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秋思范文
時間:2023-03-29 07:44: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張籍秋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張籍因事來到洛陽城,忽然看見大樹紛紛落葉,一陣陣涼爽的秋風迎面吹來。張籍感到很失落,知道秋天來了。張藉非常想念家人,眼看中秋節快到了,不知家人怎樣了。他立刻想起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
“我還是給家人寫封信吧!”張籍自言自語地說。張籍拿起筆,好久都寫不出字來,他的思鄉懷親之情豈是一封信能表達得了?許久,他在信上寫了幾句話:年邁的母親,你還好嗎?多病的父親,好好休息,注意身體。妻兒,你也不要太勞累了,為了家計,可以另謀出路。兒啊!你要天天支學堂上課啊!不能逃課,先生說的話一定要聽。后天就到中秋節了,吃團圓飯時開心一點,不要太掛念我了。
寫完后,張籍正想出去找了一個送信人,他的老鄉楊凱慧正好回鄉,張籍趕快把信交給他,張籍把信放進這個人的麻袋里,給了楊凱慧的麻袋里。張籍對樣凱慧是千叮萬囑付,告訴他,家里只有我妻子識字!楊凱慧正要出發,張籍不知道為什么,好像覺得自己寫得不對。他連忙叫住楊凱慧,從楊凱慧的的麻袋里拿出那封信,把信拆開,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雖然大約有100個字,但他讀了一個鐘頭。最后,他還是放下了,把信封好,放進楊凱慧的麻袋。張籍才讓楊凱慧走了,楊凱慧以經走了一個鐘頭了,但張籍還在那目送著,這就是遠方游子的思念故鄉的心情!
篇2
關鍵詞:腦梗死;丘腦;放射纖維變性;彌散張量
腦梗死后和梗死灶間相連的神經纖維束會引起繼發性髓鞘脫失及軸索分解等繼發性損害。但該種損害的發生機制和神經纖維功能恢復情況間的關系未作出闡明[1]。本文對丘腦梗死后丘腦放射纖維繼發變性的磁共振彌散張量及發展規律進行研究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6例丘腦梗死患者為觀察組,擇期選取16例健康者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均符合WHO制訂的腦梗死診斷標準,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在46~64歲,平均年齡在(54.82±5.86)歲,合并高血壓患者有6例,高血脂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5例;對照組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齡在48~66歲,平均年齡在(55.43±4.42)歲。兩組間在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中無顯著性差異(P>0.05),經統計學分析,無統計學意義,兩組間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掃描序列及方法 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Signa HDXT 1.5T型號MRI成像系統進行檢查,觀察組在發病第1、4、12 w予以磁共振檢查,對照組予以磁共振檢查1次。掃描序列有磁共振成像序列周圍T1WI、T2WI、T2FLAIR以及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序列。在掃描是將具體參數設置具體以下,如T1WI設置在TR 2000 ms/TE 10 ms,反轉時間為800 ms;T2WI設置在TR 3000 ms/TE 80 ms;T2FLAIR設置在TR 11000 ms/TE 120 ms,反轉時間為2800 ms,激發次數=1:視野均為24 cm×24 cm。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序列則應用單次激發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技術,具體參數如下,TR 1000 ms/TE 115 ms,128×128矩陣,視野為24 cm×24 cm,層厚2 mm,層距為0 mm,體素體積在1.68 mm×1.68 mm×2.70 mm,彌散加權系數b=0、b=1000(s/mm2),其彌散敏感梯度方向為16。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采集時間為224 s。
1.2.2 DTI成像處理 待掃描完畢后,應用AW 4.6 GE后處理工作站對初始圖像進行圖像后處理得到FA、ADC圖,參照同層面的T2WI圖像,在ADC圖及FA圖上,在梗死灶上方半卵圓中心兩側對稱部位設置70個體素大小的橢圓形興趣區,分別對平均彌散量及部分各向異性值進行測量。
1.3神經功能的評定 在每次予以磁共振檢查之前應用NIHSS評分及Barthel生活指數及SDR感覺障礙分級標準對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失及日常生活能力情況進行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
2結果
2.1磁共振檢查資料 觀察組中患者病灶均位于丘腦部,其中位于左側丘腦的有10例,位于右側的有6例,其中可見內囊膝部、后置部分或全部受累的有3例。患者在梗死灶上方半卵圓中心處,常規MR圖像無異常信號。但是在第4及12w時FA圖有信號減弱區。經分析,對照組中半卵圓中心的左右兩側FA及MD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將對照組兩側與觀察組數據相比,觀察組梗死灶上方半卵圓中心FA值在第1、4、12w時間點明顯的減少,具有顯著性差異(P
2.2神經功能評分 所有患者神經功能均具有一定恢復,部分感覺障礙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善,其中隨時間變化,NIHSS逐漸減少,而Barthel生活指數及SDR感覺障礙均逐漸增加。具有顯著性差異(P
2.3 DTI資料與神經功能評分間變化的相關關系 應用Spearman分析其結果顯示,FA值與BI、NIHSS均無明顯的相關性,與SDR呈負相關(r=-0.215,P
3 討論
腦梗死后,會逐漸對梗死灶遠、近端錐體束纖維發生破壞,并且應用CT及磁共振在腦梗死患者活體內檢測到。但是,因磁共振彌散成像發展出的DTI,可用圖形的形式,還可用數據的形式精確描述繼發性損害,已被廣泛的應用在本領域的研究中。丘腦與頂葉皮質之間具有皮質發出下行至丘腦的皮質丘腦束,及由丘腦發出終止在頂葉皮質的丘腦放射纖維,所以皮質梗死可能會導致皮質丘腦束纖維的繼發性損害等[2]。經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患者的梗死灶同側上方相當于丘腦皮質束行程部位,在第4及12 w時FA圖有信號減弱區。經數據統計學分析顯示,對照組中半卵圓中心的左右兩側FA及MD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將對照組兩側與觀察組數據相比,觀察組梗死灶上方半卵圓中心FA值在第1、4、12w時間點明顯的減少,具有顯著性差異(P
綜述,丘腦梗死可引起丘腦放射纖維繼發性損害,在12w內會逐漸加重繼發性損害,并可能阻礙感覺功能的恢復[3]。
參考文獻:
[1]江山,梁志堅,王進,等.丘腦梗死后丘腦放射纖維繼發變性的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37(6):354-357.
篇3
這是哪里?我怎么會在這里?好痛哦。一切黑漆漆的。“咚”門被打開了,是誰?我努力想掙脫出來,可是,并沒有用。
“嗨,櫻小姐,我們好久不見。”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你是誰?”她哼了一聲,甩甩長頭發,“怎么,不記得我了?哦,對啊,你不是失憶了嗎?哈哈,誰會相信啊!”我低下頭,沒有說什么。“櫻,你已經破壞了我們的約定,你不可以在活著。”約定,什么約定?我被搞得糊涂了“請問,什么約定啊?”“小姐,你還在和我裝啊?哼哼!”嗚嗚嗚,我真是欲哭無淚。算了,找點別的話題吧“你叫什么?”
……
“不想說啊,沒有關系,你家住哪?”
……
“誒,我餓了,我想吃東。”
她愕然的看著我,“你真的不知道?”我知道個什么……難道她還不明白?上帝啊……
“小菀。”
“哦哦,小菀,你是哪人啊?”
“你真的不記得我了嗎?難道是真的?”
“恩?你在說什么?我不認識你額……”這個人是不是瘋了?干嘛問我一些古怪的問題?
“真的不知道了?”她在一旁嘀咕,“小菀,那個……”我來沒有說呢,她就拽著我的胳膊,“不能留你,不能留你……”她在說什么啊,救我啊,筱愛,你在哪?
她突然變出一個棍子,“你想干什么?不要亂來,小菀……”“我不能讓你活著,對不起,對不起……”那個棍子,好像就快要到我們頭了,“小菀……”我深深的輕叫一聲,棍子停住了,落在地上,“我……我怎么了?”我只是看著她,看著她。
篇4
在一個寂寞的夜晚,張籍吃完了晚飯,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欣賞皎潔的月光,它圓圓的掛在天上,給暗暗的大地真添了。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陣秋風吹來,張籍冷得直打顫,他只得回到屋里,從衣柜里找出了一件臨走時,母親給他縫的一件棉襖。
他看著棉襖就想起了他年邁的母親,于是,他就拿起毛筆在紙上寫到:母親,您的身體可好?天氣漸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著涼。請您別但心我,我過得很好。
第二天,太陽剛爬上山腰,張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里。
王三正準備,走了的時侯,張籍又把信拿回來,拆開,寫到:你們要快樂的過每一天,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寫完這些張籍才將信給了王三,王三騎著馬,飛奔而去。
張籍看著遠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可以給媽媽寫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時后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秋日傍晚,詩人張籍趁著飯后無事,來到好友門前。他走上去叩了幾下門,一個書童探出頭來:“您找誰?”張籍忙說:“請問,你師父在家嗎?”“真不巧,師父昨天去家鄉與親人相見,下月回來。您請回吧。”說完,書童關了門,只留下張籍一人站在門前。
一陣肅殺的秋風吹來,帶來陣陣涼意。張籍轉過身,突然聽到一個小孩叫:“媽媽,看,大雁!”詩人抬頭一看,一群大雁正從天空中飛過。張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陽,常年不歸。這大雁明年會回來,而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這時,街上已空無一人,只有風吹落葉的沙沙聲。落日的余輝撒在他的身上,池塘里的荷花早已不見,往日的蟲鳴鳥叫,這時已無影無蹤了……
回到家中,張籍突然想到,自己雖不能回到故鄉,但可以寫信啊。可是,提起筆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寫起。詩人的腦海里,不斷涌現著當年離別時的情景。恨自己那時年輕氣盛,與老母離別時竟頭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這一別何時才能再見面……想到這里,詩人不覺熱淚盈眶,一時間,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一般涌了出來,詩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于這一段段文字中。
終于寫罷書信,張籍又將這封信仔細地讀了數十遍,生怕自己的思鄉之情不能完全表達出來。這時,忽聽打更人打了三下更,已是三更天了,詩人才戀戀不舍地放下信,封好,合衣睡下,可他又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是多么想讓家人快點看到這封信呀!
篇5
思鄉,是一種對鄉土的思念、是對故鄉的依賴;是對家鄉的思緒,是一種對家人對政府的信念;是一種。。。。。。
唐朝詩人張籍,長期居住在洛陽,與家人分隔兩地缺乏溝通,于是就有了這感人的一幕。
秋天來臨,秋高氣爽,正值豐收時節。秋老人用拂塵將秋天的枯葉撣去,秋葉孩子一片片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到樹根媽媽的腳下。張籍思緒萬千,總覺忘記了什么重要的事,他靈光一閃,是家書!于是匆忙打開了信紙,執筆疾書。
數小時后,家書呈現在他眼前,字里行間充滿著對家人深深的思念。他正愁著家鄉與洛陽相隔甚遠,無人送信,苦悶地在來回地踱步。這時,遠處傳來了清跪的馬蹄聲,張籍駐足凝望,心中一陣狂喜,一個過路的行人騎著高頭大馬,風塵仆仆。張籍趕緊上前詢問行人所去何方,行人匆忙地說是去張籍的家鄉,張籍趕忙請過路人代為送信,并向小販要了個信封,拿出家書裝好后取些米粒粘好信封。正當一切準備妥當將信交給路人時,他看到身上佩戴著的父親臨行前送的玉佩頓時淚如雨下,不顧過路行人的的催促,又取出信紙,在上面補上幾句對父親身體的掛念和叮囑。行人說:“都過了半個時辰了,還沒寫好啊?我走了!”,張籍趕忙封好信封,交于行人。
目送行人的背影,張籍百感交集,寫下了文壇巨作——《秋思》。。。。。。
篇6
關鍵詞: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ST段抬高心肌梗死;優化急診流程
臨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血管疾病中較為常見的類型,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目前,治療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比較有效的方法為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越早采取血管再通治療,患者恢復可能性也就越大。美國心臟學會指南指出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48)與觀察組(48)。對照組中,20例女,28例男,年齡為48歲~79歲,平均為(60.34±10.35)歲。觀察組中,19例女,29例男,年齡為49歲~78歲,平均為(60.86±10.09)歲。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P>0.05,無統計學意義,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組患者發病時,以心電圖ST段持續性抬高為主要表現,持續性胸痛癥狀>30min,病發12h之內采取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照組采取傳統模式,患者入院后,急診科負責接診,護理人員遵醫囑對患者采取心電圖有關檢查,醫生與患者癥狀結合診斷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由心內科醫生會診,確診后,心內科醫生與導管室聯系,采取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護理人員遵醫囑做好準備,各項準備完成后,將患者送至介入中心。觀察組采取優化急診流程:①救治流程優化。采取搶救后掛號繳費,對于進入搶救室患者無需等待醫囑,護理人員及時采取心電圖檢查,并采取急救。通過急診醫生診斷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由心內科醫生進行會診,并將導管室系統啟動。護理人員采取定位、定時、定崗定人等搶救模式。定位即在規定位置擺放搶救所需的儀器以及物品,急診醫護人員熟知,并且盡快進行搶救。定時即在患者進入搶救室10min之內采取心電圖檢查,20min之內采取心臟超聲檢查,30min之內根據醫囑嚼服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90min之內采取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定人定崗即由2名責任護士確定各項分工,明確操作責任,共同完成搶救。②交接流程優化。心內科醫生負責24h值班,如果有急診醫生通知,需要在5min之內進行急會診,在查看患者以后,與家屬進行術前談話并簽訂手術同意書。同時導管室負責24h值班,導管室準備需要在15min之內完成。此外,科室術前交接單需要完善,患者家屬在住院手續辦理的同時采取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急診停留時間以及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急診停留時間即為患者就診到離開搶救室所用時間,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即患者就診到球囊擴張所用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統計分析應用 SPSS 15.0 軟件,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采用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采用x±s表示,P
2 結果
觀察組急診停留時間、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臨床中,閉塞血管再通、心肌再灌注不僅能搶救缺血心肌,保護患者心功能,使梗死面積縮小,避免心室擴大,同時能防止患者發生心力衰竭,減少病死患者,有利于臨床預后改善。采取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法,能快速開通血管,對于病發
優化急診流程,能減少患者家屬辦理掛號、繳納費用以及住院等流程的時間,可有效避免護理人員等待醫囑所消耗的時間。急診醫生及時通知心內科介入醫生,將導管室系統啟動,同時急診護理人員無縫交接以及連續護理等都是保證患者成功搶救的關鍵。采用定位、定時以及定人頂崗等搶救模式,能使搶救時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加強團隊協作能力,確保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能充分發揮醫護人員的專長、能力,護理人員能積極參與患者搶救,這能合理排序各項術前準備與護理操作,使得搶救工作形成時間量化,在診斷治療的同時進行健康指導、心理護理以及護理操作等內容,改變傳統搶救模式,縮短搶救時間,優化搶救流程,使得患者從中獲益。優化交接流程能使術前危重患者交接內容更加規范化,避免出現漏洞,優化交接流程后,護理人員責任心明顯增強,交接轉運安全性提升。本文主要采取優化急診流程,其目的是縮短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檢查、診斷、治療以及轉運所需時間,使得患者能及時得到救治。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急診停留時間、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宋莉,胡大一,孫藝紅,等.不同臨床路徑對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影響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1,01(02):100-103.
[2]麥子杰,宋明才,張穩柱,等.綠色通道對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首次醫療接觸至球囊擴張時間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2,02(03):123-124.
[3]王劭晟,丁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的研究現況[J].廣州醫藥,2011,03(02):134-136.
篇7
第一首,“泊船瓜州”是宋代詩人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描寫了詩人停船在瓜州是遙望家鄉,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思鄉之情。
第二首,“秋思”是唐代詩人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秋思》寫了詩人在洛陽城見秋風而思念家鄉,寫信給家人無耐信短情長,無法盡訴,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思鄉懷親之情。
第三首,“長相思”是清朝詩人納蘭性德。“三一程,水一程,聲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睡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長相思》描寫戊邊的將士,在北方的風雪聲中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這三位詩人都見到或者聽到某種事物而思念起家鄉·懷念親人的主題,但是表達的方法個異,《泊船瓜洲》是寫景予情,《秋思》是敘事予情,《長相思》則融寫景,敘事于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鄉感情。
廣西百色田東縣林逢小學六年級:cljlzh
篇8
于是,詩人快步走回了自己在洛陽城里的家。匆忙地準備好筆墨,從木柜中拿出一些宣紙,拿起毛筆,醮了一些墨水,可當他正準備下筆時,卻不知從何說起,因為他想說的話,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從離開故鄉以后的第一個中秋說起吧……。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他終于開始寫這封家書了。又過去一刻鐘、兩刻鐘、三刻鐘……,詩人已寫了整整五頁紙了,可似乎還并未到一半的內容,因為他想說的話怎么也說不完,好像就沒有盡頭。
鳥兒回到了枝頭唱歌,太陽吼慢慢地升了起來,正在這時,詩人伸了一個懶腰,因為他已經寫完了那封長長的家書。詩人輕輕地收好了信,用好久沒用的信封把信裝好,在上面寫上地址,就踏上了去驛站的路。
過了大約一刻鐘,詩人到達了離自己住處最近的驛站。鄭重地交給了在驛站中一位送信人。送信人整理了一下信袋,上了馬車。正當送信人將要離去時,張籍叫了一聲:“且慢!”送信人這才停下來,問:“先生,您還有什么事嗎?”“請讓我再看一眼我的信!”送信人打開裝信的布袋,把信遞到詩人手里。詩人接過后,快速地讀了起來。等確定后,詩人這才放下心來。
當詩人返回住處,急忙做了這首詩:
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篇9
2004年河南、河北等省的高考試題中出了一道以張籍的《秋思》為鑒賞對象、著力考查考生對詩中細節的鑒賞能力的試題: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的《秋思》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此題就是對細節入詩這個道理的最好說明。
《迢迢牽牛星》之所以能成為詩中名篇,除了疊詞的運用、畫面的清朗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細節的成功入詩。“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這一白描化的場景,具有豐富的情感信息。“纖纖擢素手”似一特寫鏡頭,凸顯織女之美。女子之美,往往美在其手,這是我國古典文學描寫美女的重要筆法。但像本詩著一“纖纖”而盡無窮之美的并不多見。“札札弄機杼”,時隔千年,“音”猶在耳,詩人、讀者和織女如此近距離地相處,好像真能聽到織女的嘆息、啜泣,目睹織女的盈盈淚眼、衣襟沾濕,體驗織女有情無處訴、有愛無處說的苦楚,不知不覺間為人美、情美而心卻凄苦的織女流下同情憐愛的淚水。若將這一細節置于全詩來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宇宙空廓浩淼幾近于“虛境”。“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此詩有聲有色,聲情并茂,全是“實境”。而結尾“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又趨于“虛境”。倘若全詩沒有這一細節,那么開頭結尾的“虛境”便空泛無情。正是有了細節,結尾才有了“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當我們掩卷拂去淚水之時,卻發現我們無法拂去的是那織機前動人的織女的形象。不僅如此,而且那織女幻化為我們的許許多多的姊妹,填滿我們的視野,充溢我們的心間。她們為愛而生,又為愛所困,時時忍受著有情人難成眷屬的苦苦熬煎。由此看來,這一細節又是對不公命運的哭訴,對無情世俗的控告。
《短歌行》是曹操“登高而賦”“頗含悲涼之句”的重要作品。“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這是一個重要的細節。“月明星稀”渲染了一種凄清孤寂的氣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寫盡烏鵲擇枝時的猶豫彷徨和無盡的憂慮。而這既是詩人眼中之景,又是詩人心中之情。詩人有感于“白骨露原野,千里無雞鳴”的現實,渴望能一統天下還民安寧,希望天下有志于此的仁人志士匯聚到自己身邊,共同為這一美好理想而奮斗。但是天下大亂,民心渙散,人不知“我”,故有凄清孤獨之慨。而天下的仁人志士雖有報國之志、效民之心,卻投門有憂,依枝有慮,何其彷徨!何其無奈!本是同心之人,卻一在“林里”,一在俗間,怎不令人痛惜、憂傷?由此看來,小小的一個細節真乃意廣如天,情深似海。就全詩來看,詩第一章開門明“憂”,第二章承“憂”明因:“但為君故”。為什么“為君”而憂呢?這還得從“我”說起,“我”早有安天下之理想,但至今理想仍是“明明如月”,那樣的清晰,那樣的遙遠,怎不令人心憂呢?“我”心念君,期君而來,共安天下,這本“我”之真心,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君等“何枝可依”的彷徨凄楚怎不令“我”心憂啊?正是基于這樣的情感體認,所以詩人再次言明心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由此可見,這一細節為結尾警句的出現作了很好的鋪墊,對詩意之境界有巨大的提升作用。
《歸園田居》共五首,課文選錄是其第一首。“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近似口語化的句式,輕輕松松,隨意而來,何等自然!詩人好似從環境抽身而出,靜心而觀,悉心品味,淡遠有致,何等靜謐!置身其中,放飛心靈,享受人生,身心俱暢,何等幸福!這是心靈對“塵網”的抗拒,又是生命復返自然的寧靜。
篇10
五年了!想一想我這可愛的班集體,在這時光中,帶給我不少的快樂。
有一次,老師為我們講張籍的詩—《秋思》,當作總結時,老實說:“秋風一刮……”老師還沒把話說完,有一位同學當場大叫:“滿地花開!”眾同學皆樂。上操時,他還故意打趣:“本人出口成章”過幾天就可以“提筆成文”嘍!我說:“就你文化多?”我本想說:“滿地烏鴉或者滿地西瓜的呀!這可不能怪我!”看看這個“開心豆”嘴可真快。
還有一次英語課上,老師用英文把“九月九日”這個小句型寫在黑板上。寫中文時,她邊寫邊說:“九月九日。”老師話音剛落,大家異口同聲的說:“憶山東兄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東張西望,笑的合不攏嘴。
這幾天,班上除了我還有其他幾名同學去少年宮參加“英語口語課本劇大賽。”因為劇情需要,我們要戴上面具,來扮演“隱藏較色。”看看那位同學,臉上“掛”著眼鏡,在逃個面具,哈哈!真逗人!可他卻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沒有所謂的“玻璃”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