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4-02 03:03: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程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在現在以及將來的教育教學中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來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應用好信息技術可以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學習資源。小學語文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各種語文能力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發展學生健康個性,提高審美能力等的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如何使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有效整合,就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新視點。
一、現代信息技術是激發學習興趣最有利的工具
1.興趣是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良好方法,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最持久的動力。一個對語文知識無興趣也無需要的學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學習語文學科的。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使語文課文內容形象化,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
計算機技術在整合中只是作為工具手段而存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靈魂是教學設計本身,整合的教學設計應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留給學生必要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放膽求新,品嘗、體驗、發現創造性學習的無窮樂趣。以讓學生在樂中、在趣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進而得到主動、全面的發展。
2.在語文課程整合中關鍵在于教師角色應由“主演”變“導演”。在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壟斷者,但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和事先的準備、組織工作卻大大加強了。每一個教學環節若要取得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都離不開教師創造性的教學設計。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整合的方法
1.做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思考和擬定好課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原則
如教學《葡萄溝》這課時,其教學目標與教學原則就非常明確,通過看多媒體課件葡萄干的制作過程與品嘗葡萄干結合,把抽象的說明講解轉化為多種感官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了解葡萄干與葡萄的關系,了解在葡萄溝制作葡萄干的特殊方法。這節課的設計就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通過多種媒體技術的應用,學生在課堂上躍躍欲試,主體“自求”的愿望非常強烈,從而實現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使學生感知到了課堂是快樂的、有趣的。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的創新,會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新鮮感與特別感,學生會受益終身。
2.多媒體課件要形象直觀地體現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中,借用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性讓學生感受到仿生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飛機在藍天飛翔,配上小鳥飛翔的情景再配上合適的音樂,不僅為課文創設了一個直觀的情景,同時也為學生理解蝙蝠和雷達的關系打下基礎。然后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現各種仿生學的例子,最后又提示仿生學的新領域運用的一些最新成果,完成了整堂課的首尾照應,從生活到知識、能力再回到生活的過程,實現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初步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讓學生在本課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團體協作精神得到培養。《蝙蝠和雷達》一課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標精神的一個重要觀念――在教給學生基本知識的同時,必須關注學生個性、習慣、興趣、態度、意志、觀念、價值觀的培養。
從以上教學的實踐來看,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已經從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變成了一種學習方式和認知的工具,具有課程整合的特征。它不僅僅是學生無直接經驗的客觀世界的復現、定格、放大等,更為重要的是課程整合的課件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夠主動全面準確地理解教材,能夠尋找到提高學習質量有效方法,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潛能發展。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實例
余光中、席慕蓉的《鄉愁》是現代新體詩中的精品,都是把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可感知的事物,表達濃郁的思鄉之情。教學中圍繞品讀語言來鑒賞詩歌,采用朗讀、品味、遷移的方法來以理解促進誦讀,以誦讀促進理解,讀后有感,感后能發。其教學過程如下:
1.導入課題:以二胡曲《江河水》為背景音樂,學生回憶、背誦寫“鄉愁”的古詩詞,創設符合情境的學習氛圍。
2.誦讀課文:首先欣賞動畫制作的課文朗讀多媒體課件,以及著名歌唱家佟鐵鑫演唱的余光中的《鄉愁》,其中配樂畫面、情感朗誦、動態文字,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情感刺激,激發了學習動機;其次學生進行分組誦讀,體悟詩歌情感。
3.品味語言:小組合作討論你最喜歡的詩句及其原因,在論壇上以簡潔的文字表述出來。這個過程鼓勵學習小組互相協作、合作交流,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性學習活動中。信息技術在這里提供了一個生與生、師與生直接對話的環境。
4.遷移訓練:仿照這兩首詩作中“鄉愁是……”的句式,自己也來寫寫鄉愁,可以是一句或者多句,學生寫的詩句在論壇里發表,互相交流。有興趣的學生課后還可以繼續寫。
篇2
摘要: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既符合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使語文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效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但在大部分農村教學中,由于自然條件和教學設備的限制,學生的主體性難以體現,孩子們依然很呆板地跟著老師的節奏走,沒有創新和自己獨到的見解,僅僅依照課本模式化地學習,只局限于識字、寫字、讀文、背誦、習作等,這與課標不相符合,也不適應未來教育教學的發展要求,這樣是很不利于他們未來的成長發展。在農村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農村孩子見識少,知識面窄,膽子小,家長缺乏對孩子的督促。孩子回家還要幫家里干活,家長文化程度普遍很低,不能輔導孩子學習,所以學生要想獲得知識,基本都靠在校的時間,這一關鍵時間毫無疑問就是課堂了。要想讓他們在校期間掌握當天的學習知識,就必須創設高效有趣的語文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真正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如何創設高效有趣的課堂,提高學生主動意識,我想,具體的實踐做法可從以下開展:
一、教師鉆研課本,準備充分
作為教師這個職業,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非常強烈的,站到三尺講臺,不能大腦一片空白,而是要有明確的思路和豐富的知識儲備量,才有資格去教育學生,有能力去駕馭學生。選擇這個職業,就要有“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在其位,謀其政。”上課前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充當的角色就是一個指揮者,只有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才能指揮好學生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如果自己都沒有掌握,怎么能夠指導學生上好一堂課?
其次,教師應對班上的學生有明確的了解,教師也應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去思考那種教學方法最適合班上的同學,最能讓學生理解、接受。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興趣
我所在的學校有一間多媒體教室,我發現學生對于使用多媒體上課特別感興趣,總是對我說,讓我在多媒體教室給他們上課。原來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而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單一表現手法為多種表現手法。
在以后的上課我總是說:“你們好好表現,我們就去多媒體教室上課。”去多媒體教室上課,他們的興致很高。色彩絢麗的圖片,宛轉動聽的歌曲,以及豐富多彩的視頻,極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每當打出幻燈,播放錄相,錄音機時,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畫面令學生驚嘆不已,優美的樂曲讓學生入情入境。比如說《生命 生命》這一課,讓他們觀看花朵綻放的過程和小動物的出生,畫面展現在面前,再加上錄音機深情的配樂,學生回完全陶醉于生命的美好當中,他們的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之感便油然而生,這也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輕松完成教學任務,提高了教學質量。尤其在低年級教學識字時,講授新課時幻燈出現的象形子的“象形”,能幫助記憶,也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尤其對低年級學生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畫面,有利于他們識記。
三、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通常在導入新課時,老師都會絞盡腦汁去放一首與文章有關的歌曲或者做個與文章有關的小游戲,這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在學習《蝙蝠與雷達》這篇課文時,先讓同學們作個小游戲:蒙眼捉人。蒙上一位學生的雙眼,讓其去抓另一個學生。不允許被蒙眼的學生說話,也不允許被蒙眼的學生求助,引導學生暢談游戲心得,對被蒙眼的學生進行采訪,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被蒙眼后的感受,通過這種游戲扮演,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蝙蝠在漆黑的夜間是怎樣探路的。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們從實踐中體現學習的樂趣,比我們空洞的講解更有創意也更有效。同時,也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學得更主動更積極,使課堂更具活力。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四、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篇3
關鍵詞:想象力;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5)07-0063-02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教材內容取材于綜合實踐活動小學五年級(下冊)第十九課,筆者結合“探究合作型”課型進行設計。
二、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成“探究合作型”課型,即把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活動結合在一起,通過“激發想象”――“嘗試想象”――“引導想象”――“感受想象”四個環節進行設計。“激發想象”即通過學生學習中常見的數學問題入手,引導學生跳出常態去看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嘗試想象”即借助圖像、音樂等數字資源,引導學生從視覺、聽覺角度嘗試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并且嘗試用想象力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想象”即通過繪畫想象體驗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感受想象”即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等方式進一步感知想象力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教師通過以上四個環節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帶領學生感知想象力,使孩子主動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三、活動目標
(1)激發學生想象的興趣,使學生感受想象的魅力。
(2)創設情境,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3)讓學生懂得想象是創造的翅膀。
四、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大膽想象,樂于表現想象的內容。
難點:創設想象的氛圍,使學生積極而有興趣地想象。
五、活動準備
課件、圖畫紙,試驗用具。
六、活動過程
(一)激發想象
師:老師聽說同學們非常聰明,我要出一道難題來考考大家,1+1=(生答)?我說等于3,爸爸加媽媽有了你就等于3,跳出數學的領域你還能想象出1+1=(學生發揮想象)?
同學們,一個簡單的1+1=?就能想出這樣的答案,可見,大家的想象力十分豐富。這節課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一次奇妙的想象之旅,感受想象的快樂,學習第19課《發揮你的想象力》。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1+1=?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二)嘗試想象
1.嘗試視覺想象
我們都擁有想象力,那大家想知道自己的想象本領有多大嗎?接下來,就試驗你的想象力。
師:(出示圖1)仔細觀察圖畫你想到什么?
<E:\2015電\2015.04\431.jpg>
圖1
(觀看圖像)學生小組討論。
師:看,同樣的一幅圖大家能把他想象成不同的事物,同學們的想象真的很精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視覺想象。)
2.嘗試聽覺想象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音樂《清晨》,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細細地體會,聽著音樂,你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情景?
學生閉眼傾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聽覺想象。)
3.解決實際問題
師:看到圖片,聽到音樂會讓你產生豐富的想象,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可以通過發揮你的想象力來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生活問題:張爺爺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想用一個酒瓶裝黃瓜泡酒喝,可是黃瓜大,瓶口小,你有什么辦法能把這根黃瓜裝進酒瓶里嗎?
學生(分成4個學習小組)實踐操作。
教師準備(資源準備)瓶子4個、黃瓜4根,并分別發放到4個小組,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并記錄。
教師(出示課件)動畫演示黃瓜在瓶子里的生長過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生活實踐想象。)
(三)引導想象
師:(出示小組學習任務)請各小組畫一幅平面幾何圖形組畫。
師:有人說,我們的自然界、生活中視覺可見的許多動物、植物、物體都可以抽象概括為某種幾何圖形(課件出示:圓形、矩形、三角形、梯形、棱形……)。
師:現在請同學們動手畫一畫,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不同大小的各類平面幾何圖形組合,畫出動物、植物、人物或建筑物等。
學生小組合作創作。
學生小組匯報展示作品。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精彩,想象應用非常廣泛。在學習和生活中你還有哪些地方用到過想象力(作文構思、音樂創作、做游戲、看書、建筑設計……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想象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看來,想象時時伴隨著我們,不僅給讓我們享受快樂、享受驚奇、享受成功的喜悅,也造福了我們人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繪畫想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四)感受想象
(教師課件展示)
數不盡的發明創造把人類的豐富想象變成了現實。電子鼻的出現,雷達的發明,潛水艇、飛機的制造,吸盤和鋸的使用。
你知道這些發明,科學家是從那些生物身上得到的啟示嗎(課件演示狗、蝙蝠、魚、壁虎與以上科學發明的關系)?
讓學生觀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視頻。教師問,通過短片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利用百度搜集科學家通過發揮想象發明創造的故事。
學生匯報交流。
師:我們看到萊特兄弟的成功是通過他們的不斷努力、探索,經過上千次的試驗才取得成功,看來想象是我們發明創造的一只翅膀,另一只翅膀就是實踐。我們的想象要通過不斷實踐創造才能夠變成現實。想象的本領真是太大了。擁有它的人,能“上天入地”,能“穿越時間”,能“回到過去”,能“奔向未來”。設想一切皆可能。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想象力的作用,從而培養勇于想象的能力。)
(五)想象未來
師:再過幾百年后,我們的地球環境以及人類會是什么樣子?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預測百年后的地球家園,人們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樣子的?看誰想象得更科學,更具有想象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暢所欲言。播放“未來世界”視頻,感受科技迅猛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力。)
(六)拓展作業
課余時間關注傳媒:央視少兒頻道《異想天開》、教育頻道《奇思妙想》、科教頻道《科學幻想》。