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范文

時間:2023-03-20 12:55: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回不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可是,蹤影無存

歲月早已遺忘了

只是我還安慰自己

至少我們還在

可是電話那頭的你陌生地回憶

淡得像無味的白開水

有嗎?不記得了……

之后沉默

真的沒有嗎

就像墻上的泥巴

班駁,脫落,遺忘

哦,我們的友誼……

回憶糖果屋里舔著甜蜜

街巷的跡

調皮又親切的呢稱

相擁而走的時光一走不回

破碎得不堪一擊

面目全非的日子

哦,還有我們的感情

一同在忘記……

陽光不是昨天的

風也不是

也沒有雨露

我們都回不去

我只會相信

信物,記憶,友誼……

篇2

留不住時光 藏不住懷念

當初的誓言

如今的食言

曾經歡樂的我們

現在變成熟悉的陌生人

你的言語是多么的殘酷

來得那么的快

讓我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

回憶著過去

只剩下一點點碎片

用一年的時間

來把你遺忘

卻沒想到

忘卻只是把回憶加深一遍

少了以前的幼稚

多了一點成熟

不再像以前那么偏激

在你面前

總是用微笑來偽裝自己

到最后卻習慣了

面帶笑容

還記得我曾經說過

我只是路過

卻無意間看盡了

那夜美麗燦爛的煙火

回不去的時光

只留下

篇3

張萌來自安徽的一個縣城,在江淮讀的大學。畢業后,回家找了一年的工作。父母希望她能考個教師資格認證,去中學做老師。可剛滿22歲的張萌,根本不想把青春困死在小縣城。她向往電視劇里那些在大城市中工作的白領,她夢想著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她們一樣,在CDB的寫字樓里上班,穿光鮮漂亮的職業裝。于是2009年,她頂著家里的反對,帶著自己做家教攢下的5000塊,只身來到北京。

北京的確像張萌想的那樣現代繁華,但競爭的壓力卻遠遠超出她的想象。最終張萌僅在一家私企,找到一份文員工作。那時,張萌已到北京兩個月,帶來的5000塊花去了一半。她只能在近三環的位置,租了一間悶熱潮濕的地下室,還好墻壁上有一線窄窗,可以透進新鮮的空氣和天光。

每天張萌會在7-11(便利店名稱)買好中午的便當,然后穿著小洋裝,踩著中跟皮鞋,一路地鐵去上班。周末,還會和同事一起吃飯,K歌,玩桌游。2010年的3月,她和同一座寫字樓里上班的周立杰談起了戀愛。周立杰是北京人,比她小一歲。樣子不帥,但十分風趣。

那段時間,張萌覺得自己開始步入她想象中的生活。然而澆滅希望的,往往不是困境,而是停滯不前。因為人們總是在逆境里,激發出斗志,卻在原地踏步中,溺死在平庸里。

2011年4月,北京開始清理地下室出租,小區租房辦貼出了停止供水供電的通知。這讓張萌第一次正視自己的現狀。上班這么久,她依然做著沒有技術含量的文員,拿3000多塊的工資。銀行里的存款,從沒有超過2萬塊,且大部分都消耗在北京高昂的物價里。她也想搬去更體面的地面上去住。可是合租也要2000塊,她根本吃不消。

后來,她只好搬到五環之外的地下室。搬家那天,周立杰開了家里的車子幫忙,他的父母也就多少知道了張萌的存在。搬家后第二周,周立杰的父母約她去吃飯。他們簡單地詢問了她的家庭情況,表示了明確反對。周母說:“你們結婚以后,孩子的戶口都是跟著母親的。做人不能這么自私,不想下一代的。”

張萌想為自己爭辯幾句,卻又不知道說什么好。那天從周家出來。周立杰對張萌說:“你別聽我媽的。我會娶你的。”張萌默默聽著,希望聽出信心和勇氣,卻只在不太堅定的聲音里聽出了男友的言不由衷。

2012年,張萌跳槽到新公司做經理助理,工資全勤獎都算上有4500塊。可生活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也看不出未來會有什么新意。唯一改變的,就是周立杰。他終是在家里的壓力下,和張萌分了手。此時的張萌,早已學會了坦然地接受現實。她連哭鬧的心情都沒有,只是簡單對周立杰說:“好吧,祝你找到合適的北京姑娘。”

這一年,張萌25歲。她忽然感到極度孤獨和迷茫,她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也不知道自己辛苦地留在北京究竟是為了什么?

來年春節,張萌回了安徽。恰巧,高中的同學舉辦同學會。她在老同學中看起來,好像混得最風光。可是她心里清楚,那只是面子上的光鮮。家鄉一個月拿著2500元的同學都貸款買得起房子。而她呢?在北京買房就像是天方夜譚。

返京前的晚上,母親拉著她聊天。她說:“萌萌,媽在你的微博上都看見了。北京那地方不好混。什么都貴。你要覺得干得不好,干脆就回來吧。沒嫁人就住家里,找不到工作,親戚朋友幫你找。這是你家啊,什么都好解決。”

張萌終是被那一句“這是你家啊”,打動了。返京后,她辦理了辭職手續,準備回家參加教師資格認證考試。

列車駛離北京的時候,張萌看著漸漸遠離的景物,悄然地落淚了。她不想承認藏在心里的不舍,她就像一個逃兵,離開了她拼搏了三年的戰場。

資格考試的準備并不順利,因為她太久沒有翻書本,學習讓她覺得很困難。不過,讓她最不能適應的還是生活環境。每天出門,鄰居都會對她的衣服評頭論足,或者問她北京的事。她禮貌地答著,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外鄉人……

4月22日,是張萌的生日。她提議去KTV玩。可是父親當即反對說:“不行,那都是不正經人去的地方。咱們家可不能去。”

張萌有點無語。在北京,這是最普通的娛樂。可是現在,卻成了不正經的活動。那天許多舊同事,在微博上祝她生日快樂。晚上,她躺在床上,無聲翻著他們的微博。一張張熟悉的照片,讓她萬分想念――印間新添的打印機,便利店里滾熱的魚丸,甚至是地鐵站里蜂擁的人群……

心理學和教育學放榜的那天,張萌雙雙沒能過線。母親做了一桌子的菜,安慰她。

母親說:“萌萌,這次沒考好,沒關系。再努力一年,一定行的。”

可張萌卻說:“媽,我不考了。我要回北京。”

父親一旁,有些惱怒地說:“你能不能腳踏實地一點,你都26了,別再做虛榮的夢了行不行。在家安安穩穩地找份工作,找個人家嫁了多好。何必一個人去北京住地下室呢!”

張萌卻固執地搖了搖頭說:“爸,你讓我走吧。”

是的,也許回北京,她還要住在地下室,還要忍耐孤獨。但那里有她喜歡的生活方式。這已無關于虛榮,無關于年少時對未來幻想的沖動。如果說,家鄉是她成長的地方,北京則是她奮斗的地方。她的青春,她的夢想,都交付給了那座城市。那里就是她心中另一個故鄉。

篇4

2、好懷念以前啊,可是已經回不去了,曾經,過去,再見了!

3、曾經的自己是年少無知,不懂的珍惜,現在學會了珍惜,可再也回不去從前了。

4、聽初三的孩紙說迫不及待的想要畢業,我就笑了,你們現在經歷的就是我們想回都回不去的曾經.

5、人生只有回不去的過去,沒有過不去的當下。

6、我們都在一條回不去的道路上扮演著不停走向下一站的旅人,只是回不去的是曾經,而不是努力生活的我們。

7、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過去的不再回來,回來的不再完美。

8、我們也就都回不去,再沒有曾經愛過的痕跡.

9、我們之間能說的越來越少,總讓我想起曾經聊到深夜的時候。我們回不去了吧?

篇5

微風徐徐,似乎交融了春天的味道,

頓時才發現冬天快結束了。

年復一年的輪回

春天,又重新地登上了大自然的舞臺,

大自然的一切,又披上了綠裝

時間似流水,匆匆而過,

經不起人們的磨蹭。

大自然的一切,都會在這里重新開始,

春天是一個播種的季節,是一個好的開始。

春天又帶回了我的思緒

馬路上的塵埃被風一掃而光,

什么都沒有留下,

時間就像這些塵埃,

經不起風的吹動,

即使回到了曾經,

也已經只是在空中飄浮的煙霧罷了。

剎那間才明白

原來一切都回不去了

篇6

大學那會,班長一直是個自信滿滿的人。而且給人的感覺就是,脾氣比人大。想想大學那會,我們山西的總共連自己在內就四個。那時候,其他三個人的感情都挺好的,感覺只有自己一個人融入不到那個小團體里。雖然一開始也努力過,但后來就放棄了。感情那種事,還是順其自然的比較好。大學三年,到了快畢業的時候,感覺才漸漸的和他們熟絡起來。

想想,當初最意氣風發的班長,如今卻在為另一半的事苦惱著,曾經的班花學霸前段時間拍了婚紗照,其余的兩個人還單著。如今,雖然長時間不聯系,可聊起大學時候的一些事,還是挺開心的。

偶爾她們也會說,感覺你現在過的挺好的啊,老公孩子的,美滿幸福。可曾想,當初的那個,極力想融入那個小團體的人,如今卻成了她們羨慕的對象。

篇7

人一直在不停地問著自己,我要做哪個我,哪個才是真正的我,最后我們都發現“做自己”是個難題。人生旅途中,人總會遇到很多挫折,這些問題都使最初的我們有所變化。然而,曾經的我們總是那樣令人懷念。但是,要知道,過去,就是再也回不去。

貌似這樣寫下去會是一張紙承載著的悲傷與嘆息,但是細細品來,過去的一切果然美好,可卻不是現在,我們能做的唯有面對現實。

再美的夢終究會醒,再美的過去也只能是過去。我翻開這幾天寫的日記,那一頁一頁“泛黃”的紙張,記載了那么多悲傷,我真累。我想我該醒了,即使是個夢,這時候也該醒了……我了解,過去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

過去,是再也回不去……

篇8

你知道嗎?我們都太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保護這段友誼。經過這段破碎的友誼,我徹底明白與所有人的友誼都是未知數,不玩到最后,誰也不知道對方是否真心,但是在我徹底放下我的防備以前,不用指望我真心對你。

但是,你還是像個孩子,那么信任傷害過你的她,傻到不知道你只是她打擊我的工具,你痛苦,你迷茫,你傷心,你哭泣。那又與我何關?當初我被你們拋棄時,僅僅是一個人默默舔著自己鮮血淋漓的傷口,連一個傾聽的人都沒有,連一個放肆地哭泣的機會都沒有。你沒有理由在我面前時候說痛,也沒有理由說悔。

但我還是太心軟,默默抽出時間聽你說那些無聊到爆的事。明明自己沒有時間,卻還是陪你,我只是討厭你紅著眼睛哀求我的表情,你知道這樣會給我罪惡感嗎?我想你是天使,給我帶來一絲絲溫暖;又是惡魔,在我享受你給我的溫暖時發現自己胸口插了一把刀子。可我還是無法放下,我不想成為你的傀儡,但是我不想看見你失落。明明是你先走,為什么到最后痛的還是我?為什么我的防線會在你面前徹底崩潰?

篇9

關鍵詞:,心理,都市,誘惑

中圖分類號:I20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7-0000-01

在《日出》第三幕里提到的那些饑餓著但必須笑著的所謂“人類的渣滓”就是,靠出賣身體來取悅男人的一類女性,當然也可以說是一種“職業”。大部分淪為的女性都是迫不得已的,她們只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欲望。比如,老舍《月牙兒》中的“我”與“母親”因為生活所迫淪落為,尤其是“我”,曾經做過種種抗爭,但經過了歷次的折磨之后還是不得不走上了“媽媽”的路,這樣的是值得同情的。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從鄉村進入城市的,她們的心里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丁玲的小說《慶云里中的一間小房里》,作為底層的阿英,為生活所迫,來到上海做了。與傳統的不同,阿英認為做與拉車、賣粥的活兒沒有什么不同,都只是一種掙錢謀生的方式,而且她覺得作為,她不缺吃飯穿衣,更不缺男人,當她笑著站在街上去拉不認識的男人時,她覺得新奇有趣,那她為什么還要嫁人呢?總之,都市滿足了阿英的物質欲望、望等種種需求,她的身心已經適應了過度消費的風塵生活,很難再回到傳統的家庭生活軌道上,與其說她無力自拔,不如說她不想自拔。

在的話劇《日出》中,作為高級的陳白露,當年是喜歡太陽的竹均,她懷著“飛”的欲望,離開了家鄉,獨身來到了上海這個現代大都市。她不但沒有找到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園,反而永遠地“賣”給了這大都市里的大旅館,再也回不去了:不光是外在的社會環境不允許她回去,更是她所習慣的生活方式桎梏了她,她愛慕虛榮,追求刺激,享受奢侈的物質生活,她已經倦怠翔。總之,陳白露為了生活,逐漸遠離曾經天真的自己,雖然她仍然懷念過去的美好生活,但是她再也不是竹均,都市改變了她,她不甘沉淪,但她又無力自拔,她再也回不去了。

為什么阿英不愿回去?為什么陳白露再也回不去?因為她們離開了鄉土,來到了都市,面對都市,尤其是上海這個現代大都市,種種誘惑刺激她們產生了種種欲望,讓她們不愿回去。

首先是物質的誘惑,對于阿英來說,有“胡豆雪里蕻湯,有青菜,有豆腐”①的三滿碗菜的豐盛夜飯;對于陳白露來說,漂亮的衣服,美味的菜肴,高檔的旅館,出門要坐的汽車,玩兒要去的舞廳。當然還有小說里沒有提到但確實存在的“都市的聲光化電――工廠里機器的嘈雜,輪船的尖叫……以及銀行、證券公司、夜總會等商業、娛樂場所上。”②面對這樣光怪陸離給人新奇體驗的現代大都市,阿英不愿再回家鄉過那種從前曾有過,又曾渴想過的一個安分的鄉土社會中婦人的生活,陳白露也不愿再回去,因為她得吃得穿,而且她習慣了吃好的、穿好的……

其次是精神的誘惑,對于阿英來說,做與拉車、賣粥的活兒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一種掙錢謀生的方式而已;對于陳白露來說,她和其他人一樣愛錢,想法子弄錢,但她沒故意害過人,她是犧牲了她最寶貴的東西來換錢,她通過對男人盡女人最可憐的義務來享受女人應該享的權利。“在傳統的中國鄉土社會中,倫理觀念、禮儀觀念重于一切……個人的成敗榮辱也不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事關整個家族的聲譽。”③所以,在鄉土社會的家族中生活的子女,必須嚴格遵守家族規范,不能有一點損害家族聲譽的行為。因而這種靠出賣身體換取金錢的職業,無論本人是否自愿都不被鄉土社會所容,作為,不僅會被周圍的人瞧不起,連她本人都覺得自己是低賤的。但是,在都市的陌生人群中,身邊的人都只是“一種數字的存在”,所以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沒必要刻意保持一種完美的行為,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因而阿英和陳白露非但不羞愧,反而心安理得的用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換錢和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大都市的這種開放和包容精神吸引著阿英和陳白露們,使她們不愿回去。

都市的物質誘惑可以給阿英和陳白露們帶來享受,可是這種物質誘惑也會把她們變成金錢的奴隸。當方達生要求同陳白露結婚時,她說已經賣給了都市,她就像“寓言中那習慣于金絲籠的鳥,已失掉在自由的樹林里盤旋的能力和興趣”她要吃好的,穿好的,可是她沒有錢,“她等待著有一天幸運會來叩她的門,她能意外地得一筆財富,使她能獨立地生活著。”④錢可以讓她生活的更舒服,但是錢也讓她害怕,因為她需要錢,但是她沒有錢。

另外,都市社會的這種金錢杠桿不僅帶來了種種物質誘惑,還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異化。阿英可以依靠自己的身體換取金錢,不管是讓她悶氣的干凈斯文的后生,還是每隔三四天來一次的很丑的毛手人,只要他們有錢,阿英就愿意陪他們。陳白露為了追尋那神圣的愛情離開了家鄉,她與詩人愛情的破滅,除了感情變得平淡、厭煩,彼此覺得對方是累贅,金錢這一經濟基礎的制約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這個冷酷的金錢社會中,沒有金錢支撐的愛情太脆弱了。至于潘月亭和張喬治那樣狂熱地追求陳白露,并不是因為愛她,而把她當作玩偶;陳白露也只是因為他們口袋里有錢才甘心與這幫闊老惡少們調情鬼混。

面對這樣畸形罪惡的都市,阿英和陳白露想過要回去,阿英夢到自己回到了鄉土社會中的家,那里有她想嫁的陳老三,有她曾經想過的一個安分的婦人的生活;陳白露懷念曾經的竹均和過去的美好。她們都希望“從對鄉村文化的追憶、幻想、企慕中獲得某種精神平衡,在這種幻想的‘假飾’里,重溫舊時鄉鎮生活的溫馨,以排遣內心的無名憂郁,希望在寧靜的鄉野得到精神上的療救”⑤,但是她們再也回不去了,一方面因為她們已經被都市的生活桎梏,失去了飛的能力,另一方面鄉村生活并不能救贖她們,現代大都市的發展已經使鄉村成為社會的邊緣,鄉村的落后也決定了它沒有能力與都市抗衡,在強大的都市誘惑面前,鄉土社會表現出不堪一擊的脆弱。

所以,沈從文《丈夫》中的老七最后跟隨丈夫回去,也許只是沈從文的美好愿望而已。回去了,除了要再次面對這個老七離開家鄉做的主要原因――金錢匱乏這一現實困難,在文本中老七在外貌打扮、說話口音等細節方面的改變都暗示了老七在都市中已經發生了變化,她之所以能夠回去或許是因為她呆在都市里的時間太短,她被都市改變的太少,更或許是沈從文想借老七的回去表達自己對美好的鄉土社會的一種堅守而已。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從鄉村進入都市社會中的阿英和陳白露們,她們的心里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面對都市的種種誘惑,她們不愿回去,另外,她們在都市中慢慢改變,慢慢沉淪,再也回不去了。

參考文獻:

[1] 著《日出》選自《?代表作》,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

[2] 丁玲著《慶云里中的一間小房里》選自1929年5月.光華書局.《自殺日記》

[3] 沈從文著《丈夫》選自《沈從文文集》,廣州: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4] 劉永麗著《被書寫的現代: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5] 高秀芹著《文學的中國城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注解

① 丁玲著《慶云里中的一間小房里》選自1929年5月.光華書局.《自殺日記》

② 劉永麗著《被書寫的現代: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頁

③ 劉永麗著《被書寫的現代: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頁

篇10

陳年的暖,早已蒼涼。五月的蛛絲結起一張結實的網,或許意在安然于一生帷幄。吹不破的記憶,卻極易走調,在歲月的袖籠漸漸失色,尋著昔日的原徑回去,卻再找不到當初的風景,看不到你的所在。

網破,花殘,卻依然殘留著絲絲縷縷的蛛絲馬跡。一顆晶瑩的淚珠終究還是奪眶而出,很明白,心事已經渾然只屬于自己,獨自懷念一些已然失色的情節。

我們的愛情丟了嗎?就這樣丟了嗎?比時間先去,比歲月先敗,比時光先衰,在流年里輕易褪色,萎縮。

說好的永遠,曾經那樣堂而皇之光耀,一如花開的聲音鏗鏘。曾以為落地成音,許心情深,一念執著便是永遠。

永遠終究太遙遠,我們誰都觸不到,手指被你放逐,開始一根一根無限冰冷,冰冷到無力相握,再沒了相牽的理由。

唯獨留下的還是光陰,一如既往。一些誓言敗落的似乎蹊蹺,或許是因為我太聽信你須臾的諾言。

我們還需要有愛情嗎?我們還會有愛情嗎?就連八月的流空都如此詭異,一半淺秋,一半盛夏。

我的雙足不知疲憊地一路跋涉,最終因你莫名的消失而失神。濃郁與薄涼侵蝕著我脆弱的神情,沒有理由不哭泣,我抱緊雙肩......

我們還愛不愛了,還要愛嗎?聲音如此渺小,破曉的晨光刺眼,心忽然一下子好疼,迷離在一場恍惚的花事里。

來不及嗅香,花心已枯萎。拋擲一地長長的光陰。獨步行路,踩碎了斑駁的身影。

誰來攙扶 一直告訴自己還有獨行的能量,就如你還沒來之前一樣擁暖自己。

心里的疼痛無人可睹,想逃也逃不掉。我的歌線突然啞澀,再哼不出歡快的曲調。鳥兒脆鳴,流光璀璨,八月的心徑獨缺一枚關懷,猶如習慣,突然失去的瞬間無以前行。

本以為經年的縫合能療治疼痛的折磨,傷口結痂完好,但淺薄的時光終究不如心思凝重。觸摸,依舊刺痛入骨。

這個時節花好月圓,而我們的愛情如此潦草,行文簡略,我早已打好的草稿你竟無暇臨描,一紙鋪設未等到泛黃,已然殘破。

原來,一直守在光陰的原地不曾離開,獨溫孤杯殘香淺薄。曾經的地老天荒許給了怎樣的愛情,或許傳奇,或許神話。

愛情以絕美的一瞬永恒。虞姬臥劍赴情殤,梁祝化蝶雙雙飛,而我們的愛情,來不及相握傾聽完這一切,已經嘩然......

無言心傷,不知什么時候我變的如此脆弱,這般敏感。在你遠去的歲月里,素簡的時光里也曾安慰自己堅強,許一枚安然,明媚你的流年。可很多時候,我笑的如此艱澀,如此狼狽。

失去的顏色,如何巧繪 你錦衣華賞依然灑脫,飄逸入鄉。

一盞茶的功夫可以讀懂歲月嗎?一杯酒意是否可以酣然淋漓 一次會盟,一場遇見要經過多少歲月的沉淀,要經過幾生幾世修行所得,早已既定的遇見,我們來沒來得及好好珍惜,已經紛飛。

或許結局早已先于我抵達,只是我太入境,竟然忘記了這本是一場虛幻的夢宴。至今,仍坐落在風花雪月里戀戀不忘。

巧然的一個擦肩,如何莫名地停留,徒贈一段悲絕的過往。轉身,你已飄然遠去,而我,依舊留著原地回眸。

長裙旖旎,拂過腳踝的草青,記憶拉長的身影我一定格外孤凄吧,踩碎的心音一步一疼,長發撩開,額間憂郁,風意知情,又一綹碎發遮掩住我悲戚的雙眸。

燎燎,淡淡,淺淺,悲悲,濃稠的總是記憶,涼薄的總是獨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