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來的路上范文
時間:2023-03-15 22:4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在回來的路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十月十一日的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樣,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在路邊看見一個老人與一只小狗在馬路邊乞討,我是一個從小對狗非常熱愛的人,這是全班都知道的事。我剎那間的感覺就是:小狗好可憐!但那時我的兜里一毛錢也沒有,我走路上一直都在回頭,那只狗,居然低著頭,那個老人居然讓他賣弄雜技。
我突然想起我叔叔家的小狗,它每天過的全是最幸福的日子,而這只呢?這時我才發現我的眼溢滿了眼眶,我一向對狗是特別深情的,這個事實我的確難以接受,現在我想起來還想哭。你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咱們不為它賣力就算了,還要狗為我們賣力,這是哪門子事?
勸告人們不要把狗當做自己的仆人,我們要平等對待,友好相處,為創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
篇2
國慶前一天,我還固執的看了看你會來的方向,你會回來的,我堅信。
10點了,我細聽著門外響聲的耳朵略有些酸痛。但是,平常熱鬧的走廊上,在今夜卻偏偏沒有聲音,安靜的讓我無法適應。你,還沒有回來嗎?
在耳邊的,只有外婆催促睡覺的聲音。
11點了,我只能無奈地走上去臥室的樓梯,唉,又能怎么樣呢?深夜,一片黑漆漆的,月亮也似乎被云遮了,我忍不住了,眼淚順著兩只眼睛流了下來,流進了塞滿棉花的枕頭。我憋著氣,不讓自己發出聲音。“咚——咚——”。樓梯上傳來腳步聲,外婆要上來了!我趕緊擦干了眼淚,把頭深深地埋進被窩,不讓人發覺。
滴滴-滴滴-,鬧鐘在7點準時響了起來。我揉揉惺忪的睡眼,晃悠悠地站起來,穿好了褲子,哦,10月1日!“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湊巧的事,門鈴也正好響了起來。會是誰呢?一定是外婆買菜回來了吧,又沒有帶鑰匙,正好趕上我這班車。
我三步并作兩步跳下了樓梯,急急忙忙地穿上反了的拖鞋,跑到了門前,打開了在門上的所有的門鎖。
但是,不是外婆,我有點恍惚,但馬上就清醒過來了。是媽媽!我興奮得想大叫一聲,可以想象的我的形象,還要管找到鄰居們,所以便立刻咽下了這個詞。眼前的媽媽可還洋派,用不著我去擔心,還笑著摸了摸我的頭,我懊惱得輕輕一甩,我想,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媽媽的行李可真多,喲,還帶著兩盒包裝精美的月餅。這下可以飽口福了。幫媽媽整理完行李,待坐定,我埋怨道,怎么這么吃回來啊!媽媽不好意思地說,她在做舅舅的車回來時,一伙人在路上玩玩停停,所以——就勉勉強強將本來的12小時拖成了20小時。
我,埋怨不出聲。媽媽辛苦了這么長時間,好不容易回來一次,趁這點時間玩玩,我又怎么能說呢?
神定,我趕緊問媽咪,吃過早飯了嗎?自己肚子也餓了,媽媽回答說:“一路上大家都搶著吃月餅,肚子飽著呢,再說,一路上,我也不會開舅舅那輛車,只有舅舅和舅媽搶著開,我一點也不累,輕松著呢,我看,是你肚子餓了吧。買包子去!
突然,又冒出一陣感動。一時間,說不出話來。趕緊洗漱完畢,報告了一聲外婆,歡歡喜喜的出門。
篇3
公元2018年,司馬天游放學回來,在回來的路上,看見一個小青年在路上賣游戲光盤,一直喜歡電腦游戲的司馬天游好奇的看了看,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游戲.我看中了一個叫“魔域”的光盤,但是沒錢。那小青年好像明白了司馬天游的意思,對司馬天游說:“你先拿去玩玩,錢就不要了。”司馬天游簡直不敢相信,飛快的拿起光盤就回家了。
到了家里,一看,爸媽怎么都不在家?陣要打電話,突然發現臺子上有張紙條,上面寫著:“爸爸出差去了,媽媽也要去聽課,這個月不回來了。??爸爸媽媽留”司馬天游先是傻了一會兒,然后興奮起來,“耶!耶!可以玩嘍!”的叫著。這時,他哥哥司馬天云也回來了。見開門的是弟弟,便問:“爸爸媽媽呢?”“出去了,這個月不回來了,我們可以玩嘍!”“明天我去叫同學來玩!”“我也叫!”
第二天,司馬天游請來了蘇天、吳青、韓立,司馬天云請來了李凱、王于。正玩的高興,司馬天游突然想到那張游戲光盤,便把同學們叫來,把盤電腦里。突然一道青光閃過,傳出電腦讀盤的“卡卡”聲。又一道紅光照來,他們迷迷糊糊的昏了過去……
(未完待序)
想知道他們有什么奇遇?下集告訴你。
篇4
學騎自行車的時候,我十歲。我家沒車子,我姑姑一回娘家,見她進了奶奶的房間,我就賊頭賊腦地推她的車子出來練。大二八的車子,我比它高不了多少,先推著,然后試著一條腿溜,后來膽子大了,就開始掏著腿騎。等到腿上了大梁,就開始挨摔了。挨摔也是故意的,因為個子小,腿上了大梁,下來的時候,腳就夠不著車鐙子了,下不來,怎么辦呢?耍小聰明的我就找一個土坡,慢慢地靠上去,然后啪地摔倒,車子倒了,我也倒了,渾身是土,心里用假摔來安慰自己,其實,每次摔得真疼,然而心里是興奮的,自己摸索著學會了騎自行車,感覺世界的半徑大了,那點疼微不足道。
姑姑的車子被我摔得不輕,可是,她好像不知道似的,從來就沒問過我摔車子的事,若是她訓我一次,我小小的心思受一下挫,估計就再不會動她的車子了,她不說,就全當做是默許了,我心里對她是特別感謝。
會騎車子以后,我就成了家里的采購員。第一次去的地方就是新北街稅務角,那里有賣散油漆的,我爸爸告訴我,過三個崗樓,剩下的自己看路上的標志,我自己就騎著車去。回來的時候把油漆遞給我爸爸,很有成就感。會騎自行車,我就等于長了條腿,大街小巷,到處看看,認識了很多的胡同,也感受到了小城的古樸和美好。
最難忘的是初三的那年“五一”,幾個同學放假前就商量好了,騎自行車去狼牙山。頭天晚上,三個女同學住我家,凌晨一點,我們就出發,去學校門口等男同學。記憶中走的是老保滿路,反正我也不認識路,就跟著男同學騎,感覺山里的一切都新鮮,春暖花開的五月,陽光大好,心情也好。到了狼牙山腳下,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爬山,直到爬到紀念塔的頂端,還照了很多相片。下午四點下山,我們卻找不到自行車了。男同學跟那存車的人交涉了半天,那時候,真怕他們打起來。還好,天黑的時候,車子被送回來,我們才回返。在滿城縣城的一個小飯店湊乎了幾口晚飯,又接著往回走。路上,同學石頭給我們講故事,都是稀奇古怪的,他小小年紀,講起故事來有聲有色,我們聽得入神,騎車也有了精神。到了建設路上,燈火通明,才感覺家近了。回到家,已經又是凌晨一點了,一個同學的媽媽來我家好幾趟。我媽數落了我半天,說以后千萬別帶別人出去了,真丟了誰,出個事,怎么辦。
那次單車旅行回來,腿疼了三天,我姐姐白眼瞪了我三天,因為我騎的自行車是她的,她說回來就不好騎了,我也難過了很久。
篇5
周歆怡
我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名副其實的"小公主"、"小王子",但是自從我看了《走路上學》這部電影之后,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再做"小公主"、"小王子"了,要像片中的主人公娜香、瓦娃那樣學會吃苦,學會面對困難,克服困難。
本劇的主人公,傈僳族的小娜香家住在怒江邊上。因為那里地勢特殊,人們很窮,沒有錢建橋,所以娜香每天上學都要用一個滑輪和一根繩子,在波濤滾滾的怒江上溜到江對面的學校。而弟弟瓦娃因為年紀小一些,媽媽不讓他自己溜索。媽媽自己也不敢溜索,因為她自己三年前差點從溜索上掉下去。從此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但是媽媽答應瓦娃,可以等爸爸回來的時候帶他去溜索上學。但瓦娃實在太渴望江對面的學校了,就自己偷偷溜索去對面學校聽課,去了好幾次都沒有被媽媽發現。
有一次,學校新來了一個城里的聶老師,正好看見瓦娃在偷聽同學上課,剛叫住他,瓦娃就嚇得跑掉了。從瓦娃對學校,對學習的渴望,我可以看出瓦娃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新來的老師十分善良,她看到孩子們在寒冷的天氣里還是穿著一雙涼拖,就發動朋友為他們每個人捐了一雙雨鞋。我覺得我也要學習他們的愛心,獻出一點自己的力量。
后來在聶老師也幫瓦娃買了一雙鞋子,讓娜香帶回去給弟弟穿。姐姐在溜索回來時因為鞋子快要從包里掉出來,而伸手去抓鞋子,以至于失去了平衡,從鐵索上掉到了江里……瓦娃受了姐姐落江的打擊,從此便再也沒有開口講話。
在姐姐落江六個月后,終于在怒江上建起了一座橋,媽媽再也不用擔心瓦娃會在鐵索上出危險了。瓦娃也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走路上學。
看了這個電影讓我明白了: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想到山里孩子上學的艱辛,我就心頭一陣酸楚,我想把自己用不到的學習用品和衣服都捐給他們。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觀《走路上學》有感(二)
俞怡霖
暑假里,我觀看了電影《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講的是:在云南貧困地區的孩子,每天上學都與學校夾著一條大江—怒江。對他們來說知識在彼岸,夢想也在彼岸。每天在怒江上滑索來去如飛,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對滑索懼怕的阿媽一心不讓自己唯一的兒子瓦娃滑索上學。但為了孩子有文化,只好讓女兒娜香滑索上學。瓦娃羨慕姐姐娜香,也想上學。就總是在姐姐滑索放學的地方接她,讓她講講她們學校的事。有一天,姐姐帶回一只紙風車。讓瓦娃羨慕不已。
有一天,瓦娃故意支開阿媽,讓她下田干活,在屋子里翻來翻去,找滑索用的繩索。他終于在玉米堆中找到了。他跑到索道。為自己綁上繩子,一滑,滑到了對岸。他走進學校趴在窗邊聽老師上課,正巧看到新來的女老師和一位書記迎面走來。老師看到趴在窗邊的瓦娃,對他說:"這位同學怎么不去上課?"瓦娃嚇了一跳,緊貼著墻壁,小心翼翼地走出來,飛快地跑到江邊,滑索回家,剛好下田的阿媽回來,瓦娃"有驚無險"地躲過了這一"劫"……
一天,姐姐娜香用買鹽剩下的零錢給弟弟買了雙新鞋,可是在溜索的過程中一只鞋從背包中滑了出來,娜香彎腰去搶那只鞋,因為手松開了滑索,娜香掉進了湍急的怒江中,當瓦娃得知了這一噩耗,從此不再開口說話。當老師來看望她時,瓦娃給他看了他畫在柱子上的畫,那是一座橋,橋下江水湍急,橋上有許多孩子。瓦娃又拿起粉筆畫上了個女孩牽著一個小男孩,他們背著書包。老師頓時明白,這是瓦娃的愿望──走路上學。
篇6
四周靜悄悄的。小區里面有個快餐店,快餐店已經關門了。當我們走到快餐店的后面時,突然,我被一束光線給吸引住了。原來,有一個人手里舉著一只手電筒,正在地溝里打撈什么東西。旁邊還停著一輛三輪車,上面裝了幾只黑乎乎的桶。我心里感到很納悶,心想:是什么人呢?是城管過來檢查的嗎?
再定睛一瞧,那人戴著一頂帽子,身上穿著深色的衣服,幾乎看不出他的面孔,手上有一根桿子,正在地溝里撈著什么。上面的水泥蓋已經被他掀到旁邊去了。
“這就是撈地溝油的小販子。”媽媽在我耳邊低低地說道。
我不禁提心吊膽。又想起了去年報紙上報道過的《周小玲尸體油事件》,只從那時候起,我再也沒有吃過一根辣條。我也曾經提醒過我的同學,但是他們總是不理會。真叫人替他們擔心。
媽媽告訴我,像這種壞事情還有很多。有的時候也許我們很無奈,但是只要我們不去吃,壞人就很無奈了。
其實想這類的壞事情還有很多呢。
以前有一次,媽媽買回來的花生米,用水一泡,水的顏色就變紅了。原來是小商販知道人們喜歡深顏色的花生米,就把花生米染色后,來賣的好價錢。
篇7
那個激動萬分的小女孩就是我,你若想知道我為什么那么開心,其中原因還要我從頭說起。
今年七月份,上天向大哥給了一個小男孩,我可是第一次當姑姑,看著比吃了蜜糖還高興。
大侄子長得十分可愛,圓圓的腦袋好像一個小皮球,眼睛大大的,閃爍著天真聰明的目光,鼻子小小的,好像一小團棉花,腿上的肉一塊一塊的,好像一段蓮藕一樣。
有時我也會逗逗他,在二院中,我正吃著一個香蕉,大侄子眼巴巴地看著我,我心中上了一計,于是,走到大侄子面前彎下腰,把香蕉向大侄子嘴邊放了放,一臉壞笑地說:“寶貝,吃不吃香蕉?”這時媽媽說:“別聽你姑的,你姑“壞”!
在回來的路上,我嘰嘰喳喳地問了一些關于嬰兒的常識,興奮的我雙頰火熱。
于是,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成了姑姑,我感覺當姑姑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親情,更多了一份甜蜜!
篇8
是的,這的確是一條開滿鮮花的小路――他家門前就有這樣一條小路,通往學校的路,他選擇了它,天天走,勤勤勉勉,毫不動搖。
春天,這條小路上飄散著槐花的清香;夏天,小路兩旁的月季花綻開了明艷的笑臉;秋天,桂花的濃郁芬芳在小路上輕輕飛揚;冬天,梅花在小路上揚眉歡歌。
38年了,他在這條小路上來來往往,路的一頭是家,有母親,有賢惠的妻子,有乖巧的女兒;路的另一頭是校園,有可愛的孩子們,他們如小鳥般跟著他認字、唱歌、游戲,一群一群,圍繞著他,跌跌撞撞地飛來了,然后又拍打著有力的翅膀離開小村莊,飛向遠方。
如今,他坐在三輪車上,懷念健步如飛的前20年,也留戀騎著三輪車來去的后18年,從22歲的小伙子,到鬢發蒼蒼的花甲老人――這條小路啊,一直揣在他的心上。花香,飛啊飛,飛到他的夢中。他醉了,醉在陽光明媚的春日午后。
他又看到,他初次登上講臺時的情景。他漲紅了臉,向包括堂弟在內的學生們問候:“同學們好!我叫一萬零一……”學生們哄堂大笑。他又正色道:“對不起,說錯了,我姓一萬零一……”學生們都怔住了,不說話,也不再笑,瞪大眼睛望著他。他微微一笑,抬起修長的手臂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萬”字,又在上面加上一點。學生們的掌聲如雷――誰不知道他姓方?可是,他以這樣特別的方式自我介紹,卻是哪一個學生都沒有想到的。他的學生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就是這樣,被一群一群的學生們熱愛著,敬愛著,他們愛他的睿智,愛他的風趣。
陽光這樣好,38年了,在這條不長的小路上,他日復一日來來去去,一定累了吧?他花白的發,晃一晃,在陽光下,是那樣耀眼。
他醉得睜不開眼眸,他一定也看到了――他新婚的妻子,沿著這條花香四溢的小路,一次次,一回回,呼喚他回家,尋找他吃飯……是十幾回,還是幾十回?他的妻子把做好的飯菜給他端到學校里。他慌了,連忙站起來迎上去:“你……你怎么到學校來了?”妻子溫婉一笑,說:“你不回家,我只好把飯送到學校來了,不行嗎?”他感激地望著賢惠的妻子,招呼留下來補課的學生們跟他一起開飯――他這才知道,原來妻子來巡視過了,做的飯菜足夠他和學生們吃個飽……后來,他們有了可愛的女兒。小路上,蹣跚著走來的,是他親愛的孩子。她笑著,用脆生生的童音叫他:“爸爸!爸爸!”他想答應,卻發不出聲響。
這是一條記載了他和親人足跡的小路啊,伴著他對教書的癡迷,對學生的悉心愛護。
而如今,他坐在三輪車上,三輪車停靠在午后無人的路口,暖暖的陽光下,他睡著了。他上午去辦了退休手續,陽光明媚,歲月靜好,他就這么醺醺地睡了,不愿醒來。
前20年的他在這條小路上健步如飛,那時他是多么知足,多么快樂,后來――他患了腦血栓,出院后,左手左腿不聽使喚。他坐在小路口發呆,一坐就是一整天。他賢惠的妻子,懂他;他可愛的女兒,了解他。這時他的老母親已辭世,家中除了他,就只有這母女倆了,他聽到她們說的悄悄話:“你奶奶出殯,你爸都沒耽誤上課。”“不上課我爸就沒有魂兒了!”于是,母女倆東拼西湊,用盡家里的積蓄,央求別人給他買回一輛三輪車。只有右手右腿能靈活動彈的他,也只能湊合著騎三輪車去上課了。
就這樣,18年,風里來,雨里去,寒來暑往,一日日,一年年,他一點兒也不覺得累。縱使他在暴風驟雨的黃昏出了事,也沒有一絲埋怨和后悔。那一天,他安排學生放學后,關好教室的門窗才騎車回家,不料,三輪車在途中翻倒在月季花叢里,來往沒有人,他掙扎著,可無論怎么使力也站不起來。最后,還是打著手電筒來尋他的妻子和女兒發現了他,并叫來村里的幾個年輕人,才把他從花叢的低陷處抬了出來……
陽光太強烈,照耀出他眼角的兩滴淚。醉眼里,他的淚,那么真,那么燙,他抖動了一下額頭。
上個月的一天,春玉米熟了,他要給兩個學生補課。那天正趕上下雨,他想妻子和女兒要么在地里掰玉米,要么在家里做飯等他,所以就沒有像平時那樣及時來學校給他和學生送雨具。他這么想著,拿了一件舊雨衣遞給兩個學生,讓他們將就著先回家。
這時候,一個濕淋淋的身影沖來了,用嘶啞的聲音說:“爸,快回家,媽累暈了!”
就在那一晚,妻子永遠離開了他,再也不能陪伴他走完剩下的人生路了,再也不能微笑地看著他在這條小路上來來去去了。
他想起來,他不久前才對妻子說過:“退休了,我就不用天天去學校了,我就在家里待著陪你……”
女兒考研了,這幾天去北京面試。他在小路口睡著了,他知道,一時沒人管他。午時,人們都在歇晌,也不會有外人來打擾他。
“最美……鄉村教師……”沉沉的眼皮睜不開,他聽到有個聲音叫他――叫啥哩?他也沒想過最不最、美不美的,他只愿風雨無阻地在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上走下去,讓農村的孩子都識字,讓他們走出農村,飛過玉米地,飛向全世界,就算再飛回來,也不一樣了,也是帶著新的氣象回來的。
他的一位學生就飛回來了,頂了他的崗位,接了他的班。那學生辦手續的時候,他還驕傲呢:“看,又一個一萬零一回來了!”那學生也姓方,也是這村里的娃,還是村里的第一個研究生,跟他一根筋,一畢業就執意要回來當一名鄉村教師,為這些蓬門蓽戶里的孩子們插上飛翔的翅膀。他牢牢記住了“一萬零一”老師的話――“樹高萬丈也不能忘了根。”
“根深才能葉茂,老師,我把根扎回我發芽的地方,讓您的愿望實現。”
“你……你還記得?”他有些激動,又想起多年前自己笑瞇瞇地提問學生,“誰來回答,老師的愿望是什么?”陽光下,春風那么輕柔,他笑得一臉甜蜜。
“老師,老師,我來回答!我來回答!”
“這是一條開滿鮮花的路,我愿意一直走下去!”他擲地有聲地對學生們說。
好像有許多蜜蜂圍繞花叢嗡嗡地飛。他的眼皮依然那么沉,沉得他只能撐開一條細縫。哦,透過這條細縫,他看到花的海洋,他的三輪車上,他的周圍,全是花,紫的,紅的,粉的,如蝶,如云,如彩虹……
“是的,我一直都記得。方老師,您的愿望是――做綠葉的事業,成就花朵和果實!”那學生認真地說。
篇9
去年的一天,我班有兩名女同學,曠課去省城見網友。對于一個相對封閉的農村中學來說,這不是一件小事。
我立即把她們的情況報告給政教處,并及時通知了他們家長。
第二天下午,她們平安地回來了!我心里的一塊石頭落地了。我開始思考:該怎樣教育她們,該給予她們怎樣的處理。
在她們家長的請求下,政教處做出了先讓他們進班上課的決定;并電話通知我,要求她們在班會課上做一個公開的檢討。我開始并不是很愿意接受這個處理意見,感覺這樣的處理太輕了。
她們拿著檢討書與他們的父母一起可憐地站在辦公室門口。剎那間,我做出了決定,收起了她們的檢討書,沒讓她們做檢討。然后,向同學們解釋,她們這兩天有事請假了。
那個剎那間,我考慮到,處于相對封閉的鄉村中學,在很多人眼中,女同學出去見網友,就是作風不正派。這件事如果公開,可能會給她們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她們可能會因為這件事而背負一輩子的精神負擔,畢竟,他們安全地回來了,他們已經表示好好念書了。
后來,他們一直很用功,再沒有出過岔子。今年七月,都考取了不錯的大學。
上大學前,她們找到我。她們坦言,高三了,壓力很大,想出去放縱一回。其實,并沒有去見網友,而是去省城大學轉了一圈就回來了。她們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當時,我要嚴厲處理她們,同學們要歧視她們,也許,就會輟學打工了。
我汗顏,我慶幸。想起另一件往事。
2009年4月6日,離高考還有60天。晚上12點,寄宿在我家的本班學生王航還沒有回來。學校晚自習10點就結束了,我不放心,去班上看看。結果,他在另外一個班與幾名學生在賭博。我在窗外看他。他在發現我一剎那,怔住了。回來的路上,我一句話都沒有和他說。到家了,讓他睡覺。他受不了我的沉默,突然間,撲通一聲跪在我的面前。他哭著說是學習很累,晚上,以前的同學來喊他打牌放松一下,保證就這一次,希望我不要跟他父母說,也不要在班上說,不然以后沒法見人了。我拉起他,跟他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不要輕易向人下跪,哪怕犯了錯,哪怕我是班主任。我向他保證,不說出去,就像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一樣。他站起來,渾身發抖。我安慰他,好好睡一覺,明天一切都會好的。
他是一位好學生,成績優異,學習勤奮,但是,卻在高考備戰的最關鍵時候去賭博,換成哪個班主任都無法接受。但是,我還是信守承諾,沒有再提,只是緊盯著他的學習。
兩個月后,他不負所望,考取了一所名校。
我們的學生還很年輕。正因為年輕,他們往往需要時間去反思。甚至需要一些經歷來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可是,在我們教育的詞典里,卻只有趁熱打鐵,而沒有“溫火慢燉”。于是,教育常常是在針尖對麥芒的狀態下進行,成長往往多了一些本不該有的火藥味道。如果,我們已經將學生拉回在正路上,他們也已經在前行,那么,我們還是多等待一下吧。
學會等待是一種美。
篇10
我想現在的我是幸福的,最起碼在這一刻,是。
“瑤瑤啊!你在哪兒呢?怎么還沒出來啊?”電話那頭是媽媽殷切不休的問話。
“俺媽,不要急,火車晚點了十來分鐘,我在往這邊走了,馬上到。”出站的路上人群擁擠,可是真的很開心,腳步都是那么輕快,像極了學生時代走在放學的路上。
能看到出站口了,好多人,可是還是一眼看到了,俺媽,俺爸還有張帆。
“俺媽,這里,我在這邊。”我像他們招手,父母還在張望,張帆卻看見了我,只見他拍拍媽媽的肩膀,終于看到了。
我挽著媽媽的手臂,爸爸默默幫我拉著箱子,張帆手里也拉著一個,伸手想幫爸爸拿,被爸爸拒絕了,他就拉著我的箱子,走在最前面,從見到我就沒多說什么貼心話,一直都是這樣,總是走在最前面,不善用言語表達,小時候不明白,現在我知道他愛我。
將行李放到后車廂,張帆開車,爸爸坐在副駕駛,我和媽媽坐后面,車啟動了,開在鄉間的路上,其實沒什么變化,農村總是比不過城市,城市里可能一月不見,房子沒了,路又重修了,可是這里還和過年回來時一樣,只是那時是冬天,現在已經是夏天了……
我看著專心開車的張帆還有默默無語盯著前方的爸爸。
“俺爸,你走慢點,等等我,我跟不上你了”天黑了下來,風刮的大樹都在搖晃,小路邊的草木被風吹得快趴到地上了,看樣子就要下暴雨了,要趕快趕回家,可是爸爸拿著農具走的太快了,背著書包的我怎么也趕不上,連走帶著跑,傳者粗氣,好累。
突然俺爸停了下來,我連忙趕上,只見俺爸從我肩上迅速拿走書包,轉身又大步往前走,我反應過來急忙又邊走邊跑的跟上。
前腳到家還沒喘平氣后腳暴雨就像倒下來一樣,好險。
跑到俺媽那里抱怨“剛剛,俺爸走到好快,就一直在前面,不等我。”俺媽一邊炒菜,一邊不耐煩說著“他就這樣人,你也是,放學不回來到田里去搞什么?下次放學就給我回來寫作業,天天就知道玩。”
爸爸在前屋里擺弄漁網,在跑過去蹲在一邊看“俺爸,你要去裝蝦子嗎?”
他并不急著回答,半天才回了個“恩”,媽媽端菜過來,“又去搞這個,”媽媽不喜歡俺爸搞這些,她總覺得這些魚蝦并沒有多好吃而且還難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