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范文
時間:2023-03-31 17:04: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難忘的潑水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天上午,老師吩咐我們下午帶些洗潔用品來,今天下午要搞大掃除。下午,同學們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準備大干一場……看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同學們猶如八仙過?!黠@神通。有的掃地,有的拖地,有的擦窗……我和一些同學被分配到了樓梯口。我們正熱火朝天在地干活時,一大片水滴潑下來。又過了一會兒,又一大片水嘩啦啦地潑下來,幸好我們躲得快。李卓凡再也忍不住了,單槍匹馬地上去和他們評理。誰知不幸“犧牲”——被淋了一個“落湯雞”。衣服都被淋濕了。他只好“休戰”。
我們又干了一會兒,可是那些搞惡作劇的家伙卻變本加厲了,玩命地潑水。我和張國豪決定“深入敵后”,查出“幕后真兇”。我們剛剛上了第三樓,就有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拿著兩個大水桶快速的往上走,我的第六感告訴我:有危險。果然,一大片水落向我們。幸好我們躲得快,才沒有被淋濕。可襪子就遭殃了。又過了一會兒,一陣 “人工降雨”又潑下來了。下面又有一位仁兄被淋濕了。又一個“連彈”潑下,我們班有兩個女同學又被淋濕了。這時,李卓凡回來“重戰”。可他剛回來時又被人“暗算”——褲子被淋濕了……
“潑水節”結束了,我們都帶著自己的“戰利品”回家了。這個“潑水節”真令我難忘阿!
篇2
一、給加點的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上“√”。
盛水
chéng
shèng
盛開
chéng
shèng
床鋪
pū
pù
鋪路
pū
pù
二、拼一拼,寫一寫。
pō
shuǐ
lóng
chuán
huā
pào
(
)
(
)
(
)
fāng
xiàng
chuān
zhe
dù
guò
(
)
(
)
(
)
lìng
rén
nán
wàng
(
)
三、辨一辨,再組詞。
跑(
)
炮(
)
今(
)
令(
)
向(
)
問(
)
穿(
)
窗(
)
四、照樣子寫一寫。
例:敬愛的(總理)
歡樂的(
)
難忘的(
)
例:一條條(龍船)
一串串(
)
一只只(
)
五、朗讀下面五個感嘆句,應該用怎樣的語速語氣?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
)”里。
①歡快而熱烈
②緩慢而陶醉
1.人們歡呼著:“來了!”
(
)
2.清清的水,潑啊,灑?。?/p>
(
)
3.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開心!
(
)
4.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潑水節!
(
)
5.多么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
(
)
六、按要求寫句子。
1.用括號里的詞把句子寫具體。
來到人群中。(笑容滿面地)
2.照樣子寫句子。
例: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潑水節!
(1)多么快樂啊,
!
(2)多么
,
!
七、讀下面的段落,完成后面的練習。
開始潑水了。
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
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
歡呼,
向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1.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文中的橫線上。
一手……一手……
一邊……一邊……
2.文中寫向傣族人民潑水,為他們祝福的情景是哪一句?請畫上橫線。
3.這段話共有
句話。主要寫
和
互相潑水祝福。
參考答案:
一、chéng
shèng
pù
pū
二、潑水
龍船
花炮
方向
穿著
度過
令人難忘
三、跑步
花炮
今天
命令
方向
問好
穿衣
窗戶
四、鼓點
日子
花炮
小鳥
五、1.①
2.①
3.①
4.②
5.②
六、1.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2.(1)我們的“六一”兒童節
(2)美好啊
我們的生活
七、1.一手
一手
一邊
一邊
2.第二句。
篇3
關鍵詞:抽象;具體;興趣;朗讀最近幾年,我一直從事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工作,為了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尋找一條適合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好途徑。力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實現教與學的優化,我認為這在小學低年級教學別重要。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探討一下:
一、把抽象的內容轉變為具體生動的畫面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知識的限制,抽象思維才剛開始發展,在課堂上,教師單純依靠語言文字來進行抽象的講課,學生就會感到很難理解,很枯燥。這時,就要求老師把枯燥無味的文字轉變為生動形象的畫面。
例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教學,我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向學生們問:“你們想看看神舟七號是怎么發射的嗎?”同學們高興極了,接著我放了一段“神七”發射的短片。隨著發令員的一聲令下,巨大的呼嘯聲驟然而至,似炸雷滾過,如天崩地裂。飛翔!飛翔!火箭加速上升,一束炫目的金色火光劃破了墨藍色的天幕……數千米外觀摩席上的觀眾同時高呼。接著我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宇航員在太空是怎樣生活的嗎?”“想!”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澳俏覀円黄鹑プx讀課文吧!看看文中寫了什么有趣的事?”于是孩子們很認真地讀起來,還分析出課文是從宇航員“睡覺、走路、喝水、洗澡”四個方面向人們介紹了太空趣事的,但小朋友們覺得很難理解這四個方面的內容,我就因勢利導給學生們放了另一個短片:《太空生活趣事多》配樂朗讀動畫片,這時學生很輕松地明白了,還跟著讀,有聲有色。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養成了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我又結合我國神舟五號、六號、七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的事件,適時對學生進行學科學、愛科學及愛祖國的教育。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利用電教手段,可以為學生創造生動和情趣盎然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課件,播放傣族人民和一起過潑水節的畫面,引述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是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那是什么原因呢?因為敬愛的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通過圖上特有的西雙版納的背景風光,茂密的樹木,地上朵朵鳳凰花鋪成的“地毯”,以及穿著節日服裝的傣家兒女??粗麄冇械哪弥y壺,有的端著花碗,有的敲著象腳鼓,有的打著镲,以及站在畫面中間的總理,雙手端著銀碗,穿著傣族服裝,面帶笑容的圖面,學生就知道這是總理同傣家兒女過潑水節的情形。我又通過“你想和他們一起過節嗎?你想知道文中是怎么寫的嗎?看誰知道得多?”這些引導性的質疑問題,使孩子們認真地去讀課文,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采用新的方式教學,是時代的需要,發展的必然,它就像一片沃土,值得我們去辛勤耕耘;似一棵新芽,值得我們去精心培育。因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更具有可研究性。
篇4
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薄罢Z文素養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要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能力,關鍵離不開閱讀方法的培養。閱讀方法的培養對于剛進入閱讀階段的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似乎大了一些,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狀況,他們對于閱讀還存在著非常模糊的概念,這樣對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實在不易。但如果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就像剛要學走路的孩子一樣需要有人手牽手領著他一步一步的走,扎扎實實的走下去,不久孩子就會穩穩當當的走路了。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需要這樣扎實的訓練。
1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對于某件事產生興趣,就有興致,就會孜孜不倦地學習。學生對于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無意中就產生了一種內在的動力,這種動力會促進他積極完成學習任務。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學習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丑小鴨》時,筆者先告訴學生什么是童話,接著問,你們喜歡誰的童話,看似非常簡單,但是童話時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也是學生經常能接觸到的東西。因此,問題一出,學生此時情緒已發生了變化。他們爭先恐后的搶著說:“喜歡格林,喜歡安徒生,喜歡鄭淵潔等”說出了許多童話作家,并且也能說出部分童話作品,如《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等等。此時此刻筆者又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徒生的童話《丑小鴨》。學生已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看課文,結果此篇課文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可見閱讀教學中培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2 要從抓重點詞句做起
孩子從娘胎到呱呱落地,雖然不會表達,但從大人的眼神、表情、動作中就已開始接觸母語的學習,直到進入學校接受正規學習之前,對母語已經有了豐富的積累。但對字詞句篇的概念還是含糊不清的。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如:學習《寓言二則.揠苗助長》一課的第一自然段時,利用“巴望”一詞,指導學生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以此來理解種田人為什么會有拔苗助長的舉動。又如:利用第二自然段中的“終于、筋疲力盡”來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理,理解了文本就達到了理解課文的目的。再如:《小蝌蚪找媽媽》中青蛙作為有益于人類的動物,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把他寫的十分精彩:“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眼睛?!睂W習這部分時,先讓學生找出幾個關鍵詞:“蹲、披、鼓、雪白的、碧綠的,從中感受青蛙生動活潑的形象,使學生對語言的美感更為深刻,思維更加活躍,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及思維能力。
3 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低段的閱讀教學在小學階段處于一個初始階段,講深了,不符合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講淺了,學生沒有收獲。無論從學生的眼前考慮,還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算,他們必須是一個愛讀書,會讀書,并且能從讀書中獲得益良的人。作為一個語文素養高的人,不僅要愛讀書,更重要的是要有讀書的方法,沒有讀書方法,盲目的讀是一種浪費,只能是白費功夫。因此,從低段起就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邊讀邊思考是會讀書的一種體現,這種習慣要在長期的實踐中扎實地訓練逐步形成。如:學習閱讀課文時,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讀課文,邊讀邊想,同時,對問題的有關字詞句進行勾畫,在旁邊寫上自己的看法理解。再如:學習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把體會深的句子畫出來,這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習中經常訓練,就會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p>
4 要重感悟,重體驗
篇5
報 到
我和媽媽到人武部去報到的那天下午,晴空萬里,非常炎熱。當我走進人武部大門時,媽媽被攔在門外,我心里可不是滋味了,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地提著行李跨進大門,邁向報到處,領了一套合身的軍裝向寢室走去。換上軍裝后,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因為我必須離開爸爸媽媽,在這陌生的地方生活十二天。
軍營第一夜
當天晚上,寢室里的小姐妹們鬧翻了天。不知是不適應還是興奮,大家都睡不著覺,一會兒這個問幾點了,一會兒那個問幾點了,像一窩麻雀唧唧喳喳鬧成一團。好不容易睡了一會兒,又聽見嗚嗚的哭聲,結果把大伙兒都吵醒了,一直熬到天亮。
思 念
第二天早上訓練時倒還好,可下午訓練時就有點兒沒精打采了,因為我又開始想念爸爸媽媽了。忍哪忍,眼淚終于沒從眼眶流出來,因為我要堅持訓練到底,讓爸爸媽媽看到我出色的表演。8月10日的晚上,學唱《軍中綠花》這首歌時,全體學員都忍不住哭了。我也不例外。因為歌詞讓我們更想家了。
西瓜晚會
8月12日晚上,我們開了一個西瓜晚會。晚會的歡樂讓我們暫時停止了對爸爸媽媽的思念。那一刻,我們最關心西瓜放在哪兒。我們東瞧瞧,西望望,哪兒是在看節目哇!一個個的眼睛都在搜尋西瓜的“藏身之處”。搜尋了半天的西瓜最終還是被教官抬了出來。哇噻!好大的瓜!學員們都把“攻擊”的目標投向了西瓜。節目是無法進行下去了,朱老師只好說:“吃西瓜?!痹谝黄瑲g笑聲中,好幾個滾圓的大西瓜轉眼之間就只剩下一堆皮了。我們的戰斗力還真不錯。
難忘的“潑水節”
雖說烈日下的訓練是那樣的辛苦,但我們也常常在苦中感受到樂趣。記得有一次下暴雨,我們在雨中訓練全身都濕透了。回到寢室,姐妹們還幽默地說:“今天洗了一個天然淋浴。嗯,不錯!”在少年軍校,晚上是沒有熱水洗澡的,也沒有澡堂。但洗澡也是我們一天中最熱鬧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寢室里有十四個姐妹,每天晚上拿著臉盆到衛生間端自來水洗澡。洗著洗著,我們就玩起了“潑水節”,你給我潑水我給你潑水,寢室里一下子樂開了花。清清的水澆去了一天的疲勞,也澆艷了我們的友誼之花。
篇6
面對熟悉的家鄉,有的學生也許未能領略家鄉美在何處。介紹地域文化就能激發學生對本鄉本土自然人文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對故鄉的親切感和自豪感。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努力了解本地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并學會思考和表達。
課文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內容,如《難忘的潑水節》一文記敘的是一個感人的地域文化故事?!耙荒暌欢鹊臐娝潯保淮鲎迦嗣褚暈樽蠲篮?、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教師應該采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進行探究式閱讀,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過潑水節的快樂。在這篇課文中就涉及到民族、節日、風俗等多種傳統文化,需要教師搜集、查找資料,引導學生了解傣族的節日和民間習俗。再如教《廣玉蘭》一文,在學生了解了廣玉蘭樹、花的特點及寫法之后,再引導學生了解廣玉蘭是我們南通市的市樹,課后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校園、路邊的廣玉蘭樹。進而可以引領介紹學生認識,因為是南通市的市花,每年秋季南通的展覽都會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云集南通,為一年一度的“港口經濟貿易洽談會”增色不少,博得中外來賓的贊賞,促進了經濟發展。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接受家鄉南通的地域文化熏陶,學生自然感到無比自豪。
新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閱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閱讀視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而有效的拓展延伸要立足文本,然后對教學內容作有益的補充。這樣做可以增強教材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風俗特點,傳承優秀的地域文化。
如學習《安塞腰鼓》一文時,筆者還播放了一段南通市海安縣花鼓的表演視頻,讓學生享受了一次視覺盛宴,接著筆者向學生介紹海安花鼓的由來、悠久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等,學生真切感受到地域文化竟如此燦爛輝煌!
篇7
語文課的總結
在語文課堂上,幸老師帶著我們一路尋找春天,聞到了小鹿的玫瑰花香,聽到了叮咚的泉水聲,感受到了雷鋒精神。幸老師還帶著我們到過風景如畫的日月潭,走過五光十色的吐魯番葡萄溝,還和傣族人民過了一個難忘的潑水節……走過千山萬水,我覺得最美的地方是首都北京,她多么明亮,多美輝煌!
我要記住幸老師的話,要像張衡那樣細細觀察,多多去想;要像愛迪生那樣愛動腦筋,勤動手;要像丑小鴨那樣克服困難,學會生存。
推薦的數學書籍
篇8
語文教材申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具有典型性,有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一是思想內涵比較全面,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二是題材廣泛,有利于學生認識大千世界;三是體裁多樣,增強了趣味性、可讀性和感染力?;趯φZ文閱讀的理解,筆者認識到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筆者在教學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層次性和有序的教學活動。
一、教師的教學準備需經過三次對文本的角色處理
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從教師教的角度和角色出發,將課本中的知識“生吞活剝”給學生,以為這樣一定會給學生以“營養”,增強其能力。但看到將某些食物嚼碎喂給兒子時,孩子非但沒有感激反而抵抗表示不愿吃。這偶然間的發現讓我和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反應做了一對比,認識到自己的好心、簡單、強制的教學方法存在著不足。于是我從閱讀教學的根本出發,明確了閱讀教學的意義:
在教學中對于文本的處理必須首先從一般的生活中的普通閱讀者角色出發獲得體會;繼而再從教師的角色出發處理文本;最后從學生的角色出發來體會文本。三者匯總在一起使我對于文本的處理更加貼近生活,使我在某些文本片段中能夠有的放矢地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空間,而不是為其自主而自主的死板的、教條的教學。例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教學中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來體會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時對傣族人民的美好祝福,從而體會到“難忘”的主旨。重點句子是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通過對句子的處理不難發現:此句中的“銀碗”和“柏樹枝”都有招財進寶和長命百歲的民俗意義。所以在和學生一起分析時我就有意識地引入過年時吃餃子這一活動讓學生遷移體會這兩個詞語的在文本中的意義。教完后我對于這一段文本的處理很滿意,學生理解到了的真心的、樸實的祝福,感悟到了難忘的意義??僧斘医掏旰笠粚W生問我:不是潑水節嗎,此處為什么要蘸水向人們潑灑呢?我頓悟到:身為總理這一身份允許他能潑水,也同樣因為他的總理這一身份人民都想得到他的祝福,他也想盡可能多地將祝福送給更多的傣族人民,所以他把銀碗中的水用“蘸”的方式來更多地為人們祝福。這也是細心考慮的表現,更加說明了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的主題。反思我的教學,正是從三個方面有效地處理了文本,從而找到了理解語言的那一個環境,才恰當地引用了這一生活中的例子,才會促使學生順著這一思路積極地思考。
二、閱讀教學后的反饋
反饋是將重點的詞句為其設計一定的語境,即設計語段,讓詞句和語境進行遷移后的還原。語言學的觀點認為閱讀是一種語境還原,表達是語境到言語,閱讀是言語到語境,閱讀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由言語到語境、透過言語尋找直覺語境的過程。把閱讀對象當作一種實際媒介,在文章中讓教師和學生理解和運用這些重點的詞句,以此來間接地體會自己是否已經理解了文章后面的發出信息。失去語境的語言是符號,沒有任何的意義。最簡單的語境還原就是造句,繼而是對于重點詞句的引用到語段的練習,或是一種模仿課文的文章。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檢查,是在尊重了閱讀教學本身意義基礎上的反饋?!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就是全面地考查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樣,這一類型的檢查和反饋均給學生預留了一個較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獲得了思想啟迪。實踐也證明了學生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已經對文本有所感悟,加上又給予了適合學生發揮和體現自己個性化閱讀的方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教學即生活的闡釋”,“閱讀即生活的體驗”
閱讀書本就是閱讀生活。所以我們應該把課堂中的閱讀活動視為一種生活或者說首先是一種生活,其次才是教學。引導學生融合生活的閱讀和融合閱讀的生活應當是閱讀教學的追求。
篇9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認真鉆研教材、教參,體會文章思路,然后寫出教案。其主要內容是課堂上提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跟這些問題、答案配套的板書提綱。教師的教學過程就亦步亦趨地實施自己教案的過程。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不是看作是學習的主人,而是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學生創新思維,而是對課文的同構解讀;不是要求學生設疑解疑,拓展思維,而是要求學生對教師“權威”答案的認同。這種把學生捆起來齊步走的做法,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和天賦,也違約了學生的心理規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促使兒童積極思維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恰當地布疑設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處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敏捷積極的狀態,讓學生快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边@就是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獨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間。在多年來的低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布疑設疑的。具體操作如下:
一、從整體布疑設疑 傳統的教學方法,從教學過程來看,都是從第一段講到最后一段;從教學形式來看,都是教師問,學生答;從教學內容來看,都是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文章的中心等等。我徹底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空洞的說教,代之以多疑、多思,以學定教。在教學《媽媽的愛》時,我從課題整體布疑設疑:“同學們,想想課文中媽媽的愛分別講了哪幾件事?”配樂自由默讀課文,邊讀邊看圖思考。結果同學們都能自己釋疑。其實,學生的資源是豐富的,學生的天賦是無窮的,只要我們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創設情境,就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又如教《難忘的潑水節》,我也是從課題整體布疑設疑“為什么說今年的潑水節是難忘的?”“今年的潑水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同學生們很快就能找出與往年不同的地方,加深了對“難忘”一詞的理解。又如教《蜜蜂引路》,我也是采用了從課題整體布疑設疑:“讀了課題,你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同學們各抒已見,自己大膽設疑:1、為什么要蜜蜂引路?2、蜜蜂給誰引路?3、蜜蜂是怎樣引路的?同學生們發言熱烈,我馬上肯定和表揚學生大膽設疑的精神,然后因勢利導,話題一轉:“同學們,剛才大家的設疑非常好,我也和大家一樣想,這些問題課文中可能會給我們答案。我和大家一起默讀課文,邊讀邊看圖思考,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看誰找得又快又好?!边@一導,又把學生帶進認真讀書的角色,創設了自主學習的情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設疑解疑,很快把課文內容弄懂了,學得輕松、記得牢固,培養了學生問題意識的能力。
二、從句子布疑設疑 教學《秋天》時,我以課文最后的一句“??!秋天到了?!睘椴家牲c。因為這個句子是全文的統帥。直奔中心教學,容易調動學生的問題意識,開發學生的資源,培養學生多元化的發展。我問:“同學們,你們從圖上哪些景物知道秋天到了?”他們可熱鬧了,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不但把圖上表示秋天的景物說了出來,還拓展了思維,有聲有色地把圖外的景色也說得很完整,開發了資源。又如教《我選我》時,我抓住了“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边@句話為布疑點。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在課文的中間,它明顯地與上下文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把這個關鍵句子作為布疑點,誘導學生自己學會學習。設疑:王寧為什么說:“我選我”?圍繞這個問題,以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小組氣氛熱烈,激發了學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導其在交往互動的過程中得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合作、互助的。教師亦完全以伙伴身份來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共同探究。最后由小組代表發言,大家都能聯系上下文回答,而且能用上“因為……所以……”說完整話回答。從重點句、中心句入手布疑設疑,能把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度集中起來,調動起來,創設情境,披文入情,喚起情緒,激發興趣,人人參與,提取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熏陶。
篇10
姓名:朱珠
職業:大學生
愛好:徒步穿越
座駕:路虎發現4柴油版
大概是父母希望她有一個健康的人生吧,從小學時代朱珠就開始練習體育。家庭環境比較優越的她選擇體育真的只是為了強身健體,但十年的跳高和三級跳遠運動生涯、良好的運動天賦以及好多枚各級運動會的金牌還是讓她被保送上了大學。這個東北女孩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家鄉最有名的吉林大學和自己最喜歡的汽車專業。
10年的運動生涯給了朱珠強健體魄、旺盛精力的同時,也讓她從一個遇事就愛哭鼻子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活潑開朗、自立自強、外柔內剛的“女漢子”。勇于嘗試新鮮事物的她在大學期間接觸到了戶外運動,并在大二時參加了當地著名的磨巖俱樂部,成了這個400人大家庭中的一員。
沒有了做運動員時枯燥機械的各種訓練,在大學里的每個假期,朱珠都會參加俱樂部組織的戶外活動,呼倫貝爾草原騎馬;秦嶺太白山徒步穿越;黃河大漠露營;五臺山法會活動;衡水湖濕地攝影;查干湖冬捕體驗;重慶古鎮踏春;青海湖環湖徒步;杭寧古道清明穿越;徽杭古道徒步穿越;海南尖峰徒步穿越及潛水……神州大地上遍布她稚嫩但堅實的足跡。
說起最難忘的兩次徒步經歷,朱珠的雙眼閃爍著光芒,眉飛色舞地打開了話匣子:一次是在紹興坐烏篷船、喝花雕酒的徒步活動,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古城特有的平靜與浪漫。那次她參觀了陸游的故居,被這位宋代大詩人和唐婉的愛情故事所感動,在那里系了顆許愿鈴,希望有一天能和心愛的人一起去還愿;另一次是去孟定傣族鄉參加一年一度的潑水節狂歡活動,大家在昆明集合,夜宿官渡古鎮客棧,游古鎮夜景,品云南美食,在傣家寨子中打地鋪。潑水節當天,大家一早起來盛裝打扮,穿上傣族服裝,頭戴鮮花去廣場集合,聽當地德高望重的法師作法祈福,然后男女老少一起跳傣族舞,隨后大街上到處都是濕漉漉的人。那次讓她深深感受到了少數民族兄弟的淳樸和好客,也愛上了徒步這種與目的地距離最近的旅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