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雷鋒事跡范文
時間:2023-04-11 07:5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活雷鋒事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雷鋒(詩4首)
王家富
拜訪雷鋒故居
在小鎮繁華的影子里
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骨頭一般硬扎的黃土地
托起土磚小木屋,真像
五十多年前的主人
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
破敗得不能再破敗了
房梁上飄落一粒塵灰
突然撥出誰的眼淚
庭前,郁郁蔥蔥的綠
雷鋒像章
作為首次參觀紀念,我在雷鋒故居
帶回一枚像章 別在胸口
似乎就有一股力量
在湖面,擊起層層漣漪
雷雨中,遞給陌生孩子的一把雨傘
車流里,撿拾他人掉下的物品
公交上,自然讓座,友善提醒
小偷盯上的錢包
如果有老人跌倒
我自然會扶起市井冷漠的眼神
不用擔心,是否會成為“彭宇第二”
當胸口,有一枚溫暖的像章
是的,這個時代更需要雷鋒
需要雷鋒,就像沙丁魚
需要鯰魚
破冰
滋生,春風化雨的暖意
就像荒涼的山丘,需要
一粒種
破殼
報告,春潮涌動的生氣
長沙<——>沈陽
這是一列火車,普通得
像南來北往的匆匆過客
綠皮車廂的一粒粒螺絲釘
這是一條紐帶,一頭拴著故鄉
一頭拴著名字閃光的疆場
視人民至上的,人民總把他的故事世代頌揚
這是一條道路。趟過泥濘
穿越荊棘的窮苦孩子
享受哪怕一滴陽光,也要回報春暉萬丈
這是一個小小的示范。一個自然的舉動
刺激著市井那根冷漠的血管
篇2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經驗
類風濕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多關節的慢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如晨僵、關節腫脹、疼痛、皮下結節、關節侵蝕、關節畸形等[3]。我國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約為0.32~0.36%,女性發病率明顯的高于男性,30~50歲和60~69歲為本病的兩個高發年齡段。藥物治療原則包括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聯合用藥; 長期觀察。早期診斷是改善預后的關鍵因素[4]。類風濕關節炎一旦發病,如不積極正確治療,幾乎100%的致殘率[5]。通過積極正確的治療,絕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癥狀是能夠得到控制的,很大程度的改善了疾病的預后。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題,雖然美國風濕病協會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均有提出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準,但是依然各有弊端。
1兩種診斷標準的對比
1987年美國風濕病協會的分類標準主要依據患者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的資料,進行綜合評估,主要用于區分其他風濕病。且其納入的研究對象平均病史在7年左右,對于早期患者,其敏感性較低。大量的早期關節炎患者不能夠早期明確診斷而延誤治療,影響患者的預后。新標準剔除了癥狀持續6w以上及對稱性關節腫脹,敏感性較1987年分類標準的敏感性高。在病程較短的情況下,2009標準可以更多的剔選出患者,但其特異性較1987年分類標準降低,存在過度診斷的缺陷同時也出現了更多的誤診率。
2向陽教授簡介
導師向陽,男,醫學博士,曾留學日本,湖北省風濕病學會委員。從事風濕病臨床20余年,回國后領導建立了省重點科室風濕免疫科及省重點風濕病免疫干預實驗室,承擔并完成了多項各級科研課題。筆者根據近兩年來有幸跟隨導師向陽教授在門診行醫,受益匪淺。閑暇之余總結個人心得體會,以供探討。
3類風濕關節炎診斷經驗
跟隨導師門診近2年的時間發現,在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中我們更傾向于使用ACR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 EULAR )2009年的RA診斷標準和評分系統來對患者做出診斷和評價。筆者在不斷的臨床學習中總結了如下的診斷經驗:
3.1同時出現了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腫痛的或者腕關節腫痛的,不論關節數目和有無明確影像學變化,都必須高度懷疑類風濕關節炎。我們將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分為必要條件和相關條件,必要條件分為至少一個關節腫脹和確切的滑膜炎;相關條件包括① 血清學: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和類風濕因子( RF);②受累關節的種類和數量;③滑膜炎的病程;④急性血象反應: 紅細胞沉降率( ESR)和C- 反應蛋白(CRP)。這樣我們通常將滿足必要條件并且有明確的x線指征的患者直接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對于沒有x線指征的進入2009年新標準提出的評分系統,將≥6分的患者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
3.2僅僅只有遠端之間關節腫脹、疼痛的不論關節數目,都不是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侵犯關節順序大致按照早期侵犯近指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逐步至肩關節、膝關節;晚期至肘關節和下頜關節的規律發展。類風濕關節炎侵犯遠指關節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出現,而大多數的手骨關節炎患者表現出來的是遠指關節的腫痛,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典型的赫伯登結節和布夏爾結節。
3.3關節疼痛、晨僵病程短或者斷斷續續的;晨僵持續時間小于30min的類風濕關節炎可能性小。類風濕關節炎(RA)是由于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激活了機體自身的各種炎性因子和效應細胞的一種炎性關節炎。炎性關節炎造成的疼痛、晨僵一般來說較骨關節炎等疾病引起的晨僵要重,并且只要炎癥存在這些癥狀就持續存在。因此,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關節腫脹、疼痛和晨僵一般來說是持續性的疼痛,疼痛時間較長;伴隨的晨僵時間大多在30min以上。
3.4類風濕因子RF和抗CCP抗體是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中兩個重要的血清學指標,聯合檢測RF和抗CCP抗體對早期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F的敏感性高特異性低,抗CCP特異性高敏感性低。常會忠[6]等對12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和153例非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做了對比研究,發現RF和抗CCP抗體結合起來可以避免類風濕因子低特異性而導致誤漏診,提高了抗CCP抗體的敏感性,提高了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正確率。在臨床工作中,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建議常規檢查RF、抗CCP抗體。
3.5類風濕關節炎預后與抗角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AFP、抗CCP抗體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為了早期判斷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后,我們通常要求患者檢查抗角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AFP、抗CCP抗體等。這些指標往往與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后呈正相關關系。韓彤昕[7]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風濕免疫病房住院治療的76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患兒及54例非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患兒進行了觀察研究聯合檢查對判斷疾病的活動度、病理損害程度和預后有臨床意義。但是目前暫時沒見到對成人類風濕關節炎預后評估的報告。
4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判斷
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因為免疫功能的紊亂通常會導致血液系統的病變,如白細胞、紅細胞減少,血小板增多。血常規不僅能看到白細胞的變化,而且能知曉患者是否出現了貧血或者有血小板變化。血沉(ESR)和C- 反應蛋白(CRP)均為非特異性的炎性指標,能夠反應關節炎的情況。由于CRP能對身體的炎癥做出迅速的反應,因而我們在臨床中往往將此三項檢查加上RF定量作為評價類風濕關節炎活動度的必查項目。臨床中我們發現持續高滴度的RF陽性和ESR、CRP長期不降的患者往往類風濕關節炎進展快、預后差,這與國內國際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5結論
目前國內并不是所有的醫院都有風濕免疫科,甚至很多三甲醫院都沒有風濕免疫科,更談不上有專業的風濕免疫科醫生。在沒有風濕免疫科的醫院,絕大多數的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首診科室為骨科,骨科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斷的正確率非常低。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的一項針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治現狀調查發現,43.3%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因被誤診耽誤病情。葉志中[8]等人對深圳市類風濕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誤診率約為35%。總結學習風濕病專家的臨床經驗,對于提高風濕病的診斷及對風濕病的病情活動判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Arnett FC,Ed worthy S M, Bloch D A, et al.T he American rheum at 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14.
[2]張卓莉. 類風濕關節炎新的分類標準誕生[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0, 14( 3) : 212-214.
[3]章旭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鋪灸治療的護理[J].護理雜志.2010,(24):63-64.
[4]Machold KP. Prevention and cur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s it possible[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 2010, 24(3): 353-361.
[5] Young B J, Mallya R K, Leslie R D, et al. Anti-keratin antibodi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79, 2(6182): 97.
[6]常會忠,張加玲.抗CCP抗體和類風濕因子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意義[J].中國熱帶醫學.2011,(05):95-96.
篇3
(P > 0.05)。結論:獨活寄生湯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較好療效,能迅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關鍵詞】 關節炎,類風濕;中醫藥療法;獨活寄生湯;甲氨蝶呤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是一種常見的以對稱性、慢性、進行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病可致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致殘率高,西醫尚無特效療法。筆者采用中藥獨活寄生湯聯合甲氨蝶呤內服治療RA患者41例,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門診和住院RA患者81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治療組41例,對照組男12例,女28例;年齡20~69歲,平均(43.6±5.2)歲;病程1.1~28年,中位數12.5年。治療組男15例,女26例;年齡19~70歲,平均(44.7±6.1)歲;
病程0.5~31年,中位數11.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診斷標準;②年齡18~70歲;③愿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②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肝腎功能損害及胃腸道、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或繼發疾病者;③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相關禁忌癥者;④過敏體質或對治療藥物過敏者。
2 方 法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
每周1次,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獨活寄生湯(組方:當歸20 g、川芎12 g、白芍20 g、干地黃20 g、人參20 g、茯苓15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牛膝15 g、獨活10 g、秦艽10 g、防風10 g、肉桂心10 g、細辛5 g、甘草10 g)水煎劑,每日1劑,分3次口服。兩組均以12周為1個療程。
2.2 觀察指標 觀察并詳細記錄治療前后晨僵時間、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計算DAS28評分;觀察兩組平均起效時間及HAQ指數變化。
2.3 不良反應監測 觀察皮疹、胃腸道反應、貧血、白細胞減少以及肝、腎功能異常等。
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治療前后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 果
3.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DAS28評分和HAQ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組內DAS28及HAQ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DAS28評分及HAQ評分改善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20%所需時間比較 采用關節腫痛的VAS評分進行評價,記錄關節壓痛數及晨僵時間。結果發現,治療組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緩解患者關節腫痛、關節壓痛及晨僵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組ESR下降較對照組快,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05),見表2。
3.3 不良反應 對照組出現一過性轉氨酶升高1例,經藥物保肝治療后逐漸恢復正常;出現白細胞減少2例,加用升白藥后白細胞逐漸恢復正常;治療組出現惡心2例,服用護胃藥癥狀緩解。
4 討 論
RA屬中醫學“頑痹”“痹”“歷節”等范疇,以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重著、麻木、腫脹、僵硬、甚則變形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疾病。RA作為一種常見風濕病,其中醫病因病機為“虛邪瘀”[2],即正氣虧虛,衛外不固,風寒濕等邪氣侵襲;或臟腑功能失常,痰瘀內生,阻滯經絡,氣血不通,而致本病。
獨活寄生湯出自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在臨床上被運用于各種痹病的治療,包括RA、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等。本方具有滋補肝腎、養血祛風、散寒除濕等功效。方中獨活、杜仲、牛膝、桑寄生補益肝腎,強健筋骨;四物湯可以養血活血;人參、茯苓、甘草益氣固表。以上藥物補肝腎、益氣血,扶正為主。秦艽、防風、肉桂心、細辛祛風散寒除濕,以祛邪;四物湯合牛膝又可活血通絡。諸藥合用,扶正為主兼祛邪通絡,標本兼顧,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獨活有鎮靜、鎮痛等作用;秦艽有抗關節炎、鎮靜和鎮痛等作用;防風有明顯解熱作用且能明顯提高痛閾;杜仲作用于中樞可使動物安靜、貪睡、不易接受外界刺激;牛膝能使周圍血管擴張,且有止痛作用;川芎則能抑制動物自發活動,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黨參具有強壯、補血和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甘草也有抗炎、抗變態反應及鎮痛作用;茯苓具有鎮靜作用;肉桂能增強血液循環、鎮痛;細辛具有局部麻醉及解熱、鎮痛作用[3]。以上各藥的藥理作用,均與本品的整體作用有一定關系。藥理研究表明,本方有抗炎、鎮痛作用,能顯著增加免疫器官胸腺、脾臟的重量,明顯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對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實驗表明,本方能明顯增加毛細血管管徑,增加毛細血管開放數,延長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縮的潛伏期,對抗腎上腺素引起的毛細血管閉合[4-5]。治療組無肝損傷,說明本方可以扶正補腎,具有抑制甲氨蝶呤副作用的功效。
總之,獨活寄生湯臨床上具有補虛不留滯,攻邪不傷正,補肝腎、養氣血、祛外邪、通經絡等功效,對RA有較好的臨床效果。甲氨蝶呤作為治療RA的基本藥物,各國診療指南均推薦本藥[6],但單獨長期應用,毒副作用很大,因此和獨活寄生湯聯合應用,可減少其用量及毒副作用,增強療效,值得筆者進一步研究和實踐。
5 參考文獻
[1]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診療常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0-54.
[2] 婁玉鈐,婁高峰,婁多峰,等.基于“虛邪瘀”理論的風濕病學科體系建立及相關研究[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2,1(1):10-15.
[3] 顏正華.顏正華中藥學講稿[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86-289.
[4] 丁安偉,徐立,馬紅,等.現代中藥臨床手冊[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16-132.
篇4
【關鍵詞】 人性化特色護理; 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活動; 生活質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joint activitie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haracteristic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5 152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7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uma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joint tenderness index,the index of joint swelling,28 joint 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 sco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Before treatment,joint tenderness index,joint swelling index and DAS28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reatment(P
【Key words】 Humanity care; Rheumatoid arthritis; Joint activities;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9.028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系統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多表現為手、腕、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癥,引起關節疼痛、腫脹及活動障礙[1]。類風濕性關節炎為慢性疾病,病程長且反復發作,對患者骨骼、軟骨及組織產生永久性傷害,最終導致患者關節畸形甚至是殘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造成巨大負擔[2]。目前臨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尚無特效藥,藥物治療只能暫時緩解患者癥狀并不能根治,患者癥狀依然存在,有研究表明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癥狀[3-4]。本研究通過采用人性化特殊護理干預類風濕性關節炎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科住院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給予恰當的治療方案,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6例。對照組男43例,女33例,年齡28~73歲,平均(54.92±9.81)歲,平均病程(16.21±5.47)年;觀察組男44例,女32例,年齡28~74歲,平均(54.89±9.83)歲,平均病程(16.24±5.4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協會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2)年齡在18歲以上;(3)DAS28評分>5.1分,疾病處于活動期;(4)意識清晰,能夠遵醫囑配合治療,表達和溝通能力正常;(5)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具有嚴重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2)存在嚴重感染性疾病、精神障礙患者;(3)關節嚴重畸形,根據我院自制自理能力評分表測定自理能力
1.3 護理干預方法 根據兩組患者的個體病情,選擇科學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對病情進行控制和改善。對照組在住院期間,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人性化特色護理干預。
1.3.1 常規護理干預 (1)用藥指導:目前臨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多采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非甾體抗炎類藥物等,如不正確服用極易產生副作用。患者必須遵醫囑按時按療程服藥,禁止擅自停藥或換藥,同時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說明藥物的服藥方法、劑量及不良反應情況[7-8]。(2)病情觀察及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關節腫脹及皮損情況,特別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易受到寒冷、潮濕等因素的影響,在護理過程中要叮囑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可指導患者在早晨用溫水浸泡關節,加快血液循環,緩解晨僵,利于減輕病情。(3)飲食護理:限制患者使用刺激性、油膩、高脂肪和蛋白質食物,多食維生素、纖維素高的食物。(4)心理指導: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程長、病情反復且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和不便,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悲觀等負面情況,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通過與患者溝通,講解疾病知識,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息,并指導家屬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減輕患者精神負擔,主動配合治療[9-10]。
1.3.2 人性化特色護理干預 (1)患者自我管理與健康宣教:由專職護理人員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發放健康宣傳手冊,醫護人員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健康目標計劃書,指導患者將用藥、飲食和運動情況都記錄下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患者住院期間定期舉行患者交流會,由自我管理效果好的患者進行經驗交流,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自覺性,主動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提高治療效果[11]。(2)建立協調家屬護理管理模式:對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和培訓,使其掌握相關健康知識和簡單的護理方法,以便患者出院后由家屬負責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確保患者按時按量服藥,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和疼痛護理,利用親人間的關懷及時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在家庭生活中能夠得到良好的關心和照顧。(3)制定科學訓練措施:關節功能鍛煉是防止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的重要措施,因此制定科學訓練措施是人性化特色護理干預的重要內容。患者入院后先進行簡單的床上訓練,包括肘膝關節、指腕關節屈伸練習、肌肉收縮交叉訓練,每日3~4次由護理人員或家屬配合完成;當患者病情稍微緩解后進行肌肉收縮訓練,包括關節周圍肌肉的靜力性收縮、維持在5~10 s,2~3次/d;當炎癥控制,疼痛緩解后,可進行關節活動訓練,練習四肢關節活動操,主動聯系各關節的屈伸、旋轉、內收、外展、后旋等動作,并利用洗臉、彎腰等日常起居活動訓練患者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增強患者關節活動度[12-13]。(4)全程護理干預:實施住院期間和出院后6個月全程護理干預,建立隨訪制度,由責任護理人員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的飲食、用藥和心理狀態[14],并進行相應的指導;建立QQ、微信患者群,由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實時指導,幫助患者解決在用藥、康復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患者能夠長期堅持訓練,提高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臨床癥狀指標: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根據觸痛關節數量、腫脹關節數量和血沉,計算患者DAS28評分;采用健康調查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各項滿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關節癥狀與關節活動度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痛指數及DAS28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較護理前均明顯降低(P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8個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發病率高,如不妥善治療進行有效控制,患者極易因慢蝕性關節炎導致關節畸形或功能異常,最終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雖然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但是目前尚無特效藥,一旦停藥或受外界刺激極易復發,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信心[15]。因此結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點與患者實際情況,制定人性化特色護理干預方案,對患者治療與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人性化特色護理干預是以患者為根本、注重護理延續性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治療依從性不同,因此人性化特色護理干預注重個性化護理,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一對一講解,制定康復計劃,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自覺配合治療和康復措施,提高護理效果[16-17]。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受到直接影響,而加強患者功能鍛煉指導,幫助患者掌握肢體功能協調性、靈活性的鍛煉方法,對于患者恢復關節活動,減輕關節畸形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因為患者病情不同,鍛煉方法不能一概而論,人性化特色護理根據患者病情制定了循序漸進的鍛煉方法,根據患者病情的發展階段采取有針對性的鍛煉措施,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關節活動功能[18]。由于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規范治療,而不持續規范治療與持續規范之類的預后和生活質量相距甚遠,因此不能僅重視住院期間的護理,即便在出院后也要給予患者一次長期、穩定的護理干預,而人性化特色護理有效滿足了患者的需求。由于醫護人員數量有限,特別是出院后,護理人員不在身邊叮囑,很多患者就會放松治療,甚至放棄治療,而家屬就是護理人員的一種延續,在人性化特色護理中,通過建立協調家屬護理模式,充分調動家屬的作用,在必要時能夠為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叮囑患者用藥、按摩、督促治療,同時,還能夠有效緩解不良情緒,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19-20]。同時,人性化特色護理注重全程護理,將護理干預由住院期延長至出院后6個月,通過電話、微信、QQ等即時社交軟件保持與患者、家屬的密切聯系,對患者出現的各種問題能夠及時解答,并督促患者堅持住院期間的各項計劃和注意事項,有效地保障了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人性化特色護理干預后,患者的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痛指數及DAS28評分均明顯改善,且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8個維度評分均明顯升高,說明人性化特色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活動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長,對患者的心理、生理影響均非常大,因此在護理干預方面不能局限于單一的方法或一時性的護理措施,通過采用人性化特色護理干預在保障常規護理的同時,注重護理干預的個性化、科學化、延續性,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菲.個體化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健康狀況的治療效果研究[J].中國醫刊,2015,50(11):95-97.
[2]黃謹,蔡亮,吳宇.關節鏡下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7):114-116.
[3]張瓊予,孫李萍,向月應.護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心理狀態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5,36(8):162-164.
[4]董巧云,李惠兵,岳紅,等.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4,43(10):1438-1439.
[5] Wilburn J,McKenna S P,Twiss J,et al.Further international adaptationand validation of the Rheumatoid Arthritis Quality of Life (RAQoL) questionnaire[J].Rheumatol Int,2015,35(4):669-675.
[6] Katumba J,Obore S,Kaye D K.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at Mulago Hospital,Uganda[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3,122(2):115-117.
[7]岑筱敏,梁燕,謝其冰,等.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四種評價方法的比較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2015,46(2):280-284.
[8]郭粉蓮,蔡旭,葉志中,等.類風濕關節炎生存質量評估與療效關系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4):1210-1211.
[9]孫安民,王偉.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CXC 趨化因子配體16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5,25(17):2931-2927.
[10]高超,陳立紅,黃曉瑋,等.全程護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Z1):90-91.
[11]武長江,李偉,郭曉東.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3):496-498.
[12]張偉勇,黃映華,曾秋容.社康護理模式序貫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臨床療效及滿意度影響[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5,34(5):503-505.
[13] Kupfer P,Huber R,Weber M,et al.First-time application of multi-stimuli network inference to synovial fibroblast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J].BMC Med Genomics,2014,7(1):40.
[14] Nagai N,Ito Y.Effect of solid nanoparticle of indomethacin ontherap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rat[J].Biol Pharm Bull,2014,37(7):1109-1118.
[15]余菊,林征,張育,等.授權教育對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4):1323-1325.
[16]孫山,付素心,李文.五味甘露藥浴洗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3):100-102.
[17]王新,李麗,曲郁祓,等.協同家屬護理管理模式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2):1401-1404.
[18]吳計萍,曹保媛.延續護理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4,34(12):941-943.
[19]蔡旭,肖劍偉,郭粉蓮,等.中醫護理對提高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5):402-405.
篇5
左奶奶的中國夢
在鄭州火車站廣場南側的志愿服務亭,有位“奶奶級志愿者”左春秀,她已經82歲了,離休后帶領老年義務服務隊為過往旅客提供志愿服務,一干就是25年,辦好事超過1萬件。她曾被評為感動中原十大人物,被人民日報稱為傳遞基層正能量的100人之一。
近日,鄭州車站的青年人也來到服務亭,和左奶奶一起為旅客提供指路問路、敬老助殘、心理咨詢、購票引導等幫助。閑暇之余,聆聽左奶奶先進事跡,感悟她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為旅客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
左奶奶說她的夢想就是,能更好地為更多的旅客服務。看到新一代鐵路人接起自己的接力棒,左奶奶欣慰地笑了……
“獻血哥”的粉絲團
劉偉棟是鄭州機務段的一名火車司機,自2006年9月以來義務獻血近5萬毫升,相當于自身全部血液的8倍,2010年被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之后還曾被評為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感動鄭鐵”十大道德模范人物。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劉偉棟經常向同事們“灌輸”無償獻血常識,經常參加紅十字會組織的無償獻血宣傳志愿活動,親自創建“造血干細胞”QQ群,交流的網友達到300多名。通過他的宣傳發動,有60多位同事和朋友先后參與無償獻血。劉偉棟的粉絲越來越多,“獻血哥”的隊伍越來越大。
“明星爸”的“煩心事”
周振亞是鄭州鐵路局的十大服務明星之一,是新鄉東站的客運值班員。多年來,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服務旅客中,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但最近卻遇到了煩心事。
周振亞的女兒升初中后,學習成績不理想,而周振亞又忙于工作疏于輔導。得知這一消息后,新鄉車務段團委發出招募令,在該段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中招募義務家教,三名曾經的語文、數學、英語“尖子生”來到周振亞家輪流為他女兒補習功課,還帶來一些課外輔導材料、勵志書籍、學習用品。通過一段時間的輔導,女兒進步明顯。該團委還專門制作了“共青團服務卡”,印有5名青工的名字、擅長課程、畢業大學、聯系方式等,承諾隨叫隨到。“明星爸”的“煩心事”不再煩心,周振亞又全身心投入到服務旅客的工作中。
“活雷鋒”的新徒弟
李延明是鄭州鐵路局十大道德模范之一,是鄭州北站的職工,義務為他人修理家用電器34年,服務對象超過2000人,修理電器6000余次,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活雷鋒”。
“需要幫忙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一些新型的智能家電,感到有些吃力了!”隨著“活雷鋒”的名氣越來越大,找上門來的人也越來越多,54歲的李延明忙得有點喘不過氣。
為此,鄭州北站團委召開“學先進、展作為、雷鋒精神代代傳”座談會,動員有電工維修基礎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到李延明的隊伍中來。青工陳方正、伍峰成功拜李延明為師,成為李延明志愿服務隊的新成員。該站團委還成立了“愛心搬運工”服務隊,在李延明出門維修電器時,幫忙搬運家電,跑前跑后搭把手。不少年輕人想學好技術,也加入到李延明的隊伍中來。
“蔡功臣”的心頭病
篇6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XXX市文明辦舉辦的“道德講堂”觀摩活動,觀看了介紹大連供電公司長海分公司調度主任劉龍事跡專題片《大愛無言》。在長度共11分34秒的微電影中,講述了大連供電公司職工劉龍31年照顧孤寡老人王玉英的故事。被稱為海島“活雷鋒”的劉龍,不僅自己幾十年如一日,還帶著妻子和兒子共同精心伺候王玉英老人。隨后劉龍現場向大家講述了他與家人31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王玉英的感人事跡。
1981年,剛剛20歲的劉龍還是長海縣大長山島守某部衛生員,通過老班長張玉軍認識了駐地一名叫王玉英的五保戶老婆婆。王玉英老人一生沒有生育,無兒無女,老伴兒多年前去世,留下她一人孤苦度日。老人的經歷令善良的劉龍心酸,之后劉龍便經常為老人送藥上門,為老人挑水、買煤、劈柴、掃院子、侍弄菜地,包攬了家中所有繁重的活兒。一晃三年過去了,1985年劉龍要復員回撫順老家了,通過三年多的相處,劉龍和老婆婆建立起了真摯的感情,老婆婆平時有啥好東西都要等劉龍來吃,一聽說劉龍要走淚水不住地流,劉龍也已經把老婆婆當作自己的親人,放心不下讓老婆婆一個人生活。就這樣,劉龍最終放棄了家人為他找好的工作,帶著對父母的愧疚,毅然留在當時條件很差的海島,陪伴老人安度晚年。不久,劉龍義務照顧孤寡老人的事跡打動了海島姑娘王麗君的心。他們結婚后,王麗君不僅不嫌棄劉龍有“姥姥”這個負擔,還和劉龍一起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
30多年來,他用無私的愛為王玉英老人送去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溫暖和關懷,幫助王玉英老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日子。劉龍的事跡在社會廣為傳播,被百姓譽為海島“活雷鋒”,被授予央視“2012溫暖中國”年度人物、大連好人、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范,遼寧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獲得了種種榮譽后,劉龍仍然和以前一樣,依然兢兢業業地在安全供電的第一線認真工作、用心照顧姥姥。對自己成為“名人”,劉龍還顯得挺不好意思,“其實,我也沒干什么,都答應照顧老人了,難道讓我半道兒撇下老太太不管嗎?”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做好事很難。一件件小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平凡人的不平凡。劉龍的事跡雖不是轟轟烈烈,但點點滴滴的付出告訴我們,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總有一種溫暖能感動人心,這是溫暖中國的正能量。正如劉龍所說:“社會需要愛心,愛心的凝聚可以成為道德的力量”。
愛無大小,小善也是大愛,在我們身邊總有人能把愛不斷地施于受助者。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身邊,并不缺少這樣平而不凡的人和事。
近日以我局團員青年為主體的局“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奔赴西崗區北京街道九三社區,亮身份,聽民聲,結對子,送服務,話合作。雙方舉辦了莊重而熱烈的志愿服務結對簽約儀式。按照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敬老愛幼、文明禮儀知識普及、文化體育、網絡文明傳播、普及環保知識等方面開展合作,不斷充實“星期六志愿服務日”內容,共同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項目化、常態化開展。
篇7
近日,我們學校集體組織觀看了影片《青春雷鋒》,我對《青春雷鋒》這部電影非常喜愛,其中的實力派影帝成泰鏊茉斕"張書記"形象我更為喜歡。《青春雷鋒》以雷鋒故事很好地闡述了雷鋒先進事跡,謳歌了雷鋒精神。這部電影,通過更多的歷史事實,讓我更深的了解了雷鋒寶貴的精神。這部電影將激勵我不斷前進。以下是我對該部影片的觀后感:
電影《青春雷鋒》主題鮮明,基調昂揚,著力展現了雷鋒平凡而偉大的成長經歷,用生動的影像和鮮活的細節展示其"感恩社會、熱愛生活,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助人為樂、服務人民"的精神。銀幕上的情節逗笑、溫暖和感動。而主人公雷鋒的成長,離不開"雷鋒教父"張書記的諄諄教誨,兩人情同父子的多場感情戲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看了《青春雷鋒》這部影片,我也才明白,雷鋒不僅僅只是做好事,雷鋒更愛崗、敬業,樂于奉獻。雷鋒精神絕不僅僅是做好事不留名,雷鋒精神有著非常全面和深刻的內涵,雷鋒精神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缺少的養分,雷鋒他那燦爛的微笑在這個熙熙攘攘的時代依舊促動著我們的心靈,雷鋒精神也一定會永遠激勵著我們。我的心得體會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為人民服務應該人人參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雷鋒同志的價值觀,在他短短的22年生命歲月里,他一直踐行著這個價值觀,盡管他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是絲毫無法掩飾他的偉大,他所做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構成了他的偉大,他將自己那些平凡的腳印,一個個清晰地刻在人們的心中,深深感動了幾代中國人,甚至影響了無數的外國人。
二、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在四化建設的旅程中,雷鋒精神之花已在我們這一代身上重綻笑臉。讓我們把雷鋒這種"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精神作為一種精神財富流傳后世,發揚光大,為祖國--這個五彩繽紛的百花園增添一分春色。
三、學雷鋒要從當下做起。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實在在地做一件事,"覺悟"是人生最大的目標,而雷鋒精神就是無我利他的正能量,就是做好人做好事的平常心。
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實際行動"傳承仁愛之心,弘揚傳統美德",從"一"做起,節約每一滴水,節省每一度電;每天給人一個微笑,為別人做一件好事;每天克服一個缺點,取得一點進步,像雷鋒學習,做一個新時代的活雷鋒。
我們以后要做一個"活雷鋒",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為國爭光。
我們以后要先把今天的事干完,再干其他的事。
我們以后要做那種光榮的事,而不做那種行為丑陋的事。
篇8
針對本班學生多為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平時表現較為自私,缺乏互助意識與奉獻精神,擬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課活動設計,引導學生明白:雷鋒精神的內涵在于奉獻,使學生切實感受身邊的好人好事,激發奉獻的情感,學會關心與幫助周圍的人,共同創造生活中的美。
二、活動重點
奉獻是雷鋒精神的內涵,是美的真諦,學生應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生活中無限的美。
三、活動準備
1、組織學生收集雷鋒事跡、故事,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和《愛的奉獻》;
2、發動全班同學分小組搜集有關雷鋒的事例與名言,并做成電腦小報或手抄報 ;
3、在搜集資料的同時布置學生進行專題討論:
①我班有哪些好人好事?是否體現雷鋒精神?
②我班存在哪些與雷鋒精神相違背的現象?
4、教師歸納專題討論結果,用于班會課上的討論;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及典范人物事例,以備班會課討論;
四、活動程序
1、主持人宣布班會課開始;
2、小合唱《學習雷鋒好榜樣》
3、雷鋒的故事
4、講述身邊好人好事
5、小組討論
6、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7、小報評比
8、活動結束
五、活動過程
(一)、整隊
中隊長整隊、出旗、敬禮、唱隊歌
(二)、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甲:三月趕走寒冬,悄然而至;
乙:三月融融暖意,卻上心頭;
甲:三月的嫩綠,三月的和風,三月的輕柔,構成一幅極美的圖畫。
乙:是誰創造了這么美的春天?
合:是雷鋒,是我們身邊的少年隊員們。
甲:下面請聽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
(三)、小組合唱:《學習雷鋒好榜樣》
(四)、請聽雷鋒的故事
……
(五)、各小組匯報學雷鋒事跡
甲:同學們,我們身邊有許多活雷鋒,美就在我們身邊,請大家講述身邊的好人好事……
小組輪流交流
乙:同學們的發言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雷鋒其實哪兒也沒去,就在我們的身邊。
(六)、小組討論
甲:自然景觀是一種美,愛人助人難道不是一種美嗎?這一種心靈的美,更能讓人感動,更能體現美的真諦。可是有的同學說: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有這么傻的人嗎?有的同學說:這叫吃虧,下面請大家討論,下面的做法對嗎?你有什么想法?
①同學請教問題——諸多借口,不愿解答;
②早上值日遲歸——其它同學不愿幫忙,班集體被扣分;
③好朋友上課違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④班干部履行職責——其它同學不配合甚至搞破壞;
⑤同學的課本不見——袖手旁觀“看好戲”。
(八)、合唱《愛的奉獻》
乙:主持人:實際上,雷鋒精神的內涵——奉獻依然存在我們的生活被千千萬萬的人所學習與繼承,以美而純潔的心靈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愛與美,感受到如三月和風般的溫暖與舒適。請聽合唱《愛的奉獻》。
(九)、中隊輔導員講話:今天的學雷鋒主題班會課雖然很快就結束了,但希望我們感受美,創造美行動并不因此而結束,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創造更多的美,創設更 團結互助的班集體,讓雷鋒精神得以延續,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美的奉獻。
篇9
雷鋒——這個中國大地上出現的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人物,曾在歷史的回音壁上激起了何等強烈共鳴,盡管經歷了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歲月,但雷鋒精神始終珍藏在我們心底,當陽春三月踏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款款走來之際,我們將再次掀起一股學雷鋒的。今年,我校一年級的學雷鋒活動以“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為口號,以“立足校園,走向社會”為宗旨,不斷豐富和發展新時期學雷鋒活動的內涵和形式,努力培養學生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優良品質。
二、活動主題
弘揚雷鋒精神構建和諧校園
三、活動時間
2011年3月份
四、活動內容
1.在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星期一)校班會時間,做好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47周年的宣傳發動工作。
2.積極開展向學校內外的貧困學生獻愛心的活動 ,召開與此有關的主題班會,積極發動全班學生參加各類獻愛心活動。
3.讓全體少先隊員利用課外時間幫助老師擦自行車和電動車,幫有關老師整理辦公桌。
4.發動本班全體少先隊員利用課外時間收集有關雷鋒事跡的課外讀物,互相傳閱,更深入地理解雷鋒精神的實質,更好地向雷鋒同志學習。
5.在活動期間,出一期以弘揚雷鋒精神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黑板報,宣傳雷鋒精神,發揚雷鋒精神。
6. 在活動期間,在班級里舉行尋找我們身邊的活雷鋒活動,激勵全班同學以實際行動向雷鋒學習,以便更好地弘揚雷鋒精神,構建和諧校園。
篇10
小時候,我總能看見,許多單位門前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有五個大字,有金色的,有紅色的。可是,我只認識第二個字是“人”,我問爸爸,那上面寫了什么?爸爸告訴我:“碑上寫著‘為人民服務’,是偉大的為雷鋒題的詞。”從那時起,我幼小的心靈中又多出一個人來,他就是雷鋒。為人民服務和助人為樂,就像一顆種子,在我的心中生了根、發了芽。
記得有一句話是形容雷鋒的,就是“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助人為樂這個詞,被雷鋒叔叔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總能在第一時間伸出救援之手。在火車站上,他幫助一位把錢丟了的大嫂買票;下雨天,他把一位婦女和她的孩子送回家;節約下每一分錢,無償資助貧困孩子上學…...雷鋒助人為樂的事跡,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每年的三月五日,是“學雷鋒日”。要我說,每天都應該是“學雷鋒日”,雷鋒精神應該被我們記在心中,應該成為我們民族的象征!
雷鋒精神也有人在實行,前幾天,我從電視上看到了一段短片,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你看視頻里:老奶奶過馬路,一個阿姨開車經過,停下車來,扶老奶奶過馬路;一輛車子陷進了雪地,立刻就有好心人上前去幫忙;馬路上,一名幼童正快樂的玩耍,她渾然不知一輛貨車正疾馳而來,這是,一位叔叔冒著生命危險,把她抱到路邊......這些人都應該被尊重,因為他們都是助人為樂的好人,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活雷鋒!
說到這里,我就該批評一些人了,當然,他們都是只為自己著想的人。公交車上,著裝時尚,妝容靚麗的阿姨,卻不為旁邊的一位站立不穩,搖搖晃晃的老人讓座;路邊,戴著高檔耳機,聽著流行音樂的青年,卻為地上的一張鈔票和別人大吵大叫。
大家來比較一下吧。看看雷鋒和那些只為自己著想的人的區別。我聽見有人說話了:“那些人根本就不能和雷鋒相提并論!”也有人說:“雷鋒可是一位好同志!我記得他為了給一個小同志補褲子,一個晚上沒睡覺。”還有人說:“我還記得雷鋒在日記里寫過‘凡是腦子里只有人民沒有自己的人,一定能得到崇高的榮譽和威信。反之,腦子里只有個人沒有人民的人,他們遲早會被人民唾棄!’雷鋒說得多好啊,那些只為自己著想的人,終究會被人民唾棄!”
我的生日是五月十二日,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為這是一個讓我們刻骨銘心的日子——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絕不是一句空話,一句口號。全中國人民一起獻愛心,全世界一起獻愛心。我敢說:“這時,中國有十四億個活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