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詩范文

時間:2023-04-07 14:30: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子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山楂樹》

今夜我不會遇見你,

今夜我遇見了世上的一切,

但不會遇見你,

一棵夏季最后,

火紅的山楂樹,

象一輛高大女神的自行車,

象一女孩畏懼群山,

呆呆站在門口,

她不會向我,

跑來!

我走過黃昏,

型風吹向遠處的平原,

我將在暮色中抱住一棵孤獨的樹干,

山楂樹!一閃而過啊!山楂。

我要在你的乳房下坐到天亮。

又小又美麗的山楂的乳房,

在高大女神的自行車上,

在農奴的手上,

在夜晚就要熄滅。

3、《思念前生》

莊子在水中洗手,

洗完了手手掌上一片寂靜,

莊子在水中洗身,

身子是一匹布,

那布上粘滿了,

水面上漂來漂去的聲音,

莊子想混入,

凝望月亮的野獸,

骨頭一寸一寸,

在肚臍上下,

象樹枝一樣長著,

也許莊子就是我,

摸一摸樹皮,

開始對自己的身子,

親切,

親切又苦惱,

月亮觸到我,

仿佛我是光著身子,

進出,

母親如門對我輕輕開著。

4、《我請求:雨》

我請求熄滅,

生鐵的光、愛人的光和陽光,

我請求下雨,

我請求,

在夜里死去,

我請求在早上,

你碰見,

埋我的人,

歲月的塵埃無邊,

秋天,

我請求:

下一場雨,

清洗我的骨頭,

我的眼睛合上,

我請求:

雨,

雨是一生的過錯,

雨是悲歡離合。

5、《幸福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樹》

我無限的熱愛著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陽今天的馬今天的花楸樹,

使我健康富足擁有一生,

從黎明到黃昏,

陽光充足,

勝過一切過去的詩,

幸福找到我,

幸福說:“瞧這個詩人,

他比我本人還要幸福”,

在劈開了我的秋天,

在劈開了我的骨頭的秋天,

篇2

關鍵詞:海子;詩歌;烏托邦

海子屬于第三代詩人中的一員,但他又是其中一個特殊的詩人。在歐美思潮大量涌入的年代,第三代詩人中的海子沒有像其他人一樣以徹底的虛無主義去對待精神危機,而是在孤軍奮戰中體驗著理想主義文化信念,通過詩歌縫合破碎的現實世界,重構精神信仰。海子詩歌中的“烏托邦主義”無處不在,從大地到太陽再到實體,這些海子詩歌中的意象主題始終存在著一種烏托邦精神。

一、海子詩歌中大地主題的烏托邦主義

1.詩意的家園――大地。詩歌里麥地是荒涼而貧瘠的,海子不是陶淵明一樣的田園詩人,他的麥地烏托邦反映的是一種激烈沖突。海子在麥地意象里,像敬畏父母、熱愛情人一樣愛著鄉村與土地,麥地意象逐漸泛化,從思鄉之情變為對鄉土的眷戀,并進一步深化鄉土情懷,使之變成精神上的鄉愁,進而對生命的存在進行關注。他覺得存在即要受難,應該在艱苦的勞動中慰藉靈魂,重建精神家園。

2.流浪的欲望――幻滅。海子因為父親對自己是大學教師的身份而漸漸有了距離而傷心?,F實的窮困以及親人的期望,尤其是愛情的失利讓海子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創傷,這種情感挫折對他的影響是極深的,漸漸讓他流露出了自殺的情緒。生活的貧困、戀愛的失敗對海子詩歌有很大影響。還有就是海子把詩歌當作自己的事業,全部的生命。盡管他死后榮譽越來越大,而活著時卻沒有被重視,甚至被一些資深的著名詩人所批評。被埋沒的海子精神焦慮,壓力極大,逆境使得幻想著大地烏托邦的海子被現實給敲醒了。

另外,海子將詩歌變成精神存在的形態,他在目標的追逐中卻發現和目標相距越來越遠,他的大地烏托邦是對生命的深思,也有著某種神性體驗,但所帶來的是空虛和黑暗,甚至是無比絕望,這也為他后來的自殺埋下了隱患。

二、海子詩歌中太陽主題的烏托邦主義

1.偉大的詩歌――幻象?!短枴肥呛W幼非笠簧ネ瓿傻淖詈笠徊孔髌贰K谑嗍组L詩中把史詩般理想傾注,從《河流》到《太陽》,海子的長詩風格從母性氣質與東方神秘精神變成了充滿父性的暴烈和死亡沖動。在現實中被粉碎的理想成為他寄托于太陽史詩的本源。在太陽烏托邦中,詩人極其矛盾,大地帶來充滿死亡氣息的秋天,而太陽則帶來了暴力、黑暗與被毀滅的幻象?,F實生活里的幻想存在給海子詩歌帶來很大影響。海子創作后期迷戀氣功,因為他覺得對寫作有益,讓人炒飯。他的太陽詩中氣功跡象大量存在,比如“我的詩歌之馬大汗淋漓,甚至像在流血”,“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等。海子的創作呈現出一種精神分裂式的幻象,把傷痛幻化,感受傷痛與絕望,加速了他的毀滅性死亡?!疤栂蛑嗟里w去/飛去/身體不存在了”。在《太陽?詩劇》中,海子通過詩歌語言把生命燃燒起來,但過分的幻象化寫作也對詩歌的質量產生了影響,語言上狂歡變得無節制,意象堆積更加碎片化。這種焦灼心理讓他的寫作方式及速度都受到了影響。但他依然筆不輟耕,在太陽的史詩寫作中,詩歌語言變得神秘而有著魔法般的力量,“太陽”“王”“上帝”等詞匯大量出現,代表海子后期詩歌里神性緯度。在暴力與死亡的意象中,他呼喚著生命里原始的生命強力。海子的這種烏托邦式幻象讓他通過偉大詩歌的創造來抵抗死亡的逼迫。

2.太陽的向往――永生。海子給劍安排的是成王的宿命歸路(死亡路)。劍的弒父代表著這悲劇的英雄在命運中無法逃脫捉弄,海子亦是如此。劍的一生都由宿命決定,當劍成為王,卻也走到了殘酷命運之前,弒父娶妹將太陽火焰中的黑暗呈現了出來,也讓詩人自己永墜黑暗。“天空像倒塌的殿堂/……我把天空還給天空/死亡是一種幸福”,此時詩人的全部家園幻象最終破滅。1989年3月26日,詩人在幻象的破滅中倒了下去,“我走到了人類的盡頭”。

理解海子詩歌里的烏托邦主義,有助于認識其詩歌中的復雜而深刻的思想內容,對海子詩歌中超越性的形而上追求更為明晰,希望能夠為海子的詩歌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焦志飛.論海子詩歌中對鄉村烏托邦的營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5):68.

篇3

我并不算是一個詩歌愛好者,讀這本《給孩子的詩》,更多的是因為好奇。這本小小的書,到底選擇了怎樣的詩歌,才能吸引到孩子們的目光?回想孩童時,我對詩歌的印象總是模糊的,沒有小說的前因后果,沒有散文的輕松明快,就是簡單的字詞和上口的韻律;離開校園后,詩歌更是在我的生活中難以尋覓蹤跡,直到,我充滿好奇地翻開這本原是給孩子的詩——

將書中的101首詩通讀一遍,竟然對很多首詩歌都覺得熟悉,讀起來朗朗上口,甚至能脫口而出下一句。一本書讀下來,頓時覺得酣暢淋漓,甚至有著再讀一次的沖動,原來讀詩竟是這樣的神奇!

讀一首好詩,感受的是文字和旋律的美好。再沒有一種文體能夠像詩歌這樣,將文字和旋律完美融合在一起,無論是默默閱覽,還是輕聲吟誦,又或是大聲朗讀,都將文字和旋律的美好展現得淋漓盡致。即使受眾是不解其意的孩童,或是焦躁繁忙的成年人,都會自然地讓人覺得舒暢和愉悅。詩人能夠賦予文字生命,描繪雨燕是"它使雷電枯竭,它在晴空播種,它若觸著地面,便會粉身碎骨",描繪老虎是"你金色輝煌,火似地照亮黑色的林莽,什么樣超凡的手和眼睛,敢塑造你這可怕的勻稱",文字肆意組成了一幅畫、一首歌,帶給讀者的是震撼的美。

讀一首好詩,暢游的是想象的空間。詩歌要表現的內涵是那么的多,但它愿意使用的字卻是那么的少;但每個字與每個字之間,都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每一行與每一行之間,都是一個無邊的宇宙,輕易就引人走進一片神奇的天地。跟隨詩人的腳步,我們學會聆聽萬事萬物,"星星們高掛空中,千萬年一動不動,彼此在遙遙相望,滿懷著愛的傷痛";跟隨詩人的筆觸,我們探索神奇的世界,"聽,一顆星星落地作響!你別赤腳在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園到處是星星的碎片".正如詩中所說的,"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剎那里收藏",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樣,透過詩歌,我們直面自己的內心,傾聽內心的聲音,在想象的世界自由地翱翔。

讀一首好詩,發現的是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浮躁,遮住了我們發現美的眼睛,但詩人們卻用自己的筆,擔當起世人的眼睛,發現那些身邊被忽略的美景。他們既對著自然訴說情話,"當我還在你的面紗胖游戲,像花兒依傍在你身旁,傾聽你每一聲心跳,它將我溫柔顫抖的心環繞",又發現城市中的風景,"來自不同地方的水果,各有各敘說自己的故事,櫥窗有最新的構圖,革命孩子和新款鞋子押上韻";他們既歌頌秋日的平靜,"少有這樣的天氣,沒有風,殘留的葉子,點綴著枝頭,為樹干編織,金黃的袖口",也歌頌寒冬的寂靜,"隆冬像暗夜一樣,將穗狀的雪串掛在樹上".他們歌頌太陽、天空、河流,他們歌頌稻束、花朵、樹木,他們歌頌山、歌頌海,歌頌一切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筆、自己的詩,喚起人們心中的美好。

讀一首好詩,銘記的是內心的希望。詩中往往帶著不同的情緒,有歡樂"告訴我,歡樂是什么顏色?像白鴿的羽翅?鸚鵡的紅嘴?歡樂是什么聲音?像一聲蘆笛?還是從稷稷的松聲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溫情的手?可看見的,如亮著愛憐的眼光?會不會使心靈微微地顫抖,而且靜靜地流淚,如同悲傷?",也有悲傷"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全書的最后一首詩,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年少時不識哀愁,時隔多年再次讀到這首詩,竟然覺得鼻子發酸。多么簡單而美好的愿望,但又有幾個人能夠拋卻浮華,實現這樣的夢想?美麗的愿望和詩人的結局更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詩人用自己的生命,發出了最后的吶喊。歸根結底,詩人是一群熱愛生活的生靈,不論愛與恨,無關求生或赴死,他們都熱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用詩句擁抱生活——他們在哀愁中尋找快樂,"親愛的朋友,我們就要分手,一同來歌唱吧,在你出發的時候";他們在失望中依然樂觀,"你不喜歡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僅僅度過了它";他們在孤獨中等待希望,"在溫馴的孤獨里,我等待,霞光突然地,閃亮";他們在悲傷中保持寧靜,"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他們在黑暗中仍關愛著別人,"當你用隱喻釋放自己的時候想想別人,那些喪失說話權利的人。當你想到那些遙遠的人們,想想你自己,然后說‘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蠟燭’。"生活永遠是硬幣的兩面,我們無法拒絕,但只要心中依然有著對生活、對生命的熱線,就可以坦然接受,甚至敞開心扉,說上一句"你好,哀愁".

曾經以為,詩歌并不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但現在我相信,詩就像種在我們身體里的情緒,從小到大,一生都未曾遠離。如果我們不再讀詩,說明世間的浮華與煩躁,已經侵蝕了我們的內心。

篇4

我沒有可人的外表,沒有什么淑女形象,更不懂得琴棋書畫。

我只是整天沒形象的嘻嘻哈哈,不用去做作,不用去偽裝。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喜歡安靜,不喜歡一個人生活,

不喜歡一個人的世界,不喜歡山間歸隱。

我喜歡吵鬧,喜歡朋友,喜歡每天可以和朋友在一起喧鬧,

喜歡和一群瘋女孩毫無形象大喊大叫瘋跑吵鬧。

喜歡和朋友開玩笑,并不去在意朋友是男的還是女的。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喜歡復雜,不喜歡復雜的生活,

不喜歡繁雜的世界,不喜歡神秘的人。

我喜歡簡單,喜歡簡簡單單的生活,

喜歡快快樂樂的活著,喜歡交一些單純的朋友。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討厭別人的不相信,討厭別人的背叛,

討厭別人的利用,更痛恨在我的世界里的背叛。

我喜歡真誠,喜歡真誠的人,

喜歡和真誠的人交朋友,喜歡朋友間的那份默契。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看起來可以沒心沒肺,可以笑得很瀟灑,可以原諒所有。

我也很傷感,我也會為了一部電影、一首歌、一個故事。

一個人感動的流淚,可以哭的稀里嘩啦。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會放棄,不會輕易落眼淚,

不會為成績的失利而哭泣,不會為別人的議論而去改變自己。

我會很堅強,會看淡一切名和利,會做我自己,

會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需要任何人的指點。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會是嬌滴滴的,不會很淡定,不會是大家閨秀。

我也會暴躁,我也會煩躁,我也會野蠻,我也會很男人。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是很成熟,不會用一個成年人的眼光對待每一件事,處理每一件事情。

我會很幼稚,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會做一些幼稚的事情。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會屈服,不會放棄一些本該屬于自己的東西,不會輕易妥協。

我會很倔強,會去爭取屬于自己的東西,會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會很放肆,不會不學習,不會成為老師的問題學生。

我也會好好學習,會成為老師、家長心目中的好學生,會為學習而努力。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想早早的就進入這骯臟的世界,不想被污濁。

我不想早早被著無知的世界汲取,我想理智一些。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還不想看透世界,我還不想領會現實的殘酷。

我只想活在自己幻想的美好世界,簡簡單單而已。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很好,不哭不鬧,只是需要朋友的安慰與擁抱。

我很好,不哭不鬧,只是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不要別人的議論。

我很好,不哭不鬧,只是很難安靜的了。

我只是個孩子,僅僅是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想要吃世界上最最好吃的東西,想吃多少就多少。

我想要游覽世界上最最美麗的風景,想走多遠就走多遠。

我想要玩世界上最最好玩的游戲,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我想要穿世界上最最漂亮的衣服,想穿多少就有多少。

我想要喜歡世界上最最美好的少年,想愛多久就愛多久。

篇5

“是的?!毕膳吞@的說,“你有什么事?”小毛凡說:“夢仙子,我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平時總是做惡夢,我想做一個美夢讓自己快樂一下。

“好吧!”夢仙子說著拿出自己那根“夢杖”往地里敲了三下,便出現了3個金蘋果。夢仙子對小毛凡說:“孩子,你的愿望一定會實現的。但有一點,你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毙∶彩障陆鹛O果,走出宮殿。??!天已經亮了。他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緊緊地握著金蘋果。而夢仙子決定考驗一下者個小毛凡,于是搖身變成一個老奶奶,坐在屋前,唉聲嘆氣。小毛凡走了過去,便問:“老奶奶,您為什么難過?”

“唉!我這老太婆老了,快進天堂了。不過,我只想做一個夢再回到年輕的時代,享受一下青春的快樂。”

小毛凡看到老奶奶挺可憐的,便把一只金蘋果遞給了她,并告訴她使用方法。老奶奶激動地說:“善良的孩子,太感謝你了?!?/p>

告別了老奶奶,小毛凡又繼續朝前走著,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坐在門欄上哭。不用說,著又是夢仙子變的。小毛凡問:“小妹妹,你為什么哭呀?”

“唉,我的腿從小就殘廢了,看著別的小女孩蹦蹦跳跳的,我可羨慕了。我想成為一個健康的小小女孩,那怕是做夢也行?!?/p>

小毛凡想:哎,我只有兩只金蘋果,如果再送掉只,那就只剩下一只了。但是小毛凡還是狠了狠心,把一只金蘋果給了小女孩,又繼續趕路了。

此時, 小毛凡手里還剩一只金蘋果了。夢仙子決定讓小毛凡通過最后一次考驗。于是,她變成一個姑娘,雖然說年紀輕,但上卻堆滿了愁云。小毛凡見了姑娘,問:“小姐姐,你為什么那么苦腦?”

可是,那位姑娘并沒有理睬他,兩眼直愣愣的。這時,一個鄰居走過,小毛凡問了后,才知道了原因:原來姑娘的父親是一位水手,在她沒出世前,父親一次出遠航,因船出事故而去世了。她母親在她10歲那一年也病故了。從此,年幼的姑娘靠給她主放羊而維持生活。像著樣的生活,能讓姑娘快樂起來嗎?

小毛凡為姑娘那慈慘的命運嘆了口氣,雖說自己和她一樣從表面上看小就沒有了父母,但是自己畢竟比她好多了。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快樂的玩耍,父母去世后,祖父祖母就像父母一樣關懷自己。可是現在,金蘋果只剩一只了,給了她我就沒有了,如果自己要,那小姑娘太可憐了,怎么辦呢?“

篇6

我的房間里有許許多多的玩具,比如,那個漂亮的芭比娃娃,家里人都不喜歡這個玩具,我是她的唯一一個愛她的人。家人們都說,六年級還玩芭比娃娃,害不害羞??!我并不知道害羞還是不害羞,但我知道什么東西都是有生命的,要好好珍惜。就像一塊渺小的石頭一樣,沒有人會理它。娜娜姐生病了,我自己去醫院看她,手里還拿著那個芭比娃娃。我細心地為娜娜姐梳洗,當娜娜姐醒來的時候,病房已經是煥然一新,自己也是干干凈凈的。而在她病床邊里有我的那個芭比娃娃。“是蘭帝嗎?”娜娜姐問。我聽到她的叫聲,連忙跑來。“怎么了,怎么了?”我驚訝的說。一看是娜娜姐醒了,才知道是娜娜姐叫我。我二話不說,讓娜娜姐躺下去,她不一會就睡了下去。我把媽媽給我的雞湯放在娜娜姐的床頭。帶著我的芭比娃娃就離開了。

回到家后,媽媽問我雞湯有沒有送去,我點點頭回房間去了,躺在床上。我自言自語地說:“自己不去,還讓我去,沒天理啊”摸摸我的芭比娃娃,還是玩具懂人心。

錦田小學六年級:蔡琳琳

篇7

在調查研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國社會出現著上一代的貧窮讓下一代繼承的趨勢。也許這種情況在過去也存在,但是,在當今收入分化如此明顯的時代,這種趨勢似乎顯得更加觸目驚心。

窮人變富機會減少

我們將社會階層劃分為四個等級,其中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和私營企業主階層構成最高等級,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和個體工商戶階層位于中間等級,商業服務業人員階層、產業工人階層和農業勞動者階層構成中下等級,城鄉失業半失業人員屬于最低等級。

我們的調查表明,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當時的改革首先讓那些在計劃體制中處于底層的人受益,主要是農業勞動者和城鎮待業無業等人員,最明顯的情況是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大幅增加,比如大多數私營企業主來自中下層或最底層的社會階層。至于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和經理人員階層,在80年代還有一部分來自中下等級的工人和勞動者,還占2/10。但是,到現在,中下等級的階層成員向最高等級流動的可能性非常之小。比如個體工商戶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還有機會成為私營企業主,但是現在沒有多少可能性了,接近6/10的人停留在階層內部,4/10的人向比其低的階層流動。至于比個體工商戶地位更低的產業工人、商業服務業人員和農業勞動者乃至失業半失業人員就更沒有機會向最高等級的階層流動,比如能有機會向最高等級階層流動的農業勞動者不到2%。與此相反,最高等級的階層成員基本上沒有出現向底層流動的現象,而陷入底層的絕大多數來自產業工人、商業服務業人員、農業勞動者階層以及個體工商戶。中下層人員也只能在相鄰的階層之間流動。而且,底層和中下層的子女向上流動的可能性在明顯減少,特別是農業勞動者成為代際繼承性最穩定的階層,與此同時,最高等級的階層和專業技術人員階層的代際繼承性也變得越來越明顯。這意味著在高層、中上等級階層與中下層和底層之間逐漸顯現出難以跨越的社會結構鴻溝。

個人創業難度大

除了社會結構本身具有強大的慣力外,與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不同的是,市場有了很大的變化,體制改革開始觸及改革者自身以及優勢群體的利益而難以推進,一些制度性缺陷不但沒有在改革中得以消除,相反在經濟發展中被一些優勢群體所利用,從而在下層與上層之間構筑了許多難以超越的屏障。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意味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也意味著“市場壟斷”現象開始出現。所謂“市場壟斷”,是指在市場機會有限的情況下后來者難以進入先來者占據的市場空間。如何突破“市場壟斷”(或者說市場飽和),在體制上還沒有任何創新。比如,我國內需不足問題多年得不到有效解決,國家和各地沒有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風險基金的支持以及其他制度性風險規避機制,銀行體系還沒有從機制上強有力地支持個人創業、個體工商戶的發展,等等。與此同時,在生產經營和市場運營中,行政壟斷仍有相當大的影響。所以,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農民、下崗工人甚至連大學生創業也不如短缺經濟時代那么容易,個體工商戶要成為私營企業主的可能性大大下降。

上學改變命運?

我們曾于2001年和2002年赴中西部農村調查,發現教育負擔已經遠遠超過農民稅費負擔。西部一個非常貧困的縣一直是該省的高考狀元縣,當地農民為了讓子女考上大學,不惜舉債、勒緊褲腰帶。在大學分配制度市場化改革之前,當地農民雖然因孩子上大學而舉了不少債,但是當子女大學畢業后,他們通常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但能在短時間內(一般為3年左右)還清父母為他(她)上大學欠下的債務,而且也能改善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的生活。從90年代后期開始教育制度的改革,實行收費制以及自主擇業制度,該縣的農民很快發現,送孩子上大學,不但不能確保孩子能脫離貧窮,找到一個穩定的“金飯碗”,而且他們的家庭也有可能陷入長期的更加貧困的境地。東北某省有調查表明,農村有28.7%的高中生“害怕上大學”,因為擔心讓家庭負債。最近幾年不斷爆出農民因孩子考上大學、沒有錢送孩子上學而自殺的悲慘事件,還有個別農民為自己孩子考不上大學而燃放鞭炮的“世界級”奇聞。

農村流動人口子女上學問題也是多年備受關注卻仍未有效解決的社會熱點問題。盡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解決農村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并在專門頒布的有關農民工的文件中要求著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解決效果并不理想,還有不少流動孩子不能享受與流入地孩子同等的教育機會和條件,他們只能上打工子弟學校。這背后涉及到公共資源配制體制問題,改革這一體制,非一日之功。因此,流動孩子的教育已經觸及到作為下層的農民工能否改變他們子女的社會地位、打破代際傳承、實現向上流動的關鍵處。在現代社會,教育是實現階層向上流動的最重要機制。如果下層階層成員和他們的子女不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機會和條件,他們沒有經濟能力送孩子上大學,也無法確保他們的子女大學畢業后能找到比他們好一些的職業,那么教育不但無法改變下層成員代際地位沿襲的格局,而且還有可能成為一種消極因素,正如一些農民說的“不上學永遠窮,一上學馬上窮”。

“半城市化”人

就農民工來說,新生代正在成為主力,第二代農民工正在成長中。從第一代農民工到新生代農民工和第二代農民工,我們看不到有一種向上流動的機制在出現,相反,在長期的外出打工中,第一代農民工因年齡增加、傷病或其他無法阻擋的因

素,而只得返回農村。但是對新生代農民工和第二代農民工來說,他們不會像第一代農民工那樣輕易地放棄城市而返回鄉村,因為他們的外出目的、對農村的感情以及價值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更愿意選擇長期留在城市,希望實現身份的轉變,真正融入到城市社會。但是,展現在他們面前的現實是,他們融入城市社會的機制和條件不知道在哪里。他們不能“同工同酬、同工同時、同工同權”,工作更不穩定,甚至處于非正式狀態,無法獲得體制的有效保護,城市的社會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線、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政策等離他們很遠。他們也不可能在變動不居的工作中積累他們的資歷,為他們向上流動提供必要的條件。他們中的許多人很有可能成為“半城市化”人,也就是說他們返回不了鄉村,也融入不了城市,處于“半城市化”狀態,“一只腳踏進城市大門,一只腳還在城外”。他們生活在城市的邊緣,處于“孤島狀態”,享受不到公共服務,受社會歧視的狀態也無法得到改變。這種“半城市化”不僅會影響這些農民工,還有可能傳遞給他們的子女,出現長期化、凝固化趨勢。

城市社區的貧富分化

城市社區的貧富分化越來越明顯。高檔富人社區,配以優質的教育、衛生和其他社會資源,不僅凸顯了富人具有高質量的生活水平,而且使他們和他們的子女獲得了更多的發展資源,比如他們的子女可以享受稀少的高質量教育資源,從而在今后的教育競爭乃至職業競爭中具有更多的優勢。相反,呈現衰敗跡象的貧困社區也已形成,相應地也缺少優質的社會資源,生活在那里的大多是下崗工人、失業人員和低收入的藍領工人等。他們過著拮據的生活,有的人無法供孩子上學,特別是上大學;在他們的子女中,初中畢業后不繼續上學而去找工作的情況相當普遍,他們往往也是低工資人群之一。在不少這樣的家庭中,父母與成年孩子居住在狹小、簡陋的房子中,影響到孩子找對象和結婚。由此可知,窮者的孩子在社會競爭、教育競爭、職業競爭中一開始就處于劣勢。

相對應的是伴隨城市快速擴張和工業化迅速發展而來的一大批“三無農民”,據估計在5000萬人左右,他們沒有土地、沒有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他們中的許多人生活在城市社會的邊緣,同樣過著艱難的生活。這種狀況也進一步決定了他們的子女無法通過教育、工作去改善他們的處境、提高社會地位。他們不能與城市居民那樣享受同等的教育機會,更沒有經濟能力去獲得高水平的教育,他們只能在城市的底端就業市場上尋找低收入的工作,甚至有不少人找不到工作。在城市社會,讓人感受最深的是,一些原本還過得去的人群在城市擴張和企業改制過程中沒有獲得好處,反而出現向下流動,墜落到社會底層,由此也將其子女帶入了更加惡劣的社會位置,弱化了他們的競爭能力。

化解危險迫在眉睫

總之,在我國經濟近30年連續保持著世界第一的發展速度的背景下,卻有相當一部分人不但不能保持原有的社會地位,反而向下流動,陷入了貧困狀態,更凸顯出我國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而且,中下層成員向上流動的機會和可能性在大幅減少,而階層的代際傳承性隨之顯現。當然這并不是說現在我國社會階層結構已經固化,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已經呈現出固化的危險信號?;膺@種危險,已經迫在眉睫。是否化解成功,取決于這樣幾點:國家能否建立起讓所有公民共享基本權益的國民待遇體系,包括真正普及義務教育,公平分配教育資源,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國家能否構建強有力的稅收調節機制和財政的再分配制度,以有效縮小收入差距;國家能否出臺一系列政策和一套有效的制度,以增強底層、弱勢群體的發展能力,幫助和鼓勵其創業;社會是否能增強自我組織和自我協調的能力,形成多元而相互制衡的社會力量格局,從而有效地調節社會利益關系。

知識鏈接

篇8

我,是一個大城市-----廈門的孩子,雖然我的生活比較優越,但是有很多方面也比不上鄉村的,那里的孩子見多識廣。

昨天,我們那小組來到了安平橋這邊,走著,走著,我們卻發現我們已到了山上。

山上牛的叫聲;鳥的嘰嘰聲;人的笑聲;小草的問候聲還有我們唱歌聲、說話聲。這些聲音混合在一起把寂靜的山變得熱鬧極了!

“喂,你們全部過來看看,這是蛇果呀!”這是我們那一組最嚴肅又最會開玩笑的人說的?!笆裁瓷吖?啊,是不是蛇在吃的東西呀~~~!我懷著好奇的心問了起來。沒想到他不但沒回答我,還當作沒聽到似的。過了一會兒,他們竟然把那東西摘了下來,便塞到嘴里面吃,吃完了還個個稱贊味道真好,好吃!我看到他們個個吃得津津有味的,便嘴和手都癢癢的,當我手要把那東西摘下來的時候,突然間想到:“對了,不行吃,那一些可能吃了會中毒,那如果會怎么辦?!?/p>

“你們吃了有什么感覺嗎?”“甜甜、酸酸的,很好吃,不吃你會后悔的。這種東西除了山上有,別的地方再也見不到了。”聽了這句話,我的嘴更加的饞,便伸出手,閉上眼睛去摘,“哎呀怎么會這么痛啊,”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誰知道那蛇果的根上長著刺,“哎,要吃一顆真是不容易啊,不吃了?!蔽易匝宰哉Z地說著,“你怎么能因為這一小小的毛病,而失去了你嘗蛇果的機會呢?”說完便摘下一顆放在我的嘴里......

篇9

既然本質上共通,很多東西就可以借鑒。比如管理的效率和成本。比如權威。

在管理過程中,與說服和交換不同權威常常以極簡單的方式運作,有的時候甚至一個字也不需要。在權威關系中,被管理者總是可以清楚而迅速地懂得,要他干什么,不要他干什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是這樣強調權威在組織管理中的功能的:“即便(組織內部)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它也能使一項決策得以制定和執行。”這就是說,當管理者具備了對下級的權威時,管理者權力運作的障礙就會減少,命令得到下級無條件執行的程度就會增大,管理的效率就會提高。

這種高效率、低成本,如果能體現在家庭教育之中,叫做“令行禁止”,是很多家長憧憬的事。但是怎么實現,家長們卻不明就里:我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他們就是不聽!

問題出在哪里?就在于家長對權威的理解。以前的政治學家認為,君主的權威等同于用約定的處罰所支持的指揮和控制地位。當你通過威脅孩子要打他屁股而迫使他老老實實坐在琴凳前時,是否有同感7但是社會學家認為,權威關系一般都要求合法性。根據羅得里克?馬丁的觀點,得到下級認同、被下級視為正當就是權威的。合法性基礎,它使權力的行使具有了非強制性的特征。

你認為你在琴凳前面展示的權威合法嗎?你認為孩子之所以坐在那里是因為內心信服而不是因為你人高馬大嗎?如果不,那只是,狐假虎威。孩子不聽從是很正常的事情。

現代管理學還有一個觀點值得家長們注意權威作為被下級認同的權力,必然與權力擁有者的影響力相關。在企業里,這種影響力至少包括以下三個因素:1、管理者的資源支配能力,2、經營能力,3、人格力量。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這三個因素也有著對應得嚴絲合縫的詮釋:1、你可以養活他2、你總能指給他正確的方向;3、你值得他愛戴。

從這個角度來講,父母的權威實際上是孩子給予的。你的身上是否完全擁有這三個條件?尤其是后面兩個?如果沒有,你憑什么要求孩子賦予你權威?

篇10

關鍵詞:自信心;教師;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55-01

人本主x心理學家羅杰斯把溫情、喜歡、關懷、尊重、認可、稱為積極的關注,并把這看做是人類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所以,不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要給孩子以正確的“關愛”,努力為孩子創造一種關懷、寬松、平等、和諧的精神氛圍,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滿足孩子正當需要,這是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的首要條件。因此,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我們要注意采取積極、適宜的教育方法,培養幼兒樂觀向上、積極向前的人格品質,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一、重視對幼兒的評價,多肯定幼兒

對于幼兒而言,教師及家長是最重要的人他們的積極或者是消極的評價對幼兒的行為,情感都活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幼兒面前,教師和家長要注意評價的尺度,多給予肯定的評價,例如,鼓勵,點頭微笑,語言夸獎等方式。首先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幼兒,善于觀察幼兒的特點、志向、需要和微笑的變化,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到自己通過努力是可以成功的,從而形成他們的自信心。

二、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勇于克服困難

作為教師及家長,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有巨大的學習和發展潛力,放手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操作、體驗、自我服務,不代替幼兒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和愿意做的事,只要幼兒顯示出要為自己或別人做事的愿望,成人就應放手讓他自己去做。

當孩子嘗試某種活動時,應向孩子表示出信任,可以問:“你覺得該怎么做?”通過征詢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有價值的,是受到重視的。有了這個意識,孩子就有了最初的自信心。當孩子在自由探索時既不要框住孩子想象的范圍,也要不要要求孩子按家長或教師的意圖去驚醒探索活動,應鼓勵孩子大膽向困難挑戰,即使是一些明知不能成功的嘗試,也要讓孩子去試試,并鼓勵、支持孩子克服困難,跨越障礙。這樣取得的成功,會使孩子覺得特別自豪,逐漸形成向困難挑戰的信心和勇氣。

三、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室應給予孩子實踐鍛煉的機會,主動去創造可以讓幼兒展現自己能力的舞臺和機會,讓幼兒做學習的主人,在實踐鍛煉中去感受成功和快樂,體驗勝利的喜悅,獲得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和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當然,在幼兒在實踐活動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通過鼓勵讓幼兒正視失敗,使幼兒在實踐中感受自己的能力,從而提高自我評價水平,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班級拍皮球練習的時候,我將班上的小朋友按照不同的能力,分成高、中、低三組進行比賽,使每個幼兒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激發其努力向上的積極性。

四、給予更多的愛和更多的幫助給缺乏自信的孩子,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

對于自信心較弱的孩子,教師應該更加的關注到他們。其之所以缺乏自信的原因有:

1、自身的能力就比其他孩子低。這是先天決定的,因此,他們會認為自己天生比別人差,在人面前就更加不愿意表現自我。

2、在整個集體中,他們是被忽視的。上課得不到發言的機會,練習的機會也少,活動期間,他們也不主動參與到其他小朋友 活動之中,總是獨自玩樂,所以長期以往,他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不到發展,自信心就越來越少。

但是,教師也必須注意不能因為要使孩子有成就感就一味地遷就幼兒,總是降低要求。因為幼兒自己獲得成功除了教師的肯定外,同時也是以其他同伴的活動結果為標準。因此教師在幫助幼兒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提高要求,最后使其真正獲得成功。

五、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促進其自我肯定,樹立自信心

現在的幼兒中卻普遍存在著由于缺乏人際交往技能,因不會交往而受到同伴群體的排斥和拒絕,從而感到孤獨,缺乏自信的現象。因此作為教師就要鼓勵這些孩子多與同伴交往,要教育同伴接納他們,關心和愛護他們。

當然教師也還必須注意教給這些幼兒正確的交往技能,如在游戲中要合作,不獨占,同伴之間要分享、謙讓,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等等。當幼兒感到自己能友好地與人相處,受人喜歡,能設法滿足自己的需要時,他便感到自己是能夠勝任一切的,自信心在無形中就培養起來了。

六、密切聯系家長,同心協力地教育好幼兒

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 其中家園配合、協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經常保持和家長的聯系(特別是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兒的父母),了解其教養態度、親自互動方式等情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幫助和個別指導。不僅如此我們還鼓勵家長及時、主動地想教師反映幼兒在家的表現,這樣一來更有利于教師了全面的了解情況,更好地進行針對性教育。

自信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是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益于促進兒童認知發展、學習進步,而且能使兒童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往,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勇敢地面對困難與挫折,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以及將來的生活幸福、事業成功,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讓幼兒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在快樂的教育下促成自信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曉爽《對培養幼兒自信的思考》黑龍江教育 200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