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案范文

時間:2023-03-29 22:30: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學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語學案

篇1

【關鍵詞】學案導學;閱讀;師生互動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貫徹,一些英語教師逐漸熟悉、認可并接受了這些新理念,但是將這種先進的教學理念真正應用在實踐中的還不太多,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還普遍存在,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將這些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對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微乎其微;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教學發展需要時,學案導學對于改變這種現狀就十分必要了,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它有學案預習、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等主要環節;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學案在課堂中非常重要,學生學習知識按照老師的方案進行的學案,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一個載體,它是有效地激勵學生的學習,改變課堂有老師操控的好方法。

一、學案導學的作用

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實質是一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希望從根本上改變由老師單向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能夠讓師生互動,讓學生脫離題海,增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能夠主動學習。同時,通過在教學時運用“學案”,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指導,自己歸納、概括、推理、發現規律,培養自我學習的好習慣,能夠在合作學習和小組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對課程內容提前預熱,讓學生感受自己當教師的氛圍,能讓他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更加投入和配合,同時也改變了老師包攬式的做法,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

二、學案導學在各課程模式中的運用

1.在聽說課教學中的運用

在進行聽力練習前,讓學生對聽力材料中的圖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大家思考。同時老師帶領學生預測將要聽到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經過對圖片的分析和猜測后,降低了聽力的難度。在聽錄音前,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抓關鍵信息。完成聽力練習后,教師可以根據本課的重點,按照聽力內容把本課的基本句式或重點詞匯等作為漏詞的內容設計一個漏詞填空或對話排序的任務,加強學生的記憶。當學生反復聽聽力材料,對材料相當熟悉之后,可以讓學生跟著錄音跟讀,這樣,既可以使有限的聽力材料得到反復聽、反復用,在聽和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及聽、說的技能,也能幫助學生熟悉背誦語言材料。在練習說的能力的時,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和任務,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練對話,進行模仿練習。同時教師要設計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指向真實的任務,結合以前學過的相關語言,在自我創設的情景中進行綜合語言運用活動,提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2.在讀說課教學上的運用

在進行讀說課堂的教學時,主要訓練學生跳讀的能力,這就要求他們能夠快速默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當學生進行默讀時,教師就要將學習的空間留給學生,不能在一邊不停地說教。當學生結束后,教師可以將閱讀策略與大家分享,引導學生如何提取有用信息,學生通過自讀,小組交流問題等形式,完成對課文的初步感知,教師進行點撥,小組交流展示。還要讓學生學會深層次的閱讀,注意文中的細節問題。這時,老師就要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特別是在問題設計上,要層層遞進,要讓學生感受到由易到難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讓學生在閱讀中吸收有效的信息,拓展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量。

3.在閱讀課教學上的運用

閱讀在英語學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對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閱讀課的目的是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更多的文化和語言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閱讀規律,促進英語教學和發展。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來獲取新的知識。相互之間還要交流溝通,對于比較難理解的知識,相互合作,共同解決。閱讀也是對自己寫作能力的一種提高,學生通過速讀、細讀對文章結構,句子語法結構有了相關了解,在寫作之前,給學生布置好活動任務,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及時的交流、溝通。選出不同小組,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課堂展示,以便使交流成果當堂共享,出現的問題當堂解決。然后,再根據合作交流展示的成果進行構思、寫作及修改,提高對英語文體的敏感度,增強英語寫作的文體感和語體感,將語言操練落實到筆頭上,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篇2

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Section B

設計人:金淑華  審閱:         審核:          使用者:        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

1、同學們要掌握英語中疑問句及其回答的用法。

2、掌握英語中各種空間關系、位置關系的表述。

3、學會用英語描述房間內的物品。

4、知識結構體系

類 別

課標要求掌握的內容

必備單詞

名詞:math, video, tape, hat, thing, mom, floor, room, desk 動詞:take, bring, need 情態動詞:can 介詞:to 形容詞:some 縮略詞:CD, TV

經典句型

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

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Here is my room.

重點語法

介詞to, on, in, 的用法。

自主學習:

1、     背誦并默寫單詞Page102(從math到desk)

2、     閱讀課本Page23 3a的短信,然后在右邊的圖中畫出信中提到的物品。

3、     先看左邊的講解后,完成《課時達標》Page 21,Page22上的助學練習。

4、     背誦本單元的句型。(Page20 Grammar Focus)

合作探究:

任務一:兩人一組,學生A讀1a中的詞語,學生B在圖中找它們的編號,最先完成的小組獲勝。

任務二:課本Page22 1c, 關上書,兩人一組問答1a圖中物品所在的位置。

任務三:閱讀3b,看圖填空。學寫便條,請你的朋友從你房間取幾樣東西。說清楚這些東西所在的位置。

任務四:畫出自己理想的房間,然后用英語向同伴描述出來。

展示質疑:

活動一:課本Page22 1b, 關上書各組抽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寫出1a圖中Tommy的房間中物品,寫的又快又多的獲勝。

活動二:聽課本Page22上2a的錄音,找出Tommy想要的房間里的東西。并把這些東西所在的位置記錄下來,抽同學向全班匯報。

活動三:找出3a中的“祈使句”和“物+to+地點”的句子。

拓展深化:

1、在英語中表示命令或請求的句子為祈使句。祈使句常由動詞原形開頭,省略主語you。有時為了表示客氣可在句首或句尾加please。please放在句尾時,要用逗號隔開。如:Please stand up請起立。Sit down, please. 請坐下。

2.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你能將一些東西拿到學校來嗎?

(1)can為情態動詞,意為“能,會”,表示說話人的情感、態度和能力,不能單獨作謂語,只能和實義動詞一起構成謂語,且沒有人稱和數的變化,后面接動詞原形。He can take me to Beijing.他能帶我去北京。有情態動詞的句子,在變成一般疑問句時,要把情態動詞提前;變否定句時在情態動詞后加not。Can you see the ball under the chair?你能看到椅子下的那個球嗎?I can’t see the ball.我看不見那個球。另外,Can you /I…?(你/我能……嗎?)也是一種客氣、禮貌地征詢對方許可的句型。如:Can I have a look at your picture? 我可以看一下你的照片嗎?

(2)句中的some是形容詞,譯為“一些”,可以修飾可數名詞也可以修飾不可數名詞。有同義詞any。some一般用于肯定句中,any用于疑問句或否定句中。但是,表示邀請別人或向別人提出要求時,為了得到肯定回答,在一般疑問句中可用some。如:Would you like some fish? 你想吃魚嗎?Can you give me some apples? 你能給我些蘋果嗎?

3、口語交際(談論位置關系)的常用表示方式。朗讀并翻譯以下句子。

⑴Where is Lucy’s coat? It’s on the desk .

                                              

⑵Where are her balls? They are behind the chair.

                                              

⑶Is the broom under the window?

                                              

⑷Is Shenzhen near Taiwan or Hong Kong? It’s near Hong Kong.

                                              

⑸Is Zunyi in Sichuan? No, it’s in Guizhou.

                                              

(6)The notebook is next to the baseball under the bed.

                                              

4、完成課本Page 24 自我檢測

反思與評價

1、小組評改《課時達標》上Page21,Page22上的助學練習,討論解答錯題。

2、英語學習形成性評價表:

家長

評價

聽錄音

(時間)

大聲朗讀

(時間)

家庭作業

是否完成

簽名

意見或

建議

分鐘

分鐘

 

 

 

小組

評價

自主學習

情況

合作探究

表現

課堂展示

 

 

 

 

 

自我

評價

Great

(我真棒)

Good

(我還行)

Come on

(還需努力)

 

 

 

 

 

教師

評價

課堂表現

作業情況

朗讀背誦情況

 

 

 

 

篇3

【關鍵詞】以學生“學”為主;教師“導”為輔;導學結合;練評促能

【中圖分類號】G633.26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2-0014-01

隨著新課標教材的實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成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過去教師常問學生的一句話是“學會了”嗎?如今教師要問的是“會學了”嗎?這是教育本身質的飛躍,“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是教育發展的主題思路。而如何“授人以漁”先得設計好學案。但到底應怎樣設計學案呢?

首先應弄明白的是“什么是學案?”,我認為,“學案”故名釋義“學習的方案”,是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師給學生設計的學習方案,是教師給學生設計的課堂學習的方案。因此學案應受教材內容、學生自學水平、教師教學水平、課堂時間的制約,教師必須要考慮:讓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需要多少時間?

學案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和課堂可操作性。初中英語學案應設計哪些內容?顯然應是教師估計學生可能通過自學能學會的知識,主要應是教材的“雙基”內容。學案設計應立足于學生“易學、想學、會學、樂學”這一根本。在準備學案時,不是首先考慮教師要教什么,怎樣教,設計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然后再考慮怎樣讓學生配合自己:而是首先要考慮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會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幫學生克服,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學案的設計不但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而且要有利于引導學生“會學、會用、會做”。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下面我就英語學案的設計談談我的幾點見解:

一、學案的組成

學案設計包括教材理解、學習目標、自學指導、平行訓練、合作探究、達標測試、知識整理等七個部分。

二、學案的編寫

1、教材理解。首先,教師要仔細地研讀《課程標準》。理解編者的編排意圖,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弄清課文的重點難點,準確的理解教材,以指引學生理解教材。

2、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應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強學習的動力和針對性。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并與教師的教學目標相對應,突出學習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有明確的目標。依據課程標準擬定學習目標,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了解、理解、綜合應用。讓學生預習時目標明確。

3、自學指導。這部分設計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這能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架設溫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構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根據“學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識,課堂上不教”的原則,將這一部分內容編制成基本檢測題。上課時,把它們發給學生,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自學指導”的內容,自主鉆研教材,并回答“自學指導”中提出的問題。當然,“自學指導”中的問題都是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就能夠完成的。這樣,學生在完成“自學指導”問題后。在內心中會有一種收獲的喜悅,并對自己的自學能力表示認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4、平行訓練。訓練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代表性,層次性,由淺入深。

5、合作探究。在預習過程中,學生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設計學案應給他們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對學生而言,學習中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善思者,會經常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憶、想像、對比歸納,這樣可以加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謂“學起于思”。教師在設計學案時,要善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矛盾的焦點上,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授課過程中,當學生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因勢利導,深化教學內容,著力指導學生拓寬思路,豐富學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引導學生超常思維,即打破思維定性,改變思維習慣,調動學生潛在的能力,產生新思路,達到求新、求異的目的,從而鍛煉和發展思維能力,變“苦學”為“樂學”。具體操作時,先讓學生在預習時提出急于解決的問題,再在課堂上當堂討論解決。

6、達標測試。習題的設計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在問題設計時,應注意多設疑,在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中,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表人里、由此人彼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能力。題目應少而精,要有利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突出易混淆的、需注意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細心審題的習慣。還可以出一些能力提高題。主要是針對掌握程度好的學生而設計的,這部分題目的設置要多鏈接學生的難點甚至學生平時最不愿意做、考試時最容易失分的題型。提高題側重于能力訓練,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該部分對一般的學生不做要求,但教師只要引導好,通過各種途徑來吸引學生,就沒有學生會對這部分內容主動放棄的。

篇4

關鍵詞:初中英語;新課標;導學案教學模式;研究

新課改要求在教學中要能夠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在不斷的探究中積累知識,提高能力,初中英語教學要能夠積極地進行改革創新,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通過學案導學教學,使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得到突出,要認真踐行新課改精神,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發展。

一、解讀學案導學概念及設計原則

學案導學,簡單地講就是教師制作教學學案,通過學案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教案相對應的是學生學習的學案,教師要能夠依據學生的客觀情況,在研究學生知識水平,經驗能力的前提下,為了促進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學案,這樣才能保證學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學案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知識結構、學法指導、思考討論、技能訓練等,學案要起到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要能夠促進學生思想認識,情感態度,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

學案導學要遵循四個原則,第一是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第二,指導性原則,學案要對學生起到指導作用,才能真正發揮效果;第三,基礎性原則,以提高學生的基礎為出發點進行設計;第四、層次性原則,要有針對性,呈現出知識內容分布的梯度。

二、英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英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是學案導學的重要環節,通過過程實施,學生才能有效豐富知識,提高認識,發展能力,學生的英語素養才能在過程學習中得到發展。英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學生備課

學生備課是學案導學實施過程的第一步,只有學生備好課,才能有效明確學習目標,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研究學習方法,學生才能上好課,在備課環節,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提高備課的效率。為了強化學生備課的效果,教師也可以通過小組檢查和學生互查、課堂提問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督促,促進學生養成備課的習慣。

2、教師導入

在學案導學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導入教學,教師要通過導入教學對學生起到一種示范帶頭作用,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效進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去,使學生能夠不知不覺的進入學習狀態,體現出學習的主體性,因此,教師成功導入,對學生進行學案學習是很重要的。

例如,學習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有關內容時,筆者先問幾個學生這樣幾個問題:

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have at school?

Do you like math English or music?

然后,轉化話題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

Who is your P?E.teacher?

Why do you like P?E.teacher?

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這樣,較為自然地過渡到新內容的學習中來。

3、學生獨立自學

學生可以根據學案有關內容進行獨立自學,結合學習方法指導,獨立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學習內容,并能夠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提高自己的自我探究能力。比如,在快速閱讀學習中,學生要能夠根據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第一,集中精力,不必識記細節,可以忽視個別生詞和難懂詞句,第二,留心反復出現的單詞,和文章的首末段和每段的首句和尾句,以把握文章中心……學生通過學案中提供的有效方式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提高自己自學的能力。

例如,引導學生自主記憶單詞,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形象記憶法記憶單詞,借助簡筆畫記憶單詞,比如smile、Laugh,tired,fat,thin等單詞的記憶,再例如用body language來記憶生詞eye,nose,face,arm等,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也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階段,需要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可以兩個人一組也可以四個人一組,討論的內容包括自學的成果,包括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小組之間要通過討論的方式解決。在這個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參與討論過程,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能夠在討論中得到發展。比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討論這兩個問題:

1)What problems might she have while working in the forest?

2)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Give examples to support what you think

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

5、交流展示。這個環節,需要小組代表能輪流到黑板前把本小組的學習成功展示出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展示情況,對學生進行及時點評,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當場解決。在交流展示環節,教師也可以和學生共同討論問題,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關注學生的神態,情感,書寫,給予學生以及時的引導。

如學習what does he look like? 描述人的外貌時,我就問一個學生:Who is the heaviest in our class? 這個學生回答說:Zhang Peng is,這下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因為張鵬是我們出了名的小胖子。這一問之后,學生情緒高昂,個個爭著舉手,爭著描寫其他同學的外貌。

6.鞏固練習。鞏固練習是為了強化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教師要能夠針對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補充教學,鞏固要能夠限定時間,限定題量,力求做到當堂鞏固練習,當堂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每個知識點能夠有效掌握。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教學有效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中積累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有效發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鐘世軍,雷新菊.淺談中學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J].科技創新導報.2009(11)

[2] 邢雙艷.利用“學案導學”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J].才智.2009(06)

篇5

【關鍵詞】閱讀微技能 教學策略 學案

一份好的學案是學生的良師,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從中學到知識,而且能提高其學習能力。因此,如何設計一份好學案已成為教師的課題之一。

學案應側重學生的的“學”,活動設計應圍繞著學生的“學”展開。因此,在設計學案時應考慮學情: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本課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發展哪些能力,且學案設計要有梯度,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提升。下面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語Book2 Unit1 Cultural relic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為例,談如何設計一節基于閱讀微技能培養的學案。

教學目標呈現如下:

Teaching Aims

1.知識目標:學生能掌握文章的大意,了解琥珀屋的歷史。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預測;略讀、細讀;篇章結構分析、以及歸納文章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文章讓學生了解文化遺產的作用,提高保護文物的意識。

Important & Difficult Points

1.教學重點:學生能理清文章的線索,復述故事。

2.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學習學會挖掘文章的深層含義,認識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具體的學案設計:

Step1 Lead in

Have you ever seen a piece of amber? Can you imagine a room made of amber?

Step2 Pre-reading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and predict what it is about.

It tells us the amazing history of the _____(Amber Room), a cultural relic of two countries: ___and ___.(Germany、Russia)

Tips on prediction: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

Step3 Fast reading

1.Skim for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agraph 1: the ___(introduction)of the Amber Room.

Paragraph 2-3: the ___(history)of the Amber Room.

Paragraph 4: the ___(missing)of the Amber Room.

Paragraph 5: the ___(rebuilding)of the Amber Ro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

2. What's the writing style of this article?

A. Practical writing

B. Argumentation

C. Narration

D. Exposition

四要素:(when、where、what、who)

3. It tells the story in the order of ___ so that we can clearly know what happened to it.了解文體理清文章脈絡。

Tips on analyzing the organization:指導分析篇章結構

Step4 careful reading

Tips on careful reading:指導細讀技巧(時間、數字、人名地名:大寫)。

Step5 Further understanding深層理解

Task1: What's the role of the Amber Room?

Q1: Why did Frederick William I give the Amber Room to Peter the Great?

Q2: Why was the Amber Room missing?

Q3: Why did the Russians and Germans rebuild a new Amber Room?

Task2 Summary: ____.

1. It shows the wisdom of the ancient people.

2. It is the symbol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3. It tells 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4. The story of the Amber Room reminds us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Step6 Discussion拓展延伸

Do you think the title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is good enough? Why?

Step6 Homework

1.Try to retell the story of the Amber Room.旨在提升學生的歸納表達能力。

在設計學案的時應注意的問題:

1.各環節目標明確,學習任務清晰,利于提高學習效果。合理整合教材,設置不同的學習形式,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2.側重教學策略的采用,所設計的問題要圍繞學能目標,立足于教材,但不拘于教材,深挖教材的思想。

篇6

關鍵詞: 學案導學 初中英語教學 應用

一、“學案導學”的涵義及特點

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指導為主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做到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在“學案導學”模式中,教師課前設計好教學案,學生在學案的指導下認真閱讀相關的教學材料,了解和熟悉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相比,特點比較顯著,主要表現為: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言堂”的現象,著重強調師生之間的合作式學習,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導下,課前要求學生在教師事先設定好的學案的基礎上,通過閱讀相關教學材料,了解和熟悉教學內容,做好課前準備。而在課堂中,學生根據自己課前的預習,向教師和其他同學提出相關問題。教師則根據這些問題,組織開展一些討論,幫助學生獲得和掌握新知。

二、“學案導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學案導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積極主動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技巧,繼而學會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促成了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其具體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

一個有效的課前預習,對于教師教學目標的實現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如何做好課前預習已成為擺在中學生面前需要合理解決的首要問題。對于大多數中學生而言,他們根本就不會預習,課前根本就不知道預習什么,如果有了“導學案”的幫助,學生的課前預習就會有明確的目標,較好地了解和熟悉課堂中的重難點,使預習具有針對性,繼而就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2.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

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才能有針對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通過檢查學生的“導學案”,教師可以準確地掌握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改變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目標。

3.有利于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導學案”的合理利用,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對導學案的精心設計賦予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動起來,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通過學案中的“合作探究”這一欄目,憑其靈活多變的形式,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引入學生的“合作探究”,具體來講,就是把英語課堂中出現的一些對話,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上臺表演,然后在這種活動下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與探究,以實現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三、“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導學案”的編寫,其實就是教師的一種創造性勞動。實踐證明設計一份好的導學案,設計重點就應該突出一個“導”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需要動一番心思。一般來講,“導學案”的編寫應體現以下幾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導學案”的編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每一個“導學案”都要以切合學生實際編寫,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思維去備課,以學生的頭腦思考,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2.預見性原則。

編寫“導學案”,要有預見性。“導學案”的編寫,其容量和難度過大或偏小都不利于課堂的有效教學。就教師而言,要清楚地知道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知識容量。只有這樣,才能在“導學案”編寫的內容上,做到容量和難度貼合學生的實際。

3.靈活性原則。

在編寫“導學案”時,要努力做到形式上豐富多彩,題型上靈活多樣,內容覆蓋要全面,最大限度地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層次化原則。

在編寫“導學案”時也應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問題的設置上,在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同時,應盡可能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理解教材,即使是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四、“導學案”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流程

“導學案”的課堂操作流程一般按照“課前指導預習——課中導、學結合——課后反思延伸”的步驟進行。具體地說,就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1.提前下發,自我預習。

“導學案”應提前一至兩天發給學生,學生借助“導學案”,利用課本、磁帶等多種資料進行自讀單詞,了解課文大意,翻譯重點句型等課前準備活動。

2.課前預習檢查。

教師在課前把“導學案”收上來,通過“導學案”的反饋,評價學生的預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

3.明確學習目標,導學新知。

課堂上教師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了解所需探究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感知本課重點。

4.合作學習,解決疑難。

處理完簡單的教學內容后,教師引導進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式學習。例如:可以先讓自學本課的重點詞匯、句型、語法等項目。選出一位學生負責收集同學們的疑難點,并做好記錄。如果是較簡單的問題,可進行小組討論解決。最后由學生代表向老師和其他同學匯報學習所得。教師深入各小組中,引導他們發現問題、解決疑難。

5.精講點撥,及時鞏固。

通過小組討論還未解決的問題,由老師點撥和精講,并輔以有針對性的練習加以鞏固。

篇7

關鍵詞:英語;學案導學法;應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1-0066-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學案導學法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廣大英語教師的高度P注和應用實踐。學案導學法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通過師生間的有效合作來開展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好學案導學法呢?現結合教學實踐,對學案導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研究。

一、編輯設計優質學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優質的學案設計是有效應用學案導學法的基礎,優質學案應該體現出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尊重,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依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規律和方法,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導學案,需要教師精心編寫。首先,導學案的編輯設計要做到激趣促學。教師設計導學案時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情境、開展游戲等方式吸引學生。比如,學生喜歡看動畫片,教師就可收集、制作英語教學動畫片,讓學生一邊看動畫一邊學習英語。其次,教師設計學案時,要綜合分析教材、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學習能力等,針對重點難點問題,設計可行性較高的教學方法,并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比如,教學水果的單詞時,先讓學生學習平時較常見的水果,比如Apple(蘋果)、orange(橘子)、pear(梨),然后引入比較陌生的水果,比如Durian(榴)、pineapple(菠蘿)。同時,還可結合一定的規律設計導學案。比如,按字母的排序學習食物單詞:bread (面包)、cake(蛋糕)、dumpling(餃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記憶單詞的規律,提高記憶效率。

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在學案中,教師必須明確指出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課前預習時,應讓學生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指導,引領學生全面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學習“Unit 7 Can I help you”一課時,可設計這樣的情境對話:在課件中展示一個衣架,上面掛有4件上衣,并標上序號,讓學生自由選擇,然后教學兩個新單詞:shirt、blouse。告訴學生:這件襯衫是給男孩的(The shirt is for boys),這件襯衫是給女孩的(This blouse is for girls)。這種買衣服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表演興趣。學生們熱情高漲,有的表演顧客,有的表演售貨員,并用英語進行生動的表達,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英語知識,提高了英語能力。

三、引領學生合作學習,鍛煉應用能力

英語學習需要做到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學生會做題、會考高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樣是教學重點,要讓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喜歡說英語。在學案中要寫明需要訓練的口語包含哪些方面,比如,學習“Shopping”時,可在學案中寫上Please talk to your partner about the color of the clothes you like,讓學生與同桌交流。有了這個練習基礎,學生就可以在課堂學習中做到胸有成竹,并鍛煉英語口語能力。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是認真傾聽各個小組的討論,當小組討論遇到疑難問題時,要及時給予恰當的點撥。

四、做好課堂教學檢測,及時查漏補缺

課堂教學的隨堂檢測是學案導學法的重要內容,通過檢測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對教學效果的反饋。教師可以結合檢測情況進行教學調整,對薄弱教學環節加以關注,以提升教學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隨堂檢測中,要注意把握好時間,對于檢測結果要及時告知學生,以便學生及時改進。

五、及時進行課后鞏固,形成良好的知識鏈接

在英語教學中,課后鞏固的方式通常是給學生布置作業。布置作業一般要考慮作業量的多少、難度、學生的完成能力等。如果作業量過大,學生會產生急躁情緒。如果難度過大,學生會產生壓力感,學習英語的愉悅感就會消失。基于此,設計學案時,可以將最后一部分設計為習題,針對預習內容來設計,做到承前啟后,形成良好的知識鏈接。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案導學法是目前備受歡迎的教學方法,它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優質學案,從課前預習到課后作業都要做好管理,最關鍵的是要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實現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文利.“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03).

[2]徐蘇燕.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11).

篇8

很多農村學生學習非常刻苦努力,但缺少英語學習方法與策略,不知道如何預習,尤其是初二、初三的文章篇幅較長,英語閱讀課無從下手。大部分學生覺得英語太難了,對英語失去了學習興趣。有些學生由于聽力差,聽不懂教師的講解,不知道在課堂上干什么,往往是教師講得眉飛色舞,學生聽得暈頭轉向。一節課上完,學生仍云里霧里,不知道講了什么內容。課堂效率低下,課后復習更無從談起!

二、導學案的概念及優勢

針對以上問題,導學案凸顯出它的優勢,能給學生很好的指導。那么,何為導學案呢?導學案就是教師在集體研究、個人精心研備、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對某節課指定了一系列的任務和活動,提前發給學生,讓他們提前研討并盡力完成這些任務。它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目標為要求,以學生的創新性、發展性、團體協作性為目標,充分顯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知道教師的授課目標和意圖,讓學生有備而來,讓學生有知情權和參與權,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1.導學案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地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解決學生學得難、教師教得難的現狀

首先,通過導學案,教師把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提前告知學生,并給他們設定課前預習的活動和任務,讓他們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預習,給學生的課前預習指引了方向。其次,通過導學案,教師可以把課堂教學中要進行的任務和活動告知學生,解決了學生因聽不清教師課堂指令而不知道如何去做的難題,再加上學生提前預習,課程進程加快,加大了課堂容量,解決了英語課堂內容多、課時少的問題。學生課前預習充分,課堂上解決了不懂的地方,課下復習就容易多了。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

2.導學案教學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任務和活動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如何與同伴交流、協作,把他們有困惑或不確定的問題通過討論、查資料等途徑來解決,這期間可以明確分工,互助合作。課堂上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法,既降低了難度,節省了時間,課堂效率也大大提高。采取小組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增進了他們之間的友情。

總之,導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尤其是在長篇英語閱讀課的使用中,整個課堂格局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教師從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知識傳授者變為班級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實現了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自主學習。導學案給學生的學習指引了方向,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導學案教學模式

模式一:教師設計學案并提前發給學生,學生自己解答,教師起督促作用。這種模式是理想模式,但容易形式化,學生有可能不做或者敷衍了事。這種模式適合讓學生在預習中完成一些簡單易行的任務。

模式二:教師設計學案讓學生了解,并在課堂中指導學生一個個完成。這種模式避免了模式一的弊端,但費時費力,有時效果一般。這種模式適合課堂上解決一些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的或者是給學生創造情景訓練他們聽說讀寫能力的任務。

模式三:把前兩種模式綜合一下。筆者比較傾向于第三種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課堂實際需要,設計不同類型的任務和活印

四、導學案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導學案在教學中的應用,特別是在農村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很大優勢,但是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也有一些弊端需要注意。

1.避免課堂任務和活動過多

筆者最近聽了一節課,授課教師在一節閱讀課中設計了十幾種活動。活動的重復性高,一節課都在趕任務,教師趕得辛苦,學生學得累,最后還沒有趕完任務,課堂效率低。一節閱讀課,留給學生讀的時間所剩無幾。

2.學案的設計需要把握難易程度,避免過難或過易

學案一定要切實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過難,使學生望而卻步,從此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學案也不能過易,使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枯燥乏味。學案的難度要使大部分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這就需要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研究,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出合理有效的導學案設計。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步。

篇9

關鍵詞:“導學案”教學模式、學案、新課程

“學案”,即導學方案,也稱為“導學案”,是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根據教學任務,依據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兼顧學生學情,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培養創新意識和發展能力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導學案”即依據學案為載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主動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策略而進行的雙邊的教學模式。

“導學案”教學模式是我國近幾年在素質教育及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在教學實踐和實施中不斷摸索提出的。這種教學模式對英語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到:“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往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雖然在課堂教學中,一線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試圖采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但在實施中不難發現,學生只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被動地完成學習活動,因而出現了諸如學生活動以粗放型為主;目標不明確或活動目標在學生活動中很難落實到位;不能將所有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融入到課堂活動中等負面現象,造成課堂實效性低,久而久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就只是流于形式,或是做公開課的表面文章,而實際課堂教學中,一線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往往講的多而學生活動越來越少,又回到了講授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套路上來,形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怪圈。而近幾年在一些省份所倡導的“導學案”教學模式,則大大改善了以往教學中所存在的弊端,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一、體現新課程理念,有利于實現多維教學目標。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要求不但是指語言知識的學習,還要求學生充分提高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建立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上的,“導學案”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習了語言知識,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從而實現了多維教學目標。

二、挖掘學生潛能,將學困生融入課堂。

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雖然我們倡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生以Pair work或Group work形式進行,但往往是英語程度較好的學生掌控著討論的全過程,并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而程度較弱、口語較不流利的學生卻失去了提高的機會。“導學案”教學模式則可以根據學案中研究性任務的不同,學生自行分配,動手、動腦、搜羅信息、發表意見等各盡其能,從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尤其是這種教學模式能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熱情,將每一位學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實現教育的平等性。

三、促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是“和諧、平等、民主、公平”。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也是組織者、促進者,是學生的“朋友”。學生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座位是靈活多樣的,學生是面對面而坐,面對的是自己的同學,教師則是在各組之間巡視。這種模式是為學生與學生間、教師與學生間的探討服務的,有利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英語學習任務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的,課堂氣氛是融洽熱烈的,這無疑為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中的每個環節都是有學案輔助的,學生任務目的性更加明確,學生活動有的放矢,學生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有預見性,因而在學習中更能刺激學生的求知欲,避免了以往課堂中學生活動“熱鬧”但實效性低,多數是用來公開課擺擺樣子的不利現象。

“導學案”教學模式在近幾年的課堂實踐中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在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時,我們一線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學案”設計要注意教法和學法兩條線索。

“導學案”教學模式是在“學案”的指導下進行的,因而編寫“學案”也變得十分重要。“學案”的設計既要體現教師是如何教的,也要體現學生是如何學的,簡言之,“學案”包含了教法和學生的學習策略兩條線索。“學案”中的知識和技能體系應該是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而這主要體現在設問導學環節的設計。設問導學是學案中的重要環節,它是學案的核心部分,是整節課中學習內容的難點。因此,設問的設計也要體現精巧和獨具匠心,使學生通過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的引導輔助,能夠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語言綜合技能,發揮潛能。

2、教學中有效利用學案。

“導學案”教學模式可以將教學的過程分為三部分:課前、課中、課后。實施中,教師可以將學案先發放到學生手中,布置預習任務;課堂上學生根據設問導學進行交流、探討,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歸納,拓展延伸;課后根據鞏固性作業進行復習、消化。例如,英語教學中每一模塊的第一節課是Introduction部分,通常用來引出每一節課的中心話題,積累或復習與話題相關的詞匯。在“導學案”這種模式下,教師就可以在“學案”中設置相關的詞匯填空等習題,學生通過學案進行“預熱”,這樣,在課堂中再進行討論或對話練習,就避免了學生由于詞匯匱乏而造成“無話可說”的現象,不但符合了新課程理念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要求,同時有利于教學目標的生成,實現了課堂的實效性。

3、提高業務,及時反思歸納。

“導學案”教學模式由于貫穿課堂的是學生的活動,因而靈活性很強,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就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師德修養。同時,在不同的授課班級所反映的問題也必然是不同的,教師一定要針對問題及時做好反思和歸納,及時修改學案或調整環節,才能實現教學的最佳效果。

3、協作完成,注重合作。

“學案”的編寫過程工作量是較大的,它需要教師在編寫前一定要研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了解本節課在整個高中英語知識體系中的比重;鉆研近幾年高考英語的趨勢;了解學生學情等等。編寫中還要考慮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或活動進行導學,要具有多樣性,所以,若是個體就很難全面。教師應該以年級為單位協作完成“學案”的設計,在合作切磋中不斷加工、完善,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

總之,“導學案”教學模式應用在英語教學中,雖然近幾年在一些學校已經展開,但在實施中教師還是不斷遇到不同的問題或疑問,若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還需要我們進行探索和思考,希望通過我們廣大教師的不斷努力,“導學案”教學模式能得到不斷的完善,多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10

學案導學法導學案高中英語寫作合作學習導學案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為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由教師根據課時或課題教學內容,通過教師集體或者個人研究設計并由學生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師生互動、“教學合一”的設計方案。

學案導學法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它體現的是一種導學思想,它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

目前,學案導學法的研究尚處在發展階段,學案導學法的英語學科研究者多數是針對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研究。而針對如何運用學案導學來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研究甚少,所以研究學案導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必要的,這就給大家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中,寫作任務通常放在課后。教師只是給出寫作題目和要求,點明注意要點,學生便在課下開始寫作了。因為大部分學生對寫作的內容沒有足夠地擴充,寫作方法更是沒有得到足夠的指導,寫作遇到困難時也無人幫助,所以這種教法下的英文寫作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很多學生寫出的文章是錯誤百出,有的學生甚至不知如何去寫。而學案導學法可以摒棄傳統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不足。通過學案導學,教師可以提高高中生對英文寫作的興趣,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寫作策略,提高寫作能力。為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套運用導學案進行英語寫作教學的高效方法。

學案導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模式如下。

一、預習

在寫作教學中,學生需要在課前預習導學案,了解寫作課的學習目標,重難點,提前學習范文、重點詞匯、短語、句式等,為學習新課做好預先準備。預習是自主學習過程,也是課上合作學習的基礎。

二、合作

1.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小組內學生的學習能力層次有別,但總體上小組之間能力相近。即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這可以保證小組內的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

2.教師指導學生與小組成員討論范文的文章段落結構,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類似結構來仿寫文章。

3.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導學案中與話題有關的詞匯、短語、句式及寫作模板,以此來擴充語言文字方面的信息。

4.對于導學案中給出的討論話題,教師應引導學生首先展開小組討論,之后各小組代表展示各組觀點。這樣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相關信息。

三、寫作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導學案中的寫作任務。因為這時學生已經清楚如何寫,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文章的結構,有關的詞匯、短語、句子等。同時,學生也清楚了應該寫些什么,因為他們已經討論過有關話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也可以討論他們不確定的詞匯、句子等,探究正確的表達方式。

四、合作評價

完成寫作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合作評價。首先,學生要仔細閱讀其他同學的文章,標出好的表達方式。其次,對表達之處給出必要的修改意見,共同探討修正方法。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寫作給予評價。

五、課后反思

教師和學生都要對寫作課進行課后反思,找到優缺點以便今后能夠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