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樹種范文

時間:2023-04-01 20:37: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珍稀樹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樹種;資源;調查;研究

論文摘要:通過對該縣樹種資源系統調查研究,篩選出了分布于該縣天然生長的珍稀和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并對其生物生態學特征進行了研究。

種質是指親代通過有性生殖過程或體細胞直接傳遞給子代并決定固有特性的遺傳種質基因。林木種質資源是指林木種及種以下分類單位具有不同遺傳基礎的林木個體和群體的繁殖材料總稱[1]。而野生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則是當地經天然篩選而保留的優勝者,是構成林木種質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良種繁育的優質原始材料,是林業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研究開發和保護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自然概況古浪縣處蒙新、青藏、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由于地球內引力的造山作用和地球外引力的風蝕沖刷作用,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地貌景觀,南部發育為綿綿祁連山脈,中南部為丘陵溝壑區,中北部則為傾斜的沖積、洪積平原,北部演化為騰格里沙漠。

2調查方法根據古浪縣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分南部祁連山區、中部綠洲平原區和北部騰格里沙漠區,采用線路調查,走訪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系統調查,將調查結果整理鑒定后編寫了《古浪縣樹種資源》成果報告,在此基礎上進行古浪縣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資源研究。

3分類及適應性、適用性研究古浪縣山、川、沙三塊具復雜的地理、地貌景觀和嚴峻迥異的氣候環境蘊育了豐富的優良樹種。據其生態學、生物選特征及分布狀況研究并確定篩選出本縣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共篩選出珍稀樹種5科6屬8種,優良鄉土樹種11科18屬23種。

3.1珍稀樹種種資叉子圓柏(柏科,圓柏屬):匍匐灌木,喜光,耐干旱瘠薄,常生于多石的陽坡,隨云杉林而分布,在林緣形成稠密的地被,對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有極好的作用,亦為城鎮綠地綠化的優良樹種,古浪縣僅分布于昌嶺山林區,南部祁連山區有極少分布。

祁連圓柏(柏科,圓柏屬):常綠喬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風力強,對土壤條件要求寬,幼樹耐庇蔭。為優良的保水固土、通道、園林綠化樹種,昌嶺山林區有少量分布。

刺柏(柏科,刺柏屬):常綠喬木,耐蔭、耐干旱瘠薄,根系發達,苗木栽植成活良好。為園林綠化和通道綠化的優良樹種,本縣僅見昌嶺山林區有少量分布。

杜松(柏科,刺柏屬):常綠喬木或灌木,耐蔭、耐干旱瘠薄,根系發達生于針葉林中,為園林綠化和通道綠化的優良樹種,本縣僅見本縣僅見昌嶺山林區有少量分布與刺柏伴生。

沙冬青(碟形花科,沙冬青屬):灌木,常綠闊葉,為常綠超旱生樹種,喜沙礫質土壤或薄層覆沙礫石質土壤。本縣僅見本縣僅見昌嶺山余脈丘陵地帶有極少分布,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裸果木(石竹科,裸果木屬):半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沙埋、耐高溫抗旱性極強,生于石質山坡、洪積扇、山溝、沙漠、戈壁。本縣騰格里沙漠深處有極少分布。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綿刺(薔薇科,綿刺屬):小灌木,喜光、耐寒、耐瘠薄、抗旱能力極強,在極端干旱條件下處假死狀態,生于石礫山坡,沙前戈壁,本縣騰格里沙漠前沿戈壁有極少分布。為保水固土、固沙造林優良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旱榆 ( 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干旱,耐寒冷,為干旱地區造林樹。本縣僅見昌嶺山林場石礫旱陽坡少量天然生長,可作固沙造林用。

3.2優良鄉土樹種資源

油松(松科,松屬):喬木,喜光,適于干冷氣候,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長,不耐水澇,不宜在鹽堿地生長。較耐干旱瘠薄,土壤過旱生長緩慢,生長速度中等。適于水涵林、通道、城市綠化栽植。

青海云杉(松科,云杉屬):常綠喬木,喜光、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條件寬,生長快;大苗移栽成活率高。為優良的水涵林、保水固土、農田防護林及“四旁”綠化樹種。

側柏(柏科,側柏屬):喬木,喜光,干冷及暖濕氣候均能適應,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微酸性、酸性土、中性土、微堿性土、石灰性土均能生長,且石灰性土生長良好。能耐瘠薄條件,生長緩慢,種子繁殖。不耐風蝕,在風蝕環境下易風干。為優良的水涵林、城市綠化栽植樹種。

草麻黃(麻黃科,麻黃屬):草狀小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鹽堿,種子繁殖。育苗及苗木移植成活率較高。為固沙、藥用栽培的優良樹種。

白榆(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嚴寒,能耐-40 ℃低溫,耐干旱,對土壤適應范圍寬,生長快,萌芽力強。為“四旁”綠化、防風固沙優良樹種。

銀白楊 (楊柳科, 楊屬):落葉喬木,深根性、耐寒、耐旱、稍耐鹽堿,生長快,萌蘗力強,抗風,抗病、蟲能力強。為農田林網、固堤護岸、水土保持、“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山楊(楊柳科, 楊屬):喬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根萌、分蘗能力和天然更新能力強,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的重要樹種之一。

小葉楊(楊柳科, 楊屬):喬木,喜光,不耐庇蔭,耐旱、耐寒,能忍受40 ℃的高溫或-36 ℃的低溫,沙壤土、輕壤土、黃土、沖積土、灰鈣土均能生長,根系發達萌芽力強,生長快,耐干旱瘠薄亦抗風耐風蝕。為“四旁”綠化、涵水固土、防風固沙的優良鄉土樹種。

垂柳(楊柳科, 柳屬):喬木,喜光,適應性強,喜水濕,較耐寒。根系發達,生長迅速,為“四旁”造林和平原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

旱柳(楊柳科, 柳屬):喬木,喜光,抗寒、喜濕潤,不耐庇蔭,壽命50~70年,對土壤要求不嚴,通氣良好的沙壤生長迅速。根系發達,側根與須根密集如網,枝干萌芽力強,固土能力強,較耐干旱,抗風,不怕沙壓。為水源涵養、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用材林的優良樹種。

秋子梨(薔薇科, 梨屬):落葉喬木,喜濕潤、耐庇蔭、抗嚴寒、耐瘠薄,適于“四旁”栽培。

楸子(薔薇科, 蘋果屬):小喬木,適應性強,抗寒、抗旱、耐濕、耐瘠薄。為蘋果良種砧木或特色經濟林樹種。

紅砂(檉柳科,紅砂屬):小灌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抗鹽堿能力極強,為強旱生泌鹽植物,有重要的特種用途價值。

多枝檉柳(紅柳)(檉柳科,檉柳屬):灌木或小喬木,喜光、抗旱、抗寒、耐鹽堿、耐土壤貧瘠、萌芽力強、耐沙埋。為防風固沙造林、荒山造林及信道綠化的優良先鋒樹種。

西北沙柳(楊柳科, 柳屬):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鹽堿、耐風蝕、沙壓,根系發達,生長迅速,枝條柔韌細長,為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黃柳(沙柳)( 楊柳科, 柳屬):灌木,喜光,抗旱,抗寒,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耐沙埋,萌芽力強,為固沙造林樹種。

紅刺玫 (薔薇科, 薔薇屬):灌木,喜光、喜濕,根蘗性強,耐旱、耐寒,對土壤條件要求寬,亦作水土保持、護坡固土、觀賞栽植樹種。

西北子(薔薇科, 子屬):灌木,喜光、耐寒,中度耐蔭,對土壤要求寬,耐瘠薄干旱。為優良保水固土的樹種。

花棒(蝶形花科, 巖黃屬):落葉大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抗風蝕、耐沙埋、萌芽力強,根系極為發達,生長迅速。為優良的防風固沙栽植樹種。

檸條 ( 蝶形花科, 錦雞兒屬):灌木,喜光,根系發達,防蝕保土能力強,分枝稠密,萌芽能力強,沙埋后發生不定根。為防風固沙或水土保持林重要樹種。

沙棗(胡頹子科, 胡頹子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喜光、耐干旱、耐沙埋、耐鹽堿、瘠薄,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為優良的固沙、水涵樹種。

沙棘(胡頹子科, 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喜光,抗寒,耐風沙及大氣干旱;對土壤要求寬,既耐水濕鹽堿,亦耐干旱瘠薄,生長快,根系發達。為優良的水涵、固沙林樹種。

唐古特白刺 (蒺藜科, 白刺屬):落葉灌木,喜光、抗干旱、抗鹽堿、耐沙埋,適應性極強,具假死性。為優良的防風固沙、保水固土、改良土壤的優良灌木植物。

4建議加強科學研究,合理保護、開發、利用珍稀和優良鄉土樹種資源,促進生態建設多、快、好、省發展。

篇2

關鍵詞:華木蓮;園林綠化;成活率;苗木生長;光照強度;生境選擇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3-01-18

修回日期:2013-04-07

華木蓮Sinomanglietia glauca Z. X. Yu et Q. Y. Zheng(異名:落葉木蓮Manglietia decidua Q. Y. Zheng)是1994年發表的木蘭科新物種[1],為中國古特有植物,它對于研究木蘭科分類系統及演化具有重要價值[2],在國務院199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植物。目前,華木蓮的野生種群僅孤島狀分布于江西宜春市和湘西武陵山地永順縣[3-5]。華木蓮除了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外,其樹形端莊、枝葉扶疏、花朵美麗芳香(圖1、圖2),是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3-6]。

對環境適應能力弱、生境條件要求嚴格是瀕危植物的共同特性[8, 9]。研究發現華木蓮對光照的要求較嚴格,華木蓮光飽和點低,過高或過低的光照強度會影響其生長和林分更新[4, 7]。鑒于對光照是華木蓮生長的重要限制因子,故在將華木蓮用作園林綠化樹種時,首先需要確定其適宜的栽植生境。然而,目前尚無相關的系統研究和報道。為此,本文基于光照強度來研究華木蓮在不同生境的適應性,篩選其綠化適宜生境,以期為園林綠化推廣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以華木蓮6年生大苗和2年生小苗為研究對象,考察兩種規格華木蓮在四類不同光照強度綠化生境(公園、小區、街道和廣場)的適應性。本文選擇南昌市作為試驗地,南昌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全年平均降水量1754.9mm,平均無霜期294d,日照率43%。試驗設計按照兩因素完全隨機試驗進行布置,兩種規格的華木蓮株高、胸徑基本一致(表1)。栽植穴規格為:小苗50cm×50cm×40cm,大苗80cm×80cm×60cm,栽植地土壤為紅壤,綠化苗栽植后按同等管護水平管理。

栽植一年后,統計苗木成活率,測量存活苗木的地徑和樹高;通過一年前后兩次測量的地徑和樹高計算地徑年生長量和樹高年生長量。生境的光照強度測定為:在苗木移栽后的每月選典型天氣用TES―1332A數字照度計進行多點全天測量綠化生境的光照和全光照,以全年的生境光照與全光照比值來表征各生境的光照狀況。本文使用Excel 2003對試驗數據進行整理和作圖,采用SPSS 15.0 進行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公園、小區、街道和廣場四種生境的光照與全光照的比值依次升高,分別為0.37、0.71、0.89和0.99。四種生境中,廣場的光照強度接近于全光照,而公園的光照強度僅為全光照的37%。光照強度的差異直接影響不同生境華木蓮綠化苗的成活和生長。

2.1 不同生境華木蓮的成活率

不同生境華木蓮的成活率具有很大差異(表2),在街道和廣場兩種生境中,不論是2年生小苗還是6年生大苗均沒有成活的植株;栽植于公園和小區生境的苗木成活率不同規格間有差異,6年生大苗成活率高于2年生小苗;公園的苗木平均成活率為76%,高于小區(66%)。通過對華木蓮成活率進行兩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表3):規格間差異不顯著(P=0.182),而不同生境間差異顯著(P=0.036)。不同生境間成活率SSR多重比較結果為:公園與街道、廣場的差異顯著(P值均為0.021),小區與街道、廣場的差異也顯著(P值均為0.030);而公園與小區,街道與廣場之間無顯著差異。

通過分析華木蓮不同栽植生境的光照狀況與成活率的相關關系可看出,2年生小苗和6年生大苗的成活率都隨著光照強度增加而降低,相關系數分別為r=-0.929,P=0.071和r=-0.902,P=0.098;當生境光照超過全光照80%,苗木基本不能成活(圖3)。

從不同生境華木蓮苗木成活率來看,其結果與之前的華木蓮群落學和光合生理生態學研究結果一致[4, 7],華木蓮適宜生長在較蔽蔭的場所,公園和小區的生境較為適合。

2.2 不同生境華木蓮的生長表現

經觀察,植于廣場和街道的華木蓮綠化苗,無論大苗還是小苗,植株在高溫干旱的夏秋兩季均出現萎蔫,枯葉、枯梢,甚至大苗有干皮開裂現象,最終先后枯死;而植于小區和公園的華木蓮除少數植株因小生境的光照過強等原因而枯死或長勢較弱外,大部分植株的生長較為健壯。

通過分析華木蓮綠化苗的地徑年生長量和樹高年生長量(圖4、圖5)可知:大苗和小苗在公園和小區的生長趨勢相同,都是在公園的長勢要好于小區;大苗的地徑年生長量在公園和小區差別顯著(P=0.005),但大苗的樹高年生長量在兩種生境的差別未達顯著水平(P=0.077);小苗的地徑年生長量和樹高年生長量在兩種生境的差別均達顯著水平,P值分別為0.020和0.034。另外,從地徑和樹高的生長量來看,公園和小區的大苗均要高于小苗。

因此,從華木蓮在不同生境的生長表現來看,公園和小區是其適宜綠化栽植的生境,尤以公園為佳。這與華木蓮苗在不同生境成活率的分析結果一致,也符合之前華木蓮生態習性研究的結論[4, 7]。

3 結論與討論

在不同光照強度的綠化生境中,華木蓮綠化苗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在光照強度較弱的公園、小區成活率較高、生長較好,而在光照強度高的廣場、街道均未能成活。從華木蓮綠化大苗和小苗在公園和小區的生長表現來看,大苗要稍好于小苗。因此,華木蓮可作為園林綠化樹種應用,但其適合栽植于公園和小區等半蔭生境,在苗木的規格上宜用大苗。

然而,影響華木蓮生長不僅光照一個因子,而且栽植生境的環境資源是存在異質性的,這點可從華木蓮在公園和小區的地徑和樹高生長不均一性(圖4和圖5數據的標準差)得到驗證。因此,今后的研究需深入關注適宜生境的光照、溫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養分等重要生態因子在小尺度上對華木蓮生長的綜合影響,以便在綠化管護上給予具體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 俞志雄.華木蓮屬――木蘭科一新屬 [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94,16(2): 202-204.

[2] 吳征鎰,孫航,周浙昆,等.中國植物區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J]. 云南植物研究,2005,27(6): 577-601.

[3] 侯伯鑫,易宏,林峰,等.湖南永順縣落葉木蓮資源考察初報 [J].湖南林業科技,2006, 33(1): 7-10.

[4] 俞志雄,廖軍,林新春,等.華木蓮植物群落的生態學研究 [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99, 21(2): 73-77.

[5] 龔德海,陳英,夏敏娟,等.華木蓮在贛北的適應性初報 [J].江西林業科技,2011(6): 24-25.

[6] 林新春,俞志雄.江西木蘭科野生植物資源評價及利用 [J].江西林業科技,2004(1): 17-18.

[7] 郭起榮,俞志雄,施建敏. 華木蓮與木蓮屬兩樹種光合生理生態研究 [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3, 25(5): 645-651.

篇3

一場流光溢彩、賞心悅目的展覽,一段百年風尚演進的傳奇旅程,一次東西方文化藝術的完美對話。2013年9月13日,“博萃臻藝—中西方珍寶藝術展”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此次“博萃臻藝——中西方珍寶藝術展”,是卡地亞典藏自創立以來全球藝術之旅的第26站。自1989年巴黎小皇宮第一次大型展覽開始,卡地亞典藏足跡遍布全球最頂級文化藝術機構,先后受邀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等地展出;同時,它與中國也有著深厚淵源,曾分別于2004年上海博物館、2009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和2012年展出。

博 萃臻藝—中西方珍寶藝術展”主要從三個角度呈現:“風格演進”、“中國情愫”、“珍器寶物”。展覽第一部分“風格演進”,精粹了以卡地亞典藏為代表的百余件西方珠寶作品,完整呈現了百年間,西方美學從雍容華貴的古典主義藝術風格、柔美典雅的花環藝術風格、先鋒大膽的裝飾藝術風格、純真浪漫的自然主義風格、到百花齊放的融匯五洲藝術風格的演變歷程。第二部分,“中國情愫”作為展覽最大亮點,呈現200余件中西方珍品。其中,卡地亞典藏作品濃墨重彩地描繪出具有中國元素的西方珍寶的絢爛風情,與遼博館藏同一時期器物、服飾藏品的對比,深度體現東西方瑰寶蘊含的中國韻味,彰顯東西方文化浸潤的璀璨光芒。第三部分“珍器寶物”,則通過近百件器物真切地反映出歷史上西方精致的生活美學,以及人們對美與藝術的不斷追求。除此之外,極具價值的卡地亞檔案和珠寶制作工藝也可在展覽中一探究竟,珍貴史料和先進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將揭示藝術臻品和風格演進背后的故事。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杰談到此次展覽時表示:“遼寧省博物館與卡地亞典藏攜手,將再續中國情緣,為中國大眾奉上一場文化交流的盛宴。通過雙方甄選的同一時代的作品,不僅能鑒賞東西方能工巧匠的高超工藝,而且通過對照展示更能讓人們體會時代變遷的軌跡,領略東西方文化元素的交融滲透。我們高興地看到美學元素在各自作品中的交相輝映,共同鐫刻人類文化歷史演進的篇章。”

“此次展覽展示了來自卡地亞典藏系列的百余件重要作品,巧妙地突出了卡地亞藝術的普世性和永恒性。遼寧省博物館的百余件經典藏品與卡地亞中國風作品之間的奇妙對話,尤具啟迪。”卡地亞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鄧閣仕表示,“卡地亞將一如既往地傳承自己的風格、激情、創造力和卓越技藝,持之以恒地與世人共享卡地亞藝術的真諦。”

篇4

關鍵詞:特殊樹種 培育 重要意義

1.緩解木材供需結構性矛盾,保障國家木材安全的需要

當前,國內木材供需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隨著國民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國防等事業發展,社會對特殊林木材的需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我國特殊樹種資源匱乏,供應不足。根據我國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硬闊葉樹種類面積占喬木用材林面積的14.5%,蓄積占15.1%,其中水曲柳、胡桃楸、黃波羅面積只占喬木用材林面積的0.31%,蓄積占0.36%,至于楠木、樟樹等樹種就更少;軟闊葉樹種類椴樹面積占喬木用材林面積的0.39%,蓄積占0.62%;與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相比,云冷杉、云南松等一些鄉土樹種和珍貴樹種面積蓄積減少,次要樹種逐漸占優勢,殘次林相增多。

我國特殊林木材目前主要依靠進口解決。2009年我國的原木進口量達2806萬立方米,占世界原木出口量的比例高達28.93%;但隨著世界范圍的森林認證制度的逐步推行,以及一些木材出口國家由于自身的利益或迫于國際上環保組織的壓力限制或禁止木材出口,從國外進口珍稀樹種木材必將遭遇越來越大的阻力和限制。這樣的國際環境不允許我國長期依賴國外進口來滿足對特殊樹種材及木制品需求,只能依靠國內自己培育特殊用材樹種,來逐步解決木材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和滿足社會對珍稀木材的日益旺盛的需求。因此,實施特殊樹種培育項目,對緩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國家木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 保護特殊樹種種質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需要

我國是森林植物種質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全國約有9000種喬灌藤樹種,居世界北半球地區首要位置,其有的針葉樹有水杉屬、銀杉屬、金錢松屬、水松屬、油杉屬等;闊葉樹種類更為豐富,特有屬主要有杜仲屬、珙桐屬、旱蓮屬等。在種類繁多的樹種中,有很多珍貴樹種,如水杉、銀杏等是人所共知的活化石,水曲柳、黃波蘿、核桃楸、油杉、白豆杉、柳杉、水松、珙桐、柚木、桃花心木、坡壘、綠楠等,都是我國珍稀樹種,具有很高的用材價值。由于亂砍濫伐、過度利用等原因,使珍貴樹種資源逐年減少,有的甚至消失。目前,瀕危樹種占17%,約90%樹種呈現出漸危群體與瀕危群體態勢,而且破壞和侵蝕仍在加劇。近200年來,已有兩萬多種植物從自然界消失,其中珍貴樹種占十分之一左右。此外,由于人們以前對天然林的認識不足,在開荒墾殖、低效林改造、營造速生豐產林等活動中,不注意保護原生植被,一些鄉土樹種遭受嚴重破壞,特別是珍稀的闊葉樹種種群越來越小。實施特殊樹種培育項目,逐步增加珍稀樹種種群,對于保護和發展森林植物種質資源,維持生物多樣性,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 增加造林樹種,優化人工林樹種結構的需要

據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我國人工喬木林面積近6億畝,其中按面積比例排名前十位的優勢樹種(組)杉木、楊樹、馬尾松、落葉松、桉樹、油松、濕地松、柏木、華山松和云南松的面積占74.4%,杉木、楊樹、馬尾松和落葉松前四個樹種面積占55.8%。可以看出,我國人工造林的樹種比較單一,北方地區主要以發展楊樹、落葉松為主,南方地區主要造林樹種是杉木、馬尾松、桉樹等。這樣會造成林分遺傳結構簡單,地力衰退,林地生產力不高,林分穩定性差。而許多鄉土特殊樹種是經過千萬年來自然選擇的結果,具有很好的適生性,是我國各種不同立地條件的最佳造林樹種。實施特殊樹種培育項目,是促進造林樹種多樣化、樹種結構合理化、林分結構最優化的需要,對于推動我國各具特色的區域林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 加速特殊樹種培育,探索發展模式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在特殊樹種的良種繁育、栽培技術、混交技術等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條件,已選育出部分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優良種源和種源區、建立了良種繁育基地。在人工林培育方面,建立了南方紅豆杉、花梨木、銀杏、櫸樹、椿樹等珍稀樹種的基地,總結了一些栽培技術和管理模式并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自2005年開始,國家相繼啟動了全國珍貴樹種培育基地建設示范項目和速豐林工程大徑材培育試點項目,中央每年在珍貴樹種培育方面安排一定的補助資金。但由于特殊樹種培育成本高、生長周期長、短期效益低,中央有限的補助資金難以有效調動各地培育特殊樹種的積極性。因此,迫切需要加大中央投資力度,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一方面拓寬特殊樹種示范面,加快特殊樹種資源培育速度,另一方面,通過示范培育,探索特殊樹種培育與發展模式。

5、 提高碳匯貯量,提高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

篇5

董其昌(1555-1636年),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以書法揚名,行草為明代之冠。畫得宋元之法,擅作山水。此幅為其四十八歲時所畫,筆墨蘊藉,堪稱佳作。董其昌少年時即負盛名,家中富有,好書畫,并以書法名垂海內。神宗萬歷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曾任太子太保等職。精鑒賞,富收藏,既是畫家、書法家,又兼美術評論家。著書有《容臺集》《容臺別集》《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等。平生對書畫理論見解相當豐富,竭力推崇和提倡“文人畫”的“士氣”。曾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這種面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則是青綠設色,時有出以沒骨,比較少見。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的傳統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和墨的運用上,有獨特的造詣。他的繪畫作品,經常是臨仿宋元名家的畫法,并在題識中加以標榜,雖然處處講摹古,但不泥古不化,而能脫窠臼,自成風格。其畫法特點,在師承古代名家的基礎上,將書法的筆墨修養,融會于繪畫的皴、擦、點劃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樹石、煙云流潤,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他的畫風在當時聲望顯著,成為“華亭派”的首領。

他的書法廣泛臨學古人,融會變化,尤其擅長行、楷書。早年他從顏真卿入手,后改學虞世南。他認為唐書不如魏、晉,于是又學鐘繇、王羲之,兼吸取李邕、徐浩、楊凝式、米芾等各家之長,晚年仍歸入顏真卿。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筆畫圓勁秀逸,平淡古樸。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他作書與作畫都以生拙取勝。他的書法影響深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書為宗法。《葑涇訪古圖》現藏于博物院。

唐 韓《牧馬圖》 絹本 設色畫芯尺寸:縱27.5厘米橫34.1厘米

本幅畫一牧馬人騎白馬,牽一匹黑駿,并轡而行。上有宋徽宗(1082―1135年)題字:“韓真跡,丁亥御筆。”依徽宗之題,本幅作者應是韓(活動于八世紀中葉),是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時期的畫馬名家。《牧馬圖》描繪駿馬肥碩雄駿的英姿。圖中畫黑白二馬,一奚官虬髻戴頭巾,手執韁緩行。此圖線條纖細遒勁,勾出馬的健壯體形,黑馬身配朱地花紋錦鞍,更顯示出其神采;人物衣紋疏密有致,結構嚴謹,用筆沉著,神采生動,純是從寫生中得來。元湯《畫鑒》說韓“畫馬得骨肉停勻法……至于傳染,色入兼素”。宋董卣《廣川畫跋》說:“世傳韓凡作馬,必考時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這些記載從這幅《牧馬圖》可得見其大概。《牧馬圖》原為《名繪集珍》冊中之一幀,現藏于博物院。

清 王《夏五吟梅圖》 立軸紙本畫芯尺寸:縱90.7厘米 橫60.1厘米

王(公元1632-1717年),字石谷,號天放閑人、雪笠道人、清暉主人、耕煙外史等,出身于文人世家,祖上五代擅畫。他崇拜元四家,吸收元四家之長,進一步提高了藝術表現力,是清代著名山水畫家,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清四家”,加上吳歷、惲壽平又稱“清六家”。曾為康熙皇帝主繪《康熙南巡圖》,頗受贊譽。

此圖畫成時,王已是八十二歲高齡,可是從畫面上絲毫看不出有衰老的跡象,線條細若游絲,勁如屈鐵,筆力老練純熟,畫風細潤明快,融合眾家筆法之長。構圖布景顯出畫家胸有成竹,景物配置自然寫實,氣度不凡。吳湖帆贊此圖:“以大章法布寫小遠景。”《夏五吟梅圖》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 倪瓚《容膝齋圖》 立軸紙本墨畫畫芯尺寸:縱74.7厘米 橫35.5厘米

倪瓚(1301―1374年),元代畫家,元四家之一。字元鎮,號云林,別號幻霞生、荊蠻民、奚元朗等,常州無錫梅里祗陀村(今江蘇省無錫市梅里鎮)人。倪瓚書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隸,有魏晉人風致,尤擅長畫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為之,偶亦著色。山水畫初宗董源,后參以荊浩、關仝,山石樹木兼師李成。崇尚疏簡畫法,以天真幽淡為趣,能脫出古法,別開蹊徑。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帶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嶺之景,章法極簡,于簡中寓繁;多用枯筆干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實蒼,風格蕭散超逸,獨樹一幟,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并稱“元四家”,為文人山水畫作出了新的創造和發展。

《容膝齋》作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時年七十二,畫贈其友檗軒。檗軒藏之三年,再請云林補題,寄贈潘仁仲醫師。容膝齋是潘仁仲休閑居處。采“一河兩岸”構圖,筆墨極為淡雅,山石土坡以干筆橫皴,再用焦墨點苔,畫樹墨色層次較多,近坡皴多染少,特覺清勁,畫面簡逸蕭疏,風神淡遠。此畫分近、中、遠三景,近處作平坡,上植數枝樹木,間或綴以茅舍亭閣;遠處作巒頭或低矮的土坡。作為近景與遠景之間的過渡部分則多為大片空白,不著一墨,是為湖水。自署“壬子歲(1372年)七月五日云林生寫”。兩年后再題謂:“贈寄仁仲醫師。且錫山予之故鄉也,容膝齋則仁仲燕居之所。”“他日將歸故鄉,登斯齋,持卮酒,展期圖,為仁仲壽。”方知此圖乃是寄放在醫師仁仲之“容膝齋”,以備他日為仁仲祝壽之用。比之17年前畫的《漁莊秋霽圖》,雖章法相似,但用筆更剛勁灑脫,“折帶皴”更顯得老辣純熟,風神飄逸。倪瓚隱居于太湖四周的宜興、常州、湖州、松江一帶,常領略這里秀麗清幽的湖光山色,他的畫也多取材于此。《容膝齋圖》現藏于博物院。

編者按:

為了提高書畫愛好者對傳統書畫的鑒賞水平,普及書畫知識,“藏書論畫”欄目將分期介紹“中國歷代書畫藝術珍品”。由于許多古書畫珍品存世僅有一件,且大都收藏在博物館內,書畫愛好者不但無法擁有,就連一睹芳容也非易事。因此,采用高科技復制技術制作的珍稀古書畫高仿品,作為觀賞、居室懸掛、饋贈禮品、書畫臨摹等用途,是很好的藝術品。“藏書論畫”欄目每期介紹的中國歷代書畫藝術珍品的高仿品,陜西雅觀收藏藝術館均有出售,需要購買者可與其聯系購買。

明 董其昌《葑涇訪古圖》 80×29.8厘米2700元

唐 韓《牧馬圖》 27.5×34.1厘米 1200元

篇6

[關鍵詞] 洗胃;急診;舒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2-148-03

舒適護理是一種創造性、新型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一個最舒適的狀態為舒適護理的最終目標[1]。在急診工作中,臨床上對口服藥物中毒患者的搶救中洗胃是一種最直接、最重要的措施,本次研究中我們對來我院就診的口服中毒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5月~2012年6月來我院急診科就診的口服中毒患者122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81例,年齡14~62歲,平均(40.3±7.1)歲;將所有的患者按照中毒的原因分為:農藥中毒(有機磷、殺蟲劑)98例,其他中毒(鎮靜劑、滅鼠藥、亞硝酸鹽等)24例,入院時中毒時間0.5 h~2 d,平均中毒時間為(6.9±1.2)h。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兩組各包括患者61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采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執行醫囑和常規的護理操作,使用清水對患者進行洗胃,以45~55 cm作為胃管的深度,洗胃結束后不保留胃管。

1.2.2 觀察組 患者除了給予常規護理外,給予舒適護理,具體的護理措施如下:(1)初步評估。首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快速評估,對其病情變化、面色及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對患者具體的服毒原因、何種類型及具體的藥量、服毒的時間等進行初步的了解。(2)心理護理。將患者安置在環境安靜、優雅的單獨的搶救室,這樣能夠更好的避免泄露患者的隱私,與患者進行溝通時要給予安慰及鼓勵性語言。護理人員要將自己掌握的醫學心理學知識應巧妙地運用到具體的護理實踐中,為患者提供關懷和鼓勵,以達到使其緊張激動的情緒得到消除及緩解的目的,從而激發其求生的欲望,對于洗胃及治療等均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2]。(3)洗胃方法及洗胃液的選擇。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服用的不同的毒物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洗胃方法,臨床上常用的洗胃方法有兩種:即口服催吐法和插管洗胃法。為了能夠達到所選擇的洗洗胃液對患者適用的目的,應在選擇前就中毒物的名稱、種類等向患者或者其家屬進行詳細的詢問,這樣能夠對毒物起到更好的清除及拮抗的作用。如可以使用1∶15000或1∶20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服用安眠藥、顛茄類及食物中毒的患者進行洗胃;可以將5%碳酸氫鈉作為有機磷中毒及汞鐵中毒的患者的洗胃液,但是對于敵百蟲中毒的患者不適用[3]。常規洗胃使用溫開水20 000 mL,洗后會給予護胃的藥物及相應的生命體征的監護及觀察。洗胃液要保持適宜的溫度,過低的溫度則增高患者發生寒戰的幾率,此外有些毒物在低溫下溶解效果不佳,不能夠順利的排出體外;胃黏膜毛細血管在過高的溫度下則容易擴張,使血液循環加速,這樣就會增多毒物吸收量。所以洗胃液最佳的溫度為25℃~38℃,最佳用量為10 000~20 000 mL。(4)患者的選擇[4]。有的患者在洗胃時出現躁動不安或者有不愿合作的態度,為了避免胃管脫落,應將患者的頭部活動進行適當的限制,使頭部與軀干四肢位置保持協調。要用適度的力度對患者肢體進行限制,要以其具體的活動情況為參考依據保證限制后的功能位處于較為舒適的狀態,使患者保持安全、舒適的與姿勢。如果患者意識清醒且態度較為合作則置于左側臥位,保證胃的位置處于最低水平,使胃的底部為含有毒物的胃內容物所處的位置,這樣能夠更好的進行抽吸。洗胃時要對胃部進行按摩,將殘存于胃黏膜皺襞中的毒物盡可能的消除掉。洗胃要進行多次并且需要數次的變換。洗胃后患者要進行暫時的右側臥位。(5)胃管的選擇及插管方法。為了能夠將胃內粗糙食物和藥物徹底的洗出,胃管最好使用28F型號。在較低室溫條件下,可以在溫度高于70℃的溫水中將胃管浸濕片刻,以便起到更好的軟化胃管的作用。經鼻腔和口腔插管為臨床常用的插管方法。將胃管插管的深度適當的延長,當胃管插入55~70 cm時其頂端能夠到達胃竇部,胃管各側孔均在胃內,不會受到患者選擇的限制,能夠保證快速、通暢的流進洗胃液體,具有相對更短的洗胃時間,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減少不適感,能夠達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1.3 護理效果的評價標準

護理效果的評定采用MCGill疼痛問答法,共分為6個等級,其中0表示沒有疼痛感;1表示患者有疼感但不嚴重;2表示患者有疼痛感但是較為輕微,有不適感;3表示患者有疼痛的感覺,并且有痛苦感;4表示患者有嚴重的疼痛感覺,有恐懼感;5表示患者有劇烈的疼痛的感覺,難以忍受。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的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采用x2檢驗對計數資料的兩組間進行比較,P

2 結果

2.1 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舒適度及配合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而配合度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 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輕度疼痛患者所占的比例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舒適護理能夠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等均處于最佳的狀態,使其不愉快的程度最大程度的降低。臨床上舒適護理的開展能夠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更好的解除及緩解[5]。做好心理及生理兩方面的舒適護理在急診洗胃操作中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患者的主觀感受也要提高重視程度,對于患者存在的不適感要仔細的聽取以便于對護理程序進行及時的調整,達到護理措施更為個性化,使患者的不適感得到明顯的降低。整體護理中以患者為中心,使其舒適護理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證[6]。

本次研究中收集來我院就診的口服中毒患者,對其分組后為其實施舒適護理,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率為90.2%,對照組的為52.5%,觀察組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中毒患者在急診洗胃中實施舒適護理后能夠使其心理及生理上具有較好的狀態,對于患者的恐懼心理的消除,不適感的減輕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的降低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瑛.舒適護理在洗胃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5):8623.

[2] 樸鶴子.個性化護理在65例急診洗胃患者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1):187-188.

[3] 許筱渝.急診洗胃的心理分析與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4,20 (24):2722-2723.

[4] 梁惠.綜合改良法急診洗胃的全程舒適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66-68.

[5] 王琴,王巖,臧艷平.舒適護理在急診洗胃中的應用[J].青島醫藥衛生,2010,42(5):335-336.

[6] 鄒海燕.舒適護理在急診洗胃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0,22(4):437-438.

[7] 陳綺堅,張軍群,麥明霞.急診洗胃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6):216.

篇7

【關鍵詞】細胞學篩查;陰道鏡檢查;宮頸組織病理學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051-02

宮頸病變是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因為宮頸癌前病變發展成宮頸癌是一個較長時間的過程,大約是10年,所以干預和治療成為可能,關鍵是通過普及規范的子宮頸癌篩查和隨診,早期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并及時治療可以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隨著宮頸細胞學現代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液基薄層細胞學(TCT)、陰道鏡檢查及鏡下定位活組織病理診斷,即三階梯式診斷方法(細胞學、陰道鏡與組織學活檢)是篩查宮頸病變的程序[1]。可使患者得到早期診斷與治療,有效降低了宮頸癌的發生率。我院婦科運用該技術對252例患者宮頸病變進行診斷,現總結報告如下。

l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的252例患者,患者均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5.9±5.26)歲;所有患者自愿接受宮頸細胞學檢查,患者均為非妊娠期,無宮頸手術史。

1.2方法

1.2.1TCT檢查 取材時間為非月經期,取材前24h內禁止性生活、陰道檢查、陰道灌洗及用藥,取標本的用具必須無菌、干燥,用干棉球輕輕試去宮頸表面的黏液及血液,將特制的細胞刷,細胞刷中央較長的刷絲置于宮頸管內,其周邊刷絲在宮頸外口及宮頸表面,包括鱗柱交界部及部分頸管順時針方向輕柔旋轉5周,立即將細胞刷采集到的脫落細胞轉移至標本保存液中,標本在自動制片系統上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兩次后自然沉降,并采用電荷捕獲技術最大限度收集病變細胞,巴氏染色等程序化處理后制成薄層細胞涂片。

1.2.2陰道鏡檢查 檢查部位出血或急性炎癥不宜進行檢查,檢查前24h內避免性生活、陰道沖洗或上藥、宮頸刮片和雙合診,先用棉球拭去宮頸表面黏液和分泌物做初步觀察,然后用3%的醋酸棉球浸濕宮頸表面,數秒后可以清楚觀察病變,必要時用綠色鏡觀察血管形態,更精確的血管檢查可加用紅色濾光片,復合碘溶液涂宮頸檢查宮頸是否著色,于碘不著色區取組織活檢。若鏡下未發現可疑部位則常規在移行帶3、6、9、12點做活檢。分瓶用10%的福爾馬林固定后做病檢。

1.2.3病理學診斷 慢性宮頸炎、宮頸輕度上皮內瘤樣病變(CINⅠ)、宮頸中度上皮內瘤樣病變(CINⅡ)、宮頸重度上皮內瘤樣病變(CINⅢ)及鱗狀細胞癌(SCC)。

2結果

宮頸細胞學篩查結果中252例細胞學異常的患者: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84例,其中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不能明確意義(ASC-US)78例伴有反饋性高危型HPV陽性或接觸性出血,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不排除高度病變(ASC-H)8例,鱗狀上皮細胞內低度病變(LSIL)94例,鱗狀上皮細胞內高度病變(HSIL)58例,非典型腺上皮細胞(AGC)8例,鱗狀細胞癌(鱗癌)6例。

3討論

CIN經過較長時間才發展為宮頸癌,平均大約10年[2],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并及時治療,可以降低宮頸癌發病率。現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廣泛開展三階梯式診斷技術,專門用于篩查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經宮頸細胞學篩查和陰道鏡的檢查,以宮頸錐切標本或宮頸多點活檢做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可作為“金標準”。

表1 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組織病理[n(%)]

TCT n 慢性宮頸炎 HPV或CIN1 CIN2~CIN3 浸潤癌

ASC-US 78 14(17.95) 60(76.92) 3(3.85) 1(1.28)

ASC-H 8 1(12.50) 2(25.00) 4(50.00) 1(12.50)

LSIL 94 10(10.64) 54(57.45) 26(27.66) 4(4.26)

HSIL 58 4(6.89) 4(6.89) 42(72.41) 8(13.79)

鱗癌 6 0 0 0 6(100.00)

AGC 8 1(12.50) 1(12.50) 4(50.00) 2(25.00)

宮頸細胞學篩查使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得以早期發現和治療,但它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及假陰性。陰道鏡作為一種臨床診斷技術,為了保證組織病理學診斷的準確性,對病變部位進行準確定位并獲取活檢標本,其局限性是評估者的主觀性以及不能評估宮頸管內的病變,據有關統計,陰道鏡檢查在評估宮頸病變的敏感度、特意度與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5.9%、77.7%和84.5%。宮頸活檢是確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最可靠不可缺少的方法。陰道鏡與細胞學聯合應用時,宮頸癌早期診斷的正確率高達97.5%~99.4%。2001年ASCCP對于宮頸細胞學診斷結果異常和經組織學確診為CIN的婦女,提供了一套具有循證醫學基礎的統一管理規范,借鑒ASCCP循證醫學指南中的資料,ASC-US有5%的機會經活檢檢確診為CIN3,ASC-H有24%~94%的機會經活確診為CIN2~3,細胞學結果為LSIL經活檢大部分為CIN1及(或)HPV,有15%~30%被確診為CIN2~3及少數的癌,細胞學結果HSIL其組織學診斷中有70%~75%為CIN2~3,1%~2%為宮頸浸潤癌,細胞學結果AGC經宮頸活檢確診:宮頸鱗狀上皮的病變多于腺上皮病變,9%~54%為CIN(高級別多見),0~8%為宮頸管內原位腺癌,低于1%~9%為浸潤癌。本院252例細胞學異常與組織病理學結果顯示與2001年ASCCP循證醫學信息基本一致的。對于宮頸細胞學篩查陽性病例,特別是對于伴有高危HPV陽性病例,臨床醫生不能僅憑細胞學檢查結果給患者提供治療方案,須經陰道鏡檢查驗證宮頸病變是否存在,并在其指引下取宮頸活檢確診,為了更好地對宮頸病變診治,應將三階梯技術在臨床廣泛運用。

可見,三階梯技術聯合應用可以揚長避短減少漏診,提高宮頸病變的檢出率,使患者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從而減少宮頸癌的發生,達到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原油集輸系統;輸油泵;故障診斷;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E9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5-0080-01

在原油集輸系統中,輸油泵使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證原油運送順利完成發揮著重要作用。現代化建設中,不斷加強輸油泵故障問題診斷,提高診斷技術應用有效性,才能做到有效監測原油集輸系統的狀態,對于提高原油運送過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原油集輸系統中輸油泵故障診斷的意義

在原油的實際運送過程中,不斷加強原油集輸系統中輸油泵的故障診斷,才能及時采取有效維修措施,對安全事故起到有效預防作用,從而促進社會經濟效益不斷提升。目前,對原油集輸系統中輸油泵進行故障診斷的意義有如下幾個方面。

1)降低成本,延長使用壽命。在輸油泵進行故障診斷,可以對輸油泵的實際運行情況進行及時掌控,減少密封件和軸承的磨損,使各種機械設備的有效利用率不斷提高,達到降低原油運送成本、延長原油泵使用壽命的目的。

2)加強預防,減少工作量。采用先進的故障診斷技術,可以在故障發生前做好維修準備,不斷加強事故預防,避免突發性安全事故發生,以有效減少維修時間,保證原油運輸過程的安全,從而減少維修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給原油運送順利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3)減少誤差,提高安全性。對原油泵進行故障診斷,可以有效減少突發性安全事件發生,避免人為誤差產生,以對原油泵在運輸過程中的運行情況進行全面監控,并且,采用不同的故障診斷技術,可以使原油運送過程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促進企業經濟效益不斷增長。

2 輸油泵故障診斷技術的應用

一般情況下,原油運輸系統中,輸油泵的轉子組件和電動機之間是采用聯軸器進行直接連接,具有結構簡單、緊湊的特點,并且多級離心泵之間的間隙精度要求非常高,以避免異常震動和軸承發熱等情況下,給系統安全造成極大影響。因此,根據原油泵的實際運行情況,采用的故障診斷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頻率分析診斷法。當原油泵發生故障時,頻譜會出現異常情況,因此,可以采用對頻率進行分析的方法對故障進行有效診斷,在實際應用中,頻率分析診斷法是重要的診斷技術,得到了眾多維修工作人員的推崇。在機械進行旋轉時,各個部位或同一個零件會產生不同情況的故障,因此,根據各種振動信號的頻率特征,可以快速找出機械存在的故障問題。一般情況下,輸油泵的轉子組件出現的震動故障問題有不對中、不平衡和松動等,并且頻率大部分在中頻段,而滾動軸承會因為受到沖擊產生故障,頻率在可以超過數千赫茲,同時,輸油泵的汽蝕頻率在六千赫茲和兩萬赫茲之間。

2)沖擊脈沖診斷法。在輸油泵的故障診斷中,沖擊脈沖診斷法的確診率可以超過90%,因此,按照實際應用要求進行滾動軸承的故障診斷,可以有效保證原油泵的運行安全。由于任何物體的表面都存在瑕疵,當不平滑的兩個物體相撞時,會產生一定沖擊波,因此,通過檢測輸油泵中個部件和滾動軸轉動時產生的脈沖,確定高頻信號的大小,就可以有效進行故障診斷,從而確定軸承是否存在故障問題。

3)故障隔離法。由于輸油泵各部件運行時發生的振動各不相同,對診斷結果具有一定干擾性,導致簡單的數據和圖譜等信息不能很好的判定故障位置,因此,需要運用邏輯推理方法進行故障部位的確定。在實際故障診斷中,隔離法是信號干擾情況下的常用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確定輸油泵的故障位置。例如:輸油泵存在軸向超差問題,采用隔離法將連軸器的螺栓卸掉,并對電動機機進行測試,從而判斷是聯軸器還是電動機軸承不同軸引起的故障。

4)時域指標方向對比法。當輸油泵發生故障時,會產生激振力,導致機械產生受迫振動,給輸油泵的正常運行造成極大影響。根據輸油泵的機構特點和激振力的不同性質,在各個方位上產生的激振效果會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對時域指標的振動方向進行對比,可以有效確定輸油泵的故障位置和情況。例如:在有效范圍內,軸向的值較大,則是電動機軸承不同軸問題。

5)時域波形法。一般情況下,輸油泵的故障原因有電和氣兩方面,因此,當故障發生時,迅速斷電,通過觀察振動時域的波形變化,可以有效判斷故障原因。如果曲線迅速下降則為電氣故障;反之,則為機械故障。

6)時域指標波動法。輸油泵在運行時,轉子與定子的摩擦、零件磨損等都能使振動波形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故障產生。因此,當振動時域在有效范圍內產生頻繁不規則波動時,需要采取拆機的措施來判斷是轉子的故障部位,以有效防御安全事故發生。

3 輸油泵故障診斷時需要注意的要點

在進行輸油泵的故障診斷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故障部位,選擇合適的診斷技術,因此,輸油泵故障診斷時需要注意的要點有如下幾個。

1)輸油泵檢測的主要參數。一般情況下,需要診斷的工作參數包括葉片數、轉速、軸承、級數和齒輪等;性能參數有軸功率、流量、油溫、允許吸上真空高度、效率、揚程、汽蝕余量和進出口壓力等。

2)輸油泵測點選擇。在進行測點位置選擇時,根據相關規定和標準,要考慮結構件的剛度、傳感器安裝情況、機械導納大小等,盡可能靠近待測部位,以減少信號干擾,提高診斷信號的可靠性。在實際故障診斷中,根據具體需要和故障問題來選擇測點位置,常用的測點有:泵殼、電動機軸承、地腳和輸油泵軸承等。

4 結束語

現展中,輸油泵的故障診斷有多種振動診斷標準,根據輸油泵的工作情況、輸油泵的型號等,選擇合適的診斷技術,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才能有效提高原油運送過程的安全性,促進我國輸油泵故障診斷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季濤.油泵安全監測與故障診斷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

[2]楊盛泉,鞏萬福,孟棟軒,韓煜.石油輸油泵撬裝置故障診斷專家系統的研究[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13(03):187-192.

[3]郭建勛,王滔,孟德鋼.淺析板橋油田原油集輸系統節能降耗的途徑[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10):32+38.

篇9

方法:選擇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50例支氣管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是經過臨床或手術病理診斷被確診為肺炎,他們在入院后均采用計算機X線攝影術技術來進行檢查,比較計算機X線攝影術與CXR診斷的準確率、病灶周圍情況、密度、病灶邊緣情況。

結果:在對肺炎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計算機X線攝影術診斷與CXR診斷的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鄉鎮醫院在對肺炎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計算機X線攝影術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因此,鄉鎮醫院在開展日常工作時,對于肺炎患者的臨床診斷,可以對計算機X線攝影術進行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關鍵詞:肺炎鄉鎮醫院計算機X線攝影術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467-02

目前,在對肺部疾病進行臨床診斷時,常規X線檢查是最為有效的手段,它在發現患者的病變、病灶位置定性以及定位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1]。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X線攝影技術已經不能滿足肺炎診斷的相關需求,計算機X線攝影術(CR)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X片的影像學信息[2]。為了對計算機X線攝影術在鄉鎮醫院肺炎診斷過程中的相關情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本研究將對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50例支氣管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50例支氣管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1例錯構瘤,8例患者為支氣管囊腫33例患者為肺炎,8例患者為肺癌。本研究中有18例女性,32例男性。以老年人和兒童居多。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是經過臨床或手術病理診斷被確診為肺炎的患者,他們在入院后均采用計算機X線攝影術技術來進行檢查,比較計算機X線攝影術與CXR診斷的準確率、病灶周圍情況、密度、病灶邊緣情況。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的對比用X2檢驗,而計量資料的對比用t檢驗,P0.05說明差異具有可比性但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研究中有1例錯構瘤,8例患者為支氣管囊腫,33例患者肺炎,8例患者為肺癌;計算機X線攝影術診斷過程中,有1例錯構瘤患者被確診,其確診率為100%;6例支氣管囊腫患者得以確診,其確診率為75%;28例患者肺炎得以確診,其確診率為86.36%,6例肺癌患者得以確診,其確診率為75%。CXR診斷過程中,有1例錯構瘤患者被確診,其確診率為100%;4例支氣管囊腫患者得以確診,其確診率為50%;18例患者肺炎得以確診,其確診率為54.54%,4例肺癌患者得以確診,其確診率為50%。在對肺炎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計算機X線攝影術診斷與CXR診斷的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部分傳統的診療方法對于某些疾病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醫學診療的需求,目前,在對肺炎患者進行臨床診斷過程中,計算機X線攝影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在對肺炎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對于縱膈、膈下以及心后區隱蔽處的病灶,計算機X線攝影術可以對其進行進行全面顯示。有學者在其研究報道中指出,在對50例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計算機X線攝影術的診斷準確性高達93.4%,而傳統X線影像學診斷的確診率則只有84.2%左右。

在采用計算機X線攝影術來對肺炎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其影像信息可以獨立控制,并將患者病灶部位的具體情況全面顯示出來。同時,在對患者進程臨床診斷時,此項技術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對圖像進行調理后,再顯示出來。

在常規的胸部影像檢查過程中,臨床上通常只要求做對患者行常規檢查,以此來發現患者的病變位置,僅有少部分患者需要進行特殊檢查,并取特殊來對其病灶部位進行全面觀察,常用傳統X線增感屏—膠片組合系統的曝光劑量攝片和常規胸片的后處理,如發現了病灶并需對病變的性質做出推測和診斷,則需用不同的曝光劑量條件及后處理顯示此病灶的各種特征,如病灶周圍結構之間的關系、病灶大小、病灶具置等,然后分別作不同的顯示以及記錄。計算機X線攝影術可以對臨床不同的要求和不同性質的病灶用不同的諧調處理,顯示病變部位的具體特征。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計算機X線攝影術診斷過程中,錯構瘤患者的確診率為100%;支氣管囊腫患者的確診率為75%;肺炎患者的確診率為86.36%;肺癌患者的確診率為78.26%。CXR診斷過程中,錯構瘤患者的確診率為100%;支氣管囊腫患者的確診率為50%;球形肺炎患者的確診率為63.64%;肺癌患者的確診率為52.17%。在對肺炎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計算機X線攝影術診斷與CXR診斷的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鄉鎮醫院在對肺炎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計算機X線攝影術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因此,鄉鎮醫院在開展日常工作時,對于肺炎患者的臨床診斷,可以對計算機X線攝影術進行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參考文獻

[1]查艷,楊霞,林鑫等.不同劑量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對重癥肺炎合并急性腎損傷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2,92(48):3385-3388

篇10

初步統計,江西鄉村風景林中有木本種子植物80余科700余種。除人們熟悉的松、杉、柏等裸子植物和常見的玉蘭、含笑、桃、李、梅、杏、柿、石榴、枇杷、楊梅等被子植物外,還蘊藏著豐富的珍貴樹種。

銀杏,最古老的種子植物

銀杏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種類,被稱為“活化石”,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壽命長,與松、柏、槐一起被列為中國“四大長壽觀賞樹種”。初期生長較慢,雌株一般20年左右開始結實,500年生的大樹仍能正常結實。花期4月~5月,種子9月~10月成熟。

銀杏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樹干通直,高大挺拔,姿態優美,葉似扇形,奇特古雅,春夏翠綠,深秋金黃,是理想的園林綠化、行道樹種。適應性強,具有抗煙塵、抗火災、抗有毒氣體的特性。適生于亞熱帶季風區,現全國廣泛栽培,北至遼寧,南達廣東、廣西。

銀杏種子俗稱白果,在宋代被列為皇家貢品。據《本草綱目》記載:“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有祛痰、止咳、潤肺、定喘等功效。現代科學證明銀杏種仁有抗大腸桿菌、白喉桿菌、葡萄球菌、結核桿菌、鏈球菌的作用,但大量進食后會引起中毒,因白果內含有氫氰酸毒素,毒性很強,遇熱后毒性減小,故生食更易中毒。

銀杏葉內含雙黃酮,經實驗和臨床證明,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對于冠心病、高血壓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銀杏木材質具光澤、紋理直、結構細、易加工、不翹裂、耐腐性強、易著漆、掘釘力小,并有特殊的藥香味,抗蛀性強,素有“銀香木”或“銀木”之稱,是制樂器、家具的高級木材。

江南油杉,樹姿雄偉

江南油杉為我國特有樹種,江西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集中分布于南嶺山地,在江西崇義、大余、資溪、龍南等縣有分布。喜光,不耐蔽蔭,多數生長在山坡或山脊中上部,溝谷則較少見。從江西崇義、大余等縣天然分布的江南油杉林下,幾乎很難看到幼樹和小苗,說明天然更新存在著障礙,種群處于衰退狀態。

江南油杉為松科油杉屬常綠喬木。樹姿雄偉,可長至30米高,胸徑1米。枝葉繁茂而又濃綠,球果碩大,花期3月~4月,球果10月成熟,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適宜于園林、曠野栽培,是一種很好的園林綠化觀賞樹種。木質堅實、紋理直,有光澤,耐水濕,又是優良的用材樹種。

長苞鐵杉,分布范圍狹窄

長苞鐵杉是古老的第三紀孑遺植物,為我國特有種,江西重點保護植物。分布范圍狹窄,集中分布于南嶺山地,江西崇義、大余、贛縣、資溪等縣有分布。喜生長于溫暖、濕潤、云霧多,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紅壤或黃壤地帶,對水肥條件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常與常綠的米櫧、甜櫧或落葉的水青岡、楓香等伴生,呈零星分布。

長苞鐵杉為松科鐵杉屬常綠喬木,花期3月~4月,球果10月~11月成熟。樹干高大通直,材質優良,結構細致,硬度中等,耐水濕,可供建筑、造船、板料、家具等用。樹皮可提取栲膠。

羅漢松,象征長壽、守財

羅漢松因其種子似頭狀,種托似袈裟,形態宛如披袈裟之羅漢,故而得名。

羅漢松生長緩慢,壽命長,可達幾百年甚至千年以上。江西省安福縣嚴田村就有一棵樹齡高達1300年的古樹,樹高12米,冠幅11米,至今仍郁郁蔥蔥,旺盛生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羅漢松象征著長壽、守財,寓意吉祥,故人們喜歡在庭院種植,視它為守護神。

羅漢松為羅漢松科羅漢松屬常綠喬木,國家二類保護植物。花期4月~5月,種子10月~11月成熟。產于長江以南各省區,現全國廣泛栽培(盆栽)。喜濕潤而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喜陽光充足,也稍耐陰,不耐嚴寒。羅漢松是優良的鄉村綠化樹種,適于庭園內孤植、對植、綠籬和盆景。種托深紅色,味甜可食。根、皮能活血、止痛、殺蟲,治癬疥。種子益氣補中,可治胃氣痛等癥。贛南民間用其種托泡酒,據說有護肝明目之效。

竹柏,葉片像竹葉

竹柏為羅漢松科羅漢松屬常綠喬木,葉對生,革質,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葉脈平行似竹葉,無明顯中脈,花期4月,種子9月~10月成熟。

竹柏是江西重點保護植物。常見于江西中南部丘陵山地,為陰性樹種,喜溫熱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較嚴,在富含腐殖質而較濕潤的山地下坡、谷旁均生長良好,而在較干旱地上生長較慢,但不耐水濕。浙江、福建、四川、廣東、廣西、湖南也產。

竹柏的枝葉青翠而有光澤,樹冠濃郁,樹形美觀,是南方良好的庭蔭樹和行道樹,亦是城鄉四旁綠化用的優良樹種。種子含油率達30%,供食用及工業用油。

樂昌含笑,高大的香花

樂昌含笑是1929年英國植物學家恩第在廣東省樂昌市兩江鎮上茶坪村發現,并因此而得名。在江西省分布在東部和中南部。湖南、廣西、貴州等省也有。

樂昌含笑為木蘭科含笑屬常綠喬木。花期3月~4月,果期8月~9月。喜溫暖濕潤,喜光,但苗期喜偏陰,適生于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堿性土壤,能耐一定水濕環境,在過于干燥的土壤中生長不良。樹干挺拔,高可達30米。樹蔭濃密,花香美麗,是優良景觀和行道樹種。花可提取芳香油,種子富含油脂,可榨油供工業用。

紫花含笑,美麗而芳香

紫花含笑是江西省重點保護植物,分布于贛東北至中南部,生于海拔400米~800米常綠闊葉林中。湖南、廣西、廣東、貴州等省也有。喜溫暖濕潤,適生于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紫花含笑為木蘭科含笑屬常綠灌木,花期4月~5月,果期8月~9月。花極芳香,可提取芳香油。種子富含油脂,可榨油供工業用。樹形優美,花色美麗而芳香,是優良的庭院、園林樹種。

樂東擬單性木蘭,花大而美

樂東擬單性木蘭是國家珍稀瀕危二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種。為木蘭科擬單性木蘭屬常綠喬木。花期4月~5月,果期9月~10月。花雜性,單生枝頂,芳香。是木蘭科中少見的寡種屬類群,其花雜性體現了木蘭科花由兩性演化至單性的系統發育趨勢,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樂東擬單性木蘭分布于江西東部、東南部海拔500米~1000米常綠闊葉林中,海南、廣西、廣東、福建、湖南、浙江、貴州等省區有分布。適生于氣候溫暖濕潤、土壤深厚肥沃的環境。木材紋理直,結構細,質輕軟,易加工,干燥后少開裂,刨面光滑,供家具及細木工用材。樹干挺直,枝葉稠密,花大而美麗。

樟樹,江西省樹

樟樹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為江西省省樹。生長速度中等,壽命長,常成為百年、千年的古樹,是江西保存較多的珍貴樹種。其中安福嚴田鄉老屋村的漢代古樟,枝分五干,樹高34米,居江西古樟之首。樂安縣流坑村烏江河畔十里香樟古樹群,十分壯觀。

樟樹為樟科樟屬常綠喬木,花期4月~5月,果期10月~11月。廣布于長江以南各地,以江西、臺灣為最多。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水澇容易導致爛根缺氧而死,不耐干旱、瘠薄和鹽堿土。主根發達,深根性,能抗風,萌芽力強,耐修剪。

樟樹根、木材、枝、葉均可提取樟腦、樟腦油,油的主要成分為樟腦、松油二環烴、樟腦烯、檸檬烴、丁香油酚等,供醫藥、塑料、炸藥、防腐、殺蟲等用。木材質優,耐腐、防蟲、致密、有香氣、耐水濕,是家具、雕刻的良材。樟樹的葉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腳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樹形美觀,枝葉茂密,冠大蔭濃,樹姿雄偉,能吸煙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境。

紅楠,形、葉、果均可觀

葉柄常為紅色的紅楠是江西重點保護植物。華東、華南及湖南省有分布,江西省全省丘陵山地均有分布。為樟科潤楠屬常綠喬木,花期4月~5月,果期9月~10月。喜溫暖濕潤氣候,幼樹耐陰,生于排水良好的濕潤陰坡、山谷或溪邊,常與殼斗科及樟科等樹種混生。

紅楠樹形優美,樹干高大通直,樹箍自然分層明顯,枝葉濃密,四季常青。春季頂芽相繼開放,新葉隨著生長期出現深紅、粉紅、金黃、嫩黃或嫩綠等不同顏色的變化,滿樹新葉五彩繽紛,斑斕可愛。夏季果熟,果皮紫黑色,長長的紅色果柄,頂托著一粒粒黑珍珠般的果實,靚麗動人。秋季樹梢紅艷,冬季頂芽粗壯飽滿微紅,猶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綴滿碧綠的樹冠,恰似“綠葉叢中萬點紅”,是理想的觀形、觀葉、觀果樹種。

紅楠材質堅硬,紋理美觀、細致,是建筑、橋梁、家具、膠合板等良材。葉可提制芳香油。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及油。《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記載紅楠根或樹皮加食鹽搗爛可外敷:樹皮煎湯熏洗,治扭挫傷筋,轉筋足腫;樹皮煎水服,治吐瀉不止。

閩楠,建筑良材

閩楠素以材質優良而聞名,俗稱楠木,在古老建筑中的楠木柱經久不腐,為我國特有珍貴用材樹種,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閩楠在江西分布于贛州、宜春、吉安、撫州等地。在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區有分布,是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優勢樹種。在其自然分布區,常生長在由坡積母質發育的、肥力較高的山地紅壤、黃紅壤和黃壤。狹谷、山洼、凹坡的中、下部和河流兩岸的臺地,土壤一般都較肥沃,水濕條件好,空氣濕度大,風小,日照較短,閩楠普遍生長良好,而上坡、山脊、山頂薄山地生長不良,難以成材。

閩楠為樟科楠木屬常綠大喬木,高達40米,樹冠濃密,樹皮呈片狀剝落。花期4月~5月,果期10月~11月。是喜濕耐陰樹種,在不過分蔭蔽的林下幼苗、幼樹常見,林下更新能力強,壽命長,病蟲害少,能生長成大徑材。

閩楠干形通直,木材芳香耐久,淡黃色,材質致密堅韌,不易反翹開裂,加工容易,削面光滑,紋理美觀,為上等建筑、家具、工藝雕刻及造船之良材。

青檀,制作宣紙特用材

青檀為榆科青檀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花期4月~5月,果8月~9月成熟。是江西重點保護植物,我國特有的單種屬,對研究榆科系統發育有學術價值。在江西省零星多分布于石灰巖發育的土壤上。全國廣布,北達遼寧,南至廣東、廣西,東起沿海,西到陜西、甘肅、四川。

陽性樹種,常生于山麓、林緣、溝谷、河灘、溪旁及峭壁石隙等處,成小片純林或與其他樹種混生。適應性較強,喜鈣,較耐干旱瘠薄,根系發達,常在巖石隙縫間盤旋伸展。生長速度中等,萌蘗性強,壽命長。

莖皮、枝皮纖維為制造書畫宣紙的優質原料。木材堅實,致密,韌性強,耐損,供家具、農具、繪圖板及細木工用材。

黃檀,耐干旱貧瘠

黃檀是珍貴用材樹種。廣布江西省丘陵,常生長在山林、灌木叢中或多石山坡、山溝溪旁。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有分布。

黃檀為蝶形花科黃檀屬落葉喬木,高達18米。花果期7月~10月。對環境適應性很強,耐干旱貧瘠,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也不大,并且有深根性和固氮作用,所以也作為園林荒地荒山開墾綠化的首要樹種。其木材堅韌、致密、耐腐、耐磨,可與紅木相匹配,常用作各種負重力及拉力強的器材,民間用此材作斧頭柄、農具、樂器、家居、首飾等。

花櫚木,不易燃的樹

花櫚木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廣布江西海拔600米以下丘陵山地,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貴州也產。

花櫚木為蝶形花科紅豆屬常綠喬木,花期6月~7月,果期10月~11月。種子鮮紅色,稱為“紅豆”。木材堅硬,結構細,紋理美麗,心材干后呈深栗褐色,是制上等家具和細木工用材。民間用根、枝、葉入藥,能祛風散結,解毒去瘀,具有止痛、抗沮喪、、殺菌、殺蟲、激勵、補身等功效,但其本身也有毒,俗稱“三錢三”,內服不能超過此量。枝葉繁茂,不易燃。是優良用材、城鄉綠化和防火樹種。

細柄蕈樹,可接種香菇

細柄蕈樹是江西省重點保護植物。在江西主要分布于鷹潭、資溪、石城、瑞金、會昌、尋烏和安遠等縣(市)海拔7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中,廣東、福建、浙江有分布。

細柄蕈樹為金縷梅科蕈樹屬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花期10月,果翌年成熟。含揮發油,可提取蕈香油,供藥用及香料用。木材供建筑及制家具用。山區農民常于砍伐后,將廢段、梢材放置林中,任其天然接種或人工接種,培養香菇。根入藥,有消腫止痛功效,治風濕痹癥、關節屈伸不利、筋骨被傷、局部青瘀等癥。

半楓荷,南嶺山地代表性樹種

半楓荷是中國特有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自然分布于江西省石城、瑞金、龍南、全南、尋烏、安遠、興國、贛縣、會昌等縣(市),廣西北部、貴州南部,廣東、海南島有分布,為南嶺山地代表性樹種。

半楓荷為金縷梅科半楓荷屬常綠喬木,高達20米。花期3月~4月,果8月~9月成熟。喜生于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幼年期較耐陰。天然更新力差,萌生能力也較弱,多散生于海拔500米~10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其具有楓香屬和蕈樹屬兩屬間的綜合性狀,對研究金縷梅科系統發育有科學價值。

將軍木,有乳汁

將軍木是江西省重點保護植物。在江西分布于贛州、吉安、撫州等設區市,海南、廣東、福建、云南、貴州及越南也有分布。

將軍木為屬桑科白桂木屬常綠喬木,有乳汁,高達20米。花期4月~5月,果熟期7月~8月。喜光、喜濕,多生于土層深厚肥沃的村邊疏林、中低海拔丘陵或山谷的疏林、常綠闊葉林中。乳汁可提取硬性膠。果味酸甜,可食用。木材堅硬,紋理通直,可供建筑、家具及器具等用。根可入藥,活血通絡。樹形優美,枝葉繁茂,適應性強。

南方紅豆杉,江西鄉村重要的風景樹

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是江西省鄉村重要的風景樹。據調查,江西省有紅豆杉34萬株,面積達8100公頃。

紅豆杉生長緩慢,壽命長,崇義縣關田沙溪村有一株高15米、樹齡數百年的南方紅豆杉,寧都縣小布鎮一株高15米、樹齡450余年的南方紅豆杉,仍長勢旺盛,碩果累累。

紅豆杉為紅豆杉科紅豆杉屬常綠喬木,花期3月~6月,果期9月~11月。為耐陰樹種,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產于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在江西省常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林中,自然生長在山谷、溪邊、緩坡腐殖質豐富的酸性、中性土壤中,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積水。

紅豆杉枝葉濃郁,樹形優美。種子成熟時,果實滿枝,假種皮紅色,鮮艷奪目,惹人喜愛,適合在建筑物的背陰面孤植、對植、叢植,也是風景區優良的中、下層樹種。材質優良,堅硬,有“千樅萬杉,當不得紅榧一枝椏”的美稱。邊材黃白色,心材赤紅,紋理致密,形象美觀,不翹不裂,耐腐力強,是高級家具、室內裝修、車輛、鉛筆桿等珍貴用材。種子含油量較高,是驅蛔、消積食的珍稀藥材。

觀光木,以植物學家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