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懲罰范文

時間:2023-04-05 20:34: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安妮的懲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土木工程;CBE;逆向案例教學

一CBE在土木工程專業教學的內涵

(一)CBE理念及其應用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是“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它強調的是對職業或崗位所需能力的確定、學習、掌握和運用[1]。CBE模式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各項專業能力為導向,強調學生的自我學習,并通過建立相應的能力評價指標對學習達成度進行評價,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使其適應社會發展需求。CBE在北美的應用對象主要是職業教育,但其能力本位的培養機制對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改革均有積極的借鑒意義。邵欣[2]等采用CBE理念對“工業及機器人”實訓項目進行教學改革,達到了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目的。鐘欣[3]研究了CBE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構建了以體育綜合能力為導向的培養體系。李穎[4]研究了以能力為導向的CBE背景下教師教育的課程改革,為教師教育提供了改革參考。張凱,李振春[5]探討了以“卓越工程師”為培養目標的能力本位培養機制。大多數現有的CBE應用研究結果均集中在職業教育領域,這與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但這并不代表CBE培養模式只適合于職業教育,深入分析現有研究結論可以發現,CBE的理念與本科教學中的能力培養目標結合,亦可以對本科的教學方法、教學體系起到指導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將CBE的能力本位理念引入到土木工程本科教學中,以期達到提高本科畢業生畢業要求達成度的目的。

(二)土木工程專業的能力培養目標

根據《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6]的指導性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的能力結構由6個方面組成,如表1所示。另外,根據2017版《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評估(認證)文件》中的描述,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要求包括12個方面,分別是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項目管理、終身學習。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評估(認證)中的12條畢業要求與專業指導規范中的能力要求含義基本一致。為了保證畢業生達到相應的畢業要求,必然要求在高校的教學體系中建立配套的能力培養機制。而CBE的培養理念正是以專業能力為導向,建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因此,采用該理念進行教學改革,對提升土木工程專業教學的教學效果,提高畢業生畢業能力要求的達成度有重要積極作用。

二逆向案例教學法

(一)逆向案例教學法的含義

逆向案例教學法以案例作為依托,以逆向教學的模式完成知識的傳授與學習。其中的案例教學環節在不同層次、專業的教學中已經獲得大量的認可,主旨是在較為枯燥生硬的知識點講解中穿插實踐案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其核心要領是將與實踐案例密切結合的理論知識點提煉出來,融入到教師精心準備的案例中去,使得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識并理解其應用。逆向教學法是與傳統的教學過程反向的一種教學模式。順向的教學過程通常是概念提出、定義、理論基礎、舉例說明、應用推廣幾個環節依次進行。而逆向教學法則反其道行之,從知識的應用出發,通過自主學習、提問、討論等方式逐步“倒推”所需的知識點,進而引申出重要概念的定義及原理,講授過程注重思維的啟發與互動,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以達到鞏固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在逆向教學法的實施中,引入適當的案例教學,即成為逆向案例教學法。

(二)逆向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逆向教學法早期是在英語教學[7]中采用??紤]到該方法分階段的特點,諸多學者將其推廣應用在體育[8,9]與醫學專業[10,11]的教學當中。除此之外,一些其他專業也采用了逆向教學法進行了教學改革[12-14]?,F有的研究結果表明,逆向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縮短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過渡時間、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三)逆向案例法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適用性

根據前文的土木工程專業的能力培養目標要求可以看出,本專業的實踐應用性強,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及工程領域的發展關系密切,這與逆向案例教學法的教學組織核心十分契合,同時,現有的眾多的研究基礎及實踐經驗為筆者提供了充分的參考,使得該方法在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具備足夠的可行性。綜上,筆者在對現有的教學改革研究成果進行深入分析后,擬以CBE理念作為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以案例教學法作為教學方法,以逆向教學法作為教學模式進行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

三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以土木工程專業的基礎課《土木工程制圖》和專業基礎課《工程荷載與結構可靠度設計原理》兩門課程作為實踐對象,采用逆向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達到CBE的培養目的。

(一)CBE培養目標

《土木工程制圖》課程屬于土木工程基礎課,授課對象是大一新生,要求的專業知識儲備少,教學目的重在培養基礎的讀圖、識圖能力,同時構建學生對專業研究對象的基本認識,對照表1中的能力要求,本課程的CBE目標主要是第2項工程表達與交流能力,兼顧第1項獲取知識與信息能力及其他能力?!豆こ毯奢d與結構可靠度設計原理》屬于土木工程專業基礎課,授課對象是大二下學期或大三的學生,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分析并解決土木工程的實踐問題。教學目的重在培養應用專業知識發現、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對照表1中的能力要求,本課程主要目標是培養第1、4、5、6幾項能力,同時兼顧其他幾項能力。

(二)逆向案例教學設計

針對前述兩門課程,各自選取一個知識點進行實踐分析?!锻聊竟こ讨茍D》課程以“投影法”知識點為例,教學目標為掌握畫法幾何的正投影法則、培養工程表達、交流能力。采用CBE理念的逆向案例法進行教學,案例題目為“請繪制一素混凝土(混凝土標號C30,此信息在解答過程中給出)梁,尺寸300×200×3600mm;要求看圖的人能夠看懂并能準確制作出該梁。”教學設計如下:請2~3位同學在黑板完成,其他同學自行完成;通過提問黑板上的解答是否能達到要求進行檢驗;根據解答中的缺失信息或不準確信息引出投影的必要性與投影法則的要求,如一部分同學畫的“立體”圖,無法準確標注尺寸、題目最初未給出混凝土強度等問題,引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新知識與技術;根據分析結果建立投影體系與法則;定義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等概念;再次完成案例,掌握知識點,強調工程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篇2

of forests, castles, torchlight, clifftops, seas

where we would dive for pearls. My lover’s words

were shooting stars which fell to earth as kisses

on these lips; my body now a softer rhyme

to his, now echo, assonance;1 his touch

a verb dancing in the centre of a noun.

Some nights, I dreamed he’d written me, the bed

a page2 beneath his writer’s hands. Romance

and drama played by touch, by scent, by taste.

In the other bed, the best, our guests dozed3 on,

dribbling their prose.4 My living laughing love —

I hold him in the casket5 of my widow’s head

as he held me upon that next best bed.

我們相愛的那張床是一個旋轉的世界,

里邊有森林、城堡、火把、山峰、海洋,

我們在海底尋覓珍珠。我的愛人啊,

言辭如流星,如熱吻,降落到大地上,

覆蓋了我的雙唇。我的身體對于他,

是更柔軟的押韻,是回響,是諧音。

他的觸摸是動詞,在名詞中央舞蹈。

有些夜晚,我夢見他正在把我書寫,

那床是一頁紙,伏在他創作的手下。

傳奇與戲劇在觸摸、氣味、味道中上演。

在另一張床上,最好的那張,客人打盹,

如書寫白話。我的鮮活、開懷的愛人 –

我現在把他珍藏在我頭腦的匣子里,

正如他在那張第二好的床上把我擁抱。

1. assonance: 諧音,準押韻。指元音相同,輔音不同,如cake和bate。

2. the bed / a page: 這是一個補充說明,句法相當于the bed being a page beneath his writer’s hands。

3. doze: 瞌睡,打盹。

4. dribble: 流淌(特別指流口水)。prose: 白話,指除詩歌以外的所有非押韻文體。

5. casket: 匣子。在此既指大腦,也暗指莎士比亞的骨灰盒。

評介

許多歷史名人背后都有一位沉默的女人,人們往往知道她們是某人的妻子,但人們對她們本人知之甚少。英國著名詩人、第一位女性桂冠詩人卡羅爾·安妮·達菲(Carol Ann Duffy, 1955— )的詩集《世界的妻子》(The World’s Wife, 1999)就為讀者想象了這些沉默的女人的內心世界,讓她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世界的妻子”既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既有溫順的,也有桀驁不馴的;既有受害者,也有施暴者。她們依附于以下名人:伊索、皮克馬良、赫爾米斯(梅杜薩)、力士參孫(大麗拉)、洗禮者約翰、拉撒路、莎士比亞、浮士德、貓王、金剛等等,甚至還有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狄更斯《遠大前程》里那位在新婚之夜被拋棄的新娘赫維顯姆。這些都是西方的文化名人,圍繞著這些人物有許多傳奇,達菲的詩歌就是對這些傳奇進行審視、顛覆和重構。

《安妮·哈瑟維》一詩談的是英國著名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的妻子。雖然人人皆知莎士比亞,但是未必知道她的妻子安妮·哈瑟維(Anne Hathaway, 1556—1623),至多也只是道聽途說、略知一二。但是,圍繞著這些殘缺不全的知識卻滋生了許多聯想和猜測,或者說產生了許多流言蜚語。比如,安妮比莎士比亞大9歲,婚后6個月生下第一個孩子,可能屬于未婚先孕,而莎士比亞也有可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迫娶了這位“大嬸”。因此有人認為安妮很有心計,其姓名被解讀為:安妮有手腕(Anne hath a way)。另外,我們都知道莎士比亞婚后兩年便外出發展,8年不知去向,28歲開始在倫敦的劇院闖蕩,做過看馬倌、演員、編劇。 他最后通過購買劇院股份而發家致富,在退休時才衣錦還鄉,在家鄉購置了豪宅,過著紳士生活。

根據常理,人們認為長期分居造成了莎士比亞夫妻的疏離,有人甚至猜測,在莎士比亞背井離鄉期間,妻子安妮與其他男人有染。因此,莎士比亞在遺書中沒有將家里最好的床留給她,僅僅給她那張“第二好的床”(”Item I give unto my wife my second best bed”—from Shakespeare’s will)。有人認為這是對她的懲罰,或者對她的侮辱。還有人著書《第二好的床》來敘述這段故事,顯然“第二好的床”已經成為一個神話。詩人達菲在《安妮·哈瑟維》一詩中讓莎士比亞這位沉默的妻子開口講話,用她的敘事來澄清以上的流言,用親身經歷以正視聽。

篇3

一天下午,皮皮請湯米和安妮卡上她家喝茶吃姜汁餅干。她把茶點放在外面前廊的臺階上。這天風和日麗,皮皮那花園里的花香氣撲鼻。納爾遜先生在前廊的欄桿上爬上爬下,馬不時把鼻子伸過來,想討塊姜汁餅干吃。

“活著多么美好啊?!逼てぐ涯_有多遠伸多遠。

正在這時候,兩位全副武裝的警察走進院子大門。

“噢,”皮皮說,“今天準是我的好日子。警察是我知道的最好東西。當然,除了蜜餞大黃葉?!?/p>

她迎著警察跑去,臉上喜洋洋的。

“搬進威勒庫拉莊的姑娘是你嗎?”一位警察問。

“不是我,”皮皮說,“我是她的小姑媽,住在鎮另一頭的四層樓上?!?/p>

她說這話只是想跟警察鬧著玩。可他們一丁點兒也不覺得好玩。他們叫她別自作聰明。接著他們告訴她,鎮上的好心人安排了讓她進兒童之家。

“我早就在兒童之家里了?!逼てふf。

“什么,已經進啦?”一個警察說,“是哪一家?”

“是這一家,”皮皮神氣地說,“我是個兒童,這是我的家,這兒一個大人也沒有,所以我認為這正是兒童之家?!?/p>

“好孩子,”警車哈哈笑著說,“你不明白,你必須進一個正規的教養機關,有人可以照顧你。”

“馬也可以進嗎?”皮皮問道。

“不行,當然不行?!本煺f。

“我想也不行,”皮皮陰了臉說,“那么猴子呢?”

“不行,當然不行!這一點我想你該知道。”

“哦,”皮皮說,“那你們得到別處去另找娃娃進你們那個機關了。因為我不想進。”

“嗯,不過你不知道嗎,你該上學?!本煺f。

“上學干嗎?”

“學東西呀,那還用說?!?/p>

“學什么東西?”皮皮問道。

“學各種各樣東西,”警察說,“許多有用的東西,比方說乘法表。”

“九年了,我沒有什么懲罰表也過得很好,”皮皮說,“因此我想以后也能很好地過下去。”

“來吧!”警察說,“你什么也不懂,想一想你將來會多么不愉快。比方說你長大了,有人來問你葡萄牙的首都叫什么,你就回答不出?!?/p>

“噢,我回答得出,”皮皮說,“我就回答說:‘你們真想知道葡萄牙的首都叫什么,直接寫信到葡萄牙去問好了?!?/p>

“嗯,可你自己不知道它叫什么,你不覺得難過嗎?”

“也許會,”皮皮說,“我想我夜里有時會躺在床上睡不著,一個勁地想啊想啊:‘葡萄牙的首都叫什么鬼名字來著?’這一來就一直不會有樂趣了。”皮皮橫翻了幾個跟頭說?!安贿^我跟我爸爸到過里斯本。”她一邊翻跟頭一邊說,因為她翻著跟頭也能說話。

這時候一位警察說,皮皮別以為愛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她就是得進兒童之家,馬上就進。他走過去抓住她的手。可皮皮一下子就溜掉,輕輕碰碰他說:“咱們捉迷藏吧!”這位警察還沒來得及轉眼,皮皮已經跳上前廊的柱子,一動一動的,幾下就上了前廊上面的陽臺。兩位警察不想學她的樣子跟著爬,于是跑進房子上二樓。等他們來到外面陽臺,皮皮已經在上屋頂。她在瓦上爬就像只猴子。一轉眼她已經站在屋子的尖頂上,輕而易舉地一跳就跳上了煙囪。兩位警察在下面陽臺上干瞪眼,急得拉頭發。再下面,湯米和安妮卡站在草地上抬起頭來看皮皮。

“捉迷藏真好玩,”皮皮大叫,”謝謝你們上我家來。一看就明白,今天是我的好日子?!?/p>

兩位警察想了一下,去弄來一架梯子,靠在屋頂上。他們一先一后爬梯上去要把皮皮帶下來??墒撬麄兩衔蓓斂磥碛悬c心驚膽怕,一路平衡著身子向皮皮走去。

“別怕,”皮皮叫道,“一點不危險。就是有趣?!?/p>

警察還差兩步就夠上皮皮了,可皮皮很快地跳下煙囪,又笑又叫,順著屋頂跑到另一邊山墻。離房子一米多有一棵樹。

“瞧我跳。”皮皮叫著就跳下去,跳到綠樹梢上,抓住一根樹枝吊著,前前后后晃了幾晃,就落到地面上了。接著她跑到另一邊山墻,拿走了梯子。

兩位警察看到皮皮往下跳,巳經有點傻了,等他們平衡著身體,順著屋頂好容易走回來,正想下梯子,就更傻了。起先他們氣得發瘋,對站在下面抬頭看他們的皮皮大叫大嚷,叫她放聰明點把梯子放回來,要不然就給她點厲害看看。

“你們干嗎這樣生氣呀?”皮皮責怪他們說,“咱們不過是玩捉迷藏,大家應該友好!”

兩位警察想了一下,最后其中一位輕聲細氣地說:

“嗯,啊,謝謝你把梯子放回來好嗎,讓我們好下去?”

“當然可以,”皮皮說著,馬上把梯子放回去?!苯酉聛碓蹅兛梢猿圆椟c,一起快快活活過一個下午?!?/p>

可是兩位警察不守信用,一到地面就向皮皮沖過來,大叫著說。

“現在有你好看的了,你這淘氣孩子!”

可是皮皮說:

“不了,這會兒我沒工夫再跟你們玩。不過我必須承認,是很好玩?!?/p>

說著她緊緊抓住他們兩人的皮腰帶,拎過果園,穿過院子大門,來到馬路上。到了那里她把他們放下來,他們好半天才能重新走動。

“等一等。”皮皮叫著跑進廚房。她拿了兩塊心形姜汁餅干出來。

“你們想嘗嘗嗎?”她說?!坝悬c烤糊了,不過我看沒什么關系?!?/p>

接著她回到湯米和安妮卡那兒。他們站在那里看著,驚奇萬分。兩位警察急急忙忙回鎮,告訴所有的好心媽媽和爸爸,說皮皮進兒童之家不大合適。上屋頂這件事他們自然沒有講。大家聽了也就同意,也許還是讓皮皮留在威勒庫拉莊好。她想上學,就由她自己安排吧。

那天皮皮、湯米和安妮卡過了一個實在快活的下午。他們把被警察打斷了的茶點繼續吃下去。皮皮一口氣吃了十四塊姜汁餅干,然后說:

“那兩位警察不是我說的那種最好的警察。根本不是!什么兒童之家、懲罰表、里斯本,這種胡話說得太多了?!?/p>

接著她把馬托出來,于是三個人一起騎馬。安妮卡起先害怕,不敢騎,后來看見湯米和皮皮騎得實在高興,就讓皮皮也把她托到馬背上。馬繞著果園跑了一圈又一圈,湯米唱著:“鬧吵吵,來了一群瑞典佬!”

那天晚上湯米和安妮卡上床以后,湯米說:

“安妮卡,皮皮搬到這兒以后真快活,你說對嗎?”

“當然對,”安妮卡說。

篇4

【基金項目】電影《唯愛永生》劇照吸血鬼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已經滲透到以文學、電影、電視為媒介的大眾文化當中,成為現代大眾文化、社會知識和文學譜系中的內在組成部分,因此,與其說吸血鬼來自于中世紀的蒙昧與黑暗,不如說它一個現代的產物,反映的是現代人內在的文化困境。

隨著吸血鬼電影和文學作品悄然升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試圖探尋這些擁有人的外表,卻更加美貌、富有且強大的異類所承載的現代社會中邊緣群體的文化困境。

吸血鬼作為邊緣群體的代表,其人類反叛者的形象一直吸引著研究者的關注。戴錦華[1]通過對《暮光之城》的分析,解讀了吸血鬼亞文化代表了被現代社會邊緣化的貴族的憤怒與無奈;王靈娟[2],麥永雄[3]和蘇耕新[4]關于安妮賴斯的研究都闡釋了吸血鬼文學與同性戀群體的關系,其中,蘇耕新更將吸血鬼文學看作是另類人群對傳統宗教、道德的人類社會元敘事的質疑和挑戰。

這些研究關注了吸血鬼作為邊緣群體的反叛者角色,但常常忽略了吸血鬼與傳統反叛者的區別。不同于彌爾頓筆下渴望革命甚至不惜反抗上帝的撒旦,吸血鬼與人類社會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對于人是輕視的,但是對于人血的致命依賴,又使得他們離不開人。這種血的羈絆使得吸血鬼的反叛與撒旦的反叛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在《唯愛永生》中,導演賈木許通過吸血鬼亞當和夏娃,探討了離群索居的惡魔背后的矛盾,也同時揭示了邊緣人群亞文化的精神困境,為探尋現代邊緣人群亞文化與主流社會的關系提供了分析的文本。

一、吸血鬼形象的變遷

關于吸血鬼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亞當的第一任妻子莉莉絲(Lilith),因不服男性的統治而被貶,成為第一個吸血鬼;另一種說法是,第一個吸血鬼是該隱,亞當與夏娃的長子。該隱出于嫉妒,殺死了弟弟,被上帝施以的懲罰,唯有吸食活人鮮血才能維持生命,且永世不變。還有一種說法是猶大,由于出賣耶穌而被懲罰。[5]在眾多的傳說中,吸血鬼都是由人所變,而影像中的吸血鬼,也就成為反抗主流文化的邊緣群體的代表。

吸血鬼在現代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與早期有很大的差別。在14到17世紀,吸血鬼的傳說與宗教、瘟疫緊密相連。18世紀,研究吸血鬼的嚴肅著作出現,“吸血鬼”的名稱才正式確定。吸血鬼的原型多也是歐洲的貴族。之后,關于吸血鬼的文學作品出現,進一步賦予吸血鬼貴族氣息,而吸血鬼的敘述者已經成了時代的文化精英。20世紀70年代,安妮?賴斯在《夜訪吸血鬼》中為吸血鬼奠定了吸血鬼高貴優雅的貴族氣質,自此,吸血鬼這一異類也就不再僅僅是為害人類的惡魔,而擁有了復雜的性格特征。而電影對于吸血鬼的態度,也從《諾斯費拉圖》中的絞殺轉向《夜訪吸血鬼》中的同情,甚至在《唯愛永生》中被認同。

二、吸血鬼與人

在《唯愛永生》中,兩個吸血鬼主角是亞當和夏娃。為充滿異教徒意味的惡魔賦予了人類先祖的名字,也在暗示兩位反叛的主人公與人類的關系:以人開始,又以人血為食,蔑視人的渺小與無常,卻不得不生活在人群中,無論怎樣都與人類有著千絲萬縷的糾纏。因此,吸血鬼與人類的對立并非是你死我活,既有相互的需要,也彼此有張力。

不同于被驅逐的撒旦,吸血鬼與人類之間的張力是通過亞當的自我放逐體現的。亞當是一個在廢棄的底特律城深居簡出的神秘音樂家,有著高超的音樂造詣,并曾與作古的拜倫等諸家相交甚深,他們的生活與大眾之間有清晰的界限,他用著過時的電器,抗拒著現代科技,卻在抵制現代文明的同時保持著對科學的向往。

作為吸血鬼,亞當是一個獵食者,但同時也是被覬覦的一方,是伊安和那些亞當的樂迷目光跟隨的“他者”,神秘而特立獨行。他對人類的抗拒與其說是對于人類的厭倦,不如說是一種姿態。因為,在對自我的放逐中,他占據著敘事的核心,所有的敘事都在圍繞著他,試圖到達、識別和觸摸他。

在這部電影中,透過亞當自戀的封閉,展示出的并非“吸血鬼”與“僵尸”的不共戴天的仇恨,而是一種吸血鬼作為一個異類強烈的不安全感。

?外國電影評論楊祿蓉:離群索居的撒旦三、無力的超我

年輕而富有,散發著貴族的氣息,并具有超能力,后期的吸血鬼形象都沿襲了安妮賴斯在《夜訪吸血鬼》中所塑造的形象?!赌汗庵恰分械膼鄣氯A一家都是俊男美女,甚至父親都優雅得無可挑剔;《吸血鬼日記》中的吸血鬼家族每一個都修長俊美;根據安妮賴斯作品改編的《夜訪吸血鬼》中,克勞迪婭從一個貧民窟的骯臟孩子變得美麗可人如公主一般的女孩便發生在轉變為吸血鬼的一剎那。在《唯愛永生》中,除了馬洛,出現的三個青年吸血鬼都蒼白美麗的毫無瑕疵。但是,擁有所有這些優勢并不代表強大。吸血鬼的永生,使他們蔑視人生的短暫,而由于他們初始為人,又無法擺脫人的烙印。以人血為食,他們對于人是輕視的,但是對于人血的致命依賴,又使得他們離不開人。他們既高傲,又脆弱。這兩者的相互交織出吸血鬼對于人類的復雜情感。

結語

作為異類,吸血鬼所代表可能正是主流文化所排斥的邊緣亞文化群體。不同研究者就不同的文本給予了不同的解釋。然而,不論是將吸血鬼文化與同性戀群體相聯系,還是認為與新興貴族相類比,這些研究都強調了“吸血鬼”的異質性以及其反叛的特質,而忽視了他們與人類的復雜關系。亞當對于人類的復雜情感映射了人類自身的矛盾:渴望永生,恐懼死亡,卻也同時由于死亡所帶來的解脫而感到幸運;厭倦肉身,卻深深感受到肉體的吸引力。人類作為“吸血鬼眼中的他者”實際上反映的是人類對于自身的厭倦。

因此,盡管他們是異類,是主流文化的離經叛道者,但同時,他們脫胎于主流文化,并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一方面以叛逆的方式生活,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他們需要認同主流社會,以謀取主流社會的保護。因此,他們必須很好的隱藏在人群中,同時與社會秩序和規范之間保持安全的距離。

吸血鬼這現代社會中的“撒旦”,不是彌爾頓筆下那個暴力的失敗者,而是轉化成為隱匿在人群當中的異類,離群索居的孤魂。這正是存在又不融于主流社會的邊緣亞文化群體的縮影。

參考文獻:

[1]戴錦華,高秀芹. 無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J]. 文藝爭鳴,2010(10):38-41.

[2]王靈娟.試論《吸血鬼編年史》中的吸血鬼形象[D]. 湘潭:湘潭大學,2007.

[3]麥永雄,付飛亮.《夜訪吸血鬼》中的男同性戀[J].電影評介,2007(3):39-40.

篇5

安妮?伊姆霍夫用一種強硬的現實主義去回應時間的殘酷。她用行為藝術表演來質疑身體的連接性和生存能力,用自己的身體公然反抗物化(身體商品化),盡管身體自身不可避免的沉淪迎合。伊姆霍夫試圖揭示身體與現實之間的空間,同時也是個性與存在體之間的空間。當代背景下帶有生物政治性的身體再也不是一維的表面體而成為一個復雜的混合機制。這個混合機制有著由力量、法律、懲罰交織而成的堅硬內核,這個內核由交流和互換的機制支配。在安妮?伊姆霍夫的作品中,這樣的陳述太顯而易見了。在她對身體的運用中,也在她對科技的使用中,和她強調演出者個體性的思考中。

安妮?伊姆霍夫自我認同首先并且優先是一位畫家。她的圖像創作包括繪畫、裝置、雕塑、聲音和行為表演。在這么多媒介的創作中,她精心的融入虛擬電影語言。在數字編輯的可能性越來越多、流通中視覺材料數量也越來越龐大的當下,圖像的意義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圖像總是由許多其他圖像組成,它不再是單個圖案或單一圖像的物質載體。如今,相機本身就是被描繪的現實的一部分。這些不同層次的圖像貫穿于伊姆霍夫的工作。鑒于生物政治學在當下的重要性,身體重新介入變得越來越重要、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我們進入現實的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干預。

伊姆霍夫的表演可以說是“對當代權力結構的沉思”。我們需要通過新的身體觀念來挑戰已有的控制機制,從而制定一個充分的語言和行動計劃。在她的表演作品中,伊姆霍夫創建了一種腳本,以細節展示手勢和動作順序。讓人感覺,權力結構在后臺潛伏著但觀眾看不見。表演者有意識地打破劇本的局限,進行即興表演。整個局勢深深地籠罩著緊張的氛圍。每個表演者的個體性都非常突出。個體性是伊姆霍夫工作的關鍵。它揭示了社會工作中的權力結構和編碼,以及通過科技和藥物手段來塑造身體的方式。盡管如此,你會感覺到阻力大大小小的存在。看伊姆霍夫的表演者,你會意識到他們也想成為圖像。他們不斷盡力想將自己轉變為可被消費的圖像。媒體也似乎永遠處于準備成為消費圖像的轉變之中,但它們的主體卻在同自己的商品化和客觀化進行無休止的戰爭。雌雄同體特質在伊姆霍夫的作品中,尤其是在表演者身上經常被強調,體現了一種“無性別的”。今天,可以說是自我參照的東西,屬于自己,而不是與另一個人發生關系。伊姆霍夫就帶有這種顯而易見的后性別主義的敏感氣質。

在作品“Faust”中,透明玻璃地板下的他們,男性表演者把膝蓋從女孩的背上拿了下來,同時也釋放了她的右臂。當他把手從臉的一邊移開時,臉頰從玻璃地板上出來。她的身體解開,向前滑到膝蓋上。在這間用來安置伊姆霍夫的舞蹈演員、模特兒和朋友們的展廳里,每個人都身著黑色的休閑運動服。有的人站立著,有的身體一動不動盯著不安的觀眾。

在展廳左側,一位年輕人蹲在一個玻璃平臺上,性別模糊,等待著爆發;右側,瘦削的長頭發女孩兒上身,仿佛有黑暗的東西在扭曲在蔓延。音箱播放著舞蹈音樂,人聲合唱和沙沙作響的汽車聲仿佛精神錯亂一般交織在一起。所有人齊整如軍隊一般用慢動作搏斗,胡亂擁抱前進。臉上堅定的面無表情讓人覺得組合里每一個人都有著驚人的團結。在這場《浮士德》行為中,觀眾的參與是以一種緊繃的,警惕的,有意識的作為侵入者身份去體驗的。因為只有身體聯合起來,只有將空間占據,抵抗才真正發生。

藝術家用這場集體激進主義的表演,質問人們有沒有可能終有一天擺脫這種強制的、商品化的資本主義形式。當下的這種資本主義形式正是以看不見的貨幣進行交易來定義的,正好回歸了浮士德的本義。這里每個人都面臨著緊張的局面:你要么身處其中,要么出局。你可以是解決方法的一部分,或者成為問題的一部分。全憑自己決定,但不要忘記:浮士德在德語中意為拳頭。

也許,從這個資本主義中心接近崩盤的臨界點可以迸發出力量?歌德透過浮士德說:“知識追求到后來,竟然只剩下零碎。” 浮士德透過自然,讓自己安詳而漸漸淡忘,走出痛苦的過去之后,他開始另一個追求,那就是永恒的美--藝術。作品還是思想史經典里浮士德,處理了愛情、處理了對理想的追求、處理了最接近永恒之感的藝術之美、也處理了對社會、國家的期待,同浮士德一樣看重生命歷程遠勝過“思想”、“主義”。

篇6

關鍵詞: 安徒生童話作品 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主題

丹麥作家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童話大師,其在一生中,共創作發表了168篇童話作品。關于安徒生童話作品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以往大多是從語言風格、人道主義思想及社會批判性等角度來研究,較少涉及其宗教思想在童話中的滲透和影響,而他本人的基督教信仰,以及其作品的基督教主題往往為人們所忽略。

一、安徒生的基督教信仰

安徒生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信徒。首先,他是在歐洲“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下創作其童話的,這種文藝充滿基督教精神,是一朵從基督的鮮血里萌生出來的苦難之花。其次,安徒生從小就受到宗教思想的熏陶。他出生于一個貧困的鞋匠家庭,其父母篤信上帝,宗教氛圍很濃,父母信仰的耳濡目染使安徒生從小就將上帝當做自己靈魂的庇護和拯救者。他奉行宗教儀式,14歲時進入慈善學校學習,功課之一就是宗教,因而宗教意識與信仰在他的創作中自然而然地有所滲透。安徒生對上帝的信仰極為虔誠,他有一個著名的祈禱:“上帝,請讓我筆下的每一個字都在贊美你!”曾有一件他童年的逸事,那時還是窮苦人的孩子的安徒生到別人家的地拾麥穗,被一個性格暴躁的管家追打,當棍子要落下來時他大叫:“你敢當著上帝的面打我嗎?”結果那個管家不僅沒有打他,反而獎勵了他。這件小事給安徒生的成長和人生觀造成了重要影響。安徒生一生曲折坎坷,經常受到別人的排擠、攻擊。正是宗教精神支持著安徒生,這不僅表現在安徒生的生活之中,而且影響到他的童話創作。安徒生在在自傳《我的一生》中就深刻表達了對上帝的情感和對基督教信仰的虔誠。自傳中他還回憶了自己在14歲受堅信禮時的一段給他留下永難泯滅的經歷,并創作出了《紅鞋》。在人生的緊要關頭,安徒生都會禱告祈求上帝給他勇氣和依靠,因為他深信自己是特別蒙受上帝祝福的人,也深信在任何苦難的背后,都會產生美好的結果,這種信念,使得這位敏感、內向的詩人,對人生之未來、世界之明天,都充滿了信心和盼望。

二、安徒生作品的基督教主題

安徒生認為,上帝就像一位深愛著人類的父親一樣,在每個人心里都種下了善良的種子。正是源于對上帝的熱愛、眷念、感恩和堅定的信念,基督教文化深植于安徒生的心靈深處,給其生活和創作帶來極大影響,成為其精神支柱和創作動力。在安徒生的童話中,贊美詩、主禱文等基督教特有的詞匯有著驚人的重復率,個別作品甚至直接摘錄圣經詩句,具有強烈的基督教意識與氣息,表達了安徒生的宗教情懷和宗教理解。研讀安徒生童話,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基督教文化完全融入他的童話故事中,上帝的力量戰勝了邪惡,真善美戰勝了假惡丑,人性的光輝改變了貪婪自私的行為,真誠與博慰了凄涼寂寞的心靈。

1.博愛主題

基督教教義的本質就是和睦、博愛和慈悲。人們應該彼此相愛,要愛人如愛自己。基督教最原始的蘊含即“愛和奉獻”,再也沒有比耶穌為拯救人類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愛更偉大。這種基督的犧牲精神深深地烙刻在安徒生的精神世界里,并體現在安徒生的童話作品中。在安徒生的童話中,博愛思想也是其本質和靈魂:愛他人勝于愛自己,為他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幸福;既要愛親人、愛朋友、愛素不相識的人,更要愛敵人。在其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忘我地,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感情,即使是無所回報,也無怨無悔。例如《堅定的錫兵》:錫兵愛上“小小的舞蹈家”,自己被扔進火爐里去,仍望著那位心上人,眼睛一忽兒也沒有離開她,對她的愛是那么的忠誠,最后錫兵化成一顆小小的錫心,表達了他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改初衷的偉大愛情;《野天鵝》中柔弱的艾麗莎為了救助哥哥,忍受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日夜不停地編織著披甲,忍受著被當成巫婆燒死的懲罰;《海的女兒》中美麗的人魚公主為了追求不滅的靈魂和偉大的愛情,忍受難耐的痛苦,成全了所愛的人,放棄了自己三百年的生命,平靜而勇敢地面對變成泡沫消失的命運;《拇指姑娘》中嬌小的拇指姑娘不僅勇于追求光明,而且樂于助人,細心照顧素不相識、生命垂危的燕子;《白雪皇后》中小小的格爾達穿越白雪皇后的寒冷宮墻,為了把具有邪惡力量的玻璃碎片從小伙伴加伊身上取出來,用溫柔和愛融化加伊冰凍的胸膛,沖破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了重重困難,終于使小加伊得救;《猶太女子》中的騎士以寬恕和慈悲對待曾經羞辱和折磨他的土耳其人,等等。童話中的這些人物把基督教教義所蘊涵的“仁慈、平等、博愛、奉獻”發揚光大,盡管他們柔弱,甚至渺小,但身上蘊涵著強大的力量和信念,這就是愛的力量和對上帝的信念。他們遵守著上帝的教誨,心中充滿著愛與寬恕,即使受到了惡毒和不公正的對待,也能夠以德報怨、以善報惡,用自己的博愛之心去感化那充滿邪惡的心靈。對于這些善良、純真、有著博愛胸懷的主人公們,安徒生設定了美好的結局:柔弱的艾麗莎在最后一分鐘使哥哥們穿上了她織好的披甲,恢復了人形;美麗的人魚公主通過善良的行為創造了一個永恒不滅的靈魂;拇指姑娘的善行得到了回報,小燕子引領她來到了光明和溫暖的國度。安徒生知道,他的讀者是兒童,兒童是最富于幻想,也是最善良、最純真和最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們看到那些主人公悲慘的命運后流下的憐惜和同情的眼淚,這是人類善良天性的體現,也是基督教文化所倡導和積極建構的博愛思想的基石。安徒生之所以塑造了一個個具有純潔心靈的使徒形象,是因為他們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上帝的使者。

2.原罪―懺悔―救贖主題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人天生就有罪,罪與生命同時誕生。如果人類忽視了人生來就有罪的事實,而放縱自己追求各種欲望,他們必將在罪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從而受到更大的懲罰。因此,人類需要懺悔與救贖。由于原罪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命運,是人性中無法克服的弱點,單純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拯救自己,因而需要信仰上帝來拯救?!坝袧夂竦幕浇桃庾R的作家在宣揚宗教思想時往往把人物置于原罪―懺悔―救贖的發展格局中”。安徒生正是這樣一位作家。他棲身的十九世紀,是犧牲與救贖的世紀。他的童話因此不免帶有懺悔與救贖的思想,其中蘊涵的深層次的人性美及探詢靈魂生命的語境往往能讓人久久回味。懲惡揚善和勸人皈依上帝是《圣經》故事的一個基本主題,也是安徒生童話著力闡釋的一項主要內容。所以,安徒生在把基督教的“仁慈、博愛、奉獻”等思想融入童話世界中時,并沒忘記把基督教的原罪意識與靈魂的懺悔和救贖思想傳達給孩子?!恫戎姘叩呐ⅰ分械挠⒏駜阂驗榕屡K鞋子和衣服而在面包上行走;《沼澤王的女兒》中的赫爾珈白天是美女而內心卻非常殘暴,夜晚是青蛙卻又溫柔慈善;《紅鞋》中那個可愛美麗的小姑娘不能抑制自己想穿紅鞋子的欲望,忘記了唱圣詩和念禱告;《安妮?莉斯貝》中的母親貪慕虛榮到貴族家當乳母而拋棄自己的親生孩子,等等。通過這些人物,安徒生給孩子們講述了人性中無法克服的缺點:自私、虛榮、驕奢、貪婪、邪惡、殘忍等。這就是人性中與生俱來的原罪,只有得到靈魂的救贖才能擁有孩子般的純潔,從而接近上帝,進入天堂。于是,故事中的人物因為違背了上帝的神圣教誨而受到懲罰:踩著面包走的英格兒因為自己的傲慢和虛榮而陷入沼澤,與冰冷丑陋的癩蛤蟆、火蛇、蒼蠅為伍;《惡毒的王子》中的王子被鉆進耳朵里的小蚊蟲弄得最后發了瘋;《紅鞋》中小姑娘未能逃脫嚴厲的懲罰,那雙紅鞋控制著她的腿,雙腳不停跳著舞,好像整個人被控制住似的,沒有辦法停下來,只好讓劊子手把穿著紅鞋的腳砍掉。思索安徒生之所以對故事中的主人公發出如此嚴厲的責難,就是要讓孩子們正視人性中罪惡的意念和丑惡的行徑,自省自戒,遠離邪惡,實現靈魂的救贖。安徒生對人性是充滿希望和信心的。他在確定人類“原罪”本質的同時,也將人性的復雜多樣性展示給讀者,有罪性和惡性,也有善性和神性,這與基督教對人的看法是一致的。當人們對上帝充滿了信念,煥發出人性的光輝時,正義就可以戰勝邪惡,善良戰勝殘暴,仁愛消除惡性。在《野天鵝》中,巫婆的魔法之所以不能在艾麗莎身上起作用,是因為艾麗莎太善良純真,本可以把艾麗莎變笨、變丑的三只癩蛤蟆,在她的額頭和胸口上躺下后卻變成了三朵美麗的花。憑著對上帝的堅定信念,《沼澤王的女兒》中的赫爾珈脫落了難看丑陋的青蛙形,落入沼澤中的英格兒也脫離沼澤回到了人間。同時,安徒生還強調自救在救贖中的作用,《踩著面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兒克服了虛榮和傲慢,在悔恨中得到了寬恕,變成了一只鳥兒,心中只有憐憫和慈悲,在寒冷的冬天里把不多的食物分給饑餓的鳥兒,她的靈魂也從沉淪中得到了超升;《安妮?莉斯貝》中拋棄自己親生孩子的母親通過懺悔,靈魂得到了寬恕,最終升到另一個境界中去;《紅鞋》中的小姑娘面對困境,尋求上帝幫助,直到她斷絕了欲望,凈化了思想,要劊子手砍掉她穿著舞鞋的腳時,才停下腳步,不受舞鞋控制,最終得到“寬恕”,獲得身心的解脫。通過這些作品,安徒生希望孩子們在基督教光芒的照耀下,克服人性的弱點,使靈魂得到救贖,進入上帝的國度。

三、結語

安徒生童話作品中強烈的基督教傾向,正是安徒生本人虔誠的、宗教情感傾向在其童話作品中的映射與體現。宗教是他理想追求與人生夢幻的交織,是他情感的流露和宣泄,也是他思想的集中體現。安徒生的童話生動活潑,充滿著爛漫童趣,在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讓他們的心靈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可以說,安徒生成功地通過基督教文化,去慰藉、喚醒和照亮生活在“黑暗中”的孩子們,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充滿愛與同情、善良與真誠、平等與正義的大同世界,告訴他們:人的靈魂“永遠是神圣、幸福、善良和不滅的”。

參考文獻:

[1]安徒生著.葉君健譯.安徒生童話全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莫運平.基督教與西方文學典型[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2,(2):73-77.

篇7

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力量。

微言語

那偷偷溜走的時光,催老了我們的容顏,卻也豐盈了我們的人生。

微言語

把心里的空間留出來,不要讓怨氣塞得滿滿當當。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寬容是用別人的成績來激勵自己。

微言語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

微言語

你的父母仍在為你打拼,這就是你今天堅強的理由。

微言語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任何的英雄都有自卑感,受不了環境的刺激,環境的打擊,自卑感自然就產生了。自卑感重了,自然就傲慢,因為那個傲慢,是對于自卑的防御。如果沒有自卑感的話,就很天然,你看得起我,我還是我,看不起我還是我,我就是我,我就是那個樣子。

——南懷瑾

微言語

很多時候,麻煩、擔憂、焦慮的產生,是因為我們的心太小,只裝得下自己。哪怕只是一個小問題,在閉塞、狹隘的心胸和眼界的“加持”下,也會變成無法承受的大困境。

——希阿榮博堪布《生命這出戲》

微言語

在被閃電固定的背景中,昨天在每一朵花中散發幽香。

——北島

微言語

我感覺愛是世上最重要的。研究這個世界,解釋它或是鄙棄它,對于大思想家或許很重要;但我以為唯一重要的就是去愛這個世界,而不是去鄙棄它。我們不應彼此仇視,而應以愛、贊美與尊重來善待世界,善待我們自身以及一切生命。

——黑塞

微言語

安寧,在工作中是找不到的,它也不在歡樂中,也不在這個世界上或者這所修道院中,它僅僅存在于人的靈魂里。

——毛姆

微言語

我一輩子都喜歡跟著讓我有感覺有興趣的人,因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瘋瘋癲癲的,他們熱愛生活,愛聊天,不露鋒芒,希望擁有一切,他們從不疲倦,從不講些平凡的東西,而是像奇妙的黃色羅馬煙火那樣不停地噴發火球,火花。

——凱魯亞克《在路上》

微言語

因寒冷而打顫的人,最能體會到陽光的溫暖。經歷了人生煩惱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貴。

——惠特曼《草葉集》

微言語

人生永有兩方面:工作與消遣,事業與游戲,應酬與燕居,守禮與陶情,拘泥于放逸,謹慎與瀟灑。其原因在于人之心靈總是一張一弛,若海之有朝夕,音之有節奏,天之有晴雨,時之有寒暑,月之有晦明。宇宙之生律無不基于此循環起伏之理,所以生活是富有曲線的。

——林語堂《且行且歌》

微言語

當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之物。他之所以無所發現、無所獲得是因為他只專注于他所追尋之物,因為他執迷于自己的目標。追尋意味著有了目標,而尋見則意味著自由、包容,擯棄一切目標。

——黑塞《悉達多》

微言語

你是獨特的,但你必須向統一讓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須向禁忌妥協。因為你渴望親近群體,渴望他們的接受。你害怕被群體驅逐。因而你是孤獨的,你是獨特但孤獨的心魂。生來如此。生,就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

——史鐵生《務虛筆記》

微言語

我們往往并不能看清自己行為的動力究竟是什么,它消匿、隱藏在所有那些在事態激化的過程中煽起我們熱情的東西中間,就像煽得群情激昂的鼓動者消失在人群中間一樣。

——都德《不朽者》

微言語

與其熱鬧著引人奪目,步步緊逼,不如趨向做一個人群之中真實自然的人,不張揚,不虛飾,隨時保持退后的位置。心有所定,只是專注做事。

——安妮寶貝《素年錦時》

微言語

篇8

關于寫作

很久以來我都沒有正視自己的寫作。

真的。

一味地寫,可方向在哪里?

看到安妮的

初中開始真的愛上了寫作,試著用自己的觀點來講述世上的事,可發現自己還是欠缺了什么。

無奈,悲傷,絕望。可我不能放棄。

幾年前我接觸到了寫作并愛上了它,瘋狂地創作,一個個故事,一份份感情,我都無法不愛。它們是我的孩子。

有時候想到“放棄”兩個字,把耳朵捂起來,處于極度絕望和恐慌之中??勺詈筮€是情不自禁地寫下去。像是身體的某一部分,再也不能分開。

曾經幻想能帶著屬于自己的攝影機拍下自己旅行時沿途的風景。漫無目的地旅行,每一處留下歲月的痕跡。無法說明自己的感受,想獲得自由卻有太多的束縛和羈絆。

左手疼痛

左手有一處如此的酸痛,看來風濕病犯了。從8歲起我就得了風濕病,小時候一直不敢用冷水洗手。可我是一個不會照顧自己的孩子,有時候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對自己過于殘忍,總是讓自己受到傷害。

外面的風肆虐地呼嘯著。有時候自己站在風的中央,有時會坐在冰冷的地板上,雙手抱著腿,頭微垂下,任憑風這樣吹著,仿佛這是對別人的懲罰。

我就是這樣倔強的一個人。決定了的事就奮不顧身地做。

那些愛在痛楚中開放,我努力去保護它們,卻被擊得無處可逃。

夢魔

有時候總是做夢,但怎么也感覺不到。

早上起來只覺得渾渾噩噩的。兩只眼睛腫得像白兔一樣。全身疲憊,連自己都不知道做了多少夢。可我總覺得像被惡魔纏身一樣。

夢魔,甚至有些懼十白,害怕它的降臨。

有時候在半夢半醒之間聽到外面的門發出聲響,然后看到臥室門慢慢打開,有人走到我的床頭,看著我不說話。我問是誰,卻不回答,努力望去,那人竟沒有臉。夢里也不見得如何驚怕,只是怔怔地望著,然后又睡過去。

醒著的時候總是覺得并不害怕,覺得即使真的有鬼出現在面前,心里也沒什么可恐懼的,短短一生里,至今沒做過什么問心有愧的事情??墒?,一到睡著卻是噩夢連篇。難道,下意識里是一直深深感到不安的么?

童年的幻想是最美的,也是留給我最純潔的夢。祺說小時候她長得太快。我暗自低下頭,往事在腦海中浮現,它們讓我無法釋懷。祺,那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雖然不能忘記但可以不去惦記,好么?

我們要做安靜的乖貓,好好的,幸福著,直到老去。

晴天娃娃飛舞,我相信是幸福

早上查書包發現歷史基訓沒帶,英語作業竟然也忘記做了,本來電腦課上得好好的,可ZYP發信息過來說沒有收到Q幣,我郁悶死了,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體育課我安靜地坐在椅子上,聽著歌曲,就想哭,抬頭望著木質天花板的燈,恍惚有一種過世的哀怨。

小瓜同學很好心地為我分擔一半的Q幣,真的很感謝小瓜同學,可……哎!

我最不想看到的是友誼的裂痕,我也懼怕,晴天娃娃不是能驅除所有的不快和塵世的污濁嗎?可為什么這一天的我卻那么無助和孤單??蛇@一天為什么要收到佳的信呢?遲一天不是很好嗎?

我最不愿失去友誼,我最不愿看到自己身邊的人痛苦。

所以請你不要拒絕。

我是一個比較迷信的人。我一直相信四葉草帶來的幸福傳說,也相信晴天娃娃能驅除厄運。所以我們都要走下去,等待著幸福四葉草的到來,我也倔強地相信所有的厄運會隨晴天娃娃的飛舞長埋地下……

七堇年說過:“若沒有離別,生命就無所附麗。”其實在內心的生活中,我最愛的朋友們,是你們給了我最好的幫助,我真心地謝謝你們。

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則關于風信子的傳說:太陽神阿波羅與宙斯的外孫許阿辛托斯很要好,西風神很妒忌,在一次阿波羅投擲鐵餅時,西風神把鐵餅吹向了許阿辛托斯的頭部,血液從許阿辛托斯的頭上流出,長出了一株鮮花,就是風信子。

黃色的風信子代表著我很幸福。所以我所愛的人們都要快樂和幸福,風信子為你們祈禱……而這些文字是我的最愛,我的秘密。

篇9

摘要 本文介紹了產生于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的清教主義及其基本教義,17世紀清教思想傳播到北美并發展壯大,帶有了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清教思想對于“新大陸”殖民文學和美國民族文學的產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清教主義 宗教改革 殖民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一 清教的產生及其基本教義

說到清教主義,不能不提及16世紀影響整個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在16世紀之前的一千多年的時間里,歐洲處于羅馬天主教的單一神權統治下。教皇獨霸神權,教會日益腐化墮落,這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產生了基督教中的又一大分支:新教(protestant)。新教的宗教思想主要由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的神學觀點構成。清教主義就發源于宗教改革之后的加爾文教派?;窘塘x是主張人的“原罪論”和“命定論”,即人生是罪惡的,一個人的命運在他出生時就被上帝決定。上帝預定大部分人死后要下地獄,而一些人通過自己的誠心誠意和積極努力獲得心靈的“救贖”,從而成為上帝的“選民”。這些“選民”的心靈要經歷從罪惡到神圣的轉化。清教思想主張自律(self-discipline)和內省(introspection),虔誠的信徒只要閱讀《圣經》,就可以通過個人與上帝的直接聯系獲得靈魂的救贖。教會和教皇不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信徒們不必通過教皇取得和上帝的聯系。

宗教改革運動甫一發生,便在英國擊敗了天主教,獲得了教會的統治權。當時的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2)因為與羅馬教皇在政治觀點以及自己的婚姻問題上產生分裂,宣布脫離羅馬天主教,把新教作為英國國教。這一變革雖然在政治上脫離了與羅馬教廷的聯系,擺脫了教皇對于英國內政的干涉,但在教義及宗教儀式上卻沒有任何變動。這引起了一部分信仰加爾文教義的宗教改革激進派的不滿。他們提出“凈化”和改革英國國教。這些人的宗教思想被稱為清教主義(Puritanism),他們則被稱為清教徒(puritan)。清教徒們主張取消宗教等級差別,從國王任命的主教手中把權力轉移到某種形式的委員會手中,強烈反對天主教和英國國教中的主教制度(episcopacy)。清教主義與英國國教不僅有神學觀點的不同,甚至后來發展到文化價值觀的不同。例如:清教主義在安息日有嚴格的儀式,而詹姆士一世(1603―1625)卻固執地堅持在那天游戲和狩獵。清教同英國國教的沖突也是英國革命(1640―1660)爆發的原因之一。因此英國革命又被稱為清教革命(Puritan Revolution)。革命期間,由清教徒控制的國會廢除了主教,甚至處死了當時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勞德(William Laud)。直到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之前,清教主義思想一直不斷地影響著英國教會。1620年,隨著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早期的英國移民把清教思想帶到了新大陸。在整個17、18世紀,清教是北美新英格蘭地區最為重要的宗教勢力。

二 清教在北美的發展及其顯著特點

美國宗教歷史學家佩里?米勒(Perry Miller)這樣描述新英格蘭的清教徒:“他是一個決不會忘記二加二等于四的幻想家;他是耶和華的士兵,從不在交易中以失利者的身份出現……他是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他來到新大陸為了建立一個完美的社會和擁有選舉權的王國,而他從不期望它十分完美,而只是易犯錯誤的人類所能建立的最好的社會。他的信條是上帝已經說過的話語,他的一生崇尚中庸之道,他的信念被很好地流傳下來,他因有利而行事。他是一個空論家和機會主義者?!币凭拥叫麓箨懙那褰掏絺?在建設這片蠻荒之地的過程中,受到自然地理條件、社會歷史條件以及移民思想素質等多方面的綜合影響,逐漸形成了北美清教主義的一些顯著特點:

1 新大陸的清教徒們更加堅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是上帝安排他們來到這塊處女地經歷心靈從罪惡到神圣的轉化。與常人相比,這些思想堅定的信徒們具有更強烈的使命感。他們希望把殖民地建成一座“山巔之城”(a city upon hill),成為一個理想的社會。盡管自然條件極其惡劣,他們卻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因為這塊土地是他們自己的,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建設在歐洲無法實現的“伊甸樂園”。這種樂觀主義精神是身處歐洲的清教徒們體會不到的。在歐洲清教主義受到天主教和新教兩大勢力的排擠和打擊。信徒們的宗教信仰處處受限,甚至他們的政治權力、財產權和生命權也得不到保障,在如此壓抑的社會環境下毫無樂觀可言。在美國文學中,不論殖民時期的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還是浪漫主義時期的拉爾夫?愛默生(Ralph Emerson)、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無不在他們的作品中抒發了這種樂觀主義精神。

2 清教思想觀點中某些具有促進社會進步的積極因素逐漸形成了美國民族精神中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平等意識(sense of equality)和勤奮工作(hard work)的價值觀。美國精神中的個人主義并不是漢語中和集體主義精神相背的貶義詞,而是強調充分重視個人自由的價值,尊重他人。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赫伯特?胡佛(Herber Hoover)說:“如果消滅了個人主義還能保證社會的成功那就無異于消滅了太陽的光輝還能飲食生存?!边@種個人主義價值觀來源于清教思想中關于個人與上帝直接聯系的教義。由于擺脫了教皇和教會的思想控制,新大陸的移民們在宗教信仰上的個人主義逐漸影響到了政治、經濟、教育等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美國民族精神中最為重要的價值觀。

平等意識的價值觀是美國特殊歷史條件的產物,機會平等是被大眾認可的美國平等主義形式。而最初的平等意識則來源于移民新大陸之前的清教主義思想。他們強烈反對天主教和英國國教中的主教制度,主張取消宗教等級差別。然而直到清教徒們在新大陸建立起了理想中的社會,他們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宗教信仰上的平等自由。和個人主義一樣,平等意識的價值觀逐漸影響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教思想中,富裕和成功是上帝選民的象征。這種信念和新大陸艱苦的自然條件結合起來,便孕育了勤奮工作的價值觀。面對一片片原始森林和未經開墾的處女地,不勞動不僅沒有收獲更可能危及個人的生存,而勤奮工作不僅為個人帶來利益,更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 清教徒們要求人人有能力閱讀《圣經》,通過建立個人與上帝的直接聯系來理解上帝旨意。他們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建立殖民地不久就成立了一系列學院,如1636年建立的哈佛學院(Harvard),1693年建立的威廉?瑪麗學院(William Mary)和1701年創立的耶魯大學(Yale)。美國現在成為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與清教思想中重視教育的傳統是密不可分的。

4 在北美的新英格蘭,清教徒們實現了宗教理想,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權政治(theocratic politics)。他們奉行嚴厲的道德教條,宣揚禁欲主義,譴責對塵世樂趣的追求,宗教觀狹隘的一面和不寬容性也開始顯現出來。本來倍受壓迫的清教主義轉而開始迫害那些他們認為持有異端邪說的人。新英格蘭的宗教迫害主要以兩種方式來實行:一是處死女巫。18世紀之前,新英格蘭有三十多名女巫被處死。二是驅逐持不同宗教觀點者。驅逐羅杰?威廉斯(Roger Williams)和安妮?哈欽森(Anne Hutchinson)是當時最突出的事件。這種宗教迫害在美國文學中也有所體現。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最著名的小說《紅字》(The Scarlet Letter)就描述了17世紀中期新英格蘭的社會背景。女主人公海斯特?白蘭因為與一名年青牧師秘密相愛,生下一女,而犯了清教主義嚴禁的“通奸罪”,被罰終生佩帶象征通奸的紅色A字,并受到了社會的排斥。為了確保教會在宗教和世俗事物上的統治地位,保持一個“純潔的社會”,新英格蘭的神權政體嚴厲懲罰醉漢、通奸者或違反安息日規定者。18世紀以后,隨著人們宗教觀念的日益淡薄,這種宗教迫害也慢慢消失了。

三 清教思想對于新英格蘭文學傳統的影響

早期的美國文學因為缺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并不是土生土長的民族文學,而是從歐洲,特別是英國文學中移植而來的。大多數作品具有模仿的痕跡,創作素材也大多從歐洲大陸搜集擷取。如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的《見聞札記》(The Sketch Book),其中大部分作品以英國為背景,有充滿浪漫色彩的傳說,也有對英國風俗習慣的描寫和旅行隨筆。清教思想對于美國文學,特別是早期美國文學的影響是深刻的,不論是詩歌、游記還是宗教著作,早期文學作品充滿了宗教色彩,揭示了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內心世界和心靈感受。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思潮的不斷涌入,清教思想也在不斷地經歷著沖擊和重塑,以新的面貌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清教思想在殖民時期的文學作品中主要有兩方面的代表:一方面女詩人安妮?布雷茲特里特(Anne Bradstreet)的詩歌和神學家喬納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的宗教著作是清教傳統中虔誠精神和理想主義的代表;另一方面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自傳》(The Autobiography)則體現了清教傳統中“務實以奉上帝”的思想。

愛德華茲在作品《自述》(Personal Narrative)中說:“我常因默想神和神的榮美以及主耶穌基督的良善,而感到甘甜和喜樂。我覺得神是榮耀可愛的……神有至高的權柄,神白白地賜人恩典……人絕對地需要依靠圣靈的運行,這對我是榮耀的,也是使我大有喜樂的。我最樂意到神的面前,敬拜他為至高的神,祈求他大施憐憫?!彼淖髌纺康脑谟趩拘讶藗兊脑镆庾R,承認上帝無所不在,順從上帝,追求精神上與上帝融為一體,從而獲得內心的喜悅和滿足。同愛德華茲相比,富蘭克林則同時受到了清教思想和啟蒙運動的影響,他在《自傳》中羅列的勤勞、儉樸、節制等13條美德大多是清教主義所宣揚的信條。富蘭克林更關注現實世界,通過自我奮斗,白手起家,創造財富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富蘭克林代表的美國人的形象是“美國夢”的集中體現。他的作品反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北美人民覺醒,追求繁榮幸福生活的時代風貌。

19世紀初期彌漫歐洲大陸的浪漫主義文學開始影響美國。它所提倡的注重精神、崇尚個人、歌頌自然的一系列思想同北美的清教思想結合起來,便產生了超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代表了美國浪漫主義的最高階段。拉爾夫?愛默生的《論自然》(Nature)和亨利?梭羅(Henry Thoreau)的《華爾騰》(Walden,or Life in the Woods)是超驗主義的代表作。受到愛德華茲的影響,他們在作品中強調人的精神的重要性,人因能體現上帝的存在而神圣,同時熱情謳歌大自然。梭羅為了實踐自己的超驗主義思想,在華爾騰湖畔度過了兩年多的野外生活,歌頌自然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批判開始在美國盛行的拜金主義和物質主義,認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尋生命的真正價值。

從清教主義產生到19世紀的超驗主義,清教思想的影響在數百年的時間里塑造了美國的民族精神,哺育了美國的民族文學。這種影響直到現在也能在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不了解清教主義,就無法真正理解美國和美國文學。

參考文獻:

[1] 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年。

[2] 董小川:《20世紀美國宗教與政治》,人民出版社,2002年。

[3] 朱永濤主編:《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 金莉、秦亞青:《美國文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

篇10

學生信任教師,并樂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師激發學生的自信,使其產生內在學習動機。自信是一種積極、肯定又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人們往往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來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應的自我評價。如果外部評價不恰當,就會產生由于缺乏正確的自我知覺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學生的外部評價主要來自教師,因此教師的評價十分關鍵,尤其是對那些后進生的評價。對他們的評價應遵循“評價積極性原則”,即: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這樣,評價結果就不會使學生喪失信心,厭惡學習。前面提到的教師的愛就是一種積極肯定的評價。人們常說,“要做事,先做人”。如何做人,關系到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所以,筆者認為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于其他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而態度決定命運,學習態度則決定著學習的成敗,端正態度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前提。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這兩者的重要性的灌輸。首先,教師要為人師表,用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正直公平的處事態度、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去感染學生;其次,充分利用教材資料中閃光的事例,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去啟發學生;再次,對學生的某些行為采取相應的措施去引導學生。比如,未按要求完成任務,給予一定的懲罰,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正如他們以后必須承擔高考所帶來的結果一樣;最后,用身邊同學的優秀事跡和已畢業校友的正反例子去影響并激勵學生。

教學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而情感教育方法的運用可以優化教學活動的實施,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對學生溫柔的目光、肯定的評價、耐心的指導、親近的交流,可以為課堂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使用多種結合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學習關于“First aid”話題時,可以讓有類似意外受傷經驗的學生進行情景表演,并讓另一位學生根據課本上的急救知識為其實施急救,其余學生對其步驟進行英文描述,全班互動,寓教于樂。在講解語言點時,積極的例子可使用本班同學的名字,如:×××will be in charge of Microsoft Corporation./ Microsoft Corporation will be in the charge of ×××.(區別兩個劃線詞組)。這樣學生不僅牢記了這兩個詞組的用法,還會產生希望實現句中所述情況的上進心。教師在講解教材時,可以將文章的主題進行延伸和升華。如講解Ann’s Diary這篇課文時,可讓學生設身處地思考:如果你是安妮,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失去自由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再回到我們現在的生活,又應該反思些什么。這就實現了語言本身的一個重要作用,即情感交流。當學生慢慢習慣用英文表達情感和日常所需,學會留心身邊物品的英文說明書,銀行、商店的英文名時,英語將不再脫離生活而存在,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使用英語的自覺性便會隨之提高,從而構建出更為良好的英語學習模式。

此外,要使情感教育方法得以更好地運用,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教育活動的中心,而我們基礎階段英語學科的設置更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并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一位學生學習狀況及態度的變化,并因材施教。(2)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修養,有意識地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觀念。如今的英語教材知識全面,涉及各個領域,如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生命科學等等,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相應的知識,以便深入淺出地講解,易于學生理解。另外,了解學生的生存氛圍及喜好,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心”的貼近,避免“代溝”問題的突顯和所舉事例缺乏說服力。(3)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模式。創新是英語教學的生命力。只有通過不斷地創新,才能使情感教育最優化,發揮更大的促進作用,從而增加學生綜合素養進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重情感教育的運用,以無私的愛心去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師生之間只有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學生才能領悟到教師的愛心,才能有信心去學好這一門課。同時,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情感結構。教師應運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這種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融為一體,使教師、學生、文章三者情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