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6 05:34: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西門豹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通過學習,體會西門豹尊重科學、敢于破除迷信,是一個有勇有謀、為民辦實事的好官。學法遷移,學會評價文學名著中的人物。
2.抓住西門豹的言行,讀議結合,體會西門豹懲治巫婆、官紳的巧妙所在。
3.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讓學生學習西門豹身上的那種敢作敢為,敢與迷信作斗爭的精神,并且懂得要尊重科學,摒棄迷信的做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整體感悟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有趣的故事?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課文,知道了西門豹治鄴是分三步展開的,分別是什么?(調查―懲惡―開渠)
二、學習“懲惡”部分,感受西門豹的智慧
1.你們覺得課文寫得最有趣、最精彩的部分是哪個部分?這節課就讓我們跟著西門豹一起去河伯娶媳婦現場看看他在懲治惡人這個環節中,具體是如何做的呢?對于他,你有什么評價?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10―12自然段,畫出西門豹言行的句子,大聲朗讀,體會西門豹這樣說和這樣做有什么巧妙之處?你對他有什么評價?簡單批注。(學生畫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小組合作學習)
2.通過剛才的思考和討論,哪個小組最先來匯報?
預設:“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另外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
①生匯報。
②師:西門豹這番話假假真真,誰用下面的提示說說什么是假,什么是真?
西門豹說是假,是真。
③生2:“河伯不會滿意的”西門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嗎?
追問:從這番話中,還可以從別的地方看出西門豹的足智多謀嗎?
④用這樣的句式回答:西門豹說的是假,是真。
師:巫婆肯定知道西門豹這樣說是借口,她能找理由拒絕嗎?
⑤師:西門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請君入甕,巫婆沒有理由拒絕。西門豹把巫婆丟進了漳河,這樣也就順理成章(板書“有理”)地達到了什么目的?(懲治巫婆)
⑥假如此時你就是有勇有謀的西門豹,你會用怎樣的語氣說這幾句話?抓住重點詞,自己試著讀一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樣?誰再來?
⑦小結:通過剛才學習西門豹懲治巫婆的過程,我們知道了:評價一個人物可以通過他具體的事例和言行,深入思考他為什么這樣做,走進人物內心來理解人物精神。
3.西門豹自導自演了一出精彩的懲治巫婆的戲,按照剛才
的學習方法,我們繼續看看西門豹是如何巧妙地懲治了官紳頭子的呢?
幻燈片出示: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的頭子說:“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說完,又叫衛士把官紳頭子投進了漳河。
①預設生:“還不回來”“麻煩”。
西門豹這番話,什么是假,什么是真?
②為什么要“等了一會兒”?他在演什么?
真是一個出色的演員呀!
4.剩下的官紳們呢?看著他們的老大被投進漳河,他們有什么反應?
指名讀。
幻燈片出示:西門豹面對著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紳都提心吊膽,連氣也不敢出……
①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官紳們提心吊膽,他們心里在想什么?
官紳們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了口頭求饒,他們又可能會說什么?
當西門豹對官紳們說“起來吧,你們都回去吧”時,他們又會說什么呢?
②師:看來我們除了通過體會西門豹的言行感受到他的有勇有謀,還知道通過官紳們的反應這樣的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
追問:西門豹懲治剩下的官紳們和巫婆及官紳頭子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樣呢?
③擒賊先擒王,看來西門豹懲罰壞人是有節制的,(板書:有節)他并沒有對所有的壞人都趕盡殺絕,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這兩個首惡后,剩下的則爭取以教育為主。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官紳們都會知錯就改,盡心盡力為老百姓服務。
5.剛才我們欣賞到西門豹自導自演的懲治惡人的精彩一幕,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為什么西門豹要選擇河伯娶媳婦這一天?請大家回過頭來,快速瀏覽課文調查部分,思考思考。
師: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西門豹這樣做是將計就計,利用河伯娶媳婦這個“有利”(板書)的現場讓老百姓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弄清愚弄他們多年的河伯娶媳婦其實是假的。這樣,既懲治惡人,又破除了迷信。
6.所以,課文寫到,站在岸邊的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紳都是騙錢害人的……)
設想一下,假如你是岸上老百姓中的一員,看了事情的經過會說些什么?請你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對象說一說。(老大爺、被救的姑娘、書生、老百姓、小孩……)
三、學習開渠引水部分,感受西門豹的愛民如子
1.作為心中裝著百姓的父母官,西門豹在破除迷信后,發動老百姓做什么?齊讀最后一自然段,你又如何評價他?(關心百姓)
2.小結:西門豹來到鄴這個地方,先懲治了惡人,破除了迷信,由治人入手,再發動老百姓開渠引水,治理了旱災。相信在西門豹的治理下,鄴這個地方的老百姓一定能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的日子。
四、總結學法,拓展延伸
1.課文學到這里,我們發現雖然這篇課文的作者并沒有在文章結尾處對西門豹治鄴作出評價,但是,我們仍然能通過聽其言、觀其行,從而對他有很深刻的認識,認識到西門豹是一個(足智多謀、相信科學、關心百姓)的好官。
2.拓展閱讀,學法遷移。
閱讀《煮酒論英雄》,抓住人物言行,評價人物。
五、作業布置
1.替西門豹寫一份治鄴的工作報告。
2.小組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板書設計】
西門豹治鄴
調查 相信科學 懲惡 有勇有謀
篇2
一、適時把握閱讀教學中的動態生成點
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是有一定規律的。通過課堂觀察、實驗等實踐活動,我們發現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大致有以下幾個生成點。
1.在學生的需求中生成。
尋疑,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眼光,也是一種閱讀姿態。其主要有三種方式,即:課前質疑、全程質疑和課后質疑。
課前質疑,指講一節新課時,出示課題,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如,在講《草船借箭》一課時,板書過課題后,引導學生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惑?有的學生就提出了:草船是沒有生命的,怎么會像人一樣借東西呢?這樣一下子就把所有學生引入了課文情境之中,達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全程質疑,指一節課教師基本不講什么,完全按照學生的思路來學習,只要學生不出現大的偏差。比如在講《西門豹》一課時,我們按照課文情節,板書了幾個關鍵詞,讓學生根據關鍵詞發問,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弄清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
課后質疑,指學生在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了一定水平后的反思質疑。教學中最可怕的就是沒有問題,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在學習過一課后,我們經常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如:這件事是真的嗎?這件事有沒有更好的結果?如果我是故事的主人公,那么我會怎么做?等等。
2.在師生、生生對話中生成。
課堂“對話”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理念新方法,它在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強調課堂“對話”的創新價值,正是改革課堂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堂“對話”是一門藝術。教者引導“對話”有方,往往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既充分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嘗到思考的樂趣,享受到創造的快樂。
3.在適度拓展和創造性活動中生成。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能是教教材。”這就告訴我們,圍繞教學目標,在教學教程中適度拓展和進行創造性活動,是教學實際的需要。
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為載體,適度拓展,讓情感為知識伴奏,與學生一道體驗課文情感,把學生看做一個不斷發展的學習主體,看做身心不斷構建、升華過程的人,力求走進“大語文”的廣闊天地,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泉水》一課后,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上,設計了“這面明亮的泉水還能照出什么”“如果你是泉水,你會流過哪些地方,看見什么,說些什么”等練習,極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二、精心的預設才能造就精彩的生成
預設表現在課前,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規劃、設計、假設、安排,從這個角度說,它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設可以體現在教案中,也可以不體現在教案中;預設表現在課堂上,是指師生教學活動按照教師課前的設計和安排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預設表現在結果上,是指學生獲得了預設性的發展,或者說教師完成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生成表現在課堂上,是指師生教學活動離開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現在結果上,是指學生獲得了非預期的發展。新課程更加強調課堂教學有預設,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二者對于小學閱讀教學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1.哪些問題是可以預設的?
(1)這節課我要教什么?
(2)通過這節課,我要求學生達到怎樣的目標?
(3)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提供什么材料?
(4)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什么方法?
(5)在每一個環節里,我怎么提問,期望學生怎么回答?
2.為了動態生成,預設的方法有哪些?
(1)靈活的板塊式教學程序。
教師根據文本特點,結合教學重點,把教學環節設計成幾個大的板塊。板塊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活動的板塊設計,在不同的環境,面對不同的學生,盡管產生的問題可能多種多樣,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預設,因此教師不會手足無措。即使出現在這些預設之外的情況,能夠很快想出應對的策略,及時化解。
(2)感悟、體驗型,多維、發散式的問題設計。
新課程中的語文課堂應該完全摒棄那種“對不對”、“美不美”的唯一答案的問題設計。生成性的預設,應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文章語言,領略文章的表達方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并以此為基點,采用多維的、發散的形式精心設疑,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
(3)多角度、復線式的教學方案。
構建動態生成的語文課堂,必須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做好充分預設。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從不同的角度做假設:學生會怎么說?自己該如何引?
三、小學閱讀教學動態生成應注意的問題
1.要摒棄虛假的生成。
實踐證明,并不是任何一個“節外生枝”或學生的疑問都是生成。生成是在教師和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中產生的。那些沒有經過精心預設的“隨心所欲”式的生成只能稱之為“虛假的生成”。
2.要杜絕負效的生成。
文本是作者獨特思想和體驗的載體,對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和體驗必須建立在尊重文本價值基礎上。脫離了文本,其他任何體驗都是毫無意義的。語文教學有人文性,教學中教師要弘揚真善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一味追求對文本的多元理解,針對學生的感悟與理解,不思考其正確性和價值,皆順學而導、自由認同,帶來負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