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愛國的演講稿范文
時間:2023-04-08 08:51: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關愛國的演講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家好!
在我家里有一些特別顯眼的東西,比如說:華麗的中國紅瓷,富有濃濃中國味道的紅色的對聯,紅色的剪紙,紅色的印章,紅色的中國結。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紅,中國的紅。
說到紅色,我最先想到的是鮮紅的血。有人說中國的歷史是紅色的,是用無數人的鮮血筑成的,這一點無可非議,魯迅先生曾講過:要直面慘淡的人生,要正視淋漓的鮮血。其實這正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去執著堅持的。
中國是個極富韌性的國家,中華民族是個極富韌性的民族。“我以我血薦軒轅”,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無數的英雄以其淋漓的鮮血鑄就的國魂就能很好地詮釋這一切。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就是憑著這股子韌勁兒,千千萬萬的老百姓硬是用他們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中國上下五千年!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一些年輕人身上,這寶貴的面對困境時的堅韌精神不見了。很多人因為學業的失敗或是工作的失業,感情的失意,甚至更小的挫折就放棄自己的生命,我想他們很需要重新找回這種流淌在中國血液里的紅色的精神。
看到紅色,我還想到了活力和生機。成長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沒有豐富的閱歷,也沒去過太多的地方,我沒辦法描述中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以及國際地位上的偉大變化,但我能很敏銳地捕捉到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那就是思想的解放。
國家對媒體放寬了限制,社會輿論在活躍,許多來自于網絡和現實的新的聲音在響起,輿論監督也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就像是夏天悶熱的午后,突然下了一場大雨,頓時悶氣一散而盡,古老的中國開始沸騰,他充滿活力,抖擻精神,一轉身驚艷了整個世界!如果說改革,是向自己和傳統發起的挑戰,需要勇氣和膽魄,那么開放,便是向外界敞開大門,體現的是胸襟和氣度。
篇2
一、立足當下,在實踐中認識誤區
教師在具體實踐中,應多開課多聽課,從具體到一般,就班上教學的具體問題進行思考,并結合其他班級聽課調查,提取一般規律,找到當下教學中存在的普遍誤區。同時,根據目前的教學模式和現實環境,將綜合性學習誤區進行恰當分類,從誤區中找到其解決對策。
筆者對當前學校綜合性學習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并整理出如下幾方面的誤區。第一,綜合性學習的隨意化。有些教師認為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作用不大,還會影響教學成績,故而在課堂上只是隨意地組織學生讀一讀課本、練一練習題罷了。第二,綜合性學習的無序化。有些教師認為,綜合性學習在內容上與語文閱讀有著緊密的聯系,因而把綜合性學習課變相成了閱讀課或寫作課,導致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得不到正常的開展。第三,綜合性學習的唯語化。有些教師認為,“非語文”元素的過分介入會導致“語文味”的缺乏,因此將語文綜合性學習上成語言文字課,缺乏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第四,綜合性學習的過激化。還有的教師過激地用綜合性學習的“綜合化”涵蓋了一切,使綜合性活動成了“科學活動”、“生物活動”等,反而導致綜合性學習缺乏了“語文味”,偏離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環顧全景,多角度把握對策
尋求對策的基礎是準確地把握誤區形成的原因,進而對癥下藥,逐個擊破。然而綜合性學習還是一種新的嘗試,教師在尋求對策時,要放開視野,多角度加以思考,切忌籠統、偏執。教師可以通過資料的翻閱,經驗交流,師生談話等方式環顧全景,多角度把握對策。
例如“我愛文學”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可以圍繞“我心目中的文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遨游文學殿堂。首先,筆者讓學生談談學習第一單元后對文學有哪些認識,自己的最大收獲是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從文章語言、結構、形象、意境、情感等方面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其次,指導學生在整理信息的基礎上學會制作做手抄報、墻報、刻錄光盤等。最后,開展“我愛文學”讀書周活動,學生可以做好讀書筆記、寫下讀后感,或是收集與該篇章有關的材料設計成手抄報或利用電腦制作成課件。這不僅能讓學生敞開心扉,說出自己最喜愛的文學形象,還能讓學生在動手制作“我愛文學”的墻報、手抄報、刻錄光盤、展示活動花絮的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互助合作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
三、聚焦視點,使綜合性教學落實到實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新的語文教育理念,必將產生新的語文教學策略。為了切實加強語文綜合性教學的落實,教師要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教學方式,只有從學生的角度、老師的角度及課后活動的相關角度進行觀察,才能使綜合性教學落到實處。
例如在《開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筆者讓學生在閱讀“導語”的基礎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愛國者形象,并談談這些形象給自己帶來的影響,以擴散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的熱情。同時,讓學生通過到市博物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調查采訪,以收集有關文字、圖片、實物資料。在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結合收集到的相關資料相互交流,并以演講稿的形式,生動地表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獨特感悟。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了愛國主義教育有關內容,陶冶了情操,激發了愛國主義情感,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
四、突破傳統,全方位挖掘創意
創新是進步的階梯。故步自封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得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而且禁錮學生的思維。隨著新時代教育要求的提升,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必須逐步提升和創新,務必打破舊的、落伍的教學模式,找到新的、先進的教學模式來適應教育的改革和進步。
例如在《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筆者利用網絡給學生播放了《人與自然》、《探索發現》的節目片段,成功導入“關愛野生動物,建設美好家園”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主題。然后讓學生觀察《我是一只小小鳥》的flash,引發學生對野生動物發出凄慘呼救聲的心靈共鳴。再讓學生利用“中國野生動物資源網”,查找、收集有關野生動物生存現狀的資料,了解當前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況,以及小組探究造成這樣嚴峻現實的原因。這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學生關注生態環境,重視保護野生動物,輕松達到教學目標。
五、細水長流,注重課后反饋
教學內容的課后反饋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的重要手段。課堂上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教師要多觀察學生課后討論情形及反饋,在具體問題中把握教學方向,尋求教學對策,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奇妙的克隆》一課后,筆者就聽到不少學生在談論生物學的內容:“克隆不就是無性繁殖嘛”。這讓筆者靈機一動,在講《送你一束轉基因花》一課時,筆者就將語文和生物學連在了一起,進一步地說明轉基因花的特別色彩、特別新奇和特別長壽。通過與其他學科的有效整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本知識,過能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