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怒發沖冠范文
時間:2023-03-14 03:16: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滿江紅怒發沖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李白沒寫過《滿江紅》。
以“滿江紅”為詞牌的知名作品名單有: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柳永《滿江紅·暮雨初收》《滿江紅·萬恨千愁》。蘇軾《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張先《滿江紅·飄盡寒梅》。辛棄疾《滿江紅·賀王宣子產湖南寇》《滿江紅·敲碎離愁》《滿江紅·送湯朝美自便歸金壇》。文征明《滿江紅·拂拭殘碑》。秋瑾《滿江紅·小住京華》。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闌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譯文:
憤怒得頭發直豎沖開高冠,憑借著欄桿之處,瀟瀟的雨聲剛好停歇。抬頭朝著遠方放眼,仰起首來對著天空大聲呼嘯,奮發圖強的志氣激動居烈。年已三十,雖建立了一些功業卻象塵土,八千里路的行軍戰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輕意地讓少年的頭發華白,換來空空的悲傷凄切。
篇3
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唐 · 杜牧《清明》
3、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4、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5、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篇4
《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創作的一首詞。
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闕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下闕運轉筆端,抒寫作者對于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岳飛,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獄。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一個君王,在宮闈里醉夢不止,在留戀靡靡之音中走失。
任詞句在朝堂里滋長,飄逸了城池,粉飾了宮墻。
囹圄已至,沒有姍姍來遲。
它早已潛伏在南唐宮闈的深處,有時正在李煜的朱顏下不肯露出真形。
無奈走進一道柵欄,細看不是雕欄玉砌。
終于明白詞的大悲切,孤燈的大悲切,亡國的大悲切。
春花不是宮里的那朵春花。
秋月也不是宮里的那輪秋月。
真情的發泄象一紙絕命書,抵達春花秋月凄美之制高點,抵達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的盡頭。
不要憂怨命運的不公吧,能使此闋悲詞流傳千古也該瞑目九泉。
《岳飛:滿江紅》
臨安的那條御河,被宮燈映得通紅。
宋高宗正臨河專心地書寫著父親的瘦金體,把馬寫得瘦骨嶙峋。
此際,精鑄的山河的圓鏡被金軍狂虐的馬踏破,到處撒落著漂泊的殘片。
岳飛坐在軍中,用忠心填好一闋詞,然后對著御河高聲吟誦。
河水繞著城墻孤寂地轉了一圈。
它憂傷重重,不忍看著岳飛怒發沖冠的樣子。
睡夢中,宋高宗被眾多亂竄的胡馬驚醒,魂飛魄散。
疏花弄柳且罷,匆匆交給岳飛一面安魂的令旗。
廝殺聲如抽絲,但已遠去。宋高宗與秦檜茍安的愁卻一病不起。
痼疾擬就了十二道急急的回師圣旨,生生地令滿江紅正義的方向迷失。
這回岳飛真的吐了一口血,把江水染得通紅。
少年頭未白,卻被可嘆可恨的“莫須有”把“精忠報國”草草地埋葬,遺下一副錚錚鐵骨楷模后人的詞。
篇6
雷鋒有張畫像,笑笑的戴頂火車頭帽子,紅星閃閃,親切和藹,看他那種善良可親的笑容,我按耐不住想去做一件好事,發誓今生要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
在電視里偶爾也能看到朝鮮軍人和俄羅斯軍人戴著“火車頭”,男兵戴著威風凜凜,女兵戴著端莊靚麗,沒裝飾出來威儀,倒給人一種懷舊的美麗,勾起許多老故事。
戴著“火車頭”的老人,走親訪友回來,帽沿四周插滿長長短短、白花花的香煙,不夠一盒,也夠半盒,遇到熟人,揚手從帽沿里拔出一根,用雙手食指和大拇指捋直,遞過去,寒暄幾句各自回家。再有大意潦草的人,戴頂“火車頭”,一扇耳朵豎起,一扇耳朵耷拉,走路一扇一扇,流里流氣。其實是習慣,沒惡意,只是有點“帽子歪歪戴,媳婦快回來”的不正經。
老家人有句話:取冠不取帽,取帽惹狐臊。意思是頭上的帽子比“官位”重要,是不準他人摘取的,關系再好,若摘掉朋友帽子,那會翻臉不認人的?!妒酚洝份d:“黃生曰:冠雖敞,必加予首:履雖新,必關于足?!惫诿贝髟陬^頂象征尊嚴。古代,冠和帽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取冠,像免冠免官;取帽,好像殺頭,忌諱。
老家還有一句俗語:男人頭,女人腳,只準看,不準摸。農民身份兒雖然卑微,但頭顱很有尊嚴。
想起一個故事。公元前480年,子路與人斗,冠墜,曰非禮也,取冠,乃為敵所醢。為撿拾一頂墜落在地的帽子,被敵人剁成肉醬,子路不是傻,而是古代帽子比生命還重要。難怪孔夫子說:“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痹谑ト搜劾?,帽子是一種尊貴、威儀、正直,使人生畏。至于是否能夠防風、遮陽、保暖,毫不在意。
沒搜索出來歌頌帽子的詩詞,卻有幾首借著帽子抒發胸臆的詩,怒火沖天,氣勢磅礴。唐朝盧照鄰《詠史》:“直發上沖冠,壯氣橫三秋。”看看,多么豪言壯語,凌云壯志!宋朝岳飛《滿江紅》有:“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因一句怒發沖冠,就把一個胸懷壯烈、正氣凜然的民族英雄活靈活現刻畫出來,讓人們無比敬仰。最無奈的要算魯迅先生的《自嘲》:“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寫盡處境尷尬,人間險惡,社會陰暗,拿著筆桿子戰斗的英雄,也不得不破帽遮顏、躲躲藏藏、迂回作戰。唐宋肯定沒有“火車頭”,至于魯迅先生是否戴過“火車頭”,無從考證。
篇7
岳飛從小勤奮好學,文武雙全,就在岳飛20歲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岳飛是個愛國的熱血青年,他決定奔赴戰場,殺敵報國。
岳飛的母親最了解岳飛的心思,他鼓勵兒子奮勇殺敵,報效祖國,他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銘記母親的教誨,奔赴抗擊金軍的站斗前線,屢建戰功,成了一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將軍。他率領部隊北伐,收復了被敵人侵占的大片國土。但就在他取得抗金斗爭全面勝利之時,昏庸無能的宋朝皇帝聽信奸臣秦儈乘機求和的勸說;一連頒發十二道金牌,強逼岳飛立即班師,岳飛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這時岳飛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抬望眼,
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此次岳飛被免除兵權,宋高宗和秦澮派人向金求和,岳飛堅決反對。秦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臨死前岳飛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篇8
語言是由字到詞、詞到句這樣和諧組合起來的,順序的不同、長短的不同都包含不同的含義,同時字詞句中有不同的聲調,有聲調就會有韻律節奏。詩由語言組成,因此詩就具有了韻律、節奏,這是語言的一種自然屬性。所以當語言和諧地組成詩歌就具有了韻律。不同的語言組合會形成不同的韻律,韻律也可稱為節奏,這種節奏可以讓詩歌的表現似乎可發出美妙的音樂,因此,語言除了通過表面的意象表達感情,還可以通過旋律來表達情感,兩者配合起來可以把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妙處。如李清照的《聲聲慢》中有詞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最難將息”“晚來風急”“如今有誰堪摘”“獨自怎生得黑”“點點滴滴”“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些詞句形成了一種低沉的韻調,充分地表現了作者家破人亡之后那種孤寂、悲傷、凄慘的心境。岳飛,民族英雄,一心北伐,想光復宋朝而不得。他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詞中有詞句“怒發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單從語言來看,給人以一種激烈、雄壯的場景,整首詞的韻調是高昂的,高昂的韻調結合雄壯的語言,把當時岳飛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岳飛第二次北伐失敗,痛苦憤懣,壯志未酬,但仍堅持自己的信念,充滿信心,這時岳飛有感而發寫就了這首千古絕唱《滿江紅》。整首詞平仄、押韻運用得很好,先渲染出一種低沉的韻調,以表達他當時的心情;后部分以一種高昂的韻調結尾,表達他的雄心壯志,這與高昂的音樂的演奏是一樣的。詞中蘊涵了這種韻律,語言與韻律配合,岳飛當時復雜的情感有聲無聲地表現出來。又如李白的詩《蜀道難》,整首詩以七字句為主體,其中也穿插了一些長短句,三字短句到十一字長句,這樣在句式上就形成了一種跌宕起伏的節奏感。詩以“噫吁戲,危乎高哉!”開頭,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結尾,前后呼應渲染出一種磅礴的氣勢,充分表現出蜀道的險與難,也表現出作者的嘆。作者的這些內在情感是通過詩中韻律節奏來表現的,作者把情感與節奏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把詩歌中那種磅礴的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音樂藝術可以通過語言形成的韻律所引導的波動的節奏滲透到詩歌中,最能表現音樂性的是詩歌通過節奏編織成的旋律,不同的旋律表現出不同的情感,旋律也使情感的表達變得更容易,也更生動。
二、古詩內部結構及可唱性中滲透的音樂藝術
前面提到中國古代詩歌的音樂性可以通過詩歌語言形成的節奏來表現,除此之外,中國古代詩歌的音樂性也可通過詩歌與樂曲相結合來表現,即詩歌的可唱性。因為詩歌的結構及旋律感,通常都可以配上曲調進行演唱。從《詩經》開始,就有“誦詩三百,弦歌三百”的說法,楚辭的創作跟當時楚國巫歌盛行有密切的關系;對于漢朝,南北朝的樂府民歌以及唐詩、宋詞、元曲都是可以唱出來的,如漢朝劉徹的《秋風辭》;南朝樂府民歌抒情詩《西洲曲》、北朝民歌中杰出的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唐朝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長恨歌》;宋朝蘇軾的《水調歌頭》、歐陽修的《人約黃昏后》、秦觀的《鵲橋仙》;元曲就更不用說了,像《竇娥冤》《西廂記》這樣著名的元曲都是以戲曲的形式傳唱下來的。由于詩歌的結構及其可唱性,其就如歌曲一樣,音樂藝術自然而然地滲透其中。中國詩歌的整個發展過程與音樂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王世貞在其《藝苑卮言》中提到:“三百篇亡,而后有騷賦;騷賦難入樂,而后有古樂府;古樂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絕句為樂府;絕句少宛轉,而后有詞;詞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后有南曲。”并且音樂最初是以“歌”的形式出現的,詩歌之所以稱為“詩歌”,是因為詩的可唱性跟“歌”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聲律》中提到:“夫音律所始,本于人聲也?!睆膭③牡拿枋隹梢灾涝姌肥峭吹?,是共生的。在古代,詩歌的劃分一般是依據能否配樂歌唱,但大部分詩是能夠配樂歌唱的,因此,在古代“詩”跟“歌”是結合在一起的。比如《詩經》中的三百多詩篇,都可以配樂歌唱;漢代、南北朝的樂府民歌是為了詠唱而寫的歌詞;唐詩中的一些格律詩是可以唱出來的;宋詞很多是按詞調來寫的,押韻平仄要求較高,配樂即可吟唱。元曲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譜曲。通過分析詩歌的可唱性,我們不難發現詩歌跟音樂是同源的,詩歌可以說是滲透了音樂藝術的一種混合藝術。
三、結語
篇9
六一國際兒童節那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格外高興,我們學校舉辦了“行走在求知路上暨柳辛莊小學首屆讀書節”活動。這是我們自己的藝術節,同學們在這個舞臺上各顯身手,大放異彩。在這次藝術節上,我們不僅朗誦了許多經典詩文,還表演了許多各具特色的節目呢!
我們班第一個上場。同學們都穿著嶄新的校服,戴著鮮艷的紅領巾,穿著白鞋白襪,戴著白手套,我們還化了妝呢,個個顯得神采奕奕?!跋旅鏆g迎五(2)班上場,請聽四至六年級的《少年中國說》和五(2)班的《滿江紅》。”主持人說道。“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老師們開始誦讀了。聽了老師們充滿激情的誦讀,我們班同學也用自己最洪亮、最有感情的聲音接著誦讀:“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全體師生的朗誦激情澎湃,氣壯山河,一下子把藝術節推向了,臺下掌聲雷動。老師們退了場,我們班又朗誦了岳飛的《滿江紅》?!芭l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我們的聲音抑揚頓挫,我們的神情激昂凝重,我們的動作整齊有力,最后我們打出了“精忠報國”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我們班的精彩表演贏得了臺下觀眾又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我心想:這幾個月的努力我們還真是沒有白費呀!
“下面,有請三年級2班的李天樂同學為大家表演架子鼓《自由飛翔》!”主持人為大家報幕。只見,他一個黑白相間的帽子斜戴在頭上,藍色條紋的T恤,白色的短褲,十足的嘻哈范兒!聽著大家熟悉的音樂,李天樂開始了他的精彩表演……全校師生都隨著他的鼓點邊拍手、邊唱歌、邊搖擺,有的同學甚至還手舞足蹈的!李天樂把大家帶進了一個美妙的音樂世界……只聽見一個干凈利落的收尾,他的表演結束了,來了一個標準的隊禮,頓時,臺下的掌聲震耳欲聾!
這只是其中的兩朵奇葩。對了,我還參加了我班的快板兒表演呢!除了這些,還有唱古詩《春曉》、《游子吟》、《水調歌頭》,朗誦表演《弟子規》、《論語》、《三字經》,課本劇、歌伴舞、三句半、跆拳道、手語表演……你看我們藝術節的節目夠豐富的吧!
(指導教師:呂燕軍)
篇10
用雨表達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唐·杜 甫)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時寫的,描寫了春夜細雨滋潤萬物的美好景象。
用雨表達苦
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采地黃者》唐·白居易)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所作。這一年關中地區大早,顆粒無收,農民在死亡線上掙扎。此詩表達了作者同情窮苦人的思想感情。
用雨表達憐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唐·元 稹)
這首詩是元稹在得知好友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后所作。聽到好友被貶,詩人感慨萬千,因而寫下此詩寄給白居易,表達他的關切之情。
用雨表達愁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宋·秦 觀)
這首詞中那飄忽不定的飛花、迷離如絲的細雨,如夢如愁,抒發了詞人的傷春遣愁之感。
用雨表現美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飲湖上初晴后雨》宋·蘇 軾)
詩人寫出了雨后西湖云霧迷蒙、山色矇眬的美麗景色。
同學們,古詩詞中帶雨的佳句很多,請你讀一讀下面的詩句,在空格中補上所缺的字,使詩句完整。
1. 渭城( )( )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唐·王 維)
2. ( )( )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3. ( )( )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唐·杜 甫)
4.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 )( )中。(《江南春》唐·杜 牧)
5. ( )( )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臺城》唐·韋 莊)
6. 天街( )( )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 愈)
7.空山( )( )后,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唐·王 維)
8. ( )( )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春游湖》宋·徐 俯)
9. 蘭溪三日( )( )( ),半夜鯉魚來上灘。(《蘭溪棹歌》唐·戴叔倫)
10. 沾衣欲濕( )( )( ),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宋·志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