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德范文

時間:2023-03-17 17:38: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華美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華美德

篇1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太多。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中華美德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于待人,嚴于律己”的時候;當你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中華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篇2

在平凡崗位上的郭明義,十幾年來,愛崗敬業,樂于助人,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普通的教師張麗莉,在危難時刻,不顧自己的安危,奮力推開學生,倒在了車輪下,但她從未后悔;一位母親,在一個陌生孩子掉下來的一瞬間,伸出了自己的雙臂······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孝心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擁有的珍貴美德。“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從小到大,我們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誨,為了我們,他們的頭上有了白發,身體漸漸衰老?!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眲游镞€知道反哺,何況我們人呢?

孝心,其實很簡單。它或許是爸爸心煩時一句小小的笑話,也許是媽媽感冒時溫暖的囑咐,也許是······

作為新世紀的希望的我們,從小生活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中,對父母很少有孝心,更多的是頂撞,是責怪。孟佩杰,一個從小用稚嫩的肩膀撐起整個家的堅強女孩,面對高位截癱的養母,她選擇了用自己的孝心照顧母親。這份孝心不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應該學習的嗎?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感人孝心故事從未間斷,臥冰求鯉,黃香溫席,古人是我們的表率;田世國換腎救母,張尚昀背母上學,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篇3

中國年歷史,中華人民的美德卻漸漸消失,但這件事讓我難以忘懷講信用,說到便做到,這件事也改法。

講信用,說到便做到。那是在一個周五的下午,我爸爸新給我買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鋼筆。我的好朋友小龍,用著羨慕的眼光仰慕我的鋼筆,說:“好漂亮的鋼筆,一定很貴吧!我也好想要啊。”聽了這句話,我的尾巴都翹到天上去了,“是啊,我爸爸買給我的,很貴的,要在專賣店才有。”小龍咽了口水,好像有事相求,但又不好意思。“能借我用用嗎?”,“星期一一定還你。”這一句讓我不相信。因為小龍家很窮。我還是答應了。放學后,和小龍告別后,回家了。星期六,我想去他家看看,但一進門,他歉疚的表情映入了我的眼簾。他坑坑巴巴的說:“對不起”就迅速的跑了,這讓我在此懷疑。不就后他來到了我家,手上還拎什么:“你這么啦,是不是不舒服!”“對不起,我把你的鋼筆弄丟了。”我很驚訝。“我一定會補償的,這是我用壓歲錢買的,把你鋼筆弄丟了,對不起。”我十分感動,他真是說到做到。這正是中華美德。“這只筆要一百多元。和那只筆一模一樣,一樣金光閃閃,從這到專賣店去要兩個小時。他是多么的講信用啊,這只小鋼筆,他愿意用自己的錢去保護友誼,這讓我感動流淚。

信用,你只要去信守,所有人都會尊重你和你做朋友,所以禮節美德很重要。

初一:z張hangbo

篇4

尊老愛幼有很多種體現,比如說:幫家長倒一次水、幫家長洗一次腳、陪弟弟妹妹玩……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說,現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隨手亂扔東西,讓大街變的到處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紙、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讓清潔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歸。試問對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潔工人,你的心里會怎樣想?是否會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訴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做一個不會亂扔垃圾的中華人吧!” 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二——不隨手亂扔垃圾。

說到亂扔垃圾,我就會想起它的孿生兄弟:隨地吐痰。隨地吐痰也是一個壞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是沒有好處的。

其實要不做到這些也很簡單,只要心里有這個信念,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就不會再出現了。

篇5

從2013年開始,北戲根據首都文明辦組織編寫的《中華美德故事》系列叢書,秉承“講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將中華傳統美德以戲曲、話劇、音樂劇、舞劇等形式生動地呈現在舞臺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創排了《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演出。參加演出的學生們在教師指導下,以滿腔的熱情,精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集中表達了愛國奉獻、助人為樂、敬業守法、愛護環境、孝悌禮讓、英勇斗爭等優良中華美德,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受到了觀看演出的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2014年推出《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一輯,北戲從《中華美德故事》系列叢書中精選了12個古代、近代和當代故事,創排演出了京劇專場、評劇專場和綜藝專場三臺劇目。京劇專場包括京劇《荀灌娘》《蘇武牧羊》《赤桑鎮》《草原小姐妹》;評劇專場包括《孔融讓梨》《雷鋒》《一杯茶》《長霞》;綜藝專場包括音樂劇《一個真實的故事》、話劇《希望》《北京歡迎你》和舞劇《八女投江》。

2015年推出《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二輯,精選了《中華美德故事》系列叢書中5個美德故事和一個當代美德故事,創排演出了京劇《花木蘭》、評劇《劉胡蘭》、河北梆子《岳母刺字》、話劇《漢子》、音樂劇《洪戰輝帶妹求學》、舞劇《昭君出塞》。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舞劇《八女投江》

2016年將繼續推出《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三輯5個新劇目,以京劇、評劇、昆曲、話劇、音樂劇的5種不同的劇種形式呈現給大家。

迄今為止,《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總共演出了百余場,觀眾人數超過3萬,已經成為首都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設的品牌舞臺劇。

用藝術的形式弘揚美德

2012年,首都文明辦出版了《中華美德故事》叢書,旨在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增強中華美德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評劇《劉胡蘭》

2013年6月,當時首都文明辦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同志,到北戲進行工作調研時指出,北戲要用少兒戲劇場這樣一個平臺,打造一個面對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基地,在演出的內容上有所選擇,在演出中弘揚正能量、弘揚傳統的中華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北戲的藝術教育資源,結合中華美德的主題,通過舞臺藝術,將中華美德以藝術的方式展現出來。讓來少兒戲劇場觀看演出的小觀眾受到既有德育又有美育的教育。

《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一輯)的創排,得到了首都文明辦特別是滕盛萍主任的堅強領導和全方位支持,學院各系部師生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利用業余時間,勤奮創排,反復修改,歷時9個月。 2014年3月20日,滕盛萍主任和陳冬局長親臨現場審查,對節目品質給予了充分肯定,提出進一步加工修改要求,指示北戲以少兒戲劇場為主陣地,輻射社會演出陣地,進學校、進社區巡演,面向全市青少年兒童傳播中華傳統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傳統藝術。滕盛萍主任觀看演出后指出,《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的創排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要建設好核心價值觀,就是要通過載體塑造“精神之魂”。本場《中華美德故事匯》的演出和推廣就是很好的載體,將美德和國粹京劇等藝術形式結合更是一個創新舉措。她還強調了演出“走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性,希望《中華美德故事匯》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京劇《花木蘭》

首都文明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處處長常建軍悉心指導《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演出,他指出,為了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不斷深化“中國夢”學習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吨腥A美德故事匯》系列演出既有深入郊區小學校、社區的巡演,也有在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等專業劇院的演出。加入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行列后,還有到天津市的交流演出,累計超過3萬多中小學生現場觀看了演出,深受廣大少年兒童的歡迎。與此同時,中央、市屬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多次宣傳報道,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梢哉f,《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已經成為推動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靚麗品牌。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京劇《赤桑鎮》

常建軍處長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與土壤,《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的創排正是用不同表演藝術形式立德樹人的載體,是對未成年人進行德育和美育教育的創新探索。北戲具有綜合藝術門類教育資源以及少兒戲劇場平臺,鼓勵和激發老師在教學之余,發揚工匠精神,積極開展“《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品牌劇”創作、排練、演出以及巡演,不斷提升以青少年兒童為主體的觀眾的思想道德建設和藝術欣賞水平,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發揮北戲對于社會美育和德育的教育功能

從2013年開始《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的創排開始,北戲每年都為此創排大量的原創劇目。這對北戲各系部都是一種挑戰和實踐的機會。作為北戲的院長及《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的總策劃劉侗院長,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劉院長說:“談到《中華美德故事匯》的創排,首先要感謝首都文明辦一直以來,對我們學院建設的關懷和支持。他們本著對青少年成長的關注,結合我們學校少兒戲劇場的特點,選擇了我們做實踐的平臺。這一系列的創排、演出、巡演一直遵從的原則就是,從《中華美德故事》叢書中挑選劇目進行編創。讓孩子演出給孩子看。將紙面上的故事通過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生動地呈現給小觀眾,震撼孩子們心靈的同時,得到美德美育的教育。北戲在文化教育事業上發揮了學校對于社會美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音樂劇《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創排《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之前,我們院校的教師大多沒有創作經驗。這幾年,通過這一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學生創造力的培育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學校排戲和劇團劇院排戲是不同的。劇團劇院排一出戲可以長久地做下去,學校則不相同。因為學生在學校只有幾年時間,每年教師要面對新的學生重新排演。一撥孩子長大了,畢業了,下一撥到來就要重新排演。比如創排京劇《少年馬連良》是2012年10月份排出來的,之后又經過了2次大的修改。從2012年到今年4年時間,已經是第4撥孩子排演過這一劇目了。對學校來說,排戲除了服務社會、豐富藝術創作的劇目,最重要的是用劇目來訓練學生、培養學生?!吨腥A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的創排鍛煉了教師也改變了學生。從劇本的創作、舞臺排練、舞臺安排、舞美燈光的配合,讓孩子們在舞臺實踐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得到更大的鍛煉。這一系列劇的編排、演出,都是在保證正常教學之外的課外時間進行的,廣大教師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p>

劉院長認為,創排劇目要堅持規范和身心健康兩原則。他說:“我們在《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目的創排過程中,一直要求必須堅持兩個收獲――一是在藝術手段上,創排的劇目必須是規范的,要對正規教學有幫助,要非常規范地運用藝術手段。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將基本功練扎實,不僅僅是學會,更需要有所提高。這是教學的收獲,提高了基本功。另一方面,因為劇目出自《中華美德故事》系列叢書,這些故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主題,可以讓孩子們在非常健康的排戲過程中成長,通過排戲得到了美德的教育,收獲了身心的健康?!?/p>

弘揚正能量,弘揚中華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說起來簡單,但是要做到結合美育進行創作并非易事。美德故事經過藝術創作后應該得到更好的詮釋,要讓小觀眾能夠真正受益,必須要有創新的精神。對此,劉院長說:“對美德故事的創編,從戲劇舞臺的角度出發,要賦予這些故事新的內涵,從新的角度演繹,從而提升整體劇目的高度。從內心世界來詮釋它們,遵循藝術創作的規律,要將深刻的主題、鮮明的思想進行好的包裝,升華它的意義,讓大家愛看。這也是我們創排這一系列節目應該主張的教學和創作的思想――創新很重要。一味地傳承不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未必能傳承下去。在傳承中結合時代、觀眾的需要,不斷創新,這是藝術發展的一個必然規律?!?/p>

正是因為北戲創排的《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將經典的美德故事賦予了創新的藝術手法,讓所有劇目更貼近當今時代的發展,賦予傳統以新的生命,才使這一系列劇目受到青少年的歡迎。

團結合作 集體意識

《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的創排和演出,對于北戲來說是一件需要學院各系部共同完成的項目。它涉及學校教師、學生、后勤等所有人員,是一件全院配合的大型項目。我們采訪了這一項目的制作人、北戲演藝中心業務部主任廖維。

記者:為什么說創排《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對于北戲原創劇目有推動作用?

廖維:《中華美德故事匯》給我們學校的教師提供了一個創作的平臺,不僅在藝術教育上得到了能力的鍛煉,對他們進行藝術創作也提供了一個機會。學校在2013年各系部創排完成了《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一輯的劇目之后,后續進行了很多原創劇目的創作。

北戲的每一個系部都參加了《中華美德故事匯》小型劇目的創排,雖然每個劇目只有20分鐘,但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們的創作、打磨、編排、演出,為更大型劇目的創排打下了基礎。北戲這幾年創排的京劇《南海子》、舞劇《夕照》、話劇《少年、少年》,都是在《中華美德故事匯》小劇目的創作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的提高?!吨腥A美德故事匯》具有實驗性,它短小,但是也需要相當多的時間來打磨。可以說它是一個基礎,促進了后面那些大型原創劇目的創作完成,它累積了經驗。這些大型原創劇目都是北戲教師們在《中華美德故事匯》的小劇目創作基礎上進行的,在小劇目實踐的基礎上推進的。例如舞劇《夕照》就是在《中華美德故事匯》中創排《八女投江》的基礎上推進的。《夕照》的服裝和人物造型設計等等全部都由我們學校的教師完成,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可與肯定?!吨腥A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的創排將所有的專業系部結合起來,幾乎調動了學校的全部資源,它的創排、演出成功激發和鍛煉了教師的創作熱情和創作能力。

記者:在《中華美德故事匯》的創排和演出工作中難點是什么?

廖維:《中華美德故事匯》創排最大的難點是北戲師生創作能力的不足。這種不足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老師們在劇目創作上缺乏經驗;二是學生們的創作能力和表現能力。學生不是演員,我們在自己的學生中擇優選擇演員,他們幾乎都是第一次演音樂劇、舞劇和話劇等等,要想完全地呈現導演和編劇的創意很難。加上表演需要綜合各方面素質,這對學生來講非常難。所以我們在劇目進行創作時,一方面綜合調動全院之力,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劇目創作。同時,也邀請專業的創作人員進行協助,以保證演出創排的高品質。其實正是因為這些難點的存在,教育、鍛煉和激發了本校老師的創作潛能,也極大地培養了本校學生的創作和表現能力,彰顯了藝術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經過《中華美德故事匯》的演出,使很多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

演出中,學校安排由我們部門組織、協調《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演出,這需要學校相關部門的老師圍繞這個主題開展工作,就有了工作之間的磨合和集體團隊意識的鍛煉。除了以各系部為主體進行主創和排練之外,還有幕后工作的團隊。比如說排演場的老師、圖書信息中心的老師、音響燈光老師、攝影宣傳老師、后勤服務老師,包括安保老師等等。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舞美系、舞美隊的師生們,他們一直在幕后默默奉獻,每一個劇目都離不開他們。所有舞美系燈光和化妝等專業的學生都在演出中得到了鍛煉。比如在我們巡演工作中,剛開始會有一些欠缺和疏漏。在演出了十幾場之后,這些學生都知道該做哪些工作,師哥師姐會自發地指點、幫助師弟師妹。學生們通過演出得到了專業、職業上的鍛煉。

《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演出因為涉及不同系部,目前在少兒戲劇場的演出劇目中演員和服務人員是最多的,以第二輯的演出為例,演職人員接近400人。每個劇目都涉及不同系部自己的一套班子,演員一多,化妝的、舞美的、服務的人員也跟著就多了。演出的時候化妝在后臺是無法完成的,就需要利用舞美系的教室,包括時間的安排也相應要長?;瘖y班只有將近20個孩子,要化200多人的妝,還要負責搶換服裝。在工作的組織上難度很大,涉及各個部門的協調。還有在時間安排上的協調,少兒戲劇場每周末都有演出。這臺節目只有在上一臺節目結束之后才能進景裝臺,所以只有周一到周五能進行排演。一臺節目,5到6個劇目都需要走臺合光,而且不同藝術門類的要求不一樣,需要有很明確的分工。比如舞劇我們安排的時間就會多一些,因為舞劇的光會比較難,它的合光要求比較高,其他劇目安排的時間就必然要少一點。但為了保證藝術水準,最少要保證多少時間進劇場,這就需要磨合、調整和協調。因為不同劇目涉及不同的系部,所以必須要全員調動相互協調,才能保證每一個劇目在舞臺上呈現的質量。我們在實踐中摸索著前進,不斷地總結經驗,希望將工作做得更好。

記者:你認為排演《中華美德故事匯》的意義是什么?

廖維:這個項目是有延續性的,從2013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4年了。

篇6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珍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正因為如此,中國也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幫”。而我們當代學子的任務就是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弘揚、提高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說到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人可能以為這是一個虛空的概念,也有人認為只有“最美……”才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不是那么極端,中華美德處處可見,這些美德處處體現在我們生活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中華美德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等。這些中華美德體現在小事中也體現在我們自身的修養中。我們的自身修養像一棵樹,從小時候的一顆種子到長大后成為一棵參天大樹都需要澆水施肥。我重點想說作為學生一要學會謙讓,二要學會坦然,三要知錯就改。

孔融四歲就會讓梨,將又大又好的梨分別送給長輩和兄弟,而自己吃比較小的。我們也應該從小培養自己謙讓的品德,懂得謙讓的禮儀。因為這些本是幼年時候就應該懂得的禮儀,在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的人和事。如果在小事中做一些讓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多么有意義啊。學會謙讓也一定會讓我們走得更遠。

諸葛恪是諸葛亮的侄子。其父諸葛瑾因去向諸葛亮索要荊州不得,而在一次宴會上被吳王孫權用驢子侮辱。諸葛恪則用驢子耿直的特點替父化解尷尬,而且從此得到了吳王的賞識。我們也應該像諸葛恪一樣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智慧去應對危機,而且更應該學習他面對困難心平氣和地去解決問題的坦然態度。坦然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組成部分,就像項羽面對彰邯的幾十萬大軍依然安詳入睡。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坦然面對困難挫折,然后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像有的考生那樣因一個題不會做,而撕碎考卷憤然離開考場。坦然可以讓我們活得更瀟灑,我們應該坦然面對困難,讓我們走得更遠。

篇7

連續幾年擔任高三基礎班的班主任,讓我領悟了一個道理:如果說優生是明亮的珠子。那么暫差生則是暗淡的泥沙,雖其貌不揚,若有蚌母的調養孕育,成為光華四溢的珍珠亦非難事。對學習上的后進生更應從加強傳統美德的教育人手,從各方面給予體諒,乃至寬恕等人文關懷也就更顯得重要。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所在,尤其在當今多元文化的沖擊下的學校德育意義更大。所以,我們必須在班級管理中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運用傳統美德來培育良好班風。

一、用“恕道”教育學生

“恕道”是《論語》仁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代寬容主義理論的重要形式和范疇,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恕道講求的是寬容、豁達大度、溫良恭儉讓。

基礎班雖是一個學習上的弱勢群體,但他們也有完整的人格,他們更需要別人的尊重、認同。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問候、提醒會使他們心里暖烘烘的,認為老師關注我啦。萬世師表陶行知指出:“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面對基礎班的學生,如果我們能從日常生活中關心學生,記住他們的名字,多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多寬容,多微笑,不訓斥,用愛心、真誠和寬容去縮短師生彼此心理上的距離,學生自然就“親其師”而“信其道”。

每接到一個基礎班,我都會真誠地獻給學生這樣的話:人生的際遇,任何人都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遭遇,逢坎坷不頹廢,遭遇泥濘而不怨天尤人。對待別人的過失或對自己的傷害,有時候也必須理解、寬恕、大度,時時處處都秉持一顆寬恕包容之心,你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快樂。一個懂得寬恕之道的人,他的靈魂一定美麗。

在班主任的工作實踐中,我非常重視將傳統美德教育與文明禮貌教育相結合,在班級中努力營造以善良、謙讓、誠懇、寬容、文明的態度處理人際關系的班級環境。而我自己則經常以寬容的態度對待這些需要從各方面理解關心的弱苗;我以期待的心態相信這些弱苗,假以時日、給以引導,他們可能不能長成棟梁,但一定會長成有用之材。我允許學生有權利與我的意見不一致,有權利表達不同意見,有權利說“不”。我自己則想方設法地從固執己見和偏見中解脫出來。面對他們,我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原則,突出文明行為的訓練和養成,如語言文明、禮貌待人、尊敬師長、遵守社會公德等。

二、用寬容心去軟化“頑石”

有一年,學期伊始,在安排座位時,其他人都爭著往前靠,唯有姓紀和姓李兩位男生堅持坐最后。我對他們說:“你們個頭不是很高,為何不坐前面?”他們笑而不答。我當時不慍不怒的說,“好,我尊重你們的選擇,今后需要調整你們再告訴我?!钡以诎蛋档赜^察他們。我發現,他倆在班中有一小班“哥們”,課堂上還算認真,也不會坐在最后搗亂課堂紀律,只是很難盡快融入整個班集體中,我很納悶。后來得知,其中姓紀的那一位不參加高考,另_位姓李的生活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自小很有個性,有點桀驁不馴,高二時還頂撞老教師,屬學生中“難剃頭”的一類?,F在的表現比以前好多了,只是因為我在編座位時的那句話,讓他們感到我很公平,不以成績論“英雄”,他們服我。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這樣的學生更需要特別的關注。做練習的時候我會站在他們后面,不時予以指導。我還經常找他倆談心,還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面對面地輔導。雖然他們的英語很一般,未必聽得懂,但有效,至少他們接受我的指導,而且他倆的眼神柔和多了。

但后來有一次上課時,姓李的同學把板凳弄倒了,發出很大的聲響,我想調節一下氣氛,幽默地問他:“你為誰而傾倒呢?”他卻頂了回來:“你哪只眼睛看見?”他此話一出,全班幾十雙眼睛望著我,看我如何處置。我沒有當場批評他,過后也沒有馬上把他叫到辦公室,相反,我做了冷處理,一連幾天不理他,讓他明白這樣是不禮貌的行為,自動反省糾正自己的行為。那年元旦,他發短信給我祝新年,說他覺得我是一個很好的老師,那天頂撞我他很后悔,想道歉卻開不了口,心里很難受,希望我能原諒他。誠然,以他的性格要說“對不起”確實不易。于是我給他回了“態度決定一切,性格決定命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钡亩绦?。此后,他的學習態度大有轉變,而且還帶動他周圍的哥們同學積極進取。

法國文豪巴爾扎克曾經說過:“靈魂要吸收另一靈魂的真誠充實自己,然后以加倍的真誠奉還于人。一旦人與人之間缺少了這種美妙的關系,就失去了生機。”回想我自己在教育上述兩名同學的過程,我深深地感受到這句話的內涵。老師與學生相處,特別是與差生交往,正需要有一顆寬容之心,以誠換誠。

三、以民主、平等、開放的態度對待學生

傳統的師生關系看重“師道尊重”,教師站在“天、地、君、親、師”的神凳上給學生一種居高臨下之感。上課下課板著面孔,背著手,不流露一點輕松,不奉獻一點微笑,學生敬畏有余,親和力不足,班級嚴肅有余,活潑卻不足,給學生尤其是暫差生增加了心理負荷,不用說創造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難以實現,就連起碼的師生關系和班級凝聚力也很難維持。因此,在當今,我們必須既培養學生尊師重道,又要在此基礎上發展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開放,不僅是社會和時代的要求,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班級效應建立的基本保證。當今的高中生思維已經較成熟,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需要有自己生活的空間,有自己發揮的舞臺,有自己渲泄的場地,民主、開放、寬松的氛圍對于心理脆弱、自卑、壓抑、逆反心理重的暫差生尤為重要。

同時,時代在發展變化著,教育要順應時代的需要,尤其是處于素質教育中靈魂作用的德育,更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我經常利用手機短信平臺與學生們交流思想,及時了解其思想動態,如有不良苗頭,我會很藝術的交給學生討論,讓他們充分發表意見,我適時加以引導,讓它消滅在萌芽狀態。

去年,有一學生為了十年才輪到一次的“燈首節”而想請假兩天回去準備。我在短信里對他說:“人生百年,可以過好幾個燈首節,而高三卻只有一年;知識能改變命運,學成歸來過燈首,誰說衣錦卻夜行?”他遂打消了請假的念頭。

俗話說:“澆樹澆根,育人育心”。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鞭D變暫差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給予人文關懷,師愛付出與流露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合作心靈溝通的過程。它貫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終。

現代學校教師和學生是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講課是以學生為對象,因此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當鼓勵提問,允許插嘴。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就是要沖破某些不必要的約束。多給學生一個比較自由的空間,給學生一點言行的靈活性和自,也就是給共舞之外的獨舞一點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間。課堂上,比安靜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個性的飛揚、思維的活躍、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啟迪。在和諧的環境里,學生的學習會很愉快,學習的效率也會很高。我正是遵循這樣的原則,課堂上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可以把有疑問的地方甚至不同意見提出來,大家探討、分析。大多數時候會涉及到備課之外的內容,那就要求老師要有很扎實的專業知識、廣博的課外見聞,同時具備較高的教學機智。所幸這些我都做到了。學生在他們的英語習作中提到我能當場回答他們所提出的所有問題,他們很欽佩。班里的學習氣氛很濃,同學們你追我趕,力爭上游。

篇8

一、反思現象,找到問題

縱觀如今的孩子,不禁令人心生遺憾: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等)給孩子背書包、削鉛筆;放學鈴聲一響,背起書包匆匆就走,他們的課桌里面包、紙屑、書報一片狼藉;有的值日生早上懶床,放學后趁老師不在就溜回家;有的學生盒飯吃了幾口就撇掉匆匆跑出去買零食;有的學生吃完零食后將包裝袋隨手亂扔;只要沒有人督促就不能認真寫作業:自己衣物,小至手絹、紅領巾也要家長洗;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追逐打鬧,旁若無人;認為學習是給家長學,考試是給家長考,拿到考試卷子,只看分數從不關心錯題的原因;做錯了事情,不知承擔,卻能找出許多的借口……因此培養當代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刻不容緩。

種種現象無一不體現當代小學生的責任心的嚴重缺失,因此培養當代小學生的責任心刻不容緩。

二、針對問題,采取措施

1.通過談話、問卷、話訪等方法,了解孩子們的自我責任心現狀,并寫撰寫調查報告。

2.通過班隊會師生共同編制:“我們的責任口號”、“我們的責任公約”、“我的責任意識培養目標”及“月評價表”, 建立了“班級責任化管理分工表”(任務分配法)。孩子們以責任口號為動力,以責任目標為方向,以責任公約為諾言,以班級責任化管理分工為行動,基本實現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班里的事情搶著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泵黠@提高了孩子們的責任意識。

3.針對“我的責任意識培養目標”,每兩周上一次責任教育課,分別以“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對大自然的責任感”為內容。開展“做美德少年”活動。要求每個孩子針對每項內容做兩件實事兒,并撰寫日記和體會,分批邀請家長代表傾聽全班交流,不同程度的增強了孩子們的責任感。

4.在反思跟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班級設立“問題記錄本”,無論誰做的不好,人人發現都可以隨時記錄。每兩周解決一個缺乏責任意識的問題。這樣,人人有責任對他人負責,對班級負責,我覺得這種做法,對于提高孩子們的責任意識實在是太有實效了。

5.利用家校平臺與家長溝通孩子在家、在校表現。并進行“孩子自我責任意識培養”的家校講座,孩子的責任意識得到了改觀。此做法也得到家長們的認可,紛紛反饋“孩子懂事了,感謝老師的教育”。

6.借助榜樣的力量,定期召開故事會,讓學生搜集中外勇擔責任的品質的優秀人物故事,交流并談體會,寫感受等。通過榜樣的引導,學生積累了經驗,促進了內化,提高了分析能力,對責任有了新的認識。從而激發孩子的自我責任心、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7.每兩月召開一次以“責任教育”為主題的班會,分別是《責任伴我成長》和《我的責任可真多》?;顒又?,孩子們暢所欲言,敢于表現。通過反思、表演、交流、表決心等環節,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這項活動,孩子們責任意識較以前明顯增強。

8.建立學生“個性發展檔案”,其中包括家庭交流卡、師生情感卡和學生成長記錄,交流卡中包括“我看我自己”、“家長眼中的我”、“家長寄語”、“老師眼中的我”、“老師贈言”幾部分。這是溝通學生、家長、老師的橋梁和紐帶。孩子們特別喜歡這項活動,也說明孩子的責任感有所提升。

9.每周學生都背誦關于“責任”的名言、格言、警句,閱讀中外責任故事,并寫心得體會或摘抄,班會上交流。讓學生了解“敬業負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0.每月針對教育內容(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對大自然負責)人人辦一期責任小報,并進行月月展覽。小報內容豐富而有教育意義,得到了家長和校領導的贊許。

11.每個學生寫6篇以(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對大自然負責)為內容的“我的責任故事”。全班交流,進行評比,并編輯成冊。

三、總結經驗,運用成果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不斷的實踐反思、總結跟進。先后撰寫了兩篇經驗論文,在校交流推廣。

四、查找不足,明確方向

1.自身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偶爾遇到個案問題不能很科學的把握,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繼續加強理論學習、多元交流,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篇9

“三創”精神蘊含精神動員和工作務實的要求,大力弘揚了以艱苦創業、自主創業、全民創業為主要內涵的創業精神,以思想解放、敢冒風險、與時俱進為主要內涵的創新精神,以爭先進位、勇于攀登、爭創一流為主要內涵的創優精神。。

“爭先”體現為一種主觀主動的積極進取意識,是主動進取、奮發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狀態和追求。“領先”作為引領學習、領風氣之先,“率先”激勵學生、人民要做領頭鳥率領大家學習更進一步、生活更進一步。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么重視美德,熱愛美德”。的確,中華人民能屹立幾千年不倒,是因為我們對品德的監守。

謙讓有禮、互相幫助等都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每天都會發生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足以證明。在擁擠的公交車上,經常會有人讓座;在校園里,有的同學遇到困難,很多好心的同學回來幫助他等。

我記得有一次,我撿到了5元錢,我想丟錢的人肯定會很著急,因為我也經常丟三落四,于是我找到老師,告訴他我撿到5元錢,想要還給失主,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很快就到了他,他很感謝我,而我也很快樂。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多做好事。過了幾天后,我的鉛筆丟了,我很著急,馬上要考試了,可我又沒有鉛筆,這時我的同桌很好心的借了我一支鉛筆,我很感謝他,考完試后,我在書包下面找到了他,我想我一定要改正丟三落四的壞毛病,這一次是我的同桌幫助了我,那下一次呢?下下一次呢?不可能總是幫助我,我要改正這個缺點!

篇10

中華美德故事《曾子殺豬》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殺豬》一文,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為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后讓你吃豬肉?!眱鹤右宦犛腥獬?,就不鬧著去了。妻子回來后,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舍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你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反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后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榜樣?!庇谑窃影沿i殺了。后來,他的兒子長大后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期末階段個別學生成績不太理想,老師給他補課,到了傍晚老師要學生回到家里將回家作業做好,學生為了能夠及時回家,就滿口答應“奧,知道了,我會做好的?!钡堑搅说诙煸缟?,老師檢查檢查學生的作業,發現這些學生卻低著頭,拿不出作業來。老師問他為什么不做?他會振振有辭地說“忘記了?!睕]有辦法,仔細想想,他真的是忘記了嗎?如果是偶爾一天忘記了,那到也有可能,但是事實大多不是這樣的,因為老師不知多少此次聽到了這樣的話了。

以前我經常說話不算數,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到,為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就在昨天,我答應了武木子做一副牌子,上面寫上鼓掌和落幕,還說一定會帶來,結果早上一醒來就忘記了,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币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