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索亞歷險記主要內容范文
時間:2023-03-28 22:14: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湯姆索亞歷險記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主要講了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于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yè)的故事。
2、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上半葉密西西比河上的一個小鎮(zhèn)上,在內戰(zhàn)之前,小說時代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粗俗的社會習俗、虛偽的宗教儀式和刻板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并以歡快的語調描述了孩子們自由活潑的心靈。
3、湯姆年輕時失去了母親,被姑媽收養(yǎng)了,聰明淘氣的湯姆受不了他姑媽和學校老師的控制,他經常逃學,惹麻煩,一天深夜,他去墓地和他的好朋友哈克貝利·芬恩玩,無意中目睹了一起謀殺,湯姆和哈克貝利害怕被兇手發(fā)現,于是和另一個同伴一起逃到一個荒島上,成為“海盜”。
4、家人以為他們淹死了,但他們卻出現在葬禮上,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湯姆終于勇敢地站起來向殺人犯作證,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中,他和心愛的女孩貝基在山洞里迷路了,他饑寒交迫了三天三夜,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后來,他成功逃脫,找到了兇手和他的好朋友哈克埋在一起的寶藏。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近幾年來,中考語文“名著閱讀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課程標準推薦的相關名著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筆者抽樣統計分析了2013年全國各地80套中考語文試卷,充分感受到了“名著閱讀題”的命題特征和趨勢,現綜述于下。
一、 中考地位“不可動搖”。隨著課程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中考語文愈來愈重視對考生文化積淀和文化修養(yǎng)的考查,設置“名著閱讀題”的省、市越來越多,分值也在逐年增加。在80份試卷樣本中,有67份涉及“名著閱讀題”,約占樣本總數的83.8%,平均分值約為4.1分。其中,四川宜賓的命題者甚至拿出了14分的分值,以“課外閱讀理解題”的形式專項考查“名著閱讀”,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二、 考查書目“有所側重”。從考查書目看,各省、市中考語文“名著閱讀題”主要考查課程標準推薦閱讀的十幾本名著,外加蘇教版、人教版語文課本中推薦閱讀的8本名著,考查面比較廣。
但命題者對這些名著的考查不是平均用力,受青睞的首先是中國古典名著,如《水滸傳》(2013年中考有32個省、市涉及)、《西游記》(2013年中考有15個省、市涉及)等;其次是外國經典小說,如《格列佛游記》(2013年中考有15個省、市涉及)、《名人傳》(2013年中考有13個省、市涉及)等。在復習相關名著時,同學們應注意有所側重。
三、 題點內容“有靜有動”。近幾年,從“名著閱讀題”題點涉及的內容看,呈現出有“靜”(指靜態(tài)識記)有“動”(指動態(tài)運用)的特征。其中,對名著的作者,作品中的人物、情節(jié)等知識性內容的考查較為常見。比如“人物”這一知識點,在67家考查“名著閱讀題”的試卷中,就有45家涉及。
此外,諸如感悟、評價、推薦、仿寫等遷移、運用性考查內容,也占有一席之地。
四、 命題形式“穩(wěn)中有變”。“名著閱讀題”自誕生之初,便基本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命題模式,即以“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等常規(guī)題型為主。
近幾年來,“名著閱讀題”出現了一些新的題型,尤以“語段閱讀題”風頭最勁――命題者給出相關語段材料(引自名著或根據名著編寫),考查考生的廣度閱讀和深度閱讀能力。樣本統計表明,2013年中考語文67家考查“名著閱讀題”的試卷中,有20家運用了此種命題形式。以廣東省中考語文“名著閱讀題”為例――
A. “有誰和你在一起嗎?”“是的,先生。跟我一起去的是――”“等一等――等一等。不必說出你同伴的名字。適當的時候我們會讓他出庭的。你去那里的時候帶了什么東西嗎?”
湯姆遲疑起來,看上去有點慌亂。“說出來吧,孩子――別害怕。說真話總是讓人敬佩的。帶了什么去的?”“就帶了一只――呃―― 一只死貓。”人們一陣哄笑。法官把他們喝止住了。
B. 湯姆的白天是輝煌和歡樂的,但夜晚則充滿了恐懼。印第安人喬每晚都闖進他的夢中,每次眼睛里都含著殺機。每到夜幕降臨,幾乎沒有什么事情能誘使他到外面去。可憐的哈克處在同樣苦惱和恐怖的狀態(tài)中,因為在庭審的那個大日子的前一天晚上,湯姆把事情全部告訴了律師,盡管印第安人喬的當庭逃逸讓哈克免去了出庭受審的痛苦,然而,他依然非常害怕別人知道這件事也有他的一份。可憐的小家伙讓律師答應為他保密,但這又怎么樣呢?湯姆由于良心不安而不得不在夜里趕到律師家中,把可怕的實情從曾用最毒的毒誓封住的嘴巴里吐了出來,由此,哈克對人類的信心就蕩然無存了。
白天里,看見莫夫?波特感激涕零的樣子,湯姆為自己說出了實情而高興;但到了晚上,他又后悔自己沒有把嘴巴封住。(節(jié)選自《湯姆?索亞歷險記》)
1. A選文中的“同伴”是誰?B選文中“可怕的實情”具體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聯系原著,說說B選文中湯姆為什么會感到既“高興”又“后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試題系“語段閱讀題”的典型代表。命題者精選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兩個片段,圍繞這兩段文字“做文章”:一是以選段為命題的“立足點”,聯讀有關章節(jié),要求考生說出有關的人物名稱和事情概況(題1);二是輻射全書,要求考生聯系原著內容,探究分析選段中人物的神情和心理產生的原因(題2)。這類試題代表了今后“名著閱讀題”考查的潮流和方向,預計在2014年中考中會繼續(xù)“走俏”。
針對2013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題”呈現出的上述特征和趨勢,建議同學們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積極應對。
一是熟讀精思,讀出自我。平時,同學們可采用略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方式將名著讀透。略讀全書,有利于整體把握主要內容。至于精彩部分和難點,則應像讀課文那樣細細研讀。二者結合,收獲會更多。
在閱讀過程中,應注意聯系社會實際和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努力讀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感受。
篇3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名著閱讀 創(chuàng)新學法
一、我來摘抄
新課改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以前盲目地學,讀名著不是簡簡單單地讀,而是要有目的地去讀。平時我們講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說在讀書時要適時進行圈點勾畫。實踐證明,讀書文摘卡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名著的方法。我就七年級上冊《湯姆·索亞歷險記》設計了如下的讀書文摘卡。
其他的文學名著也可以設計相似的讀書文摘卡。名著雖然很長,但文摘卡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以后學生一看到文摘卡就能回憶起各章節(jié)主要內容。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不同的名著在文摘卡的設計上也可有所創(chuàng)新。
二、我來表演
新課改強調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在學名著時我讓學生就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來表演,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也增強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我們都知道,學生不是演員,他們沒有表演的經驗。那怎么辦呢?首先,我讓學生來觀看名著拍成的電視電影。如《西游記》被拍成了好幾個版本的電視,我找到了新舊兩個典型的版本讓學生觀看,進行比較。學生們因為喜歡看電視,以前也有一些基礎,所以講的內容也比較豐富。其次我還提醒學生,電視電影不能代替名著,我們在模仿的同時,還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加入一些現代元素。學生對表演很感興趣,下面我就順水推舟,安排一些文筆功底較好的學生來編劇本。這是表演的前提,我還特意指導學生練習劇本的寫法,讓他們注意接受其他學生合理的建議,我和導演物色了劇本所需要的演員,利用活動課時間安排學生排練。比如在《西游記》“三打白骨精”的表演中,許多中等生積極參與,還有一些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也加入了表演,盡管只是做了群眾演員,但他們也樂在其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排練和磨合,這些學生配合得非常默契,更能與人友好相處,班上同學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少了。學生們在表演中加深了對名著的理解,在合作中明白自己是班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同時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我來寫作
新課改要求學生學以致用。作文在語文試卷上占很大比重,這就對我們學生的寫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生在編寫劇本時就有許多不同的見解,由于名著大多是古代的內容,有些情節(jié)學生無法還原,如果按照原著來就沒有辦法表演,于是大家就按照實際情況大膽地進行了改寫。改寫往往是在對作品的情節(jié)、內容、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之后進行的,它能體現出讀者對原著的閱讀賞析能力、想象思維能力及綜合寫作能力。有機會改寫名家大作,改變人物命運,重塑人物形象,學生往往表現出很高的寫作熱情。例如班級有學生就《格列佛游記》中的“小人國”、“大人國”、“飛島”等內容加入了科幻成分,最后變?yōu)橐徊靠苹妙愋≌f,我就覺得很好。
篇4
關鍵詞:建立與實踐;語文學習自主性;主觀能動性;成功和自信
一、關于新型評價方式
語文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是指收集和記錄學生自己、教師或同伴做出的有關課外閱讀評價的材料,學生的作品、反思,還有其他相關的證據與材料等,以此來評價學生課外閱讀和進步的狀況。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可以說是記錄了學生在某一時期關于閱讀的一系列成長“故事”;是評價學生閱讀進步過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終發(fā)展水平的理想方式;是記錄學生閱讀成長史的檔案;是閱讀過程中各種與學習者學習相關的資源反映和影響學生閱讀成長過程的證據的累積。
二、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建立的亮點
1.封面的設計
我對學生制作的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要求有一個首頁封面和四個主題封面。首頁封面要求注明作者姓名、班級、指導教師、創(chuàng)建日期以及能夠展現自己個性的圖畫,主題封面要求把自己閱讀的文章按照歷史經典、時代熱點、社會焦點、做人要點去劃分,并要求配以恰當和諧的圖畫。從學生呈上來的作品來看:封面設計五彩繽紛,畫面豐富,主題鮮明。可以說,學生的選材豐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他們對社會、對時代的關注遠遠超越了課本,超越了自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閱讀內容的選擇
學生在選擇書目時,大膽獵取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如《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斯巴達克》等)、現代名著(《駱駝祥子》《繁星》《春水》《平凡的世界》等)、歷史作品(《上下五千年》《史記故事》《清史演義》《隋唐演義》)、外國經典名著(如《湯姆?索亞歷險記》《大衛(wèi)?科波菲爾》《法老的詛咒》《海底兩萬里》《昆蟲記》等)。在社會焦點主題中,關注的內容有(中國河流警鐘長鳴,小學生上奧數學費比上三年大學學費還高,“兩會”十大熱點,看中國傳統文化變化,北大院士向同行發(fā)出挑戰(zhàn),動車事故,新聞聯播改造,“小悅悅”事件引發(fā)的思考,房價上漲問題,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等)時代熱點中關注的內容有(穩(wěn)定物價嚴防通脹,中國貧富分化問題,微博時代我們怎樣辟謠,中國職業(yè)女性生態(tài)狀態(tài)調查,世園會對中國的影響,贏在路上)做人的要點中關注的內容有(愛的教育,商鞅立木,伊索寓言,意林,名人傳,活出自己的99個智慧)。
3.主題活動的表現
(1)課本劇
在我們的課題展示活動歷史經典單元中,我們班的學生選取了春秋戰(zhàn)國的故事《晏子使楚》作為題材,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在古典音樂的陪襯下成功完成。參與演出的學生有11人,經過精心的編排,刻苦的訓練,運用特地租來的衣服和道具,在20分鐘的時長中再現了春秋戰(zhàn)國時的歷史畫面和晏嬰無與倫比的機智,那種對經典的感悟與體驗,對歷史的崇敬與尊重讓所有的觀者看后贊不絕口。
(2)辯論賽
在社會焦點的單元展示中,我們班的學生抓住了目前正在上演的如火如荼的輔導班問題,在糾結和矛盾中思辨社會焦點,最后他們向中國教育體制發(fā)出了尖銳的質疑和吶喊:輔導班讓我歡喜讓我憂,考奧數奧語誰之過?教育資源何日公平?深刻的主題,精彩的辯論,唇槍舌劍的交鋒,留下的卻是讓人不盡的思考。
(3)讀書交流會
經過這次讀書活動,我改變了自己囫圇吞棗的讀書習慣,而且在讀書時會思考:作者為什么會這樣寫?他(她)當時在想什么,這樣寫對作品有什么好處?(王xx同學說)
我養(yǎng)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并學會了在書上做批注,寫讀書筆記,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劉xx同學說)
三、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建立對學生語文自主性學習的引導作用
1.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
這種評價方式十分重視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參與,而且這種參與并不是教師牽著鼻子走,學生成了作品設計、選擇課外閱讀主要內容的一個決策者甚至是主要決策者,教師只需給予意見或者建議。在利用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學習時,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同時也可以給予同伴作品一定的評價和欣賞。
2.大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制作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的這一實踐過程中,進行自主搜集閱讀資料、整理閱讀資料和相關的作品設計制作,進行自我管理,為自己確立目標。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對自己閱讀的自我監(jiān)控意識,對自己的語文學習建立負責意識。
3.使學生獲得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的實踐活動,滿足了小學生喜歡參與的心理,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愉悅、公平的評價環(huán)境,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填寫設計閱讀資料袋的材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閱讀知識,建立只屬于自己的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自信心不斷增強,從而越發(fā)喜歡語文學習。
篇5
一、用語文教學內容來拓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包括生命認知教育、生命倫理教育和生命發(fā)展教育三個組成部分。生命認知教育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與發(fā)展,了解生命的有關知識;生命倫理教育主要幫助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掌握基本的生命倫理規(guī)范;生命發(fā)展教育主要幫助學生學會從生理、心理、意志、情感等方面發(fā)展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使得語文教學內容中包含著豐富的生命教育內容,這些“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學科也就成為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資源,許多課文包含著豐富的生命教育材料。因此,應注重在語文教學中拓寬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1.在語文教學中挖掘生命本源教育
例如,在《生命生命》《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等教學中闡述對生命的看法,讓學生懂得珍視生命,學會欣賞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教學《燕子專列》《永遠的春天》《湯姆?索亞歷險記》等課文時,教育學生學會對他人生命的尊重、關懷和欣賞。語文課本中還有一些專題、綜合性學習等內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這些課文和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得到教育、感悟和體驗,從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2.在語文教學中挖掘生命的價值教育
通過《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白楊》等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人物事跡,感受人性光輝,理解生命的意義。例如,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舍己為人的品質,邊疆建設者們無怨無悔、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精神,這些何嘗不是對生命意義和價值最完美的詮釋。人們只有在相互關愛中,生命才有可能得到發(fā)展,也只有在關愛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獲得真正的提升。在《地震中的父與子》《學會看病》等教學中,讓學生明白我們備受關懷,一定程度上講,我們擁有生命也擁有了責任,我們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也應該珍惜他人的生命。
二、用語文教學內容來進行生存教育
人類的整個教育活動,主要就是幫助人類學會生存而開展的,因此“學會生存”被確定為未來教育的四個支柱之一。生存教育包括智力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識教育三個組成部分。智力教育實際上就是智力開發(fā)或者是學生的潛能開發(fā),主要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為核心,構建智力開發(fā)系統,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技能教育包括的內容較廣,主要指各種生存、生活技能以及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能力等各種人類生存、生活和發(fā)展必須的技能;知識教育則主要指人的知識素質的培養(yǎng),知識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以基礎性、結構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識為基礎,挖掘并讓學生理解內化知識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經驗,從而通過知識學習形成學生的知識素質。這三部分的內容,是人在生存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也是教育必須重點考慮和為學生提供的,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為學生的生存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運用語文素材滲透生存知識教育語文課程的大語文觀充分證明,語文教育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生存教育,可以說語文教學就是生存教育。運用語文素材不僅讓學生學到了語文知識,而且灌輸語文課的人文思想,理解語文課中生態(tài)美、人性美,從而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到有關生存的知識,懂得保護生態(tài),愛護自然。如《大瀑布的葬禮》《只有一個地球》《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桂林山水》等課文,教育學生認識綠化能改善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能使人們有一個優(yōu)美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為了我們今后的生存環(huán)境,做環(huán)境保護的衛(wèi)士。讓學生了解美麗的山河就是我們的家,良好的環(huán)境是我們生存發(fā)展的基礎。讓學生理解生存的憂患意識對人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愛國愛家的熱情。
2.運用語文素材進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生存教育內容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會遇到挫折失敗。“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挫折必是滋潤花的養(yǎng)分。”說的就是經歷挫折的必然性。可以利用語文素材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例如,《頂碗少年》中的少年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承受壓力、敢于拼搏的精神震撼每個同學的心;《桃花心木》中種樹人的一番話讓同學們明白:只有經得起風雨,才能成為堅強的人和有作為的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一文讓同學們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tài)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fā),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你克服困難,當再次沖破艱險,經歷苦難后,通向成功的路又多了一條。對這些課文的教學,不僅是語文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學生進行生動實在的挫折教育。
三、將語文教學內容作為生活教育的鮮活事例
生活教育包括生活行為教育、生活規(guī)范教育和生活情感教育三個組成部分。生活行為教育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及生活觀念,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生活規(guī)范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從道德規(guī)范、社會規(guī)范等方面,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自我約束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生活情感教育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體驗生活、熱愛生活、幸福生活、追求高尚生活的良好情感,這就是“現代人本教育理論”。語文反映生活、服務于生活,這是語文工具性的特點決定了的,“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課的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塞外風光;草長鶯飛、山清水秀的嫵媚江南;人生的悲歡離合,求索的艱難坎坷……都是鮮活的事例,都可以讓學生掌握生活常識,獲得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