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杜牧范文
時間:2023-04-01 19:57: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秋夕杜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北京的一位習酒經銷商向記者透露,“在廣告推廣方面,習酒今年已經在央視、北京的公交特2、特4、特8上面投放了廣告,并且在一些黨政機關內部的LED顯示屏上也有投放。”
習酒今年在央視的廣告投放可謂“大手筆”。《投資者報》記者從央視內部獲得的一份《2012年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中標記錄》中看到,“貴州習酒”2012年在央視黃金資源招標中以30037萬元的中標額位列企業中標額第6位,在酒類企業中僅次于“茅臺”和 “西鳳”。
而記者查閱往年央視中標記錄發現,茅臺在2011年及此前的最高中標額也不過是14651萬元,遠低于習酒2012年的中30037萬元。
而就在今年之前,貴州之外還少有人認識這個品牌,甚至貴州業內都還少有人預見到這個品牌能成為一個全國知名品牌,盡管在2011年習酒已實現17億元的銷售額,業績遠超水井坊、酒鬼酒、沱牌舍得等白酒上市公司。
加大營銷力度
11月7日,“十”前夕,細心的網友發現,習酒不知何時已悄然布滿各大主流新聞網站,網絡營銷力度空前。
據《投資者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習酒特約贊助了網易和鳳凰網的“十”專題,在人民網其則以首頁通欄廣告條的形式呈現。另外習酒11月8日在《環球時報》、《新京報》等紙媒了整版廣告。
除了密集的廣告營銷,自去年下半年起,習酒在全國各地的招商工作也加大力度。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董事長楊光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習酒今年的招商效果比往年好很多,很多經銷商都預言習酒今年之后能有大幅增長。
上述習酒北京經銷商也告訴記者,習酒“現在很熱”,目前在北京已有3000個網點。不過記者走訪北京沃爾瑪大賣場及多家名煙名酒店,都未有習酒銷售。“習酒在北京一直也不怎么出名,也就最近才火,這兩天有不少顧客問起。”沃爾瑪大賣場的一位銷售人員對記者說。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醒,習酒“炒作太猛,也是最大的風險”。習酒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據其官方資料,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習酒公司”),是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茅臺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于1998年10月成立。其前身為貴州省習水酒廠、貴州習酒總公司,始建于1952年。習酒公司位于習水縣習酒鎮,“習酒”品牌因此得名。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一次大會上表示,與1998年相比,習酒銷售收入增長了22倍,上繳稅金增長了29倍。據悉習酒公司銷售規模已位列茅臺集團第二,僅次于茅臺股份公司。
謀求百億銷售規模
10月26日,在習酒公司國營60周年紀念大會上,茅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習酒公司董事長張德芹提出了習酒的“十二五”目標:“力爭醬香成品酒25000噸,濃香及其他香型12000噸,成品酒包裝3000噸,實現銷售收入80~100億。”
張德芹還透露,截至紀念大會當日,習酒2012年銷售收入突破23億元,力爭2012年全年實現銷售30億元。另據公開數據,習酒去年銷售額為17.2億元,同比增長57.55%,其中,重點戰略品牌窖藏系列產品銷售額5.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96.8%。
“習酒在目前的平臺上每年實現50%的增長是可行的。”張德芹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楊光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好習酒發展。他稱,一方面習酒的品質及品牌底蘊在其未被茅臺收購時都是有競爭力的,另一方面茅臺集團這個“金字招牌”對習酒有很大影響,此外一些微妙的因素也肯定對其銷售有促進。
“如果能克服其區域化市場運作的短板,習酒2015年實現百億沒有問題。”楊光指出,習酒長期作為一個區域品牌,其全國經銷網絡迅速建起是依仗于茅臺原先的網絡,但問題也在于此,茅臺本身并不擅長深度運作市場,這點洋河最擅長。
楊光說,習酒真正發力是在2010年(央視投放也正始于此年),這兩年銷售快速增長得益于招商的成功,但是要能像洋河一樣在市場上到處看到,恐怕還需兩三年時間。
“在醬香型白酒中,習酒今后會接近郎酒的水平。”白酒營銷專家鐵犁在采訪中對《投資者報》記者說。據他獲得的數據,習酒去年在貴州銷售了10多億元,在四川1億多,在河南有兩三億,他稱去年習酒銷售額或已不止17億元。
隨著習酒的關注度空前提高,習酒上市風聲也漸近。今年下半年以來,袁仁國及張德芹皆在公開場合透露“習酒力爭年底前上市,地點在香港”。雖然業績增長可觀,但是與貴州茅臺或存在“同業競爭”是習酒上市最受外界詬病的。
篇2
關鍵詞 血球計數板 操作 酵母菌 菌液密度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血球計數板是一種對人體紅細胞、白細胞進行顯微計數的工具,也常應用于觀察計算一些體積略大的,呈分散分布的單細胞微生物的數量,它是一種常見的生物學器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環境與穩態》中,在探究酵母菌種群密度的實驗里,明確要求應用血球計數板來觀察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并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能夠建構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數學模型。所以,如何正確操作血球計數板并通過計算得到酵母菌種群的數量就成為這個探究實驗成功的基礎。
1 血球計數板的簡介(XB.K.25型)
XB.K.25型血球計數板是由厚玻璃制成的,在正面由H形的凹槽將血球計數板分隔為上下兩個同樣的計數池。計數池兩側各有一支持柱,將血球計數板蓋玻片(簡稱血蓋片)覆蓋其上,形成上下兩個高為0.10 mm的計數池。每個計數池內均畫有9個大方格,每個圖中,中央大方格被雙線分成25個中方格(位于正中及四角的5個中方格是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區域),每個中方格用單線劃分為16個小方格。至此,每個計數池中的中央大方格都包含400個小方格(圖1)。
2 血球計數板的操作
我國現行的高中生物學教材中多沒有很詳細的血球計數板的操作過程介紹。如果沒有教師的相應指導,學生很容易因為操作不當而導致失敗。以下從容易失誤的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1) 鏡檢計數室。因前一次清洗不到位,或者保存過程中存在污染,更或者因操作不當導致的計數室存在劃痕,若不及時清洗或更換,則會對后期實驗計數產生極大影響。所以,在每次使用血球計數板之前都需要加一步鏡檢計數室,如若在鏡檢時發現計數室有污物,則需按要求清洗并吹干后再進行實驗。
(2) 搖勻后取液。未搖勻的情況下,酵母菌因比重較大都沉降在培養液的下方,若此時取液,會導致計數得到的酵母菌數量存在偏差。
(3) 先蓋血蓋片后加菌液。在菌懸液搖勻后,應先在血球計數板上蓋上血蓋片,再用滴管吸取少許菌懸液,從計數區中間平臺沿血蓋片的上邊緣滴入一小滴菌懸液,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一次性充滿計數區。若先加菌液再覆蓋血蓋片,則容易因為菌液加入過多,而導致血蓋片未與血球計數板支持柱接觸,血蓋片浮于菌液上方而導致最后計數偏大,同時會因為有氣泡產生而導致計數偏小。這個易錯點不僅操作上經常出現,而且高考中也曾有所涉及,如2009年福建省的高考選擇題中的一選項是“對酵母菌計數時,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滿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室及其四周邊緣,輕輕蓋上蓋玻片后即可鏡檢”。
(4) 靜置片刻再計數。靜置5 min,待菌懸液不再漂浮流動,酵母菌全部沉降后再將血球計數板放到顯微鏡下進行計數。先在低倍鏡下找到需要觀察計數的大方格及中方格,將中方格移到視野中央,然后撥動轉換器移至高倍鏡進行計數。
(5) 高倍鏡下調亮度。低倍鏡下,用平面鏡和小光圈,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球計數板上的酵母菌。但是,撥動轉換器換到高倍鏡后,即使是用了平面鏡和最小光圈,視野里往往還是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見,這時候可以嘗試操作遮光器上的金屬遮光片進行遮光處理。因為活的酵母菌和培養液的折光率相近,所以要在高倍鏡下將視野調得暗一些。
(6) 掌握計數原則。在高倍鏡下進行酵母菌的計數,對于壓在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當計數同側的相鄰兩邊上的菌體數,一般可采取“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計上左兩邊的一個夾角”的原則處理,另兩條邊和三個角不計數。一般選擇觀察的菌液濃度控制在每個小方格內有4或5個酵母菌為宜,若酵母菌濃度太高,可適當稀釋。若遇到酵母菌出芽生殖的情況,觀察芽體,若芽體達到母細胞大小的一半時,即可作為2個菌體計數。計數一個樣品要從一塊血球計數板的2個計數室中計得的平均值來計算,對每個樣品可計數3次(每次數值不應相差過大,否則應重新操作),再取其平均值,由此來得出血球計數板上酵母菌的估算數量,從而進行種群密度的計算。
(7) 清洗血球計數板。血球計數板上有網格,所以切忌用刷子對其進行刷洗,應用流水沖洗,自然晾干或者吹風機吹干或者使用有機溶劑脫水使其干燥,并鏡檢合格后再放入配套的保存盒。
近年在高考或學業水平測試中,也時有涉及上述內容的試題出現。
3 利用血球計數板對酵母菌菌液密度的計算(XB.K.25型)
依據從5個中方格中計數得到的酵母菌數(計數需重復至少3次,取平均值),利用酵母菌(個數/mL)=5個中方格細胞總計數/5×25×10 000×稀釋倍數 即可得到酵母菌菌液的密度。學生通過血球計數板的操作和計算,進一步增強了對生物學問題的理解,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要求,這方面的要求在近年的高考中也有體現,如:
2012年江蘇省高考第27題:(2)③將樣液稀釋100倍,采用血球計數板(規格為1 mm × 1 mm × 0.1 mm)計數,觀察到的計數室中細胞分布圖(圖2),則培養液中藻細胞的密度是 個/mL。(答案:108)
解析:因血球計數板規格為1 mm × 1 mm × 0.1 mm,所以應取四角和最中間5個中方格計數,依據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處理,5個中方格內共有5+4+4+4+3=20個酵母菌,平均每個中方格內有4個酵母菌。計數區25個中方格,所以一共有4×25=100個酵母菌。計數區體積為1mm × 1mm × 0.1mm=0.1mm3=0.1×10-3mL,換算成1mL則有酵母菌100×104個,再乘以稀釋倍數100,結果為108個/mL。
篇3
1、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2、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張炎《清平樂》
3、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4、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
5、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宋之問《始安秋日》
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7、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8、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9、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10、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11、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周密《西塍廢園》
12、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劉徹《秋風辭》
13、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柳渾《搗衣詩》
14、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楊萬里《秋涼晚步》
15、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劉禹錫《秋詞二首》
16、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17、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白樸《天凈沙。秋》
18、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棄疾《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1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20、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王士禎《江上》
21、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22、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宋玉《九辯》
23、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24、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陶淵明《酬劉柴桑》()
25、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辛棄疾《昭君怨》
26、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27、樹樹秋聲,山山寒色。——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28、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草低:衰草枯萎。——范云《別詩》
篇4
2、原文:《秋夕》
【作者】杜牧 【朝代】唐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3、翻譯:
篇5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牛郎織女星。
自古螢火蟲就承載了人類關于夏夜的太多美好回憶,它就是入夏的一種符號。讀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夏日月夜、點點星燈,唯美浪漫。這些“星燈”可就是螢火蟲點亮的,一閃一閃、搖曳多姿。
然而如今,唯有生態環境良好的草叢河畔,才能發現螢火蟲,想要享受“輕羅小扇撲流螢”,已成一種奢華。那么,這化身“夏夜星燈”的精靈,它們都隱匿在哪里呢?它們又如何走過漫漫一生?為何說它發光,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
螢火蟲利用腹部特化的發光器內的熒光素、螢光素酶、氧及ATP(三磷酸腺苷)進行生化反應而發光。熒光素是一種熱抗性的底物,是螢火蟲光的來源。熒光素酶起觸發器及催化劑的作用。氧是氧化劑。ATP、熒光素及熒光素酶三者結合成為一個復合體,經氧化作用發光。
螢火蟲屬鞘翅目螢科與凹眼螢科,一生會經歷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時期,屬完全變態昆蟲,幼蟲期時間最長,占80%以上的生命周期。它在每個時期都可以發光,下面將以一年生胸窗螢為例展示螢火蟲的生活史。
當年 10月
產卵期
自然界中,螢火蟲成蟲后,雌蟲愛選草地、水邊的苔蘚植物或潮濕地面來產卵,每只產卵50~100粒,淺黃色,卵夜間會發出微弱的光。
第二年 6月初
2齡幼蟲
1齡幼蟲在蛻皮后,變成2齡幼蟲,此時的幼蟲已能很清楚地看到,它的胸部有三節,腹部八節,還有六只細長腳。
第二年 4~5月
1齡幼蟲
螢火蟲的卵經過漫長的冬季后,來年4月中下旬開始進入孵化期(約兩周),5月則進入孵化高峰期。初孵化的幼蟲乳白色,為1齡幼蟲,隨后體色漸漸加深。
第二年 8~9月中旬
4齡幼蟲
3齡幼蟲發育成熟蛻皮后,變成4齡幼蟲,至此,螢火蟲漫長的幼蟲期漸漸進入尾聲。
第二年 7月
3齡幼蟲
2齡幼蟲蛻皮后就是3齡幼蟲了,胸窗螢幼蟲喜捕食同型巴蝸牛和灰巴蝸牛,有些其它種類的螢火蟲幼蟲,則以蚯蚓、螺類、小型昆蟲(如螞蟻、白蟻)為主食。
第二年 10月
成蟲
螢火蟲由蛹羽化為成蟲后的兩三天,會爬出土層覓偶,雄螢在后很快死去,雌蟲在產完卵后生命也就終結了。所以看到在夏夜點著“星燈”找伴的螢火蟲,不要去打擾它們哦。
第二年 10月初
蛹期
篇6
1、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2、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迢迢牽牛星》
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4、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唐·李商隱《七夕》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1、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5、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
8、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9、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
10、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1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劉備語
15、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16、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17、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1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20、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1、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22、欲加之罪,何患辭。(左傳)
篇8
9月的第一縷秋風使大地褪去了夏季的熾熱,沒有了知了的喧囂,沒有了空調所帶給人們的不自然。它引領著我們進入另一番天地,那里會讓我們忘記煩惱,只留戀那里的美景。
秋天有著如夕陽般的火紅,金黃的稻谷用最美的容顏迎接太陽。它的凄美引無數詩人盡折腰: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屈原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陶淵明的“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他們用美妙的詩句寫出了對秋的熱愛。都說秋天是凄涼的代名詞,因為秋天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因為秋天樹葉會飄落,樹木會光禿,風中也透著絲絲涼意。古代詩人常常以描寫秋景來寄托對家人的思念,詩句里的悲涼讓人為之觸動。但同時秋天也是希望的代名詞,它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其實在秋天當火紅的樹葉一片片從樹上飄落,一陣秋風吹過,掀起無數落葉時,當你漫步在這樣的情境中時感受到的一定不是凄涼,而是一個人的幽靜,傾聽萬物的私語。你不會感到孤獨,因為有著美景的陪伴。
秋天更是旅游的好季節,我們走在田間小路上,風兒輕輕撫摸著我的臉頰,帶走我的汗水,蜻蜓在身邊自由飛翔,清澈的河水載著落葉流向遠方。我可以盡情奔跑,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也可以調皮的鉆進稻田里,與那茁壯的稻谷比比誰高誰低。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里面是另一個世界,無數的精靈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忙碌著。這樣的景物讓我陶醉無法自拔。
秋天,沒有夏天的熱浪,沒有冬天的寒冷。它的到來是自然的饋贈,是為大地的一次洗禮。這樣的秋天怎能不愛。
一年級:藍顏girl
篇9
文人墨客也不會忘記對它的稱頌。“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這是唐詩中的絕妙佳句,早已膾炙人口。螢火蟲幼蟲常在腐草堆中覓食小蟲,故有“腐草為螢”之誤。李商隱《隋宮》中,也有“于今腐草無螢光,終古垂楊有暮鴉”之句。 螢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所以有“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白居易《長恨歌》)的詩句,寫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楊玉環的情景
我國古書《古今秘苑》中有這樣的記載:“取羊膀胱吹脹曬干,入螢百余枚,系于罾足網底,群魚不拘大小,各奔其光,聚而不動,捕之必多”。
傳說隋煬帝游山時,用斛(古代量糧食的工具)裝集螢火蟲。到了夜晚,在酒甜興濃時,開籠放螢,霎時光照山谷,似萬盞燈火,經久不熄,用以取樂。
螢火蟲為人利用在國外也有記載。非洲有種螢火蟲,個體大,發的光也亮,當地人捉來裝入小籠,再把小籠固定在腳上,走夜路時可以照明。古代墨西哥海灣海盜很多,航海人不敢點燈,就用螢火蟲代替。英國人用玻璃瓶裝上許多螢火蟲沉到海里引誘魚來,可以捕到很多魚。西班牙的婦女用薄紗包住螢火戴在頭上,閃閃發光。
篇10
如今是農歷七月,流火的季節,明天迎來的自然是農歷的七月初七——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女兒節”,至于能不能算是情人節這個不太好說,畢竟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好多問題都有較大爭議。比較顯明的有兩個,第一個是國花的爭執,牡丹和梅花的爭執似乎一直都沒有停止;第二個便是著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到底是元宵節還是七夕節,這個也沒有明確答案,但元宵節的優勢似乎更大一些。當然建議兩個都被稱為情人節的建議也有,個人感覺這類人一般都是商家。如果把利益和中國傳統文化拉扯到一起,那這個民族就是很悲哀的。所以中國也很悲哀,所以當今才會連一個節日(不單是這個情人節,還有以前提倡的“中華母親節”)都不能被普遍認同,傳統節日抵不過洋節,,傳統文化抵不過西方文化,民族風俗抵不過商業化,民族精神也抵不過拜金主義,一切都亂成一團。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呢?簡單一句,和對中華文明根的沖擊。我們又何以如此之亂,原因也很簡單,中華民族的信仰已經被基本沖垮,短時間很難復蘇;西方文明以及進入中國,卻也很難在短期固定成為新的信仰。高不成低不就,所以這個時代充滿的全是浮躁和迷茫。
莫談國是,先話情人節。
中國傳統中的情人節,嚴格意義上來講確實是元宵節。封建的女子結婚之前基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尤其在大戶人家,深埋春閨是未婚少女生活中最大的主題。因此“懷春”一詞的來源也在于此。因為除了父兄很少見到青年男子,所以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在“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崔鶯鶯一見到張生或者“墻頭馬上”中李千金見到裴俊軍立刻就能心生愛慕,畢竟見過的男人太少啊。說實話,家里憋著女孩子揪心,男孩子其實更揪心。為了避免雙方憋死,給祖國的未來留下青年一代,傳統就安排了這樣一個節日——元宵節,又叫做上元節。節日的傳統是觀燈,到這一天,婦女少女都會被允許出門,這就給男子,或者說男女一個眉目傳情的機會,接下來進行的就是“月上柳梢頭”的一幕。歐陽修的《生查子》寫的就是北宋時期的元宵節,男女該日約會已經成俗。所以元宵節傳統意義上來講確實是情人節。
至于能跟七夕跟情人節聯系自然也有很多理由。七夕本是牛郎織女相會之日,可惜古人沒有從中提出愛情的元素,只是想到織女見牛郎一面著實不易,她高興可能會把織物的妙手傳授給天下的女孩,所以七月初七很自然的成為了“乞巧節”和“女兒節”。如果說沒有愛情元素也算很牽強,畢竟傳說中這一天晚上能在葡萄架下聽見牛郎織女的竊竊情話。如果這個傳說就能讓現代人認為七夕節足以成為情人節,自然還不夠充分,另一個來源本人感覺應該來自于一句詩——“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有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自然也算是現代人認為七夕是情人節的“鐵證”吧。這樣看來,作為紀念,認為七夕是情人節也算是無可非議的事情啊!不過本人還是傾向于元宵節。
說到這里,想想中國很多傳統文化都已經被遺忘,其中七夕的“夕”就有獨特的解釋,可惜我翻遍典籍也查不出來,也算是我的悲哀吧。
七夕無他事,閑談情人節,如此也算甚好。末了一首詩,杜牧的《秋夕》,今天寫最合適: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