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15:4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欲速則不達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欲速則不達作文

篇1

欲速則不達

今天中午放學以后,我蹦蹦跳跳地趕到了家。一開門,一股鹵香味就撲鼻而來,正向我招手呢!我趕忙扔下書包,跑到廚房里,轉眼就看見了媽媽自己鹵的鴨翅膀,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剛把手伸進去,媽媽就說:“不能吃那么快,你必須先把這些碗筷洗了以后再吃!”我聽了以后,馬上就洗了起來,就怕姐姐回來以后,會把鴨翅膀吃得了一個不到。

我心里只想著吃鴨翅膀,就沒有認真去洗,沒有洗干凈就放在水盆里漂洗了起來。突然,姐姐跑到了廚房,我就想:我得趕快洗,不然的話,姐姐就會把它吃個精光。于是,我就用水沖洗了兩三下,就把碗筷放到餐桌上,跑去吃鹵鴨翅去了。

我的左右手各拿著一個鹵鴨翅,左咬一口,右咬一口,津津有味地吃著。媽媽把炒好的飯菜端到餐桌上來,發現碗沒有洗干凈,有好幾個玩碗都還存留著泡泡和飯粒。我正好要去拿鴨翅,媽媽就對我說:“站住,碗你都沒有洗干凈,就去吃鴨翅,你趕快再去洗一次。”聽了媽媽對我說的話,我摸著頭說:“我不是洗了一遍嗎,怎么又還要洗呢?”

原來是我沒有認真去洗碗,心里只想著吃東西,所以沒有洗干凈,要再洗一遍,這真是欲速則不達呀!

篇2

(一)開始

一個晴朗的早晨,在一個美麗的森林里。湖里水中的魚兒在跳躍,樹上的鳥兒在唱歌,而林中的小動物們也一個個從夢中醒來,開始忙著做自己的事情。

小熊來到小狗家,對小狗說:“狗狗,我們來玩吧!”“等我把作業做完后再玩。還有十幾分鐘就ok了!”“真沒勁兒!那我去把小貓、小豬、小羊他們也叫來”。十幾分鐘后,小貓,小豬和小羊來到了小狗家,于是大家玩起了捉迷藏。

從小狗開始,它要把藏起來的小動物們都找出來!它躡手躡腳地到處東瞅瞅西瞧瞧,忽然發現自己家里好象有些響動,于是小狗悄悄地靠近房子,一聲不響地打開門,發現里面有一些蜂蜜,上面還粘了幾根青草(因為它知道小熊愛吃蜂蜜,而小羊愛吃青草呀),便大聲說道:“小熊,你和小羊在一起,還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呀,我已經看到你們了,你還不快點出來!”小熊一聽,想:媽呀,它連我和小羊在一起都知道了,那一定不是騙我的了。而小羊則想:如果它知道了我在哪兒干嘛不自己來抓?,還是觀察一會兒再說吧,就忍住沒有出去。可小熊卻忍不住了(它就是這樣沒耐性)灰溜溜地走了出來,一出來就被捉住了。小熊很不服氣地說:“你捉就捉,干嘛使詐騙我”說完,就氣呼呼地要離開。“誰叫你那么沒耐性啊,知道嗎?你輸就輸在這里呢!這樣吧,我們再比賽一次,這一次如果你輸了,你必須心服口服!我們就來個長跑比賽吧!”小狗說。“一言為定!”

小熊滿懷信心,因為跑步是它的強項。

(二)經過

比賽日期定在兩個星期后,也就是說他們兩個都有兩星期的訓練時間。第一天,下著蒙蒙細雨,小熊心想:今天下雨,還是明天再練吧。于是又回到了溫暖的被窩里去了。在小狗那邊,小狗想:這是上帝給我的考驗!我一定要經受住考驗。便毫不猶豫地去練習了。第二天,太陽出來了,天氣很熱。小熊想:今天太熱了,還是明天再練吧!在小狗那邊,小狗想:今天有點熱,如果練習,可以鍛煉我的毅力。于是毫不猶豫地又去練習了。一連幾天,小熊都以各種借口推辭訓練,時間都過去一大半了,它才開始有點著急了:“如果我還不快點練,小狗肯定會贏我的,練基礎太浪費時間了,反正都是跑,還不是看誰跑得快!我就練練短跑、練練沖刺、練練速度吧!”其實,做任何事情基礎對于成功都是最重要的,小狗都把基礎練了7天。可小熊呢?別提它了,這個懶家伙!就練了幾天沖刺,便認為自己是必勝無疑了。直到比賽前一天,它都只練速度不練耐力。

比賽開始了,絕大多數人都把勝利的寶押在小熊這邊,因為它十分擅長跑步,而且聽人說,它比小狗學的要多幾個單元呢。

只見貓頭鷹裁判一聲令下,一千米的長跑比賽開始了。小熊一個猛沖,把小狗甩開了!接下來又一個勁兒的跑,遙遙領先!現在是所有人都把勝利的寶押在小熊這邊。它又是一個猛沖,已經領先半圈了!大家都為它鼓掌歡呼。可到第三圈的時候,小熊感到體力不支,漸漸地慢了下來,而這時小狗也追了上來,小熊想加速,可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睜睜看著小狗以始終如一的速度勝過了自己卻無能為力,小熊忍不住沮喪地趴在地上哭了起來。當然這個結果也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

(三)結果

自從被小狗打敗兩次,小熊心里很不舒服,總想找機會贏小狗一次。一天,貓頭鷹老師宣布:馬上進行數學考試。小熊想,機會來了,這次我一定要贏小狗!卷子一發下來,小熊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聽也不聽老師的講解,提筆就做。老師把注意事項講完了,小熊的卷子也做完了一半,剩下的也很快馬馬虎虎地做完了,小熊急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速度,所以檢都沒有檢查就交卷了。他看見小狗還在座位上冥思苦想,心里暗暗得意:小狗呀小狗,你做不出來題了吧?哼哼,你也有今天!這次考試我非贏你不可呢。

幾天后,考試成績公布出來:

小羊97分

小豬95分

小狗100分

小熊75分

怎么會這樣?小熊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時“成語大王”小貓說:“小熊你真是弄巧成拙,揠苗助長,好高騖遠,急于求成,自以為是,聰明反被呀”。小狗也說“小熊,你要記住:做事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啊”

篇3

“感恩您,謝謝您”這句話總是會在一些作文里出現,它們通常都在感恩誰呢?父母?老師?朋友?這一點我不肯定,但是今天我要感恩的人是—我的外公。

自我有記憶起,外公就是我又敬愛又敬佩的人。是他教會了我人生的道理,是他教會了我做事不可急躁,因為“欲速則不達”,他也教會了我如何去愛身邊的一切人事物。還記得小時候,那時我才二歲,就跟著外公牙牙學語。外公叫我說媽媽,我說成“那那”,外公叫我說爸爸,我就說成“發發”,外公叫我說外公,我則歪著腦袋,有我的大眼睛看著他,仿佛在說:外公是啥啊?可以吃嗎?外公和爸媽都被我樂透了,連來拜訪我和爸媽的親戚都說我將來會是個聰明的孩子。

現在,我不像小時候那樣牙牙學語了。現在,我會演講,會說許多華文字了。我真想跟外公炫耀,我要讓他看看當年那個哇哇大哭的小嬰孩,現在長大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不懂事了,我已經變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會煮飯,會掃地。外公,你知道嗎?

雖然現在你已經與世長辭了,但我仍然相信你會在天上守候著我和家人的,對吧?外公,你知道嗎?現在,外婆很孤單寂寞,每天都吃不了多少的飯,我擔心他也會因太過思念你而隨你而去。外公,你現在在哪里?

外公,謝謝您,感恩您,沒有您昔日的教導,就沒有今天的我!我愛你,外公!

篇4

英語寫作體現了學生聽、說、讀、譯的能力。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如今,無論是看圖填詞、看圖寫話、看圖作文等形式,都是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檢驗,書面表達對學生的要求很多,內容是否完整、格式是否標準、語法有無錯誤,還有詞匯的使用、語法結構是否規范,語言表達的地道,行文的連貫流暢。正是因為它的要求涵蓋格式、書寫、表達、意思、要點等方面,對于學生來說,是對英語水平最好的促進和提升。

2.名句運用于作文的意義

名人名句的在文章的使用能夠為文章生色不少,名句流傳廣泛、膾炙人口、意思明白、作為文章的佐證非常有說服力,對于寫作水平還比較稚嫩的初中生來說,名人名句增加文采,避免平凡的單詞和結構,使文章更為生動傳神,更具有表現力,學習名句的使用,也有利于學生掌握英語最原滋原味的表達特點,避免作文中的冗長累贅、松散無力。

3.名句英語寫作指導

如何才能夠有效的將名人名句應用于英語的寫作中呢,下面進行寫作指導,首先要勤于積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平時抄寫、背誦和運用一些名人名句,整理出來,每天都讀讀,例如:Pr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Onefalsestepwillmakeagreatdifference.失之毫厘,謬之千里。wellbegun,halfdone.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Beautywithoutvirtueisarosewithoutfragrance.無德之美猶如沒有香味的玫瑰,徒有其表,Ajourneyofathousandmilesbeginswithasingle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次是勤背誦和朗讀,要能自如的運用名人名句,還要引導學生多加背誦,對名句的表達了然于胸,胸有成竹才能下筆如神,學生能夠將名人名句吐口而出,才能準確表達,不會再運用中出現新的語法錯誤,最后是教會學生如何自己的作文中使用這些好的句子,對課堂上對于一些場景和課文中的意思,教師而已提示學生運用某些名人名句來表達和歸納,在寫作的過程中嘗試用名句來代替自己寫作中要表達的觀點和意思。例如,在課堂上,學生在描寫英語學習的感受時,老師總結單詞的記憶是一個長期的循環的過程,everystudentwantstoenlargehisvocabulary.Butthisaimcannotbeachievedinoneortwodays.這個時候,教師提示學生可以用一句諺語來表達里面蘊含的意思,有學生把背過的一句諺語用了進來:Hastemakeswaste.(欲速則不達),在積累的過程中,學生慢慢的就能將這些名句和諺語用到作文中去了,熟能生巧,學生逐步的把這項能力遷徙到自己的作文中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和磨練,必能練就良好的寫作基本功。

篇5

提速這個詞,近幾年火得很,火車提速,飛機提速,地鐵提速,果蔬提速、牲畜提速,愛情提速,婚姻提速,教育提速,文化提速,政績提速……全社會在提速,各行各業在提速。要不是動車翻了,沒準還能更快。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只有想不到的速度,沒有達不到的速度。

兩年前杭州胡斌號稱以70邁的車速撞人飛起5米,飛遠20米,咱都不信。現在想想,人家那是在我們不知情的狀況下偷偷地提了速,70邁算什么,170邁還差不多!讓一輛改裝后動力十足的車按70邁行駛,浪費啊!

我們在速成的環境中為速成呼號,為速成而戰,一速驚人,一速成名。我們不愿意體會過程的艱辛,更不愿意付出辛勞和汗水。我們無暇瀏覽旅途的風光,也無心感悟過程的愉悅,我們眼里看到的只有“速”,我們心中追求的只有“達”,我們迷失在高速的運轉里,我們陶醉在速成的喜悅中。

落后就要挨打,遲緩必定吃虧。在滾滾奔騰的速成洪流中,不速將被淘汰;在爭名奪利的名利場,失速就會落伍。展開想象翅膀,挖掘速度潛力,助推提速更上層樓,讓“欲速則達”徹底顛覆經典格言“欲速則不達”吧。

一口吃成胖子

瓜果蔬菜的生長期一天比一天縮短,速度快得驚人。黃瓜抹避孕藥,幾天時間就可以下架上市;喂食避孕藥的魚蝦、激素催生的無根豆芽不僅長得飛快而且胖嫩賣相好;西瓜因為膨大劑在它遠沒有成熟的時候就能輕易讓它長得炸裂;以前辛辛苦苦養一年才能出欄的豬,現在人工飼料喂養只需三兩個月時間就可屠宰上市……它們以不同的方式,你追我趕爭先恐后地為著一個共同速成的目標奮力前行。

一刀割成美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塑身美體照樣可以速達。單眼皮一刀下去立馬變成雙眼皮;白頭發輕而易舉可以染黑;胖子瘦身,去醫院或美容院用大號針筒把多余脂肪抽取出來就行;矮子要長高,穿上增高鞋墊,有不怕吃苦的想追求貨真價實也容易,請醫生把骨頭打斷拉長再接上鋼筋;女士對胸部缺乏自信,注入幾針管硅膠保你鼓脹渾圓活力再現。

一天學成博士

從胎兒到娃娃到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乃至走上社會,速成教育一刻都沒有停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速成學習,速成培訓,速成學歷,英語速成班,作文速成班,作家速成班,美術速成班……幾年縮成幾月,幾月減至幾天。

娃娃背幾首唐詩學前教育就速成了,小學生說幾個英語單詞,英語就速成了,培訓獲一紙證書學習就速成了,花錢換來文憑學歷就速成了。為了速成,拔苗照樣助長,有成功之例為佐證:武漢五道杠少年“兩三歲開始看《新聞聯播》,七歲開始每天讀《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看其工作照中那泰然的表情,已經成功速成一副小大人模樣。

一夜長成大樹

篇6

作者:唐守芹

我的眼前擺著這樣一摞調查表――《小學生作文情況調查》,最讓人吃驚的是這個欄目:你喜歡作文嗎?【很喜歡】【喜歡】【不喜歡】【很不喜歡】調查學生幾百人,“很喜歡”寥寥無幾,大部分孩子選擇了“不喜歡”,這就是我們的作文!怕字當頭,是當前學生寫作文時很常見的心理狀態了。怎么辦?要讓學生們不怕寫作文應解決哪些問題?我認為,多措并舉,就可以攻克這一難關。

第一,語文教師要實現觀念的更新,理論的更新,知識的更新和方法的更新。

盡管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很難想象一個觀念陳舊、理論貧乏、知識老化、方法呆板的教師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而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思想觀念,認識到作文教學水平提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不斷提高理論水平,特別是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用高水平的理論指導高水平的實踐;不斷接受新的知識,用富有時代氣息的最新知識去指導學生的寫作,給學生的寫作帶來活的源泉;不斷優化教學方法,用靈活的方法帶來學生方法的靈活。

第二,語文教師要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精神,明確改革目標。

造成上述現狀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教師對習作教學的具體要求不明確,教學中不能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造成的。有的老師還以為習作乃是上了三年級后的事,一、二年級沒必要加強訓練,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例如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低年級的寫作提出了要求,具體要求是:(1)對寫作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2)在寫作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或感嘆號。以上要求雖然簡單,但對低年級學生來講,仍需循序漸進地教學分步落實。一般來講,應在一年級注重引導落實第一條,而對后面的兩條暫時步不做要求。此時教師應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引導學生樂意寫,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由寫一句到寫幾句。要鼓勵學生自由寫,一開始可只考慮學生是否寫了,一次能寫多少字,能否堅持每天寫等方面去引導,甚至不必過多地注意內容是否得體,語言是否重復等毛病。因為只要能養成每天動筆寫的習慣,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會逐步克服的。要求過多,欲速則不達。等到二年級時,再加上后兩項要求逐步落實,這樣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作文教學要聯系生活,挖掘素材,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學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寫作時只能“咬筆桿”,宋朝著名詩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課外”。因此,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是有效解決“無米之炊”的好辦法。

第四,作文教學要打破常規,形成開放式作文指導課。

傳統的作文教學過程,老師講得多、深、透,等老師作前指導結束,學生已失去作文的興趣,而開放式的作文指導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再給以指導和幫助,或者組織學生互相幫助,以達到寫好作文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第五,作文教學要多管齊下,實行開放式多元作文評價與指導

篇7

你聽,教室里響起了“咔嚓、咔嚓”的聲音。你看,同學們個個“埋頭苦干”。扣人心弦的“嗑葵花籽比賽”正在進行。誰用最短的時間嗑出完整的葵花籽仁最多,誰就獲勝。

我捏起一顆葵花籽,把那尖尖的一頭放在牙齒中間,輕輕一嗑,只聽“咔”的一聲,一看,葵花籽頭頂開一個小口子。左手食指和大拇指的指甲蓋朝開口處一掰(bāi),葵花籽殼裂開兩半,一個米白色的葵花籽仁就出現在我的眼前。捏住小小的葵花籽仁,放在桌面上,快樂涌進了我的心田。

我又拿起一顆葵花籽,輕輕地嗑開一個小口子,再用左手的大拇指和右手的大拇指掰開葵花籽殼,取出了一個完整的葵花籽仁。“咔嚓”一聲,摳開殼,又取出一個完整無缺的葵花籽仁。嗑,嗑,嗑,我嗑的葵花籽仁越來越多。扭頭看看同學們,小玲不緊不慢地嗑著,她那斯文樣兒,真像大家閨秀;陳華的臉憋得通紅,他那肥如香腸的手掰起葵花籽殼顯得那么費力;林碩邊嗑邊吃,似乎忘記了這是比賽。呀,鄭紅的手嘴配合默契(qì),她面前已經有一小堆葵花籽仁了!

我的心“怦怦怦”跳得飛快,像有無數只兔子在狂跳街舞。越是慌張,越嗑不好葵花籽。“別慌張!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老師的聲音如清泉般流進了我的心田,我深吸一口氣,慢慢呼出,捏起一顆葵花籽,“咔嚓”一聲,兩個指甲蓋一掰殼,葵花籽仁就跳到了我的桌面上。嗑,嗑,嗑……葵花籽仁越來越多,像小山似的。

嗑完最后一顆葵花籽,我高聲叫道:“好了!”老師快步走過來,查看了葵花籽仁,送給我一個燦爛的笑容。我成為了全班最快的“嗑代表”,心里涌起了快樂的浪濤。

今天真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吃到了香脆的葵花籽仁,又懂得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還收獲了快樂。

(指導老師:林巧鈴)

我的寫作故事

老師常常對我們說:細節就好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生動的細節描寫“磁力”往往很大,能像閃光的珍珠一樣吸引人們的視線。我發覺老師說得對。我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用我明亮的眼睛去拍攝下精彩的瞬間。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我注意充分調動自己的五官感受。在寫作文時,我運用美術筆法,精工細筆,描畫出事物的細微相貌和事件的細微進程。《“嗑代表”》就是這樣問世的。

神奇萬花筒

念了十來年書,小娜姐姐只聽過“課代表”,還從來沒聽過“嗑代表”呢!“嗑代表”是干嗎的?一讀這個題目,小娜姐姐的好奇心就被完全勾起來了。

篇8

許多教師整天致力于“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五步式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致力于教學生審題、立意、選材、謀篇、遣詞造句、修改及各種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的運用,不同文體的寫法,甚至常常用應試作文取代常規作文的訓練。他們企望走捷徑,“一步到位”,結果反而是欲速則不達,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們重視表達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學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養。我們應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改變這種狀況。

辦法之一:培養學生直接感受生活的能力。

所謂“感受”,就是指人的感官受到外界形、色、音響、氣味等各種刺激后所產生的一種與客體刺激相應的心理活動,如情緒激動、心情舒暢、思想領悟等。它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較為復雜的心理過程,是因人而異的。比如對于海鷗這一動物,在高爾基的筆下是:“在暴風雨來臨之前著,——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初中第五冊《海燕》)作者借海鷗抨擊了見風使舵、害怕革命的資產階級,顯然是貶義的。而我們商店里有海鷗牌洗衣機、海鷗牌電風扇、海鷗牌洗衣粉等以海鷗命名的商品,無疑又是褒義的,這就是感受的不同,文章離不開生活感受的孕育。有生活感受,才能寫出文章,感受獨特,文章才新穎,有“個性”;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起這樣的信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讓我們捕捉到有用的東西的。同時,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無論是在校園生活中,還是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都要五官開放、心官激蕩地參與,而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看《話說長江》的電視片,完全可以邊看邊聽邊想,看看電視片里的解說詞是如何與被說明的圖像相依相輔的,與一般的說明文有何不同。善于捕捉生活現象的啟迪,即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時候,融入某種有本質聯系的思想(精神),是感受的一個基本要求。

全身心地感受生活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能夠領會到生活的啟示,還在于它往往能激發靈感,產生非吐不快的寫作沖動,而這種沖動正是成功的標志。

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養成觸景生情、見物生情、聞聲生情等習慣,不斷地觸發、延展和豐富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能力的培養需要反復訓練,積水成河。除了課堂作文教學之外,可要求學生設立課外練筆本,有了感受,就及時動筆,抓住靈感,自覺去作文,點點滴滴積累。教師盡可能予以褒揚,同時指出不足。也可以上感受信息交流課,組織學生交流校內外生活的種種感受,起到相互啟發、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作用。教師自己也可以談談下水作文的體會。還可以結合知名作家熱愛生活、投身于生活的事跡或體會(如魏巍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寫作和生活的關系),來進一步激勵學生熱愛生活、多情善感地反映生活。要指導學生注意發掘自我生活的感悟點(如生活環境變換、人更、交誼慶賀等容易泛起感情的波瀾),激蕩情思,促成寫作契機。有條件還可以把學生帶到野外、工廠、工地、礦山中去,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去聯想,去想象,去接受美景,去領會哲理。

辦法之二:培養學生間接感受生活的能力。

“間接感受生活”,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書刊、電影、電視等媒體來感受生活。這也是一條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徑。下邊就閱讀書本方面談談。

“書是有字的生活。”只要學生設身處地地帶著相應的情感去閱讀,去再現書本借助文字所表現的生活情境,就一樣能夠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讀杜甫的《春夜喜雨》,就可以體味詩人見春來草木繁茂,生發恨別之情;聽無聲春雨,想到滿城春色,喜上心頭。讀巍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松骨峰戰斗,腦子里要像過電影一樣再現當年的壯烈場面,體會從中表現出來的對敵人刻骨仇恨的階級感情和氣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一句話,要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中所寫的人、事物感同身受地體會與領悟,對文章中可喜可悲、可愛可憎的人和事動真情,把自己融入文章的人物當中去體驗,融入文章的情境當中去領會。

篇9

1.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群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2.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著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①默讀和“速讀”習慣;②圈點批注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③置疑和發問習慣;④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⑤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⑥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⑦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⑧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閱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3.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制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搜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4.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范。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范,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5.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6.講讀和閱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目前七年級上冊(原初一第一冊)課本有30篇課文和6個“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單元,盡管有15篇略讀課文,但還要加上90篇自讀篇目。如果再沿襲原有教學方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系,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7.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系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并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8.批改作文要針對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里、怎么個好法兒,并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篇10

一、啟蒙作文教學及其教學困惑

什么是啟蒙作文教學呢?啟蒙作文教學就是小學生初始作文階段。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階段,準確地說啟蒙作文就是起步作文。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小學生沒有成熟的思想,對事物沒有準確的認識,有一定的感情世界,但是詞匯貧乏、表達能力差,筆下難以盡敘胸中之意,生活素材缺乏,對生活素材更是缺乏加工處理的能力,沒有留心生活,觀察不細致,生活印記在腦中痕跡模糊。另外,作文體裁知識缺乏,文章要交代哪些寫作因素一概不知,就算交代了,也殘缺不全,邏輯順序紊亂,不知從何寫起,不知何時結束,筆力重點不分,謀篇布局缺乏合理性。這些就構成了啟蒙作文教學的一道道障礙。

二、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個發明,最原始的動力就是他對事物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有著旺盛的求知欲,興趣開發了他內心深處的潛能。興趣是一種寶貴的非智力教學因素,它可以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長期集中注意力,排除各種干擾,潛心于所感興趣的項目。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學習,開發自己的情感,活躍自己的思維,越過一道道思維障礙,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主動收集、整理、加工寫作素材,從不同的角度解讀生活真諦。小學生啟蒙作文時都有一種畏懼心理,不克服這種心理,學生的思維就會被禁錮,走不出思維的傳統約束,對作文將失去信心和寫作的勇氣。興趣的開發會揚起學生作文的信心,勇氣就會心中起,筆下思想如泉來,所以興趣的開發是啟蒙作文十分關鍵的環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發學生興趣:

1. 播放精短美文。小學生喜歡形象思維,喜歡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心理學研究表明,多渠道進入大腦的信息比單方面進入大腦的信息記憶深刻得多。為了開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讓學生視聽。學生眼觀畫面和文字,耳聽音頻朗讀,產生了無盡的美感。例如:江北大橋是巴中交通史上的一個亮點,我去拍了照片,撰寫了一段文字:“江北大橋地處巴中城北郊,橫跨巴河,長虹臥波,緊鎖嘉陵水。橋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奔車如云;橋下河水泛起清波,綠水泛舟歌舞歡,船槳蕩起漣漪瀲。巴河共長天一色,落霞與江橋齊飛……”圖文并茂,聲情并茂,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特別值得一提是,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激發了學生對美文的追求和向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2. 把學生的作文制作成視頻音頻資料。學生作文一開始寫得肯定不盡完美,我給學生改了后,再在網上找到與學生寫的作文內容相關的圖片附在學生作文的文字下面,給學生制作成音頻視頻資料,在全班播放。這招很管用,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在電腦上播放出來,一種全新的感覺,圖文并茂,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喜悅。孩子天生就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同學的贊賞,感悟到了成功的自豪,學生興趣猶如放開閘門的江水,一瀉千里,浪卷波飛。學生看到畫面對比文字在表達方面有不滿意的地方,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表達能力,這是難能可貴的地方。

三、啟蒙作文的教學方法

啟蒙作文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對寫作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來決定。首先我們命題作文的形式和內容必須符合兒童的心理感知,讓學生的思想在筆下流淌,就是讓學生覺得作文有話可寫、有情可述、有理可辨。讓學生自由寫作,這是啟蒙作文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我在啟蒙作文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