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范文

時間:2023-03-26 13:3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秋風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又秋風起

澤國小學

曹竹 君

又是秋風起。秋,是個有情調的姑娘,在她的眼里什么都是美好的,秋風溫柔地吹著,吹起了許許多多……

今又秋風起,滿城黃葉飄!“呼……呼……”秋風妹妹在天空中“無情”地說著,跟樹葉姐姐玩起了捉迷藏。“呼……呼……”樹葉招架不住,只能乖乖投降,依依不舍地離開大樹媽媽,在空中翩翩起舞,跳起了一曲優美的舞蹈,如同一個個優雅的蝴蝶。“呼……呼……”秋風妹妹把它們放了下來,樹葉姐姐們來了一個奇妙的旅行。有些頑皮的小樹葉在地上打了個滾,與草地小姐來了個親密接觸。有些愛心的小樹葉跑到小河邊,為勞動者們——小螞蟻運一運到河對岸,小樹葉們笑哈哈,小螞蟻們樂呵呵!燃起了心的火焰。

今又秋風起,楓葉紅似火!這時的秋風真可淘氣呀,拿了一桶五顏六色的顏料,跳到楓樹奶奶的身邊,眼珠子一溜,想:給楓葉涂什么顏色好呢?思索一番,秋風妹妹覺得應該涂紅色,“唰唰……”過了一會兒,楓樹立刻紅了,像個臉紅的小手,遠遠望去,小手們在楓樹奶奶的懷抱里盡情搖擺,嬉戲……陽光的余逃下,是那么的紅,那么的耀眼,令人百看不厭!

今又秋風起,盡是黃金甲!秋風帶來了豐收的喜悅。與此同時,把許許多多的植物、果實給染黃了。果園里,橘子長在樹上像個圓滾滾的小娃娃,滑稽地在樹上唱歌,唱著秋的喜悅!田野里,從頭竟相開放,對著過路人盡情展現自己的魅力。再過來一點,稻子們都彎下了腰,似乎做錯了事,但卻在偷偷地聊天……

今又秋風起,大雁往南飛!秋風在天空中與大雁告別,它們要飛向南邊。途中,大雁們以為自己認識幾個字,很了不起,便在天空中排了“一”字、“人”字等等。路過的小鳥稱贊道:“哇,好漂亮的字,你們真行!”大雁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比喝了蜜還甜!

篇2

——-題記

寒露浸履涼初透,秋風起,紗簾后。夜,如期而至,寂寞,深邃,濃濃的秋意調和著寥落的心情,凌亂的思緒將千瘡百孔的心連成串串搖曳的風鈴,每一次清脆的碰撞都是一陣蝕骨的疼痛,千般滋味,跌落入雙眸,化為纏繞指尖的流沙,細細的體會。

朗月清輝下,燈火闌珊依舊,灼傷的回憶,寂寞的游思,仿佛隱藏在星空背后,悄悄伸出手,掬一束流光與胸前,待繁囂沉淀過后,澄澈幾許不羈的思念,紅塵深處,輕蘸水墨,臨摹那一段刻骨的相遇和無法割舍的回憶。

逃避的路上我們不期而遇,緣如斯,與你同姓,你我兩情相悅,心心相惜,你的文字,你的故事,你的悲愁歡喜予我無限沉醉,你說,我便是你一世尋覓之人,我羞赧一笑,心神互犀。

蹉跎的歲月里,為了須臾的幸福,我不自量力的與時間賽跑,拼盡全力,沖破迷障,最終,還是她比我先到。站在迷茫交錯的路口,我猶如一只流浪的小狗,前方重重屏障,荊棘滿目,來路薺靄菲微,霧失迷臺。你站在不遠處慫恿鼓勵著我,你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一直向前,不要轉彎,它將會永遠跟隨著你,可,你哪知,我是一只丟了尾巴的小狗。

最終,無力地松開手,狠心將你推向她人的懷抱,閉上雙眼,關上心門,唯恐,你的一個表情,一聲輕喚,都可能輕易摧毀我四處透風危危可及的籬墻。

你傷心追問,是否不再有愛。我沉吟,抬了抬頭,假裝淡然,其實只是控制溢出眼眶的淚水,按捺住悸動的情愫,慘然一笑漫漶的吐出:是。謊言推開的兩瓣紅唇,宛如嬌艷嫵媚的罌粟,傷了你,也毒了我。你悵然離別,沒帶走任何,只將我所有的溫度卷席而去,一段逝水流連里的相遇相知,化作刻骨相思,葬于塵囂之中。丟了你我撿起了悲傷。

痛,襲來,貫穿,直至無法呼吸,愛,遠去,無錯,直至絕望無期。思念如一場海嘯,將心一寸一寸吞噬。抽搐著靈魂游離的軀殼,五臟六腑便翻天覆地也沖不破肉體的灼燒。

浸塵世間的牽絆,默默的期待放逐,心情卻如胡替的四季,時而,春風柔媚,轉而,冬雪漫漫,時而,秋雨瑟瑟,轉而,夏雨瀟瀟……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記得初讀此詩時的懵懂心情,那是一位少女對未知生活的美好憧憬,對浪漫愛情的甜蜜向往。幻想有那么一天,紅塵中也會有個懂我憐我的知己,彼此牽手,以堅定的眼神柔和的目光,在我耳畔輕訴著同樣的詩句:不離不棄,永永遠遠……可是,永遠有多遠啊!怕只怕欲以琴瑟和鳴,苦無相合之曲。

那些曾揚言天荒地老生死相隨的人們,如今有多少已策馬天涯,各奔東西,你有你的秋風冀北江湖,我有我的杏花春雨江南。最終,只消得,獨醉天上月,徒增百年傷。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多么凄涼的抉擇。心靈深處的陌上傷,染紅了無奈與惆悵。

是啊,蒼茫世界,浩淼宇宙,生如蜉蝣,渺似塵埃,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何其微弱,生,老,病,死愛恨與別離,怎由得自己支配,想與做往往只能背道而馳,渴望的自由纏綿只能寄托在理想的國度蔓延。

一切天真的想象,都經不起現實的蹂躪,埋怨、質疑,不解,那些碎成石的約定,化成海的誓言,在蒼茫的夜色里泛著冰冷的光,刺入心底的涼。再無力來澆灌這朵曾經最美的玫瑰,只能用冷漠慢慢逼迫著凋零枯萎,用遺忘來填充鮮活的空缺。

獨自彳亍街頭,凝望著時空那端,眼神深鎖在裊裊的煙霧中,任淚水肆意流淌,與煙霧纏繞糾結,生出無數的痛與孤獨。此刻,多想有你駐扎在心中,有你陪伴,再不用獨自品嘗這份“靡盬”的孤單……

篇3

一年之前,賭氣來到錦城這座陌生的城市,曾發誓,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當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心里不是快樂反而是一種淡淡的哀傷,那是只明白:通知書的到來并非我中學時代的結束……。忘了怎么將大一之前的暑假時光耗盡,只記得一個雨后的下午,跟發小一起,在河邊吼了一下午的歌……

當火車在錦城南站緩緩停靠在露臺一側,心里不知道是歡喜還是悲傷,終于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可自己可不可以重新振作,超越自我,我確實不知道。

踏上學校的迎新校車,坐在靠窗的位置,懷里抱著書包,便闖入錦城這座陌生城市的懷抱,把頭靠在窗邊靜靜感受她的氣息。

在經過眾多轉彎,交通燈之后,來到遼工南門。在踏出車門的瞬間我與遼工直面相對,之后,交費,領取各種物品,住宿,一切按部就班……

總是喜歡夜籠罩大地的時刻,燃一盞燈,靜靜的,在夜,在黑色,在音樂的陪伴下在紙上寫下一天的心情。關于大學,關于家鄉,關于那許多美好卻來不及時實現的夢,在那時總感覺自己已溶于黑夜,溶于安靜,溶于自己的內心。

接下來的日子,上課,吃飯,睡覺,考試,一切平平常常,波瀾不驚,對于學習自己沒有盡力,其他事情也是一樣。一顆曾那么瘋狂的心似乎睡著了,很多次想喚醒,卻總感覺自己無能為力,只是感覺錦城是座風城,吹走了一種讓心蘇醒的溫柔……

這個暑假,在沈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沒有回山東,這是自己第一次在暑假沒有擁抱山東,很想在山東的爺爺奶奶,很想踏過無數次的小河壩,很想那棵親手埋下的小樹苗,很想……

在沈陽,總會在有月亮的晚上,坐在混亂的建筑工地中抬頭望月,四周滿是建造高樓時堆放的各種工具,令人欣喜的是在眾多的喧囂中,總有蛐蛐在放聲高歌,似乎是對月的獻禮,于是閉眼靜聽這人間的天籟。在眾多天數的重復之后,一如有月的夜晚,突然淚流滿面,好痛的心,在成長嗎?

篇4

劉鵬鵬已6歲多了,是劉家的獨生子,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呵護備至,每日三餐飯菜可口,好吃的應有盡有。但鵬鵬卻常常不好好吃飯,有時還出現發熱、咳嗽、惡心,長得比同齡孩子瘦小。一天夜半時分,鵬鵬又鬧起了肚子疼,與以前的隱隱作痛相比,這次明顯了許多。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媽媽忙領著鵬鵬上醫院。

醫生仔細詢問鵬鵬發病史,做了有關化驗檢查,得出結論:“鵬鵬患的是腸蛔蟲病”。醫生又接著說:“這病不要緊,眼下已進入秋涼季節,正是跟蛔蟲算總帳的最佳時機。”

“可去年和今年夏天,鵬鵬都吃了驅蟲藥,怎么還會患上腸蛔蟲病呢?”鵬鵬的父母問醫生。

于是醫生把蛔蟲的生活史、如何選擇驅蟲時機和服用驅蟲藥的注意事項作了詳解。

蛔蟲發育過程

先來看看蛔蟲是怎樣進入人體內的。當傳染期蛔蟲卵隨食物等進入人體后,部分在胃中被胃酸消滅,余下進入小腸,先在小腸內孵化發育為蚴,多數蚴利用體積小的特點鉆入腸黏膜,經毛細血管進入門靜脈,再經肝臟、下腔靜脈、右心而到達肺。蚴在肺內經過兩次蛻生,然后穿過肺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過支氣管、氣管而到咽部,可導致咳嗽、惡心等癥狀。在人的吞咽過程中,蚴在此時若再被吞下,到達小腸后再蛻生一次,這時才在小腸內“定居”下來,發育為成蟲。這一過程大約需60~70天時間。

夏季人們吃涼拌菜和生吃蔬菜、瓜果以及生冷食品的機會最多,被蛔蟲卵感染的機會自然也最多。但此時蚴還生活在肺部或血液里,沒有循環到小腸,這個時候服用驅蛔蟲藥并不能起作用。經過2~3個月左右的時間,恰好到了秋涼初冬時節。在這一時節,感染的蛔蟲卵已孵化成蛔蟲,并且集中“定居”在小腸內,此時服用驅蛔蟲藥如驅蛔靈、驅蟲凈、腸蟲清等,可在短期內有效地殺死蛔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秋涼時節正是驅蛔蟲的最佳時機。

常用的驅蟲藥

驅蛔靈(枸櫞酸哌嗪)具有麻醉蛔蟲肌肉的作用,使蛔蟲不能附著在腸壁上,而隨糞便排出體外。常用劑量:成人3~3.5克/次,小兒0.1~0.16克/千克體重。睡前頓服,連服2日。此藥有時可引起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驅蟲凈(鹽酸四咪唑)驅蛔蟲效果較好。劑量:2.5~5毫克/千克體重,睡前頓服。可有惡心、嘔吐、上腹痛、心悸等副作用,少數人可有肝功能改變。

腸蟲清(阿苯達唑)為廣譜驅蟲藥,驅蛔蟲劑量為400毫克(2片),頓服。偶有胃腸道不適的副作用。

安樂士(甲苯達唑)為廣譜驅蟲藥,能殺滅蛔蟲、蟯蟲、鉤蟲等,可破壞蟲體細胞。驅蛔蟲劑量為每次200毫克(2片),一日1次,連服2天。一般無不良反應。

服藥注意事項

①目前應用的腸道驅蟲藥對腸道線蟲效果較好,而對蟲卵、蚴蟲的消滅不徹底。“漏網者”在1~3個月后又可發育為成蟲。所以3~5個月后應再服一次驅蟲藥,既可消滅那些“漏網分子”,又可對再感染的寄生蟲有驅蟲作用。

②空腹或半空腹服驅蟲藥可增加藥物與蟲體直接接觸,增強療效。

③腸蟲清是一種廣譜驅蟲藥,可用于單獨或混合腸道寄生蟲感染。該藥之所以規定2歲以上的患者都需要服用2片劑量,是因為腸蟲清在腸道吸收較少,不易在體內蓄積,口服后95%不吸收,24小時內由糞便排出,因此,服用腸蟲清,兒童不必減量。

④懷孕或哺乳婦女不宜服用驅蟲藥。

⑤有肝腎功能不全、神經系統疾病、癲癇史的病人以及2歲以內的小兒,均應禁服驅蟲藥。

篇5

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御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除此之外,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后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以及一切虛寒病癥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隨著季節和飲食需求的變化,王子廚房也應季推出新菜品,以秋冬最宜吃的羊肉,蝦肉,冬筍等作為主要食材,在保持他們最原始風味的同時,創新搭配,提高他們的食用價值,做到美味進補兩不誤。

三絲酸辣湯

主要食材:木耳,冬筍,竹笙,蝦仁

冬筍是立秋前后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莖(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末出土,筍質幼嫩,是一道人們十分喜歡吃的菜肴。冬筍含有大量的膠質,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富含維生素,保護肝細胞和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還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療飲食積滯證。而黑木耳具有益氣強身、滋腎養胃、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黑木耳的作用降低血粘,軟化血管,使血液流動動暢,減少心血管病發生;黑木耳還有較強的吸附作用,經常食用利于使體內產生的垃圾及時排出體外,腸道。這道三絲酸辣湯則采用了秋冬對人體非常有益的食材,制成酸辣口味,形成一道獨特的開胃菜,冬季喝湯,開胃又健康。

王子雙味蝦

主要食材:青蝦仁,蝦,香茅草

蝦的營養價值極高,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補腎壯陽,抗早衰,可醫治腎虛陽痿、畏寒、體倦、腰膝酸痛等病癥。多吃蝦可以說是對增強免疫力極好的,這道雙味蝦顧名思義有兩種口味,可以品嘗到不同做法而截然不同的蝦風味。由青蝦仁經過滑炒而成的一半,口味清淡,蝦味香中回甘,真正體現出蝦肉的柔滑細膩,肉質清甜。而另一半則滿足口味稍重的人群需要,經過香茅草油炸,然后放入椒鹽回炒,只是剛端上盤就能聞到一股濃濃的焦香味,蝦皮清脆,肉質松軟,還帶有淡淡的香茅草的清香,這道菜可以說是別具心意,風味獨特。

支竹羊腩煲

主要食材:羊腩,腐竹,馬蹄,

生姜,蒜葉,檸檬汁

支竹羊腩煲是一道漢族藥膳,屬于粵菜系。溫陽助火的食材,是對身體非常有益的,滋補但不燥,滋味但不膻。這道佳肴以羊肉為主,在吃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因為羊肉的熱量并不是很高,吃的時候不用擔心是不是會變胖,多食羊肉反而能提高免疫力,是道滋補的佳品。這道菜使用了腐竹、馬蹄和支竹吸收羊肉的膻味,腐竹和馬蹄還能起到補而不燥的作用,再加上些許檸檬汁,除去膻味的同時還有淡淡的清香,暖暖的,綿綿的羊肉溫暖身心,這個冬天就該體會美味羊肉帶來的美食享受。

蘆筍百合炒鮮鮑

篇6

——題記

漫詩為歌,風飄絮。徹心灑下孤芯,殘垣斷壁。風卷涼雨襲來,風為裳,雨如淚,孤單飄灑。你最后一次炫舞,風燭殘年。

殊不知,最終季節,最后飄落,最末離去的你,生命的絕唱輾轉眼眶了于心?

還有的,最早綻放,最前哭泣,最后矗立,最后銘記。那先前的痛恨熔與你心,等待落下吧。哭泣。哭泣。

我的花兒已經謝了,你的花香依舊飄絮。風落花衣鳥鳴啼,瓣花落地,那是你的嫁衣。是誰的淚珠,化作露珠,留給了白天?亦不問,唯你亦哭飄絮。銘記。銘記。

曾記你劃過我的窗欞,雨打濕你,路過我的玻璃。雨水打濕你的眼眶,流露的,雨水淚水渾然不清。模糊了大地,把你影藏的淚,埋入土里,沒有人明曉你——孤獨的心。

改不了上天的安排,唯有改變自己。沾濕的楓葉不能飛翔,你最后看那樹梢,稀疏的響,愜意與張揚與你不復存在。誰知,你享受地球引力,任風擺布,任雨擊打。別無他選,那么孤苦零丁。

你也想做一株小草,同樣的綻放,卻有不同的花期。不用享受富貴榮華,也不必體驗死亡之痛。你哦只在奉獻大地精華,而小草卻在享受你奉獻的精華。他嘲笑過,諷刺過?他看到過你的失敗,你的不堪一擊?

睜開雙眼,我能看到花開的爛漫;

張開心扉,我能聽見花落的聲音。

待到秋風起,聽著你的呢喃細語,云卷云舒。風過去,一切都變得金燦,充滿麥香,你在遠處等待著春天,綻放,綻放……

待到秋風起,吹落你的冰涼,為了明年的綻放,做草還是做楓。明年的春天,請你告訴我。說不定明年的今天,你還在泥土中屹立……

篇7

周圍的一切都沒有變,那棵老樹還在,金色的樹葉依舊鋪滿了空地;樹上的秋千還在,但因多年的孤單而布滿了灰塵。我小心翼翼地推開那扇漆紅色的小木門,咯吱的響聲依舊那么熟悉。屋里的一切都沒變,但因多年的寂寞而結滿了蜘蛛網。窗旁的紅木椅還在,小凳子還像八年前一樣,靠在紅木椅的旁邊,兩者依舊那么親密。

八年前的離別,八年后的重逢,同樣的天空,同樣的秋風,同樣的老屋,同樣的紅木椅,同樣的老樹……唯一不同的是,他,已經不在了。

八年前,那個懵懂的小女孩和她慈祥的爺爺在這所簡陋的小屋里過著簡單而快樂的生活。每天早晨,小女孩一醒來就趴在老人胸膛上,玩弄著爺爺花白的胡子。老人睜開朦朧的睡眼,紅蘋果似的小臉蛋上露出了天真無邪的笑容。老人臉上也露出了和藹的笑。

夏日的午后,老人倚在紅木椅上睡午覺。小女孩一屁股兒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把頭靠在老人的大腿上,哼起了她最愛的曲子,老樹上的知了也為她伴奏。清脆的歌聲回蕩在夏日的午后。

落葉喚來了小女孩最愛的金色季節。小女孩喜歡秋天的藍天、白云、大雁、金色的老樹葉,還有那在秋風中蕩秋千的感覺,那種被秋風撫摸的感覺。小女孩總是嚷嚷著要老人使勁兒把她推向藍天,老人也總是如她所愿,讓她當回快樂的小雁。

蕩累了,小女孩和老人一起躺在落葉堆上,仰望天空中飛過的大雁。那一刻,老人似乎在自言自語:“小雁長大了,也同樣要南飛了……”雖然不是很大聲,但小女孩還是聽到了,用兩只水汪汪的眼睛疑惑地看著老人。老人只是笑了笑,并沒有向她解釋什么,小女孩也沒有多問,還是樂呵呵地數著天上飛過的大雁。

在那之后不久,家里來了兩個陌生人,看似一對夫婦,他們跟老人商量許久后,就開始打量這個小女孩,最后還對她笑了笑。小女孩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

老人轉過身來,把小女孩抱起來,臉上依舊掛著和藹的笑容,跟平常一樣,很親切地對小女孩說:“小林乖,叔叔和阿姨很喜歡小林,想請你去他們家玩玩,你愿意么?”

“嗯!”小女孩很高興,“爺爺會去嗎?”

“不,爺爺要幫小林看著秋千呢,你去玩吧。”

“那好,我會很快回來的!”說完,那對夫婦就拉著小女孩的手,走出小屋。小女孩站在那條陪伴了她七年的小徑上,用燦爛的笑容向老人揮手,嘴里還嚷嚷著:“爺爺,你等我回來喲,再見!”老人倚在小木門上,應和著她,臉上同樣露出了笑容。但是,這張臉卻顯得比以往更疲憊,更蒼老。就在那一刻,小女孩注意到了老人臉上閃閃發光的東西,但她不知道是什么。因為,七年來她從沒有見過。

篇8

自1979年從教至今,她已在關子鎮已整整守護了三十四個春秋。

留在關子 一半是父親從教的執著

一半是孩子們的可愛

何月珍癡心從教的動力源于她的父親。父女倆的教齡加起來都有80個年頭了。

父親何琮是一位民辦教師。1958年走上講臺,是大灣學校的創始人、奠基人,1989年,她父親在親自維修校舍時不幸從房頂摔下來嚴重受傷,無法繼續給學生上課。2001年,她父親最終帶著民辦教師沒有轉正的遺憾病退了,退休時,父女倆已在同一個學區并肩工作了12年。父親的言行,她記在心里,看在眼里,何月珍明白了教師職業的真諦。她父親退休后,仍念念不忘山里的娃們,竭盡全力地支持著女兒,告誡她不能半途而廢,再苦再累,一定要堅持,把他沒有完成的事業傳承下去。就這樣,她結婚后,就一直沒有跟丈夫一起去條件比較好的縣城生活,繼續堅守著關子鎮的山區學校。

何月珍說:“她留在關子堅守在三尺講臺,一半是父親從教的執著,一半是孩子們的可愛”。

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壓下 她苦著并痛著

15歲時,高中畢業的她剛趕上恢復高考,但第一次參加高考就落榜了,第二年她便到天水一中高中部補習班補習,準備迎接二次高考。就在這個時候,潘山村學的代課知青全部分配,學校面臨著停課,那時農村找個能教書的文化人太難了,大隊書記潘正清找到她父親,叫她去教書。是教書還是復習考大學?一中的余老師對她說:“你好好學習,一定能考個學校,如果放棄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就太可惜了。”可是到了潘山村學,她看到的是一雙雙渴望的眼神和一張張稚嫩的面孔時,不由自主地對學生說;“我就是你們新來的老師,喜歡嗎?”

就這樣,十六歲的她便填寫了人生的履歷,扛起了潘家山鄉親們的重托,支撐起了這個村孩子們的脊梁。在僅有43名學生的村學一干就是七年。

每到星期六下午,何月珍父親就到半路接她,星期天下午,又送一程,年復一年,地里的莊稼收了一茬又一茬,大山里的草枯了又綠了,唯獨沒有變的是何老師父女倆腳下的那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和兩個人的身影,后來父親漸漸走不動了,她就一個人背上背簍,堅強的奔波在崎嶇的山路上。

記得有一次,下了一場厚雪,她身背柴、米、油、鹽,手提酸菜,艱難地爬行在山坡上,忽然她踩在被雪填平的小溝上,滾在山溝里,當她醒來時,背的面撒在了山坡上,背簍掉進溝里,瓦罐摔破了,酸菜灑在身上已結成了冰,身下的雪被體溫融化了,她睜開雙眼,忍著劇痛,支撐著爬起來,含著滿腹的淚水繼續一高一低的前行。

到了學校,因只有她一個老師,加之是星期天下午,學校冷清的叫人心碎,校園里除了一顆白楊樹在寒風中嗚呼,就剩下她和一盞昏暗的煤油燈,煤油燈發著微弱的光,她真正體會到了孤獨無助的傷感和饑寒交迫的滋味,一種莫名的可怕襲上頭來。兩個高年級的女生每天晚上給她作伴,那天因下雪沒有來,她一個人沒有膽量住,只有到學生家里去借宿。

1985年春節她結了婚,丈夫叫她到部隊家屬工廠去當工人,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她沒有去,繼續當起了“孩子王”。年底生了一個男孩,她生下孩子40天就回到了學校,雖然還有一個月就放寒假了,但她放不下學生,就趕來了,親戚幫她帶孩子,娘家人管生活。她的丈夫隨部隊去了老山前線。

真是禍不單行,福不雙降,正在她承受所有痛苦的時候,不滿百歲的兒子半夜發高燒,由于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耽誤了最佳治療期,孩子的耳朵被燒壞,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至今未痊愈。這使她終生都不能原諒自己。

“2005年,我父親在甘谷做手術,我沒有在身邊盡孝心,2009年兒子做手術,我請了一個兒子的同學陪了10天,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同年母親做了手術,我晚上放學坐車連夜趕醫院,早上又趕往學校,沒有長時間陪伴在母親身旁。丈夫在自衛反擊戰中,由于長時間蹲潮濕的“貓耳洞”,得了嚴重的關節炎。”何月珍回憶起這段經歷時眼睛濕潤了,“我這一輩子對不住生我養我的父母、對不住丈夫、對不住兒子。丈夫現在獨自一人在家,除了做飯,還要自己洗衣服,我一星期甚至一月才能回一次家,不能照顧他。”

何月珍今年已經50歲了,所在的每所學校都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學校沒有食堂,附近沒有集市,春夏秋三個季節學生放學后,她到地里挖點野菜,冬天就背一星期的菜,遇上停電或停水,就沒有菜吃。

在三尺講臺上 她撐著并追求著

在潘家山學校的七年里,晚上她走家串戶,動員潘家山100%的學齡兒童都入學了,學生人數最多達到69人,利用農閑時間給鄉親們上夜校,鄉親們稱她為最尊貴的客人,逢年過節,家家都想請她吃上一頓飯。

后來,由于潘家山小學合并,何月珍被調動到后溝小學,這所小學破舊不堪,何老師與另一位老師自己掏腰包,首先給學校通上電,然后把教室的地用磚鋪了,刷新了黑板,添置了桌凳,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教室里買了烤火爐,拉了煤,買了錄音機,光盤。而當時,她只拿80元的工資。她倆每天晚上給高年級學生補拼音,學生成績也提高了,村里的人們贊不絕口,學生家長更是從心底里感謝她們。

再后來所到的幾所學校,她用同樣的愛心去關心、呵護學生,給學生買衣服、鞋,墊付書費、學費,給有病的學生捐錢,這些小小的舉動,撥動了學生的心弦。2010年4月,一次語文課上,在班上三位同學的帶動下,學生自發組織為一個患病的學生捐款,孩子們平時一分錢也舍不得花,但每人手里捧著10元錢,慎重地放到何老師面前,看到同學們的舉動,何老師不由自主地摸出自己口袋里僅有的五十元錢,和學生的愛心融入了一起。她由衷的感動,為自己教出這樣的學生而感動、而自豪,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

何月珍清晰地記得,自己在關子鎮堅守的三十四年中?其中7年,都是一個學校就她一個老師,她既帶幾個班的課,又要承擔所有事務,生活上自己劈柴﹑生火﹑做飯,星期天掃樹葉,燒炕。

何月珍說,兒子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名警察或軍人,但由于耳疾未能如愿,我看到兒子的理想不能實現,作為一個母親來說確實很愧疚。

但兒子李偉的理解使何月珍得到了心靈的安慰:“我現在也為人父了,很理解媽媽的選擇,當時確實是困難沒辦法,所以沒任何抱怨。”

34年來,雖然沒有多少金色的光環,但她的教學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每到逢年過節,所教過的學生的短信祝福如雪花片飛來,她在美好的回憶中和學生們一起分享著人間的幸福與快樂… …

后溝村的家長只要提起何老師,就激動地說︰“我們都很懷念,她教的那一屆學生,好幾個當上了老師,她幫助我們村人改變了舊觀念,嘗到了學習知識的甜頭,不管家庭情況如何,我們都要叫娃娃上學。”

在人生旅途上 她的快樂在平淡歲月里定格

1996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轉為一名公辦老師,這成為她從教生涯中又一個新的起點。

何月珍的女兒李英回憶起童年的生活時說,我和哥哥的童年是在媽媽身邊度過的,我們天天吃著媽媽做的酸菜揪面片,連一個電視都買不起,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太少。大學畢業后,我在上海簽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一月掙的錢是母親的兩倍多,每當我拿到報酬的第一時間,感到的是興奮外,會馬上想起遠方山溝里沒見過世面的媽媽,一絲絲傷感便涌上心頭。如今,在媽媽的勸說下我回到家鄉成了一名教師,我要沿著先輩們的路走下去,讓自己的夢在三尺講臺上飛翔!

盧行生既是何月珍在梨堯小學的同事,也是何月珍二十年前在后溝小學的學生,是何月珍潛移默化的熏陶,他毅然選擇了教師職業。并且一直堅守在山區學校。

篇9

秋天本身就是一個成熟而飽滿的季節。可柿子黃了,葉已枯老;棗子紅了,黃葉滿地;就是最幸運的金橘,帶著溫暖的紅色和黃色壓彎枝頭的時候,那葉子早已綠得發黑,顯出垂老之狀。讓人分明感到,成熟和飽滿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成熟不等于成全,飽滿不等于圓滿。

只有這,這野菊,花和葉子同時進入生命的旺季,黃花綠葉,爛漫葳蕤,一樣的精神,一樣的新鮮,一樣的生機勃勃,在日漸頹敗的曠野,綻放成一種象征。陽光越來越稀薄,這一叢野菊好似要填補陽光離去后形成的空白。只是,花朵上的清香無語,一任瑟瑟的秋風洗濯芳華,每一朵花都帶著感激和期盼的神色,迎風招搖,似乎遠方有漸行漸遠的摯友,有心儀已久的嘉賓。摯友是秋,嘉賓是冬。野菊就這樣靜靜地站在秋與冬的結合部,站成時間長卷中的一枚逗號,隔開了豐收的喧囂,與圍爐取暖的安謐。

常有蜜蜂來賀,已無浪蝶光臨。寂寞與凄清是這個季節的主題,更是野菊面臨的光景。

不遠處,有一垂釣的老者,好似當年渭水河畔的姜子牙,白發如雪,端坐水湄,僅少了隨時可以捻起的飄飄胡須。稍遠處,一頭牛在草窩中,俯臥成國畫里常有的姿勢,牛頭高昂,斜向虛空,正有一陣沒一陣地反芻,仿佛在默念著什么。這是一頭健壯的水牛,而且正當壯年。經過一個季節的勞累,此時才得清閑,俯臥,反芻,是最佳的姿勢。如果能添得一只喜鵲守在牛背上,那就再生動不過了。可惜牛背上,除了秋風,什么也沒有。

于是,想起歷史上許多關于的詩句。陶令籬下采菊,心性不閑,抬頭翹盼,望眼南山――南山之外紅塵滾滾,誰知道什么時候,會有喜訊從山外傳來;歐陽修夕陽欄邊,金蕊流霞,只嘆百草盡摧,若要提一籃秋天回家,除此野菊,別無它選。還有白居易、李易安……但凡心懷“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癡”情緒的詩人詞人,都能將關于菊的詩詞寫到極致。

篇10

“秋風掃落葉”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落葉和著雨點,在空中飛翔,自由美麗,卻漂泊無依。最終,“落葉歸根”,化作“春泥更護花”。

秋天是一個孤寂的季節,正因為如此,秋天才成為思鄉的季節,才最能撩撥游子的琴弦,才會有那么多佳句名篇出自秋天。在這個寂寞的秋天,我還未曾體會到思念親人,只道荒涼慘淡。

落葉踩在腳下發出“吱吱”的聲響,也不知道怎么的,竟想起小時候追著落葉跑的場景來了。不為別的,只為看那“枯黃的蝴蝶”。枯葉飄然落地,經不住秋風的撕扯,落寞的離開。這時總忍不住想要用手去觸碰,想要觸摸那種感覺,卻總也抓不住它。往往我為了一片葉子,跑到一個地方,剛剛停駐的地方便有落葉飄落。或在我不經意間,從我身后落下一葉。當正要張開雙手承接的時候,有股秋風總會把葉子吹走。我本就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更經不起他這么摧殘。如果老天爺在我面前,我一定狠狠揍他一頓,憑什么這么蹂躪我幼小的心靈!許是老天爺受不了我的謾罵,便讓一落葉輕拂過我的臉頰。我伸手接住,,葉子的脈絡清晰的展現在眼前。平靜中夾雜著些許悲傷,凄美中略透著清爽,沒有污染,沒有雜質。迷惘,感悟,憂愁灑滿了整個心房。我輕撫著葉然后放手,讓它隨風而去。

曾幾何時,我也會為了一件小事,一個小東西和同伴互不相讓,吵個不休。現在想來,不過是一件小到不能的小事,平凡到滿大街都有的東西,卻值得爭吵不休,甚至于“大大出手”,為什么?難道只有那樣才會有贏的體面;才能夠心情舒暢嗎?我隨手摘下一朵花,細細端詳,它也不是多么漂亮么!深吸,早已不是記憶中熟悉的味道。那味道早已消失在那似水流年里。手一松,它便離我而去了,最終還是飄落。我輕輕地從花上踏過,那花在我的腳下,化作縷縷清香。我稍作停頓,繼續向前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