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樹葉范文
時間:2023-03-18 13:00: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片樹葉,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4歲那年的秋天,枯黃的葉子從高高的樹枝上飄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覺得很美。玩賞了半天,我忽發了一個奇怪的想法:這個曾經是樹伯伯身上一分子的葉,把它種進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長出一棵同樣的大樹!
于是我撿了許多片葉子,虔誠地跪在地上挖了個小坑,把樹葉全埋到了土里。就像媽媽生下了我,我也會漸漸長大一樣,我堅定地相信我的夢馬上可以實現。
我天天蹲在種下樹葉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樹,直到大雪紛飛。我想葉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來,等明年開春,一定會長得更好!我依舊固執地堅守著自己的夢,直到燕子銜泥,楊柳吐芽……
長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為自己編織了一個很美的童話。那些埋在土里的樹葉,卻已在我心中長成了一棵大樹,成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替我遮擋著成長路上越來越多的風風雨雨,為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那件事,我會為之自豪一輩子……
記得有人這樣說過:和成年人在一起,大家學習的是對方的冷漠、世故和虛偽;和孩子們在一起,感染的是他們的熱情、誠實和純真。話雖有些偏頗,但人生的旅程中,人們的確應經常用“童心”這面鏡子,來審視一下自己日漸風化了的心靈。孩童時那種天真無邪,那種幼稚可笑的一舉一動,那雙清澈透明、不摻一絲雜質的眼睛,不正被我們當做“幼稚”而隨手拋棄了嗎?人每走一步都會從身上遺落一些東西,而往往被人隨意丟掉的,也是最最珍貴的,是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
種一片樹葉吧,你定會擁有一棵參天大樹。
[賞析]
篇2
我喜歡花,而葉老師喜歡葉,是她姓葉的的緣故,還是……
有一天,我們去春游,我們摘了許多花,扎成了一個花環送給了葉老師,老師說:“你們還是送我一片葉吧!”于是我們每個小朋友都送給了老師一片樹葉。
星期五下午,葉老師給我們每個人一片樹葉標本,上面還寫著一句名言:果實的事業是珍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是謙遜的,專心的,垂著綠蔭的。葉老師為什么喜歡葉呢?
葉老師說:“小時候,爸爸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她得了一場重病,她非常絕望,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她望著窗外的一棵樹說:“如果樹上最后一片葉子掉下的時候,我就要死了!”旁邊的人都很同情她。這件事被一位年邁多病的老畫家知道了。于是,老畫家畫了一片栩栩如生的綠葉,掛在樹梢上,直到有一天老畫家離開了這個世界,可是那個小女孩卻頑強地活了下來。所以,我非常喜歡樹葉?!?/p>
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了,葉老師要走了,我想送一朵花吧!不,還是送葉吧!我用葉做了一個標本,并寫上了我祝福,送給了老師,老師開心極了。
葉老師走了,去哪了?去哪里教書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葉老師去另一個地方仍在做“葉”的事業。
篇3
我是長在榕樹身上的一片葉子。早晨我能聽百靈鳥站在樹枝上歌唱,每當我不開心的時候就請百靈姐姐為我解愁,向我述說外面的情景。
露珠在我的身上滾來滾去陪我聊天、陪我玩耍。
慢慢我變黃了,百靈姐姐說我快要落到地上了,我很傷心,因為我再也見不到百靈姐姐、露珠它們了。啊,一陣風吹來我落下了只有百靈姐姐道別。
我死后才明白:原來一片樹葉的命運就是這樣。四年級:陳許諾
篇4
望著窗外漸暗的天,眼前的這棵樹在風中瑟瑟而動,枝上的樹葉也迎著風兒的低聲呼喚簌簌而落。凄涼的天色下,這樹顯得越發的孤獨?無助。
院落里堆著一片片落葉,像一個個沉睡的精靈,也像一只只耳朵,俯身聆聽大地最深處的聲音。風與空氣親密地低語,時不時地掠過,撩撥起一片片落葉。那葉子突然間失去了歸宿,驚慌、彷徨地打著旋兒,急切地想撲向大地。輕盈地舞動,成就著歸心似箭般靈動的美。土地就是落葉的家,也許落葉想遠走他鄉,隨處淪落。但一番漂泊之后,累了、倦了,沒有力氣再去看人世繁華?;t柳綠了,于是,落葉歸根。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樹葉終究是懂得感恩的,殊不知所有掙扎之后,樹葉依舊回歸土地,成為鋪在平地上的落葉,漸漸地深入泥土讓身軀腐爛,化作春泥,等待下一個花季的盛開。
唯那片樹葉依舊依附在樹上,風假裝安靜的吻過,卻是有意的在欺凌這樹葉。這是最后一片樹葉了。它與風頑強的斗爭著。它就是歐·亨利筆下那最后的常青藤葉,在秋風中搖曳著,他載著詩人那搖搖欲墜的希望。秋風依然安靜的吹過,掩蓋著一切的喧囂,最后一片樹葉奮力掙扎著。然而,季節的舞蹈,潛藏著某種不可改變的力量,最后一片樹葉決絕的如枯葉蝶似的墜落。樹只剩下光禿禿的軀干,這葉子帶著樹最后的希望一起墜落了。樹枯了。大地也歸攏了懷抱,專心未來年蓄積養料。
篇5
一天,一只小鳥兒飛過這里,停在這片樹葉上,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小舞臺,鳥兒說道:“樹葉,你真美啊,我真羨慕你。”接著,后盡情唱起動聽的歌兒,把樹葉給陶醉了。一首曲子結束了,小鳥兒又對樹葉說道:“樹葉哥哥,像你這樣的人才,應該到外面去走一走,看看那浩瀚的大海,寬廣的草原,繁華的城市……”樹葉被這一切沉醉了,沉浸在鳥兒的話語中,好半天才清醒,于是,它立志下了決心,要去外面走一走。
大樹媽媽知道后,語重心長地教育對樹葉說:“葉兒,你不能離開我們,你需要營養,需要兄妹,沒有這些你會枯死的,如果你執意要離開,你的命運將是悲慘的,你要想清楚?。?rdquo;可樹葉卻不聽樹媽媽的忠告,仍夢想著那個鳥兒口中的世界。
當天夜晚,一陣風吹來沒,樹葉不停地搖晃,掙脫了樹媽媽的懷抱,順著樹枝劃落下來,一陣微風將它輕輕托起,隨著天空盤旋幾下,朝著它的理想樂園飄呀飄呀,終于看見了它夢寐以求的浩瀚的大海,清澈的小溪,寬廣的大草原和繁榮的大城市,那兒有七彩的霓虹燈,讓樹葉看得眼花繚亂,噴花的飛泉中清澈的水線直射天空,濺起了晶瑩的水珠,灑在了樹葉身上,多么清涼,多么舒暢。這么優美的景象樹葉從沒見到過,它想:幸虧我沒聽樹媽媽的話,我真是沒白來,看來,我的選擇是對的,看,這里的景色多美啊!
篇6
當小黃牛來澆水時,驚得目瞪口呆:小椿樹一片葉子也不剩了。小黃牛垂頭喪氣的回到了家。
第一天小兔子來了,一看小椿樹一片葉子也沒有了,小兔子想:會是誰把小椿樹弄成這樣的呢?小兔子又想自己摘樹葉的事情,也有自己的一份錯,所以我得向小黃牛認錯,一會兒,小兔子就到了小黃牛的家,小兔子看見小黃牛傷心的樣子,走過去對小黃牛說:“小黃牛,對不起,我不應該摘小椿樹的葉子,我很對不起你,所以請你原諒我的這種行為,我以后再也不做這樣的事情了。”小黃牛說:“沒關系,明天我只好再栽下一棵小椿樹了?!毙⊥谜f:“明天,我和你一起植樹?!毙↑S牛說:“只要你不再摘樹葉了,干什么都可以。”小兔說:“當然,我保證再也不摘樹葉了。小黃牛和小兔,開心的笑了!
后來,小猴子、小熊、小山羊、小豬都到小椿樹旁說......,又到小黃牛家認了錯誤。最后,他們都成為了好朋友,他們一起種樹,他們開心的笑了起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
篇7
因此,我們開展的學校教研活動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課堂教學研討為基點,充分利用導學案及“三步五環節”的模式教學探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對老師的教研課也就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不再是教師個人的一般性的展示,而是經過教研組的多次磨課改進下進行的展示。這不僅體現了一個教師的個人業務素質,也充分展示了教研組集體智慧的成果。我所聽的《一片樹葉》一課就是在這樣的打磨下形成的。
教學流程是以“一片樹葉”為中心,從字詞的檢查到讀文的要求都緊緊圍繞這一中心。教師以問題:小動物們喜歡小椿樹嗎?從課文的哪兒看出來的?為什么一片樹葉也不剩了?引導學生讀課文完成了教學目標。但聽完這節課后總覺得不是那么順暢,總是缺點什么。
細細回想一下,在課堂中我們的教師棄學生的思維于不顧,一直努力完成著既定的教學流程,課堂缺的是“生機”,是那種有感而為的思維火花。例如,教師問學生:從哪兒看出小動物們喜歡小椿樹的?一個學生讀了關于小猴的片段,但不完整。教師又問:還能從哪兒看出來?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小熊也喜歡。于是準備讀相關的語句,教師立即打斷說:你沒聽明白老師的要求,還能從哪兒看出小猴喜歡小椿樹。又讓學生繼續找。找完了小猴的,找小熊的,找完小熊找小兔的,一環扣一環,出發點是好的,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但是整個過程卻是磕磕絆絆,學生就是不跟著老師的思維走,就是想說自己的發現,我們的老師就不順著學生,就是要完成自己既定的方案,于是,出現了師生思維的兩張皮。到最后老師想引導學生有感而發,心理上的愛變成了行動上的傷害,當讓學生體會“我們該怎么辦時”,學生談不出自己的想法,即使說了,也不是很深刻。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當學生表述的和老師的要求不一致時,就說明學生的思維沒有跟進,那么老師就要調整教學策略,與學生的思維接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的中心任務,那么什么是思維能力呢?準確地說思維能力是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我們常說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它具有敏捷性、深刻性、整體性和創造性的特點。
思維能力的具體表現就是思考能力,思考是教與學中最有價值的行為,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知識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有所創新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首先,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及規律,充分了解自己所面對的學生的認知能力;其次,教師引導的問題要具體而有層次,而且要以多樣化的活動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三,教師要適時適事地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例如,觀察的時候要依次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析問題的時候要找相關聯的事物等等。
無論是新課程標準還是我們正在實踐中的“高效課堂”,都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充分學習的基礎上去引導、啟發、點撥和提升。那么,什么是以學生為主體呢?我認為一是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課后延伸教育活動。只有使學生積極投入教學全過程,成為受教育的主體,才能使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二是讓學生自主評價。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能對事物做出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斷和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范自我約束力;三是尊重學生思維。這里的“尊重學生思維”不是指對學生的“一概肯定”,而是尊重學生思維的流程,教師在其思維的過程中,做好點撥提升工作。
課前的教學設計是我們教學的路線圖,教學流程是我們教師預定的教學路線,但我們不能被這路線圖捆死,要根據學生的課堂思維來隨時調整,這就是預設與生成。有效教學既是預設的,又是動態生成的,是充分預設與動態生成的辯證統一。預設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超越和發展。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我們的教師往往缺的就是把握這種“生成資源”時機的機智和勇氣。而且,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生成資源?我認為:第一,精心預設,為各種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二,有效生成要立足于文本的重點、難點進行生成;第三,教師為課堂智慧生成的“助產士”、引領者和創造者。面對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師應做學生思想的“助產士”,為課堂生成的學生智慧“接生”;要成為課堂智慧的引領者,幫助學生進行課堂智慧的抉擇;要做“麥田守望者”,不讓學生迷失于“課堂生成”;要做課堂智慧的創造者,機智地對待課堂中的動態生成,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
篇8
靜靜的立在枝頭,
每天看著太陽紅著臉兒從東方升起
給人類帶來光明
傍晚
看著工作了一天的太陽從西邊落下
卻還是給人類帶來了一段壯觀的美景
贊嘆:啊——多么偉大
天黑了,
看著月亮靜靜的站在天空中
為人引路,
靜靜的做著夜晚的小燈籠
黎明,
又帶著群星悄然離去
贊嘆:啊——多么偉大
一片樹葉的一生就是——
有時靜靜的聽著風兒美妙的歌聲,
偶爾與在自己身上流淌的雨點嬉戲
看著從花苞變成果實的過程
最后落在地上,
化成泥土。讓土地肥沃。
篇9
夏天到了,我正值年輕力壯。樹媽媽龐大的身軀上住著我的許多兄弟姐妹。這時的樹媽媽在我們的點綴下就像一把綠傘,村莊的人們都會來這兒避暑,瞧,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爺爺向我著走來了,他坐在一把搖椅上,來來回回的搖晃著,呼呼的扇著大蒲扇。我想:他一定很熱吧。想著,我告訴樹媽媽,她用力的搖了搖身子,盡力扇出風。老爺爺閉上眼睛,舒舒服服的睡著了。黃昏時分,家家戶戶的煙囪上都冒出一縷縷炊煙,吃過晚飯,大家都坐在這聊著家常里短,愜意極了。
酷暑已過,秋天到了。我穿上了金黃色的衣服,我的身體越來越輕盈了,我已慢慢步入老年。終于,一陣風吹來,我如一只美麗的蝴蝶,慢慢的落到了地上。
我知道,我將要深深埋葬于地下,但我依然快樂,因為我的付出會讓樹媽媽更加茁壯,更加健康。
篇10
我是一片平凡的小樹葉,我雖然沒有獅子一樣的速度,沒有花兒的花香,沒有魚兒可以在水里生活的本領,沒有鳥兒一樣可以在天空自由飛翔的翅膀,但我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我在春天里嫩綠的身體,我看見了小草從土地里悄悄地探出頭來,看見了美麗的花兒散發著香甜的花香,看見了蝴蝶在我面前飛過。
夏天,我的枝葉更茂盛了,我變成了遮陽傘為在田地里的農民遮太陽,讓他們休息的時候不被太陽曬到。又可以讓小朋友在我的下面玩捉迷藏,捉蟋蟀。
秋天,我變成金黃的葉子,秋風一吹,我像蝴蝶一樣翩翩飛舞,我飄到了果園里,我看見了成熟的蘋果都爭著搶著讓人們去摘呢;我又飄倒了天空,在天空上面我看見了南飛的大雁,我便和他們打招呼,大雁頭也不回的答應了一聲便飛走了;我又落到大地上,為大地蓋上了金黃的地毯。冬天,白雪為我蓋上了雪白的棉被,我將永遠沉睡,等著腐爛掉為大樹媽媽做養料。雖然我的一生很短,但是我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四年級:盧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