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時間:2023-03-16 08:0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水產養殖學專業培養具備水產動,植物增養殖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水產養殖生產,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水產養殖開發,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二、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
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產動物育種學,水產品品質與衛生檢驗,水環境科學,水族動物生產學等多門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專業相關學科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科學思維和實驗訓練,掌握現代水產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
三、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
篇2
■神秘的審批
2009年10月22日,一條不起眼的消息出現在中國生物安全網上。
該日,中國生物安全網公布了“2009年第二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該網站由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主辦。
這條消息最初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與其他新聞事件比起來,這樣的新聞似乎太不起眼了。
甚至連研究方也沒有注意到,因為在后來的媒體采訪中,華中農業大學研究團隊成員林擁軍教授表示,安全證書應該是2009年8月就批了,但他們也是2009年11月才知道。
公眾對于這一問題似乎還沒有到達關心的地步,直到湖北省的《楚天金報》將這一消息作為喜報刊登在20a9年12月17日的報紙上之后,該新聞才被公眾發現。
當日的《楚天金報》這樣寫道:李香花研究員在“綠色超級稻”的展板前高式地留影。她告訴記者,不久前,該校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華恢1號”和“Bt汕優63”已經獲得了農業部的安全證書,準予在我省范圍內進行種植。據了解,這是我國首次為轉基因水稻頒發的安全證書,意味著該品種的生產性試驗結束。若接下來通過品種審定并獲得種子生產和經營許可證,便可進入商業化的生產應用了。
這位研究員所提及的轉基因水稻,即是由華中農業大學團隊所研發:在華恢1號和汕優63這兩種水稻品種中轉入具有Bt抗蟲蛋白的基因cry1Ab/cry1Ac。兩種轉基因水稻的有效期是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生產應用范圍限在湖北省。
所謂Bt抗蟲水稻,是將野生土壤細菌蘇云金芽孢桿菌(下稱Bt)中的基因經人工合成后,插入到水稻的遺傳物質DNA中,使水稻自己產生Bt抗蟲蛋白,殺死多種以谷物為食的螟蛾科害蟲。
但在這之前所有的報道中,都沒有提及其審批過程細節等。這為后來被廣泛質疑埋下了伏筆。因為這樣涉及群體利益的事件,卻沒有相應的細節公布,是難免引發不必要猜測的。
“我們并不相信農業部,我們也不相信專家。”一個持有異議的反轉基因人士這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民眾的不信任是情有可原的,因為早在2005年4月,湖北省就發生過轉基因水稻流向市場的事件,當時大部分主流媒體參與了報道。而當時物種的流出地就被鎖定在華中農業大學。在農業部出面辟謠之后,多數媒體莫名其妙地息聲了。
但此事件并未從人們的記憶中真正抹去,此次,獲取安全證書后,該事件再次被提及,成為人們質疑水稻是否安全的一個重要依據。
按照中國政府的規定,品種審定通常需要進行區域試驗,時間可能會持續兩年到三年。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安全證書是最難過的“關口”,之后更多的只是程序問題。這個涉及眾多人口的口糧問題,居然在悄無聲息中通過審批,并且是在安全證書拿到之后的近半年時間才被公眾知道。
難怪,反對者的理由如此明確:沒有公開透明的審批流程,就難保其質量過關,多次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涉及這樣的問題,該問題連起碼的信息披露都沒有做到,無視了公眾的知情權。
■兩份新聞通稿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轉基因水稻安全性時,媒體開始介入。媒體的介入,對于社會事件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因為媒體可以作為一個探討的平臺,只有進行必要的探討才能有效控制恐慌,避免引發更多猜測。
隨著媒體的深入采訪,此時作為事件的兩個主體:研究方的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安全牌照發放方的農業部似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都出臺了各自的應對措施。
農業部通過指定的媒體――人民網,對外界發表了一份看似詳細的說明。
在人們關心的轉基因監管層面,農業部這樣回復: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1996年,農業部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簡稱《條例》),對在中國境內從事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等活動進行全程安全管理。農業部和質檢總局制定了5個配套規章,了轉基因生物標志目錄,建立了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進口等環節的許可和標志管理制度。二是加強技術體系建設。經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推薦,農業部組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簡稱安委會)、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35個檢測機構通過國家計量認證和農業部審查認可。大力組織開展轉基因生物分子特征、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JI生研究,不斷提高技術支撐能力,目前已62項技術標準,保障了依法管理工作的需要。三是科學規范開展安全評價。安委會按照法規和相關技術標準要求,參考國際組織制定的評價指南,遵循科學、個案、熟悉原則,嚴謹規范地開展評價工作。截至2009年年底,批準發放了轉基因棉花、番茄、矮牽牛、辣椒、番木瓜、水稻、玉米等植物的安全證書。四是強化行政監督管理。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切實加強田間試驗、品種審定、種子生產經營和產品標志等環節的執法監管,大力開展法規培訓和科普宣傳,確保各項活動依法有序進行。
這份問答式說明里,滴水不漏的政令式答復,讓關心此問題的民眾感到毫無所獲。
而華中農業大學方面開始是非常積極地配合采訪,但在此后,轉向消極回避。
3月19日,本刊記者致電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辦公室,其助理這樣告知記者:“這件事情因為來電詢問的記者過多,已經由華中農業大學宣傳部了通稿,張教授不再接受采訪,煩請向宣傳部索要通稿資料。”
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現在的中國人大多不再信任通稿了。對于此類信息的不透明,《新世紀周刊》撰文指出:中國農業部未向公眾詳細披露具體的評估報告。而審批結果,也僅僅在一個很少更新、大眾也很難注意到的專業性網站上,導致公眾在很長時間之后才注意到這一事件。這樣一種相對封閉的審批過程,或許可以在短期之內加速轉基因產業的發展,但也可能因此加重公眾的疑慮,引發長期持續的過度負面影響。
篇3
關鍵詞:植物保護專業 校外實習教學質量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10-166-02
1 引言
我國為農業大國,植物保護專業為農科重要專業。植物保護專業又為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因此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很高的要求。植物保護專業校外實習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校外實習教學質量的高低對植保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直接的影響。筆者通過對華中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和河南農業大學三所農業院校植物保護專業校外實習教學開展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三所農業院校對校外實習教學環節都很重視,并且每年積極開展,效果較明顯,但仍在校外實習教學的實習目的、實習指導、實習管理和實習激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為此,本文擬對農業院校實習存在問題分析進行分析,并找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推動三所農業院校校外實習教學環節的更好發展。
2 植物保護專業校外實習教學質量影響因素
2.1 植物保護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迷茫
美國職業生涯管理專家Super(舒伯)認為:“生涯是個人終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個過程,生涯的發展是以人為中心的。通常指的是職業生涯,即一個人在就業領域所經歷的一系列崗位、工作或職業,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的連續的過程。從廣義上講,是人們在某一特定領域的發展軌跡,如藝術生涯等。” 職業生涯的定義中了解到,實習生的學習目標和實習目標有很大的茫然性和盲目性,從深層意義講,實習生對自己的學業、擇業和職業規劃很模糊甚至一片茫然,對自己要求低,對自己學科認同度不高。因此實習生的實習目的性不明確從而影響校外實習質量。
2.2 學校以往校外實習教學工作的開展
心理學中刻板效應,又稱定型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于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事物依據的心理現象。刻板效應闡述以往的事情或者經驗會對以后的事情纏身一定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學校校外實習教學的開展也受學校以往校外實習教學工作開展的影響。學校以往開展的校外實習工作落實到位,校外實習教學工作有特色并且出色,不管是從學生、實習單位和學校三方面來看收益都很明顯,則會給學校開展下一屆的校外實習帶來積極影響,使實習有很好的參照標準。但如學校以往開展的校外實習環節工作多半屬于形象工程,走過場,或者在落實中問題層層疊出,如實踐教學環節開展前的動員工作、培訓工作、實習單位的選擇、實習內容的確定、實習工作開展的監督和考核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是學校和學生對校外實習的效果不追求。模糊學生的實習范本和實習目標。不利于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
2.3 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選擇的科學性
植保專業的應用性和其發展決定校外實習開展的必要性。因此建立固定的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也是從長遠來看比較有意義的保障。而通過對華中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三所部農業院校植保專業校外實習單位的調查發現,三所農業院校在學生校外實習的實習單位幾乎沒有建立固定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實習基地和實習單位的聯系靠植保專業相關教師或聯系人進行聯系,從而推薦實習生到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去實習。從以上實習單位的選擇科學性來看存在很大問題。
2.4 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的態度
實習單位是學校開展實踐教學環節的另一個支撐點,沒有實習單位的參與,校外實習教學環節無從談起。在社會需求多樣化的時代,學生的理論知識被大部分的實習單位認為是和其所需求相脫節。學生的角色被看作是總會讀書不會實際操作的偏人才。植物保護專業的專業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實習單位對實習生的專業技能操作能力更高。但大部分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以往的實習中,學生實習涉及到的實習工作都是由實習單位確定,并且是無關輕重的瑣碎工作,以此可見實習單位并沒有給予植物保護專業實習生很大的肯定和信任態度,也沒有給予實習生有效的實習工作。實習單位對植物保護專業學生的輕視態度挫傷實習生實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生在實習中的創新精神,從而嚴重影響實習生實習的質量。
2.5 植保專業實習生在實習中指導老師不明確
實習生被分到實習單位后,身份仍為學生屬于學校,但其工作地點和工作內容由實習單位確定,又因實習生對實習單位的陌生感,從而造成實習生處境的尷尬。因此在實習工作的學習和請教方面,實習生比較被動。而通過對華中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和河南農業大學植保專業校外實習的知道問題的調查表明,大部分的實習生認為自己在校外實習過程中的知道很少,且不明確。使學生的實習工作非常被動,直接影響學生校外實習的積極性。
2.6 學校和公司對學生實習的激勵措施
激勵是指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也就是說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去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努力去完成組織的任務,實現組織的目標。學校校外實習教學工作的開展根本目標是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因為學生的實習效果和實習單位及學校的收益有直接關系,因此如何刺激學生使學生的實習效果達到最佳就成為學校和實習單位的管理問題。而激勵是刺激操作者提高績效的很好的方法。
通過訪談等方式了解到植物保護專業校外實習教學環節中,學生實習的補助激勵措施存在問題,學校和實習單位兩方都對學生實習的補助規定不明確,激勵政策沒有或者不明顯,使學生的食宿問題成為其實習擔心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大部分學生提及校外實習會苦不堪言,嚴重影響實習生實習效果。
3 如何推動植物保護專業校外實習教學環節的更好開展
根據以上對影響校外實習教學質量的各因素的闡述,筆者也將校外實習教學開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下為如何推動植物保護專業校外實習教學環節更好地開展提供了幾點建議,其中,筆者認為固定實習基地及實習單位的建立尤為重要。
3.1 加強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的挑選的科學性
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的挑選首先應該根據植物保護專業的要求科學的進行挑選,其次實習單位的選擇應該根據學校和實習單位雙方的需求,而且不是靠教師或聯系人的私人關系。再次,實習單位選擇后,實習生的分配也遵從科學性。根據植物保護專業的專業性強的特點,實習單位最好可以跟學校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為學校提供固定的實習基地。建立固定的實習基地的作用體現為:
(1)有助于實習生對實習單位形成歸屬感,尤其是對植物保護專業的實習生的作用更加突出,植物保護專業實驗需要有固定的場所進行觀察,場所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實驗效果。因此為植物保護專業學生提供固定的實習基地有助于植物保護專業實習生在了解農作物生長發育及掌握有害病蟲生物防治等實習中提供很好的實習環境,使實習生對實習基地產生歸屬感,從而專心實習,保證實習質量,保證自己、學校及實習單位的收益。學生在實習中有收益,使自己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實習自主性的提高。
(2)固定實習基地的提供有助于為學生實習提供實習參照范例。固定實習基地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免去學校在每年挑選實習基地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以往的實習生的實習經歷和經驗可以作為以后實習生的實習參考范例。這樣為實習生在實習期間遇到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參考依據,根據以往實習生的經驗參加實習有利于實習生盡快適應實習生活,減少實習中的困難,有利于提高學生校外實習的自主性。
綜上所述,在學校和實習單位建立良好的實習合作關系中,根據固定實習基地建設的作用可以看出,固定實習基地為學生實習和學校實踐教學工作開展提供了便利,更為學生實習提供了熟悉的環境,有利于減少學生實習的陌生感,有利于提高學生校外實習的自主性,因此應注重固定實習基地建設,筆者認為固定實習基地建設模式主要有:
(1)實習單位承包實習基地建設,高校輸入實習人才。
(2)實習單位供給基地,在建設上貴單位和高校在資金上按實習單位高于高校的比例進行投資建設,高校輸入實習人才。
(3)實習單位供給基地,在建設上貴單位和高校在資金上按實習單位低于高校的比例進行投資建設,高校輸入實習人才。
(4)高校供給基地,在建設上貴單位和高校在資金上按實習單位高于高校的比例進行投資建設,高校輸入實習人才。
(5)高校供給基地,在建設上貴單位和高校在資金上按實習單位低于高校的比例進行投資建設,高校輸入實習人才。學校和實習單位可依據各自的實際條件,經過協商選擇固定實習基地的建設模式。
3.2 校外實習教學開展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和管理應分工明確
植物保護專業學生在校外實習過程中是處于學校和實習單位雙重指導和管理的階段,理想的指導和管理方式為學校和實習單位同時適時的指導和管理,通過對華中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和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校外實習教學中實習生對實習指導和管理期望的調查表明,實習生都期望在實習指導方的選擇上偏向于實習單位。筆者認為實習單位在實習生的指導上不僅包括工作的指導,同時包括生活、社會及人際處理方面的指導。
3.3 學校和實習單位應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措施
學校和實習單位應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措施,采取物質界里和精神經歷相結合的手段激發學生校外實習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校外實習教學質量。
4 結論
校外實習教學的動員、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的選擇、校外實習開展中的指導和管理及激勵等方面都是校外實習教學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并且對校外實習教學質量有很直接的影響,因此提高植物保護專業校外實習教學質量應該著重加強實習目的的明確性、實習單位選擇的科學性、實習指導和管理的合理性等。
參考文獻:
[1] 俞仲文,劉守義,朱方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篇4
二年以上工作經驗|男|25歲(1988年9月22日)
居住地:北京
電 話:133********(手機)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8個月]
公 司:XXX農業大學生物科學
行 業:生物科學
職 位:技術碩士
最高學歷
學 歷:本科
專 業:生物科學,技術
學 校:華中農業大學
自我評價
熟悉生物新藥開發流程,精通基因克隆,文庫構建等分子克隆技術,以及常規蛋白檢測手段;熟悉蛋白純化和細胞培養相關技術。熟練查閱相關專業資料,熟練應用電腦辦公軟件以及生物相關的軟件和生物信息學技術。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動手操作及試驗能力,善于獨立思考、鉆研。
求職意向
到崗時間:一個月之內
工作性質:全職
希望行業:生物科學
目標地點:山東
期望月薪:面議/月
目標職能:技術碩士
工作經驗
2012 /7—至今:XXX農業大學生物科學[1年8個月]
所屬行業: 生物科學
化學部技術碩士
1. 以pTR102 為載體構建重組質粒pHN307,其上克隆有來自苜蓿中華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 的四碳二羧酸轉移酶基因dctABD、來自肺炎克氏桿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 的nifA 基因和來自pDB30所含的發光酶基因luxAB。
2. 再通過三親本雜交把該質粒導入根瘤菌中。
3. 已成功構建5種苜蓿中華根瘤菌的重組菌株,并進一步檢測到與出發菌株相比具有顯著增效作用的重組菌。
4. 并做重組菌株和出發菌株的競爭結瘤實驗檢驗重組菌株的結瘤能力。
2011 /6—2012 /6:XX集團[1年]
所屬行業: 制藥/生物工程
化驗部 生物工程
1、負責TNF-a抗體的人源化改造,包括抗體cDNA文庫的設計、文庫表達載體的構建及菌株篩選。
2、作為項目負責人,全面負責“IL-12抗體人源化改造”項目,包括上游策略設計、抗體CDR3的親和力成熟、構建Fab表達文庫及篩選。
3、負責Herceptin和Rituxan兩種仿制藥的CHO細胞表達載體的構建。構建多種調控體系下的表達載體。
4、進行項目研究報告的書寫,以及項目負責人的定期項目報告與項目小組討論。
教育經歷
2007/9—2011 /6 華中農業大學 生物科學,技術 本科
證 書
2009/6 大學英語六級
2008/6 大學英語四級
篇5
合格分數線
考試科目
湖北省
245.25分
色彩、素描、速寫,滿分300分
安徽省
234.99分
色彩、素描、速寫,滿分300分
江蘇省
239分
色彩、素描、速寫,滿分300分
湖南省
236.34分
色彩、素描、速寫,滿分300分
江西省
篇6
姓名:張三
三年以上工作經驗 | 男 | 28歲(1982年1月1日)
居住地:加拿大
E-mail:
教育經歷:
學 歷:碩士
專 業: 生物科學,技術
學 校: 華中農業大學
2000 /9--2006 /6華中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碩士
我的碩士課題及成果:高效重組苜蓿中華根瘤菌的構建和應用研究
以pTR102 為載體構建重組質粒pHN307,其上克隆有來自苜蓿中華根瘤菌( Sinorhizobium meliloti) 的四碳二羧酸轉移酶基因dctABD、來自肺炎克氏桿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 的nifA 基因和來自pDB30所含的發光酶基因luxAB,再通過三親本雜交把該質粒導入根瘤菌中.已成功構建5種苜蓿中華根瘤菌的重組菌株,并進一步檢測到與出發菌株相比具有顯著增效作用的重組菌,并做重組菌株和出發菌株的競爭結瘤實驗檢驗重組菌株的結瘤能力。
求職意向
到崗時間: 即可到崗
工作性質: 全職
希望行業: 制藥/生物工程
目標地點: 北京
期望月薪: 15K
目標職能: 生物工程/生物制藥
工作經驗:
公 司:辛普森集團
行 業:制藥/生物工程
職 位: 生物工程/生物制藥最高學歷
1、負責TNF-a抗體的人源化改造,包括抗體cDNA文庫的設計、文庫表達載體的構建及菌株篩選
2、作為項目負責人,全面負責“IL-12抗體人源化改造”項目,包括上游策略設計、抗體CDR3的親和力成熟、構建Fab表達文庫及篩選
3、負責Herceptin和Rituxan兩種仿制藥的CHO細胞表達載體的構建。構建多種調控體系下的表達載體
4、進行項目研究報告的書寫,以及項目負責人的定期項目報告與項目小組討論
自我評價
熟悉生物新藥開發流程,精通基因克隆,文庫構建等分子克隆技術,以及常規蛋白檢測手段;熟悉蛋白純化和細胞培養相關技術。
熟練查閱相關專業資料,熟練應用電腦辦公軟件以及生物相關的軟件和生物信息學技術。
篇7
近年來,山東省壽光市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對蔬菜種業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實現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12年以來,該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確立了打造“中國蔬菜種業硅谷”的戰略目標,立足科技創新,強化引導扶持,推動了蔬菜種業的快速發展。2013年4月23日,農業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達成協議,共同建設山東壽光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以提升我國蔬菜新品種自主研發能力,保障我國蔬菜供種安全。
1 強化三大保障
一是政策保障。壽光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蔬菜種業發展的意見》,從土地、稅收、人才等方面扶持種業企業發展;市政府每年安排2 000萬元扶持育種研發,安排2億元資金重點支持種子種苗產業。
二是資源保障。將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山東省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壽光蔬菜育種試驗站、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系壽光試驗站等蔬菜研發機構整合到山東壽光蔬菜種業集團,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壽光市科研平臺、育種人才、實驗設施、試驗基地和產業資源,聚集全省乃至全國權威的專家力量和先進的科技資源,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種業發展平臺和科技人才聚集地。
三是機制保障。市政府成立了由科技局、農業局、壽光蔬菜種業集團等部門、企業組成的種子研發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協調配合,統籌政策、項目等資源,全力扶持企業開展種業研發。
2 搭建兩大發展載體
一是規劃建設蔬菜種業創新基地。在蔬菜產業優勢區,規劃建設南北長12 km、占地2 333 hm2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把蔬菜種業創新基地列為園區重點建設工程,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蔬菜種業公共平臺、蔬菜種業合作創業園、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園和蔬菜種子種苗展示中心四大板塊。目前,已入駐大型種子研發、種苗繁育項目25個;吸引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國內蔬菜頂尖研發團隊分別建立育種和示范推廣基地;舉辦設施蔬菜品種展,2012年展示面積10 hm2,種植面積6.7 hm2,展示蔬菜新品種1 500多個,包括黃瓜、辣(甜)椒、番茄、南瓜、茄子、甜瓜、西葫蘆等七大類,蔬菜新品種展起到了品種示范推廣作用,作為展示我國現代農業和蔬菜育種工作的重要窗口,充分發揮了展示區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累計接待專家、企業生產經營人員、農民300多批次,2萬多人觀摩品種展,對品種展示給予充分肯定;打造了新品種展示平臺、新技術轉化平臺,使品種展成為科研單位展示品種的平臺,經營企業推廣品種的平臺,農民選擇品種的平臺,在科研、企業和農民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
二是建設中荷農業合作交流中心。我國農業部與荷蘭農業部、經濟及創新部在壽光合作開展中荷共建示范園項目,嫁接、吸收國外先進種子研發技術、管理理念、經營模式,提升壽光市種業發展的起點和速度。壽光市政府、壽光蔬菜產業集團與荷蘭綠港國際(GHI)、瓦赫寧根大學(WUR)和荷蘭育種協會就2012-2015年戰略合作達成協議;依托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建設了1萬m2的荷蘭模式智能試驗溫室,收購荷蘭亞細亞種業集團所屬育種研究所60%的股權和貝爾亨現代農場,引入荷蘭先進的育種材料。
3 構建一流種業創新體系
一是培育種業創新領軍企業。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注資1.5億元組建山東壽光蔬菜種業集團,投資1 700萬元建設育種研發中心,設立1個種質資源庫,建設4個高水平實驗室和33.3 hm2蔬菜育種基地;聘請院士為育種顧問,外聘11位國內外育種專家作為學科帶頭人組建育種研發團隊,引進專業博士、碩士30多名。
二是建設中國設施蔬菜育種中心,開展廣泛研發合作。政府搭建平臺,提供土地、稅收、人才等優惠政策,吸引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所、天津德瑞特公司、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中農業大學等6家國內蔬菜種子科研機構進駐;與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農業大學和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所4家科研院所開展合作育種;與東北農業大學合作建立壽光蔬菜育種中心。
三是引導壽光市內種子企業加強資金投入,延伸產業鏈條,向前端發展自主育種研發,向后端發展種苗推廣網絡,中間加強標準化種子種苗基地和專業化加工廠建設,占領蔬菜產業高附加值鏈條,推動蔬菜產業提質增效。全市從事種子經營的單位達到429家,育種育苗企業發展到100多家,育苗設施面積100萬m2,年育苗規模12億株,培育的種苗除供應山東省壽光市及周邊縣區市外,還銷往北京、河北、天津、山西、江蘇、遼寧等地。
4 發展規劃
一是加強國際合作。建設8 hm2的中荷農業合作交流中心,中荷共同投資成立蔬菜育種研發機構,建設107 hm2集蔬菜優良品種試驗示范、高新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現代化種苗培育、生態農業示范、優質綠色蔬菜生產于一體的現代化蔬菜產業園,對中荷最新農業技術、優良品種、先進設施和設備、管理經驗進行集中示范展示;重點建設200個日光溫室,5.6萬m2智能溫室、0.7萬m2荷蘭式智能溫室;引進荷蘭新技術、新品種20項,引進先進設施設備10項;建設3萬m2中荷合作交流培訓中心。
二是加快商業育種步伐。明確育種目標,兩年內完成從科研育種到商業育種的過渡;充分利用蔬菜種業集團、蔬菜產業集團在種苗銷售推廣方面的優勢,做好新品種的推廣;加強與科研院校及育種專家的實質合作,將壽光打造成蔬菜育種平臺,通過市場運作,由科研育種向商業育種推進,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步伐。
三是強化產學研結合。深化與科研院校及育種專家的實質合作,2012年開始啟動了與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青島農業大學、濰坊科技學院的合作,以商業育種為主導目標,開展蔬菜新品種選育、開發工作,加快育種進程,培養集團的育種團隊。
篇8
當前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風景園林行業競爭也是十分激烈,這些對于風景園林專業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對于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說也是巨大的發展機會。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作為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使得畢業生在當前就業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具有比較強的競爭力。
1獨立學院風景園林藝術原理教學現狀
1.1授課對象
風景園林藝術原理需要學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達到對傳統園林藝術歷史以及現代園林發展趨勢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培養學生園林表現形式、現代環境表達,掌握風景園林設計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創新思維,并且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但對于獨立院校的學生而言,要學好這門課程存在一定的難度。一方面,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動力、自制力等都比重點院校的學生稍遜一籌;另一方面,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態度欠端正,認為風景園林藝術原理在風景園林專業課程中不重要,作為風景園林設計者,只要會搞設計、懂施工就行了,從而忽視了設計理念或思維的創新源于理論的學習,這些因素無形中增加了該課程的授課難度。
1.2課程內容
風景園林藝術原理是研究風景園林藝術理論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的學科。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獲得場地、視景、空間和風景園林發展歷史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外部空間設計意識和獨立的設計研究能力,為學習后面的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打基礎、做準備。該課程綜合性強,理論性強,包含的內容很多,既要有美學基礎知識、建筑學、植物學以及環境生態學等背景知識作支持,也要了解園林形式及其風格的形成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之間的聯系。
另外,獨立院校教學內容和教材的選取等與母體高校是一樣的,母體高校培養的側重點在于研究型人才;而獨立院校受到諸如辦學條件等的限制,部分基礎課程尚未開設,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較為薄弱,因此照搬母體高校的教學內容的安排肯定是不合適的。
1.3教學條件
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模型室現在還未啟動,本課程為設計打基礎,課程里面講述完理論后,會有相關的課程實踐,需要教室,目前也比較缺乏。同時,這門課程需要有比較寬闊的知識面,目前我校在專業書籍方面還比較缺乏,學生在圖書館幾乎很難借到相關的專業書籍,學院也沒有相關的圖書儲備;我校教師大多都是年輕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提高,所以書籍的配備勢在必行,包括校圖書館和系辦公室。
2風景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針對以上教學現狀,根據獨立院校教育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按照職業綜合能力的要求,對風景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學需要進行改革。風景園林藝術原理,涉及內容多,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隨著我校風景園林專業的開設和培養方案的調整,完善教學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已迫在眉睫。
課程教學改革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同時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注重積累信息資料,堅持集體備課,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第二,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進行系統的改革。
2.1教學內容改革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調整教學內容。拓展教學內容,動態更新擴展內容:全面改革傳統的教學內容,注意推陳出新,不斷融入新的內容。將傳統的園林、城市綠地的內容拓展至大地景觀,以及整個人居環境,并不斷融入學科發展的新知識、新觀點,如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應用,新的園林設計思潮,生態景觀等。
完善課程體系:處理好各門課程實踐的關系,將園林設計、風景區規劃、綠地系統規劃、園林植物造景、園林史、等課程理論有機聯系,有效利用戶外場地和環境。可以適當地安排實踐課,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歸納和總結,把課堂教學重點內容放在風景園林藝術的應用方式上來。
2.2教學方法、手段應用及考試改革
探索適合本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講解”、“現場考察”、“講解評論”、“師生討論”、“專題調研”等多種形式穿插,激勵教學,創造充滿活力的教學環境。
加強教學環節,動態的完成“課堂講解—課后作業作業—專題調研—總結匯報”的全過程。并且,改革考核辦法,加強過程考核,避免簡單地以考試作為評分標準,強調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教學條件與教學管理改革
改善教學條件,購置國內外先進圖書資料,以提高師生的理論造詣;購置電子讀物,制作一套有本課程特點的幻燈片;建模型教室,增強學生的感官認知;配備專業制圖教室,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規范和完善教學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并不斷修改與調整。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案和教學內容,編寫一本適合本校特點的教材。
同時,必須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教學資源整合上網,使得學生掌握資料更加便捷。
3結語
通過對風景園林藝術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改變了學生以往學習的被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仍存在諸多不足,如風景園林藝術原理理論只是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知道作用的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仍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注:本文為華中農業大學優質課程建設項目
篇9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管理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15.20%,管理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12.07%,管理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8.32%。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2257名是管理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5.65%。去年,開設管理學專業的大學共675所。
鄭州大學
特色專業:水利水電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圖學與計算機圖學、摩擦學及軸承技術、機械傳動及應用技術等。
錄取分數:學校文科錄取分一般超一本線20分左右,理科錄取分一般超一本線30分左右。
河南師范大學
特色專業:物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理論物理、物理化學、基礎數學等。
錄取分數:學校文科、理科錄取分一般均超二本線10分左右。華中農業大學
特色專業: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農林經濟管理、生物學、生命科學與技術、生物工程、土地資源管理、風景園林、林學等。
錄取分數:學校文科、理科錄取,分一般均超一本線10分左右。
長江大學
特色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學、石油工程、石油科學與技術、漢語言文學等。
錄取分數:學校文科、理科錄取分一般均超二本線5分左右。中南大學
篇10
關鍵詞:園林苗圃;機械化;移樹機;優缺點
Abstract: as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unceasingly promoted, garden nursery got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But with rising labor and other reasons, to the nursery brought many difficult work of production, the mechanization level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brand introducing foreign move tree the actual use of the machine.
Keywords: garden nursery; Mechanization; Move tree machin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中圖分類號:S6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的推進,園林綠化行業也隨之進入加速發展的黃金期,作為城市景觀主材料的供應者,園林苗圃得到了空前發展。而苗圃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苗木出圃工作:苗圃一直以來都是靠人工刨苗,機械化水平低,這幾年人工費又不斷上漲,人員緊張,甚至有時會出現有錢也雇不到民工的現象。隨著單位每年苗木出圃量的不斷加大,出圃時間相對集中,如春秋栽植季節、特別是工程用苗,栽植數量多、時間短而又勞力不足的現狀,僅依靠人工刨苗難以滿足需求。為了緩解單位苗木出圃壓力,經過多次考察,我單位引進了好馬克HZC38根球式樹木移植機(簡稱刨苗機)。“現代工業理念”的核心就是行業的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管理、規模化發展、社會化分工,其中以機械化為主的產業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是一個重要指標。如何科學有效地縮短目標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值得業界認真的思考。
一、HZC38根球式樹木移植機基本性能
1、技術參數
發動機:久保田(KUBOTA)直列4缸4沖程液冷柴油機,型號V2203-E,排氣量2197cc
最大功率:40馬力
最大扭矩:145牛頓米(1600轉/分鐘)
最大平均燃油消耗:190克/小時馬力(約9升/小時)
使用工具(移植工具):下列規格的移植刀具能配置到HZC38上使用,直徑:600、65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毫米
2、容量與標準:
燃油箱最大容量:40.0升,最少余量:5.0升
冷卻液容量:6.0升
發動機機油容量:8.0升
液壓油箱容量:50.0升
振蕩器油:規格 SAE15W40 容量 12.0升
3、尺寸:
寬度:1040mm 最大寬度:1430mm
長度:2650mm 最大高度:2300mm
二、使用HZC38根球式樹木移植機優缺點:
1、HZC38移樹機優點:
HZC38根球式樹木移植機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刀頭的高速振動,圓幅形刀片切斷樹根下方土層及樹根,從而完成挖掘樹木的過程。該機器具有多規格、適應性強、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點。
⑴適應苗圃多樣化現狀。刀具規格全,土球直徑從600-1500毫米
⑵挖掘速度快,效率高。挖掘一棵樹根土球直徑1米的樹僅用3分鐘~5分鐘,減少挖樹過程中對樹本身的傷害,完整的樹根土球還有助于提高樹木移植后的成活率。
⑶適合多種土質。特別是膠性、粘土地使用,土整性高,可以不打絡,節省工時。
⑷機器靈巧。履帶寬度可以伸縮: 窄輪狀態,可以在狹窄的行距樹林間穿行與進行中等土球的切割作業;寬輪距狀態,機器有很好的側向穩定性,適應多突起或不平坦的地面
⑸具有多種配件可以選配。包括后平鏟、伸縮起重臂、前挖掘鏟。本圃使用機器裝備一只伸縮起重臂后,很容易的移動切割好的帶根球的數目,能提高隨后的捆綁樹球和裝載的工作。
⑹操作不復雜,上手快,易于掌握。
⑺省工省時,全部工序只需8人,苗木日出圃量高。
⑻隨起隨運隨栽,提高苗木成活率,特別是反季節栽植,夏季高溫,蒸發量大時,縮短時間,提高栽植成活率。
2、HZC38移樹機缺點:
⑴經銷商少,售后維修、配件刀片的更換工作不方便。積極協商解決
⑵土整度高,因此出苗后坑穴回填土少。
⑶使用過刨苗機的地號,土質被壓實,需進行翻整土地、修葺溝渠等后續工作
三、刨苗機的實際操作過程(圖片)
以上圖片顯示了移樹機在出圃一株7-8cm白蠟的整個操作過程,平均每株用時2-3分鐘,操作簡單,省時、省力,而且土球完整。
四、使用移樹機與人工操作實際費用對比
案例1:以**苗圃出圃白蠟(胸徑8 -10cm)為例:要求土球80cm,二者費用對比如表1所示:
人工刨苗:每人每天可刨4株,人工費100元,后期工作平均每株需用1元,如此計算,人工刨苗平均26元/株。機械刨苗:需用8個人工協助,人工費800元,油費300元,小挖掘機費用800元,每天完成150株,后期清地費用平均每株6元,如此計算,機械刨苗平均19元/株。對比每株費用,機械刨苗比人工刨苗單株節省26.9%。
案例2:以**基地清地騰空為例,移植香花槐(胸徑7cm),要求裸根,二者費用對比如表2所示:
人工刨苗每人每天可刨70株,平均每株1.5元;機械刨苗,每天可刨800株,平均每株0.5元。對比每株費用,使用機械刨苗比人工單株節省66.7%。
綜上所述,HZC38根球式樹木移植機具有工作效率高,單株出圃成本低的特點,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大批量苗木的出圃、苗木移植工作,值得在各苗圃內加大推廣使用。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