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寂寞范文

時間:2023-03-16 22:24: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因為寂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記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想開點,

好好的愛惜自己

但是人現在都是這樣 以自我為中心,

完全不顧別人的哀傷, 。

因為寂寞 不斷著用語言在安慰自己

人不能一味著逃避 要學會 面對 。

面對自己的人生 面對自己的未來 去尋找他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的一句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是很無奈,

篇2

那天我沒有走,

就坐在離你咫尺的地方,

你看不見我,我也看不見你,

隔了一堵墻。

這細雨的天氣惹人憂傷,

你還想我嗎?

我的頭發長了,隨思念瘋長

那是棵叫作相思的樹

守在我心靈的路

葉枝寫滿愛的酸楚

葉脈都是相思的紋路

就是這樣一個背影

有些些許的無助

守候心上人的影子

在每一個晨鐘暮鼓

這幾天

天氣總是變幻沒測的。

我還在你心里嗎?

一個人不孤單,

想一個人才孤單

忘了有多少次,

不管刮風下雨總是你送我回家。

今后,回家的路上再沒有你,

放心,我很知道孤單這條路該怎么走

特別向往你會帶我到一個有海的地方

是這樣的清晨

或是這樣的黃昏

你和我站在一起

看遠方

一句話也不說

篇3

漫步在那幽靜的小路上,耳邊回蕩著你反反復復的話語,和那些……我記不清了,原來是,因為我醉了。

人來來往往,絡繹不斷地從我身邊走過。我想欣賞美景,可眼睛什么也看不見,四處一片漆黑,我看不見甜美的畫面。我迷惑,我不知道到了那里?只有那清涼的風攜帶著花兒淡淡的芳香,徐徐吹著我的靈魂在游走,我要去哪里?要走多久?走多遠?我的腦中一片空白。因為我醉了。

一切的一切,都在慢慢的變化著。我感覺好象這樣下去……我不知道,因為我醉了。

你的吻像春天的風吹在我的臉上有些暖又有些疼。你牽著我的手,我的心兒安然卻又害怕。風過之后是什么樣?松開手又會怎么樣?我不知道,因為我醉了。

坐在窗邊,窗外的陽光依稀照射了進來.我喜歡這個春季的陽光,溫柔而溫暖。聽著音樂一遍一遍地播放,我的手指在熟悉的鍵盤上敲打著文字, 眼前浮現著您微笑的點頭,很溫暖,很溫暖。曾經失去的夢似乎又回到了眼前,我還是當時那朵讓人追捧和陶醉的花嗎,我快樂,我幸福,我陶醉,我多想延續身邊的夢。

花兒開過,最后逃離不了枯萎……時光已逝去,我己沒有了回頭的日子!當有那一天,我醒了, 一切的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一切都不是了,都破碎了!那微笑的點頭不見了,我的心上又多了一道深深的劃破的傷痕!

我寂寞,只是隱藏在快樂之下。我不愿意承認,我害怕沒有光的日子,因為那是不可想象的,可我確實是一位寂寞的人。

篇4

那天我沒有走,

就坐在離你咫尺的地方,

你看不見我,我也看不見你,

隔了一堵墻。

這細雨的天氣惹人憂傷,

你還想我嗎?

我的頭發長了,隨思念瘋長

那是棵叫作相思的樹

守在我心靈的路

葉枝寫滿愛的酸楚

葉脈都是相思的紋路

就是這樣一個背影

有些些許的無助

守候心上人的影子

在每一個晨鐘暮鼓

這幾天

天氣總是變幻沒測的。

我還在你心里嗎?

一個人不孤單,

想一個人才孤單

忘了有多少次,

不管刮風下雨總是你送我回家。

今后,回家的路上再沒有你,

放心,我很知道孤單這條路該怎么走

特別向往你會帶我到一個有海的地方

是這樣的清晨

或是這樣的黃昏

你和我站在一起

看遠方

一句話也不說

篇5

成就了彼此今生的美麗

我們結成了連理比翼雙飛

相約在網絡的天空沒有鮮花音樂掌聲

只有鍵盤在深情而殷勤地為我們

歌唱祝福傳遞著心尖盈盈的思念

我們成了情人彼此牽掛

游弋在愛人與情人之間

心有時候真的好累

酒醉時會傷胃心醉時會傷誰

一半是負疚一半是欲望

舍與棄總是難以抉擇卻又界限清晰

花開又花落

瘦了歲月還是伊人在憔悴

只是不懂為何增了心情肥了思念

瞬間情人的舊貌又換了新顏

一個愛上黑夜的女人

在孤獨中寂寞成癮

生理是一種錯還是

心理是一種罪只是

我讀不懂那初來時的

篇6

[關鍵詞]隱喻;相似性;設計思維

[中圖分類號]J04 [文獻標志碼]A

“隱喻”一詞來自希臘語Metaphora,意思是“意義的轉換”,即將一個詞語在慣用法中表達的意義進行變換,以表達它原本表達不了的意義。“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傳統的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一種語言行為,是最基本的形象化的修辭形式,是從字面意義到修辭性意義的語言“轉變”。現代語言學突破了傳統的隱喻學范疇,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法,還是人類的一種認知方式,人們通過隱喻來認識、了解和感悟新的事物。隱喻在本質上是人類感知周圍世界并形成概念的工具。“隱喻的實質就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經歷某一類事物。”設計隱喻是后現代主義的一種設計方法,“隱喻的出現主要是針對國際式反傳統、隔斷歷史、與使用者沒有對話、語言單調貧乏的缺點而提出來的”。現代設計強調產品的意義、語言及符號功能。在這一點上,隱喻可以豐富產品的內涵意指,使得產品易于被人接受、理解,更能產生深遠的意義。已有研究多傾向于隱喻的語言學研究,本文擬從設計的角度來探究隱喻在設計中的思維模式及其應用。

一、隱喻在設計中的語意表征

隱喻是由“彼類事物”、“此類事物”和兩者之間的聯系這3個元素組成的(見圖1),通過在兩類事物之間建立起某種相似性的聯系而創造出新的意義。所以,隱喻是一種工具,通過這個工具人類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圍世界并形成概念。因此,作為一種情感表現的方式,隱喻在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等藝術設計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設計是創造一種有意味的形式,以表達一種感情、思想、概念或使用方法。設計的意義不能通過設計作品本身的話語表達出來,它只能通過作品的造型符號所形成的語言來傳達。但作品的造型符號本身并不形成任何情感與意義,情感與意義的生成靠消費者的理解與感悟。然而,消費者的理解與感悟是建立在他們對日常生活經驗前理解的基礎上。因此,為了使設計表達出一定的意義與情感,只有通過消費者所熟悉的物品或故事來促進其對設計作品的感知、體驗、想象和理解。這也是隱喻在設計中所發揮的最大作用。

例如,在電話答錄機這個意義領域,典型的事件包括接電話、存電話號碼、打電話等;電話簿的典型事件包括打開電話簿、找電話號碼、寫電話號碼等。電話答錄機與電話簿這兩類不同事物構成不同的語義場。如果我們把電話機設計成電話簿的形態,就把這兩個不同的語義場聯系了起來,在傳統的電話簿與尖端電子通訊之間建立一種不言自明的相似性,在技術邏輯與大眾心理之間找到一種可以自由、放松、愉悅地交流的設計語言(見圖2)。所以設計隱喻的本質是借著參考的方式來設計產品外形,表達暗含的意義。

后現代主義設計充分運用隱喻來表達歷史、文脈、思想等事物對我們的意義。“語意派的核心是在于設計上‘隱喻’手法的合‘理’化。”后現代主義設計通過隱喻的合理化方式,構建了現代與傳統之間的文化橋梁。如圖3所示的電子羅盤,借助于圖4所示的電子壺,參考了古代鼎的造型,表達了電子產品的功能與造型的設計訴求。圖5所示的烤面包機,通過鋁制的外殼波紋隱喻烤面包過程的熱氣,而軸的對稱則見證了典禮儀式的進行。

二、隱喻在設計中的思維邏輯

就設計隱喻而言,設計師通過隱喻去探討人類情感愉悅的體驗,當人類自身特定的遺傳、習慣、學識、修養等認識圖式與視覺對象所蘊涵的意義產生視覺交觸時,心理表現可以達到認同與平衡。

設計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當前物品所隱含的意義。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以彼類事物與此類事物之間的相似性作為意義轉換的基礎。作為一種需要想象力的方法,隱喻可以在一種邏輯的基礎上創造出來,因為隱喻本身就源于一些邏輯基礎,所有的比較都必須有賴于某種邏輯關系。正是這類邏輯關系才使得語義“轉換”得以完成。

隱喻是通過已存的符號來塑造一個新的目標。在設計領域,這里的已存符號被看成是一個潛在的象征符號,它是一個已存在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形成隱喻關系,是由于其與“其他事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屬性。

為了理清“此類事物”與“彼類事物”的關系,可用圖6來闡釋這種邏輯聯系。我們假設此類事物A是具有特征a1、a2、a3……的已存物,并且具有典型形態As;彼類事物X是一個新的具有特征x1、x2、x3……的未知物體(新目標),并且還沒有一個既定的形態。在一般情況下,一個設計者選擇A8作為一個參照形態來塑造xs或xs的一部分,是因為特征a1等于或近似于x1,或者a2等于或近似于x2……。

運用“物體-屬性-值”鏈可以更加清晰地表達它們的關系。在圖7中A是一個擁有屬性a1、a2、a3……的既存單體,它們的值是Va1、Va2、Va3……,A8代表A的形態;x是一個具有屬性x1、x2、x3……的未知單體,它們的值是Vx1、Vx2、Vx3……,xs是一個未知的形態。如在“我的衣服顏色是黑色”這句話中,物體是“衣服”,屬性是“顏色”,值是“黑”。例如在隱喻“他是一只老鼠”中,他的個性與老鼠的屬性具有相同的值即“羞、怯”,所以用老鼠來隱喻他們的羞、怯這一特征。圖8中的電話答錄機設計重在探討鄉土文化、鄉土藝術因素在設計創意上的運用,整體造型靈感來自于美國各地司空見慣的郵箱,其表面頁狀的平行突起部分加強了這一意象。之所以能用郵箱來隱喻電話答錄機這一目標,是因為郵箱與電話答錄機兩者共有的一個功能屬性值――接受或發出信息――是相似的。當把郵箱這一個在逐漸消失的語義場運用到電話答錄機語義場時,在不經意之間就引起了人們對歷史與鄉土的追憶,從而達到了設計要傳達的意義(見圖9)。可見,在設計隱喻中,建立相似性是意義得以表達的基礎。

在設計隱喻中,相似性包含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兩個方面。物理相似性主要指概念與符號之間在形狀、外表和功能等方面相似。如圖10所示的時鐘,以紅色轉盤的旋轉隱喻從山谷里上升的太陽,涂金小鐵條上的固定刻度則是陽光的光芒;以日月交替(各半圈時針分別以太陽――白色點與月亮――黃色點代表白天與晚上),日復一日的觀點來表達時間永恒。

設計隱喻的心理方面的相似性主要是指概念與符號在特殊的文化語境中存在的相似性。圖11的海棠式杯運用“棠”與“堂”之間的諧音來隱喻“富貴滿堂”和“金玉滿堂”之意。這種吉祥隱喻是建立在特定文化范圍的心理認同基礎上,局外人對于其中的意義很難理解。此類相似性的建立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很大差異。

三、設計隱喻的相似性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設計隱喻中,這種創造性的相似性比較容易產生語意病理。因為產品自己不能說話,不能表達自己是什么,只能靠消費者的體會和感覺。對相似性的理解與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經歷以及知識儲備有關,不同的人對相似性的理解存在差異。基于這種考慮,設計隱喻中相似性的建立需要把握好“度”,即相似性的程度。過于相似則顯得太直白,相似藏得太深則有可能不為人所理解。其實,隱喻之所以具有存在的可能,也正是因為事物之間的這種特殊關系――彼類事物與此類事物之間的意義轉移只是部分特征的轉移。如果兩個事物完全相同,或兩者絕然沒有相似之處,隱喻都不可能成立。

篇7

漫威的續集作品近年來表現參差不齊,《復聯2》和《鋼鐵俠2》在影迷心中無法與前作相比,但《美國隊長:寒冬戰士》卻是得到眾人認可的續集佳作。如今到了《銀河2》,即使口碑爆棚,仍有不少影評指出這部續集沒能準確抓住第一部的“神韻”。但從另一方面看,正是因為與第一部并不雷同,反而成就了《銀河2》這部打破“續集魔咒”的作品。

首先,相比前作,《銀河2》的故事在人物情感上投入的筆墨更多了。

雖然《復聯》中有著幾位超級英雄七拼八湊組合起來的“臨時家庭”,但漫威此前還沒有哪一部電影像《銀河護衛隊》這樣深入地刻畫家庭主題。與范?迪塞爾主演的《速度與激情》系列不同,能寫又能導的詹姆斯?古恩將《銀河2》中的“家庭”作為主線而非背景進行了強化。在《銀河2》中,星爵,也就是彼得?奎爾終于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一個名為伊戈(Ego)的人型星球;另一邊,卡魔拉與自己一心報復的妹妹達成諒解;火箭浣熊和勇度之間的友情得以繼續升華;而重生的樹人格魯特,也如同一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寶寶般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小心呵護。

從第一部開始,星爵的神秘身世就一直是這個角色的重要背景組成,所以當續集里星爵第一次見到生父伊戈時,卡魔拉就建議他應當多多了解自己這個父親。借助這對父子的關系發展,古恩問出了全片最為重要的問題:彼得與伊戈的血緣鏈接,是否能夠定義二人的父子關系?亦或從小照看彼得的義父勇度,才算得上是星爵真正的父親?

接下來的情節回答了上面的問題。其實伊戈真正的計劃是借助星爵的力量毀掉現有宇宙并重建,他告訴星爵,殺死星爵母親的腦癌,正是他蓄意為之。而勇度之所以在星爵小時候就把他帶走,正是為了把他從伊戈的控制中解救出恚因為這位“父親”在成百上千個不同的星球上制造子嗣,只是試圖創造出一個“類神”的后代以幫助自己成事,至于那些沒達到標準的后代,他會毫不留情地殺死。這個出乎意料的情節愈發凸顯出《銀河2》整部電影的核心主題,也就是星爵與勇度這對并無血緣關系的“父子”間的情感紐帶。

最感人的情節出現在電影結尾,勇度為了讓星爵活下來選擇了自我犧牲。邁克爾?魯克飾演的勇度充滿憐愛地注視著星爵,從容赴死,這個情節成為整部電影中最能震撼觀眾情感的一幕,之后又借助星爵感人至深的悼詞升華了主題。雖然《銀河護衛隊》第一部中也有人物的情感詮釋,但第二部里在這方面的刻畫明顯更加深刻。這也正是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加出色的地方。

其次,《銀河2》中人物的成長勝過漫威以前的作品。

有些人物的成長很直白,比如《銀河2》的正片中格魯特還是個嬰兒,但在結尾彩蛋中長成了少年。但其他角色的成長并沒有表現得如此直接。《銀河護衛隊》第一部中對角色的性格和相互關系已經有所塑造,比如勇度對星爵不是父子勝似父子的情感、毀滅者和口硬心軟的火箭浣熊之間的友情等,還有卡魔拉與星云之間的手足之爭,展開得相當自然,不會給觀眾故意要把“銀河護衛隊”與“復仇者聯盟”里面的角色關系同類化的感覺。星云在第一部中絕對不是個正面角色,但在《銀河2》中,通過古恩的劇本和演員凱倫?吉蘭的表演,這個角色的性格得到了第一部中沒有的豐滿描畫,所以隨后的立場轉變也不會讓觀眾感覺突兀生硬。

這一點在《銀河2》中所有的人物關系上都有所體現,無論是主線還是副線,轉化節奏都十分流暢。至于全劇的演員,包括新人在內,顯然都很享受這種表演。更重要的是,這些演員與自己飾演的角色結合得非常完善。表演誠懇、不矯揉造作這兩點,要歸功于古恩精心打造的劇本和演員們的演技。

另外,導演顯然對于是否要將場面做得比第一部更大,似乎并不太在意。即便在片子宇宙面臨危機的關鍵時刻,制造視覺轟炸的戲劇性場面也未因此“泛濫”。

許多大制作電影,特別是漫畫改編作品,總要處心積慮地制造各種視覺奇觀,這也似乎成了此類影片的標準。《銀河》第一部也是如此,結尾的大戰發生在山達爾星球上,毀滅者羅南試圖摧毀這個星球,再毀滅銀河系。在第二部里,宇宙也面臨著生存危機,但詹姆斯?古恩處理的方式,卻是將個體人物的命運推到更重要的位置。雖然也有面臨毀滅星球的畫面,但數量之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另外一個成功的關鍵就是,詹姆斯?古恩沒有在新一部中加入過多新角色。除了反派伊戈,以及他的寵物 “螳螂女”曼蒂斯,圍繞劇情核心部分的依然還是上一集那幾位主角,沒有為了大場面而分散劇情關注的對象。就算在故事發展到連銀河系都面臨毀滅之際,導演通過鏡頭刻畫最多的,是人物關系,而最讓觀眾感動過后又念念不忘的,也依然是人物關系。

《銀河2》的目標與其他許多續作是一致的――像《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The Empire Strikes Back)那樣,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超越第一部。而《銀河2》雖然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但在延續前作風格,又不用力過猛地讓人厭煩這方面,已經非常成功了。

說到《銀河2》的成功,就不能不提其背后的漫威影業。《銀河2》在漫威電影宇宙中,是比較與眾不同的一支“部隊”,這部電影的成功,恰恰也是漫威影業成功的映照。

從2008年開始,漫威打造的電影宇宙簡直成為一臺名副其實的印鈔機器,其作品全球票房總和超過110億美元,這個數字可不是開玩笑的。而且在口碑上,漫威電影大都收獲了不錯的風評,爛蕃茄的新鮮度數據也相當搶眼。

槍打出頭鳥,當老大就難免成為眾矢之的,雖然影迷們刷片的熱情未減,但在許多網絡評論中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包括“沒有拍出最受歡迎的幽默感”或者“估計不少人還沒離開劇場就忘了電影說了什么”這樣的負面論調自然也隨之出現。影迷提出的意見也并非是雞蛋里挑骨頭。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中的人物和動作場面多有雷同、視效風格大同小異這個問題確實一直存在――畢竟鮮有導演敢冒著折損票房收入的風險,偏離已被證明行之有效的“套路”。

所以《銀河2》的“不按理出牌”顯得尤為可貴,因為它在努力證明,漫威的電影宇宙正在努力擺脫此前的固有形象,不滿足于成為一個為了迎合趣味只拍純粹爆米花電影的平臺。

也因此,在追求“更大”“更壯觀”的好萊塢,漫威講述的故事反而正在逐漸變“小”。

與漫威電影呈現出來的大制作不同,隨著續集的不斷發展,漫威也在試圖擺脫程式化的流水線風格。《復聯》系列的巨大成功,讓漫威完全可以只在場面上做足文章,比如只按照既有套路制作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這些就足以保持票房收入穩賺不賠。但漫威卻出人意料地保持著冷靜克制的態度,精心打造每一個英雄自己的獨特故事――關于人性、家庭、友情和愛。所以才有了如《銀河》和《蟻人》這樣關注個人心理成長的電影(雖然最終也要拯救世界),而其后的《銀河2》和《奇異博士》,更是展開了屬于人物自己的故事線,而不再作為《復聯:無限戰爭》這條線的衍生存在。

漫威二字雖然是電影的絕對招牌,但每部影片的導演依然能加入自己的獨特“簽名”,這在日趨同質化的好萊塢也顯得非常可貴。

不可否認,漫威電影中確實有若干風格趨同的作品,但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臨時授命的導演和干涉過多的制片公。比如阿蘭?泰勒接手《雷神2:黑暗世界》導演工作的時候就相當匆忙,沒有時間打造具有導演個人風格的版本,而是不得不延用了此前的故事走向和風格,這也讓《雷神2》成為漫威電影中較為平庸的一部。但與之相反的作品更多,無論是喬斯?韋登的《復聯》系列,詹姆斯?古恩的《銀河》還是喬?費夫洛的《鋼鐵俠》系列,導演的個人風格在其中都有著淋漓盡致的展示。

《鋼鐵俠》中,主演小羅伯特?唐尼與格溫妮絲?帕特洛、杰夫?布里吉斯等人物有不少隨性自然,甚至多是即興發揮的對話,這些對臺場景非常有趣,讓人物顯得率性生動,而這正是導演喬?費夫洛的個人風格。在《復聯》系列中,主角的群戲之所以流暢好看、性格鮮明,要歸功于韋登的調度手法得心應手,當然還有制片公司對他的充分信任。

另外,漫威還擁有把不容易塑造好的人物化腐朽檣衿嫻謀臼隆

漫威對于重量級人物的處理無疑是成功的,同時有數量如此多的活躍人物隔上一陣子就有新故事問世,在影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更厲害的是,漫威目前正在“崛起”的人物還并非其漫畫產品中的X戰警、神奇四俠和新近開始加入主線的蜘蛛俠這樣最有代表性的標志角色,。

篇8

多因子模型是量化投資中運用最為普遍的量化模型,通過尋找各種指標(因子)與未來股票收益之間的關系,構建多因子模型對股票的投資價值進行評價,再選擇綜合評分較高的若干股票構建投資組合,以期獲得相對較高的超額收益。

多因子模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分析股票投資價值的框架。在構建模型時,我們往往對因子指標的計算和檢驗、因子選取的方法、因子權重的配置傾注了大量精力。然而,模型的層次往往被忽視,這里的層次不是指從“擇時模型——行業選擇模型——選股模型”這樣的層次關系,而是指更微觀的,僅在選股模型上的層次。

大量的研究和多年的投資實踐告訴我們,全市場統一模型的優點是評價標準統一,但至少在以下兩個環節中,其暴露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1)因子有效性的評價。檢驗一個因子是否有效需要非常嚴格的評價標準,而以全市場股票作為研究對象,符合標準的因子將會很少,同時因子的有效性也將打折扣。例如,從全市場來講,公司的質量因子效果不太明顯,而在成長股中質量因子是非常有效的。再如,從全市場來看,估值因子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在大小盤中估值因子的作用卻有天壤之別,小盤股的估值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受到關注。(2)選股結果的投資效果。正是因為在不同種類股票中因子的效應有著非常大的差別,統一因子構成的單一模型選出的股票并沒有反映股票之間的差別。

將全市場的股票進行分類,我們發現因子在不同類別股票中的效果有著很大差異:(1)盈利能力強和成長性好的股票中,速動比率、流動比率等公司質量因子的效應大幅提升;而低盈利和低成長的股票反轉效應更強。這說明,運營質量保證下的盈利和成長才是關鍵,而低盈利個股的市場交易特性更強。(2)大盤股中,盈利、質量、估值因子的效果提升明顯,而成長因子效果與全市場效果基本一致,說明投資者在投資大盤股時,更關心盈利能否持續、運營是否平穩、估值是否合理,而對成長性的期望并不高。小盤股則不同,投資者更關心交易是否活躍、前期跌幅是否比較大,對是否盈利和估值高低并不太在意。(3)成交活躍的股票中,高盈利因子效果大幅提高;(4)上月漲幅較高的股票中,盈利和成長性好的股票將延續良好表現;(5)高估值的股票中,流通市值小的、流動性差的個股相對有更好表現。

因子在不同類別的股票中效果存在較大差異,說明市場是多層次的,因此,使用相同的因子和模型對其進行統一評估確實會遺漏一些市場信息,我們應該根據市場的多層次性構建多層次的量化多因子模型。首先,將每一只個股進行歸類,使用所歸類別中有效的因子進行評估,對于有些同時具備不同類別特征的股票,還應在相應類別中分別進行評估,再通過加權的方式統計該只個股的綜合評分。之后再通過測試,進一步構建多層次的量化多因子選股模型。這樣一來,超額收益及穩定性比統一模型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也更加能夠發掘市場中細微的投資機會。

篇9

[關鍵詞]三維建模;機械制圖;UG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4634(2012)03-0089-05

0 引言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三維建模技術的學習滯后于機械制圖課程學習。本文分析了將三維建模引入機械制圖教學的必要性,目的是輔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圖學思維品質,更為有效地掌握制圖知識的學習,詳細說明三維建模與制圖知識有機結合的實施方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果。

1 引入的必要性

1.1 三維建模引入機械制圖是教學的基本要求

工程圖學課程指導委員會在其新修訂的教學基本要求中指出:將“應用繪圖軟件繪制工程圖樣及其進行三維造型設計的能力”并列地列入工程圖學課程任務中,還將計算機造型技術的基本原理和計算機造型操作技術列入工程圖學的基礎。

1.2 三維建模技術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隨著計算機科技迅猛發展和三維軟件逐步深入廣泛應用,現代企業正在逐步或已完成由二維設計到三維設計的轉變,國內諸多企業、研究所已在實行無圖紙生產。產品的方案規劃、概念設計、結構設計、實體建模、有限元分析、運動仿真、優化設計等,整個過程均通過計算機及其相關軟件完成,整個過程不產生紙質的二維圖紙,二維工程圖不再是工程界交流設計思想的唯一工具,三維實體模型逐漸成為交流的媒介。企業這一實況要求高校在培養學生時必須盡早讓學生掌握三維建模思想、方法和某一三維建模軟件。

1.3 三維設計是對設計本身的回歸

在過去,工程設計人員先根據產品的功能需求設計,構思產品結構形狀,而后將產品繪制成二維圖紙用來交換設計思想;交流的人員得先看懂圖紙,發揮空間想象力構思產品三維形狀,這經歷了由三維一二維一三維的轉換。二維圖紙作為交換媒介,在轉換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信息的不完全轉換或丟失,增加出現誤解的概率。從這個角度講,三維設計是對產品設計過程的回歸,工程師在設計產品時首先構思產品整體三維形狀。因此,在制圖教學中,要盡早培養和訓練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工具,熟練使用某一軟件創建產品三維模型,將學生心中所想即刻變為眼前所見(計算機屏幕真實顯示),并通過這個工具反復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構形能力。這樣培養的學生進入社會后能較快適應企業產品設計模式,與企業需求接軌。

2 引入的目的

三維建模的引入,其目的是輔助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圖學思維品質,更好地掌握制圖學習方法和對制圖知識的深層次把握,著力提高學生制圖基本功。

機械制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工程圖形表達能力(二維、三維表達與初步的構型設計能力)、圖形形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工程圖樣的繪制能力(徒手繪圖、尺規繪圖和計算機繪圖與造型能力)。這些任務均圍繞“圖樣”展開,因圖樣是工程界的技術語言,是設計師交流設計思想的主要媒介。要想學生能看懂圖樣,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空間想象力有著先天因素,但在制圖課上有效的訓練對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筆者所實踐的將三維建模引入制圖教學中,輔助學生的空間思維,經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具體做法將在后續實施過程中詳細論述。

3 幾點誤區

1)三維建模引入制圖教學,千萬不能將軟件命令講解、實際操作訓練作為制圖課的主要內容。至于學生課上練習時間不足,可通過課后自行上機解決,有效延長學習過程。

2)三維建模引入機械制圖教學,而非三維設計。在制圖課上根本無法解決設計問題。因設計產品涉及到的內容很多,需要機械設計、機械零件、機械制造工藝等課程支撐,在制圖課上解決的是針對已設計的產品如何進行表達(包括二維和三維),如何讀懂圖形,如何理解圖形,從圖形中想象設計者的設計意圖,是一個交流表達的媒介和手段。

3)三維建模軟件選擇與學習,不能一味機械地操作軟件與追求熟練程度,在學習軟件時,應著重把握三維建模的思維方法,這對幾乎所有軟件的學習均有效。面對不同軟件,僅僅是操作方法與用戶界面發生變化,本質的建模方法、思路是一致的,要注意把握這個核心。

4)引入三維建模后是否需要學維的內容。由于歷史原因和現實情況,二維與三維將…,二維的基本內容不可刪減,但畫法幾何部分可適當刪減,增加三維的內容。以下三點決定了必須學維部分:第一,三維造型軟件的建模思路:很多特征建模需要先繪制二維草圖,再通過拉伸、旋轉、掃描等工具生成三維實體。第二,目前很多單位還沒有完全轉變為無圖紙化生產,二維圖紙在很多企業仍是交流的工具。第三,二維圖的尺寸標注、技術要求比較方便,且有國標可以參照,目前仍然沒有關于三維圖如何進行尺寸與技術要求標注的標準。

5)學會了三維建模與計算機二維繪圖,是否可以不學習手工繪圖。這點絕對不可以。首先制圖基本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包括徒手繪圖、尺規繪圖和計算機繪圖及造型。在這三種繪圖能力中,徒手繪圖能不受軟、硬件條件限制快速地表達設計思想,應重點強化訓練;尺規繪圖能讓學生明白平面圖形的繪制方法,只有通過嚴格的尺規繪圖訓練,學生才能充分理解并掌握平面圖形的畫法,為后續計算機繪圖打下基礎。另外尺規繪圖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和一絲不茍的精神,明白科研工作是絕對不能馬虎的。在計算機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適當弱化尺規繪圖,但不能缺少高質量的尺規繪圖訓練;計算機繪圖要以手工繪圖為基礎,兩者本質區別在于使用計算機和軟件命令代替了鉛筆、繪圖儀器和圖紙,這兩者僅是繪圖工具發生了變化,本質并沒有改變。

4 教學實踐研究

4.1 引入模式

筆者嘗試將三維建模引入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仍以機械制圖基本知識講解為主,在保持原有機械制圖知識體系完整性的基礎上,將三維建模思路、方法、軟件的使用,穿插講解,為制圖基本內容的學習服務。

4.2 引入內容及具體教學安排

1)在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部分,講完尺規作圖與平面圖形畫法后,做適量的圖板作業,引入UG草圖繪制,教學生繪制簡單的平面圖形,此部分引入UG草圖主要是為后續建模打下基礎。因為三維實體造型一般是先繪制二維草圖,再用拉伸、旋轉、掃掠等工具完成三維建模。圖1和圖2是筆者安排的草圖練習,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加深理解平面圖形的畫法,也對UG草圖功能有初步了解,學會了簡單應用。

2)正投影作圖基礎部分,講完投影基本理論后,引入長方體,由長方體的投影展開去思考其6個面的投影-12條邊的投影-8個頂點的投影。最終引導學生總結點的投影是一切投影的基礎,線的投影是由線上兩點的投影確定,面的投影由線的投影確定,體的投影由面的投影確定。點、線、面、基本體投影講完后安排學生進行UG基本體素的建模,結合三視圖知識簡單地介紹UG工程圖功能,學生通過操作UG軟件能立即看到三維實體與二維視圖的投影對應關系,并去比較自己心中所想象的三視圖與屏幕上顯示的三視圖是否吻合,反復思考三維實體與二維視圖的投影對應關系。同時,筆者注意在基本體上指定一些特殊位置點、線、面,引導學生思考其投影并及時總結規律,配以對應的練習訓練,效果較好。另外學生通過創建多種實體模型,在大腦中儲存了這些模型信息,對后面的學有裨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大腦中存儲的模型信息太少了,一旦學生積累了一定量模型信息,再靈活組織與應用,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會有較大提高。

3)立體表面交線是制圖學習的難點之一。由于學生空間想象力不夠,幾乎不能完全正確地想象立體被切割后表面交線的形狀,筆者利用UG創建未切割前的形體,而后讓學生想象用截平面切割后,分析截平面與被切形體幾個面相交,由此想象出截交線形狀,再通過UG現場操作演示,動態旋轉全方位觀察截切之后截平面形狀,不斷與自己心中所想象的形狀進行對比,分析兩者相符合程度,若發現完全不符,則要仔細琢磨找出具體哪個特征被忽略了,而后再去操作截平面切割立體,通過表面取點法繪制截交線投影。這樣反復操作,心中積累一定量立體模型,并不斷琢磨立體被各個位置截平面切割后截交線形狀,不斷思考,反復經歷立體建模、切割,觀察截交線、繪制截交線等內容,對學生空間想象力培養比較有效。圖3是筆者在講截交線時所采用的一個例子。

對于相貫線,重點講解兩圓柱正交情形,其它情形作簡單了解。兩圓柱正交時,因圓柱直徑不同,相貫線會發生變化,引導學生建模、觀察、分析并總結規律。圖4是筆者在講相貫線時所采用的一個例子。

通過UG三維建模的恰當引入,使原本教學中的難點得到了有效解決,學生不再為想象不出來而覺得截交線、相貫線作圖無從下手,教師也不再為學生作圖困難而苦惱,最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受益匪淺。

4)組合體是制圖學習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既是對前面點、線、面、體投影的綜合應用,又是后面機件的幾何化模型。組合體學習圍繞畫圖、讀圖和尺寸標注三大經脈,貫穿這三大經脈的分析方法是形體分析法,輔以線面分析法。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分析組合體的形成過程,并通過UG演示各個特征成形過程,將讀圖與畫圖貫穿于特征建模時繪制草圖形狀過程中,將尺寸標注貫穿于特征建模時對草圖添加尺寸約束。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可采用逐步造型法,在造型過程中需要輸入的尺寸,在標注時必須注出。比如創建一個圓柱,必須輸入底面直徑和高度,因此標注圓柱時有兩個尺寸:直徑和高度。在講切割型組合體尺寸標注時,注意建模過程盡量與實際加工順序相吻合,建模時需要的尺寸即為組合體加工時必須保證的尺寸。

組合體讀圖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常見的二求一或補畫所缺圖線練習,這類題首先應根據給出的視圖想象三維形體,而后再去補畫漏線或第三視圖。在此筆者根據給出的視圖,抓住特征視圖,逐步創建組合體三維形體,并不斷對照給出的視圖,觀察投影的變化,通過逐步切割或疊加,最終完成形體的建模,而后根據創建的三維模型,再補畫漏線或第三視圖。

以往學生認為,這類題目有時能想象出一部分,但由于這些構思均在大腦中,是無形的,看不見,所以到后面的線條或三視圖就逐漸想不明白或想不出來,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失去了信心,最終學得一知半解。現在引入三維建模方法,能將大腦中的構思立即轉化為屏幕中有形的實體,在此基礎上補畫漏線或第三視圖,感覺非常容易,一下子就看透了。當學生每想象出一個形體,每創建一個模型,學生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心中很是愉悅,而且還會對此逐漸感興趣,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學生的這種思維方法掌握了,組合體的畫圖、讀圖和尺寸標注就不再是難點,而看成是創建一個個有意義的模型,這樣的學習效果較傳統教學好很多。

5)機件表達方法部分主要解決一個問題,即如何清楚表達機件各部分特征。通過創建實體模型,對表達不清楚的結構剖切后表達,根據剖切平面位置、被剖形體結構特點和剖切范圍形成多種表達方法。

6)標準件與常用件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明白國標中對常用件和標準件的一些規定畫法、標記等。筆者結合UG軟件適當增加標準件庫和參數化建模的內容,讓學生明白企業實況。

7)零件圖、裝配圖教學圍繞機械圖樣上包含的4個內容展開講解。介紹讀圖方法并通過建模檢驗學生是否真正讀懂圖形。對于裝配圖,通過爆炸圖讓學生明白機器的組成,通過動畫演示各零件裝配過程和工作過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創建千斤頂零件模型并組裝成機器。

5 教學取得的初步效果

筆者采用這種方法在09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093班實施教學嘗試,在制圖教學中引入三維建模內容,后經10級模具102班進行試驗,并不斷修正與總結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明顯提高,識圖能力明顯增強,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5.1 在第一屆華東區大學生CAD應用技能競賽中成績優異

2011上半年,在機電系范圍內選拔學生參加CAD大賽,最終入選的12名參賽學生,有11人是試點班的學生,僅有一名是非試點班的。在參賽的學生中,獲獎的學生有9名,且均為試點班學生,一等獎兩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四名。

5.2 提前入門三維軟件,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打好基礎

三維建模在制圖教學中的應用,降低了教學難度,拓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了教學質量,經過建模實踐,學生對三維形體與二維平面圖形的對應關系把握得更牢,理解更深,提高了空間想象力,尤其在后續進行零件造型、分模及仿真中,試點班學生比非試點班學生接受快,理解透。

5.3 機械制圖期末考試成績對比

09級將模具093作為試點班,10級將模具102作為試點班,,學生最終期末成績對比情況如圖5、圖6。

圖5、圖6清晰地反映了試點班學生成績優秀率、良好率明顯高于非試點班的學生。

6 幾點思考

1)三維建模軟件的學習只是工具,不是根本目的,因此,仍要保持機械制圖整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2)工具的使用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習的主要內容,所以仍應重視制圖基本知識學習,不要由于引入建模、占用了一定的課時,而對制圖知識一刪再刪,這一點不可取。

3)軟件是工具,具體選擇哪種軟件與學校本身軟硬件資源有關,但是并不影響這種教學模式的嘗試與實踐,Pro/E、UG、SolidWorks、AutoCAD等高、中、低端軟件均可作為工具。

4)制圖課不是重點講解軟件操作課,三維軟件深入學習與應用仍需相關課程來補充。

7 結束語

三維建模引入機械制圖教學,在諸多高校中實施,僅是實施的模式、制圖與建模知識的結合點選擇有所不同。本文側重于原有制圖基礎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穿行三維建模的學習,目的在于輔助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實踐證明這種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童秉樞,易素君,等.工程圖學中引入三維幾何建模的情況綜述與思考[J].工程圖學學報,2005,(4):130-134.

篇10

[關鍵詞]沖模維修;實際問題;解決對策

1 前言

經過長期的沖壓過程,沖模都會因非正常破壞、正常磨損、突發事故等不能正常工作,進而不能沖制出合格零件而中斷生產。因此必須結合模具維修現場存在的問題對沖模進行原因分析并適當修理。

2 關于沖模的不良實例分析

關于沖模的快速維修,應該多注意細節,針對不同的問題要對比分析,進行有效的維修改善,同時要注意養成好的工作習慣。模具實例分析見表1所示。

表1 模具實例分析

3 沖模問題分析與維修技巧

3.1沖模問題分析

模具故障是沖壓生產中最常見的問題,嚴重的時候會造成停產,影響產品生產周期。因此,必須加工生產,就很容易損壞模具的落料板、沖頭、下模板和導柱。夾板與凸模間隙為0.005~0.01mm[1]。

3.2卡模

沖壓過程中,一旦模具合模不靈活,甚至卡死,就必須立即停止生產,找出卡模原因,排除故障。否則,將會擴大故障,導致模具損壞。引起卡模的主要原因有:

3.2.1模具損壞

模具損壞是指模具出現裂縫、斷開、漲開等等一系列問題。對于模具損壞這一問題,要想解決就必須從模具的設計、制造工藝和模具使用方面尋找原因。

第一步就是要審核選擇制作模具的材料是否合適,對應的熱處理工藝是否合理。一般情況下,模具材料的熱處理工藝對其影響很重要。假如模具淬火時的溫度太高,再加上淬火的方法和時間處理上又不合理,以及回火次數間的間隙和多少、回火時的溫度、時間選擇不當等等一般情況下都會直接影響模具進入沖壓后的使用效果以至于產生損壞。落料孔的尺寸或者深度設計不夠,容易使槽孔不同,導致落料板的損壞[2]。彈簧力的設計不夠或者高套的不等高,會導致落料板向某一方向傾斜、彈簧斷裂。造成沖擊疲勞,損壞某些零件。螺絲的強度不夠或沖頭固定的不當,也是會導致沖頭突然掉落甚至折斷。

3.2.2在使用模具的時候,零件方向、位置等的錯誤安裝或者緊固螺栓的程度不夠。工作高度調整太低、然后不足。送料設備的故障,壓力機異常等,會造成模具的損壞。假如模具里面有異物、制件重疊、廢料阻塞等情況未及時處理,導致模具導向不良、傾斜。或模板間有異物,使模板無法平貼;模具強度設計不夠或折受力不均勻時。會造成模具變形,例如模具的底座、厚度設計、模板的硬度太小,就會變得容易受外力撞擊變形;模具的位置安裝不準確,上下模的定位誤差超差[3]。或者壓力機的準確度太差,使得模具產生干涉;沖頭的強度過低、大小沖頭間靠得太近,使得模具的側向力失去平衡。就應該加強沖頭強度及卸料板的引導保護了。

3.3 模具損壞和維修

3.3.1成本永遠是工程必須考慮的,要知道沖壓生產模具的費用遠遠高于維修的費用。一般情況下模具費占總成本的1/5~1/4。這不僅僅是模具的制造復雜、困難,加上成本高和使用過程中的模具修理和刃磨維護費用也高,但是模具的造價也只是占整個模具費用的40%左右。顯而易見,模具的維修就顯得非常必要了,及時的維修模具,預防模具破壞,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生產模具的費用了。

3.3.2通常來說,沖壓模具非正常磨損破壞,像非重要零件破壞以及凸模的鐓粗變短、凹模板出現裂縫、小凸模斷裂、沖裁刃口裂痕等故障.相當一部分是可以維修并且使其恢復到工作狀態的,然后重新投入到沖壓生產中。但是,當模具的重要部件發生不可挽回的損壞時,甚至有凸、凹模同時損壞。這時候一次性修復費用超過沖模原造價的70%,或者模具使用期限將近,維修的意義就不大了,這時就應該考慮報廢模具;除大型模具、結構復雜的連續模外,當模具維修技術過于復雜、維修費用太大,難度太大必然使維修周期過長,嚴重影響沖壓的正常生產,應選擇提前失效報廢,重新制造模具。從新模具投入使用到失效報廢,一般要經過多次維修和刃磨。一般情況下,沖模的失效原因是長時間的磨損,導致的模具疲勞。從新模具投入使用到失效報廢,一般要經過多次維修和刃磨。

4 沖模的刃磨維修

4.1在沖壓生產過程中對模具進行恰當的刃磨。可以增加沖模的壽命,降低模具的所需費用,很大程度上節約生產成本。

4.2當沖模使用時間長了以后,以至于原本刃口變得不夠鋒利了,就會使沖裁件得毛刺太大,形位精度與尺寸下降。此模具必須進行刃磨,讓沖裁刃口恢復到鋒利。降低沖裁毛刺和尺寸與形位的偏差,改善成品件表面質量。如果模具因為沒有及時刃磨,導致模具在幾次高強度使用后,模具使用壽命就會大大降低了。當制件的毛刺快要超出規定的高度時,應立即停止生產,對模具進行刃磨。在實際生產工作中,工作人員通常習慣憑借手感去估計制件毛刺的程度并確定刃磨的時機,這樣做的話,操作誤差就會比較大了。從精準度上考慮,最好還是通過檢測制件的通過檢查模具的毛刺的超出高度和厚度,模具形狀,毛刺的整體分布情況來確定模具的質量是否過關,從而確定模具的最佳刃磨時機[4]。

5 結束語

一般情況下,沖模失效都是由于過量的磨損。從新沖模開始投入使用到開始出現毛刺高度超過標準高度,以及沖模厚度問題精度問題出現偏差。修復的意義不大,寧肯報廢。沖壓生產效率和成本對模具的依賴性很大。在看待生產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時,應該就事論事,不能一概而論。每個故障都有其特點。針對具體問題,制定出正確的維修方案。恰當的解決模具損壞、卡模、刃磨和產品質量缺陷等問題。正確判斷模具損壞的處理方式,是維修還是報廢。

[參考文獻]

[1] 周本凱.冷沖壓模具制造技術[J].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04

[2] 楊占堯.最新沖壓模具標準及應用手冊[J].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11

[3] 馬朝興.沖壓模具設計手冊[J].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