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重疊范文
時間:2023-04-06 10:18:51
導(dǎo)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山重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古詩帶拼音版
pú sà mán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wēn tíng jūn
溫庭筠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 bìn yún yù dù xiāng sāi xuě 。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lǎn qǐ huà é méi , nòng zhuāng shū xǐ chí 。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zhào huā qián hòu jìng , huā miàn jiāo xiāng yìng 。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xīn tiè xiù luó rú , shuāng shuāng jīn zhè gū 。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2 、 古詩翻譯
眉妝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鬢邊發(fā)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后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篇2
1、時光靜好,與君語;細水流年,與君同;繁華落盡,與君老。
2、相逢沒話說,不見卻思量,全不肯憐香惜玉,則他那古敝性尚然強!
3、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
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5、兩下春心應(yīng)自懂,憐香惜玉。顛鸞倒鳳,人在錦胡同
6、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7、許我三千筆墨,繪你絕世傾城。
8、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渡香腮雪。
9、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10、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溫庭筠)
11、花自飄零水自流。(李清照)
12、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渡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13、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1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
15、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6、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17、紅藕香殘玉簟秋。()
18、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9、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20、花自飄零水自流。
21、是誰在你墓前,許下了三千諾言,是誰用三生煙火,換了你一世迷離。
22、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篇3
關(guān)鍵詞:李清照 溫庭筠 歡情詞
李清照和溫庭筠的詞風差異很明顯,一個崇尚典雅、語言清麗,一個辭藻艷、格調(diào)華麗。溫庭筠擅作閨詞,李清照本身就是女詞人,男兒閨音與女性詞的藝術(shù)特征常常形神俱似。李清照和溫庭筠的詞多是悲苦、哀怨之聲,但也各有數(shù)篇描寫歡情的佳作,同樣是在刻畫女性的歡情,李清照和溫庭筠卻展示出各自不同的藝術(shù)挖掘點和構(gòu)思創(chuàng)作能力。
首先,我們不妨看看,二人究竟有哪些詞可以算作歡情詞。
李清照被公認的歡情詞實際上只有4首而已,分別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憶王孫?湖上飛來波浩渺》、《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另有兩首存疑詞(指對作者身份懷疑,情感態(tài)度分歧不大)《點絳唇?蹴罷秋千》、《丑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其中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月移花影約重來”、“猶帶彤霞曉露痕”都是易安詞中耳熟能詳?shù)拿洹?/p>
溫庭筠的歡情詞相比之下,作甄別、下定義就困難多了,這源于詞人一貫愛營造朦朧意象,難以準確判定真實的情感傾向,有4首比較確信是歡情詞,它們是《菩薩蠻?翠翹金縷雙》、《南歌子?撲蕊添黃子》和兩首《女冠子》;另有一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歷來有不同解法,但分歧主要集中在“小山”一詞的解釋上面,至于情感傾向,似乎分歧不大,一般都認為此詞是寫閨怨,當作為花間詞的藝術(shù)典型,不過通過文本細讀,也可發(fā)現(xiàn)歡情的跡象。
由此可見,從二人歡情詞的量來看,在其詞作中占比很低,但不乏佳作。都是短小、活潑、精致、雋永的小令,與感情基調(diào)吻合。歡情詞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兼?zhèn)?,有助于我們從另一?cè)面觀察李、溫兩位詞人的世界,具有剖析探討的價值。
易安詞(本文指李清照歡情詞,后同)更具生活化,自然流露,青年女性的天真、幸福躍然紙上;飛卿詞(本文至溫庭筠歡情詞,后同)細節(jié)拿捏到位,對女性情感世界的理解比較深入,包蘊層深、體味無盡、“深美閎約”。
在少女天性的展示上,易安詞獨樹一幟。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少女時代的她就是一個熱愛生活、無憂無慮的大家閨秀。反映這時期的代表作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易安命舟備酒、暢游清溪,直至日落;飲酒且沉醉,晚歸且迷途。時值菡萏盛開的初秋季節(jié),歸舟誤入一片荷花叢中,驚起水邊棲息的鷗鷺。清香流溢、幽靜神秘,忽而一陣轟響,勃勃生氣蒸騰起來,易安在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中,暫時從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中釋放出來,表現(xiàn)出開朗、活潑、好奇、爭強好勝的少女天性。
另一首《憶王孫?湖上飛來波浩渺》同樣意趣盎然:
湖上飛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相似的是,秋景、水面、荷葉、鷗鷺;相異的是,晚秋、藕熟、湖光山色。淡雅可愛、人景相親,蕩漾著易安怡然自得的心境。波光浩渺的湖面上,荷花漸老,只剩殘存,幽香盎然;一只只蓮蓬挺立湖面,生機勃勃;隨波蕩漾的蘋花和因風搖曳的秋草,在秋露的沁潤下,色澤愈發(fā)鮮明,景象愈發(fā)誘人了。易安依依不舍地離別,此刻她的老朋友――沙灘上那群鷗鷺仿佛不高興,扭過頭去,是在怨恨易安歸去太早了么?“與人親”、“不回頭”采用擬人手法,寫得別開生面、清新可愛,人、情、景、物相互交融、無比美好。
在描寫少女與少男幽會場景上,易安詞溫馨恬靜,飛卿詞含而不露。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這首言情小調(diào)《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中塑造了一個姣美多情、秀外慧中而又大膽天真的少女形象,字里行間洋溢著青春活力,透露著愛情的甜蜜。上闋“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寫出少女俏麗可人的容顏和開朗活潑的性格?!把鄄ú艅颖蝗瞬隆泵枥L出美目流盼的靈氣神采,映照著她不易察覺的暗喜與擔憂遭到發(fā)現(xiàn)的詭秘。下闋“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正面點染了她的情致、心思和風采??羁钌钌畋M在半張信紙的嗔怪之中?!霸乱苹ㄓ凹s重來”堪稱點睛之筆:月光、花影、玉人成雙,柔情蜜意、共訴衷腸。
《南歌子?撲蕊添黃子》里的情懷則更顯隱秘,卻又呼之欲出:
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鴛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對芳顏。
同樣是男女雙方幽會,一樣是花好月圓,飛卿詞反而顯得不似一貫的麗。撲蕊、呵花,女子相當在意妝飾,為這次相聚做了充分的準備,雖然沒有明寫喜悅,卻暗藏沖動?!叭逡埂本烤故菐滋煲灰?,還是連見數(shù)天?抑或是表現(xiàn)對甜蜜時光無限延長的盼望呢?已不重要,只要看著自己的愛人“對芳顏”,就有不盡的幸福。
在寫邂逅佳偶的羞澀之情時,易安詞善于捕捉體態(tài)、神情,飛卿詞擅長景物烘托。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蹴罷秋千》里,一個少女蕩完秋千、意興闌珊,“慵整纖纖手”、“薄汗輕衣透”;遇到生人時“襪金釵溜”、“和羞走”,嬌憨、緊張、羞澀,形如驚鵲;逼真地刻畫出一位天真活潑、姣美倦怠的千金小姐,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這個女孩驚詫、惶遽、含羞、好奇,“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顯現(xiàn)出少女調(diào)皮、機靈,在偷偷觀察一位翩翩美少年(暗寫),實際上已芳心暗許。如此精湛的筆墨,可謂生花妙筆。
《菩薩蠻?翠翹金縷雙》在羞澀感的表達上充分運用了虛寫、象征和烘托:
翠翹金縷雙,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guān)音信稀。
前兩句寫景暗含著歡情,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映射愉悅的愛意。又名紫鴛鴦,象征著愛情,“翠”、“金”、“碧”都是著色詞,將“春”的意境烘托到極致。接下來兩句更加“艷麗”,海棠花開,瀟瀟春雨灑后,云銷雨霽,紅花滿枝,滴著清亮的水珠兒,頗有“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的感覺。“語語是景,語語即是情”,明媚春光、佳景良辰,在這里營造一幅意味濃醇、深宛流美的畫卷。
到下闋的“繡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才出現(xiàn)了人物。一位美麗的少女,乍出現(xiàn)在一個陌生的男人面前,表現(xiàn)出一見鐘情的神色,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露出了一對可愛的酒窩兒,緊接著趕緊用繡衫遮住了。描繪少女的嬌羞,形神兼具、各有反差:既主動,又掩飾主動;既有歡悅,又有慌亂,瞬時間女性綿針似的心緒波動一目了然。
新婚生活的歡情,易安詞閑適美好又不失天真調(diào)皮,飛卿詞形怨實幸、靜謐朦朧。
李清照與趙明誠愛情生活的美滿從《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中可以窺見: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上片寫花美――含苞怒放,色如彤霞,面掛曉露。鮮花拿來比喻少女是常法,少女比擬鮮花則是妙用。下片寫人美――鮮花簪在鬢邊,要讓情郎品評一下,孰美?像是“奴面”要跟“花面”爭艷爭寵似的,易安把自己的調(diào)皮、伶俐刻畫得惟妙惟肖。
另一首《丑奴兒》對夫妻情愛的表露很是大膽: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粉紅色的透明睡衣輕麗飄柔,肌膚雪白滑膩、若隱若現(xiàn),一陣一陣的幽香散逸在空氣中,溫馨的情話、甜蜜的笑聲交相輝映。
而飛卿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就顯得“情以景幽”、“景以情妍”了。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首先,小山應(yīng)該理解為發(fā)髻的形態(tài)。晚唐五代時期,女性發(fā)髻高大,兩鬢蓬撐如翼,就寢時總要把頭發(fā)盤綰成松髻,固定起來,而并非披頭散發(fā),翌日清晨再重新梳理。如辛棄疾詞《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里的“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明代女詞人葉小鸞詞《浣溪沙?曲曲闌干繞樹遮》里的“樓外遠山橫寶髻,天邊明月伴菱花”,王勃《臨高臺》里的“為吾安寶髻,娥眉罷花叢”,都將女子發(fā)型比喻成山巒起伏。
這樣,將“小山”理解為對女子發(fā)髻形狀的比喻,似不無道理。后來,偶讀沈從文先生《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從中得知沈先生站在歷史文化考證角度有此見解。
其次,閨怨的情緒并不明顯,反倒有歡情跡象。
這位年輕的女子在繡床上獨寢,正陶醉夢鄉(xiāng)里,“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即醒來前女子的睡態(tài)。“云”表現(xiàn)鬢角薄而輕;“香”和“雪”分別從嗅覺和視覺感官上繪就臉頰。“度”使得女子的鬢角與鬢角與臉頰之間產(chǎn)生某種呼應(yīng)的關(guān)系,而且這種關(guān)系是動感的,靜態(tài)的意象借用一些精準又傳神的動詞串聯(lián),形成動靜結(jié)合之妙,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
“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兩句,傳統(tǒng)觀點認為這是女子傷感情緒的鐵證,其依據(jù)在于“懶”、“遲”二字――清晨醒來無心打扮。但是,與李清照的“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不一樣,這首詞里沒有類似“生怕離懷別苦”明顯表現(xiàn)女子愁苦心情的字眼。細膩、善變是女性的心理特征,“慵懶”對她們而言,并非全是心情不好的寫照,也可能是喜悅、幸福、優(yōu)越感的流露。前文所述“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就不是苦,而是少女李清照純真、活潑、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之寫照;“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表現(xiàn)了夫妻恩愛時,對鏡弄妝的喜悅心情;“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與這首里的“照花前后鏡,花面將相映”兩句,都是對女性“悅己”時歡悅心理的描摹,苦悶和愁緒,是絕無此閑情逸致的;“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所繡羅襦,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心中的他,在刺繡過程里,寄托著愛,寄托著對未來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
由此可見,描寫女子慵懶困倦的狀態(tài)未必是憂愁的體現(xiàn)。本詞中的新婦“懶起”、“梳洗遲”,正是內(nèi)心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的洋溢。
經(jīng)過一番分析,李清照和溫庭筠二人在歡情詞領(lǐng)域的藝術(shù)挖掘點和構(gòu)思創(chuàng)作力可以加以總結(jié)了。易安和飛卿都是很善于捕捉女性細膩的心理活動的,而作為男性的飛卿,能做到這點,更加難得;李清照側(cè)重于展示人物的情感,構(gòu)思平實,這與其出身、學(xué)識等因素是分不開的,加之性別因素,無須特意修飾,表達自然;溫庭筠側(cè)重于景物烘托,構(gòu)思精巧,同樣跟他的生活經(jīng)歷和藝術(shù)風格緊密相關(guān),倒也由于遣詞艷麗、意味濃醇、設(shè)計絕妙,或許有種過猶不及之感。
參考文獻
[1] 徐北文,等.李清照全集評注[M].濟南:濟南出版社,2005.
[2] 劉學(xué)鍇.溫庭筠全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 謝穡.宋代女性詞人群體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 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詞學(xué)思想史論[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
[5] 吳小英.唐宋詞抒情美探幽[M].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5.
[6] 李冬紅.《花間集》接受史論稿[M].濟南:齊魯書社,2006.
篇4
素箏古琴靡靡音,執(zhí)娟立于流蘇傘。
橋上依稀有婉鶯鳴唱,是在等待歸人?無歡,秋風蒼茫。
雨瑟,人悲。皓月皎皎,映花針上,
嘆,歸雁不成雙,誰吟誦著《孔雀東南飛》?花落了,只有黃菊孤單綻放,風起了,只有萬年青風姿依然。
緊閉門窗,秋風吹不進。只有屋內(nèi)鏤空青銅暖爐陳舊,這是人去樓空?
剩下了秋水在銅鏡上微微蕩漾,無人攬月色。
何必多愁善感?為何不是玉輪杯影,至誠邀素娥?
晨日初醒,晚雨剛?cè)?。湖?nèi)荷花亭,是彎檐金鉤,綽約玲瓏,但亭外荷花,早,已敗了。
午間,才女酌花下。透窗,隱觀碧水上,輕舟蕩。
有歌聲,綿軟流長。望去,原是青花布衣船娘,徐搖槳……
轉(zhuǎn)眼流逝了時間,船娘不再唱。遠有小山重疊,燈光明滅,漸晚。
秀樓立于秋水之變,映澈影,
身披薄紗,如江南伊人,似在遠遠眺望??伤谔魍裁矗刻魍l?是那許久未歸的故人嗎?
野鴿不傳家鄉(xiāng)信,家鴿早死歸途中。
篇5
下車時,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面前有一個高得足以讓50個人重疊在一起的大門立在我面前。上面端端正正地刻著‘嶺南印象園’。門票不要錢,我懷著既緊張又期待又興奮的心情走進了大門。
“哇~”才剛一進門,我就看到了一個個具有獨特風味的小店。小店有用石頭砌的,有用竹子砌的,街道上掛在店前的門旗用著有韻味的毛筆字寫著“嶺南餐廳”、“嶺南牙雕”、“嶺南回憶”……無不讓我驚嘆。這讓我看到了真正的地道廣州,地道小鎮(zhèn),地道農(nóng)村人?。〗值乐虚g有一條小溪,清澈無比,貫穿整個街道,里面的魚兒歡快地游著,荷花朵朵開放著,好像在互相競爭著自己的美麗清廉?,F(xiàn)在一想象,那是多么的令人愜意呀!
我正失魂般的欣賞著這醉人的美景,被爸爸的一喊叫給驚了回來,爸爸指了指“嶺南皮影劇院”,說“進去看看吧!”。于是,我跟著進去了。我坐在木制椅上,心里緊張起來:這是我第一次現(xiàn)場看皮影戲呢!不知是個什么故事呢!隨著音樂響起,故事開始了。故事是講一只鷹想抓住一只烏龜,可是烏龜有堅硬的殼,鷹使了攻擊,裝睡,用食物誘惑他等伎倆,非但沒有成功,最后還被烏龜咬了一口。我被烏龜?shù)穆斆鳈C智和鷹愚笨的伎倆給逗笑了,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看完精彩的皮影戲,我們參觀了“嶺南回憶”,它講述了從五零年代到現(xiàn)在的種種回憶。在那里,我看到了漁人的大船,六十年代人的衣服,五十年代的縫紉機,還看到了一個熟悉的東西:織布機。老太太熟練地使用著織布機,梭子有規(guī)律地在老太太手中快速地穿梭著,織出了紅色的格子布。我摸著布料,仿佛讓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的辛酸,仿佛讓我想起了奶奶,讓我想起她忙碌的背影,想起她教我使用織布機的摸樣,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候清苦的生活。。
然后,我們?nèi)チ?ldquo;快樂老家”小山村。向里走,有以前用的各種石磨,最讓我更感興趣的是挑柴,我不費吹灰之力地扛起了28斤的柴,接著,是48斤的,我心里想著:我力氣那么大,它也像前面的那個好扛。結(jié)果一扛,我就后悔了。我感覺有座小山在我肩上,我使勁兒使的青筋暴起,可是柴還是絲毫不動。最后在爸爸的鼓勁加油下,小宇宙爆發(fā),將它扛了起來。放下時,我感覺爸爸媽媽及全世界的人都以我為豪。我卻又想到了五、六十年代的人辛苦地扛起這柴,就像扛起整個家庭,卻從不引以為豪,想到這兒,剛剛的驕傲感蕩然無存,我贊揚著五、六十年代的人的堅強。
篇6
只見遠處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圍還有幾十座小石峰。仔細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孫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孫悟空正領(lǐng)著它的孩子們向南天門殺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蒼黑似鐵,莊嚴、肅穆。紅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藍色。緊接著,霧靄泛起,乳白的紗把重山間隔起來,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筆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畫。過了一陣兒,霧又散了,那的巖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紅,漸漸地又變成古銅色,與綠的樹、綠的田互為映襯,顯得分外壯美。
重重疊疊的高山,看不見一個村莊,看不見一塊稻田,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個靠著一個,沉睡著不知幾千萬年了,從來沒有人驚醒它們的夢,從來沒有人敢深入它們的心臟,就是那最愛冒險的獵人,也只到它們的腳下,追逐那些從山上跑下來的山羊、野豬和飛鳥,從不攀登它的峰頂。
再沒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個山坡,都是蒼翠欲滴的濃綠,沒來得散盡的霧氣像淡雅絲綢,一縷縷地纏在它的腰間,陽光把每片葉子上的雨滴,都變成了五彩的珍珠。
尖刀似的小山,挑著幾縷乳白色的霧,霧靄里,隱約可見一根細長的線。
篇7
美麗
小鯉坡上有五個亭子,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精雅別致。數(shù)不過來的臺階上布滿了茵茵綠草,讓人不忍下步。臺階旁邊有石頭砌成的欄桿,看起來是多么的和諧。臺階兩旁長滿各種植物。野葡萄、連翹花、獼猴桃在樹下交錯盤繞,在樹上攀緣。偶爾,一些小鳥在樹林間飛過,就像是雜技團的小丑在飛行表演。我想,我也許是它的第一個觀眾,只是我沒有買門票就觀看了比賽......
再往里走,就是一大片茂密的樹林,密密的塔松就像是撐天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陽光照過,留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站在樹林里,仿佛人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更加密切了,風吹樹葉的呼呼聲,啁啾的小鳥好像再說“歡迎光臨小鯉坡”。
啊,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
神奇
小鯉坡上還有許多野果。比如野棗、獼猴桃、茅草根......這些都是純天然的食品,沒有添加劑,沒有農(nóng)藥的污染,只要洗干凈,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吃。我和小伙伴們每年都來小鯉坡好幾回,春天挖野草根,摘連翹花,摘桃花;夏天看獼猴桃長熟沒;秋天采蘑菇,忙得不亦樂乎......
小鯉坡上有許多小動物,野雞、麻雀、松樹,還有數(shù)不清的蜜蜂、蝴蝶、蚱蜢等等。
篇8
關(guān)鍵詞:網(wǎng)師園;有;無;利用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 A
網(wǎng)師園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園現(xiàn)面積約10畝(包括原住宅),其中園林部分占地約8畝余,內(nèi)花園占地5畝,其中水池447平方米。單論面積,網(wǎng)師園并不算大,只相當于同是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是網(wǎng)師園以相對較小的面積卻創(chuàng)造了十分豐富的園林空間,使得它獨具藝術(shù)魅力并深受推崇。如清代學(xué)者錢大昕評價網(wǎng)師園“地只數(shù)畝,而有行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樂。柳子厚所謂‘奧如曠如’者,殆兼得之矣。”近有陳從周先生譽其為“蘇州園林小園極則,在全國園林中亦屬上選,是以少勝多的典范”。
那么網(wǎng)師園又是如何實現(xiàn)小中見大,別有佳趣的呢?概括起來講,就是通過充分利用空間“有”與“無”的屬性。這一點,可以說網(wǎng)師園是得益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xué)。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就在其經(jīng)典著作《道德經(jīng)》中提出“有無”和空間的關(guān)系“...... 燃埴而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黼,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無之以為用?!盵1]這一段論述實際上涉及了空間的重要屬性“有”和“無”。有,可以理解為可觀可觸的實體和界限;無,可以理解為可感可用的空間。對于有,要善于引導(dǎo),使其作為人們活動的憑借;對于無,則要善于使用,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網(wǎng)師園的設(shè)計布局可以說處處運用和體現(xiàn)了這一理論,并籍此獲得了全園小中見大、精巧幽深,建筑多而不塞,山池小而不促的效果。下文試從網(wǎng)師園的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分析其空間“有無”的利用。
1建筑空間的 “有”與“無”
中國古建筑中廊柱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而墻壁主要起到分割空間的作用。而由廊柱支撐起的屋頂和墻壁圍合出建筑內(nèi)部空間。這樣建筑里的廊柱和墻體以及屋頂?shù)孛婢蜆?gòu)成了建筑“有”的部分,而圍合形成的空間就屬于“無”的部分。這種結(jié)構(gòu)賦予建筑物以極大的靈活性。網(wǎng)師園內(nèi)環(huán)繞水池的建筑正是得益于中國古建筑在組織空間方面具有的靈活性。這些建筑通過曲折多變的廊道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一組織形式具備四個主要優(yōu)點:其一,其內(nèi)部的流通性很好。雖然看起來建筑較為密集,但是其內(nèi)部使用空間具有很好的連通性和整體性,又經(jīng)過墻壁門廊的劃分而生成富于變化的小空間,游者在其中的活動靈活。這為實際上有限的面積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體驗。其二,連通建筑的封閉性實際上加強了對游賞者視線的引導(dǎo)。墻壁的阻隔和建筑內(nèi)部視線的短促,促使游人把視線轉(zhuǎn)向圍墻的里面尋找突破口,這也就是增強了園區(qū)的向心性。其三,建筑內(nèi)小空間又與中心開闊池面形成對比,因建筑內(nèi)空間之小而更顯水池的開闊,這也正是池不足畝而不顯其小的重要原因。其四,增加了游覽整個園區(qū)的舒適性。游賞者幾乎可以在不離開有遮擋的建筑的情況下完成對園區(qū)的游覽而不必擔心外界天氣變化帶來的影響。同時使游覽過程主動權(quán)掌握在觀賞者手里。在這樣一條游覽通道內(nèi)活動,有利于降低觀者對于空間狹促的感覺。因此雖然網(wǎng)師園的建筑看似較為集中,且占據(jù)園林內(nèi)的面積比例也較大,但是游人對于這一空間的使用體驗仍然可以是寬松舒適的。另外,即使在“實有”的墻體和屋頂上,也具有一定的“虛無”成分。比如墻體上有漏窗,這就使墻體具備了半虛半實的屬性,成為有形邊界與使用空間的過渡。對于屋頂而言,則是利用其形――飛檐,來引導(dǎo)觀賞者視線向更開闊的天際延伸。這樣就實現(xiàn)了建筑的“有” “無”無之間的相互支持。達到了建筑多而不塞的效果。
2山水空間的“有”與“無”
網(wǎng)師園假山和水池的面積都不大,這是受限于該園的占地面積。但是游人在使用中,并不覺山水之小。這也是得益于歷代園主人對于山水“有無”的悉心經(jīng)營。首先,網(wǎng)師園的山水關(guān)系是小山大水,小有大無。因為園區(qū)面積本來有限,要想營造一個內(nèi)部開闊疏朗的環(huán)境,首先一點就是不能填堵,必須留有大量的開闊空間。因此必須控制作為實體的山的體量,故而園內(nèi)山不見高,尤其是南部小山叢桂假山,距離建筑較近,更不能陡增高度而給建筑內(nèi)的人帶來壓迫緊蹙之感。只有小山還不夠,山水不可分割,因此還要有大水,這個大是相對的大。山水關(guān)系因此形成。山實水虛山有水無,小有而大無,只有大無才有大用,這個大用就是開闊疏朗意蘊豐富的使用體驗。正如明代的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對園林中的人工水石造型所概括的那樣:“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這就是中國園林所要創(chuàng)造的意境。
除此而外,網(wǎng)師園的水體還另有特色。那就是池中空闊池外有景。一般來說,古典園林中的水體中都會安排島或湖心亭、曲橋等,總之水當中多有景物。這或是對“海上仙山”的追慕之情深植于古代官僚士大夫文人雅客的心中所致。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網(wǎng)師。居中的水面空闊無物,甚至連水生植物也少植。這充分的體現(xiàn)了空間的“無之以為用”。但是倘若只有一池靜水也難以產(chǎn)生更豐富的景觀。池邊還有稀疏的植物和建筑,看松讀畫軒、集虛齋等主要建筑沒有緊鄰水池而是退隱于后,留下月到風來亭、濯纓水閣這兩座通透的小品臨水顧影,未失水面之空闊虛無更添水景之韻味,做到了“無中生有”平添佳趣。
3植物在空間中的“有”與“無”
植物就像建筑一樣,其有形的實體部分占據(jù)了空間,同時也劃分了空間,只不過沒有建筑那么明顯易見而已。植物的枝干葉甚至包括根的形態(tài)屬于“有”那么其枝葉間、樹冠下則成為其“無”的空間。
植物有形的應(yīng)用,主要就是植物配置。從這方面看,網(wǎng)師園講究以高低分層配置植物。喬木與灌木,常青與落葉樹疏密合宜。還配置一些攀緣植物,如紫藤、爬山虎、凌霄等。豐富了景觀的層次。經(jīng)營者還注意到植物的群植、叢植和孤植。從植如 “小山叢桂軒”景點四周植桂花,大小相間幾十株,中又植有臘梅、翠竹點綴,具有“丹花間綠葉,錦繡相重疊”之美。孤植如“竹外一枝軒”左側(cè)的一株黑松,樹干斜曲扶疏,水面?zhèn)扔叭綦[若現(xiàn)。類似的單株植物的姿態(tài)美應(yīng)用在網(wǎng)師園中不乏其例。正如劉敦楨先生評價的那樣 “全園樹木數(shù)量不多,有青楓、桂、白皮松、黑松、紫藤、玉蘭等樹種,由于修剪適當,較好的發(fā)揮了單株觀賞的作用”。[2]植物無形的應(yīng)用則充分結(jié)合建筑、山水空間。以小山叢桂軒庭院為例。建筑南側(cè)植桂花、玉蘭、中國梧桐、槭樹、西府海棠。這些植物葉多寬大,枝下高度適當,經(jīng)適當修剪易呈疏朗姿態(tài)。軒旁空間不大,雖栽有植物但觀之不覺擁堵。這正是發(fā)揮植物“無之以為用”的長處。
結(jié)語
無論是古典的網(wǎng)師園還是現(xiàn)代的其他園林,都是由實體景物和實體以外的空間構(gòu)成。所有園林設(shè)計最終都要落實到空間的組織劃分上來。網(wǎng)師園是通過千百年來歷代經(jīng)營者不斷完善存留下來的藝術(shù)精品,其對于園林空間的實有和虛無的處理手法以及貫穿在其中的“有之以有利,無之以為用”的經(jīng)典思想對于今天設(shè)計者來說,仍具有寶貴的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篇9
設(shè)計師們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通知中有個共同點,適合設(shè)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wù)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就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gòu)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xiàn)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些住房,絕大部分多是對稱的,左邊怎樣,右邊也怎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一個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shù)美,而園林是美術(shù)畫,美術(shù)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shù)而不僅是技術(shù),或者是重疊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shè)計師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心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城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摸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絕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yǎng)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jié)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如畫的一景。
篇10
日子還是一天天繼續(xù)過,我開始學(xué)會一個人在靠窗的座位上做題目,一直到日落,然后揉著酸脹的眼睛看夕陽給天空抹上大筆的渲染,陽光在白色的墻壁上投下大片的明黃。
有些累了。塞上耳機,mp3播放著Jolin的《天空》。突然想起小諾,那個眼睛很大的女孩。她在很久前就轉(zhuǎn)走了,轉(zhuǎn)到了那個有著我的夢想的城市。我還很執(zhí)著地找出那張許些年不用的中國地圖,吹掉上面積存的淡淡一層的灰塵,用紅筆把小諾去的那座城市標出來,再用藍筆標出自己所在的城市,然后用尺子量取最短的直線段,在比例尺為1:1200000的地圖上,我們之間的距離竟然要17厘米呢,在地圖上都已顯得太長了。
我和小諾,相距得實在是太遠太遠了,遠得讓我無法活在自己的謊言中,遠得讓我開始懷疑,很久很久以后,我能否再記得有個叫小諾的女孩,能否記得我們曾經(jīng)那樣地親密過。
這個季節(jié),適合懷念。
我想起那時的天真,我們躺在學(xué)校的小山上,肩并著肩,一起仰望著天空。陽光輕柔地灑在身上,臉上,風吹著我們的臉頰,好像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在靜靜流淌彌散著。身體也似乎被在風中擴展成的旋律索繞著,輕飄飄的。“小諾,你說,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天空?”我轉(zhuǎn)過頭去,問小諾。她沉默了一下,說:“我覺得呢,其實每個人的天空就在自己的上方,只不過有些人沒看到罷了。”我看見小諾那張稚氣干凈的臉,以及那雙明澈的眼睛,一如她透明的思想。真是個可愛的孩子,我想,然后對她笑了笑,轉(zhuǎn)過頭去,繼續(xù)看著天空柔和的顏色。
還記得,我和小諾最后一次漫步在街頭廣場,路燈將我倆的影子拉得很長,雖然重疊在一起,卻那么淡泊那么無奈。那天我們什么也沒說,只是靜靜地,一步一步地,繞著廣場走了一圈又一圈。
“在你離開之后的天空,我像風箏尋一個夢。雨后的天空,是否有放晴后的面容。我靜靜地望著天空,試著尋找失落的感動。只能用笑容,期待著雨過天晴的彩虹……”耳塞里回蕩著那熟悉的旋律,鋼琴的回響慢慢飄蕩,一曲終了。
小諾,你還記得么?我們最喜歡的這首《天空》??墒乾F(xiàn)在,只有我一個人聽了。為什么同一首歌,同一個人聽,心情卻不同了呢?
一切沿著陽光明黃的紋理,安靜而平緩地前進著。有些事,有些人,終究還是不會回來了吧。
——2007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