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別的海岸范文
時間:2023-03-16 08:0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惜別的海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你們覺得,是四大海的海水多呢?還是無始生死以來,為愛人離去時,所流的淚水多呢?”
“世尊,當然是無始生死以來,為愛人所流的淚水多了。”
弟子們都這樣回答。
佛陀聽了弟子的回答,很滿意的帶領弟子繼續散步。
我每一次想到佛陀和弟子說這段話時的情景,心情都不免為之激蕩,特別是人近中年,生離死別的事情看得多了,每回見人痛心疾首的流淚,都會想起佛陀說的這段話。
在佛教所闡述的“有生八苦”之中,“愛離別”是最能使人心肝摧折的了。愛離別指的不僅是情人的離散,指的是一切親人、一切好因緣終究會有散滅之日,這乃是因緣的實相。
因緣的散滅不一定會令人落淚,但對于因緣的不舍、執著、貪愛,卻必然會使人淚下如海。
佛教有一個廣大的時間觀點,認為一切的因緣是由“無始劫”(就是一個無量長的時間)來的,不斷的來來去去、生生死死、起起滅滅,在這樣長的時間里,我們為相親相愛的人離別所流的淚,確實比天下四個大海的海水還多,而我們在愛別離的折磨中,感受到的打擊與沖撞,也遠勝過那洶涌的波濤與海浪。
不要說生死離別那么嚴重的事,記得我童年時代,每到寒暑假都會到外祖母家暫住,外祖母家有一大片柿子園和荔枝園,有八個舅舅,二十幾個表兄弟姊妹,還有一個巨大的三合院,每一次假期要結束的時候,爸爸來帶我回家,我總是淚灑江河。有一次抱著院前一棵高大的椰子樹不肯離開,全家人都圍著看我痛哭,小舅舅突然說了一句:“你再哭,流的眼淚都要把我們的荔枝園淹沒了。”我一聽,突然止住哭泣,看到地上濕了一大片,自己也感到非常羞怯,如今,那個情景還時常從眼前浮現出來。
不久前,在臺北東區的一家銀樓,突然遇到了年齡與我相仿的表妹,她已經是一家銀樓的老板娘,還提到那段情節,使我們立刻打破了二十年不見的隔閡,相對一笑。不過,一談到家族的離散與寥落,又使我們心事重重,舅舅舅媽相繼辭世,連最親愛的爸爸也不在了,更覺得童年時為那短暫分別所流的淚是那么真實,是對更重大的愛別離在做著預告呀!
“會者必離,有聚有散”大概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可是在真正承受時,往往感到無常的無情,有時候看自己種的花凋零了、一棵樹突然枯萎了,都會悵然而有濕意,何況是活生生的親人呢?
愛別離雖然無常,卻也使我們體會到自然之心,知道無常有它的美麗,想一想,這世界上的人為什么大部分都喜歡真花,不愛塑膠花呢?因為真花會萎落,令人感到親切。
凡是生命,就會活動,一活動就有流轉、有生滅,有榮枯、有盛衰,仿佛走動的馬燈,在燈影迷離之中,我們體驗著得與失的無常,變動與打擊的苦痛。
當佛陀用“大海”來形容人的眼淚時,我們一點都不覺得夸大,只要一個人真實哭過、體會過愛別離之苦,有時覺得連四大海都還不能形容,覺得四大海的海水加起來也不過我們淚海中的一粒浮漚。
篇2
2、在生死輪轉的海岸,我們惜別,但不能不別,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時間,兩者都不能逆轉,與其跌跤而怨恨石頭,還不如從今天走路就看腳下,與其被昨日無可換回的愛別離所折磨,還不如回到現在。
3、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4、我們會認為陽光是來自太陽,但是在我們心里幽暗的時候,再多的陽光也不能把我們拉出陰影,所以陽光不只是來自太陽也來自我們的心。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會感應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能與有緣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陰影的日子,也會堅持溫暖有生命力的品質。
5、我們建造了玻璃與水銀的圍墻,心窗心鏡反而失落了。
6、生命是那樣美好,建議大家多做深呼吸,體會空氣的清新,體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時總會想這也許是我喝過的最美味的水,時時要保持一種愛,學會欣賞美,惟有愛和美才是心靈的故鄉。
7、每天我走完了黃昏的散步,將歸家的時候,我就懷著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陽的頭發,說一些贊美與感激的話。
8、天下沒有最好吃的食物,饑餓的時候,什么食物都好吃。天下也沒有最好的處境,好心情的時候,日日是好日,處處開蓮花。天下沒有最能開啟覺悟的情與境,有清靜心,平等看待生命的每一步,打破分別的執著,那就是覺悟最好的情境!
9、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扮演了種種不同的角色,演出種種虛假的劇本,最后又哭著離開這世界。
10、無常是時空的必然進程,它迫使我們失去年輕的、珍貴的、戴著光環的歲月,那是可感嘆遺憾的心情、是無可奈何的。可是,如果無常是因為人的疏忽而留下慘痛的教訓,則是可痛恨和厭憎的。
11、人即使生活條件只能像動物那樣,人也不應該活得如動物失去人的有情、從容、溫柔與尊嚴,在中國歷代的憂患悲苦之中,中國人之所以沒有失去本質,實在是來自這個簡單的意念:人活著,要像個人!
12、我們只有一條命,要賣給識貨的人。
13、每個人都有傷心的地方,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不一樣。
14、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的!
15、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總還是綁在線上。充滿愛的臉是文字難以形容的。愛,只能體會,不能描繪。
16、面對人生難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們能以起承轉合去尋找心靈的故鄉。人總是有限制的,但有夢總是最美的。
17、萬事萬物就看你的心怎么想,事情的好壞無所謂,心想的好壞才可以使一個人有喜怒哀樂!想要快樂人生,心就先快樂!
18、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借情溫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亂或骯臟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19、所有的束縛是自己造出來的,只有自求解脫才是惟一的道路。
20、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21、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行,不相顧望。前者不顧后,后者不顧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來,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顧望。
22、因緣固然能使我們相遇,也能使我們離散,只要我們足夠明凈,相遇時就能聽見互相心海的消息,即使是離散了,海潮仍然涌動,偶爾也會記起,海面上的深夜,曾有過水母美麗的磷光,點綴著黑暗。在時間上,在廣袤里,在黑暗中,在憂傷深處,在冷漠之際,我們若能時而真摯地對望一眼,知道石心里還有溫暖的質地,也就夠了。
23、曾以尋死的心活著,被迫超越,也曾主動超越,不管夢是否實現,有夢總是最美的。
24、我們為什么對一個人完全無私地溶入愛里會有那樣莊嚴的靜默呢?原因是我們往往難以達到那種完全溶入的莊嚴境界。
25、由于流逝的歲月,似我非我;未來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個今朝,盡其在我的珍惜每一個因緣,并且深化、轉化、凈化自己的生命。把全身心傾注于迎面而來的每一刻,終有一天會發現,不只春風會吹撫樹葉,一片樹葉也會搖動春風,帶來全部的出天,春風與樹葉是同時存在的。
26、因緣的散滅不一定會令人落淚,但對于因緣的不舍、執著、貪愛,卻必然會使人淚下如海。
27、一個人對于苦樂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許多當年深以為苦的事,現在想起來卻充滿了快樂
28、最好的表達是沉默,而不是語言。
29、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30、許久以來,我一直在找一個理由來說明我為什么愛你,可是我找不到,因為我不能把對你的愛只限定于一個理由。
31、讓世界的吵鬧去喧囂它們自己吧!讓湖光山色去清秀它們自己吧!讓人群從遠處走來或者自身邊擦過吧!我只要用四個手掌,圍成一個小小的谷,純粹只有我們自己的風雨暗中,我們的世界里唱著一首暖暖的歌
32、我,寧與微笑的自己做搭檔,也不與煩惱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斷地與太陽賽跑,不斷地穿過泥濘的路,看著遠處的光明。
33、自心的不可言說、不可思議,不正是像云,捉摸不定嗎?念頭的生住異滅,不正是像夢一樣,忽遠又忽近嗎?無常與因緣的現象,不正是像謎一般,總是看不清嗎?我們不敢靠眾生太近,()不是我們不慈悲,而是怕不能負擔對眾生的深情!我們看到人生的愛別離,知道那是生命必然的結局,只有暗暗的傷心
34、在浩淼的宇宙的宇宙里,無邊的虛空中,最大最有力量,或者最小最卑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沒人可以讓你更莊嚴,也沒有人可以使你更卑陋,除了你的心。
35、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因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豐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而依然能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36、總有無價的東西,在我們沒有到過、永遠不會去、不會遇到的人那里,這是創作者不斷探索、不斷寫作的理由。或許,一輩子也到不了;或許,一生也遇不到;但因為我們見過彩虹,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將會看見更美的彩虹。當然,在追尋彩虹的日子,我們也不會忘記每天面包出爐的時間。
37、我們應該珍惜與父母、與子女親近的時間,因為好時光稍縱即逝!父母對待兒女,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總還是綁在線上。充滿愛的臉是文字難以形容的。愛,只能體會,不能描繪。
38、這么多年來,我同情那些最頑劣、最可憐、最卑下、最被社會不容的人,我時常記得老師說的:在這個世界上,關懷是最有力量的。
39、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不要為明天煩惱,要努力地活在今天這一刻。
篇3
2011年對于我的重要意義,就好像沉重的生命忽然拴上了一只色彩繽紛的熱氣球,它帶著海洋的廣闊之藍、森林的怡心之綠,還有人情世態的鵝黃之暖,換走我空白的“布景”。這只熱氣球飛過那一灣淺淺的臺灣海峽,飛進我未曾有的美妙夢境里,讓我度過了如夢如幻的137天,久久不愿意醒來。
在臺灣交換學習的日子已成為我生命中最特別的一段記憶,讓我終生難忘。
在得知我有幸被選為赴臺灣短期交流學習的學生時,興奮之情難以言表。臺灣――相國的寶島,讓我夢縈千回的地方。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臺灣與祖國大陸已分隔了60多年。臺灣特殊的環境地貌,蘊育和造就出富庶秀美的山水、濃厚的人文氣息和城市景象。而海峽兩岸的長期隔離,給臺灣增添了些許神秘,更使我對臺灣多了許多好奇。
2月5日,我迎著初春津城料峭的風,興高采烈地趕往機場,乘飛機飛赴向往已久的臺灣。飛機飛行了三個小時,在臺北桃園機場降落,一下飛機即感受到了濃濃的春意,暖暖的,濕濕的,格外舒服和愜意。當我一個人推著行李車從安檢大廳出來的時候,看到已有人舉著東海大學的牌子在那里等待著我,相視后的一笑是臺灣人給我的又一次溫暖。東海學校的國際處專門派人和車來接我。我們初次見面猶如見到了老朋友,我本有些忐忑的心,馬上踏實下來。那時的我還不知道,這半年生活還將會帶給我太多的美好,竟使得我在同樣的機場,在與朋友們惜別時,一次次流下熾熱而不舍的眼淚。
求學得學
東海大學位于臺中,是一所私立教會學校,在文科、管理、建筑、農牧等學科方面見長,臺中市的地標建筑――路思義教堂坐落在學校里,它是由著名的建筑設計師貝聿銘和陳其寬一起設計并主持建造的。上課的地方離教堂不遠,時常會聽見唱詩班神圣飄渺的歌聲,教堂的形狀像是倒著的船底,據說這一形狀和結構是為應對臺灣的多地震狀況。東海大學校園面積很大,分兩個校區,二校區有自己的牧場,養著許多奶牛和梅花鹿,水草豐美,視野廣闊,東海大學美術學院也坐落在此,著名學者蔣勛上世紀九十年代曾任教東海大學美術系。
東海大學有著“臺灣最美大學”的盛譽,到處是高大茂密的樹木,站在高處遠眺,滿目都是綠色。而到了畢業季,一樹一樹的火紅色鳳凰花開滿枝頭,鋪滿草地,如同站在時光的路口,揭開別離的篇章。
學校里教學樓的風格幾乎都是仿唐或仿宋的古典庭院式木結構,飛檐斗角,亭臺樓榭,復古優雅之余,沒有壓迫感。長長的木質走廊連起質樸的四合院,中間栽種高大的樹木和花,窗外時常會有小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著名的文理大道林木蒼郁,兩旁栽種的榕樹與學校同歲,一片片的草皮串聯,猶如綠色地毯般延展不盡。夏日炎炎,樹影婆娑,從圖書館抱著書出來走在文理大道上,走過兩旁古典的建筑,走過在千禧年時埋下的時光膠囊,走在搖曳細碎的陽光和樹影底下,聽著身邊穿著裙子的女孩小聲唱歌,比肩而行的除了微風,就是青春這么回事了吧!
就讀于東海大學中文系,才發現原來她有著如此深厚的人文學術傳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是臺灣新儒家的重鎮,徐復觀、牟宗三先生都曾執教于此,留下影響深遠的教學傳統。著名學者蔡仁厚先生師承牟宗三,為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是東海大學榮譽教授,我曾有幸聽過他的演講,他學識淵博見解精辟,對學生的關懷亦令人感動。
臺灣的中文系注重傳統文學的教育。他們甚至會為一本重要的傳統文學名著而專門開一門課,用一個學期的時間研究討論,細細品賞。比如有老師開課專門講《史記》、《詩經》、《紅樓夢》、《易經》等,這些最富有中國思想的精華,就在一次次“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中被吸收與感知。
經過兩個星期的試聽,我選修了中國思想史、文字學、戲劇賞析、臺灣研究文獻導讀、詩詞與戲曲研究、莊子等課程,還去蹭聽了歷史系、哲學系、通識課程以及其他中文系老師的無數次課。一些讓人匪夷所思、光怪陸離的課程比如生死學、宗教學、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等等都是我這個蹭課專業戶的鐘愛。由于我的認真和專注,總有老師叫我回答問題,有時候下課了,我還要纏著老師問問題,甚至有一次老師為了給我講得更徹底更明白,邀我到她家里去翻閱資料,順便還吃到了老師親手做的飯,這對于我來說簡直是受寵若驚,無限溫暖。
跟臺灣同學混熟了成為好朋友后,我們一起參加了很多交流活動,影響和收獲都是雙向的,對于我而言,在各方面都更加深了對臺灣的了解。我想,如果你有機會想去感受一下太平洋吹來的風,請一定要親身踏上這片土地,體驗這沒有間斷的文明傳承。
在東海大學有三位恩師深深影響著我,一位是鶴發童顏的系主任朱岐祥老師,他有著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造詣頗高的研究,我等小輩恐怕傾其終生也難以望其項背。我在他的課上第一次接觸到文字學,學習研究甲骨文、金文、小篆,在一筆一畫的認真描摹中,感受到祖先在造字時與天地自然的融合,觸摸到原始文明的靈魂;另一位是通識教育的老師陳永峰,他畢業于日本京都大學,研究方向是政治經濟,生趣幽默但極富哲理的上課方式,感染著每一個人,是他讓我明白,無論何時,必須讀書,我甚至曾經因為沒有機會再上他的課而偷偷哭過;還有一位陳以愛老師,常年穿著長衫,一頭銀發但是精神矍鑠,專業領域是歷史學,近年來潛心鉆研中國近代學術文化發展的歷史。陳老師經常在上課的時候帶一些名家的手稿、信箋和照片讓同學們傳閱,看著這些日常對象,讓我感覺與這些大師級的人物很貼近、很親切。每一個上過她課的人都能被她的激情深深打動,她總是能以淺顯易懂的言談,配合頗具深度的文獻史料,引領學生們進入學者、哲人的生命歷程,去領略他們的跌宕人生與智慧。
我只是太過于想要好好珍惜在臺灣求學的日子,所以才會拼了命地讀書、學習、參加各種講座和沙龍。半年的臺灣求學,讓我獲益匪淺,給了我太多的自信和肯定。
求玩得玩
可用太多篇幅來寫我在東海大學的學習,其實對于臺灣游學的記憶又不僅僅于此,我努力地把那些失落的、找不回的白天與夜晚都寫進短短的文章里,讓它們閉著眼睛在我的記憶里沉睡。等以后某個無聊的午后,我就喊醒它們陪我聊天。
比如它們會告訴我,我曾在周末去尋找那些在電影里出現過、感動過我的拍攝場景:《不能說的秘密》取景的淡江中學,發生《第三十六個故事》的朵兒咖啡館等等。臺北絕對是個文藝青年熱愛至死的城市,捷運站里可以拿到免費的文藝類報紙和各種旅行指南,上面通常有滿滿幾大版近期的展覽、講座和演出的資訊,許多二手書店和二手唱片行以及最愛的誠品書店,也留下過我的腳印。
它們會告訴我,在臺灣的半年時間我差不多走遍了全臺灣,吃遍了好吃又便宜的夜市;我和我的朋友們曾一起在墾丁音樂節上樂翻天,伴著海風大聲歌唱,那一晚已成為多少人心中的永恒;我們曾騎電動車環綠島旅行,島上的溫泉、夕陽、《綠島小夜曲》和滿天星光伴我入眠;我還記得在花蓮,只因在客廳里我說了一句“這石頭好好看”,房東就把這塊重達十二斤的玫瑰石送給了我,我千辛萬苦終于運回了家,只因我想保留這份人情的溫暖;我還記得在高雄,我們頂著大太陽沿海岸線騎自行車的愜意;我更記得紅色本子上的每一個印章,他們都是永久的紀念,并印證我來過。
在臺灣,我也看到很多傳統制造工廠為了保留本土品牌,努力尋求新出路,把廠房做成開放式課堂,讓游客親自體驗傳統制造業的樂趣。我看到他們為保護與延續傳統文化所做的努力雖然依舊抵擋不了全球化的潮流,但是執著、專注貫穿始終,使得這個社會看起來很“舊”,仍飽有至純的禮貌善意和溫情脈脈。
當我開始在旅行的景點駐留,跟每一個綠色郵筒合影,開始投下各色不一的明信片,想象著他們飛向遙遠的川蜀大地,帶著我寫的寥寥幾筆,飄回我的夢里。當遠方的朋友終于收到了我的思念,我知道,這已是開始告別的時刻。
無處告別
此刻,關山正遠,巴山夜雨無眠,夜晚廣袤得一如無邊無際的洪荒。
而我也終于提起筆來,好好地寫下了屬于我的臺灣印象。在夜深中獨自收拾自己的跫響空谷,筆尖流淌出來的是滿滿的懷念和眷戀。
感謝年輕的甘美,可以讓我把心靈的河水,流進你的內心深處去,讓路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