接力。愛心讓人堅強,愛心讓人震撼。
堅強的意志讓我又一次震撼。2009年6月17日清晨,驟雨初晴,
王圈杰、王礦偉、趙衛星三名安檢員檢測了瓦斯濃度宣布可以作業,
突然,“轟”的一聲巨響,巷道里涌進一陣強風,一條瀑布從礦井頂部傾瀉下來。“滲水了!”其中一人喊道。三人頓時被嚇住了。經驗豐富的王圈杰果斷地指揮其他二人向巷道高處跑去。水漸漸的平緩下來,水位也不再上漲了,三人算是安全了,可這才是黑暗的開始,他們在井下又冷又餓又渴,沒有吃的喝的,衣服濕了沒有換洗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們的意志逐漸消沉,但是王圈杰仍舊保持樂觀的心態,并鼓勵其他二人不要放棄生的希望。就這樣他們堅持了25天,黑暗而漫長的等待終于結束了,他們經受住了死神的考驗,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這種與命運不屈不撓地抗爭的精神和意志不令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嗎?
我正在成長的道路上跋涉,不管前面的路途滿是泥濘還是花香四溢,只要我對生命懷著敬畏與尊重,對自己充滿信心與希望,我定能百戰百勝!
篇10
《感動中國》讓我明白:因為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回鄉務農,扎根并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團隊,因為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戰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為親情之愛,有了身患絕癥,為了孩子未來的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
愛,超越年齡,階層、民族,在這些不同的職業,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愛還可以傳承。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后的母親和女兒,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場的眼淚,還收獲了對社會的信心。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于有愛,在于堅持愛,傳承愛。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