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面朝大海范文
時間:2023-04-09 08:26: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子面朝大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海子 詩歌 幸福 塵世
每個人都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會是蒼白的。孫正義先生曾經說過:“最初所擁有的只是夢想,以及毫無根基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從這里出發?!庇羞@么一位詩人,他也向往大海,他叫海子。他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明朗輕快的節奏寫下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人說海子是向往大海,但向往的又不僅僅是大海。那份對海的向往似乎明媚又似乎憂傷。那到底是一種心境呢,讓我們走進詩歌中去感受。
一.作者簡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77年,年僅15歲的海子考取了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開始時在校刊工作,后轉至哲學教研室。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
海子生前的好友、詩人西川曾回顧說:“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于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睆闹形覀兛梢泽w會到海子在獻身詩歌事業的同時是以犧牲塵世的日常生活為代價的。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于海子死前的兩個月。在詩中詩人終于開始擬想塵世的幸福生活。
二.詩文解讀
(一)第一節
1、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似乎宣告了詩人面向塵世,開始了一系列的體驗式行動,不再任時間在貧窮、單調和孤寂中逝去。“周游世界”是詩人的理想,那便是讓自己的心靈充分向世界開放,充分享有這個世界。
2、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糧食和蔬菜”本來是物質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最基本的資料。“關心糧食和蔬菜”是積極的生活態度,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從這可以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質快樂,使人休閑放松的內容。
那么在這里提出一個問題,不關心糧食和蔬菜這樣日常生活的人叫做什么呢?——不食人間煙火。通常情況下,什么樣的人不食人間煙火呢?愛因斯坦,披著毯子出門,不修邊幅;當然,還有中國古代的一些閑云野鶴,他們整天在心中構建著自己的理想王國,但是對身邊的現實生活毫不關心,與身邊的環境,都是格格不入的。詩人下定決心“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表明過去詩人缺少幸福感受,對生活漠不關心,同樣是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狀態。于是躊躇滿志,打算重整心緒,重建生活,追求幸福。
3、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詩人在想象中構建著自己的幸福家園,想象自己有一個超離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態和空間,在那里,詩人可以面朝大海,獲得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詩歌的審美意蘊往往憑借單個詞語或者一句話產生?!懊娉蠛?,春暖花開”這個情景顯示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審美情境,在此,我們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內心世界融合為一體,達到了崇高的境界。
4、小結
第一節中,詩人選取平常的生活細節“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是個人的幸福,詩人眼中的世俗生活是簡單的、沒有任何煩惱與羈絆的。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詩人認為這是自由閑散人的生活,“關心糧食和蔬菜”這是平凡人的生活。這些就是詩人所向往的田園牧歌式的幸福生活,他認為這是生命得以自我呈現和自我滿足的一種資源,生活雖然儉樸,但生命居于其中卻能盡享自由和快樂。詩人對于世俗生活的理解仍然那么的理想化、浪漫化、主觀化。但詩人沒有真正的將自己與塵世的世界滲透到一起,他想象的那種平淡生活終究是不可能實現的。這也預示著詩人今后命運的悲劇。
(二)第二節
1、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當詩人擁有了如此美妙的幸福感受時,他迫不及待地想把這種感受告訴每一個親人,他甚至要將幸福送給每一個與他不相關的人。詩人的幸福就是可以去過平淡的簡單的世俗生活。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視角發生了變化,推己及人到了他的親人們,希望把自己獲得的幸福告訴每一個親人,他要讓親人分享自己的幸??鞓?,也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幸福奉獻給親友,讓他們能和自己一樣幸福愉快地活著。詩的情緒漸漸遠離自己,走出了自我,這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關愛之情。
2、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那幸福”如“閃電”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來以及詩人對幸福的強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這種幸福會轉瞬即逝,是那樣的虛無縹緲。
3、小結
第二節中詩人的幸福溢滿心胸,無法獨享?!皬拿魈炱?,和每一個親人通信”,要把幸福告訴“每一個人”,這又是一種幸福,是別人的幸福。第一節和第二節的情緒形成了比照,詩人不僅希望自己擁有幸福,而且希望親人能夠分享,這充分地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洋溢著對親人的關愛之情。而文中前兩節中提到了三次“從明天起”。“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意味著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的海子,并不擁有這種幸福。他所希冀的幸福,只能寄托在明天,寄托在一種美好的想象中。
(三)第三節
1、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其實就是對那日常司空見慣的、早已感到失去光彩的山山水水的重新審視,重新感受,重新發現。同時,我們知道,山川河流都有屬于自己的名字,但是詩人為什么要再次為它們命名?詩人一直都在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理想的世界,也就是他主觀的唯心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他擁有為一切物質重新命名的權利。這也許與老子的“名可名,非常名”有異曲同工之妙。
2、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詩人的幸福感受因過于強烈而溢出,他用真誠的祝愿、世俗而實在的祝愿為陌生人祈福。關愛萬物生命是詩歌的存在價值,此詩的抒情主體以一種“超越自我”的姿態關懷人類,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
3、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只愿”暗示了前邊的一切,原來都是詩人在為別人祈禱,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擁抱世俗,而是堅守自我的空間和姿態,只愿獨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對塵世,靜看花開花落。
4、小結
第三節,世界的幸福。詩人的感情再次升華,詩人完全擺脫了自戀的情感抒發,敘述對象不再限制,擴展到了每條河流、山川,也就是大自然和陌生人。情感的力度大大增加,詩呈對象也發生了變化,前面兩節都是偏重于“自我”感受,而到了第三節詩的意旨表達超越了“自我傾訴”,詩人以一種“超越自我”的姿態關懷人類。他將自己獲得的幸福傳播與他人、他物,意在說明他要讓每一個世間漂泊的靈魂都關注幸福、理解幸福,體驗到獲得幸福時的人類大善大美的至境,還在于他希望整個世界和人間都成為幸福的家園。悲天憫人的“人類情懷”使得整首詩突破了通常抒情詩的情感表達,使全詩進入了新的境界。
朱光潛說過:“每首詩都自成一種境界。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在心領神會一首好詩時,都必有一幅畫或是一幕戲景,很新鮮生動地突現于眼前,使他神魂為之勾攝,若驚若喜,霎時無暇旁顧,仿佛這小天地中有了孤立自足之樂,此外偌大的宇宙,以及個人生活中一切憎愛悲喜,都像在這霎時煙消云散了?!庇纱丝芍娙说膬刃难笠缰鴮κ澜绾腿碎g的博愛之情。
三.總結
人的生命總是要消失的,而藝術的生命卻因才華的閃光而得到延續。死或者對海子來說是一種解脫,一種幸福的歸屬。海子獻身詩歌事業是以犧牲塵世生活為代價的。他是一個太純粹的詩人,以至于失掉了對世俗生活應有的最基本的適應和享受。他的性靈太過純潔,精神太過自由,以至于對物質的世界無所適從。這首詩表達的“在塵世獲得幸?!钡你裤?,反映的是海子面臨的生命中兩難的心境。海子對塵世幸福的肯定,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對人類美好的祝福,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美好的情感,那份圣潔的愛。
只可惜他早早地離開了我們,至今已整整24年了,在離海不遠的地方不幸逝世,永遠地“面朝大海”了。大海是安魂鄉。海子,海的兒子。今天我們重讀他的詩歌,可以說是對他的最好的紀念?!懊娉蠛?,春暖花開”是一種理想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它凝聚了海子對塵世的最后一絲眷顧。
參考文獻:
[1]悠哉著.海子詩歌研究[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
[2]西川編.海子詩全集[M].作家出版社,2009年.
[3]趙暉著.海子,一個“80年代”文學鏡像的生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篇2
出自海子的抒情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首詩寫于1989年1月13日。20世紀80年代特殊的精神氛圍,海子是一個與之密切相關的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種價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現實的沖動和努力,審視個體生命的終極價值,質疑生存的本質和存在的理由為核心的激進的文化姿態和先鋒意識。
全詩共三節,第一節表現了詩人對質樸、單純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對“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尋精神。第二節寫詩人找到幸福后無法抑制的喜悅之情。第三節寫詩人對世界的祝福。詩人將直抒胸臆與暗示、象征手法結合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而今季節變換得令人辛酸,青春的理想似蝸牛在晨暮清露中蜿蜿蜒蜒。心中明明另藏一片凈土,卻教蠻橫的現實氣息蹂躪得只剩宋詞般的哀嘆。從寒喧到偶然的心有靈犀,誰也不明白高山能有多高流水能有多深,只是半掩一下面,讓另一邊臉暫時擁有新鮮的光輝。只是,兩地又似銀河弱水,蝴蝶是飛不過滄海的。盡管懷有多少希冀,卻也在成熟間被斬截得七零八落;胸中欲吐納多少思想,待到啟齒時卻又被生生吞了回去。
水之一方,沒有昨天、今天、明天;海之一涯,沒有前世、今生、來生。我愿掬起時間的潮沙,埋葬多年前許下的宏愿。此刻,我在時光的隧道里打滑,一不留神卻摔向了無邊無際的太空。是的,那是紅色袈裟里最完美的角落,也是舊世佚史里最犀利的熏香。它讓一切喧囂安靜,也讓一切煩躁在空問里冷凍,所思,所憶,在剎那間全部盛開又全部凋落。
生命擁有如往昔,但誰也不愿意就此磕磕絆絆,平平安安就在生活外流亡,年輕的心,應該及時抓住它的衣裳,把它揪進自己的門里,杜絕一切繁華紅塵如煙往事。
篇4
幻想有一天能和一個
愛我的人生活在一起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一直很自信的認為自己
與其他人不一樣
有著不同與其他女孩的
瘋狂,執著,個性
夢想著有一天
讓所有的人都認識我和我的文字
我們可以騙任何人說,
時空的距離我們能夠忽略
但我們無法逾越的,
篇5
關鍵詞:時間類型;受述者;意象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一直是海子廣為流傳的詩歌,尤其是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選錄了這首詩歌,使得這首詩有了更為廣泛的受眾面。盡管《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詩廣受大家的喜愛,但在論及海子的詩歌創作時,這首詩歌并不是專家論述的重點,并且這首詩歌也不是海子本人所看重的。西川曾在《死亡后記》中明確表示,“海子恰恰最看重自己的長詩,這是他欲建立其價值體系與精神王國的最大的努力,他認為寫長詩是工作而短詩僅供抒情之用?!雹俚髡哒J為,盡管海子沒有單獨的提及自己的這一作品,但聯系到海子的詩歌創作主張,《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都應該在海子的創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不是因為《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詩歌創作于1989年1月13日,海子自殺的前兩個月,像有些學者把它認為是海子自殺的告白書那么簡單,而是因為這首詩以短小的篇幅卻真正的觸及到了海子思想的本質,即“對現實的棄絕”。
一、時間類型
俄國宗教思想家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別爾佳耶夫認為,時間按其特征來說有三種基本類型,即宇宙的(其性質是環形的)、歷史的(其性質是線性的)以及存在的(即心理上的,其性質是垂直的)。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詩包含了這三種時間類型。這首詩中的存在時間是由缺席的、與明天相對的“今天、現在”所擔當的。宇宙時間則暗含在詩的描述對象之中?!痹姼栝_篇,“從明天起……取個溫暖的名字。”這對應的是“明天”的時間狀態?!敖裉臁边@個詞匯盡管在詩中是缺席的,但我們可以從文中的表述來尋找到它的存在?!澳吧宋乙矠槟阕8#改阌幸粋€燦爛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边@對應的就是“今天”的時間狀態。歷史時間這一時間維度呈現出的是一種溫暖向上的感覺。但如果我們對這首詩的解讀只停留在歷史時間的時間維度上,而沒有關注到詩的存在時間的時間維度,那我們就完全曲解了此詩的主旨。這也就是許多文章把《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基調定義為明朗向上的原因了。“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兩句話對應的就是存在時間。存在時間所具有的“將自己從循環時間或歷史時間里擺脫出來的能力”使我們真正看到了海子此時的內心訴求。這就涉及到對詩歌進行宇宙時間的剝離。宇宙時間表現為一種循化,通過對詩歌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詩歌存在著循化與永恒的對比,劈柴、喂馬、周游世界、給親人寫信等行為都是短暫的、可循環的,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則是一種信念而帶有了永恒的色彩。
二、受述身份的模糊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之所以有不同的解讀指向的原因還在于詩歌中敘述的對象的模糊,也就是受述者身份的模糊。
“敘述文本中的受述者是敘述的接受者,也就是信息的發送對象。按照普林斯所說,‘每一敘述文本中,至少有一個(或多或少公開地表現出來的)受述者,處于敘述者向他或她講述的同一敘事層次上’。正如在任何敘事作品中都必須有至少一個(也可以有多個)敘述者在講述故事一樣,在任何一部特定的敘事作品中,也應該有一個或者幾個不同的受述者,每一個都依次接受同一敘述者或不同敘述者的講述。”②
詩歌一開篇就是“從明天起,”這就給我們提出了關于受述者的問題?!皬拿魈炱稹€溫暖的名字。”可是,到底是誰從明天起呢?受眾者的不同,就造成了解讀的不同。如果是“我”從明天起,那就會讓人解讀為海子“與世界一團和氣”“真的已完全與這個世界和解”③如果是“你”從明天起,就會有著“一種與現實相分離的意志,是對于現實的棄絕”④的解讀。詩歌后半部分受述者是明了的。“我”是敘述者,“你”是受述者。但我們聯想一下海子本人的情況,敘述者和受述者的身份就會模糊分不清楚了。后半部分: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盃N爛前程”“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塵世獲得幸?!边@些都是海子所沒有的,如果我們把敘述者和受述者的位置顛倒一下為“陌生人你也為我祝福,愿我有一個燦爛前程,愿我有情人終成眷屬,愿我在塵世獲得幸福”,或海子口中的這個“你”其實就是海子對自己所說的,那么我們對這首詩就會著完全不同的解讀。
盡管受述者的身份是模糊的,詩歌結尾“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卻是詩篇的核心。透過這句話再聯系到詩篇的敘述者與受述者,我們可以看到海子在對待他人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態度。對他人海子滿懷祝福,以一種上帝般的對臣民的呵護關懷著他人,把自己最美的祝福都送給他人。而對自己卻顯得有些吝嗇,詩歌前半部分所表現的作者的期待與努力的熱情卻隨著一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有一絲冷卻,尤其是全詩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只愿”一詞突然地將作者與明天、與喂馬、劈柴、世界、與親人、與山河、與陌生人推開。詩歌前半部分受述者的模糊讓我們有了我與你、祝福者與被祝福者的不同角度的解讀,但詩歌的最后一句卻讓我們明確感受到海子與現實的背離。
三、意象的虛實
對于藝術中情感的表達,艾略特認為“唯一的方法是設法找尋客觀應和的事物。”海子是北大哲學系畢業的,加之他死去時年僅25歲,因此他的詩歌似乎缺少幾分智慧的經驗,而有著較多的玄思的意味。但《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詩卻充滿了靈性而沒有了海子以往詩歌的晦澀。這種靈性之感主要來源于詩歌意象的選擇: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糧食、蔬菜、幸福的閃電、每一條河、每一座山,這些意象是現實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正因為這些意象都屬于農村的景物,因此也有學者將其歸結為了海子的隱逸情懷。可是就在這兒,海子設下了一個陷阱,這些溫暖的景物都是故意寫給讀者看的,可是卻又不是海子真正想讓讀者看的。讀者所應該讀到的是推開這些意象后的生命存在。而且這些具體的意象其實只是一種象征,是海子關心民族俗世生活的象征。海子要在現實面前“把眼睛閉成兩根繩索”,海子關心的不是現實,還是大寫的民族。
在對現實的棄絕中,《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似乎還有對希望的訴求?!皬拿魈炱稹边@一時間狀態讓人有了一種希望。而且同樣因為海子所選擇的意象與現實的關聯,又使得這種希望有了實現的可能。但是,希望從來都是一種烏托邦的幻想藝術。海子的希望不是植根于未來的,海子把希望放在了當下甚至放在了過去,但惟獨沒有未來?!睹娉蠛?春暖花開》的希望都被“今天”的缺席而被消解被抹殺。正如臧棣在《像神話致意》所說的“在海子看來,由于現代文明的畸形,人們無論是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還是在他們關乎歷史的記憶的情境中,都日益喪失了對生命作為一種奇跡的感受能力。所以,他認為自己有責任通過詩歌來幫助我們恢復對生命的感受力。洋溢在海子的抒情詩中的種種奇妙而熱烈的情感,都與這種審美判斷有關”,所以海子會想著“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溫暖的名字”,而不是有些學者所認為的“精英意識的體現”。海子始終從人本主義思想出發,將“關注生命存在本身”作為詩歌理想,并堅信這是中國詩歌自新的理想之路。
“詩人必須有孤軍奮戰的力量和勇氣”。海子從來都是一個有擔當的人?!睹娉蠛?春暖花開》更是踐行了這一詩歌主張、人生主張?!昂W涌犊匕炎约旱脑姭I給每一個愛詩、懂詩的人”⑤海子在遺書中說“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實際上,海子的死與任何人有關,“人在為自己作出選擇時,也為所有的人作出選擇。”因為他不僅為我們每個人奉獻了他的詩,他還用一種形而上的方式奉獻了他的生命。
注釋:
①西川.海子詩全集[M].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4頁.
②譚君強.敘事學導論 從經典敘事學到后經典敘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③燎原.撲向太陽之豹――海子評傳[M].南海出版社,2001.
④崔衛平.看不見的聲音[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⑤王艷.“歌唱生命痛苦”的“浪漫騎士”――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6(5).
參考文獻:
[1] 張厚剛.《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研究綜述[J].時代文學 ,2011(8).
篇6
——題記
我和海子,只是陌生人的關系。然而他卻教會了我:“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做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人。”
書包里藏著昨天考試的卷子,揣著忐忑不安的心回家給母親簽字。
說實話,那張卷子考得并不差,得了一百來分,但是只因為怕下一次考不到這么好的成績,被母親罵,才忐忑不安。
回家要經過一條小巷,巷旁有一個英式的平房書店。
我一眼,僅一眼就看到了櫥窗中的一本詩集,陽光射得封面上的人像越發璀璨。寫作者的那個角上只寫了兩個字:海子。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海子這個名字。
不舍地告別了書店的老頭,繼續向家的方向趕去......
“媽,我回來了?!蔽易哌M屋。窗外三四點鐘的太陽照射得路面暖洋洋的,可陽光怎么也透不進屋子,屋中,冷清冷清的。
“哦,回來了。昨天的考試考得怎么樣?”母親冷不丁地問了一句。
“一百來分?!蔽覜]好氣地說道?!笆菃??不錯啊,繼續加油啊?!甭牐质抢^續加油。老師給我加油,家長給我加油,什么時候,這“油桶”才算加滿了呢?
“又是加油!”我不耐煩地叫了一聲,跑進房間,把門一摔。
或許是振動太大,一本書掉落在地,似乎是母親新買給我的。瞧了一眼書名,沒想到真是下午看到的《海子詩集》。書的扉頁上,我看到了母親清秀的筆跡:“風風,媽媽希望你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做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人?!?/p>
一口氣看完了這本詩集,才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指樂觀,勇于面對生活挫折的生活方式。
篇7
一、寫作背景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作于1989年1月13日?!澳抑腥祝瑺t邊一束薪。誰問迷悟跡,何知名利塵。夜雨草庵里,雙腳等閑伸。”當一個人不為物拘,心靈自由,并且對自己所擁有的懷有知足感恩的心態,那么他永遠都是快樂的。兩個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這一事件,使得這首詩表面的輕松歡快與實際內涵之間產生了某種分離。
也許,正是從這首詩中,我們得以窺見詩人最后的生存思考。這個用心靈歌唱的詩人,一直都在渴望傾聽遠離塵囂的美麗回音,海子與世俗的生活相隔遙遠,甚至一生都在企圖擺脫塵世的羈絆與牽累。在20世紀80年代,海子是一個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種價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現實的沖動和努力,審視個體生命的終極價值,質疑生存的本質和存在的理由為核心的激進的文化姿態和先鋒意識。
通過以上情況的羅列,人們應該有以下的感知:海子的眾多詩文以生存思考為主旨;海子漠視拒絕中原文化,關注西方文明及文明。
二、詩文分析
“詩言志,歌詠言”。海子的詩文,表達著對生命存在的關注和思考,他呼喚著自由與幸福。但這自由與幸福,好像不在現實之中,現實中沒有它們存在的土壤,正如詩題中所表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歌又是詩人人格的逼真傳達,詩歌是詩人氣節的生動顯現,詩歌是詩人人性的婉曲訴說,詩歌是詩人志向的執著堅守。正因如此,古人云:“詩者,志之所之也”;“詩者,持也,持人性情”。所以,此首詩中同樣有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執著與決絕。
1詩題
文章題目,是文章之眼睛。讀其題目,可窺其精魂。此首詩文的題目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一題目,首先反映一個違背常理的問題,即“春暖花開”的景象與“面朝大海”的矛盾,大海之上永遠不會出現“春暖花開”的景象。那么,作者如此設計題目的用意是什么?首先,作者借此題目告訴世人他的理想與幸福植根的土壤不在身后的大地,即大地上沒有他的理想與幸福植根的地方,這反映作者對塵世的現實生活的一種背叛與遺棄,也就是一種否定。其次,作者也借此突顯文章的主旨,即對現實的否定,對理想的堅守。
2文眼
這首詩的文眼是“從明天起”與“我只愿”。也就是說,理解和彰顯詩文主旨的關鍵在此而非其他。
“從明天起”,這一意象所傳遞的信息是什么?明天,是一處在將來時的概念。這一意象的重復,表達的是作者對“今日”、對“現實”的否定。換言之,“從明天起”意味著“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注定孤獨、暗淡,注定無法融入塵世的幸福生活;“現實”的不如意、不幸福,“現實”的注定孤獨、暗淡,注定無法融入塵世的幸福生活。
于是,后文雖有塵世人的幸福的真切描述,即“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保朔Q的運用是一種對舉,即“我”與“你”,且“愿你”與“我只愿”又形成了一種對舉。這兩個“對舉”要告訴我們什么?詩歌至此,情感大起大落,突然發生逆轉,“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猶言塵世的所謂幸福與他無關,他在人生觀、價值觀上與世俗生活的對立,不甘“和其光,同其塵”,不甘墮入塵世成為俗人。
海子渴望幸福,但又不愿與世俗為伍丟掉詩人的純真。他只愿面對著大海,傾聽著花開的聲音和祈禱著塵世中的人幸福,在別人的幸福里寂寞著。所謂的塵世中的幸福原來都是詩人在為別人祈禱,詩人并不在其中,海子依舊是孤獨的海子。因而,無論是幻想抑或是現實中的塵世幸福,海子都無法觸摸。海子的春天依然是寂寞的、孤獨的。海子還沒來得及等到明天的幸福就帶著赴死的心臥在鐵軌下面了,選擇用死亡來遠離世俗的一切。一個“只”字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決心,他終于還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傾心死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他的理想,他在呼喚,他要堅守。所以,詩的“文眼”依舊反映的是對現實的否定,對理想的堅守。
3意象與場景
詩文第一、二節虛構了詩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圖景:既有詩人向往的平凡生活的內容(關心糧食和蔬菜),又保持了自由、閑散的生活風格(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同時充滿著親情友情(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更關鍵的是在于它的清靜、自由與獨立――獨立于社會人群的邊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種幸福是現實與理想、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統一,充滿詩意田園牧歌式的情調,實在卻不乏閑適,清苦卻不乏浪漫。
但作者在每一圖景前都刻意地加上了“從明天起”這一屬于未來,屬于幻想的時間范疇。這就昭示出,這種自由閑散的、平凡真實的、溫馨真誠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不存在于“今日”,不存在于“現實”,不存在于“身后的大地”。所以,有人說,海子詩在貌似浪漫的精神中集中表現了詩人對于庸常生存現實的深刻摒棄與蔑視和自我理想的極度張揚與堅守。
詩文第三節,詩人把三個世俗化的祝愿留給了陌生的世人:“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卻以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最終把自己隔絕到了塵世生活之外?!爸辉浮眱勺知q言幸福是你們的,“我”情愿獨面大海,背對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給了別人,自己卻難于在塵世找到幸福生活。依舊的摒棄,依舊的否定,依舊的堅守,依舊的執著。
4情感
篇8
魅,是一種精怪,傳說居于林木之中,迷惑人類。鮑照《蕪城賦》中說: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澳诀取?,就是這種玩意。
所謂文化圈,也有很多魅,其實就是一種病,心病。比如,中國當代詩歌中,最大的“魅”莫過海子了,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成了“經典”,誰說個“不”字,肯定被粉絲們怒罵。宛如運動會上的接力賽,你傳我遞,只顧著朝前跑,其實手里接到的究竟是什么,倒真沒人在乎了。
不妨就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例,看看這位詩人究竟寫了些什么,咱們一句一句來: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意識到了不幸福,為什么要從“明天”才開始去尋找,今天閑著?這就是典型的無病,想動手又猶豫,從來是今日推明日,明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喂馬、劈柴,與周游世界完全不相關,而且安心喂馬、劈柴,是可以的,周游世界,也可以的,可惜的是,做前者就做不了后者,周游世界就無法安靜地喂馬、劈柴。矛盾,或者說,精神分裂。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面朝大海的,究竟是我,還是房子?字面看上去是房子,但全詩最后一句是“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屬于漢語沒學好。而且“面朝大海”的時候,看花,只能看浪花,看浪花用不著“春暖”,哪個季節都行。如果不是浪花,誰能面朝大海的時候,看到其他的花呢,當然,除非你的房子離海太遠。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壳斑呎f,“明天”開始幸福,明天到的時候就寫信告訴親人,幸福了,是真幸福,還是寫信本身才是幸福?還要劈柴喂馬,周游世界了,做這么多事,“明天”,太忙了。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春暖花開,電閃雷鳴?好吧,這閃電來自詩人內心,剎那間,我幸福了。我要幸福,幸福感就從心里涌出,這么簡單的事,干嗎還等“明天”呢。而且,告訴誰?很像那個一嗑藥就到處跑的小白兔。
關于小白兔,插播一個故事:有一只小白兔快樂地奔跑在森林中,對長頸鹿說:“看看這片森林多么美好,讓我們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長頸鹿跟著小白兔在森林中奔跑;它們遇到一只大象,小白兔對大象說:“看看這片森林多么美好,讓我們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大象跟著小白兔和長頸鹿在森林中奔跑;后來它們遇到一只獅子,小白兔對獅子說:“看看這片森林多么美好,讓我們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獅子沖過去把小白兔狠揍了一頓,“這個混蛋兔子,每次嗑了就拉著我,像一樣在森林里亂跑?!?/p>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不知道哪座山哪條河是沒名字呢,還需要詩人來重新命名。OK,我知道,愛意涌動了,好吧。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恐x謝了哥們,謝謝了詩人,同時感謝教堂里每天祈禱世界和平的人,大家的想法和禱詞都是一樣的,都是詩人,我感覺到了,同時祝祖國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篇9
——面朝著大海走去。
-
我來的,也太遲了
——間隔著二十余年的才遲遲的到來
-
開始的呼喚,開始地吶喊
著嫦娥故鄉那山川和原野的綠色美化
-
要么,你不會面朝大海地向前走去
真的,你應當到那嫦娥的故鄉去自由自在地漫步著
-
我,,也不會在這里
——孤獨地吶喊,孤獨地呼喚著
-
海子,你是不是走得太早了
——面朝著大海走去。
-
篇10
我在靠近海邊的地方踏出了一個又一個歪歪扭扭的腳印?;仡^看的時候,浪花抹平了一些腳印,然后又是一個浪花……直到海灘上所有的腳印都消失,沙灘還是那個沙灘。時間,不過是讓一切都回歸平靜。我覺得,那些歪歪扭扭的,又坑坑洼洼的腳印,那么美,那么美。
在海邊,聽濤聲,然后給遠方的親人打一個電話,讓他們安心。
然后又想到了海子的那首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歌雋永著清新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充滿生機的幸福生活
。我也能夠感受到詩人海子真誠善良的祈愿,那是愿每一個陌生人在塵世之中獲得幸福,快樂的祈愿。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蔽液芟矚g這句話。我想,我是喜歡海子的,喜歡他詩中的核心——海。那么的廣闊浩蕩,令人心曠神怡,在流水一般的喧囂之中,我想我很愿意感受詩中的幸福。
大海讓人感到崇敬,感覺自然的崇敬,自己的渺小。幸福是一種生活狀態,但是卻不能可以去做,
前面是塵世的幸福此岸,海子卻追求著與他人不同的精神彼岸。
落葉隨風將要去遠方,只留給天空美麗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