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7 08:59: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9年9月,我中途接班承擔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第一學期,學生們出于對新老師的好奇,十分喜歡語文,語文學習興趣濃厚:專心聽課,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參加語文活動;可是到了第二期情況就發生了變化,開學不到兩周,那些后進生就產生了厭學情緒:上課開小差,小聲擺龍門陣,或者打瞌睡;作業要么不做,要么照抄;寫周記、辦手抄報等活動也不積極參加……這個班,總共才28人,不思學習將要退步的就有七、八個同學。這種局面蔓延下去,還怎么了得!
也許是自己的教學方法有問題,應該改一改了。可怎么改呢,處在鄉村的我束手無策。我把我的困惑告訴學校領導,他們給我推薦了兩類雜志《小學語文教師》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我認真地閱讀了幾本,并且把上面介紹的教學案例運用到我的課堂教學中去。我實踐了三篇課文,效果仍然不理想。而這段時間,初中正在熱火朝天地探討蒲江的幸福教育;于是我立即找觀摩了蒲江的初中老師了解情況。認真學習了初中語文教研員的考察報告《蒲江追夢》,蒲江實驗中學幸福教育理念中的“三個還給”、 “三個解放”、 “四個目標”、 “四個實現”給我極大震撼,其小組合作學習的 “預習、交流(展示)、鞏固(檢測)”三個流程和課型更讓我耳目一新。
我立即將學生分成七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四個成員構成大致是優良中差各一名,有意識地培訓小組長,讓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學習。小學生特別喜歡新穎的東西,他們各自為自己的小組取了 “飛翔隊”、“雄鷹隊”、“夢幻隊”等名稱。
我開始循序漸進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項實驗,就學習內容而言,每篇課文或一節課選出適利于學生探討的部分,并且開初的階段允許每個小組由小組長匯報……然后,再逐步放開。
例如教學《北京的春天》,我把“初讀課文”這個環節交給學生小組探討。出示四個學習目標:1、通讀課文劃出生字詞。2、給生字注音熟讀。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4、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按照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再將學習所得在小組里交流,小組長記下自己小組里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全班交流。
兩周后,探討的內容上,我把課文涉及的重點或有爭論的部分也交給他們小組探究。如《十六年前的回憶》慈祥在燒掉書和紙片這件事情上為什么粗暴地對待子女?再如《凡卡》、《魯濱孫漂流記》等課文人文性很強……這些有挑戰性的探究,更受學生的歡迎。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充分預習課文,課前查找資料都變成了他們自覺自愿的事情了;課堂氛圍也相當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